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智力因素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摘要:许多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学术成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研究非智力因素在中学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培养建议。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中学教育;训练思维

教育是一种使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知识的行为。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将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表现在学习成绩上。然而,由上海师范大学238名同学经过为期一年的研究得出结论:学生成绩优秀,主要靠的不是智力,而是非智力因素使这些学生在学术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同时显示出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学教育发生在青春期,青少年在此经历了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而在这个过渡阶段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能够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全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一、中学教育与青少年

在中国,中等教育也称中学教育,通常包括从14岁开始的六年的学校教育。起初,应试教育占了很大比例,“当今的中学教育,一味地应试考试只会给教育形成阻碍而不是促进。”“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中学教育阶段正值青少年的青春期,而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从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发展

过程。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此时青少年的特点是情绪、情感有明显的两极性,这种情绪多变的不稳定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有关,也与经验不足有关。因此,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多方面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危机、社会适应危机、情绪发展危机、个性发展危机等,因此这一阶段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非智力因素

1.智力因素

从智力的定义,如binet和simeon认为智力是正确地进行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而wechsler认为智力是个体有目的地行动、理性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能力。

亚契洛克斯把智力划成两派:一是整体派,把一切智能都看成一个整体,认为主要智能作用都是大脑的总体性能;二是定位派,认为智能碎裂成好多成分,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独立操作,认为神经不同的部位传递出不同的智能。

总的来看,智力因素通常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性,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2.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

需要、动机等方面。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很多的成就。相反,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1984年,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发表了一次研究,他把钢琴家、数学家、奥运会运动员等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这些人能够创造惊人的成绩,发挥很高水平。而且让人意外的是:这些人最初的时候成绩一般,是经过一个长期和深入的学习,才获得好成绩的。

同时包达列夫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换句话说,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一个重要基石的作用。

三、非智力因素的中学教育的作用

韦克斯勒,美国心理学家、韦氏智力测验的编制者。经过早年的研究,他认为非智力因素在现实世界中引起产生行为。有效的学习对每个教育阶段都很重要,特别是在中学教育中,学生经历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同时在这个阶段也开始形成了他们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出于这个原因,教育在这六年是特别重要的,在这个教育阶段,我们将讨论非智力因素中的四个重要因素:动机、情感、信心和毅力。

1.动机

动机是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理上形成的思维途径。它有三种类型的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任务本身的兴趣或愉悦带来的动机,它能够激励学生更愿意进行这项任务并且在任务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外在动机指的是从事某个活动的行为是为了取得外部收入,这种动机常常与内在动机相抵触。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的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其中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2.情感

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展,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认知心理学家伯纳德·维纳认为:一个人的情感和动机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受到父母和老师双方面提供情感上的支持的时候,他们会反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表现出很乐意去学习,并且对学习非常感兴趣。

3.信心

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以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并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

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而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讽刺挖苦,而是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及时表扬,力求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4.毅力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所以持久性“毅力”对创造者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抱着一份对学习坚持的态度,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会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四、在中学教育中培养非智力因素

中学时期,学生经历着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在这阶段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他们形成做事认真、善于独立思考、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品格。说到中学生的培养,从两个主体入手——老师与家长,因为教师和家庭对中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在我来探讨教师和家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学生的热情;反之,则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同时会使得学生热爱学习,并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