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合集下载

3.2水分子的变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3.2水分子的变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 “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 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 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 面有何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如图 3-12 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并在火 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然 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 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这是因为氢气和空 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热量。 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水通电生成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 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 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上述两个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谢谢观看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九年级化学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鲁教版

课题: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的实验探究以及对该变化的微观分析,首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意识到就连水这样简单的物质组成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组成的探究欲望;其次通过水电解的宏观现象的观察与微观实质的分子,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科学的独有的思维方式,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认识;再次,让学生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实验事实中,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另外,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水可以发生分解、氢气可以燃烧和氧气可以助燃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同时,学习根据物质的性质验证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2.化学反应的表达方法本节教材展示了两种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一种是文字表达式,另一种是分子结构模型表示法,这是学生最早接触到化学反应表示方法。

这两种表示方法虽然都不够科学,但是都能反映出化学变化的一些信息,例如文字表达式可以反映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分子模型表达式还可以反映出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变化。

在学生初学时,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掌握了这两种表示方法,可以为后面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学习的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学习目标: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

2.通过对水的分解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分解反应的含义,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4.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5.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共18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共18张PPT)

例:
木材能燃烧 (化学性质) 木材燃烧了 (化学变化) 汽油挥发了 (物理变化) 汽油易挥发 (物理性质)
1、C 2、B
1、B C 2、B 3、C A A B D 4、 ③④ ②⑤⑥ ⑧ ①⑦
谈谈你的收获
1、氢气可以燃烧,产生大量热,是一 种理想能源。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②是新型的、清洁的、高效的能源 如何廉价制取
③要解决: 安全储存和运输
1、C 2、A 3、C
探究点二:化合反应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
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表达式:A+B
AB (多变一)
探究点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表现出来的性质
氢气燃烧微观示意图
H2
O2
H2 O
在一定条件下,每个氢分子分解成两 个氢原子,每个氧分子分解成两个氧原 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合成 一个 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水。
化学变化的实质:
旧分子 分原裂 子 重新新组分合 子
氢能源的利用
氢能源汽车
3、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①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2.2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水的合成
探究点一:
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氢气的介绍:常温常压下,氢气 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
臭无味的气体。
实验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 气中燃烧,产生 淡蓝色火焰,烧 杯内壁有水珠, 用手触摸烧杯感 到发烫
文字表达式
氢气在空气中点燃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讨论: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3水分子的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3水分子的变化

其体积比是______。正极的气体能________;负极
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色火焰,
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上有
;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为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又生
成水,这说明水分子是由______ 构成的
4、______、______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
子可以结合成______。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
负极气体:燃烧的木条
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H2
正极气体: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O2
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水 通电 氧气
氢气
(反应物)(反应条件) (生成物)
表示“生成” 表示“和”
读法: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多少的角 度分析: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
跟踪练习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
A 氢气+氧气 点燃 水 通电
B 水 氧气+氢气
C 碳酸 水+二氧化碳 D 氢气+氧化铁 高温 铁+水
说一说: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异同点?
请判断下列反应的基本类型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碳酸钙 高温 氧化钙+ 二氧化碳
石蜡 + 氧气 点燃 水 + 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氢气 +氧气 点→燃 水 (H2 O2 H2O )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B.氧原子
C.氧原子和氢分子
D.氢原子
2、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的事实 是(C )
A.闻酒精的气味 C.电解水
B.水受热蒸发 D.塑料受热变软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⑴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逐渐减少,受热后 减少的更快。
水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运动,如果受热,水会减 少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为原子, 原子不变,但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区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四、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ຫໍສະໝຸດ 课堂检测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
A.水分子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
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而分子本身没有(填“有”或“没有”) 产生变化,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 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的现象: 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管内液面降落,
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正极的2倍;
液面降落较多(负极产生)的气体点
燃能燃烧,
氢气
液面降落较少(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2、电解水的表达式:
水 通电
通电
H2O
氢气 + 氧气 H2 + O2
3、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燃烧的现象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 壁出现水雾 ,烧杯变烫(放热)。 2、氢气燃烧的表达式
氢气 + 氧气 点燃 3、氢能源的优点
点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 鲁教版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 鲁教版

课堂达标
( 7.如二)图药是理电作解用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点燃氢气前不检验纯度,一定会产生爆炸 B.a、b两管收集到气体质量比为1:2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课堂达标
( 8.水二)可药以理做作制用氢气的原料,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一、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5.文字表达式:
通电(读“生成”) (读“和”)

氢气 + 氧气
(反应条件)
(反应物)
(生成物)
符号表达式
H2O 通电 H2 + O2
一、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 → A + B
课堂达标
( 2.电二)解药水理的作实用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试管2中得到氢气 B.实验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C.实验能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D.产生的O2与H2的质量比为1:2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电解水正负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有效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可减少水的污染
课堂达标
( 9.如二)图药是理实作验用室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 (2)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 水是由 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课堂达标
10. (1)黄河水经沉降、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
自(来二水属)于药理混作合填物用“混合物”或“纯净物”)。
烧杯,手感到发烫,说明氢气和空气中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共14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共14张PPT)

, 氢分子
氧原重子新组为
, 氧分子
2、如何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中分子 本身化不学改变变化中
分子 破裂成,原原子子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014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国际 首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氧气 和氢气。
氢 能 源 汽 车
氢气被称为21世纪的理想燃料, 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上午7.11
微解
模拟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你能识破水的分身术吗?
1、微观上水分子如何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先破为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重子新组为
③用 燃着的木条
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木条燃烧更旺
④用 燃着的木条
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气体被点燃
结论
氧气 氢气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水分子的变化
点 水 成
杯 水 隐


Magic
1、水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在此过程中变成水蒸气,发生了物理变化
2、你能从分子的角度破解隐身术吗?
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隙改变
3、水的隐身术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电解 H2O
水电解器
操作
现象
①打开直流电源
正负极均产生气泡,负极快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共26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共26张PPT)
构成。
3、在水分解过程——发生了改变而——和—— 没有改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水电解时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质量 比是1:2.
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 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 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密度等。
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即1个大气压下)纯净水:
颜色
无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味
液体
4 ℃时密度最
大为1g
cm3
氧气的物理性质
凝固点 (冰点)
0℃
沸点
100℃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L
氢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色
无味
气体
3、V正,气体 : V负,气体
=1:2
电解水试验
水的化学式是 H2O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 H2O ) ( H2 )
( O2 )
现象3:与正极相连玻璃 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
现象2:与负极相连玻璃 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被点 燃,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结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 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
密度最小 的气体
空气: 29
氧气(O2):32 氮气(N2):28
氢气(H22): 二氧化碳(CO2)4: 4
注意: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该物质的密度就 越小
1、纯净的水是 ( A C )
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的液体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课题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科目:化学教课对象:九年级供给者:刘梅课时 2 课时知识目标教课目的能力目标感情目标教课重难点通解水的水的成。

通水的分解和气的燃反的微解,化学化中分子生了本的化,分红了原子,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通水的分解认识化合反,并学的典型的反行分通水的分解和气的燃反认识化合反、分解反,并学的典型的反行分。

认识物的两性:物理性和化学性会划分的物理性和化学性。

通解水的水的成。

通水的分解,认识化合反。

学生已学了物的两种化:物理化和化学化;物通化体出两性:物理性和化学性。

性要与化相系。

用比法学化合反和分解反两种化学基本反型领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源、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立保水源的意。

水解的和;分子与原子的区和系水的合成及化合反;划分物理性和化学性分子与原子的区和系;解水的;用原子(分子)的点解物化的本性与化的关系第一课时水的分解与合成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课后记第二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一、水的分解1、演示:水在直流作用下的分解象:正极:生的气体少,能使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极:生的气体多(两倍),能被点燃,是气。

:水通气 +氧气2 通电22H O H +O2、分解反由一种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余物的反。

字母表达式: A →B+C+ ⋯3、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常有的液体、气体等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4、原子也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常有的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罕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组成。

分子和原子的差别:在化学反响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原子⑴ 质量和体⑴质量和体积都积都很小,⑵很小,⑵原子之相分子之间有间有间隔,⑶原似间隔,⑶分子子在不停地运点在不停地运动。

⑷同种原子动。

⑷同种分性质同样;不一样子性质同样;种原子性质不不同种分子同。

(由原子直接性质不一样。

组成的物质)区在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响中,别中,分子能够不行再分,从头分裂,成为原组合成新物质的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水的分解01知识管理1.水的分解实验现象: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

气体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________的木条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记:“负氢正氧,氢二氧一”。

点拨: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和在电解过程中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氧气,所有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两倍。

2.分解反应定义:由________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反应。

注意: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02基础题1.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两极同时有气泡产生B.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D.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本溪改编)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 L气体,那么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为()A.a L B.0.5a LC.2a L D.无法确定3.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水通电分解时,发生改变的是()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点燃四氧化三铁A.铁+氧气――→点燃水B.氢气+氧气――→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C.碳酸钙――→点燃水+二氧化碳D.石蜡+氧气――→5.电解水时,小明实验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数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6.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接通直流电源后,D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A电极为电源的________。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直流电,由图可知A 端为 正 极。
(2)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 是 氧气 ,可用 带火星木条 来 检验。
(3)如果与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与A端气体的体积为 4 ml 。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微观分析水的电解过程: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
分成 氢原和子
① 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
② 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氧气和负极产生的氢 气的体积比为1:2 (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练] 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
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 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 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
提出问题 水通电是否会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正负电极 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是氧气(O2)。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是氢气(H2 )。
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水 → 氢气 +氧气
(H2O H2 O2)
实验结论:
氧原,子每两个氢
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 氢,分许子多
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
新组合构成一个 氧分,子许多氧分
子聚集成氧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 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 子。

学 变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的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
实 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
质 子。
知识综合与拓展练习
1.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B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分子的变化》位于鲁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的第二节,从
这个单元开始将正式进入微观世界的学习。

包括:水分子的运动,水分子的变化,原子的构成。

本节课主要通过电解水实验的探究,合成水的实验的分析将
水的探秘由宏观过渡到微观,并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教的重点,学的难点,也是化学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第二课时
再介绍氢气的验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等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初接触化学微观世界,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
本身不改变,对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也有一定的认识。

那水除了三态变化外还
有哪些变化呢?在这些变化中分子又是否改变?为了学生能很好的分析这些变化,我采取分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水的电解过程,并将其变化以磁铁模拟
的形式呈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及分析水的蒸发过程,进一步理解物理变化。

2.通过电解水实验的探究和观察水的合成实验,利用微观模型的建构,初步理
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重点】
1.电解水实验的探究与分析
2.从分子、原子角度进一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难点】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区分水的蒸发,水的分解过程,进一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教法】
魔术激趣法、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等
【学法】
合作讨论法、模型模拟法、实验探究法,学案导学法
【教学过程】。

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2.2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2.2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⑵水的化学性质;
⑶水的用途。
在线测试P41
长话短说P41
挑战自我P41
1.小明通过教学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为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D.大胆提出猜想: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②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相关知识
⑴分子的基本性质。
⑵水的三态变化实质上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⑶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沉淀、蒸馏等。其中蒸馏能得到纯净的水。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
现象
反应式
2.分解反应
3.分子
4.原子
5.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的燃烧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2.化合反应
3.氢能源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
现象
反应式
2.分解反应
3.分子
4.原子
5.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课题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第周
年月日




1.了解物质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

鲁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4份课件-002

鲁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4份课件-002
问题:
1.什么叫做化学变化? 2.水在一定条件下,能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 3.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一、电解水
电解水实验装置图
电解水实验
反应原 理
水 通电氧气 氢气
实验现 通电后两电极都产生了气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 象 泡多;产生气泡多与产生气泡少的气体体积比是2:1。简记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
2.特点:“一变多”。
3.表达式:A B C .....
练习题:
1.下面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B ) A. 氢气 氧气 点 燃 水 B. 碳酸 二氧化碳 水 C. 铁 硫酸铜 铜 硫酸亚铁 D. 一氧化碳 氧化铜 加 热铜 二氧化碳
三: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事 实上,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由原子直接构 成的物质有金、金刚石、稀有气体等。
物质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图
说明:
1.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 质。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子区别:在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而原子不可分。
四:水的合成
人们研究了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的变化后, 又研究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燃烧的实验,那么实 验现象和结论又是怎么样的呢?
现象分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氢 析 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 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实验结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论
注意问 电解水时,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际上 题 却大于2:1,原因是:①生成的氧气氧化电极;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原子间有间隔,且原子是运动的
一、水的分解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原子的特征
原子很小 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原子之间有间隔 金属单质 ②原子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单质 固态非金属单质
一、水的分解
4.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区别 子可分,分为原子 不可分,是最小粒子 ⑴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相同 ⑵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4.能从电解水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①水电解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 C 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原子不可再分 ⑤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量不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5.试从微观角度描述下列实验的变化过程。
一、水的分解
电解水的实验
正极 有气泡产生 1 体积 该气体能使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氧气 负极 有气泡产生 2 体积 该气体能燃烧,产生 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氢气
现 象
结 论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水 通电 氧气 + 氢气 H2O O2 H2
(分解反应)
H2O
O2
你能否利用分 子模型画出水通 电生成氢气和氧 气的微观过程示 意图。
2.水受热蒸发属于 物理 变化,水通电分解属 于 化学 变化,判断的依据是 是否产生新物质 。 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发和水分解的本质不同 水分子不变 水分子改变 。 在于 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B ) A.镁+氧气 → 氧化镁 B.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C.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 碳酸氢钙 D.石蜡+氧气 → 二氧化碳+水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2节水分子的变化课件(新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2节水分子的变化课件(新版)

一、水的分解
一、水的分解
水的电解实验
问题一: 水通电会发生什么 变化?
现象: 1.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 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水 → 氢气 +氧气
(H2O H2 O2)
实验结论: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D )
① 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消耗 电能,是一个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② 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氧气和负极产生的氢 气的体积比为1:2 (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 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 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 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 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 成氧气。
我发现: 判断分解反应的方法 : 1、化学变化 2、一种反应物多种生成物
二、氢气的燃烧
二、氢气的燃烧
现象: 1.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 +氧气 → 水
(H2 O2 H2O )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___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 上有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 中燃烧又生成水,这说明水是由_______ 组成的。
• 如:纸张能燃烧、 • 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 酒精可以挥发、 • 铁能生锈等
判 断 原 则:
• 1、根据文字叙述先判断是变化还 是性质。
• 2、根据这一过程,有无新物质生 成,进一步判断,这个变化是物理 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一性质是 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共19张PPT)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共19张PPT)

氢气 +氧气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碳酸钙 + 水 + 二氧化碳 碳酸氢钙
水 + 二氧化碳
碳酸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的反应,叫作化AB
我的收获
1、水的分解: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2、水的合成: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3、分解反应:(一变多) AB → A + B
(3)如何检验两玻璃管内 产生的气体?
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两侧玻 璃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正极 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
2、负极(液面下降多)的玻璃管 内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 焰。
3、正极(液面下降少)的玻璃管 内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
1、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 ,是氧气。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想一想
你有哪些方 法来表示这个化 学反应?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
水 通电 氧气 H2O → O2
氢气 + H2
反应物(、反生应成条件物)以及反应条件分别写 (在反应什氢物么气)位+置氧?气 点(燃生成水物) “+”表H和2示““→和””O2表示什么表H?2示O “生成”
2、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是氢气。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两极产生的气体可简单记忆为:
“正氧负氢,氢二一氧” “正养父亲,亲儿一样”
通电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问题:水通电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变化的?
电解水反应的微观实质
通电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Al(SiO3)2
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
LiAl(SiO3)2
水分解过程中微粒的变化
拆成
重新组合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①水分解时,可分的是什么微粒?不可分的是什么微粒?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②你能从分子、原子角度描述水分解的过程吗?
水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原子,原子又结合成分子。
LiAl(SiO3)2
LiAl(SiO3)2
轻松描述
你心目中的水
❖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水在通 电时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 物理性质:例如 颜色、气味、状态 等。 ❖ 化学性质:例如 水通电可以分解 。
LiAl(SiO3)2
LiAl(SiO3)2
为什么氢能会没有污染呢? 氢能源和水之间有哪些渊
源呢?
质的化学反应 。(一变多)
LiAl(SiO3)2

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D ) A. B. C. D.
LiAl(SiO3)2
请同学们分析比较:
❖ 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变。 即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改变,变化的只
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水分子的变化
LiAl(SiO3)2
氢能源 零污染
LiAl(SiO3)2
为什么氢能会没有污染呢? 氢能源和水之间有哪些渊
源呢?
LiAl(SiO3)2
换个视角认识水
水中通直流电 GO
仔细观察:两个电极和两个玻璃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大胆猜想:玻璃管内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
小心求证:你有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一展身手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 GO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同时放出热量。 (1)你能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吗?
(2)它与水的分解的表达式有何不同?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的化学反应 。(多变一) (3)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你能画
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吗?
资料收集: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产
生淡蓝色火焰。
LiAl(SiO3)2
水通电可以分解为两种新物质----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反应物)(反应条件)
(生成物)
读 法: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
LiAl(SiO3)2
科技前沿
氢燃料汽车
LiAl(SiO3)2
氢气燃料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