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强夯置换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强夯置换处理施工方案

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道路工程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金城路、环湾东路)批准:审核:编制:中水电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总承包部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3、工程概况 (2)4、施工组织 (5)5、施工平面布置 (6)6、工期计划及措施 (7)7、资源配置计划 (9)8、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3)9、质量、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27)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环湾东路)1、编制依据1.1、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金海路施工图纸;1.2、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1.3、自然条件调查及施工资源调查资料;1.4、《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 50783-2012 );1.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1.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1-2008 );1.8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D31-02-2013 )1.9、我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2.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2.2 、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施工机械。
2.3、符合环境保护、文明施工要求。
2.4、处理好当地村道的交通维护与转换。
3、工程概况金山湾生态城位于烟台市金山港区金山湾及周边地块,西至卧龙山,北至黄海之滨,南至昆崙山南路,东至大金山。
规划总用地17.88 平方公里。
本方案涉及的道路软基处理强夯、强夯置换施工包括:金城路、环湾东路。
根据施工图设计,软基处理采用强夯及强夯置换进行处理,其中:环湾东路强夯置换处理范围为K0+260 ~710段,处理路线长度450m ;强夯处理范围为K0+710〜K2+000 ,抛石挤淤+ 强夯处理范围为K2+000 ~K2+346 ,处理路线长度1636m。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强夯置换施工是一种针对土壤改良和地基加固的技术,通过利用超大能量的夯击作用改造土壤结构和提升土壤承载力。
以下是关于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的一些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一、前期准备工作1. 土壤勘测和工程地质资料分析,确定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型,以及工程所需的夯击能量。
2. 制定施工方案,包括夯击点的布置、夯击次数和能量、强夯设备的选型和使用等。
3.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强夯机、夯击塔、测距仪、标志牌等。
二、强夯施工步骤1. 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夯击的起始位置和布点,设置标示牌进行标识。
2. 安装强夯机和夯击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夯击桩型号。
3. 进行初次夯击,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夯击次数和能量,逐点夯击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 进行强夯设备的移动,继续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夯击工作。
5. 对于地基状况较差或需要加固的地段,可进行选点加固夯击,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注意事项1. 进行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安全评估,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强夯施工需要有合格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并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 在夯击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掌握夯击效果和土壤的变化情况。
4. 对于特殊土质和复杂地质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进行合理的安全措施。
5. 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和评估,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强夯置换施工是一种有效改善土壤和地基工程性能的方法,它能提高土壤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施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环境和安全要求,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以达到预期的工程效果。
同时,也要进行施工后的检查和维护,以保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海南恒大海花岛3#岛首期第三批次第一阶段(1区)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拟建的海花岛3#岛详勘工程位于儋州市滨海新区海花岛3#岛,拟建2层建筑一栋、3层建筑47栋、6层建筑2栋、7层建筑17栋,起重6层7层建筑处设有整体1层地下室,拟建建筑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拟采用桩基础、基础埋深待定。
二、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成果及场地附近资料,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共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揭露地层由上到下分为:①素填土:青灰色,干饱和,松散,土质不均匀,成分以石英质砂为主,含少量贝壳碎屑,为新近人工回填土。
②淤泥质粉质粘土(Q):灰黑色,软塑状,土质不均匀,切面稍有光泽,含少量有机质,韧性、干强度差,有轻微摇振反应,含少量细砂.③珊瑚贝壳砾砂:杂灰色,灰黄色,松散状,以较多珊瑚碎屑及贝壳碎屑夹石英质砾砂为主。
呈块状,块径2~6cm④-1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可塑状,土质不均匀,韧性、干强度中等,切面无光泽,无摇振反应,含较多的石英质细砂.⑤粉质粘土:青灰色,可塑~硬塑状,局部坚硬状,土质不均匀,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切面无光泽,无摇振反应,局部含少量石英质砂及贝壳碎屑,其中11。
7~13.0米为生物碎屑、石英质砂等钙质胶结呈半成岩状,致密状。
三、施工技术要求一、设计依据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2、《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133—2013).3、《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
4、《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8、《海花岛3#岛首期规划总平图》(业主提供).9、《海花岛3#岛首期第三批次(1区)地勘中间资料》(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7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1. 引言强夯置换是一种在地下开展施工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
它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和改良,能够改善土壤密实度和承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强夯置换的施工方案。
2. 工程前期准备在正式开始强夯置换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以下是准备工作的主要步骤:2.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确定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的关键步骤。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获取关于地下土层的详细信息,包括土壤类型、含水层、有无地下障碍物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2.2 压实试验在进行强夯置换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压实试验。
通过试验可以获取土壤的压实特性参数,包括最大干密度、最大湿密度、压实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确定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具有指导意义。
2.3 确定施工参数根据前期的地质勘察和压实试验结果,可以确定施工参数,包括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夯杆直径等。
正确设置这些参数可以保证施工的效果和安全性。
3. 强夯置换施工步骤强夯置换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 建立施工平台在施工现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施工平台。
该平台要能够支撑起强夯设备的重量,并具有足够的空间供夯击设备移动。
3.2 预夯处理预夯处理是指在正式夯击之前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它主要包括夯击点的标定和地面的预处理。
标定夯击点是为了确保夯击点的准确性,在标定后需要使用振动锤进行地面的预处理,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
3.3 强夯置换强夯置换是施工的核心步骤。
夯击设备通过夯击能量将夯杆插入地下,然后快速提升夯杆,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使土壤在夯击作用下发生振实变形。
夯击次数根据土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一般在夯击至设计要求为止。
3.4 强夯效果检查在完成强夯施工后,需要对夯击点进行强夯效果的检查。
可以通过地面沉降测量、剖面观测等方法来评估夯击后土壤的改良效果。
若效果不达标,需要对未达标的夯击点进行返工。
4. 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4.1 安全防护强夯施工需要使用大功率的夯击设备,工作环境较为复杂,需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
地基工程 强夯置换法施工

地基工程强夯置换法施工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置换法是近年来从强夯加固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属于夯实地基,它主要适用于软弱黏性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加固机理为动力置换,即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成整式置换或间隔夯入淤泥成桩式碎石墩。
按强夯置换方式的不同,强夯置换法又可分为桩式置换和整式置换两种不同的形式。
整式置换是采用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中,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
桩式置换是通过强夯将碎石填筑土体中,部分碎石桩(或墩)间隔地夯入软弱黏性土中,形成桩式(或墩式)的碎石墩(或桩)。
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振冲法等形成的碎石桩,它主要是靠碎石内摩擦角和墩间土的侧限来维持桩体的平衡,并与墩间土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2.削强夯置换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式置换施工设计参数1)桩式置换中,置换深度的大小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彻口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
深度不宜超过IOm o2)置换深度又与强夯置换的夯击能量和夯锤的底面积密切相关。
试验表明,单击夯击能量越大,强夯产生的有效加固深度也越深,强夯挤密区域也越大,夯坑深度相应也较深。
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单点夯击能,也能大大改善置换加固的效果。
在夯击能量和地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夯坑夯击深度同单位底面积的夯击能量与单位面积锤底静压力密切相关,也即与夯锤底面积有关。
夯锤底面积越小,对地基的楔入效果和贯入力就越大,夯击后获得的置换深度就越深。
因此,强夯置换与普通强夯相比,宜采用锤底面积较小的夯锤,一般夯锤底面直径宜控制在2m以内。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②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③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参见强夯法的要求。
4)桩式置换的夯点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夯点的间国巨应视被置换土体的性质(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荷载大小而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0~3.0倍。
强夯置换法施工组织设计

强夯置换法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本工程招标文件、图纸及地勘报告;(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4)《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5)《高填方地基技术规范》(GB 51254-2017);(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
1.2 编制原则我公司在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成立了由总工程师领衔,公司专业部门以及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的编写小组,确保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符合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符合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
我们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对本标段工程进行了仔细踏勘,对该工程的周边环境、交通状况和地貌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同时,组织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了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地勘报告等资料,深刻领会了业主对本工程的各项要求。
我公司将全力以赴,成立由参与过多年施工的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班子,充分发挥我公司施工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及强大的机械施工能力,贯彻和实施本技术标中所承诺的各项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等,实现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
2 施工方案2.1 地基处理设计方案2.1.1 地基处理设计本工程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
2.1.2 地基处理参数采用“点夯二遍”,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分两遍点夯进行,第一遍夯击能为3000kN.m,击数6-8击,且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60mm;第二遍夯击能为3000kN.m,击数4-6击,且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60mm,并应同时满足:场地地基强夯后技术参数要求(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指标参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压缩模量在影响深度范围内不小于10MPa。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质量控制要点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 设计要求。 2)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 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对 强夯置换法尚应检查置换深度。
成品保护措施
1)做好现场测量控制桩、控制网以及现场夯击位置布点的保 护工作。 2)做好现场排水设施的保护工作。 3) 强夯后,基坑应及时修整,浇筑混凝土垫层封闭,防止雨 水浸泡强夯后的地基。
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荷 载试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 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 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
4)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 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地基的载荷试验检验点 不应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强夯置 换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和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 l%,且不应少于3点。
适用范围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 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 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强条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 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 隔振或防振措施。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概念
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 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形成地基 的处理方法。 强夯置换法是将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形成 夯坑,并不断夯击坑内回填的砂石、钢渣等硬粒 料,形成地基的处理方法。
建筑工程强夯地基及强夯置换地基-完整版

建筑工程强夯地基及强夯置换地基完整版强夯地基是为了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而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简单来说,强夯施工是一种施工便捷、效果显著的地基加固技术。
强夯施工有其适合处理的土地类型,一般包括: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湿陷性黄土等等。
其他土质类型需要经过试验后方可进行施工,或结合其他地基加固手段处理。
强夯地基包含强夯和强夯置换。
一、强夯地基(1)强夯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地区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6.3.3-1进行预估。
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宜满足表6.3.3-2的要求,当单击夯击能E大于12000kN·m时,应通过试验确定;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4)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应适当增加夯击遍数;最后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4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5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础底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应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
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且不应小于3m;对可液化地基,基础边缘的处理宽度,不应小于5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1. 引言强夯置换是一种基于地基强夯技术的地基改良方法,在建设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的基本原理、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基本原理强夯置换是通过应用高冲击力和频率的夯击机将松散地层挤密,并将松散土层中的水分或气体排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施工过程中,夯击机会将夯击能量传递到地下,使地层发生振动,从而引起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和摩擦,从而增加土层的密实度。
3. 施工步骤3.1 前期准备在正式进行强夯置换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地质勘察和设计,了解地层情况和工程要求。
•准备强夯设备和工具,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制定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时间、施工区域和夯击点的布置等。
3.2 现场布置施工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在施工现场进行布置:•划定施工边界和安全区域。
•铺设工地隔离网,防止夯击机振动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
•设置夯击点,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夯击点的间距和布置方式。
3.3 强夯施工在现场布置完成后,可以进行强夯置换施工:•启动夯击机,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将夯击机放置在夯击点上,调整夯击机的工作频率和冲击力。
•开始夯击,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对每个夯击点进行夯击。
•夯击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振动情况和土层的改良效果,及时调整夯击参数。
3.4 检测与验收强夯置换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和验收工作:•检测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检查工程质量,包括夯击机的正常运行和施工现场的整洁程度。
•编制施工记录和验收报告。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振动情况和土层的响应,及时调整夯击参数。
•保证施工现场安全,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完成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整洁。
5. 结论强夯置换是一种有效的地基改良方法,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3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3三、施工总体部署3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32.主要施工机具和材料安排43.施工进度计划5四、强夯参数61.强夯置换参数设计6五、强夯施工方法81.施工方法82.施工顺序及步骤10六、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111.施工技术要求112.减少强夯施工损害的质量措施123.强夯竣工质量验收124.强夯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2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141.质量保证措施142.保证质量的措施153.技术质量措施164.质量文件管理控制185.工期保证措施186.雨天施工工作安排及措施19八、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21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12.环境保护措施233.环境保护措施244.文明施工措施24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樟市至花东段T17合同段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编号:GL-T17-2011-LJ002);2.《招标文件》;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6.业主、总监办、驻地办相关要求。
7.通行的和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方法。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K137+875-K138+010段土质经地质钻探发现该区域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中风化灰岩组成,其中粉质土层上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其厚度约5-10m,该层地基层载力极低,需处治后才满足工程需要,因此该段设计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处理合计长度135m,处理面积9342m2。
4500KN·m点夯数量为763个。
1500KN·m满夯面积9342m2。
三、施工总体部署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一名,施工负责各一名,下设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资料员等。
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负全面责任,并确保项目质量体系在项目经理部的有效运行。
项目经理组织机构设置、管理职能以及施工人员设置见下表。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是一种快速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是指用起重机将重锤提到肯定高度,利用自动脱钩法使重锤自由下落,冲击能夯实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的方法。
1969 年,法国的路易斯梅那德〔Louis Menard〕技术公司首次提出强夯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强夯法开头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地基,随着技术的进展,渐渐推广到细粒土地基。
20 世纪70 年月初,我国引进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进展,在路桥、水利、建筑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最经济、最常用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粘性土、淤泥、淤质泥土等饱和性较高的地基处理效果不是很抱负。
1991 年深圳建筑科学中心首创强夯碎石挤淤法,翻开了我国利用强夯法处理饱和性粘土地基的篇章。
4.1加固机理强夯法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旧没有一套完善的指导理论和设计方法,对于不同的土基有不同的加固机理。
综合归纳,强夯法主要有三个加固机理方式:1)动力密实〔Dynamic Compaction〕对于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
利用冲击型动力荷载,减小土体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土体密实。
工程实践说明,经夯击一遍后,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3 倍。
2)动力固结〔Dynamic Consolidation〕为解释饱和黏性土的强夯效应,Louis Menard 提出了动力固结模型。
表4-1 动力固结理论与静力固结理论的区分动力固结理论静力固结理论含有少量气泡的可压缩液体不行压缩的气体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孔,其孔径是变化的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孔,其孔径是不变的弹簧刚度为变数弹簧刚度为常数地基土的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孔隙水压力的状态有关。
进展夯击时,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冲击变形而强度减小,在液化阶段,强度降低为零;孔隙水排出时孔隙水压力减小,此时为土的强度增长阶段;孔隙水压力涨幅为零,此时为土的触变恢复阶段。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引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软基处理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软基处理方案——强夯置换。
1. 强夯置换的原理强夯置换是一种通过夯击作用改变土体结构的软基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夯击机将钢筒或钢板以一定频率和能量夯击到土体中,使土体发生变形和重新排列,从而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
强夯置换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夯击作用使土体中的颗粒重新排列,填补土体中的孔隙,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2. 强夯置换的适用范围强夯置换适用于软弱土地基处理、填土加固、桩基加固等工程项目。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往往需要在软弱土地上进行建设。
强夯置换能够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为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
3. 强夯置换的工程实施强夯置换的工程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现场勘测与分析:通过对软基地质的勘测与分析,确定施工方案和夯击参数。
(2)准备工作:清理现场,搭建夯击机和相关设备。
(3)试验夯击:在选定的试验区域进行试验夯击,通过监测和分析土体的变形和承载能力,确定夯击参数的合理范围。
(4)正式施工:根据试验夯击结果确定的夯击参数,对整个软基进行夯击处理。
(5)监测与评估:施工结束后,对处理后的软基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4. 强夯置换的优势和局限性强夯置换作为一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施工速度快:强夯置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土体的处理,节约了施工时间。
(2)施工成本低:相比于其他软基处理方法,强夯置换的施工成本相对较低。
(3)施工效果可靠:强夯置换能够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施工效果可靠。
然而,强夯置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对土体的适应性有限:强夯置换对土体的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部分土体类型。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1. 引言强夯置换是一种常用于改善地基土质和增强地基承载力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置换施工的步骤、施工材料及工具,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2. 施工步骤2.1 地基勘察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基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和土壤取样分析,确定地基土质的类型和承载力。
2.2 施工准备在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区域没有障碍物。
检查相关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况,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3 夯击参数的确定根据地基土质和工程要求,确定强夯置换的夯击参数,包括夯击间距和夯击能量。
这一步骤需要根据工程经验和地质勘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
2.4 夯击施工根据确定的夯击参数,使用强夯机进行夯击施工。
夯击机的操作员根据现场情况控制夯击机的位置和夯击频率,确保夯击能量均匀且合适。
2.5 施工记录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记录夯击参数、夯击次数和夯击深度等数据。
同时,对施工区域进行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施工策略。
3. 施工材料及工具3.1 强夯机强夯施工需要使用强夯机,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3.2 强夯锤头强夯锤头是夯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量输出和夯击效果与其质量和设计有关。
选择适合施工的锤头,保证施工质量。
3.3 钢板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中,需要在夯击区域放置钢板,以增加夯击效果并保护地面。
3.4 计量仪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计量仪器,用于测量夯击能量、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等参数。
4. 施工注意事项4.1 安全防护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时,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包括佩戴防护头盔、护目镜、耳塞等个人防护装备,并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带进行安全引导。
4.2 施工时间强夯置换施工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需要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避免对周边居民和交通造成不便。
4.3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对施工记录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施工策略,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与要求强夯置换施工方法是一种通过高能级夯击将原地基土与填充材料共同置换形成新地基的技术。
本方案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编制,适用于一般土壤及软土地基的处理。
二、清理与整平场地在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全面清理,移除杂物、垃圾和不合格土壤。
同时,对场地进行整平,确保场地平整度满足施工要求。
整平后的场地应进行压实处理,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三、布点与夯击能量布点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通常按照梅花形或方格形进行布置。
夯击能量应根据土壤性质、夯锤重量、落距等因素确定,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夯击能量。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夯击能量,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四、施工监测与调整施工过程中应对夯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沉降量、隆起高度、夯击次数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夯击能量或布点方式,确保施工质量。
五、填料选择与处理填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如石粉、砂土等。
填料应进行筛分、拌合等处理,以提高其均匀性和密实性。
填料的含水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夯击效果。
六、施工质量与安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设置围挡、减少噪声和扬尘等。
七、环境保护措施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施工前进行环境评估,了解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声、扬尘和废水的排放,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敏感时段进行高噪声作业。
妥善处理施工废弃物,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八、竣工质量验收与文件施工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竣工质量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变形量、外观质量等。
验收合格后,应编制完整的施工文件,包括施工记录、监测数据、验收报告等,以备查阅和归档。
本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仅供参考,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强夯置换法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法施工方案1. 简介强夯置换法,又称为“静置换法”或“置换法夯实”,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该施工方案旨在提供对强夯置换法的全面介绍,包括施工原理、设备要求、施工步骤等内容。
2. 施工原理强夯置换法是通过使用重锤(夯锤)对地基进行连续的打击,将能量传递给地基,使其颗粒稠密,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夯锤下落时释放的能量会形成地基的压实区域,同时将原有松散土颗粒挤出,使其被替代为更密实的土颗粒。
3. 设备要求进行强夯置换法施工需要以下设备: - 强夯设备:包括夯锤、铲斗、液压系统等。
夯锤的选择应根据地基类型和施工要求确定,确保其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夯击频率。
- 支撑工具:用于支撑夯锤并保持其稳定性。
常见的支撑工具包括钢管桩和支架系统。
- 检测设备:用于监测地基的夯击效果,包括振动监测仪、沉降监测仪等。
4. 施工步骤强夯置换法施工的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2.根据地基情况选择合适的夯锤和支撑工具,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3.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工作区域的平整和安全。
步骤二:预处理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地面改良工作,如移除大块的岩石或树根,平整地表等。
步骤三:布设监测点1.在施工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监测地基的夯击效果和后续工程的影响。
步骤四:强夯施工1.将夯锤悬挂在支撑工具上,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夯击。
2.控制夯锤的落锤高度、夯击频率和夯击位置,确保施工效果。
3.持续进行强夯施工,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步骤五:监测与控制1.在夯击过程中,监测并记录夯锤的落锤高度、夯击频率和夯击位置等参数。
2.进行地基的振动监测和沉降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步骤六:验收与总结1.完成施工后,对施工区域进行检查和清理。
2.根据监测数据和实际情况,评估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3.总结施工经验,完善施工记录,为以后的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5.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置换法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操作人员应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规程,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嘿,兄弟,今儿给你整一个经典又实用的方案——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别看这名字挺高大上,其实里面门道多了去了。
咱就直接进入主题,一点一点给你捋清楚。
咱们得明确一下强夯和强夯置换是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强夯就是用大锤子砸地面,让土层更结实;强夯置换呢,就是用石头或者砂石等材料替换掉一部分软土,让地基更稳固。
下面,咱们就开始具体施工步骤。
一、施工前准备1.收集资料: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
2.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制定合理的强夯或强夯置换方案。
3.准备设备:购买或租赁强夯机、破碎机、挖掘机等设备。
4.招标投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招投标,选择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
二、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垃圾清除干净,确保场地平整。
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强夯或强夯置换的位置。
3.强夯施工:a.进行试验性强夯,确定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次数。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
c.强夯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4.强夯置换施工:a.进行试验性置换,确定最佳置换材料和置换深度。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置换施工。
c.置换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5.施工缝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预留一定的施工缝,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
6.施工缝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缝进行回填,确保地基整体稳定性。
三、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2.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4.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四、施工后期处理1.施工结束后,对地基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地基处理完毕后,进行场地平整,为后续工程做好准备。
兄弟,这事儿就说到这儿了。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关键就是细心、认真、专业。
强夯置换施工工艺

强夯置换施工工艺强夯置换施工工艺一、适用范围强夯置换法主要适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还可处理饱和砂土地基,消除液化,隔振液化,消除湿陷性黄土的不均匀沉降。
二、施工准备1、在强夯置换之前应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夹层,以便确定夯击能量及置换深度。
2、在强夯置换之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夯点位置。
3、根据夯击能量和置换深度,确定铺设厚度和坡度。
三、施工工艺1、平整场地:根据设计要求平整场地,清除置换范围内的树根、生活垃圾和杂物等。
2、铺设垫层:在平整后的场地上铺设垫层,垫层材料可采用天然级配砂石或碎石,垫层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夯击置换:采用夯击设备进行夯击置换,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能量和次数。
在夯击过程中应加强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4、检测验收:在完成夯击置换后应对地基进行检测验收,检测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四、注意事项1、在强夯置换过程中应加强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2、在强夯置换后应对地基进行检测验收,检测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在强夯置换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噪声、振动和灰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优缺点优点:强夯置换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缺点:强夯置换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设备,施工成本较高,同时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振动和灰尘等影响。
六、发展前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强夯置换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其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强夯置换法将会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道路工程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金城路、环湾东路)批准:审核:编制:中水电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总承包部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目录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施工平面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工期计划及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资源配置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质量、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环湾东路)1、编制依据、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金海路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自然条件调查及施工资源调查资料;、《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我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施工机械。
、符合环境保护、文明施工要求。
、处理好当地村道的交通维护与转换。
3、工程概况金山湾生态城位于烟台市金山港区金山湾及周边地块,西至卧龙山,北至黄海之滨,南至昆仑山南路,东至大金山。
规划总用地平方公里。
本方案涉及的道路软基处理强夯、强夯置换施工包括:金城路、环湾东路。
根据施工图设计,软基处理采用强夯及强夯置换进行处理,其中:环湾东路强夯置换处理范围为K0+260~710段,处理路线长度450m;强夯处理范围为K0+710~K2+000,抛石挤淤+强夯处理范围为K2+000~K2+346,处理路线长度1636m。
金城路抛石挤淤+强夯处理范围为K1+680~K1+处理路线长度295m强夯点正方形布设,锤直径,夯点间距3m,单击夯击能,抛石挤淤+强夯单击夯击能;强夯置换正方形布设,桩直径,间距3m。
施工垫层为块石,待施工完毕后,在砂垫层上铺一层50cm的碎石垫层,第一层先铺筑30cm厚,然后铺一层土工格栅,再在其上铺一层20cm碎石垫层。
图强夯置换法横断面图图强夯横断面图图抛石+强夯横断面图、主要工程量根据施工图设计,强夯、强夯置换的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表3-1主要工程量表4、施工组织根据施工任务的安排,为保证施工任务在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我部拟派谴经验丰富、施工组织技术能力强的管理、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织机构,并安排相应施工能力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任务的生产,具体见组织机构图。
图组织机构图5、施工平面布置为保证安全文明施工,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对现场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安排工作区和生活区。
强夯用石堆放做到科学合理,整齐有序,既要考虑到运输车辆出入便利,又不能妨碍机械施工。
根据施工工艺及现场条件,强夯、强夯置换墩施工平面布置进行合理规划,包括施工现场临时营地、临时用电、材料存放等。
、临时工棚临时工棚主要供现场作业队生活用,统一采用集装箱来作生活区,所用的每个集装箱必须在规格、外观顔色上保持一致,现场摆放必须井然有序,与路基平行,根据场地情况形成按一字排放或门字排放。
为保证现场环境整洁、干净,现场设置移动式厕所及环卫垃圾桶若干个。
、临时用电规划本工程施工现场主要用电的设备是水塘抽水用到电动单级离心清水泵,其为自带柴油发电机;另外临时工棚的用电,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来做生活用电。
、生活用水规划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购买纯净的桶装水。
、材料堆放施工现场的主要材料为片石及碎石,材料随着工程进展及时补给,材料堆放根据作业点进行堆放,堆放应以施工方便为原则,方便装载车装料,运距最短,并在堆放点立上材料标识牌,写明产地、规格、技术性能等相关指标。
6、工期计划及措施根据年度进度计划要求,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014年6月1日开工,工期70天,于2014年8月9日完工 (具体见:强夯、强夯置换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为保证在下达的计划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经过精心组织、综合考虑,拟采取如下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组织措施成立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各项功能,根据施工任务的特性,合理安排主管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该项任务的施工。
从公司调入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施工队伍投入的人员、机械设备必须满足施工生产任务的需要,进场前应根据计划工期及施工任务量的合理计算,计算需投入各项资源。
、技术措施开工前,项目部必须建立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领导质安部、工程部、试验室、测量组形成完整的体系,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各尽其职。
按照技术管理体系要求,开工前应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进行施工图纸的会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对会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进行专项方案的编制,由负责该项施工任务的专业工程师进行编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向上一级报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是施工方案的核心,所以必须选择技术上合理、成本上最优、又能保证工期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分项工程任务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施工现场负责人、承包该项施工任务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签字形成书面保存记录。
、材料选择,材料人员应提前通知试验室进行材料抽样试验,材料员应会同试验人员一同到供料现场进行取样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选择材料;另外对施工中用到的材料,试验室应执行严格的进场检验制度,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开工前,测量人员应严格执行测量程序,测量放样应符合相关测量精度要求。
、经济措施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建立奖罚制度,促进施工队伍的积极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7、资源配置计划、施工机械配置设备选型a、强夯锤根据设计要求,强夯置换单击夯击能要求2000~4000KN·m,满夯夯击能1000~2000KN·m,拟采用直径、锤重20t的夯锤用于本工程强夯置换墩施工;强夯处理点夯夯击能2000~3000KN·m,满夯夯击能1000 KN·m,拟采用直径、锤重20t的夯锤用于本工程的施工。
b、施工机械强夯机械宜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强夯机,本工程拟投入抚挖QUY50B液压履带式强夯机4台用于强夯置换墩施工,自重50吨,单股拉力10吨,最大夯击能?;另外投入宇通YTQH259液压履带式强夯机4台用于强夯施工,其主要性能参数见下表。
表宇通YTQH259液压履带式强夯机性能参数表、主要机械设备表根据年度进度计划,我部拟投入以下主要机械设备用于本工程的施工。
表主要机械设备表、人员配置根据施工强度的大小,我部拟投入以下人员用于砂桩处理的施工。
表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表主要劳动力一览表8、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施工方法的确定根据施工任务,施工垫层在清表、挖除坝埂、回填水塘后进行;当表层淤泥厚度大于1m的水塘应先进行抛石挤淤高出淤顶标高50cm 后进行。
垫层料、回填料集中采购,运至现场后根据放样范围及标高采用推土机推平,然后用压路机碾压成型;强夯置换墩采用抚挖QUY50B液压履带式强夯机施工,采用20t、直径的夯锤;另外投入宇通YTQH259液压履带式强夯机2台用于强夯施工,采用20t、直径的夯锤;碎石垫层采用推土机摊平;土工格栅采用人工铺设、锚固、连接成型。
、施工顺序的安排工序之间采用平行流水作业组织施工,完成一段施工垫层后紧接着进行强夯的施工,施工结束后根据设计要求适时安排检测,检测合格后随即进行碎石垫层、砂垫层、土工格栅的施工。
、施工工艺强夯施工工艺图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1)、施工准备a、平整场地根据设计图纸的处理范围,对沿线的表土进行挖除、砍树挖根,对沿线水塘、沟渠等低洼地段进行回填,回填采用外购石渣,运距20km,履带式推土机(135kw)推平回填至原地面标高。
b、测量放样根据施工图软基处理设计,测量人员进行边桩的放样,并做好明显标记,还需在路基边线埋设预先制作好的百米里程桩。
c、试验室准备工作开工前,由试验室人员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进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d、施工队伍的准备组织合适的本公司施工队伍进行本工程的施工,相关机械设备进场的准备,检查机械设备的性能是否完好,机械设备是否能够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
进行进场机械设备的报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
e、填料的准备提前做好填料的供应准备,以满足生产需要。
(2)、抛石挤淤施工环湾东路K2+000-420段、金辉路K1+段淤泥淤积严重,厚度较厚,呈流塑状,设计为抛石挤淤法施工,抛石挤淤高出淤顶标高50cm 。
a、抛填、挤淤施工抛石采用材料其尺寸小于30cm的不超过20%并不得选用风化岩石;抛石采用挖掘机进行,方法为进占法。
首先由挖掘机在作业半径内均匀抛第一层毛石,完成后,挖掘机来回走动进行碾压,待块石沉入与基底齐平后,可进行第二层抛石。
完成后用同样方法进行碾压,若块石无明显沉降,可向前延伸进行下一段施工,若块石沉降量仍较大,则需再抛一层块石进行碾压,直至块石沉降量较小为止,抛石露出水面或软土面50cm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平、碾压密实。
b、顶层碾压采用1台20吨光轮压路机同时进行碾压。
碾压原则为“先压边缘、后压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2遍)。
第1遍静压,行走速度h;第2遍慢速弱振碾压,速度h;第3、4遍进行慢速强振碾压,行走速度为 Km/h,碾压完毕后按所布设的测点测量其高程并做好记录。
第2~4遍碾压时先慢、后快,先外、后内,由弱振到强振,由外向内、纵向进退式进行。
横向接头重叠1/3轮迹宽,前后相邻两区段间纵向重叠~;碾压4遍后看路基表面是否有明显轮迹,现场技术员跟随压路机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无漏压,无死角,压实的表面做到嵌挤无松动,密实无空洞,平整无起伏。
(3)、碎石垫层施工a、铺设、回填出来一段工作面后,随即进行碎石垫层的铺设、回填,碎石采用外购,运距20km,设专人根据作业面及填筑厚度指挥倒料,倒料应均匀,避免出现一个点堆料集中,导致推土机工作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