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段式液晶屏怎样驱动

合集下载

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

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

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生活中小电器见到最多的lcd模组就是段码lcd液晶屏,段码lcd有普通的数码管的特征,又有点阵LCD的特征,固定的图形,优点是省成本而有好看,那么段码LCD液晶屏是怎么驱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首先,不要以为用单片机来驱动就以为段码屏是直流驱动的,其实,段码屏是交流驱动,什么是交流?矩形波,正弦波等。

大家可能会经常用驱动芯片来玩,例如HT1621等,但是有些段式屏IO口比较少,或者说IO口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省去写控制器的驱动了。

与单片机接口方便,而后者驱动电流小,功耗低、寿命长、字形美观、显示清晰、视角大、驱动方式灵活、应用广泛【1】。

但在控制上LCD较复杂,因为LCD电极之间的相对电压直流平均值必须为0【2】,否则易引起LCD氧化,因此LCD不能简单地用电平信号控制,而要用一定波形的方波序列来控制。

LCD显示有静态和时分割两种方式,前者简单,但是需要较多的口线;后者复杂,但所需口线较少,这两种方式由电极引线的选择方式确定。

下面以电子表的液晶显示为例,小时的高位同时灭或亮,分钟的高位在显示数码1~5时,其顶部和底部也是同时灭或亮,两个dot点也是同时亮或灭,其驱动方式是偏置比为1/2的时分割驱动,共有11个段电极和两个公共电极。

但是,IO模拟驱动段式液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IO必须是三态,为什么?下面我们一起细细道来:第一步,段码式液晶屏的重要参数:工作电压,占空比,偏压比。

这三个参数非常重要,必须都要满足。

第二步,驱动方式:根据LCD 的驱动原理可知,LCD 像素点上只能加上AC 电压,LCD 显示器的对比度由COM脚上的电压值减去SEG 脚上的电压值决定,当这个电压差大于 LCD 的饱和电压就能打开像素点,小于LCD 阈值电压就能关闭像素点,LCD 型MCU 已经由内建的LCD 驱动电路自动产生LCD 驱动信号,因此只要I/O 口能仿真输出该驱动信号,就能完成 LCD 的驱动。

lcd段码屏驱动原理

lcd段码屏驱动原理

lcd段码屏驱动原理
LCD段码屏驱动原理是指控制LCD段码屏完成显示任务的技术原理。

LCD段码屏是一种常用的数字显示设备,其显示效果主要通过液晶显示技术实现。

液晶屏的显示原理是通过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来控制光的透过与否,从而实现数字、字母、图形等内容的显示。

在LCD段码屏中,各个数字或字母的显示是由若干个线条或点阵组成的,这些线条或点阵被成为“段码”。

驱动LCD段码屏主要涉及
到的技术包括:显示模式、扫描模式、驱动电路等。

在显示模式中,常用的模式有静态显示模式和动态显示模式。

静态显示模式是指每个数字或字母都独立控制其段码的显示,因此需要多个控制线路,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显示效果好,但缺点是需要的控制线路多,成本高。

动态显示模式则是将多个数字或字母的段码集中控制,只需要少量的控制线路,因此成本相对较低,但显示效果不如静态显示模式。

在扫描模式中,常用的模式有静态扫描和动态扫描。

静态扫描是指每个数字或字母的段码都独立扫描,因此需要多个控制线路,成本高,但显示效果好。

动态扫描则是将多个数字或字母的段码集中扫描,只需要少量的控制线路,成本相对较低,但显示效果不如静态扫描。

驱动电路是LCD段码屏驱动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数字或字母的段码信息转化为对应的信号,从而控制液晶显示。

常用的驱动电路包括线性驱动电路、阵列驱动电路等,其中线性驱动电路适用于静态显示模式,阵列驱动电路适用于动态显示模式。

总之,LCD段码屏驱动原理主要包括显示模式、扫描模式、驱动电路等方面,不同的驱动方案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驱动方案。

笔段式液晶驱动方法

笔段式液晶驱动方法

LED数码管的驱动是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的,多位数码管一般是LED阵列的形式,每个数字使用一个公共端,不同数字的对应同笔段使用一个控制端;驱动采用分时扫描没个数字位,动态显示。

但是LED比较费电,我想做一个用电池供电的钟,用发光管电池就撑不了多久了。

于是我考虑用液晶。

在这边的电子市场我买到一个4位笔段式液晶屏,4个数字最中间有冒号,边上还有几个箭头符号,一共有15个引脚,正合适用AVR来驱动做一个钟。

笔段式LCD屏的结构与LED数码管很相似,但是由于是液晶,工作机理上不同,驱动方式也有很大差异:(1) LED有正负之分,液晶笔划没有。

(2) LED在直流电压下工作,液晶需要交流电压,防止电解效应。

(3) LED需要电流提供发光的能量,液晶笔划显示状态下电流非常微弱。

(4) LED对微小电流不反应,液晶则很敏感。

不难看出,用LED的驱动方式来对待LCD屏是行不通的。

我在买回来测试这块屏之前没有意识到,于是走了不少的弯路。

与LED驱动不同的是需要给每个笔划加上一个交流电压。

一般用30-60Hz的方波就可以了,频率再低显示会有所波动,频率高了功耗也会增加,因为LCD对电路呈现容性。

而且,正负电压都可以“点亮”液晶。

好在AVR的I/O口可以三态输出,也就是除了高/低电平,还可以呈现高阻抗,相当于断开连接。

于是我想到了这样的办法:不需要显示的那一组笔划对应的公共端悬空(I/O口选择三态),那么就不会加上电压了。

照这个思路,我的实验电路焊好,出来的显示却是一团糟:笔划都黑了看不清。

我这才考虑到液晶本身的问题:阻抗高,而且有电容,是不可一边悬空的!这个道理也许跟CMOS输入端差不多。

查找了一些关于液晶的资料,大致知道LCD屏不是那么简单的,驱动方式通常是1/N, 也就是电压不止高低两档。

可是单片机I/O没有那么多输出状态可以选择。

1/2 Bias驱动不显示的液晶笔划两端电压相等,显示的不等。

这样一个要求在扫描方式下不能满足,于是改为电压等级不同。

段码液晶屏驱动原理

段码液晶屏驱动原理

段码液晶屏驱动原理
液晶屏是在数字时代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件之一,尤其是在移动设备、电视和电脑上。

液晶屏驱动原理是如何让屏幕上显示出图像和文字的关键,是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知识点。

液晶屏幕基本原理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类似晶体的性质,既能传导又能隔绝电流,但在普通状态下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当液晶材料加上电场,分子会重新排列,从而改变分子间的空隙大小。

这种排列的方式可以控制液晶所产生的光线的传递和反射,从而在屏幕上呈现出图像和文字。

液晶屏幕构造
液晶屏由若干层材料组成,其中关键的部分是液晶分子及其控制电路和背光源。

液晶分子分为向列型和散列型两种,它们的结构和特性决定了屏幕的显示效果。

控制电路是将输入的信号解析后,将电流传递到液晶分子上,从而影响液晶的显示效果。

背光源是液晶屏幕的光源,它是让液晶显示的能量来源。

液晶屏幕驱动原理
液晶屏驱动是通过控制信号的变化、背光源的控制和图像信号的处理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控芯片解码输入信号,驱动液晶分子,施加特定的电场,从而使液晶分子根据电场的方向变化,进而使液晶屏显示出图像和文字。

在驱动过程中,背光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光源的亮度控制来使液晶屏的亮度和对比度达到最佳状态。

总之,液晶屏驱动原理是利用控制电路、背光源和图像信号处理等技术实现的,它将电子信号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和文字,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当中,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

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

TFT液晶屏: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首先,不要以为用单片机来驱动就以为段码屏是直流驱动的,其实,段码屏是交流驱动,什么是交流?矩形波,正弦波等。

大家可能会经常用驱动芯片来玩,例如HT1621等,但是有些段式屏IO口比较少,或者说IO口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省去写控制器的驱动了。

与单片机接口方便,而后者驱动电流小,功耗低、寿命长、字形美观、显示清晰、视角大、驱动方式灵活、应用广泛。

但在控制上LCD较复杂,因为LCD 电极之间的相对电压直流平均值必须为0,否则易引起LCD氧化,因此LCD不能简单地用电平信号控制,而要用一定波形的方波序列来控制。

LCD显示有静态和时分割两种方式,前者简单,但是需要较多的口线;后者复杂,但所需口线较少,这两种方式由电极引线的选择方式确定。

下面以电子表的液晶显示为例,小时的高位同时灭或亮,分钟的高位在显示数码1~5时,其顶部和底部也是同时灭或亮,两个dot点也是同时亮或灭,其驱动方式是偏置比为1/2的时分割驱动,共有11个段电极和两个公共电极。

但是,IO模拟驱动段式液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IO必须是三态,为什么?下面我们一起细细道来:第一步,段码式液晶屏的重要参数:工作电压,占空比,偏压比。

这三个参数非常重要,必须都要满足。

第二步,驱动方式:根据LCD的驱动原理可知,LCD像素点上只能加上AC电压,LCD显示器的对比度由COM脚上的电压值减去SEG脚上的电压值决定,当这个电压差大于LCD的饱和电压就能打开像素点,小于LCD阈值电压就能关闭像素点,LCD型MCU已经由内建的LCD驱动电路自动产生LCD驱动信号,因此只要I/O口能仿真输出该驱动信号,就能完成LCD的驱动。

段码式液晶屏幕主要有两种引脚,COM,SEG,跟数码管很像,但是,压差必须是交替变化,例如第一时刻是正向的3V,那么第二时刻必须是反向的3V,注意一点,如果给段码式液晶屏通直流电,不用多久屏幕就会废了,所以千万注意。

实验五 笔段型LCD的静态驱动

实验五  笔段型LCD的静态驱动

实验五笔段型LCD的静态驱动一、实验目的1.掌握LCD的显示原理;2.掌握单片机驱动笔段型LCD的方法;3.掌握笔段型LCD的静态驱动技术4.理解笔段型LCD静态驱动波形对像素点灰度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用具笔段式LCD显示模块EDS801A,单片机开发板,电脑三、实验原理液晶显示器是常用的一种被动发光型显示器件,以其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的诸多优点,在袖珍式仪表和低功耗应用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图5-1。

显示原理是液晶面板上下两面的导电玻璃上有电极;段电极与背电极呈正交带状分布,液晶位于正交的带状电极间。

有电场的地方液晶透光;无电场不透光;液晶面板底部背光电源。

液晶显示像素可以分为段形和点矩阵两大类,段形显示的电极连接可分为静态驱动连接和动态驱动连接。

静态驱动电极的每个显示段都单独引出。

所有各位显示的段全都公用一个背电极如图5-2所示。

图5-1 液晶显示模块图5-2 静态驱动连接静态驱动法是获得最佳显示质量的最基本的方法,静态驱动法的电路实现见图5-3(b)。

振荡器的脉冲信号经分频后直接施加在液晶显示器件的背电极BP上,而段电极的脉冲信号是由显示选择信号A与时序脉冲通过逻辑异或合成产生,异或逻辑的真值表如表5-1所示。

当某位显示像素被显示选择时,A=1,该显示像素上两电极的脉冲电压相位相差180°,在显示像素上产生2V 的电压脉冲序列,使该显示像素呈现显示特性;当某位显示像素为非显示选择时,A=0,该显示像素上两电极的脉冲电压相位相等,在显示像素上合成电压脉冲为0V ,从而实现显示效果。

这就是静态驱动法,驱动波形如图5-3(C )。

为了提高显示的对比度,适当地调整脉冲的电压即可。

图5-3 静态驱动法原理本次实验所用液晶显示模块为大连东显EDS801A ,实物图如图5-4,图5-5为引脚图及结构图,液晶必须采用交流驱动方式。

当液晶显示器的字符笔划电极与背电极(BP )呈等电位时,液晶不显示(消隐);当二者存在电位差时,液晶方可显示。

lcd 段码屏驱动原理

lcd 段码屏驱动原理

lcd 段码屏驱动原理一、概述段码屏是一种常见的数字显示装置,它通过组合不同的线段来显示各种数字、字母和符号。

在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段码屏中,液晶是用于显示的关键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 lcd 段码屏的驱动原理,包括液晶显示原理、驱动电路和驱动方式等内容。

二、液晶显示原理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具有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性。

液晶分为向列型和向行型。

在液晶显示器中,通常采用的是向列型液晶。

三、lcd 段码屏的驱动电路lcd 段码屏是通过将液晶显示单元按照一定规律连接起来的电路板。

常见的 lcd 段码屏是由 7 段或 14 段的线段组成的。

3.1 驱动电压lcd 段码屏的驱动电压通常为 5V 或 3.3V。

根据具体的型号和要求,驱动电压可能有所差别。

3.2 驱动芯片lcd 段码屏的驱动芯片主要负责控制液晶的显示方式、段选、位选和驱动方式等。

常见的驱动芯片有 HD44780、ST7920 等。

3.3 驱动引脚lcd 段码屏的驱动引脚通常包括 VCC、GND、V0、RS、R/W、E、D0-D7 等。

其中,VCC 和 GND 是供电引脚,V0 是液晶的对比度调节引脚,RS 用于选择命令或数据的传输方向,R/W 是读/写控制脚,E 是使能控制引脚,D0-D7 是数据引脚。

四、lcd 段码屏的驱动方式lcd 段码屏的驱动方式通常分为并行方式和串行方式。

4.1 并行方式并行方式是通过同时传输多个位和段的数据,将数据直接传输到液晶显示单元中。

并行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但需要占用较多的引脚。

4.2 串行方式串行方式是通过逐位传输数据,减少了引脚的使用。

串行方式的优点是占用较少的引脚,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五、lcd 段码屏的驱动流程lcd 段码屏的驱动流程主要包括初始化、命令传输和数据传输等步骤。

5.1 初始化初始化是设置 lcd 段码屏的初始状态,包括液晶显示模式、显示方式、光标位置等。

段式lcd驱动原理

段式lcd驱动原理

段式lcd驱动原理
段式LCD驱动原理是一种常用于数字显示的技术。

它基于液
晶材料的光学特性,通过控制电场来改变液晶的透光性,从而实现对图像的显示。

段式LCD是由多个独立的液晶单元构成的,每个单元对应一
个数字或字符的显示。

每个液晶单元由液晶材料和两个透明电极组成。

液晶材料具有向旋转光线的能力,其分子的布局会受到电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段式LCD驱动的核心部件是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通过电压信
号来控制液晶单元的透光性,从而实现对图像的显示。

驱动电路通常由段选和位选两部分组成。

段选部分用于控制每个液晶单元是否透光,即显示数字的每一段是否显示。

通常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将段选信号与段选引脚上的控制信号相连接。

当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液晶单元透光;当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液晶单元不透光。

通过控制每个液晶单元的段选信号,可以实现数字的显示。

位选部分用于控制显示的数字或字符是哪一位。

通常采用译码器和多路选择器的组合,将位选信号与位选引脚上的控制信号相连接。

译码器通过对位选信号的解码,确定要显示的数字或字符对应的位选引脚。

多路选择器根据位选引脚上的控制信号,将对应的数字或字符信号传送给液晶单元。

通过控制位选信号,可以切换显示的数字或字符。

总的来说,段式LCD驱动是通过控制液晶单元的透光性来实现对数字或字符的显示。

通过段选和位选信号的控制,可以实现数字或字符的切换和显示。

这种驱动原理简单、可靠,并且适用于各种数字显示应用。

段式液晶驱动

段式液晶驱动

【1021-2】用SH79F32驱动静态段式液晶显示器引言如今,液晶显示器在各种产品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其身影已遍及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其中,段式液晶更是工控产品和部分小家电或消费类产品开发中经常用到的器件。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驱动芯片的出现和发展也使液晶的使用变得轻松、快捷,而且越来越多的IC厂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将驱动集成到各种单片机中,更加简化了开发人员的设计工作。

本文将试着探讨如何应用SH79F32集成的LCD驱动器,驱动各种段式液晶显示器,使其适应尽可能多的应用场合,并以静态驱动型的段式液晶EDS815为例,演示如何使用其液晶驱动功能。

作此拙文,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79F的液晶驱动特性SH79F32的LCD驱动器包含一个控制器,一个电压发生器,一个占空比发生器,及4/5/6个COM驱动管脚和32/31/30个SEG驱动管脚。

驱动器可编程为三种驱动模式:1/4占空比和1/3偏置电压(4×32),1/5占空比和1/3偏置电压(5×31),1/6占空比和1/3偏置电压(6×30)。

另外,它还提供两种工作模式:电容型和SLP型(即低功耗模式)。

SH79F32内建一个稳压源可以给LCD供电,如果单片机的电源超过,内部稳压源会产生稳定电压给驱动器提供电源;如果电源电压低于,内部稳压源输出低于,一般的3V液晶将不能显示在最佳状态(一些低压型的液晶除外)。

根据技术规格书的描述,当电源VDD=~时,应该在代码选项中打开LCD稳压源,同时VP3引脚要接一个电容(47μF)到电源地;当<VDD<时(是单片机的额定最低工作电压),则可以在代码选项中关闭LCD稳压源,VP3则要改为与VDD短接,且不需要上面提到的47μF电容。

(注:芯片手册第部分的表格第4行第2列指出,代码选项的OP_LVREN/OP_LVRLE为1/0时,当VDD>时为开,此时LCD驱动电压是,VDD<时为关,此时LCD驱动电压是VDD,似乎是说当如此设置时,LCD电源会根据实际电压自动进行切换,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选项配置还分出那四种情况就没有意义了,因为能自动切换了还需要烧写配置吗,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明明最后一列注着应用场合“VDD<”了,这里第二列这么写是什么意思呢这其中的含义,我始终没想通。

lcd 段码屏驱动原理

lcd 段码屏驱动原理

lcd 段码屏驱动原理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段码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显示屏技术。

它由液晶材料、电极、电源和控制电路等组成,能够根据输入信号显示出数字、字母、符号等信息。

本文将从原理、驱动方式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LCD段码屏的工作原理。

一、原理LCD段码屏的工作原理基于液晶材料的特性。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物质,具有双折射性质。

当液晶材料处于电场作用下,其分子会发生排列变化,从而改变光的透过性。

LCD段码屏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控制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对光的控制和显示效果的变化。

二、驱动方式LCD段码屏主要有静态驱动和动态驱动两种方式。

1. 静态驱动:静态驱动方式是将每个像素点的电压保持不变,不进行刷新。

在这种驱动方式下,需要使用大量的导线和控制电路,因此成本较高且功耗较大。

但是静态驱动方式能够保持图像的稳定性,适用于对显示效果要求较高的场合。

2. 动态驱动:动态驱动方式是通过控制像素点的电压不断刷新来实现显示。

在这种驱动方式下,只需要少量的导线和控制电路,因此成本较低且功耗较小。

但是动态驱动方式会导致图像的稳定性较差,适用于对显示效果要求不高的场合。

三、应用LCD段码屏由于其低功耗、高清晰度和易于集成等特点,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1. 数码产品:LCD段码屏常用于数码相机、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的显示屏上,能够显示出清晰、细腻的图像和文字。

2. 家电产品:LCD段码屏也被广泛应用于家电产品中,如电视、洗衣机、空调等。

通过LCD段码屏的显示,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各种信息,如频道、温度、时间等。

3. 仪器仪表:LCD段码屏还可以用于各种仪器仪表的显示,如电子秤、电子琴等。

它能够将测量结果、音符等信息以数字、字母等形式呈现给用户,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可读性。

LCD段码屏是一种基于液晶材料的显示屏技术,通过控制电场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对光的控制和显示效果的变化。

段码液晶显示屏采用静态驱动方式。所谓静态驱动,是指在所显示的

段码液晶显示屏采用静态驱动方式。所谓静态驱动,是指在所显示的

段码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式简述北京中显电子有限公司段码液晶显示屏采用静态驱动方式。

所谓静态驱动,是指在所显示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上,同时连续地施加驱动电压,直到显示时间结束。

由于在显示时间内驱动电压一直保持,故称做静态驱动。

下面以最常用的笔段式TN液晶显示屏为例进行说明。

笔段式TN液晶显示屏是通过段形显示像素实现显示的。

段形显示像素是指显示像素为一个长棒形,也称笔段形。

在数字显示时,常采用七段电极结构,即每位数由一个“8”字形公共电极和构成“8”字图案的七个段形电极组成,分别设置在两块基板上,如图1所示。

图1七段笔段式液晶显示屏的电极排列图每个笔段的驱动电压为AC 3~5V,频率有32Hz、167Hz、200Hz 几种,工作时在背电极(COM)上持续加上占空比为1/2的连续方波,在要显示的笔段上施加一个与背电极上的电压波形相位相反、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的连续方波,则在被显示笔段上加有正、负交替的两倍于方波幅值的电压,它应大于液晶显示器件的阈值电压14h;而在不需要显示的笔段上施加一个与背电极上的电压波形相位相同、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的波形,则该笔段上不能形成电场,当然也就不能显示。

图2所示是一个笔段电极的液晶显示屏驱动电路原理和波形图。

图2 一个笔段电极的液晶显示屏驱动电路原理和波形图图2(a)是一个异或门电路。

输入端A是由振荡电路产生的方波振荡脉冲勺并且直接与液晶显示屏的COM端连接。

输入端B可接入高、低(ON/OFF)电平,用于控制电极的亮与灭。

异或门的输出端C接液晶显示屏的笔段端前电极(a、b、c、d、e、f或g端)。

从图2(b)所示的异或门真值表中可以得到液晶显示屏(LCD)两端的交流驱动波形,如图2(c)所示。

可见,当字段上两个电极的电压相位相同时,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为零,该字段不显示;当此字段上两个电极的电压相位相反时,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为两倍幅值的方波电压,该字段呈现黑色。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与LED的驱动有很大的不同。

段式液晶驱动

段式液晶驱动

【1021-2】用SH79F32驱动静态段式液晶显示器 /viewthread.php?tid=5261.引言如今,液晶显示器在各种产品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其身影已遍及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其中,段式液晶更是工控产品和部分小家电或消费类产品开发中经常用到的器件。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驱动芯片的出现和发展也使液晶的使用变得轻松、快捷,而且越来越多的IC厂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将驱动集成到各种单片机中,更加简化了开发人员的设计工作。

本文将试着探讨如何应用SH79F32集成的LCD驱动器,驱动各种段式液晶显示器,使其适应尽可能多的应用场合,并以静态驱动型的段式液晶EDS815为例,演示如何使用其液晶驱动功能。

作此拙文,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2.SH79F32的液晶驱动特性SH79F32的LCD驱动器包含一个控制器,一个电压发生器,一个占空比发生器,及4/5/6个COM驱动管脚和32/31/30个SEG驱动管脚。

驱动器可编程为三种驱动模式:1/4占空比和1/3偏置电压(4×32),1/5占空比和1/3偏置电压(5×31),1/6占空比和1/3偏置电压(6×30)。

另外,它还提供两种工作模式:电容型和SLP型(即低功耗模式)。

SH79F32内建一个稳压源可以给LCD供电,如果单片机的电源超过3.2V,内部稳压源会产生稳定电压2.9V给驱动器提供电源;如果电源电压低于3.2V,内部稳压源输出低于2.9V,一般的3V液晶将不能显示在最佳状态(一些低压型的液晶除外)。

根据技术规格书的描述,当电源VDD=3.6V~5.5V时,应该在代码选项中打开LCD稳压源,同时VP3引脚要接一个电容(47μF)到电源地;当3.0V<VDD<3.6V时(3.0V是单片机的额定最低工作电压),则可以在代码选项中关闭LCD稳压源,VP3则要改为与VDD短接,且不需要上面提到的47μF电容。

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

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

段码LCD液晶屏驱动方法生活中小电器见到最多的lcd模组就是段码lcd液晶屏,段码lcd有普通的数码管的特征,又有点阵LCD的特征,固定的图形,优点是省成本而有好看,那么段码LCD液晶屏是怎么驱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首先,不要以为用单片机来驱动就以为段码屏是直流驱动的,其实,段码屏是交流驱动,什么是交流?矩形波,正弦波等。

大家可能会经常用驱动芯片来玩,例如HT1621等,但是有些段式屏IO口比较少,或者说IO口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省去写控制器的驱动了。

与单片机接口方便,而后者驱动电流小,功耗低、寿命长、字形美观、显示清晰、视角大、驱动方式灵活、应用广泛【1】。

但在控制上LCD较复杂,因为LCD电极之间的相对电压直流平均值必须为0【2】,否则易引起LCD氧化,因此LCD不能简单地用电平信号控制,而要用一定波形的方波序列来控制。

LCD显示有静态和时分割两种方式,前者简单,但是需要较多的口线;后者复杂,但所需口线较少,这两种方式由电极引线的选择方式确定。

下面以电子表的液晶显示为例,小时的高位同时灭或亮,分钟的高位在显示数码1~5时,其顶部和底部也是同时灭或亮,两个dot点也是同时亮或灭,其驱动方式是偏置比为1/2的时分割驱动,共有11个段电极和两个公共电极。

但是,IO模拟驱动段式液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IO必须是三态,为什么?下面我们一起细细道来:第一步,段码式液晶屏的重要参数:工作电压,占空比,偏压比。

这三个参数非常重要,必须都要满足。

第二步,驱动方式:根据LCD 的驱动原理可知,LCD 像素点上只能加上AC 电压,LCD 显示器的对比度由COM脚上的电压值减去SEG 脚上的电压值决定,当这个电压差大于 LCD 的饱和电压就能打开像素点,小于LCD 阈值电压就能关闭像素点,LCD 型MCU 已经由内建的LCD 驱动电路自动产生LCD 驱动信号,因此只要I/O 口能仿真输出该驱动信号,就能完成 LCD 的驱动。

液晶显示器 LCD工作原理及驱动方式

液晶显示器 LCD工作原理及驱动方式

液晶显示器 LCD工作原理及驱动方式一.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1.什么是液晶显示器有一些物质,它们在固体加热变为液体的过程中,不是直接由固体变为液体,而是先要经一种中间状态,处于中间状态的物质外观上看是具有流动的混浊液体,但是,它们的光学性质和某些电学性质又和晶体相似.是各向异性的.如具有双折射特性.当温度继续升高时,这种浑浊液体变得透明清澈,流向同性液体.反之,这类物质从各向同性液体开始冷却时,一般也要先经过中间状态转变为固态. 这种能在某个温度范围内兼有液体和晶体二者特性的物质叫液晶,它不同于通常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又称物质的第四态.液晶分为热质液晶和溶质液晶两大类.其中热质液晶就是前面所讲的 ,溶质液晶是由于溶液浓度发生变化而出现的液晶相. 目前所用的多是热致液晶.从液晶分子排列分三类:a.向列相液晶. 向列相液晶的长轴互相平行,但分子的重心是杂乱分布的,分子运动自由,对外界作用敏感,因此应用广.b.胆甾相液晶.分子呈扁平形,在空间形成一个螺旋结构.分子的长轴彼此平行,与向列向一样.当温度变化时,螺矩也随之变化,从而使提胆甾相显现不同的颜色.因此这种液晶可用来制作测量物体表面温度.c.近晶相液晶液晶的分子排列成层,在每层内分子长轴平行,其方向垂直于层面.各层中分子的重心杂乱分布.2.液晶显示的原理a.液晶显示器分类:L 按显示方式分透射型,反射型,和投影显示三大类.按机理分,动态散射型,扭曲向列场效应型,电控折射型,宾主效应型,相变存储型,有源矩阵型.超扭曲向列型,铁电液晶型,等等 .b.扭曲向列型 TNLCDa>. 定向薄膜.b>. 偏振光.自然光光波的振动方向在与传播方向的垂直平面内是随机分布的.它通过偏振片时,变成只沿一个方向分布的光,即为偏振光.c>.液晶中光的传播.通过起偏器形成的偏振光其振动方向与上方定向薄膜凹槽走向.一运载.当光向下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随液晶的分子扭曲.因此进入检偏器时,光的振动方向与检偏器偏光轴一运载而能通过检偏器.为非显示状态.如果在需要显示部份,在电极上加电压,于是液晶分子长轴方向将与电场方向平行.偏振光通过液晶时不发生扭曲,因此不能通过检偏器.显示器部份该显示的地方呈非透明状态,为显示状态.d> . 反射与透射式液晶显示器.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的背面上装一个反射板,就构成了反射式显示器,适用于明亮的环境.e>. 高容量点阵液晶显示器.如计算机显示屏,彩色平板电视屏,就是采用此类.二. 彩色液晶显示器原理.按彩色产生原理分: 彩色滤色膜方式 {TN型; STN型; VAN型; FLC型;}彩色光源方式: { TN型; STN型; FLC型}光开关彩色方式:{VAN型;PAN型;HAN型;GH方式.} 彩色滤色膜方式和彩色光源方式是利用彩色滤色膜和彩色光源用为彩色产生源,而其中的液晶单元仅仅起开关作用,因此这两种方式都叫做被动式彩色LCD.主动式彩色LCD的光开关彩色方式和GH方式中,液晶单元是过偏光子的作用使其产生双折射性和二色性的变化,直接捕捉色相变化而工作的.被动式LCD,担任光开关机能的液晶单元,其透过光是无色的黑白光.具体说,TN型,二层单元结构的D-STN型,附加位相差板的F-STN型,ECB方式的VAN 型,强电介质性液晶的FLC型.添加了黑色二色性染料的GH型等液晶单元得到了作用.1.彩色滤色膜方式的彩色LCD如图,具有黑白光开关机能的液晶单元和R,G,B,微彩色滤色膜组合,通过加法混色实现多色显示或全色显示. 按着带状.三角形等配置的R,G,B,各像素之间通常是黑底,所以提高了对比度和色纯度.一般情况下,彩色滤色膜上形成的透明电极在TFT(薄膜晶体管)驱动中作为全部的电极,而在纯矩阵驱动中作为带汰电极.这彩色Lcd的光透过率相当低,所以应附加后照光.后照光除提高LCD辉度有用外,与彩色滤色膜结合还可提高色纯度.彩色滤色片的R,G,B 吸收光,虽然因染色,颜料的色散及电沉积,印刷等有所不同,但都是宽带响应,与三波长的灯结合可实现高的色纯度.这种方法可作出:25.4---508mm的彩色LCD.用于摄相机,小型彩电等2.彩色光源方式的LCD.这种方式LCD中,彩色产生源是由彩色光源及具有黑白光开关机能的液晶构成.一般情况下使用R,G,B,三色作为彩色光源,也就是将卤光灯和氙灯等发出较强的白光,用分色镜分成R,G,B,三基色.另外在R,G,B,整个光源上使用了三个黑白光开关液晶单元,将R,G,B,的光一个个地入射到这些单元中.再用二色棱镜将由各个液晶分解生成的R图像,B图像,G图像等合成.现市场售的TV ,都是TN型和STN型液晶单元用作光开关.三. 液晶显示器驱动方式1.液晶的驱动电压要使液晶显示,两电极间所加电压应是交变的,且电压的正负幅度相同等 ,即不能有直流成份,否则易使液晶发行极化而分解,失效.另外,电压的频率不应低于30hz,否则显示闪烁;但频率也不能太高,若高于200hz液晶功耗大而发热升温,特性变差.2.静态驱动方式在电子表中一些所用位数不多的段式数码液晶显示器都使用静态驱动方式.(用异或门电路)3.点阵式LCD的时间分割驱动方式.像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就彩用点阵式,像素量大,不能使用静态驱动方式.时间分割法的原理: 电极为矩阵排列,按顺序给各电极加选通波形.通过此操作,由X电极和Y电极交点形成的像素全部可以是任意的显示状态,X电极称作为扫描电极,Y极叫作信号电极.所有X扫描电极依序加电夺波形完了,则称一个帧周期.对频率叫帧频.时间分割驱动,不仅仅对被选通的像素加电压,而且对非选通的像素加电压.(低于阈值电压).第一帧为正极驱动,第二帧为负极驱动,于是对液晶实验了两帧为周期的交流驱动,而信号电极在正极或负极的帧期间,对选通波形给-v 电位.对于非选通波形纵+V,于是在选通像素施加了波形.很显然,随着扫描电极的增加,有效电压变小,对比度下降.4.字符显示LCD在很多LCD中,在容量驱动中,就用LCD模块.如果用作图形显示,则不需字符发生器(ROM).等离子体显示屏(PDP)一. 特点工作电压低,显示屏厚度薄,有存储机能,工作寿命长从结构分: AC型PDP显示单元, DC型PDP显示单元,二. 原理:不论是AC型PDP显示单元, DC型PDP显示单元, 都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辉光进行显示的.与荧光灯的辉光放电原理是一样.在两个电极上加足够的电压引起辉光放电.因为气体中总是有少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存在,在两极较强的电场作用下,电子和正离子都得到加速,电子在自已的行程上将气体原子电离而产生新的电子,正离子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激发态的原子回到静态而产生荧光. 在辉光放电中,靠近阴极处有一暗区,离开暗区为长度很短的阴极辉光区,阴极辉光区与阳极之间为较长的阳极辉光区.阴极与阳极爆裂间的电压主要降在阴极附近的暗区.R.G.B.荧光体受到显示单元中混合气体放电而发光的辉光照射后产生的红,绿,蓝的原理进行彩色显示.三. PDP的驱动方式.AC型PDP与DC型PDP的驱动方式相同的.分五大部份: 列驱动,行驱动,动态控制,数据缓冲器及电源部份.四. PDP的电源不论是什么型号的PDP,多利用DC-DC 或AC-DC 电源转换器供电.显示单元电压为180—250V.。

段式LCD驱动原理详解

段式LCD驱动原理详解

LCD Driver(液晶驱动器)在单片机的应用中,人机界面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人机界面主要包括事件输入和结果指示,事件输入包括键盘输入,通讯接口,事件中断等,结果指示包括LED/LCD显示、通讯接口、外围设备操作等。

而在这些人机界面当中,LCD 显示技术由于其具有界面友好,成本较低等特点而在很多应用场合得以广泛应用。

1.LCD的显示原理在讲解LCD driver之前,我们先就LCD的显示原理作一简单的介绍。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利用液晶分子的物理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显示的一种技术。

液晶分子的特性:液晶分子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棒状结构的大分子物质;在自然形态,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在电(磁)场作用下,呈各向同性特点;下面以直视型简单多路TN/STN LCD Panel(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介绍LCD的基本显示原理,示意图如图-1:图-1 LCD的基本显示原理整个LCD Panel 由上下玻璃基板和偏振片组成,在上下玻璃之间,按照螺旋结构将液晶分子有规律的进行涂层。

液晶面板的电极是通过一种ITO 的金属化合物蚀刻在上下玻璃基板上。

如图所示,液晶分子的排列为螺旋结构,对光线具有旋旋光性,上下偏振片的偏振角度相互垂直。

在上下基板间的电压为0时,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只有与偏振片方向相同的光线得以进入液晶分子的螺旋结构的涂层中,由于螺旋结构的的旋旋光性,将入射光线的方向旋转90度后照射到另一端的偏振片上,由于上下偏振片的偏振角度相互垂直,这样入射光线通过另一端的偏振片完全的射出,光线完全进入观察者的眼中,看到的效果就为白色。

而在上下基板间的电压为一交流电压时,液晶分子的螺旋结构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变成了同向排列结构,对光线的方向没有作任何旋转,而上下偏振片的偏振角度相互垂直,这样入射光线就无法通过另一端的偏振片射出,光线无法进入观察者的眼中,看到的效果就为黑色。

LCD驱动方式图解

LCD驱动方式图解

LCD驱动方式图解2006-4-10一、静态驱动基本思想:在相对应的一对电极间连续外加电场或不外加电场。

如图1所示;驱动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驱动波形:根据此电信号,笔段波形不是与公用波形同相就是反相。

同相时液晶上无电场,LCD处于非选通状态。

反相时,液晶上施加了一矩形波。

当矩形波的电压比液晶阈值高很多时,LCD处于选通状态。

二、多路驱动基本思想:电极沿X、Y方向排列成矩阵(如图4),按顺序给X电极施加选通波形,给Y电极施加与X电极同步的选通或非选通波形,如此周而复始。

通过此操作,X、Y电极交点的相素可以是独立的选态或非选态。

图4、电极阵列驱动X电极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所需时间为帧周期Tf(频率为帧频),驱动每一行所用时间Tr与帧周期的比值为占空比:Duty=Tr/Tf=1/N。

电压平均化:从多路驱动的基本思想可以看出,不仅选通相素上施加有电压,非选通相素上也施加了电压。

非选通时波形电压与选通时波形电压之比为偏压比Bias=1/a。

为了使选通相素之间及非选通相素之间显示状态一致,必须要求选点电压Von一致,非选点电压Voff一致。

为了使相素在选通电压作用下被选通;而在非选通电压作用下不选通,必须要求LCD的光电性能有阈值特性,且越陡越好。

但由于材料和模式的限制,LCD电光曲线陡度总是有限的。

因而反过来要求Von、Voff拉得越开越好,即Von/Voff 越大越好。

经理论计算,当Duty、Bias满足以下关系时,Von/Voff取极大值。

满足以下公式的a,即为驱动路数为N的最佳偏压值。

公式:。

LCD的动态驱动法2006-3-14摘要:本文以点阵式液晶显示器为例对其动态驱动法作以介绍,给出了一种克服交叉效应的办法。

最后,给出了一款利用动态驱动法驱动码段式液晶显示器的实例。

关键词:液晶显示器具动态驱动法交叉效应液晶的显示是由于在显示像素上施加了电场,这个电场是显示像素前后两电极上的电位信号的合成。

由于直流电场容易使液晶的寿命降低,因此,一般都只建立直流成分非常小的交流电场。

用单片机IO口直接驱动段式LCD的方法

用单片机IO口直接驱动段式LCD的方法

用单片机IO口直接驱动段式LCD的方法用IO口驱动段式LED(数码管)的方法相信大家比较清楚,但用IO口直接驱动段式LCD的方法相对复杂一些。

在网上搜了一下单片机IO口驱动段式LCD的方法,大部分资料讲得不够清晰、具体,而且简单问题复杂化。

后来查了LCD的显示原理,结合网上的相关介绍,发现IO口直接驱动段式LCD原理比较简单,用几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1.LCD和LED的显示原理不一样:LED是加正向电压发光,而LCD必须交替加正、反向电压才会持续显示(可以做个实验,如果把恒定电压加到LCD的一段上,该段会显示一下,但马上不能显示,而且长时间加恒定电压,会加速LCD的老化和损坏)2.常听说1/2bias,1/3bias LCD,是什么意思呢?对于1/2bias LCD,假如LCD的显示电压是3V,则1/2bias是1.5V,也就是说在±3V电压作用时,LCD有显示;±1.5V及以下的电压作用时没有显示3.普通单片机IO口不能直接输出半高电平(1.5V),但可以用相等的上下拉电阻实现,当IO口设置为输入(高阻)时,由于上下拉电阻的分压作用,则产生一个半高电平(1.5V)知道了以上3点后,动态驱动LCD就不是难事了,对于4*8段的LCD(4个COM,8个SEG,显示电压为3V,1/2bias),驱动方法如下:1、四个COM采用交替扫描的方式,每个COM在相邻两次扫描时又进行电压交变的方式。

2、若扫描到某一个COM时,该COM输出3V(0V):与该COM相连的SEG输出与COM相反,ΔV=±3V,则该相连点亮;与该COM相连的SEG输出与COM相同,ΔV=0,则该相连点不亮。

3、其他没有扫描到的COM,单片机IO口为输入,从而产生1/2 bias(1.5V),不管SEG为何值,ΔV<±1.5V,故该点不亮。

本人用4*8段的LCD自制了一个数字钟表,验证了以上方法的可行性,现把制作过程罗列如下1.原理图说明:由于管脚不够用,所以时钟芯片DS1302的RST和LCD的一个SEG是复用的,只要在这个SEG无效的时候去读取时间就可以了,另外,3PIN串口是ISP 下载程序用的。

LCD驱动方式及显示原理

LCD驱动方式及显示原理

LCD驱动方式及显示原理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一种平板显示器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

LCD驱动方式及显示原理是如何实现LCD屏幕的像素控制和图像显示的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LCD驱动方式及显示原理。

1.LCD驱动方式:(1)数字式驱动数字式驱动是最常用的驱动方式,通过数字信号来对LCD显示器的像素进行控制。

-静态驱动:使用固定的电压,例如使用一个稳定的电压源,用于控制LCD屏幕的每个像素。

-动态驱动:分类为1/240、1/480、1/960、1/1200等等格式。

它在特定的时钟频率下,快速切换电压,使液晶分子在两种状态之间变化。

(2)模拟式驱动模拟式驱动是通过模拟信号来控制LCD显示器的像素。

它通常用于LCD屏幕上像素点较少的低分辨率显示设备。

-逐行驱动:按照行顺序逐个驱动LCD的所有像素点。

-平面驱动:将整个屏幕划分为很多平面,并且同时驱动每个平面的像素。

2.LCD显示原理:LCD显示原理涉及到电光效应和液晶分子的操控。

(1)电光效应当电压施加在液晶材料上时,其分子将发生旋转或重新排列,从而改变透过的光的方向,从而改变液晶材料的透过性。

液晶显示屏架构中的液晶分子通常被安排成两个平行的玻璃衬底之间的夹层。

当无电压施加在液晶分子上时,它们会形成同心圆状。

而当电压施加在液晶分子上时,它们会改变形状,通常是旋转成平行或垂直的状态。

(2)液晶分子的操控液晶显示屏的构造中包含两片玻璃衬底,每个衬底上都有一个导电层。

当电压施加在导电层上时,它会在液晶分子中产生电场。

根据电场的大小和方向,液晶分子将旋转或重新排列,改变透光的方向,并实现对光的控制。

3.LCD驱动流程:(1)数据输入:控制器将图像数据(RGB值)传输到LCD驱动电路。

(2)数据解码:LCD驱动电路将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液晶分子可理解的电信号。

(3)电场操控:通过电信号操控液晶分子的排列,将其使之平行或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码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式
段码液晶显示屏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上,同时连续地施加驱动电压,直到显示时间结束。

由于在显示时间内驱动电压一直保持,故称做静态驱动。

下面以最常用的笔段式TN 液晶显示屏为例进行说明。

笔段式TN 液晶显示屏是通过段形显示像素实现显示的。

段形显示像素是指显示像素为一个长棒形,也称笔段形。

在数字显示时,常采用七段电极结构,即每位数由一个“8”字形公共电极和构成“8”字图案的七个段形电极组成,分别设置在两块基板上,如图1所示。

图1七段笔段式液晶显示屏的电极排列图
每个笔段的驱动电压为AC 3~5V ,频率有32Hz 、167Hz 、200Hz 几种,工作时在背电极(COM )上持续加上占空比为1/2的连续方波,在要显示的笔段上施加一个与背电极上的电压波形相位相反、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的连续方波,则在被显示笔段上加有正、负交替的两倍于方波幅值的电压,它应大于液晶显示器件的阈值电压14h
;而在不
采用静态驱动方式。

所谓静态驱动,是指在所显示的
需要显示的笔段上施加一个与背电极上的电压波形相位相同、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的波形,则该笔段上不能形成电场,当然也就不能显示。

图2所示是一个笔段电极的液晶显示屏驱动电路原理和波形图。

图2 一个笔段电极的液晶显示屏驱动电路原理和波形图图2(a)是一个异或门电路。

输入端A是由振荡电路产生的方波振荡脉冲勺并且直接与液晶显示屏的COM端连接。

输入端B可接入高、低(ON/OFF)电平,用于控制电极的亮与灭。

异或门的输出端C接液晶显示屏的笔段端前电极(a、b、c、d、e、f或g端)。

从图2(b)所示的异或门真值表中可以得到液晶显示屏(LCD)两端的交流驱动波形,如图2(c)所示。

可见,当字段上两个电极的电压相位相同时,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为零,该字段不显示;当此字段上两个电极的电压相位相反时,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为两倍幅值的方波电压,该字段呈现黑色。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与LED的驱动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LED,在其两端加上恒定的导通或截止电压便可控制其亮或暗。

而LCD,由于其两极不能加恒定的直流电压,因而给驱动带来复杂性。

一般应在LCD 的公共极(一般为背极)加上恒定的交变方波信号,通过控制前极的电压变化而在LCD两极间产生所需的零电压或两倍幅值的交变电压以达到显示屏亮、灭的控制。

图3所示是七段液晶显示屏的电极配置和静态驱动电路图。

七段共用一个背电极COM,前电极a、b、c、d、e、f、g互相独立,每段各加一个异或门进行驱动。

图3 七段液晶显示屏的电极配置和静态驱动电路图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LCD驱动集成芯片,已可将多个LCD驱动电路集成到—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笔段式静态驱动有这样两个特点:①各电极的驱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②在显示期间,驱动电压一直保持,使液晶充分驱动。

因而静态驱动与下面介绍的动态驱动相比,具有对比度好、亮度高、响应
快等优点。

静态驱动的缺点是每个笔段形电极需要一个控制元件,当显示数字的位数很多时,相应的驱动元件数和引线端子数就会太多,因而它的应用受到限制,只适合于位数很少的笔段电极显示。

注意:
对于液晶显示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驱动液晶显示屏时,不宜施加直流电压,否则,会使液晶产生电解和电极老化,从而大大降低液晶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所以,液晶显示屏必须采用交流电压进行驱动,并且限定交流成分中的直流分量不大于几十毫伏。

(2)由于液晶在电场作用下光学性能的改变是依靠液晶作为弹性连续体的弹性变形,响应时间长,所以交变驱动电压的作用效果不取决于其峰值,在频率小于10' Hz隋况下,液晶透光率的改变只与外加电压的有效值有关。

(3)液晶单元是容性负载,液晶的电阻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是无极性的,即正压和负压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