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试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试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试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者:于志罡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05期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力求追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科学发展观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依靠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力求追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在正确理论的支持和引导下,摒弃原有发展模式的不足,吸收和学习新的发展因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解决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高效性。

科学发展观正是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依靠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一、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一)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科学技术水平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跟国外发达国家比起来,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我国的企业在现实发展中没有很好地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没有充分发挥好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制约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水平和高度。

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机制不完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多停留在低耗能、高污染的阶段,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还表现在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处于一种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中,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科技创新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

(二)经济体制尚未根本性转变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生产效益很低,缺乏有效的生产激励政策,改革开放打破了这一经济体制,扩大了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调动了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谤 的前 提下 推 进 人类 文 明进 程 开 创 了 一条 科 学 发 展道
于这一投资体制在激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 也使我国
路。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影响在于: 寻求发
展 的新 动力 , 即建设 创 新 型 国家 ; 离 发 展的 质量 , 建 提 构
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 出了巨大代价。在这个意义上, 粗放
第 20 年第 l 期 08 1 ( 总第 3Biblioteka ) 1期 商 业 经 济
S NC HA YEJ NG I I J
No11 2 o . .0 8 Tba .1 tlNo3 3
【 文章编号】 1 964( 0 ) —00 0 0 —032 81 01—2 0 0 1
科学发展观视 野下 的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
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 资源 、 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
有机 地结合起 来 。 社会 主义发 展服从并 服务于全体人 民 , 特别 应使 社会 的贫弱者 在 发展 的进程 中得 到救助 ,使他 们 能在较 大程度 上分享 经济 发 展 的好 处 。实现又好 又快
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 科学发展观实质J要解决多维的 -
型经济发展方式与高耗能、 高排放、 高污染之闯存在强烈 内在逻辑关联 ,抓好节能减排就抓住了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命脉 , 要控制高耗能、 高排放 、 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型社会 , 统筹人 口、 资源、 环境与发展
的关 系 ; 现发展 的公 平 , 实 构建 和谐 社 会 , 决 机会 不 平 解
建 国 以来 ,我 国的发 展观 经历 了传统 社会 主 义发展 观 和经济 主导型发 展观 。由此产 生 了赶越 型 的经济 发展 方式 和转轨型 的经济发展方 式 。 而科 学发 展观 的提 出 , 使 发 展方式建 立在叉好 又快 的基 础上 。科 学发 展观 的第 一 要 义是发展 , 心是 以人为本 , 核 基本 内容 是全 面协调 可持

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面临的结构矛盾和资源压力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一种理论上的提升。

标签: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事实告诉我们,科学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有很多,下列选择其要者:1 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自主创新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总体创新能力不高,并且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创新水平还有差距。

为了能够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变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我们必须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努力做到:一是造就良好的创新环境。

倡导和树立追求自主创新的勇气和自信,鼓励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创造新的知识、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技术发明。

二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增强全社会对科技的理解。

三是进一步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精神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队伍。

四是完善鼓励和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

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为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行为。

2 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互为因果。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观念根本转变,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在内的具有战略性的全面优化升级和协调。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内容。

首先,由于在我国的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而且长期以来都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为了摆脱这种现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势在必行。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泉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泉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泉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重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方略之一。

泉州作为中国沿海重要城市之一,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泉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本文将阐述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泉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想,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即经济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推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泉州经济发展中,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可以提醒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泉州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最后,科学发展观还可以引导泉州发展以人为本,注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2. 推动泉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为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泉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应该采取综合多方面的途径。

以下是几种推动泉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2.1 转变发展理念需要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经济发展中,要坚决抵制那些对环境有破坏性的行业和做法,优先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绿色制造业。

2.2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经济,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在泉州,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泉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

2.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泉州应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

2.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和创新能力。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转型论文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转型论文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转型论文科学发展观与经济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成为当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经济转型一般指经济结构的转型,即由一种产业结构转变为另一种产业结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经济转型的关系。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是以我国中共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和新时期上层建筑领域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转型的概念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比较传统且陈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慢慢向比较现代、新型的发展模式和结构转变的过程。

与此同时,经济转型一般联系着产品和服务的改良,以及技术和行业的变革。

三、科学发展观与经济转型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协调发展,也就给了经济转型充足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的经济转型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路来实施。

首先,在经济转型中,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让群众通过改革、创新、创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决策能力。

其次,我们要在经济转型中协调发展,要避免因某个方面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比如,在经济转型的同时,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最后,我们要做到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重视长远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在经济转型中,我们要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展绿色环保产业的探索与发展。

结语科学发展观和经济转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观为经济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经济转型则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了更实际的实践基础。

在未来的经济转型中,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经济转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_基于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_基于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概述
现代经济探讨 2009 年第 1 期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基于我国 30 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
“姓资姓社”发展观存在于 20 世纪 60 年代直到 改革开放前夕。 毛泽东在 1962 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指 出:“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 年不 行,会要 100 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中国的人口多、底 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快地发展起来,要赶 上和超过世 界上最先 进的资本主 义国家 , 没有 100 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①然而,在那个“以阶段 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 主义的苗”,不可能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所以,发 展观的演进也就不可能进入科学的轨道, 更谈不上 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了。 因此,从 60 年代起直到改 革开放前夕,“姓资姓社”发展观贯彻始终,并在改革 开放的初期产生过强大的惯性作用。
- 27 -
现代经济探讨 2009 年第 1 期
二、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 准确把握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 涵、特点及本质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是指推 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方式。 简 言之,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和 具体做法。 其实质则是主要依靠什么要素,借助什么 手段,怎样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来源于两个 方面,一方面要有要素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有要素 使用效率的提高。 通常将主要依赖土地、劳动、资本 投入的经济增长称之为粗放型经济增长, 其主要特 征是规模的扩张;而将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知识积 累、人力资本提高、制度完善的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 经济增长, 其主要特征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效 益的提升。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

本主 义国家 为动力 来实 现经 济增长 。因为 , 实现 工业 化需 要与 社会 主 义制 度 的架 构 同步进 行 , 以 . 这 所 把 种与社 会 主 义制度 架 构相 联 系 的工 业化 称 之 为传 统 社 会 主义 发展 观 , 即工 业 化+ 会 主义 改造 。基于 传 社 统 社会 主 义发 展观 的指 导 .在 实 现 经济 发 展 的方 式 上 最 明显 的特征 就 是 实现赶 超 式 经济 发 展 。这 种 发
子薄 , 经济落后 , 要使生产力很快地发 展起来 , 要赶
上 和超 过 世 界 上最 先进 的资 本 主义 国家 ,没 有 10 0 多年 的时 间 , 我看 是不行 的 。” 而 , 那个 “ 燃 在 以阶段 斗 争为 纲 ” 的年 代里 ,宁要社 会 主 义的草 , “ 不要 资本 主 义 的苗 ”不 可能坚 持 经济 建设 这个 中心 , 以 , , 所 发 展 观 的演进 也 就不 可能 进入 科 学 的轨道 ,更谈 不 上 发 展方 式 的根 本转 变 了 。因此 , 6 从 0年代 起 直到 改
20 0 9年第 1 期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 —
基于我 国 3 O年来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
方竹正
内容提 要 :转 变经济发展 方 式 , 党总结改 革开放 3 的 实践 经验 , 学分析我 国在 新世 纪 、 阶段 所面 是 0年 科 新
临新课 题 、 矛盾基 础上 提 出的 重大 的战略 方针 和战略 决 策。该 文从 对我 国经 济发展 观和 经 济发 展 方式 演 变 新
展 方式 在一 定 阶段 获得 成功 主要是 得 益 于发 展 初 期
国奇 迹 , 时 , 暴 露 出一 些 愈 来 愈严 重 的 问题 : 同 也 一 是 经 济转 型 一方 面刺 激 了竞 争 、 发 了经 济 活 力 , 激 另

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

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
[ 词】 学发展 观 ; 关键 科 以人 为本 ; 论体 系 理
[ 图分类号 ] 8 中 A
建 设 方略研 究。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0 9- 2 4 2 0 0 _ 0 7 _ o 1 0 - 0 7 ( 0 9)4— 0 0 - 6
【 者简介】 正 明, , 作 蒯 男 同济大 学博 士研 究生 , 阳师范 学院讲 师 ; 究方 向: 阜 研 马克 思主义 中国化 、 的 党

新 的战略 思想 ; 是从其 内容属 性来 说 , 学发 展 二 科 观是 一种 新 的思想 体 系 ; 是从 其 方法 属性 来说 , 三 科 学 发展 观是 一种 新 的思想 方 法 ;四是从 其理 论 属性来 说 , 学发 展观 是一 种新 的重要 思想 ; 科 五是 从 其 现实 属性 来说 ,科 学发 展 观是 一 种新 的发 展 模式 ; 六是 从其 外 延属性 来 说 , 科学 发 展观 是一 种 新 的理论 形态 ; 是从 其关 系属 性来 说 , 学发 展 七 科 观是 一种新 的科学 理论 ; 是从 其社 会 属性 来说 , 八 科 学 发展 观是 一种 新 的价值 观 念 ;九 是从 其政 治 属性 来说 , 发 展 观是 一 种新 的执 政理 念 ; 科学 十是 从 其作 用 属性来 说 ,科 学发 展 观是 一 种新 的指 导 方 针 。i l l 礼认 为要 正确 把握 科学 发 展 观 , 该 程伟 应 正确认 识 科学 发展 观 的 四大 内涵 :一 是科 学发 展 观 的世 界 观 内涵 ; 二是 经济 发展 方式 的整体 内涵 ; 三是 干部评 估 标准 机制 内涵 ; 四是 干 部人 生观 价


科 学发展 观 的 内涵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如下: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经济发展方式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经济发展方式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经济发展方式李静娟摘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观新中国的发展现,经历了赶超式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现、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现的演变。

在科学发展观统率下,必须实现从初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立“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改变发展理念,从“以物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xx)11-0026-0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民经济保持了长期、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8%.特别是在遭受了百年未遇的世界金融危机挑战下.20xx年我国的cDp仍保持了8.7%的增长率,远远超过3%的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二位(按最新统计数据计),进出口贸易额在世界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目前的第三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人均gDp已登上3000美元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矛盾和问题:市场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以物为本”,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生态代价太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不协调等。

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经济的快速发展将难以为继。

一、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化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和组合的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 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 多边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 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 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 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 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 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 综合上述理论不难看出,经济增长是由土 地(资源)、资本、劳动(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化等一 系列要素的投入及其产出效率决定的。 方程一:Y(产出)=F(自然资源+资 本+劳动+管理)X技术进步X制度变迁 方程二:总供给(产出)=总需求(消 费+投资+出口) 方程三:GDP=第一、第二、第三产 业国内生产净值之和。
•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认识已经20多年:认识不落后 “归根到底,就是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 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87年10月25日) “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 路,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 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 “十一五”规划建议: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2005年10月11日)
100
100 27.5 9.1 6 5.5 4.9 4.6 3.8 2.6 2.5 2.2
31.9 美国 12 日本 6.2 德国 4.8 中国 4.5 英国 4.4 法国 3.7 意大利 2.2 加拿大 2.1 西班牙 2 巴西
2、经济形态:从总量短缺到结构性过剩 3、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4、社会结构:从封闭、简单到开放、复杂 5、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 6、价值观:从“一元”到“多元”

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必须看到,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资源、环境等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式的。

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决策。

我们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不少成效,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到“十一五”规划的实现,而且也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更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求。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结合我国国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

这是包括内外需结构、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结构在内的整体需求结构的调整方向。

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问题提出的,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出口贸易额大幅度的下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外部经济发展不利的情况下,就更应该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练内功、促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使国内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我国是13亿多人口的大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比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具备立足国内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者:安玉博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2期摘要: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经济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以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进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经济建设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赶超型”的发展战略,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该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也导致了“高速度、高投入、高浪费、低产出、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出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鼓励部分先富”的“非均衡型”发展战略,该战略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综合国力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即新发展观,该发展战略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因为过于强调“以GDP论英雄”而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此,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此,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1],显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地位。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我国在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相当突出,这在本质上是发展还不够科学的表现。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要认识到,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的快慢、规模的大小、一时的得失。

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不科学,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的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面对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现状,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切实改变经济结构失衡状况,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二,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仍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粗放式、外延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节能减排,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第三,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创造新的优势、占据有利位置。

实践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践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践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摘要:新时期,中国经济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与之不适应的问题,如对资源的无限制消耗和浪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及产业结构不平衡等多种现象涌现出来。

为改善这种状况,我国经济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创造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t new er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no limit consumption and wast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y and imbala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china’s economy shoul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ing high input, high consumption of the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he in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reating resource-conserving society, and achieve economic and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key word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hange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56-020 引言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来说,主要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摘要:科学发展观本质是以人为本,要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章通过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分析,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摒弃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

更新经济发展的观念,强调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现实指导性,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传统发展现;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传统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经济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

发展模式是发展观念的具体体现。

传统发展观的核心是物质财富的增长。

这种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并把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认为只要提高经济增长率,社会财富就会自然增长,经济会自然发展起来。

而且认为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似乎是社会进步的惟一标志。

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活动,只考虑眼前的功利与实用,不顾及人类的长远利益。

为了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不顾一切地掠夺资源,使经济增长的目标建立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基础上,社会两极分化趋势严重,忽视社会公平。

显然,这种发展模式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也是个传统概念,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

它侧重于供给的角度,强调量的增长。

包括经济总量扩张、速度加快和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

中国原来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经济增长任务就显得特别艰巨。

尽管我国经过近6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仍然很大。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快速增长的经济指标也掩盖了一系列问题。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学发展观旨在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转变的必要性和举措等方面,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统筹兼顾:统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3.科学发展:注重科学技术创新,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4.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公正、公平、正义的分配原则,促进社会公平及人的全面发展;5.全面协调可持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发展方式出现了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浪费:以高速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无法持续发展。

2.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制约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城乡差距拉大: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逐渐拉大。

4.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大规模的低技术含量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缺乏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

5.消费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内需不足,消费结构过度依赖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针对上述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持续发展需要建立起以可持续性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推动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全国整体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述评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述评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述评
侯海中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0(030)019
【摘要】自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提出来后,学术界便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其中一个重要进步便是将其应用于转变经济发展研究中,虽然研究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比较丰富,然而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献非常少.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将大家关注的主要问题及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侯海中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l oo ̄
l 9期

me(00)l 0 0 0 00— 6 5 2 1 9~ 0 8— 4
科 学 发 展观 与转 变 经济 发 展 方 式研 究 述评
侯海 中
( 四川大学政治 学院 ,四川成都 60 6 ) 10 4
摘要 : 自 学发展观这一概 念提 出来后 ,学术界便 不断地对 其进 行探 索研 究 ,其 中一 个重要进 步便是将其应 用 科 于转 变经济发展研究 中,虽然研 究科 学发展观 和经济发展 的成果比较丰 富 ,然而研 究经济发展 方式转 变的文献 非常少。根据这些研 究成果 ,我们将大家关注的主要 问题及有代表性 的观 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 :科 学发展观 ;经济发展方式 ;研 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0 "2 2 文献标识码 :A
A to g h ucmeo ce t cd v lp n n c n mi e eo me t sr h h i rtr ft n fr n cn mi l u hteo to fsini e eo me t d e o o c d vlp n i ,teleaueo a somig eo o c h i f a i c t r
mu e r a t ni n sdge t t t . ae o
Ke r s ce t cc n e t fd v lp n ;e oo cd v lp n p rah;su is ywo d :sini o c p eeo me t cn mi e eo me t p oc i f o a tde
d v lp n sr r .B s d o e e r s l .w i e iw t e man is r sa d r p e e t t e ve p i t w i h h v . e eo me t a e a e n t s e u t i h s e w l r v e h i st e n e r s n ai iw on s h c a e a 1 l v
rs et e p c.On fte i o tn r g e s si h t h o c p sa pi d t h td fw n  ̄r n c n mi e e o me t e o mp r tp o r s e st a e c n e ti p l o t e su y o a s mi g e o o c d v l p n . h a t e
HO ih n U Haz o g
( o ta D pr n,ScunU i r t,C egu6 06 Scun P li l eat t i a nv sy hn d 104, i a ) ic me h ei h
Ab ta t Sn etec n e t f ce ti eeo me t usfr ad.tea a e c a ec niu d tere poaini hs sr c : ic h o c p ini cd v lp n t ow r h c d mish v o t e h i x lrt ti os f p n o n
2 0世纪 9 年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人们对发展 O 观认识不断深化 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成为发展观演 利用电子图书馆 ,输入 “ 科学发展观” “ 、 经济 进的归结点 ,从而构成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崔 发展 ” 和 “ 济发展 方 式转 变 ” 三 个关 键 词 ,查 阅 向阳在发展经济学研究视角下,将发展观划分为经 经 学术期 刊网 C K ,选 择 “ 糊 查 询 ” NI 模 ,检 索 到 的相 济增长发展观、结构变化发展观、公平分配发展观、 关 研究成 果数量如 下表 : 环境保护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发展观几 大类型 ,经济 \ \ 发展 的 外 延 不 断扩 大 ,从 传 统 的 经 济 增 长 、就 业 、 宰 2 0 2 0 2 o 2 o 2 o o3 O4 o5 o6 07 文献名称 、\ 消除贫 困、收 入 分 配公 平 、环 境 的改 善 ,延 伸 到很 科学发展观 20 8 9 O lO7 19 4 l0 7 57 2 6 3 6 l( ) 多 非经 济因素 。 经济发展 2 2 l 3 23 4 57 5 77 3 84 9 4 0 7 6 2 0 4 9 0 王伟 光认 为 ,科学 发 展 观 是建 立 在 马 克思 主义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 6 13 6 64 9 72 6 54 4 世界 观 、方 法论 基 础 上 的 。一定 要 从 辩 证思 维 方 式 由上表可见 ,研究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的成 出发 、从马 克思 主义 历 史 观 出发 以及从 马克 思 主义 果 比较 丰 富 ,然 而研究 经 济 发 展 方式 转 变 的文 献非 认 识论 出发 ,正确 认 识 和科 学 把 握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内 常少 。根据这 些研 究 成 果 ,我 们 将大 家 关 注 的 主要 涵 和外延 。黄 宏 认为 ,马克 思主 义 人本 观 是 “ 以人 问题及有代表性的观点综述如下: 为 本 ” 的科 学 发 展观 的哲 学基 础 ;马 克思 主 义辩 证 法 和唯物史 观 是 全 面 、协 调 、可持 续 发 展观 的哲 学 2 科学 发展观 依据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的 世界 观 和 方 法论 是 科 学发
S i n i c Co c p fDe eo me ta d Tr n f r to fEc n mi v l p n t d e ce t n e to v l p n n a so ma i n o o o c De eo me tS u i s i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