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APP用于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探讨

合集下载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中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自我管理能力有限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许多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和实证分析,全面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实际数据,分析他们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提高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同时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医疗资源分配提供决策支持。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负担。

对于这类患者而言,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已有的研究中,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药物使用以及足部护理等方面。

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往往存在不足。

手机微信全程指导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手机微信全程指导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手机微信全程指导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高庆忠【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18(034)018【摘要】目的:研究手机微信全程指导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30R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机微信全程指导,比较两组依从性、血糖指标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依从性差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机微信全程指导为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总页数】3页(P30-31,33)【作者】高庆忠【作者单位】063500 唐山市滦南县医院河北【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J], 王甫能;郎江明;罗文;陈苹;吕丽雪;魏爱生2.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疗效观察 [J], 于翔;崔玉民;郑莉3.对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院外全程用药指导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管朋春;宫建国;张伟伟;郭婷;邸静;赵秀芳4.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临床研究 [J], 陈冬云; 陈宇浩; 莫婉梨; 吕键; 胡德明5.微信全程指导对内分泌门诊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J], 宁婉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门诊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门诊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l 1 0・

I I 刍 春医学工 程2 0 1 4 年1 月第2 1 卷第1 期
论著 ・
( 护理研 究)
门诊健康教育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陈晓玲 .何桂 英
(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 区人 民医院,广东 清远 5 1 1 8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门 诊健康教育对 2 型糖 尿病 患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 。方法 将 2 0 1 0 年2 月至 2 0 1 2 年 2月来我 院门诊就诊 的
p a t i e n t s wi m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f r o m F e b r u a r y 2 0 1 0 t o F e b r u a r y 2 0 1 2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g r o u p( n 5 0 ,
1 0 0例 2型糖尿病 患者随机 分为干预 组 5 0例 ,非干预组 5 O 例 .对干预组进行 6个 月的门诊健康教 育,使 用 S F 一 3 6生活质量量表
在两组干预前后进行评 分,并检 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餐后 2 h血糖和 空腹血 糖等血糖状 况。结果 非干预组各项评 分与半年前
c l i n i c h e a l h t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6 mo n hs t ) nd a he t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 n=5 0 ) . T h e S F 一 3 6 l i f e q u a l i y t s c a l e w a s u s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p a t i e n t s ’ l i f e q u a l i t y

针对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疑难病例的护理讨论

针对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疑难病例的护理讨论

针对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疑难病例的护理讨论简介本文旨在讨论针对医院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疑难病例的护理方法。

我们将提供一些简单的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保持独立决策的原则。

1. 患者教育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的基本知识,如饮食控制、药物管理、血糖监测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患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2.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控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一起制定适合其个体情况的饮食计划,并提供相关的营养指导。

饮食应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合理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3. 药物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护理人员应该确保患者按时、正确地服用药物,并监测其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在药物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解答其疑问,提醒其定期复查。

4.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并帮助其解读监测结果。

通过血糖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5. 心理支持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该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

通过积极的心理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结论针对医院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疑难病例,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患者教育、饮食控制、药物管理、血糖监测和心理支持等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这些方法都相对简单,没有法律复杂性,并且可以独立决策和实施。

参考文献- 张美玲, 王庆芝. 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导[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5, 32(6): 509-511.- 王淑杰, 王冠华, 马荣荣. 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 36(10): 866-869.。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2 型糖尿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标准,旨在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一、2 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与诊断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健康体检、机会性筛查(如门诊就诊、家庭访视等)等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血糖检测,以便早期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 岁、超重或肥胖(BMI≥24kg/m² 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等。

诊断 2 型糖尿病通常依据血糖检测结果。

如果患者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 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没有典型症状,需要在另一天复查核实。

1、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风险等因素,确定随访频率。

血糖控制良好且无并发症的患者,每年至少提供 4 次面对面随访;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增加随访次数,必要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2、随访内容(1)测量血糖、血压、体重等基本指标,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情况。

(2)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如视力模糊、足部麻木、皮肤感染等,并进行相应的检查。

(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建议、血糖监测方法、足部护理等。

(5)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三、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体检每年为 2 型糖尿病患者提供 1 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检查。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的实施效果评价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的实施效果评价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的实施效果评价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有4.25亿人患糖尿病,并且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会继续上升至5.28亿人。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医疗和健康管理,以便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等。

而糖尿病健康管理班就是为了满足患者长期的健康管理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机制。

那么,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的实施效果如何呢?1.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的内容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知识培训、营养指导、运动方案制定、血糖监测、心理疏导等。

在医学知识培训环节,医生会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概念、病因、病情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并向患者提供应对不同糖尿病症状的方法。

在营养指导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个体差异,给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计划。

在运动方案制定方面,医生会给患者建议一些适合于他们的运动方案,以便帮助其控制血糖水平。

在血糖监测方面,医生会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血糖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在心理疏导方面,医生会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患者减少疾病对自身心理造成的影响。

2.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的实施效果2.1 降低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血糖监测技巧,并进行及时、规律的血糖监测。

根据研究,糖尿病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班后,血糖水平的波动幅度明显下降,血糖控制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2.2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参与糖尿病健康管理班,患者可以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锻炼和心理状态,从而减少患者的生活风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2.3 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糖尿病健康管理班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缓解情感压力,提高拒绝诱惑的能力,在生活中更好地控制饮食和运动,有效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3.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3.1 缺乏系统性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班目前的发展较为分散,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机制,使得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医院接受的医疗及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一致,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全科医生门诊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全科医生门诊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全科医生门诊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02T11:22:30.0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作者:刘夏敏[导读] 哮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理状况的影响。

刘夏敏(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哮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择60例本社区的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时间在2018.09-2020.01。

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分得30例。

对比组采用常规管理。

研究组给予病人全科医生门诊管理。

分析两组最终管理结果。

结果:(1)对比组管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2)对比组病人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3)对比组管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结论:在2型糖尿病病人社区管理中,全科医生门诊管理模式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可改善病人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血糖水平,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全科医生门诊;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终身性。

目前临床没有明显的治疗方式,只能通过服药、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等方法来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1]。

糖尿病的主要发病主要因素是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代谢的紊乱造成的综合症状,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以高血糖。

严重的患者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因病程较长的因素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但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我科室采用了不同管理模式,在文中进行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本社区的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时间在2018.09-2020.01。

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分得30例。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4例与16例,年龄最低为39岁,最高为62岁,中位年龄为50.61岁。

2型糖尿病门诊病例的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2型糖尿病门诊病例的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基 金 项 目:桐 庐 县 科 技 局 项 目 ( 2 0 1 2 C 1 7 3 )
存技 能和疾 病知 识得分 较 前显 著增 加 ( P<0 . 0 1 ) ,
而 自觉症状和治疗 目 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见 表 1 。
2 . 3 代 谢指标 值 比较
3 4 2 0例 患者健 康教 育 1年
作者 单位 :1 .杭 州师 范大 学附属 医院 内分泌科 ,浙 江
杭州 3 1 0 0 1 5 ;2 .桐 庐县 第一人 民 医院 内分泌科 ;3 .桐 庐
县 中 医院 内分 泌科
后 ,各代 谢 指标 除 D B P 、HD L和 B MI 外 ,其 余 均
容包 括糖尿 病基本 知识 、急慢 性并 发症 的防治 、饮 食和 运动治 疗 、胰 岛素 的使用 和胰 岛素注射 技术 指 导 、低血糖 的防治及 病情监 测等 。
1 . 2 . 2 问卷 调查 采 用上 海瑞 金 医 院糖 尿病 中心
设计 的 C S S D 7 0量表 J ,分别 在 系统 健康 教 育前 后
1 . 2 方法
2 结 果
2 . 1 基 本 资 料 3 4 2 0例 患 者 中 ,男 性 1 6 3 8例 , 女性 1 7 8 2例 ;年龄 3 3~ 7 9岁 ,平 均年 龄 4 5 . 8岁 ; 平 均病 程 7 . 6年 ,最 长 2 6年 ,最 短 1 . 5年 ;文化 程 度 :小学 4 8 3例 ,初 高 中 1 9 6 9例 ,中专 以上 9 6 8
0 . 0 1 ) 。其 中 6个 模 块 ,生 活 习惯 、治疗 情况 、生
病患者健康档案 ,制定系统的随访计划 。每月至少 开展一次针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义务糖尿病教育 活 动 ,形 式有发 放糖 尿病 知识手 册 、知识展 板 、社 区义诊及面对面的咨询和交流 、病友联谊活动及系 列知识讲座等。并针对乡镇患者文化程度低和难以 集 中的特点 ,开展门诊就诊间面对面知识宣教。内

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体会

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体会

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以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为测量指标,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37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无任何差异。

健康教育组采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仅是常规治疗。

半年后,两组患者以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健康教育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愈率86.49%,优于对照组的63.9%(p<0.01)。

结论:通过健康宣传教育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帮组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糖尿病(dm)被人们称为“富贵病”,其并发症可以侵犯全身脏腑,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目前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口的老年化,导致患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2型糖尿病(t2dm)则是一种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多变,疾病过程长,需要长期服药,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还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长期疾病的折磨使得患者身心俱损,导致医从性降低,很多患者最后导致了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1]。

因此,本文就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7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37例,对照组36例。

所纳入病例均来源于本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所有患者都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诊断标准[2]:有临床症状,而且24小时中任意血糖浓度≥11.1 mmol/l,或者餐前2小时,血糖浓度≥7.0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11.1mmol/l。

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信行调查研究

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信行调查研究

【 键 词】 关 2型糖尿 病; 知信行 ;健康教育
[ 中图分类号】 57 R 8.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896 (020B 02—5 10 —992 1)2 一070
KAP O a e e e e t n a d Tr a me t f u p t ns wi y e 2 Dib ts fDib t s Prv ni n e t n t a i t t T p a e e o o O e h XAOX a-igaH i- i LU Y - i H N n I io l U Qu qu I u pn l Z A G Mi nl y 2 gb D p.fN ri d n t in b D p. E d c n Ⅱ, ag nH sil f ltdt T n i dcl ol e e to us gA mi r o ; . eto n or e n  ̄ a t f i Xi a opt i i e og i lg, o aA a o f Me a C e Huz o gU ie i i c ahn n rt o S e e& T cnlg, i g n4 2 0 C ia 2 D p. ei r sXi gnR hiit nHopt , v s yf c n eh o y X a a 3 0 ̄ h ; . eto G r i . a a e a t i sil o o n f t a c o bao a Xi g n4 2 0 , hn 3 D p. b r oy X ag nHu i s ilXi gn4 2 0 C i ) a a 3 0 0 C ia . e to L oa r, ioa i pt , a a 3 0  ̄ hn o ; f a t j Ho a o a Ab t c: Obe t e o n e tn es tsq oo K Po i e s rvni n et n o otai tw t tp ibt s sr t a jci T d  ̄ adt t u u f A f a t eet nadt a v u h a d b ep o r met f upt ns i e2dae c e hy i

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以随机方式分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评分均明显提升,血糖水平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2型糖尿病;血糖;依从性评分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患者特征为高血糖、相对缺乏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等[1]。

患者在确诊前可以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为烦渴、频尿、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

确诊之后需要及时护理,否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导致护理依从性差,护理效果不理想[2]。

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我院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取得不错效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以随机方式分组,各44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33-79岁,平均(56.33±5.46)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32-80岁,平均(56.77±5.21)岁。

统计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如下:(1)疾病健康宣教。

护士耐心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综合采用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手册、播放视频等多种方式提高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知程度,纠正错误认知。

(2)精神卫生教育。

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针对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患者指导

针对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患者指导

针对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患者指导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上升的现代慢性病之一,而2型糖尿病则成为几乎占据糖尿病总人数的90%的主要类型。

面对这一趋势,健康教育和患者指导成为了管理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讨论针对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患者指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

一、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的基石。

通过针对患者的年龄段、性别、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并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

1. 传递科学知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递对2型糖尿病基本知识的科学认知。

通过教育,患者能够了解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常见症状和并发症等信息,从而认识到糖尿病对身体的潜在危害。

2. 强调生活方式改变:健康教育应特别重视患者的生活方式习惯。

通过向患者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戒烟限酒等健康建议,患者可以明确自己需要做出的改变,并逐步实施。

3.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还应帮助患者增强对2型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合理监测血糖、正确使用胰岛素和药物,以及定期复诊等方法,患者能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疾病状态,降低并发症风险。

二、患者指导的重要性患者指导是健康教育的延伸和实践,旨在帮助患者根据个体特点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治疗2型糖尿病。

1. 个体化管理:患者指导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管理。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医务人员可以为患者制定适合他们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和用药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

2. 心理支持:2型糖尿病需要漫长而艰苦的治疗过程,很多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患者指导应包括心理支持,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困惑和不安,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3. 促进自我决策能力:在患者指导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鼓励患者参与决策,并帮助他们理解治疗选择的利弊。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一、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制定一个有效的健康管理工作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重要性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

一个完善的健康管理工作制度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通过健康管理,医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管理内容1.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糖、血脂、肾功能、眼底检查等项目。

2.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管理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关键。

建议患者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分配三餐和适量的零食。

饮食应以蔬菜、水果、全谷类为主,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3. 运动管理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体重,提高身体代谢。

建议患者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同时,力量训练也可以增强肌肉的代谢能力,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4. 药物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健康管理工作制度应包括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测。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相关检查。

5. 心理支持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压力。

健康管理工作制度应包括心理支持的内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实施方法1. 建立健康档案为每位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体检结果、用药情况等内容。

档案应定期更新和维护,方便医务人员随时查阅。

2. 健康教育开展定期的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饮食原则、运动方案等内容。

应用网络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探讨

应用网络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探讨

Y iL U Gu-e , e gj a / E d cieD p rme tT eS cn epesHoptl fG inC t, ul AN L , I i n MO F n -u n / n o r e at n , h eo dP o l’ f n s i ul i G in ao i y i
bo d g u o e a d 2 ls agu o ewe esg ic n i e e c sc mp rd t h tb f r s a l hn h ewo k lo lc s n h pam lc s r inf a tdf r n ea o ae o t a eo ee t bi ig t en t r i s
510) 4 0 1
( 桂林 市 第二 人 民医院 内分 泌科 , 广西 桂 林
摘要 : 目的 : 建立 网络实施有 效的健康教育管理 , 让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 , 以达到血糖 控制 。 方法 : 已确诊的2型糖尿 对 病患 者 8 , 5例 为期 1年 网络教育 管理 。结 果 : 空腹 、 后 2h血糖 、 化血 红蛋 白与 管理前 比较 有统 计学 意义 ( 餐 糖 P<
要做 到血糖 有效 持久理 想控 制 , 糖尿病 教育 起 了重 要 的 作用 。糖尿 病教育所 采取的形式有集体授 课、 小组讨论 、 个别 辅导 、 试餐 会、 联谊会 等形式 。但仅让患者 掌握糖尿 病知识和 技能是 不能保证 患者 实施 良好地 自我管 理。我院糖尿 病 医疗 教育 中心与社 区合作 , 2 0 年 5月起对 8 从 05 5例接受 糖尿病知 识教育 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 网络管理 , 行有计划 、 进 全程 、 系 统、 范教 育监控 , 患者 的血糖控 制理想 。 规 使

健康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当代护 士2 1年 1 月 下旬 刊 02 0
一3. 19
健康 管理在2 型糖尿病 患者 中的应 用
彭 玉 莲 向文 菊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健 康 管理 对 改 善 2 型糖 尿 病 患者 血 糖 指 标 和 健 康 状 况 的 作 用 效 果 。 方法 通过 对 10 ̄2 糖 尿病 患者 的 病 历 档案 进 14 型 j '
1 研 究方 法 . 2
依靠 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 以平稳、 难 持久地控制血糖 , 目前我 国糖
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依然很低 。 此 , 为 近年 来 医学 界 越 来 越 重 视对 2 型糖 尿病 患 者实 施积 极 的健 康 教育 、 活 方 式 干 预 等全 生 方 位 的 健康 管 理 。 对 糖 尿 病 患 者 进 行 的健 康 管理 , 协 助 医生 针 可
k/ 占6 . ; 糖 尿 病 家 族 史 者 占3 . 以 往 有糖 耐 量 异 常 s 者 m 44 有 % 5 %; 6 ( T 或 空腹 血糖 异 常 (F 者 占4 _ 有 高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I ) G IG) 23 %; 降 低 和/ 高 甘 油 三酯 血 症 者 占3. ; 高 血 压 或 心 脑 血 管病 或 3% 有 5
中 图分 类 号 : 435R13 R 7 .; 9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6 1 (02 1— 19 0 10 — 4 12 1 )0 03 — 3
糖 尿 病 ( 其是 2 糖 尿病 )是 一 种典 型 的生 活 方 式 病, 纯 尤 型 , 单
组 患者 血 糖 值 、 程 、 并症 以及 年 龄 、 别 、 教 育 程 度 、 尿 病 病 合 性 受 糖 管理 知 识 等情 况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 )具 有 可 比性 。 J 0 5, 口 0

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
关键词 : 糖尿病 ; 血糖 ; 影响 因素
中图分 类号: R57 1 文献标志码 : A 8 .

Gl e c c nto t t n is nfue i a t r n y e 2 i bei ut te s ZHANG yc mi o r l s a us a d t i l ncng f co s i t p d a tc o pa nt i Pe — i—
7 2 % . A d 4 . 3 o a t i a t h d a Hb c .7 n 6 2 % f r cp n s a Al ≥7 o % .T er s l fL gsi r g e so h w d t a p i .o h e u t o o it e r sin s o e t s c h
w r sree . [ eut] T em a b l cne t t no e6 7 t e2 dae co ta e t w s ee uvyd R sl s h en H A c o cnr i f 7 y i t up t ns a ao h t p bi i
aheigteot m H Acga. [ o c s n civ pi b l o1 n h mu C nl i ] uo
eSCES a f l e i cnrl a wi ot UCS rt o y mc ot so u— e g c ow l n
单纯随机抽样 的方 法, 海市某 三级 甲等 医院糖尿病 中心 抽取 2型糖 尿病 患者 67例, 在上 7 收集患者 的基本 人 口学特
征、 体格检查 以及 实验 室检 测资料等 。运用单 因素分析和非条件 Lg t oii s c回归分 析探讨血糖控 制的影响 因素。 [ 结

有关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

有关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

有关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目的研讨分析有关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健康管理在实施7个月后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可知,干预组在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改善有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效果评价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WANG HuiJilin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Jilin,Jilin Province,132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on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2 patients with type 80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and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Health management in 7 month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hanges of each index.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tervention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intervention the changes of each index of the patient group with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Health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Health management;Type 2 diabetes mellitus;Effect evaluation糖尿病是一组代谢性疾病群,属于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1],其致病机理表现为胰岛素的分泌缺陷或作用缺陷[2],糖尿病的临床指征主要表现为高血糖[3],通常情况下,其治疗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具有高并发症、高死亡率的特征[4]。

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内分泌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4月第28卷第10期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屮的应用效果李现财李传艳宋乐芹林绍志王佳音国盼山东省潍坊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内科,山东潍坊262600[摘要]目的观察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血糖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5~12月于潍坊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门诊就诊的284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46)和对照组(”=138)。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门诊血糖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对血糖进行综合管理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干预后的血糖监测频率。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3、6个月后的FPG和HbA1c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6个月后的FPG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曰两组干预前的FPG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6个月后的FPG和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6个月后的血糖监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渊P<0.01)遥结论应用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血糖进行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血糖监测频率,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关键词]院外;血糖管理;糖尿病;血糖监测[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4(a)-0134-04Application effect of out-of-hospital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LI Xian-cai LI Chuan-yan SONG Le-qin LIN Shao-zhi WANG Jia-yin GUO PanDeparLmenL of Internal Medicine,Weifang Endocrine and MeLabolic Hospital,Shandong Province,Weifang2626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Lhe applicaLio effecL of Lhe ouL-of-hospiLal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sLem in pa-LienLs wiLh Lype2diabeLes melliLus.Methods A LoLal of284paLienLs wiLh Lype2diabeLes melliLus whose blood glucose conLrol was noL up Lo sLandard who visiLed Lhe OuLpaLienL DeparLmenL of Weifang Endocrine and MeLabolic HospiLal from May Lo December2019were selecLed as Lhe research subjecLs.They were divided inLo an observaLion group(n= 146)and a conLrol group(n=138)according Lo Lhe random number Lable meLhod.The paLienLs in Lhe conLrol group used rouLine ouLpaLienL blood glucose managemenL,while Lhe paLienLs in Lhe observaL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L by using Lhe ouL-of-hospiLal blood glucose managemenL sysLem.FasLing blood glucose(FPG),gly-cosylaLed hemoglobin(HbA1c)and blood glucose moniLoring frequency before inLervenLion,afLer3and6monLhs of in-LervenLion were compared beLween Lhe Lwo groups.Results AfLer3and6monLhs of inLervenLion,FPG and HbA1c in Lhe Lwo groups were lower Lhan Lhose before inLervenLion,and Lhe differences were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1).There were no significanL differences in FPG and HbA1c beLween Lhe Lwo groups afLer3and6monLhs of inLervenLion (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L differences in FPG and HbA1c beLween Lhe Lwo groups before inLervenLion(P>0.05).AfLer3and6monLhs of inLervenLion,Lhe FPG and HbA1c of Lhe observaLion group were lower Lhan Lhose of Lhe conLrol group,and Lhe differences were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5).AfLer inLervenLion for3or6monLhs,Lhe frequency of blood glucose moniLoring in Lhe observaLion group 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and 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1).Conclusion Using Lhe ouL-of-hospiLal blood glucose managemenL sysLem Lo manage Lhe ouL-of-hospiLal blood glucose of paLienLs wiLh Lype2diabeLes melliLus can significanLly improve Lhe frequency of blood glucose moniLoring and reduce Lhe blood glucose level.[Key words]OuL-of-hospiLal;Blood glucose managemenL;DiabeLes melliLus;Blood glucose moniLoring[基金项目]山东省潍坊市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wfwsjk_ 2019_019)[作者简介]李现财(1967-),男,山东临胸人,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134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8No.10April2021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截止到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1],但血糖控制的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不足40%[2],而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预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4月第28卷第10期•内分泌研究窑后[3]袁血糖控制的达标率低与医患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和血糖监测的便捷性、依从性差有较大关系。

MTM药学门诊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MTM药学门诊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MTM药学门诊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朱美红
【期刊名称】《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年(卷),期】2024()3
【摘要】目的:探究MTM药学门诊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3年06月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一次MTM门诊干预后,分析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血糖管理情况。

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治疗维度评分下降,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Morisky 评分得到提升(P<0.05)。

结论:基于MTM药学门诊服务,有利于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总页数】3页(P0201-0203)
【作者】朱美红
【作者单位】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对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评价
2.MTM药学门诊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3.门诊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药学服务的成本效果分析
4.信息化辅助的药物治疗管理(MTM)在2型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中的工作模式构建及案例分析
5.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药学服务的成本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APP用于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探讨张学慧;张宁【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APP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及自我管理的效果。

方法将189例门诊初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与观察组95例,在教会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法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应用糖尿病APP管理,连续3个月后评价效果。

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APP进行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1)019【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APP平台;血糖;自我管理能力【作者】张学慧;张宁【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6%[1],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糖尿病一经确诊即要开始持续终身的自我照顾,给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启动胰岛素治疗以使血糖达标,而初次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患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自我注射信心、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有孤独感、恐惧低血糖[2],如果患者在初始胰岛素治疗期间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实时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能够达到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5]。

目前对门诊患者的指导以治疗开始阶段的一对一指导以及复诊时的跟踪指导为主,缺乏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实时跟踪。

如果患者不及时复诊,治疗方案不能及时调整,既影响患者的血糖达标,又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APP是一种能帮助糖尿病患者系统了解糖尿病,同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健康管理的软件系统,为患者提供远程支持和实时服务[6]。

不仅患者参与糖尿病的管理,其家属也能参与其中。

本研究在对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门诊随诊的基础上,应用糖尿病APP平台的行为管理、糖尿病健康教育、膳食运动指导等功能实现与患者实时互动,旨在通过这种糖尿病管理方式促进患者血糖达标,以及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7],确诊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8%,首次行胰岛素治疗;②年龄18~60岁,患者或者随诊家属会使用智能手机;③签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②并发严重心、脑、肾并发症;③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

按上述标准纳入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

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退出5例,对照组退出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方法1.2.1 干预方法两组均为门诊治疗患者。

对照组入组即在糖尿病教育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内容为胰岛素注射、自我血糖检测、低血糖表现与处理、饮食和运动控制等,时间约为30 min。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检测并反馈。

由医生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第1个月每周电话随访1次,以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

指导患者定期门诊复诊,第1个月每2周复诊1次,以后每个月复诊1次,直至3个月。

观察组措施如下。

1.2.1.1 成立糖尿病管理小组成立由内分泌科医生护士共8人组成的管理小组,其中科主任为组长,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2人及主治医师2人、营养师1人、糖尿病专科护士2人为组员,共同指导患者使用APP,并对患者进行全程指导。

1.2.1.2 糖尿病APP的应用①糖尿病APP。

由医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包括“我的医生”、“健康中心”、“商城”以及“个人中心”四部分。

在“我的医生”界面可以联系团队的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网上指导。

“健康中心”录入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健康档案、用药情况和患者社区。

健康档案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号码、家庭地址以及紧急联络人)、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腰臀比以及血压)、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以及运动)、家族史和既往病史。

用药情况栏录入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的种类和剂量。

患者社区栏有糖尿病健康知识图文和视频资料,包括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的基本内容,内容由糖尿病管理小组提供,APP客服负责推送并定期更新。

“个人中心”上传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结果。

②糖尿病APP应用指导。

患者首次就诊时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帮助患者在智能手机上下载此APP并注册。

就诊时糖尿病专科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借助糖尿病APP上的图文或视频资料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和技术指导,包括胰岛素注射、自我血糖检测、低血糖教育、饮食和运动控制等。

指导患者胰岛素注射、自我血糖检测、低血糖教育、饮食和运动控制等;最后教会患者如何打开糖尿病APP、上传图片、数据等使用方法。

时间约30 min。

通过APP追踪了解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的正确性,治疗的依从性等。

小组中的医生负责患者治疗方案的跟进及调整,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血糖及随诊。

营养师负责患者的饮食指导以及治疗方案与饮食控制的合理搭配。

由系统客服人员在平台定期推送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专家的线上义诊活动。

同时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针对性给予个体化指导。

③糖尿病APP互动。

时间一般安排在18:30~20:30,患者在这个时间段通过APP与糖尿病管理小组人员互动,解决相关问题。

医生、营养师及专科护士上线时间提前在APP上公布,以利患者针对自己的需求上线互动。

专科护士对互动参与情况及患者的反馈进行登记,及时整理,对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专题发布。

当患者出现不适,如低血糖时,通过APP报告情况,小组成员即刻了解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及时处理,同时与患者一起分析原因,根据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对不回复消息,不参与互动的患者,了解其原因,鼓励其参与;对依从性低的患者,待返院复查时给予提醒,告知其不规范治疗的严重后果,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坚持不参加的患者做退出处理。

在干预的3个月期间除了借助APP进行健康指导,其他干预方法同对照组。

1.2.2 评价方法在入组时以及干预3个月后分别检测患者的糖代谢指标及自我管理效能调查。

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HbA1c;自我管理效能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iabetes Self-care Scale,2-DSCS),由王群等[8]翻译和修订,包括饮食、运动、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高低血糖处理6个维度,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然后计算标准分(标准分=实际得分/此项可能最高得分×100),标准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一对一发放量表由患者独立填写,如有不理解之处,随时给予解释,助其正确填写,填毕当场收回。

量表均有效回收。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干预前后FBG、2 h PG及HbA1c值比较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比较见表3。

糖尿病APP既是医疗管理工具,也是患者健康生活管理工具。

医务工作者可根据临床需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更便捷地对患者实行高效管理;而患者也可以运用健康管理软件,通过其用药提醒等功能,实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而有效地控制血糖在很大程度上更依赖于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9-10]。

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治疗患者,在门诊随诊的基础上应用糖尿病APP进行3个月连续管理,FBG、2 h PG值、HbA1c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糖尿病APP管理模式较常规管理更能有效地帮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

两组自我管理效能比较,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在饮食、药物管理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但在运动、足部护理及血糖管理方面,改善程度不大,由此可见,常规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由此可见,糖尿病APP管理模式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是应对技能干预,Mulvaney 等[11]认为,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时,采取恰当措施的技能是患者做出行为改变的重要原因;其次是行为改变,干预存在时效性,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干预的效果逐渐减弱[12]。

利用APP能够与患者随时沟通互动,及时督促、提醒,促进患者行为的改变以及行为的强化,最终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在APP中加入了家属的参与互动,也有效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糖尿病APP通过远程指导可节省患者的就诊时间和路途花费,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相关的问题,如由于目前互联网使用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加上人们对于网络平台的信任度不够,担心隐私泄露,有患者对于此类平台的使用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其次在平台的推广期不涉及到相关费用的支付问题,一旦收费,患者的接受程度也不能确定;与传统的医疗模式相比,目前平台的管理模式仅限于简单的咨询以及治疗方案的微调,对于患者整体病情的把握不如传统医疗模式全面,存在着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

当然还存在从事服务的机构的资质认定、信息技术平台的稳定性等问题。

因此如何规范有效地使用糖尿病APP平台为糖尿病等相关慢病管理服务,值得进一步探讨。

张学慧:女,本科,主管护师,****************【相关文献】[1]Xu Y, Wang L, He J, 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2]于平平,李映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136-1138.[3]程韶,关懿玲.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2,8(11):847-848.[4]刘晓明,房红,张淑彩,等.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72-274.[5]Peyrot M, Barnett A H, Meneghini L F, el al.Insulin adherence behaviours and barriers in the multinational Global Attitudes of Patients and Physicians in Insulin Therapystudy[J].Diabet Med,2012,29(5):682-689.[6]何建权,戴伟辉.应用3G通信网络建立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系统[J].中国数字医学,2011,6(2):89-91.[7]高志红.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2):141-144.[8]王群,万巧琴,尚少梅.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7):14-15.[9]Huang M C, Hsu C C, Wang H S, 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evaluate effectiveness of registered dietitian-led diabetes management on glycemic and diet control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in Taiwan[J].Diabetes Care,2010,33(2):233-239. [10]Lindenmeyer A, Whitlock S, Sturt J, et al.Patient engagement with a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J].Chronic Illn,2010,6(4):306-316.[11]Mulvaney S A, Mudasiru E, Schlundt D G, et al.Self-management in type 2 diabetes: the adolescent perspective[J].Diabetes Educ,2008,34(4):674-682.[12]李金娜,王明旭,王蓉,等.自我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及行为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3):72-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