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论文】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应用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摘要:淮安市水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城市供水监测网淮安监测站)与江苏大百科实验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左右的调试,初步具备了初始化设置、计划管理、任务管理、业务管理、样品管理、样品检测、报告管理、资源管理、耗材管理、质量控制等功能,基本实现了实验室水样的快速数据采集、校核、统计分析和报告生成,相较于之前手动填写原始记录单、核对数据、打印报告,LIMS管理系统能在保证报告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实验室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水质检测、LIMS随着2020年8月26日,我国发布的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南的发布,江苏省省内各水司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LIMS系统,经过一年多与大百科实验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沟通交流,最终实验室开发出了具有水质分析检测特色的lims系统,有效的提升了实验室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简介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初步建成好的lims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初始化设置初始化设置模块其中包括采样分类、检测项目设置、检测项目组合、限值管理、检测能力管理、采样地点管理、报告模板管理和通用数据项,具体功能如下:采样分类根据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将各种检测指标的保存方法、添加药剂、保存时间进行分类方便检测、采样人员快速查找,方便快捷。
检测项目设置针对实验室内部人员变动以及相关检测人员负责的检测项目的调整,在检测项目设置中专门设置有第一、第二检测人更改栏,能够根据相应的变动及时进行更改调整。
检测项目组合根据实验室水质检测的特点,结合平时业务需要,分类整理出常用的检测项目组合,方便业务室根据相应业务快速下达。
限值管理结合实验室水质检测特点,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将相应指标的限值分类整理,方便相关检测以及管理人员进行比对分析。
检测能力管理检测能力管理栏中列出了实验室现有检测能力指标项目,可以根据实验室发展的需求及时进行添加或者删除,方便业务室及其他相关人员直观查看实验室现有检测能力,及时开展相应业务。
水质监测系统设计论文
水质监测系统设计论文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如何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头号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例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处理设施和建立水质监测体系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论文。
一、系统设计思路目前的水质监测系统大都采用离线监测的方式,即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存在时间成本高、监测精度低、数据延迟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方法,即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水质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应用。
本系统设计思路如下:1、硬件平台:本系统采用由微型计算机、传感器、网络模块和电源组成的硬件平台,可实现水质监测设备的自动化、集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2、传感器选择:为了满足不同的水质监测需求,本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能够同时监测多个指标。
3、网络通讯:本系统采用无线通讯技术,如GPRS、3G、4G、LoRa等,可实现水质数据的远程监测和云端数据处理。
4、云平台:本系统采用云平台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展示等工作。
云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多样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共享服务。
二、系统实现步骤1、传感器选择:根据不同的水质要求,选择相应的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传感器。
2、硬件设计:本系统的硬件主要由微型计算机、传感器、网络模块和电源组成。
通过AD转换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单片机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
3、软件设计:通过单片机将采集到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并通过云服务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同时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功能。
4、数据分析:云平台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综合评估,以便对水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预警。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对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已成为重要问题。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将为监测工作带来效率、精确度和实时性的提高,为防止水质的污染和破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相关设备和传感器,将现实世界的物理实体互联起来,形成一个覆盖数据、人员、设备和底层网络的综合体系。
在水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水体参数数据的实时检测和在线监测,可以采集水质数据和环境数据。
物联网技术可以无缝衔接各个环节,从而更加精准地监测水质信息。
二、GIS技术GIS技术可以将水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图像等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出来。
通过GIS技术,可以制作水环境地图,定位水质监测点和污染源点,还可以进行水环境模拟,预测未来水环境状况,指导水环境治理。
三、智能水质监测技术智能水质监测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仪表和网络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浓度、温度等参数。
智能化的水质监测设备可以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和GIS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
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水质问题,指导治理和保护水资源。
四、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监测,获取地表信息和水体参数数据。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因拨科技术,获取水质监测所需要的温度、荧光、溶解氧等多重数据。
这项技术具有信息全面、反应迅速、成本低等优势,在水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关键环节。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推广,将不断提高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为保护水资源做出重要贡献。
信息管理系统在水源地水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 M I S部 分 采 用 . N E T平 台 ,结 合 微 软 的 V i s u a l S t u d i o 2 0 0 5和 S Q L S e r v e r 2 0 0 0进 行 系统 的设计 和 软件 开
年 同期 的监测数据 比较成果 ; 最后根据 索引查询 。
并 对其 实 用性 进 行 了探 讨 。
【 关键词 】 水源地水质信 息 信 息管理 系统
1 前 言
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对水环境的基础数据进行管 理, 包括评价标 准库的管理 , 评价 因子 的管理 , 河流、 水库、
河段 的管理 , 水质测站 的管理 , 以及 用户水质数据 、 成果水 质数据 的管理等 。 为实现数据 的 自动采集和传输 ,全面快 速地反 映滕州
水 资 源保 护 信 息 化
信息管理系统在水源地水质信息管理中f 『 9 应用
韩 梅
( 山东 省枣 庄市 水文局
【 摘
枣庄
2 7 7 8 0 0 )
要】 本 文介 绍信 息管理 系统在滕 州市荆泉 、 羊庄水源地水环境监测 中的应 用, 描述 了该 系统的设 计思想和 系统构 架 , 运行环境
3 . 3 总 体 结 构设 计 ( 见图1 ) 3 . 4 软 件 架 构设 计
2 建设 内容
滕州市荆泉 、羊庄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信息管理系统包 括地表水监测 、 地下水监测 、 污水监测等功能 。 从2 0 1 0年开 始, 每月分析 的累计数据资料及相关 图片资料 、 站点 的详细 信息 , 要更新在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上。 同时对地表水提供
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应用
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应用标题1:技术构架的概述及其在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技术构架是指确定系统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系统结构、功能模块等,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和通信方式等技术细节。
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构架是指在开发该系统时所应采用的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技术手段的组合。
一个合适的技术构架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本篇文中,我们将会围绕着技术构架的概念,探讨在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所应该采用的技术构架,并分析其应用情况。
在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一个合适的技术构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设备:选择适合系统的硬件设备,如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库服务器等,以满足系统对性能的需求。
2. 软件系统:选择适合系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等软件系统,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库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水质监测信息的统一管理,以及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呈现等功能。
4. 网络技术:采用TCP/IP协议,通过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和共享。
5. 安全性:设计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6. 用户界面:提供易用性和友好性的用户界面,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数据的采集、输入和查询等操作。
7. 手持终端设备:采用移动设备或手持终端,实现现场水质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方便对污染源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合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技术构架模型,在该模型中,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和数据库服务器构成了系统的基本硬件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构成了软件系统,应用服务器实现了后台数据采集、存储等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库中存储了各地水质监测信息。
系统采用局域网或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设置了相应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同时,系统支持移动设备或手持终端,方便用户对污染源进行日常巡查及水质数据的实时采集。
智能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智能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而且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监控和管理水质,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智能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一、系统结构智能水质监测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传感器节点,它们是测量水体中特定参数的传感器。
其次是数据采集模块,它们负责收集传感器数据和将其发送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包括服务器、嵌入式处理器和通信模块等。
最后是应用程序,它们用于分析数据、发出警报和生成报告等。
二、传感器智能水质监测系统通常使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
典型的传感器包括水温、浊度、pH、溶解氧、电导率等。
每个传感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例如,pH传感器可以测量水中的酸碱度,但不能测量溶解氧的浓度。
因此,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传感器来测量所需参数。
三、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是将数据从传感器节点收集到中央控制器的部分。
此模块可以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来传输数据。
典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和LoRaWAN等。
无线通信技术相对于有线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灵活性更高,因为无需布置线缆。
四、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是智能水质监测系统的核心。
它通常由服务器、嵌入式处理器和通信模块等组成。
服务器负责存储传感器数据和处理数据。
嵌入式处理器负责执行逻辑操作和控制传感器节点。
通信模块负责接受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服务器或其他相关设备。
中央控制器通过该模块与互联网连接。
五、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负责向用户提供系统的使用者界面。
它们用于分析数据、发出警报和生成报告等。
应用程序可以是本地或远程化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它们。
一些应用程序甚至可以向用户提供实时数据,并提供警报和预测功能以解决可能的问题。
六、应用案例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
例如,它们用于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或监测农业灌溉系统中水的质量。
在饮用水方面,智能水质监测系统也被用于监测水源地和水处理厂的入口和出口水质,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质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质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面对的挑战。
水质监测与管理是确保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水质监测与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质监测与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质监测与管理系统,包括系统架构、传感器选择、数据传输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架构设计1. 感知层:选择合适的水质传感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质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感知层,即选择合适的水质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水质指标。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pH 值、溶解氧浓度、电导率、浊度等。
在系统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可靠、精确度高且适应不同环境的水质传感器。
2. 传输层:选择合适的通信模块为了将水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上层进行分析与管理,选择合适的通信模块非常关键。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物联网(IoT)技术是常用的传输方式。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和传输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网络层:搭建网络架构在网络层,我们需要搭建系统所需的网络架构。
根据传感器节点数量和布局,选择星型、多跳或网状网络架构来建立传感器之间的通信和协作关系。
此外,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可以采用分级网络结构,将数据流向合理分配,减少网络拥堵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4. 应用层: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的最高层是应用层,负责进行数据处理与管理。
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实现智能水质监测与管理功能。
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水质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模型进行水质改善建议和预警。
三、关键技术与挑战1. 节能技术在智能水质监测与管理系统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节能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
可以通过优化传感器的能耗、采用低功耗的通信协议和传输方式来减少系统的能耗,延长节点的运行时间。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过程,以评估水质状况、监测水污染源、预警水环境灾害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环境监测也逐渐应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水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大规模监测能力。
信息化是水环境监测新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信息化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是水环境监测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通过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体中各项指标(如水温、溶解氧、pH值、浊度、电导率等)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传统的监测方法需要采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需要很长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快速、准确的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可以满足更高水平的监测需求。
其次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水环境监测系统往往需要人工采集数据,并通过有线连接传输到监测中心,这样的方式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如监测范围受限、数据传输慢等。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监测范围和覆盖面积。
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实时共享,方便了各级监测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再次是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使用,使得水环境监测的数据能够实现全时、全区域、全时效管理。
通过建设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各个监测点的数据,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水质状况和水环境变化趋势。
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实现多级数据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实现对水环境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决策支持。
通过建立水环境监测数据的模型和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质状况的预测和预警,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环境监测中,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异常检测、数据关联分析和模式识别等方面,提高水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应用-信息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应用-信息管理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水质监测;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要求,“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发现被监测水体的水量、水质等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危及用水安全的,应当加强跟踪监测和调查,及时将监测、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
”当前,因为新一轮机构改革,水利部门的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已由水功能区监测转向国家重点水质站、水源地等水质监测。
水利部门开展的江河湖库水质监测,将为保障供水安全、水利工程管理和河湖长制管理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称LIMS)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实验室管理当中[1]。
在水质监测任务日益繁重,水质监测指标逐年增加,检测人员数量紧缺的情况下,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是水质监测管理的发展趋势[2]。
2018年12月,水利部水文司提出在水质分析处理过程中,“要推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要求。
2017年,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开始研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2019年11月完成试运行。
1设计目标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水质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用信息系统代替人工管理方式。
该系统重新梳理和优化原有业务流程,实现水质监测的现代化管理。
系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数据,将实验室的采样、检测、评价业务流程和各要素有机结合,组成一个科学、规范、高效、不断循环优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在强化实验室质量控制能力的基础上,使水质监测各项业务流程更加符合资质认定要求,监测能力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2技术架构表1所示信息管理系统架构层级设计为四层,分别为表现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库层。
2.1表现层表现层是为了满足面向水质监测管理的信息系统需要而构建的符合操作逻辑,人机交互,界面美观的整体平台设计。
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质污染处理成了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研究构建城市供水水质卫生监测及应急处理系统,实现对城市供水水质实时监测及水质污染应急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及应急处理系统的概述、逻辑层次、功能体系、处理流程进行了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数据录入模块、水质监测及应急事件处理模块。
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以Flex作为前端展示技术、将Map GIS K9 IG Server作为地图服务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城市供水时空数据进行一站式管理,实现对城市饮用水的水质指标监测和应急处理。
关键词: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economy,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ccelerating,and the problem of water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urban development. 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ater supply quality health monitoring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system to realize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water quality and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is paper,the urban water supplyquality monitoring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overview,logical level,functional system,processing flow were designed,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 data entry module,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mergency incident processing module. Using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browser / server,using Flex as the front-end display technology,the Map GIS K9 IG Server is used as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the map service platform,and the urban water supply time and space data are managed in one stop to realize the water quality index of the urban drinking water Monitoring and emergency handling.Key words:urban drinking water;health monitor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前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水环境监测是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为水环境监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水环境监测中的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新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为监测工作提供了更高效和准确的手段。
传统的水环境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分析,耗时耗力且容易出现误差。
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在线监测,实时获取水体的各项指标,如水质、水位、温度等。
这不仅提高了监测的效率,还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新技术的应用为水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广阔的监测范围。
传统的监测方法受限于设备和人力资源,监测范围有限。
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将监测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在线监测。
这样就可以将监测设备分布在更广泛的区域,监测水域更加全面和准确。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环境保护部门和科研机构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支持。
新技术的应用为水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多的监测指标。
水环境监测需要监测的指标繁多,包括水质、水量、水温等多方面的参数。
传统的监测手段难以同时监测多个指标,需要采用不同的设备和方法。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多指标的同时监测,将不同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整合在一体,实现一站式监测。
这不仅提高了监测的效率,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水环境的状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依据。
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快。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设备也在不断升级。
这就要求监测机构和环境保护部门时刻跟进最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培训,以适应挑战和需求。
其次是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的问题。
水环境监测中产生的数据庞大且多样化,如何有效地采集、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是一个难题。
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但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的共享和隐私保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水质检测实验室中的应用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水质检测实验室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水质和环境保护的改善,社会对水质监测越来越感兴趣,需要先进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来建立水质监测平台和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是一个基于全球实验室信息管理的软件,旨在改进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工作效率和实验室数据安全。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强大、性能优良,可将现代管理、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共享和开放实验室信息,实现智能、自动化和无纸化的实验室管理。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水质检测; 科学管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应用于所有部门的实验室管理。
考虑到水质监测工作量增加、水质监测指标逐年增加以及水利部水文司要求在水质分析和处理过程中改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实验室信息管理水平。
2017年,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开始开发一个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于2019年11月试行。
1、LIMS的概况由于有30多个仪器和设备连接到网络上,只有少量仪器,如浊度计、电子秤、紫外光谱仪等。
,则暂时处于脱机状态。
经过两个月的静态调试阶段,lim 终于上线,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以实验室为中心的探测数据和相关信息。
它有机结合了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分析检验技术、仪器技术和科学实验室管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将地质环境监测的特点结合起来,三维天地对水文小组实验室的六个分系统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探测业务流程管理分系统、资源管理分系统、探测数据质量管理分系统2系统的必要性(1)原始记录自动生成模块。
在实施该系统之前,有必要确定目前阶段的各种技术标准,以便在有关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检验报告生成油剂产品的登记之前,能够在研发过程中形成原始登记模块,从而有效地履行(2)仪器设备管理模块。
对实验室目前使用的不同类型设备进行测量,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实验仪器进行分类、检查和校准,从而为该系统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模式。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对水环境的控制和保护也日益重视。
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作为水环境监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建设和应用已成为环保领域的关键所在。
一、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原理设计一个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首先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监测参数、监测点位等。
一般来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包含传感器、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数据处理及存储设备、监测站点、应用软件等组成部分。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是将传感器安装在水质要监测的位置上,采集器实时采集传感器所得到的监测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存储。
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广泛,涉及给水、污水处理、工业废水排放、城市水环境、海洋环境等领域。
1、给水领域对于城市供水、农村饮用水以及各类生产用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指标,预警水质问题,提高供水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
2、污水处理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以监测污水处理厂的入口水质、出口水质及各个处理环节的水质指标,为水质的精细化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3、工业废水排放领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在线监测,及时掌握废水排放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城市水环境领域城市水环境受人口增长、工业污染等因素影响而日益严重。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用于城市水环境中各类水体、水源、水文、水生态等方面的监测,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找出水环境中的问题,并为保护和恢复水环境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
5、海洋环境领域海洋环境是全球环境监测的一个重点领域。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中的水质变化,对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污染物迁移规律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优势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相比传统的现场采样分析方式具有诸多优势。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分析水环境监测是保障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传统的水环境监测方式存在着工作量大、周期长、数据精度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实时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的需求,因此需要应用新技术进行水环境监测信息化。
一、互联网+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互联网+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进传统产业和新经济的融合和互动,实现信息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
在水环境监测中,互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数据共享和传输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传输,可以提高数据的共享度和实时处理的速度,减少数据误差。
2.远程监测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测,不需要人力巡查,更加精确、实时,同时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成本。
例如,通过RTU(远程终端单元)对水质参数、流量数据等实时监测,迅速响应水环境污染事件。
3.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和数据模型,对水环境进行科学预测和判断。
例如,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未来数月的降雨量和水源量,及时调节水源。
无人机技术是指利用无人驾驶的飞行器进行数据采集、图像传输、航拍等操作,无需人工干预。
在水环境监测中,无人机技术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1.实现高空航拍无人机可以实现对水源的高空航拍,确保了航拍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例如,通过无人机航拍,能够发现水面上的不同颜色和气味等异常,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事件。
2.超远距离和低海拔侦察利用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在120米以下对水环境进行侦察。
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在离地120米以下全面侦察渠道、水库、河流等水源,发现潜在的污染源。
3.快速响应污染事件无人机可以实现快速反应和响应污染事件,直接将监测数据传输给地面操作者,实现现场指挥和污染事件处理。
通过快速响应,可以在事件最初阶段及时掌握信息并进行处置,避免污染扩散。
物联网技术是指将各种物品和设备互相连接,从而实现物品和设备的智能化、自主化和可控性。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和生物要素进行定期或实时监测,以了解水环境的变化状态和污染程度,并从中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环境监测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本文将从水环境监测信息化的技术背景、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
技术背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数据库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水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传统的水环境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存在时间周期长、空间覆盖范围小、成本高等问题。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水环境监测的实时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
应用现状在水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应用中,最重要的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感知水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如水温、水位、溶解氧、pH值、浊度、富营养化等,为水环境质量的评估和监测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等环节,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提供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和模型预测等功能。
未来发展方向水环境监测信息化的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上。
技术创新方面,应加大对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传感器的采样精度和灵敏度,同时降低传感器的成本和能耗。
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应加强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应用拓展方面,应加强对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更多的监测点和区域能够享受到信息化技术的益处。
总结。
水质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水质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一、概述水质监测管理系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水资源管理工具,其目的在于对水体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掌握水质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障饮用水的安全,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围绕水质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
二、设计(一)需求分析在设计水质监测管理系统之前,我们需要对其具体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水质监测管理系统需要精准、高效、可靠地对水体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采集,并能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
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能够进行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并形成清晰、直观的数据报告,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二)系统架构水质监测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远程监控模块四大模块组成。
其中:1.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监测水质参数的采集和传输,采用传感器、测量仪器等科技手段,通过网络传输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以数据流的形式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
2.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去噪、数据滤波、数据重构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水质的变化趋势,并生成相关报告和图表,以供决策者进行参考。
3. 数据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管理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历史数据等。
具备灵活的数据查询、导出和备份功能,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4. 远程监控模块:主要提供远程访问和控制系统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系统,对水质监测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也可以随时查看和下载关键数据,保证决策者能够随时随地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
(三)关键技术在实现水质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关键技术,包括:1. 传感器技术: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对水体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采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通信技术: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同时也保证了远程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水质检测实验室的智能化构建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水质检测实验室的智能化构建摘要:实验室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在Lims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技术来实现,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
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可以利用射频技术、网络视频监控技术、门禁管理等现有条件,进行数据采集追踪、监控、信息比对、查询、统计与分析后,将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物质信息等进行分类、分型保存,并根据信息的种别和保存位置,建立唯一的标识码(RFID 标签)进行电子档案化管理。
同时对人员、物质采用视频监控系统与条码扫描相配合的方式进行监督与记录。
关键词:水质检测、物联网、智能化水质检测实验室是保障民生水质安全的重要场所。
随着水质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水质检测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管理的内容也逐渐精细化、规范化。
要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维持有序、高效,且节能、舒适的实验室环境,需要先进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为水质检测工作搭建平台、提升管理水平。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基于实验室全面信息管理的软件,其作用在于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并保证实验室数据安全。
当下随着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和管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中是大势所趋,为实现管理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水质检测实验室工作现状水质检测中心的日常工作分为数据管理和业务管理两大部分,其中数据管理涉及对样品接收、样品分析、样品检测数据的获得;业务管理涉及数据分析、报告编制、资源配置、客户信息及工作的考核等.数据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工作互相交叉,涉及多个科室,很多时候是全系统内部协作的结果.所以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以下几点:(1)提高分析水平、规范样品检测过程;(2)对数据的统计、查询和分析功能;(3)通过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进行管理决策以及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的改进;(4)报告自动生成功能,减轻人员工作强度,增加数据准确性;(5)规范试验区域出入管理,对工作环境进行有力监管。
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应用
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保障良好的水质是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前提,因此水质监测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水质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实现水质可控、全面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分析了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构架和应用,并探讨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水源地、大型城市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价值。
一、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主要包括前端数据采集、后端数据管理和分析预测三个模块。
前端数据采集:前端数据采集是指监测站点、自动采样器等设备在水体中实时采集水质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是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
后端数据管理:后端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预测等功能,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预测,形成可供用户使用的数据报告。
分析预测:分析预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水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预测分析报告。
同时,针对水源地、大型城市等不同场景的需求,可以定制不同的分析预测模型和功能。
二、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一)水源地应用水源地保护是维护自然生态、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
国内外一些城市的饮用水源地因为农业、工业等污染因素而受到威胁,维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在水源地的应用,首先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预测,对水质状况进行可视化、动态展示,并建立预警机制,从而及时预警水质异常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其次,管理系统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水源地水质状况的分析预测。
例如,某水源地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信息管理系统可定制分析预测模型,对这类问题进行专业的预警和管理。
最后,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加强水源地建设、管理、监管等方面都有参考价值,为建立完善的水源地监管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大型城市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确保水质的安全和良好,则需要依靠先进、高效的监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应运而生,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水质监测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它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对水质的实时、连续、准确监测。
相比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能够提供实时数据。
传统的水质监测往往需要人工采样,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分析,这一过程耗时较长,无法及时反映水质的变化情况。
而智能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水质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中心,让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水质状况,从而迅速做出决策。
其次,它具有更高的监测精度。
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智能化监测设备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污染物,并且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各种水质参数,如 pH 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
再者,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能够实现远程监控。
通过网络,监测人员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获取水质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
在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中,传感器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目前,常用的水质传感器包括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物理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水温、水压、流量等物理参数;化学传感器则能够检测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生物传感器则利用生物反应来检测水质中的污染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水质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物联网,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监测网络。
这些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
云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的水质数据进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水质评估、污染预警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更好地理解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的应用,我们来看几个实际案例。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智能化水质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源地、水厂和供水管网的水质状况。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分析水环境监测是保护水资源、维护健康环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水环境监测也向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转变。
下面将对水环境监测中的信息化新技术进行分析。
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将各种物品集成到互联网中,实现物联网的交互和数据共享。
物联网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是将传感器、控制器、数据中心、网络、移动电话等物联起来,构建一个信息化的数据监测系统,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实时监测和传递数据,提高水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度。
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佩戴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水质,实时记录水质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至监测终端,对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水质问题进行预警和控制。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以卫星或无人机为载体,在大范围空间中获取环境信息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是利用遥感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图像、雷达遥感图像等获取水环境监测所需的数据信息。
遥感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快速、准确、大面积获取水环境信息。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体面积、水质状况、水体流动情况、水深和水温等数据信息,从而实现水环境监测的自动化。
三、智能分析技术智能分析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自动推理、判断和决策等过程的技术。
智能分析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是通过智能算法自动处理、分析和预测水质数据,并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
智能分析技术的优势是可以深入挖掘数据信息,发现水质问题和潜在危险,并提供及时有效的预警和控制。
例如,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对水质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和处理,精确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四、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安全和交互的一种技术。
区块链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是构建去中心化的数据交互平台,实现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安全存储、传输和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论文】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构架应用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水质监测;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要求,“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发现被监测水体的水量、水质等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危及用水安全的,应当加强跟踪监测和调查,及时将监测、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
”当前,因为新一轮机构改革,水利部门的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已由水功能区监测转向国家重点水质站、水源地等水质监测。
水利部门开展的江河湖库水质监测,将为保障供水安全、水利工程管理和河湖长制管理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称LIMS)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实验室管理当中[1]。
在水质监测任务日益繁重,水质监测指标逐年增加,检测人员数量紧缺的情况下,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是水质监测管理的发展趋势[2]。
2018年12月,水利部水文司提出在水质分析处理过程中,“要推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要求。
2017年,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开始研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2019年11月完成试运行。
1设计目标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水质监测实验室信息
管理系统是用信息系统代替人工管理方式。
该系统重新梳理和优化原有业务流程,实现水质监测的现代化管理。
系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数据,将实验室的采样、检测、评价业务流程和各要素有机结合,组成一个科学、规范、高效、不断循环优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在强化实验室质量控制能力的基础上,使水质监测各项业务流程更加符合资质认定要求,监测能力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2技术架构
表1所示信息管理系统架构层级设计为四层,分别为表现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库层。
2.1表现层
表现层是为了满足面向水质监测管理的信息系统需要而构建的符合操作逻辑,人机交互,界面美观的整体平台设计。
页面紧扣LIMS要求的水质监测业务逻辑。
表现层的界面设计以操作简易和界面友好为宗旨,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可以方便地以web浏览器的方式访问相关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源,通过鼠标就可以完成大多数实验室工作。
2.2应用层
应用系统是系统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主要表现形式和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水质监测实际业务流程紧密贴合。
根据水质监测管理需求,应用系统分为主流程模块、质量控制模块、数据统计、资源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系统设置管理模块。
每个模块对其基本功能、输入及输出均设置了统一的要求和规则限制,包含了各种涉及水质监测业务的规则和逻辑。
通过统筹规划应用层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水质监测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处于应用层和数据库层之间,在整个总体架构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应用支撑层提供一些公共的功能以方便应用功能的实现,主要包括数据交换、工作流、内容管理、报表管理、数据同步等。
在应用支撑层中,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每个业务需求将模型化物理数据库中的特定信息,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建立不同应用支撑组件。
简单地说,一个业务支撑组件可以模拟为数据库表中的一个或多个逻辑表,其内容可能来自于一个或者多个物理表中的字段,即一个业务实体的属性和一个物理表字段一一对应。
利用业务支撑层解决业务数据表现形式的问题,将系统处理的数据进行有效规划和组织,便于层间传递。
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已有软件,同时还可以更好满足其他业务需求。
2.4数据库层
数据库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增、删、改、查,这是对数据进行底层和原始数据的操作,即执行从水质监测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服务)获取数据或向数据库发送数据的功能,将不同模块和不同规则层的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并存储到对应的位置。
3系统功能
本系统主要功能为水质监测涉及的采样、检测、评价流程及对流程中各要素质量控制管理,同时通过应用软件与计算机等硬件结合,将水质监测的业务流程、质量控制、环境设施、人员、仪器设备、标物标液、化学试剂、标准方法、文件记录等因素有机结合,组成一个科学、规范、高效、循环优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建成后的系统主要包括检测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管理、资源管理等功能。
3.1检测流程管理
检测流程实现从水质站设置、采样任务下达、现场采样和检测、样品验收和流转、实验室检测、检测数据校审核、检测报告出具的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3.2质量控制管理
质量控制主要包含采样现场质控、实验室质控及统计分析三个部分。
采样现场质控主要是对采样到位、现场平行样和全程序空白样的管理;实验室质控主要是对空白样、标准曲线、室内平行样、加标回收样和标样考核等的管理;统计分析主要包含检测数据全流程溯源及对有关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和回收率的评定,质控数量和合格率的统计等[3]。
3.3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各类环境设施、人员、仪器设备、标物标液、化学试剂、文件记录等资源的有效与清晰的管理[4]。
3.4统计分析管理
该功能实现对所有历史检测数据的综合查询,可以采用趋势图或其它图形展示检测数据变化规律,并在地图上显示监测站点位置及相应的检测数据。
3.5仪器数据接口管理
对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仪、流动分析仪、离子色谱仪等各类检测仪器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即仪器产生的原始数据文件自动关联到每张原始记录表单,以PDF 格式展示,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同时确保了检测数据的可溯源。
3.6系统管理
实验室系统管理的基础功能模块包括检测项目管理、检测方法管理、检测标准管理、人员权限管理等功能[5]。
4应用优势
4.1提高水质监测管理能力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于2018年5月正式实施,这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对检验检测能力评价的通用要求[6]。
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水质监测实验室管理系统结合最新软件技术及与该通用要求和水利部有关水质监测管理制度,建立水质监测标准化工作流程,以增强水质监测技术管理效能。
该系统的建成不仅对浙江省各市今后建设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起到规范作用,也将在提高浙江省水利行业水质监测管理能力上起到引领作用[7]。
4.2提升监测成果一体化水平
水质监测系统拥有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可及时保存实验室仪器设备产生的所有检测结果及产生结果的过程中一系列的中间数据,在保障数据完整性的同时也避免了二次录入可能产生的差错。
并且,本系统新开发的野外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设备实时传输功能作为数据来源上游模块之一,其产生的检测结果和中间数据也全部与系统对接,这将进一步提升浙江省水质监测成果的一体化水平。
4.3提供动态模型基础性资料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水利行业大数据建模的研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为建模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8]。
也是为水质监测成果的深加工利用服务是系统未来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该系统为水质监测成果的深加工利用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保障。
比如通过对水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结合多因子回归方法等数学模型,建立动态模型,研究水体的水质水量的变化以及与水质水量关联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索水量动态变化时,水质及水生态的变化情况等[9]。
参考文献:
[1]钟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周建华,蔡亦泠,朱敏莹.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J].上海医药,2018,39(7):62-64.
[3]莫建芳.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1):230-231.
[4]雷雯,李增芳.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浙江水利水电
学院学报,2018,30(2):59-65.
[5]曹樱樱,卢卫.浙江省水质监测资料的整编与技术规范[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31(5):32-34.
[6]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7]苏从霞,冯江德.运用LIMS技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J].石油规划设计,2010,21(2):47-48.
[8]刘玉婷,王亚春,蔡建和.LIMS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探讨[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3(4):71-72.
[9]张旭,张慧萌,陈婷.浅谈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化现状[J].标准科学,2016(1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