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四分册 [会考]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知识整理(全)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知道: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立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增加策论考试。
理解:1、文官体制:①集中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军队部署实行“内重外轻”原则;更戍法;②重用文官——通过科举大量提拔文人做官,重要官职由文人担当,形成文官政府;官、职、差遣分离。
2、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知道: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005年,北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战争状态,维持百余年和好。
1044年,西夏与宋、辽达成和议,形成三国鼎立局势。
2、金与南宋的对峙: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仿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同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建立南宋。
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
1141年,“绍兴和议”,宋金长期对峙。
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地跨欧亚)。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9年,南宋灭亡。
理解:宋、辽、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官府管理、控制;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表现: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人口压力促进耕地开垦,出现圩田、沙田、梯田;水稻居粮作物首位,太湖流域为全国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种植很普遍,桑蚕业中心南移。
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棉花种植传到江南,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技术世界领先。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复习资料
第三分册复习资料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知道1、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西夏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宋代的统一是不完全的,不同于汉唐的大一统。
2、科举制度的完善(1)北宋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等三级。
(2)创设“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并不以诗赋取士,而增加策论考试。
理解1、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保证了公正和公平。
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2、文官体制(比较重要)北宋建国之初面临的两大威胁(北宋文官体制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吸取唐末五代以来屡屡发生的地方上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中央内部禁军将领篡夺皇位(中央的武将威胁皇权)的历史教训,宋太祖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以此来巩固北宋王朝的长久统治。
北宋初年制度创设的内容:A.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枢密院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
B.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将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的禁军,以老弱者充任地方上的厢军和乡兵。
C.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军队驻地,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兵”,以防将领割据对抗中央。
D.(文官体制的特点:)宋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以文制武,防止武将专权。
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选拔文人担任官职。
文官在朝廷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员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了一个由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皇帝也尊敬士大夫,不杀士大夫。
此外,还实行官、职、差遣分立的制度。
北宋初年制度创设的影响:正面影响:有效地防止了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情况的发生,消除了武将乱政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巩固了北宋政权、维护了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
负面影响: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等三冗问题,并最终使北宋陷入“积贫”、“积弱”局面。
高一历史专题三、四会考复习课件 必修3
思想 革命 文学 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 是文化领域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积极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 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作用: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 科学的发展
朱执信
1、 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 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 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 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
2、1919年5月李大钊为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 济学。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 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②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⑵、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 指导思想
2、重要讲话
伟大转折宣言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中共十四大(199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作了新的科学概括 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 全党 肯定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3、中共十五大(1997) 明确提出和使用 “邓小平理论”, 把它作为党的指导 思想写进《中国共 产党章程》
3、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开设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
2、提出
(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 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2)1905年11月,《民报》发 刊词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分册考纲知识点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旳地区。
这些地区旳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旳水利之便, 发展了以农业为基础旳社会经济。
2.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3、两河流域基本上位于今天旳亚洲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4.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旳最古老旳文字之一, 由苏美尔人发明。
6、5. 汉穆拉比在位期间, 古巴比伦王国势力臻于极盛, 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旳时期。
7、《汉穆拉比法典》旳作用、历史价值和特点。
作用: 更有效地规范王国旳社会秩序, 深入巩固王国旳统治。
历史价值: (1)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旳成文法典;(2)是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旳第一手文献。
特点:(1)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旳主线利益;(2)保留了原始习惯法法旳部分内容;(3)否认了血亲复仇等原始风俗, 有一定进步意义。
7、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其地理范围与今天旳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体相称。
尼罗河旳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水量, 使这一地区成为古代文明旳发祥地。
8、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旳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旳专制君主。
9、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旳陵墓。
其中, 最负盛名旳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10、金字塔旳象征意义。
(1)是法老专制权力旳象征;(2)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奉旳详细体现。
11.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中, 纸草旳使用最为普遍。
12.古印度文明来源于印度河流域文明, 土著达罗毗荼人发明了这一文明。
13、约公元前14 世纪, 雅利安人旳部落出目前了印度河地区, 征服了土著部落, 后扩展到恒河流域。
14.当雅利安人旳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 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被称为种姓制度。
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旳社会集团。
15.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为希达多。
佛教经典总称为三藏经或大藏经。
高中历史第四册1~15课-推荐下载
历史———第四分册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生产力的提高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15—16世纪,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
(*15世纪以后普遍使用上射水轮;三圃制广为流行,并出现轮作等更先进的耕作技术。
)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生产和流通迅速发展。
(专业化)手工业和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前提:生产力的提高(劳动技术、生产资本)与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生产特点: 国内 主要方式是强制农民土地,借助国家立法迫使失地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
资本原始积累(15世纪,暴力手段)资本主义生产 国外 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等 关系的萌芽 典型:英国“圈地运动” (贵族—农业资本家—新贵族)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特征:手工劳动、分工协作、雇佣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牺牲劳民的利益为代价,积累了原始资本。
第二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百年战争的影响(1337—1453 法国取得最终胜利)百年战争深刻的影响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激发了各个阶层的民族意识。
政治因素: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经济因素: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
文化因素:以民族语言为代表,民族文化的发展。
法:绝对的王权15世纪末,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出现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 等级君主制 君主专制 英:有限王权(议会的存在) 议会在财政方面制约王权为了打击贵族的势力,加强王权,颁布了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政策: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发展海外贸易和获取金银货币的主要途径,政府运用国家权利直接干涉经济活动等☺君主专制的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民族国家的形成条件:同一区域、统一国内市场、通用语言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指导。
历史高中第三~四分册知识点总结
第三分册第17课宋朝的建立和制度创设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都城开封北宋与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东北的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2、北宋的制度创设:文官体制(背景、特点、措施、影响)背景: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特点:重文轻武。
措施:军事改革:(1)中央: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2)地方: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政治改革: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完善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职,地方、中央要员都由文官担任,形成士大夫主体的文官政府;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影响:消除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但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消极影响。
3、北宋科举制的完善(内容、影响)改革措施:考试制度的变革-增设殿试,从此,解式、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成为定制:;考试规则的变革-创设“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考试内容变化—废除“帖经”(单纯记忆背诵),增加策论,更注重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起到积极影响。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西夏――1038年党项族元昊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结束宋辽之间的战争状态,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宋夏合议:1043年,宋与西夏也达成和议。
形成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
2、金与南宋的对峙金――建立者: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靖康之变:1127年,金攻入开封,俘虏徽宗钦宗二帝等数千人北撤,北宋灭亡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岳飞抗金与宋金绍兴和议榷场:(定义):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
(评价):榷场的设立,出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榷场的互市贸易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是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会考知识点全整理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君主专制1.条件:民族国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2.地点:法国(法兰西斯一世王权强盛)、英国(伊丽莎白一世)3.背景: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封建贵族要维持自身地位资产阶级渴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农民和城市贫民渴望改善生存环境4.时间:15世纪下半叶5.手段:打击大贵族,颁布重商主义政策(客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开辟1.时间:15、16世纪之交2.原因:经济(根本):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本原始积累——对黄金需求(货币短缺、中西贸易逆差)社会:《马可波罗行纪》商业(直接):传统贸易秩序、环境被破坏(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政治:君主支持宗教:天主教的传播科技: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3.航线:葡萄牙:迪亚士绕过好望角(非洲最南端)达·伽马到达印度西班牙: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欧美航线麦哲伦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4.影响:全球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品种增加;形成世界市场,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二、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1.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英国、荷兰、法国2.影响: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意大利文艺复兴1.时间:14~16世纪2.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3.地点:意大利(发源地和兴盛地)4.内容:“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5.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二、宗教改革1.时间:16世纪2.代表:德国马丁·路德3.影响: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打击了教会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5课英国革命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时间:15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2.原因:国王迫害清教徒,实行专卖制,搜刮民脂。
——根本原因: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政治经济利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3.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全复习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全复习第四分册世界近代史部分整个第四分册都是围绕资本主义这个主题而展开,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从萌芽到确立到扩张的过程(也可以说反映了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演进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5-16世纪由此而引发的相关事件:英法成为民族国家、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新航路开辟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1、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15世纪末,英法形成民族国家2、君主专制:(重点)变化: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1)原因:根本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现实原因: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百年战争及玫瑰战争后,英法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望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2)时间:15世纪末(3)代表人物: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法国:法兰西斯一世(4)英法差异:英国王权因为有议会制约,故法国君主权力更大(5)评价: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后来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3、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概况和影响(1)背景:a. 根本原因: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b.动力:西欧贸易逆差,黄金大量外流;《马可·波罗游记》刺激并引发的寻金热、黄金梦;c.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交易总量锐减,商品价格飞涨,西欧各国不得不开辟新的航路;d.条件:西欧各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多桅帆船、地圆说、航海仪、指南针等。
(2)概况:(3)影响:(重点)积极方面(进步说):(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孤立封闭到逐渐联合成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上海历史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第-四-分册
四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历史背景1、西欧社会生产力有所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有重大改进2、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生产和流通迅速发展3、手工业和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1、含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2、方式——往往通过暴力手段(1)国内:强夺农民土地,并用国家立法迫使失地农民变为雇佣劳动者,典型代表是英国的圈地运动(2)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三、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1、特点: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2、典型代表:英国的手工工场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1、历史背景(1)百年战争的影响——激发了英法两国的民族意识——领土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2)英法两国全力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王权,实现国内政治统一2、中央集权的加强(1)英国:“玫瑰战争”后,王权得到加强,完成政治统一(2)法国: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3、统一市场的形成——以伦敦和巴黎为中心的英法两国统一市场分别形成3、共同语言的出现(1)英国: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全国通用语言(2)法国: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国通用语言二、英、法政治制度的演变1、变化: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2、影响:当时重商主义的推行客观上有利于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的开辟(一)路线(二)背景1、主观需要——天翼(意)3G:宗教热情、黄金GOLD、商品GOODS、荣誉GLORY2、客观条件(在教科书上有几项是作为主观原因)(1)奥斯曼帝国破坏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2)《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国家财富的夸大(3)航海、造船技术的改进,如指南针的使用(4)西班牙、葡萄牙民族国家形成,支持海洋探险*(5)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传播3、影响(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2)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成统一的世界历史(3)既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也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量观念(4)西欧各国展开了对亚非拉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灾难,造成他们的长期贫困与落后二、早期殖民活动1、发起者:西班牙、葡萄牙2、影响(1)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2)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和长期落后☆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一)含义是14-16世纪在“复兴古典文化”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二)历史背景1、罗马天主教会——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和思想统治者2、意大利——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根本原因(2)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意识渐趋强烈(3)拜占庭学者移居意大利,带来大量古希腊、罗马典籍和艺术品(三)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1、代表人物:文坛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以人为中心,自由表达情感、追求幸福生活,否定以神为中心的禁欲主义二、宗教改革——教会内部人士对文艺复兴的回应1、最先爆发于德国的原因(1)德国处于分裂之中,王权比较软弱(2)德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处于教会控制之下(3)德国受教皇剥削最重,被称为“教皇的乳牛”2、先驱:马丁·路德3、影响(1)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变革运动(2)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资本制度发展★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第5课英国革命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领导人:克伦威尔开始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1644年马其顿草原战役内战——内战首次大捷第一次内战两次内战1645年纳西比战役——主力击溃王军4、革命进程第二次内战——普雷斯顿战役:击溃叛军建立共和国:1649年王朝复辟:1660年光荣革命:1688年16895、革命成果——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第6课启蒙运动1、兴起背景(1)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一批先进的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要求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2)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们提供新的思想武器2、兴起与发展3、历史影响: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到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宣传,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第三分册
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知识点整理第三分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北宋的建立(A)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
北宋长期与辽、西夏和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文官体制的特点(B)宋太祖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佣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方面进行了改革。
①集中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纵览兵权的体制;军队部署实行“内重外轻”原则(禁军和厢军);更戍法(将兵不识);②重用文官——通过科举大量提拔文人做官,重要官职由文人担当,形成文官政府;宋朝还实行管、职、差遣分离制度。
3、科举制得完善(A)宋朝继承了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
宋朝科举主要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殿试由皇帝直接面试。
为了防止考生徇私舞弊,开创“弥缝”、“誊录”制度。
宋代科举增加策论考试,考核士子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1、北宋、辽、西夏鼎立的局势(A)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辽在管辖地区实行“以国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
1005年,北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宋辽之间的战争状态告一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1038年吗,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1044年,西夏与宋、辽达成和议,形成三国鼎立局势。
2、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A)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仿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1127年,金攻入宋朝开封,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
1141年,“绍兴和议”。
形成宋金长期对峙局面。
3、忽必烈建立元朝(A)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地跨欧亚)。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第四分册
第四分册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1、君主专制(A)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1)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
(2)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3)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权力强化王权,并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新航路开辟(A)背景:①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②《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③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④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⑤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图学说的流行,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况: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
①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
②达·伽马率领船队驶抵印度,开通了亚欧航路。
③哥伦布四次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④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说明各自远航的时间。
影响:积极方面: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②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3)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4)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代表人物和内容、影响(B)时间:14-16世纪;发源地:意大利;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弗利等。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四册知识点[华师大版]
上海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四册知识点第三分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1、宋朝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驿兵变2、宋初政治、军事、科举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及其影响⑴政治: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体制,中央及地方要员由文人担任,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影响:冗官,加重财政负担⑵军事: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军队分禁军、厢军、乡兵;实行更戍法;影响:冗兵、削弱军队战斗力⑶科举制度:隋唐创立,宋时在制度与规则方面进行改革;形式分解试、省试和殿试;制度有“弥封”、“誊录”;内容,前期以诗赋取人,后增加策论;作用:选拔人才、普及教育、传播知识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情况:①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②宋西夏和约1043年③南宋与金对峙靖康之变(1127年)④边境互市商品、经济、文化交流⑤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忽必烈元海上丝绸之路⑴背景:①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②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③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④造船业发达和航海技术提高。
⑵状况:①南宋时,出现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
②官府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
③输入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④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
⑶影响:增收入,传文明。
1、活字印刷:⑴时间:北宋庆历年间⑵人物:毕昇⑶传播:13世纪,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
2、火药武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武器的国家,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宋代火药配方渐趋成熟。
:笔记体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代政治机构①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②地方: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宣政院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1、明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①废丞相,结束1600年的宰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确立内阁制度,成为协助皇帝的决策机构,是皇权的组成部分②建厂卫等特务机构;整顿吏治2、农民起义与明亡(1644年)①明政权的内忧(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外患(满洲、清)②李自成西安大顺张献忠成都大西康乾盛世①政治:内阁军机房军机处(雍正)辅助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②民族关系:对外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对内平定准噶尔回部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统治;设台湾府③经济:耕作技术,作物品种的引入农产品商品化家庭手工业形成商品集散地④思想: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⑤文化《古今图书集成》类书《四库全书》丛书△经济:海禁、朝贡贸易;明后期开放,广州、宁波;澳门成为东西方经济枢纽,将中国纳入世界性贸易网络;中国处于出超、白银流入;清“迁海令”;康熙设海关;闭关锁国乾隆只开广州一地△军事国防:明中期“倭患”;葡萄牙人占澳门;荷兰人占领台湾西学的传入⑴代表人物:利玛窦⑵内容:基督教神学、西方自然科学、欧洲人文学术。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考试复习资料(第四分册)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巨变的表现: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政治: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
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15—16世纪,伴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尤为引人瞩目。
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了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各地涌现了许多新兴的手工业中心;西欧出现了一批专门生产工业原料和商品粮食的农业区;手工业和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二、资本原始积累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思将这一历史进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的。
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特点)在国内,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是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借助国家立法使失去土地的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
在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常用的手段。
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和毛纺织业)。
三、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它最早产生于地中海沿岸。
它的特点是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百年战争的影响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影响(1)、百年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百年战争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三、四分册(二)中国古代史第三分册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北宋的建立【A】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2. 文官体制【B】宋初“重文轻武”基本国策的内容: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重文: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轻武:解兵权;分兵权;内重外轻;更戍法作用:逐一解决了对皇权的威胁,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
3.科举制的完善【A】:①内容:宋朝承继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
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前后也有很大的变化。
(宋初进士考试,主要以诗赋取人,)宋中期以后,废除“帖经”(单纯技艺背诵性的考试内容),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②影响:(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1. 北宋、辽、西夏鼎立的局势【A】(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摆脱对宋、辽的依附,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1044年,宋与西夏也达成和议。
)从此形成了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
2. 靖康之变与南宋建立【A】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
同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
后定都临安,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3. 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A】大蒙古国的建立者:1206年,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蒙古西征,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先后灭西夏、金。
又三次发起西征,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南宋灭亡的时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称帝建年号。
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
定都大都(今北京)。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
1279年,南宋灭亡。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海上丝绸之路【A】背景: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
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三大外贸港口、概况(交易内容、路线):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
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
贸易商品以香料、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
这条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乃至东北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影响;不仅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第21 课辉煌的科学技术1. 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A】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13世纪活字印刷的对外传播及其影响: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
影响:火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
13世纪,火药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梦溪笔谈》【A】《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部科学著作内容:该书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还记载了许多平民百姓在科技上的创造评价: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第22课元朝的统一1.元朝行省制度【B】内容:(元朝为了在空前辽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取法汉族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中书省又称“都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与监察。
)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
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
影响: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2. 宣政院【A】元朝统治辽阔疆域的措施: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设立及其影响。
吐蕃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自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3.澎湖巡检司【A】元朝后期,还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元朝将包括边地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置于中央的统一管辖之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第23 课明朝前期的政治与经济1.明朝的建立【A】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定都:朱元璋于1368年定都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
2.内阁制度【B】皇权加强:废宰相、设内阁朱元璋为稳固统治,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力加强皇权。
朱元璋废除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之职,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朱元璋在位后期始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正式确立内阁制度,此后,建制不断完善的内阁,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朝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
3. 厂卫机构【A】设立特务机构:朱元璋在位期间,还对地方实行更为严密的控制,并建立特务机构,以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加强专制统治。
自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后,继任的明朝皇帝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特务机构合称“厂卫”。
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
影响:通过这些手段,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
第24 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1.清的建立与清军入关【A】满族首领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第25-26课康乾盛世1.康乾盛世的概念: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上也有所建树,后人誉为“康乾盛世”。
2.军机处的设立【B】①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制度,设置内阁,②另有源于满族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皇帝也无法轻易改变,皇权因此受到一定制约。
)③康熙帝在位时,为加强皇权,于宫中设立南书房。
( 希望通过这一内廷决策机制对权势过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钳制,) 并将内阁的部分职权归于内廷,但实际作用有限。
④军机处的建立:1)背景:雍正帝即位后,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固定为常设的军机处。
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2)职能: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3)特点:简、密、速4)意义: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至此,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3.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A】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康、雍、乾时期,清政府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经过多年努力,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①抗击沙俄侵略: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沙俄同意和谈。
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②平定新疆叛乱:清初,蒙古准噶尔部势力渐强,发动叛乱,康、雍、乾三朝多次遣军征讨,终于平定叛乱。
天山南路的回部也起兵叛乱,乾隆帝出兵平定,统一了天山南北,设立伊犁将军。
③加强西藏治理:雍正时,中央政府派出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互相商定,共同管理,并实行金瓶掣签制,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
④收复台湾: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康熙中期,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4.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A】5.《四库全书》【A】文化典籍整理: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4部,保存了许多珍贵文献,为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分门别类汇集相关资料。
搜罗翔实而宏富,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6. 文字狱【A】清朝文化专制,严重牵制知识分子思想:禁止集会结社、举办书院,大兴文字狱:清朝为稳固统治,竭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对知识分子的思想钳制空前严厉。
自清初以来,朝廷多次下令禁止学者开设书院、集会结社,当时还大兴文字狱。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1.朝贡贸易的特点【A】明朝前期“朝贡贸易”:1)背景:明初海禁政策2)内容: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
明朝规定,外国贡使来华朝贡,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商品货物进行贸易。
对于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
附带的货物,则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数日,国内居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交易。
至于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船舶数量和朝贡人数等,明朝政府都有具体规定。
3)特点:厚往薄来,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受到官方控制与垄断。
2.葡萄牙人占据澳门【A】民间海外贸易: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选择中国澳门作为中转据点。
3.清朝——从海禁到闭关【B】1)过程: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康熙帝在位的中期,因局势趋于稳定,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并指定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上海)设立海关。
2)闭关原因:1、对西方势力的戒备2、妄自尊大的心态具体:当时,欧洲社会正发生巨大变化,清朝统治者却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
康熙晚期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乾隆时更实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而且须遵守种种限制。
清朝中期,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国门关闭得更加紧密。
第28课早期西学东渐1《几何原本》的翻译【A】.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成为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2. 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B】早期的“西学东渐”,尤其是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
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