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合集下载

糖尿病知识汇总

糖尿病知识汇总

糖尿病知识汇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本文将为您汇总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旨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

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简称“糖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导致的高血糖症。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糖尿病的分类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糖尿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

2.2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

这是一种常见的成年人病症,常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关。

3.妊娠糖尿病:特指妊娠期间发生的胰岛素抵抗,通常在分娩后自行恢复。

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患有家族遗传疾病的人群。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方法: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减少饮酒和戒烟:过度饮酒和吸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应该适度饮酒并尽量戒烟。

4.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5.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尿糖检测和血压检测,以及视网膜检查和肾功能检查等。

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口服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促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2.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控制的患者,胰岛素注射是必要的。

糖尿病是一种什么病

糖尿病是一种什么病

糖尿病是一种什么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增高。

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

本文将对糖尿病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乏力、容易感染等。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导致血糖无法被充分利用,使得患者体内的能量供给不足。

因此,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饥饿感和极度口渴,同时频繁排尿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二、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第一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受损而引发的。

而第二型糖尿病则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高脂高糖饮食以及长期精神压力都是引发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三、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注射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帮助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重要的饮食控制和体力活动也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

四、糖尿病的预防措施针对第二型糖尿病,预防措施非常关键。

首先,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肥胖是引发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度的体力活动维持健康的体重非常重要。

其次,减少摄入高脂高糖的食物,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和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此外,合理安排生活,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也对预防糖尿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

同时,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知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高血糖症。

它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了严重影响。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全球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经超过 4.65亿。

在中国,糖尿病的确诊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生,是由于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

2型糖尿病则通常在成年人发生,并且与生活方式、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即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

糖尿病的症状既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感染容易等。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下肢溃疡等。

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种类繁多,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 饮食管理: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应遵循均衡饮食原则,控制糖、脂肪和盐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建议患者在就医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3. 运动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患者应选择适量的运动方式,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个人能力。

4. 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糖水平,掌握自己的病情变化。

血糖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5. 注意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和肾脏疾病等。

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措施预防并治疗并发症。

除了上述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外,糖尿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什么是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血糖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血糖升高。

这种疾病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胰岛素的作用不全或二者兼而有之有关。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且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特别突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类型、症状、病因和预防措施。

糖尿病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常在年轻人中发生。

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

2型糖尿病是由于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导致胰岛素的作用不全,该型糖尿病通常与生活方式相关,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等。

糖尿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容易感染和视力模糊等。

尽管这些症状不一定是明显的,但糖尿病患者往往会经历其中一些或全部症状。

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进行确诊和治疗。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遗传因素对1型糖尿病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与遗传有关,但生活方式因素更具决定性作用。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都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风险因素。

适度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保持健康体重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均衡饮食,限制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

此外,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增强身体代谢能力,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合理的治疗和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使用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体检也是必要的。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口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了解糖尿病的类型、症状和病因对早期预防和诊断至关重要。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风险因素,我们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并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疾病常识英文名称:diabetes mellitus, DM别称:消渴症临床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并发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好发人群:肥胖者、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者、直系亲属有糖尿病病史者就诊指南就诊科室:内分泌科治疗周期: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常用药品:磺酰脲类、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常用检查:尿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否医保:是概览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膜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酣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流行病学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极攀升。

1.以2型糖尿病为例,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男性高于女性(11.1%比9.6%)。

2.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15.0%、汉族14.7%、维吾尔族12.2%、壮族12.0%、回族10.6%、藏族4.3%。

3.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较高。

2013年全国调查中,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4.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

2013年按体质指数(BMI)分层显示,BMI<25 kg/m^2者糖尿病患病率为7.8%、25 kg/m2≤BMI<30 kg/m^2者患病率为15.4%,BMI≥30 kg/m^2者患病率为21.2%。

疾病分类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病因学分型体系,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四大类: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无自身免疫证据)。

2.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和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ppt

糖尿病ppt
痛等。
02
糖尿病的类型
1型糖尿病
病因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由自身免 疫引起,患者的胰腺产生胰岛素 的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
泌不足。
症状
早期症状可能包括乏力、体重增 加、多尿和口渴。随着病情的恶 化,患者可能会经历其他症状, 如皮肤感染、关节疼痛和胃部不
适。
诊断
诊断1型糖尿病需要测定血糖水 平。患者还需要进行胰腺功能测 试和免疫学测试,以确定是否存
纸等,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将监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03
糖尿病患者需要将监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便医生查看情况
并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了解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糖尿病的基 本知识,了解其危害性和治疗重 要性,以便更好地管理病情。
积极应对并发症
糖尿病可能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但可以通过良好的管理控制病情 。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应对并发 症,及时发现并治疗。
在自身免疫反应。
2型糖尿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 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请尽量言简意赅的 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 所传达的信息。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 解您所传达的信息,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 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7 行 * 30 字
定。
运动管理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帮助 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当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运动,避免运动过度导致 血糖升高。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人体无法正常合成、分解或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该疾病主要与胰岛素的缺乏或胰岛素功能异常有关。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两者兼有的情况。

糖尿病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或年轻人中发生,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即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和摧毁胰岛素产生的β细胞。

这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受损,患者需要经常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管理血糖水平。

而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成人疾病,通常发生在中年或老年人中。

该类型的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引起,这意味着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

初期,胰岛素分泌仍然正常,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素分泌可能逐渐减少。

早期的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增加体力活动来控制血糖水平,但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管理病情。

除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包括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发生在怀孕期间,通常会在分娩后恢复正常血糖水平。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涉及胰腺疾病、遗传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和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睛、肾脏和足部。

高血糖对血管产生的损害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和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神经损伤可以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疼痛、麻木和肢体功能障碍。

高血糖还会影响眼睛,导致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

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最终导致肾衰竭。

此外,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发生足部溃疡和感染,甚至需要截肢。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这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定期运动和避免吸烟。

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饮食管理以及定期进行体检和咨询医生。

糖尿病知识介绍

糖尿病知识介绍

糖尿病知识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血糖控制能力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定义、分类、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1.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功能异常。

高血糖会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2. 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完全停止。

2型糖尿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多与遗传因素、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

妊娠糖尿病是在怀孕期间发生的一种糖代谢紊乱。

3. 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尿、多渴、多食等症状。

这是因为高血糖导致尿液中葡萄糖排出过多,引起多尿;多尿又通过排尿带走体内的水分,导致多渴;多渴又使患者频繁饮水,导致多食的情况出现。

4. 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饮食结构失衡等因素有关。

此外,年龄、性别、种族等也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5. 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检测。

正常空腹血糖应在空腹状态下小于6.1毫摩尔/升,随机血糖应小于11.1毫摩尔/升。

若在两次不同时段测得血糖出现异常,如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6. 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体力锻炼。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用于调节血糖水平。

饮食控制主要是指避免过量的糖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的摄入。

体力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控制血糖。

7. 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减少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保持适度的体重,每天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合理控制血糖等途径来实现。

此外,相关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及相关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概述
中、老年起病:近来青年人亦开始 多见 肥胖者多见:常伴血脂紊乱及高 血压
多数起病缓慢,半数无任何症 状,在筛查中发现
早期口服降糖药物有效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LOGO
• 2型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 遗传性复杂疾病。 •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样性造成了患病群体及个体的 多样性。 • 胰岛素抵抗和β 细胞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 两个主要环节。
糖尿病诊断标准
LOGO
③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无症状者择日重复 1次。
糖尿病诊断标准
LOGO
④高血糖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且随机 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的4条均为“或”的关 系,只需要满足1条即可诊断。
LOGO
2型糖尿病病因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特别是脂肪性肝炎患者 2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 发病率增高。
LOGO
2型糖尿病病因
• 妊娠和围产期: • 据统计,有20%~50 %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在婴儿出生后的5~10 年内会发展成为2型糖 尿病患者。如果出生婴 儿的体重超过4千克, 那么婴儿患2型糖尿病 的可能性也很大。
胰岛素的分泌
LOGO
• 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显示的是葡萄糖促使 来自储存在β细胞中分泌胰岛素颗粒的迅速 释放,第二相分泌除了来自储存的分泌颗 粒外,还包括不断新合成的胰岛素,只要 血糖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则第二相分泌始 终居高不下。
2型糖尿病病因
LOGO
1 2 3
遗传和环境因素
应激:突发心脑血管事件、车祸、分娩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作用障碍或同时存在,并伴有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尿液中酮体和尿糖等指标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五、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如黄芪、苦瓜、茯苓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六、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为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

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健康科普

糖尿病的健康科普

长期的高血糖水平会 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 生,包括心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神经病变、
眼部病变等
01
这些并发症会对患 者的生命质量和健 康状况产生严重影

02
因此,及早发现和 治疗糖尿病,控制 血糖水平是非常重
要的
03
6
糖尿病的教育 和管理
糖尿点病击的教添育加和管标理题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是非常 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 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医生、营养师、运动教练等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相关的建 议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控 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同时,患者自己也需 要积极学习和实践相关的知 识和技能,如自我监测血糖、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 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 通过了解和预防糖尿病的相 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 理和控制自己的疾病,提高 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
7
糖尿病的饮食 管理
糖点尿病击的添饮食加管标理题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水平 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应该遵循均衡、健康、低糖、 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高
糖尿病的健康科普
>>
点击-添加标题
1 糖尿病的症状 3 糖尿病的预防 5 糖尿病的并发症 7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2 糖尿病的类型尿病的心理管理
10 糖尿病的社会支持
糖点尿病击的添健康加科标普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 健康和生活质量
糖、高脂、高盐的食物
同时,应该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 食和过度饥饿
此外,饮酒和吸烟也是糖尿病患者 的禁忌,应该尽量避免
8
糖尿病的运动 管理
糖点尿病击的添运动加管标理题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糖 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增强身体免疫力,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 尿 病

糖 尿 病
㈡2型糖尿病(T2DM)
• 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 低引起的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 胰岛素分泌障碍,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95%,多见于中 老年。一般对口服降糖药有效,部分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糖尿病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 食、多尿、体重减少、疲乏无力。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 “三多一少”症状较典型,易出现酮症酸中毒: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乏力、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 苹果味。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肾衰、心衰以至昏迷。2型糖 尿病,起病较缓,症状较轻,甚至缺失症状,有的仅表 现为乏力,有的出现并发症后促使其就诊,如视物模糊、 牙周炎、皮肤感染等,酮症酸
二、分型
•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 (T2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含八类,数 十种类型)、妊娠期糖尿病(GDM)四种类型, 其中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二、分型
㈠1型糖尿病(T1DM)
• 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α细胞破坏(>90%)使胰岛素分泌绝 对不足所致。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10%,常见 于儿童、青少年,30岁以前发病的糖尿病以1型占大多数。1 型糖尿病需要依靠胰岛素维持生命。
五、控制与治疗
㈠饮食治疗
• 饮食治疗的一般原则如下。 1. 合理控制热量,争取达到标准体重。 2. 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 3. 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香焦、桔子。 4. 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 5. 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如:疏菜、粗粮。 6. 烹调以清淡为主。
五、控制与治疗
航空保健与急救
糖尿病
一、定义
• 糖尿病(Dibetes Mellitus, DM)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 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作用而引起的 糖、蛋白、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基本特征 是长期高血糖。空勤人员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 以及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等因素密切 相关。

糖尿病 百度百科

糖尿病 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科名片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通常用紫灵芝来调养糖尿病,以恢复血糖平稳状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

基本概述症状及分类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

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症状分析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糖尿病环境因素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糖尿病的全面基础知识,适用于医学生和患者。

内容涵盖糖尿病的核心概念、常用术语、治疗方法、病理病机和病因,配以详细的例子和案例。

目录1.糖尿病概述2.常用术语解释3.糖尿病的病理病机4.糖尿病的病因5.糖尿病的分类6.治疗方法7.详细案例分析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

2. 常用术语解释•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胰岛素: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导致血糖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3. 糖尿病的病理病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或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自身免疫性损伤(1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

胰岛素抵抗•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常见于2型糖尿病,通常伴随肥胖。

4. 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因素:家族史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感染和疾病可诱发糖尿病。

5. 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中发病,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

概念•自身免疫性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视为外来入侵者,进而攻击和破坏这些细胞。

•胰岛素绝对缺乏: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体内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胰岛素分泌。

•急性发病: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致病机理•免疫介导: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通常伴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等自身抗体的存在。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它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诊断和管理疾病至关重要。

1.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或完全停止。

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减退引起的慢性代谢紊乱。

2.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家族史和年龄是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肥胖、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也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3.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常常被忽略或与其他疾病混淆。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劳和视力模糊。

这些症状是机体对高血糖水平的适应反应,应引起警惕。

4. 诊断和检测方法糖尿病的诊断和检测主要通过测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空腹血糖水平高于126毫克/分升(7.0毫摩尔/升)和HbA1c水平高于6.5%被认为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5. 管理和治疗方法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力活动和血糖监测。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饮食控制是通过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和控制总热量摄入来控制血糖水平。

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

血糖监测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步骤,通过家庭血糖仪等设备可以定期检测血糖水平。

6. 并发症和预防措施糖尿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定期进行与糖尿病相关的检查和筛查。

7. 糖尿病与生活质量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饮食的限制、药物的需求和血糖的监测。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积极应对糖尿病所带来的压力,对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科普知识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而血糖则是这台机器运转所需的重要“燃料”。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胰腺会分泌胰岛素,这种激素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血糖进入细胞,为身体提供能量。

但当胰腺功能出现问题,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时,血糖就无法被有效地利用和储存,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是由于胰腺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导致的,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 型糖尿病则更为常见,多在中年以后发病,与遗传、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密切相关。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

由于血糖过高,身体会试图通过排尿来排出多余的糖分,导致尿量增多;同时,身体也会感到口渴,从而增加饮水量。

由于细胞无法充分利用血糖,身体会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下降。

2、疲劳和虚弱。

血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提供能量,身体就会感到疲倦无力。

3、视力模糊。

长期高血糖可能会损害眼睛的视网膜,影响视力。

4、皮肤感染。

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容易导致皮肤感染,如疖、痈等。

5、伤口愈合缓慢。

因为血糖过高会影响血液的循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伤口难以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体检、检测血糖非常重要。

三、糖尿病的诊断诊断糖尿病不能仅仅依靠症状,还需要通过血糖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空腹血糖检测、餐后 2 小时血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空腹血糖检测是指在至少 8 小时没有进食后测量的血糖值。

正常范围一般在 39 61mmol/L 之间,如果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 70mmol/L,就可能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
4
1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下降 有HLA某些易感基因 病毒感染诱发自身免疫性反应 有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如GAD65;ICA;IAA B细胞破坏的程度很大的不同,婴儿和青少年破 坏迅速,而成年人则缓慢即LADA

37
注射部分的选择
常用注射部位:上臂外侧、腹部(肚脐周围及腰围除外) 大腿外侧、臀部。
正面
反面
38
将每个注射部位分为若干个2平方厘米的注射区, 每次注射应在一个注射区域内
(三)用药护理
胰岛素治疗
注意事项:



胰岛素不宜冰冻,使用期间宜放在室温28℃以下 使用时注意剂量换算及有效期 剂量必须准确,采用1ml注射器抽药 注射时间准确,正规胰岛素须在饭前30分钟皮下注射,鱼精 蛋白锌胰岛素须在早饭前1小时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局部消 毒应严密以防感染 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正规胰岛素,后抽长效制剂,以免 影响正规胰岛素的速效特性 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并告知防治方法,一旦出现应立即口服糖 类食物或静注500g/L葡萄糖液 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每天3次饭前和夜间各收集小便1次,检查 尿糖


原则: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性化 目的: 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纠正代谢紊乱 消除糖尿病症状 防止或延缓并发症 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
17
糖尿病治疗原则-五驾马车
• • • • • 饮食管理 体育锻炼 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
18
九、主要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鉴别诊断
6治疗
1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
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3.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4.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3
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①适应证 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②禁忌证 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③不良反应 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①瑞格列奈(诺和龙) 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唐力) 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
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四)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5
鉴别诊断
1.肝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6
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倍欣(伏格列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②拜唐苹及卡博平(阿卡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2.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
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