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事件界定及统计方法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方法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工作场所的生产安全,订立本管理方法,旨在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程序。
一、总则1.1 适用范围本管理方法适用于全部生产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
1.2 目的订立本管理方法的目的是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适时把握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实行有效措施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定义,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四类:2.1 一般事故: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已知原因的一般性事故。
2.2 较大事故:指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济性质较大的事故。
2.3 重点事故:指造成了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点事故。
2.4 特别重点事故:指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事故。
三、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3.1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生产单位应立刻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通过事故统计系统填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表。
3.2 报告内容包括:- 事故的时间、地点、性质、类型、等级等基本情况;- 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失踪或罹难人员情况;- 事故处理及善后情况。
3.3 报告要求生产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依据情况适时上报相关转报机构。
四、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4.1 统计分析的内容对生产单位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事故的类别、因果关系、成因和规律等,总结阅历,加强安全防备工作。
4.2 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统计、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订立安全防范措施,削减仿佛事故的发生。
五、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5.1 责任追究的范围对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事故的类别、性质、原因等,对责任人进行追究,以严格惩罚通报,以期达到警示作用,防止仿佛事故的再次发生。
5.2 责任追究的程序对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应依法承当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纪律和管理制度中作出明确规定,确保责任追究工作的公正、公正和适时。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1. 简介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是为了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了解事故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统计内容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包括以下内容:2.1 事故发生统计统计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事故类型等信息,并进行分类、归纳。
根据事故的级别,可以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
2.2 事故原因统计统计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包括人为原因、设备故障、工艺缺陷等因素。
对于人为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具体的原因,如操作不当、违章操作等。
2.3 事故损失统计统计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并对损失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统计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成本和资源消耗情况。
3. 统计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的统计程序如下:3.1 事故发生统计程序•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
•安全管理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和登记,记录事故的基本信息。
•将事故的基本信息录入事故发生统计表中,包括事故发生次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事故类型等。
•根据事故的级别,将事故进行分类归纳,并记录到事故分类表中。
3.2 事故原因统计程序•安全管理部门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查清事故的原因。
•将事故的原因归类,包括人为原因、设备故障、工艺缺陷等。
•对人为原因进行进一步细分,如操作不当、违章操作等。
•记录事故的原因信息,并将原因统计数据录入事故原因统计表中。
3.3 事故损失统计程序•统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到事故损失评估表中。
•统计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成本和资源消耗情况,并记录到事故处理成本表中。
4. 统计分析通过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可以进行以下分析:4.1 发生趋势分析可以根据事故发生统计的数据,分析事故的发生趋势,了解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时间段的事故发生特点。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前言】本文旨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频率,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岗位,所有员工都应严格遵守并执行。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事故预防为主线,追求事故发生的最低程度和最小损失。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所有员工都应遵守并执行本制度。
【二、定义】1. 安全生产事故:指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环境破坏的意外事件。
2. 事故报告:指工作人员在发现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及时向上级主管或安全管理部门汇报事故情况的行为。
3. 事故调查:指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的行为,以确定事故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处理措施:指针对报告和调查的安全生产事故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对责任人追究责任、加强安全管理、改善工作环境等。
【三、报告流程】1. 发现事故:所有员工在发现安全生产事故后,应立即停止工作,确保自身安全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2. 报告上级主管:员工应迅速向上级主管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并详细提供时间、地点、人员、物资等相关信息。
3. 主管审核并报告:上级主管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现场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给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4. 安全管理部门审核: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和调查结果后,应进行审核,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处理措施落实:安全管理部门按照调查结果制定处理措施,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下达并落实。
【四、调查程序】1. 召开调查组会议: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成立相应的调查组,并召开调查组会议。
会议应明确调查目标、范围、时限,并制定调查计划。
2. 现场勘察:调查组成员应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将事故现场情况进行记录和拍照。
3. 盘问相关人员:调查组应对事故相关人员进行盘问,要求相关人员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的情况和所知道的事实。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一、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项目、各岗位。
三、统计内容1. 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交通事故等。
2. 事故等级:根据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
3.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
4.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5. 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
6. 事故处理和整改措施。
四、统计方法1.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事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告,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五、分析方法1. 事故原因分析: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
2. 事故责任分析: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中,各方的责任,明确责任主体。
3. 事故趋势分析: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预测事故发展趋势,为公司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4. 事故影响分析:分析事故对人员、设备、环境的影响,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
六、预防措施1. 根据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依法追究其责任。
3. 对事故发生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4. 对事故发生地进行安全评估,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5. 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七、总结与改进1. 对每次事故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定期对事故统计分析报告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 根据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调整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三篇)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一、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1、工作中发生事故,应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的扩大,并保护好现场,立即向站领导报告。
2、站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对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急情况的,迅速进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3、对各类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即: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造成的损失危害程度,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4、工作人员不准以任何理由,隐瞒事故,若隐瞒事故,一经发现,按相关规定从重处罚。
5、对需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的事故,按规定时效以单位名义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1、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后,应认真接受并配合有关人员的事故调查,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应积极配合有关人员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的经过、原因、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2、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结束后,应认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后的处理工作,有关资料归档保存。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二)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生产安全意识,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了《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与统计工作,加强对事故原因的调查与处理,为今后的安全生产提供经验教训。
以下为该制度的详细内容:一、报告原则1. 生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迅速组织现场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2. 各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将事故报告上报到上级有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扩大事故损失。
3. 事故报告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夸大或掩盖事故的真实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合理。
二、统计要求1. 统计范围包括所有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统计周期为每年一次。
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制度[3]
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制度1. 引言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制度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2. 统计指标和流程2.1 统计指标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制度的统计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故类型:主要包括火灾、爆炸、溺水、坍塌、机械伤害等。
2.事故等级:按照事故的影响程度和损失大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轻微、一般、严重、重大等级别。
3.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可以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环境因素等。
4.事故发生地点:记录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以便进一步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和集中区域。
5.事故发生时间:准确记录事故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以便进行时序分析和事故频率分析。
2.2 统计流程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制度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事故信息收集:建立健全事故信息收集系统,包括设立信息收集点和规定信息收集内容和格式等。
2.事故数据录入:将收集到的事故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按照统计指标进行录入到相关数据库或电子表格中。
3.事故数据分析:根据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事故类型、等级、原因、地点和时间等相关信息。
4.事故趋势分析:对事故发生的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事故高发区域和高发时间段。
5.事故原因分析:对每个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改进计划。
6.报告和汇总:根据分析结果撰写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对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3. 制度实施和管理3.1 完善制度为了确保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包括:1.制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制度的编写和使用规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2.设立专门的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岗位或工作组,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编写。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活动。
然而,事故往往不可预见,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事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一、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意义统计安全生产事故的意义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制定相关安全规范和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事故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评估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此外,安全生产事故统计还有助于比较不同企业和行业的安全状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方法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完成。
一般而言,统计数据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伤亡人数等。
为了准确全面地进行统计,各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记录机制,并定期上报事故数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
三、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挑战在进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时,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有些企业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主动上报事故数据或者隐瞒实际情况,导致统计数据不完整或者失真。
其次是统计指标的选择和定义。
不同的统计指标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指标,并明确其定义和计算方法。
最后是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对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如何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发现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四、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分析方法对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是事故频次分析。
通过统计不同类型事故的发生次数,找出发生频率高的事故类型和部位,重点关注并加强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
其次是事故严重程度分析。
通过统计不同类型事故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评估事故的影响程度,并重点关注严重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漏洞。
最后是趋势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事故数据,发现事故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三篇)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1.统计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
其中: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事故由其主管部门统计,每月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统计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起数、____人数、重伤人数、急性工业中毒人数、单位经济类型、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等。
3.报表种类及填报单位(1)《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工矿商贸A1表、《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续)》工矿商贸A2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综合情况》综合B1表、《地区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综合B2表,工矿商贸C1-C6表是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工作表,不上报。
(2)《火灾事故情况》行业表D1-1、《火灾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1-2、《火灾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1-3、《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1-4,由公安消防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行业表D2-1、《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2-2、《道路交通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2-3、《道路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2-4,由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水上交通事故情况》行业表D3-1、《水上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3-2、《水上交通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3-3、《水上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3-4,由交通海事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铁路交通事故情况》行业表D4-1、《铁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4-2、《铁路交通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4-3、《铁路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4-4,由铁道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民航飞行事故情况》行业表D5-1、《民航飞行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5-2、《民航飞行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5-3、《民航飞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5-4,由民航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农业机械事故情况》行业表D6-1、《农业机械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6-2、《农业机械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6-3、《农业机械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6-4,由农业部农机监理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渔业船舶事故情况》行业表D7-1、《渔业船舶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7-2、《渔业船舶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7-3、《渔业船舶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7-4,由农业部渔业局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情况》行业表D8-1、《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8-2、《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8-3、《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8-4,由建设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特种设备事故情况》行业表D9-1、《特种设备死亡事故情况》行业表D9-2、《特种设备重伤事故情况》行业表D9-3、《特种设备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表D9-4,由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填报,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中发生的不幸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为了监控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方法、数据分析和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方法1.1 事故发生率统计法事故发生率是通过对单位时间内的事故数量进行统计,以显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事故的频率。
计算公式为:事故发生率 = (事故数量 / 工作时间) × 100,其中工作时间可以是日、月或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通过事故发生率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事故的高发期和低发期,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1.2 事故伤亡率统计法事故伤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与总工作人员数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事故伤亡率 = (伤亡人数 / 总工作人员数量) × 100,其中伤亡人数包括死亡和受伤人数。
事故伤亡率的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事故高风险部门和行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1.3 事故损失统计法事故损失统计主要包括人员伤亡的经济损失、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损失等。
通过对事故损失的统计分析,可以评估事故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发现事故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分析2.1 事故类型分析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原因对事故进行分类和分析,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事故发生情况。
例如,分析火灾事故、机械事故、交通事故等不同类型的事故,可以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合理的安全管理建议。
2.2 事故部门分析通过事故发生的部门或岗位分析,可以发现某些部门或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和管理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2.3 地区事故分析事故的发生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对事故地区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安全状况差异。
同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对高风险地区的监管和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内容
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内容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内容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非常重要。
以下是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内容。
1. 事故类型: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原因,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人身伤亡事故、火灾事故、机械事故等。
2. 事故发生地点:统计每个地点发生的事故数量和比例,以确定高风险区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3. 事故发生时间:统计事故在不同时间段的发生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某些时间段事故易发多发,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事故伤亡人数:统计每起事故的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了解事故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
5.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统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如设备损坏、物资损失等,有助于评估事故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6.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7. 事故处理情况:统计事故的处理情况,包括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结果等,用于评估事故处理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的效果。
8. 事故频率和趋势分析:统计一定时间内的事故频率和趋势,了解事故的发生规律和趋势,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
9. 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结果:统计事故的责任认定和处理结果,了解事故责任的追究情况,对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结果进行评估。
10. 事故预警和警示教育:根据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制定事故预警和警示教育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评估事故对企业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一、引言本文旨在介绍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的不良事件。
为了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必须建立健全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安全事故,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通报相关人员,包括责任人、监管机构等,并迅速启动事故报告程序。
2.事故报告程序包括报告内容、报告对象、报告形式等要素的规定。
3.事故报告要包含: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和设备、对环境的影响等详细信息。
4.报告对象应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包括企业内部人员、相关部门、监管机构等。
5.报告形式可以是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电子报告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三、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1.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应以发生的事故为基础,及时、准确地统计和记录。
2.统计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
3.统计机构和责任人应定期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统计结果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报告,为他们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5.统计数据应在企业内部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1.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调查处理程序。
2.调查工作应由专业的人员负责,包括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追究、救援工作等。
3.调查结果应做出详细的报告,包括调查过程、调查结果、责任认定等。
4.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追责,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5.调查结论应及时公布,并对事故的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于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五、结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是保障生产过程安全的重要保证。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
是为了全面准确地统计和分析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统计范围:规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范围,一般包括所有因生产活动或工程建设等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事件。
2. 统计指标:明确了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指标体系,包括事故类型、事故等级、事故数量、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
3. 统计责任:明确了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统计人员等。
4. 统计流程:规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流程和程序,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登记、事故分析、事故统计等环节。
5. 统计报告:规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的内容、格式和报送要求,包括定期报告、特殊事故报告等。
通过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避免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5篇)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第一条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____《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____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统计和分析范围:本公司所属办公区、生活区、车间、库房及危险品装卸、搬运、操作等环节发生伤亡事故,凡由于管理不善或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而造成的职工伤亡事故,都作为职工伤亡事故来报告和进行统计和分析。
公司按规定配备专职装备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公司车辆、救援设施和设备的管理,熟练掌握相关装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
第三条统计和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起数、____人数、重伤人数、急性工业中毒人数、单位经济类型、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等特种设备技术专管员应定期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参加相关部门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第四条凡公司的救援车辆和司机,在执行公司的任务时发生伤亡事故,都按职工伤亡事故来报告和进行统计和分析。
建立车辆设备技术台帐,按时对车辆装备进行维护、保养,定期组织检查,对失效,过期的装备技术及时更新。
第五条职工乘坐公司交通工具在外执行任务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不论交通部门是否报告统计,都作为职工伤亡事故来报告和进行统计。
第六条公司职工因违反劳动纪律而发生伤亡事故,凡在劳动过程中,或虽不在劳动过程中,但与企业设备有关的,都应报告统计和分析。
第七条职工负伤后,在____天以内死亡的(因医疗事故而死亡的除外,但必须得到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确认),均按死亡事故来报告和进行统计和分析;超过____天死亡的,不再进行补报和统计。
第八条公司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因病导致受伤、死亡,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和劳动安全监察部门的调查,确认系本人疾病造成的,则不按因工伤亡事故来报告和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九条凡涉及两个以上主体时发生的伤亡事故,由事故主要责任方负责报告和统计。
若主要责任分不清的,暂由公司统计伤亡人数,但要注明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说明事故概况。
第十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办负责解释并监督实施。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模版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公司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和处理工作,确保事故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安全事故定义安全事故是指在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设备失灵、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环境破坏的不良事件。
三、安全事故统计和报告流程1. 事故统计责任部门(1)公司安全管理部负责安全事故的统计和报告工作。
(2)各部门负责及时上报本部门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
2. 事故统计内容(1)事故基本信息:包括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
(2)事故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破坏等情况。
(3)事故责任追究:包括责任人员、责任部门等情况。
(4)事故处理情况:包括事故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情况。
3. 事故统计报告流程(1)事故发生后,责任部门应及时上报安全部门。
(2)安全管理部收到报告后,负责对事故进行归类和统计,形成事故统计报告。
(3)事故统计报告应及时报送给公司领导,并抄送相关部门。
(4)公司领导对报告进行审核,并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和处理。
四、事故处理流程1. 事故责任追究(1)针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员,应进行责任追究,并处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2)责任追究应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2. 事故处理措施(1)建立事故处理小组,由安全部门负责组织。
(2)事故处理小组应根据事故类型和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事故处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事故处理措施应包括救护伤者、抢险救援、设备修复等内容。
3. 事故处理结果(1)事故处理小组应制定事故处理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2)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进行相关改进和调整。
五、安全事故防止措施1. 强化安全意识公司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公司应建立设备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三篇)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范文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加强企业内部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所有员工及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1. 定义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人身伤亡、设施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等不安全事件。
2. 统计责任生产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范围内的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报送公司安全委员会。
3. 统计内容(1)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原因、时间、地点和直接经济损失。
(2)生产安全事故的伤亡人数、失踪人数和受伤人数。
(3)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结果和改进措施。
4. 统计方法生产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统计台账,统计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1. 报告责任(1)生产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范围内的安全事故进行报告。
(2)汇报对象为公司安全委员会。
2. 报告内容(1)事故概况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失踪人数和受伤人数等关键信息。
(2)事故原因详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3)事故处理结果说明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以及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3. 报告方式生产部门应及时将事故报告书和相关材料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公司安全委员会,并抄送相关部门。
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1. 调查责任(1)事故发生的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并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2)事故处理单位应负责对事故调查报告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意见。
2. 调查内容(1)事故的详细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谁造成的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等。
(2)事故的责任认定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进行明确,并提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3)事故的预防措施根据事故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改进建议。
3. 调查报告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应及时提交给公司安全委员会,并抄送相关部门。
五、附则本制度由公司安全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改,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遵守制度的规定。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范本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范本一、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加强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和报告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此,制定以下规定: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安全事故统计和报告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人员伤亡、环境损坏等安全事故。
三、安全事故统计1.安全事故的定义安全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人为失误、设备故障、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2.安全事故统计的目的(1)了解事故发生的类型、原因和程度,为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参考;(2)分析安全事故的规律和趋势,预测潜在的安全风险;(3)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制度和流程;(4)报告给上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3.安全事故的分类根据事故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几类:(1)人员伤亡事故:指导致人员生命受到威胁、身体受伤或死亡的事故;(2)财产损失事故:指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事故,包括设备、仓库、材料等的损坏;(3)环境污染事故:指导致环境受到污染的事故,包括土壤、水源、大气等环境元素的污染;(4)其他事故:不属于上述分类但仍对员工安全和公司运营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4.安全事故统计流程(1)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确保人员的安全;(2)事故录入:安全管理部门应即时将事故信息录入事故统计系统,包括事故类型、原因、受伤人数、损失金额等;(3)事故调查: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迅速展开事故调查工作,确认事故原因和责任方;(4)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小组应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详细的事故报告,并由安全管理部门审核;(5)报告分析: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各类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将分析结果上报给上级领导。
四、安全事故报告1.安全事故报告的目的(1)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发生的情况;(2)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并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3)协助上级领导进行决策。
2.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1)事故概况:包括事故日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等基本信息;(2)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的起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主要责任方;(3)受伤人数和财产损失: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和总结;(4)应急措施和后续处理:对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后续处理情况进行说明;(5)改进和预防措施:针对事故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范文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范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生产安全事故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监控和预防,以及为相关社会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数据,本公司特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
本制度将规范和统一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方法和流程,以期减少事故发生率,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二、统计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环节和各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生产线、仓库、办公区域及其他工作场所。
三、统计内容1. 事故类别统计对于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分别进行分类统计,包括:人身伤害事故、设备故障事故、火灾事故、化学品泄露事故等。
详细记录每类事故发生的次数、原因以及损失程度等。
2. 事故部门统计针对每个事故,统计造成事故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并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和演变过程。
3. 事故时间统计记录每起事故的具体发生时间,以用于后续的事故分析和比对。
4. 事故频次统计按照时间和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频次进行统计,以便发现和解决频繁发生事故的问题。
5. 事故趋势统计定期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趋势分析,以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和趋势,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四、统计流程1. 事故记录登记每当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应立即进行记录,并填写事故登记表,详细描述事故经过、损失程度以及可能的原因等。
2. 事故汇报事故登记表应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并进行口头汇报。
3. 事故调查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和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4. 统计填报安全管理部门按照统计要求,将事故相关数据整理并填报至事故统计表中。
5. 统计审核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填报的事故统计表进行审核,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统计分析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事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趋势,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五、统计报告安全管理部门每季度制作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向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如何界定生产安全事故
如何界定生产安全事故
要界定生产安全事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定义:首先,明确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即指在生产过
程中发生的事故,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2.科学分类: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将生产安全事故划分为不
同的类别。
例如,可以按照事故原因分为机械故障、操作失误、设备损坏、火灾等。
3.设置行业标准:根据行业的特点和相关法规,制定生产安全
事故的标准和指南,明确各类事故的判定标准,以便在实际发生事故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4.建立统计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系统,对
各类事故进行记录和分类,并在每个事故上进行标记,以便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5.及时通报与处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要及时通报相关部
门和人员,进行救援和处理。
同时,要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持续监测和改进: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要进行持续的监测
和改进。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界定,并在实际管理中对事故进行准确的判定和处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文中不能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安全事故事件界定及统计方法
安全事故事件界定及统计方法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生活中,由于意外因素或人为原因,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不幸事件。
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及时了解和统计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安全事故事件的界定和统计方法。
一、安全事故事件的界定1.事故的定义: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工作、生活等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事故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火灾事故等。
2.事故的严重程度:根据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可以将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
轻微事故指造成轻微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指造成一定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指造成重大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事故的原因:事故的发生往往有多种原因,包括人为原因和意外因素。
人为原因包括操作错误、违反安全规定、管理不善等;意外因素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恶劣的工作环境等。
4.事故的类型: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发生地点,可以将事故分为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事故、建筑事故等。
二、安全事故事件的统计方法了解和统计安全事故事件对于加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非常重要。
1.统计分类法:根据安全事故的类型和性质进行分类统计,包括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工伤事故等。
通过统计不同类型的事故发生情况,可以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和模式,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时间统计法:根据时间统计方法对安全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包括按月份、季度或年度统计。
通过时间统计可以分析事故的发生趋势和规律,进一步分析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3.区域统计法:根据区域划分对安全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包括按地区、工作区或单位进行统计。
通过区域统计可以了解不同地区或单位的事故发生情况,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和安全培训。
4.统计指标法: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指标进行统计。
通过分析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评估安全管理的效果和预测潜在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
事故(件)界定及统计方法
为进一步加强事故(件)管理,规范事故(件)鉴定标准,根据《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以及*******,制定本规范。
1 范围
1.1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事故(件)统计管理工作。
2 目的
规范公司安全生产事故(件)统计方法、统计范围。
3 内容
3.1 按照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划分(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3.1.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1.2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1.3 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1.4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2人死亡,或者1~9人重伤,或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1.5 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仅发生轻伤的事故。
3.1.6 较大涉险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涉险10人以上的,或者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或者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的,或者因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或者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等。
3.2 按照事故性质划分:
3.2.1 生产安全事故
是指各单位生产经营区域内发生的与生产作业有关的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或者本单位原燃物料、设备(包括备品备件)、产品自行运输途中发生的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或者本单位职工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3.2.2 火灾事故
是指《火灾事故调查规定》规定的由单位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调查处理的火灾事故,或者各单位专职
消防机构扑灭的火灾事故(生产经营区域内),或者轧机火灾事故。
3.2.3 设备事故
设备事故,是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设备修复费用超过规定限额者。
3.2.4 特种设备事故
是指因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等突发事件。
3.2.5 道路交通事故
是指各单位职工上下班途中、出差期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厂内交通事故计入第3.2.1款;
3.2.6 工艺事故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工艺要求和指标、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巡检不到位、故障处理不及时、技术整改方案不落实等原因,工艺指标偏离正常范围不超过规定时间(根据不同工艺确定偏离时间),通过采取调整措施,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3.2.7 承(分)包商事故
是指各单位生产经营区域内的工程施工法人单位、任务外包单位和各有关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分包法人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3.2.8 未遂事故(险肇事故)
是指未发生健康损害、人身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的事故。
3.2.9 其它伤害事故
是指《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视同工伤的事故,或者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事故。
3.3 按照事故伤害程度划分:
3.3.1 包扎事件
指只需经简单急救处理,不需专业医生随后跟踪治疗的小伤害。
3.3.2 医疗事件
是指员工因工作受伤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但不影响下一班次的工作事件。
3.3.3 限工伤害事件
是指员工因工作受伤或职业病而导致下一工作日只能做其部分日常工作或不能工作一个完整班次的事件。
3.3.4 轻伤
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事故损失工作日高于(含等于)1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3.3.5 重伤
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
事故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 统计方法
按照*****要求,统一采用“20万工时伤害率”和“20万工时损工率”两个关键指标对企业事故伤害的频率和严重度进行精准的衡量考核。
4.1 20万工时伤害率
是指一个统计年度内,平均每20万工时(约100名员工工作一年),事故造成的伤害人数,伤害人数是指死亡、重伤、轻伤、限工伤害事件和医疗事件之和(总可记录事件)。
20万工时伤害率=
4.2 20万工时损工率
是指一个统计年度内,平均每20万工时,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数,损失工作日数包括死亡、重伤、轻伤、限工伤害事件和医疗事件(总可记录事件)损失工作日之和。
限工伤害事件、医疗事件这2种可记录事件,1个可记录伤害损失工作日暂按0.5个工作日计算。
20万工时损工率= 5
102实际总工时损失工作日之和⨯⨯
5 统计上报及其它要求
5.1严格按照*******对发生的事件、事故进行上报,人身伤害事故(件)按照事故伤害程度进行上报。
510x 2实际总工时伤害人数⨯
5.2各责任单位要加强事故(件)统计,做好人员、工时伤害率及损工率的统计上报工作。
5.3如发生事故,根据事故性质,追查各级管理人员、相关管理部门及先关单位的履职情况(如:安全、设备、人事、财务、各生产单位等),对未履职或履职不到位的,依据***有限公司《安全环保考核细则》、《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办法》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2017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