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普世主义

合集下载

“普世价值观”辩析

“普世价值观”辩析

“普世价值观”辩析边蜀原自2008年引起“普世价值观”争论以来,09年产生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普世价值观”是存在的,另一种认为“普世价值观”是伪科学、是伪命题,从来就没有什么“普世”一说,根本就不存在“普世价值观”,更没有争论的必要,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观更是无稽之谈……。

那么到底“普世”一词存不存在?成不成立?“普世价值观”的叫法是否合理?还有就是关于西方普世价值观当中“民主、自由、人权”的定论是否准确?是否能够代表人类的价值观?“普世价值观”是否就是西方独有的专利?有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弄个明白。

首先关于“普世价值观”里面涉及到的5个词汇即普世、价值、价值观、普世价值、普世价值观。

我们现在先对价值、价值观做一个初步地认识,价值:价就是价格、价位,值就是值得、有益的、有意义的。

价值就是衡量一个事物有用没用、用处大小的一个词汇,对人在物质方面、精神方面能产生需求作用的东西是价值的本质。

价值观是对价值本身定义,主要是指精神方面的价值的一种观点、看法。

价值、价值观至今在理论界门派很多,没用一个统一的认识。

但“价值”本身最基本、基础的含义应该是人们的“需求”,在精神方面、物质方面都应该如此。

你需求它、需要它,它就有价值;你不需求、不需要它,它就失去了价值。

比如说,你需要一件衣服或你需要一盒化妆品,它就有价值。

你把化妆品用完后,它就没有价值了,你可以把它的外壳扔掉,回收站认为它仍然有价值就把它捡走,卖给加工厂再进行利用→再销售→再回收→直到被消毁、被掩埋,最后是因为它已毫无价值。

所以说价值是一种需求,价值的大小与需求的程度成正比。

现在人们对“价值”与“价值观”的认识基本还是认可的,认为它是存在的,没有多大争议,所以不需要再辩论,应舍弃不辩。

对于“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两个词来说,如果普世价值存在,普世价值观就必然存在,所以只要对“普世价值”的存在是否科学、合理做出结论即可。

辨析普世主义

辨析普世主义

辨析普世主义 --李北方普世主义是当下国际政治领域和思想讨论空间内无可回避的一种思潮和修辞手法,它将某些价值理念定义为“普世的”,相应地,另一些价值理念是落后的、应该被普世价值替代的。

参与政治性辩论的人,要准备好应对这样一个诘问:难道你不认同普世价值吗?这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终结讨论、为对手定性的一个策略。

普世价值是一组能动的概念,指向一个被规定了的方向,其作用不是阐释世界,而是改造这个世界。

关于普世主义的讨论与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内部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安排紧密相关,在这个“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等问题仍存在巨大商榷空间的时代,对普世主义进行一番辨析是必要的。

普世主义与普世价值普世主义(Univesalism)是指那些在任何情况、任何时间都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的概念或准则,其内涵依具体情境而有所不同。

普世主义是一个松散的筐,可以容纳任何符合此类倾向的思想。

最初,普世主义是指具有普世适用性的宗教、哲学理念,比如基督教,它相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造物,且将可以或者将通过耶稣获得救赎,无论它所面对的个体是否是基督教的信徒。

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至少可以区分其两重含义:第一,根据以赛亚?柏林的理解,普世价值是“绝大多数人在绝大部分地方或情境下,在几乎所有的时候,都共享的那些价值观,无论是有意识地赞同还是表现在其行为中”。

在这重含义中,普世价值是所有人都认为有价值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全球范围内的实践。

世界上有这种普世的价值吗?在19世纪,人类学家们就带着这个任务去寻找,结果发现,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原始部落,最显著的可以被共享的价值观是“乱伦禁忌”。

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实证层面开展过调查,发现在不同社会中,普遍接受程度较高的价值观包括权力、成就、享乐等等。

第二,普世价值是指人们有理由相信其有价值的价值观。

阿玛蒂亚?森从这个层面来理解普世价值,他认为,即便现在有很多人不认同甘地的非暴力理念,但人们有理由认同它。

辨析普世主义

辨析普世主义

辨析普世主义作者:本刊记者李北方来源:南风窗日期:2012-04-18 浏览:1590显示全文普世主义是当下国际政治领域和思想讨论空间内无可回避的一种思潮和修辞手法,它将某些价值理念定义为“普世的”,相应地,另一些价值理念是落后的、应该被普世价值替代的。

参与政治性辩论的人,要准备好应对这样一个诘问:难道你不认同普世价值吗?这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终结讨论、为对手定性的一个策略。

普世价值是一组能动的概念,指向一个被规定了的方向,其作用不是阐释世界,而是改造这个世界。

关于普世主义的讨论与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内部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安排紧密相关,在这个“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等问题仍存在巨大商榷空间的时代,对普世主义进行一番辨析是必要的。

普世主义与普世价值普世主义(Univesalism)是指那些在任何情况、任何时间都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的概念或准则,其内涵依具体情境而有所不同。

普世主义是一个松散的筐,可以容纳任何符合此类倾向的思想。

最初,普世主义是指具有普世适用性的宗教、哲学理念,比如基督教,它相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造物,且将可以或者将通过耶稣获得救赎,无论它所面对的个体是否基督教信徒。

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至少可以区分其两重含义。

第一,根据以赛亚•柏林的理解,普世价值是“绝大多数人在绝大部分地方或情境下,在几乎所有的时候,都共享的那些价值观,无论是有意识地赞同还是表现在其行为中”。

在这重含义中,普世价值是所有人都认为有价值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全球范围内的实践。

世界上有这种普世的价值吗?在19世纪,人类学家们就带着这个任务去寻找,结果发现,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原始部落,最显著的可以被共享的价值观是“乱伦禁忌”。

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实证层面开展过调查,发现在不同社会中,普遍接受程度较高的价值观包括权力、成就、享乐等等。

第二,普世价值是指人们有理由相信其有价值的价值观。

“普世价值”并不普适——认清“普世价值论”的本质

“普世价值”并不普适——认清“普世价值论”的本质

“普世价值”并不普适学习辛湘理所谓“普世价值”,意指超越阶级、超越国家、超越历史,对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适用通行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念。

近年来,经过批驳辨析,“普世价值论”这种错误思潮在我国的泛滥虽然已呈减弱之势,但仍阴魂不散、暗流涌动,时而改头换面、伺机冒头,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普世价值论”就是这种战略图谋中的一个“撒手锏”,它穿上“隐身衣”、披上“黄马甲”、躲进“青纱帐”,虽乔装打扮,却仍然面目狰狞,险恶至极,不得不防。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也就是说,是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因此,每个时代、不同社会,都有由其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并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

“普世价值”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的产物,本身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在价值观念上的反映,其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既然如此,何来“普世”?超越阶级、超越时空的所谓“普世价值”,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罢了。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创新中一路前行,人类历史并未终结于资本主义时代,用一个阶段性的概念来定义动态性的发展、来框定各国的未来,其荒谬和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普世价值论”既虚伪也虚无。

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可否认,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价值观曾经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启蒙了思想,促进了觉醒,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但一旦这些资产阶级价值观被西方政客“政治化”“普世化”“工具化”,变成维护其阶级统治进而干预、剥削、压榨、欺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手段和工具时,其虚伪性和残酷性就暴露无遗了。

比如,以“自由民主之邦”自诩的美国,嘴上说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干的却是“美国优先”“美国例外”“美国特权”,只要不合其意,就动辄退群毁约、挥舞大棒,奉行典型的双重标准——“普世价值”只用来评判别的国家,美国及其盟国却“不在此列”。

反对普世价值观的理由

反对普世价值观的理由

反对普世价值观的理由标题:辨析普世价值观:反对与反思导语:普世价值观作为一个广泛流传的理念,被用来评估社会、文化和政治现象。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普世价值观的盲目追从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价值观碰撞以及歧视。

本文在回顾普世价值观概念的将从多个角度阐述反对普世价值观的理由,并呼吁对其进行反思。

一、文化多样性与相对主义1. 普世价值观常常过度强调了一种主流文化的优越性,对其他文化形态的否定和边缘化。

事实上,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历史、价值体系和传统,不应被单一的普世标准所界定。

2.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客观的评判标准,每个文化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普世价值观的存在可能加剧文化上的不平等和偏见,进一步削弱文化多样性。

二、权力和政治阶级1. 普世价值观的制定者一般是来自政治权力阶级的精英,他们的观点常常只代表了少数特定人群的利益和观点,忽视了底层人民的权益和声音。

2. 普世价值观的推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强制和干涉,使得本应基于自愿和自主选择的价值观传播变得强制化和僵化。

这种强制化往往排除了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的声音。

三、历史和文化遗产1. 普世价值观的盲目追从可能导致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消失。

当指导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则被普世价值观所主导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可能被不加思考地抛弃或遗忘。

2. 历史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社群的记忆和身份认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应受到保护和尊重。

普世价值观的过度推崇可能对此构成威胁。

四、自由和个体权利1. 普世价值观极力主张自由和个体权利,忽视了个体在集体文化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某些文化中,个体的权利与集体的利益息息相关。

2. 普世价值观对自由和个体权利的绝对追求,可能会导致个体主义和社会疏离的问题,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对立。

总结与回顾:在支持或反对普世价值观时,我们应该保持思辨和批判的态度。

反对普世价值观并不意味着我们支持违背人权和公正的行为,而是呼吁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权益和差异性。

普世价值辨析

普世价值辨析

普世价值辨析什么是“普世价值”?这大概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概括起来说,“普世价值”的主张大致如下:一是存在“超阶级、超国家的,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观念;二是这些价值观念的内容,是西方主张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三是“普世价值”覆盖广泛,不仅“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普世价值的结果”,甚至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不断认识和实践“普世价值”的过程,如此等等。

对此,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眼光,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看待所谓“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的政治本质其实,作为社会思潮的“普世价值”,并非是要去讨论是否存在具有终极意义的“普世价值”这样的学术问题。

他们真正关注的是政治制度的问题。

有人写过这样的话:“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

抽离了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

”也有人相对通俗地说:“印度经济一度落后于中国,不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别,而在于是否融入普世价值之别。

”可见,他们所说的“普世价值”,就是现在西方通行的市场经济、宪政民主等。

而且,在他们眼里,主要的问题还不在于市场经济,而是在于政治体制方面,就是要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照搬所谓“西式民主”那一套东西。

这才是“普世价值”的庐山真面目。

“普世价值”的哲学辨析在哲学层面,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也不是不可以讨论的。

但需要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承认世界上存在着什么“普世价值”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人们头脑中存在的东西,包括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设计,都反映的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东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马克思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

“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

2014年2月第27卷 第1期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PoliticsInstitute Feb.,2014Vol.27No.1收稿日期:2014-01-15作者简介:李建德,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大课题研究———重大是非问题辨析】“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李建德(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陕西西安710068)摘要:“普世价值”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它根本就不是普世价值,只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和意义而已。

将“普世价值”称之为普世价值,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用心,其目的在于混淆西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最终用西方价值观念取代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中国进行西化改造。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15(2014)01-0023-04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人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所谓“普世价值”,大力推崇,使“普世价值”成了一个时髦用语,在人们的思想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制造了不少混乱。

那么,“普世价值”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是不是普世价值?应怎样对待“普世价值”?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

一、“普世价值”是什么一些信奉“普世价值”的人对我们党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肆意歪曲,称“中共接受了普世价值,是普世价值的胜利”;宣扬“西方价值观是人类文明的主流”,说“中国只有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才有前途”,“改革开放就是逐步接受普世价值的过程”,等等。

普世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的区别 例子

普世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的区别 例子

普世价值观是指适用于全人类的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这些价值观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不同宗教背景下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 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在普世价值观中,自由和秩序是相辅相成的。

个人的自由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而我国传统价值观中,注重的是社会和谐和秩序,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受到更多的限制,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2. 家庭观念和个人观念的差异在普世价值观中,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

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方向,家庭并不会对个人的决策产生过多的影响。

而在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中,家庭观念被视为至高无上,个人的选择往往要受到家庭的影响和约束。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是我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待权威的态度在普世价值观中,个人对待权威的态度更加倾向于平等和尊重。

权力和权威应当受到约束,个人有权利对不公正的现象进行抗争。

而在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中,对待权威的态度更多的是尊重和顺从,尊长者、尊师长和尊权威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4. 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在普世价值观中,个人隐私受到严格的保护,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享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不受他人干涉和监视。

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个人的私人空间和隐私权较少受到保护,家庭和社会对个人的生活细节和行为有更多的干涉和管束。

5. 对待文化和传统的态度在普世价值观中,尊重不同文化和传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包容,不应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强加于他人。

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自己文化和传统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更加强烈,对外来文化和传统往往持保留和排斥的态度。

普世价值观与我国传统价值观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既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继承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接受并尊重其他文化和价值观念,实现文化多元共存、互相尊重、平等交流。

论“普世价值”的真实价值取向

论“普世价值”的真实价值取向

论“普世价值”的真实价值取向近年来,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在我国思想理论界造成了不小影响。

受此影响,有人声称“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和实践普世价值的结果”,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混为一谈,甚至危言耸听地说“拒斥普世价值,将失去做人类社会正常成员的资格”。

其实,对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何为“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实质等基本问题,一直充满争议,需要进行深入辨析。

“普世价值”的形成过程“普世”一词源自希腊文,意指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

而“价值”则是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是反映主客体需要—满足关系的范畴。

“普世”和“价值”合成一词并发挥影响,经历了由宗教化而学术化,继而政治化的过程。

“普世”概念最先为早期基督教派争夺影响力而使用,后世教派曾发起“普世运动”,主张“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实体”。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探讨“全球伦理”问题,提出“普遍价值”概念,力图建立一种为大多数人认同的“底线伦理”。

随后,“普遍价值”转化为“普世价值”并被政治化,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称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

当前,所谓“普世价值”,指的是超宗教、超国家、超阶级的,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观念。

其基本内容,就是一些西方国家大力倡导的自由、民主、人权等,它们被认为具有广泛而永恒的“普适性”,在世界范围内推行。

政治化的“普世价值”之所以形成,既是资本主义把自己的价值观普遍化的结果,也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不无关联。

这种“西方中心论”或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非西方文化,或认为西方文化特征、价值具有普遍性,代表人类发展方向。

20 世纪末,美国学者亨廷顿主张:“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会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

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

”2010 年,有关国家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提出,其持久利益有四项,第三项就是“在国内和全世界尊重普世价值”,还详尽阐述了推广“普世价值”的战略措施。

浅析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思潮

浅析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思潮

浅析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思潮作者:王素娟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9期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实现自己不断扩张的需要,打着“普世价值”的幌子向非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把代表资本主义利益的价值观美化成适用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依据,对普世价值的内涵进行分析,深入剖析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揭露资产阶级“普世价值”思潮的虚伪性,最后针对我国如何应对“普世价值”的渗透进行思考。

关键词:普世价值;资产阶级“普世价值”;意识形态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崛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削弱,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转变了政治策略,从军事扩张转为对非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他们利用“普世价值”的外衣四处宣扬西方的价值观,试图在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战争中取胜。

近年来,国内有关“普世价值”的探讨,引起人们的关注,要想认清“普世价值”思潮的本质,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普世价值和资本主义价值观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路径。

一、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的内涵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而价值观是以价值关系为对象,指“人们对价值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是对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及满足程度的认知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基于世界观和人生观之上,对人们行为的动机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

在特定情境下,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且具有持久性的特点,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人们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形成,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选择性。

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阶级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社会地位,追求的利益各不相同,而且在每个历史时期,人们追求不一样的东西,价值观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所以价值观带有阶级性和历史性。

普世主义PPT

普世主义PPT

发展历程
一、本原与永恒: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普世主义基因 1、万物与本原 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家是米利都学派的奠基人泰勒斯, 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的命题,这里的“水”已经 被赋予了抽象的、普遍的性质。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 写下第一部哲学著作《论自然》,表达普遍的或本原 的东西。 毕达哥拉斯学派十分看重数字“一”中所体现的同一 性和普遍性。
2、变化与永恒
• 赫拉克利特是第一位 把运动变化提升到思 想体系中心地位的自 然哲学家,但在他的 思想中并没有放弃对 普遍性、同一、本原 或基质的追求。 •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 的原子论,体现对自 然或宇宙的普遍本质 的思考。
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
二、从伦理相对主义到善的普遍理念:柏拉 图的自然——伦理普遍主义
柏 拉 图
• 1、人文转向与伦理 相对主义 • 智者时期,智者们 提出人首先应该认 识自己。普罗塔格 拉“人是万物的尺 度”。
普 罗 塔 哥 拉
2、苏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识,没有完全滑到普 遍主义
3、善的普遍理念 柏拉图把善的理念作为世界的本原和目的,实际 上是想把自己的伦理理想变为一种普遍的现实, 也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会理想 作为普遍性的东西强加于整个人类,乃至整个宇 宙。
我们应当时刻牢记:马克思从来没有宣称自己发现了终 极真理,一再强调自己的理论只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而不是现成结论。马克思主义更不可能包罗全部真理,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列宁曾经教导青年只有了解人类创 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显然,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应是政党政治行为的启示。 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要选择最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或 方式,不要按已经选择的错误的方法或方式来解决问题, 多花些时间来想想有没有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式。 他们性格上不要偏执,善于倾听他人的合理的意见,不 要一味把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 青年人要善于创新,不能固步自封,恪守传统。

普世性价值的本质透析

普世性价值的本质透析

普世性价值的本质透析普世性的概念“普世”,顾名思义,既指“世世代代”又指“整个世界”,包含了时空观念又超越了时空观念。

究其根源,文化的普世陛一方面来自人类的本性,另一方面来自人类活动及其作用对象的本性。

人既是一个有限的感性的自然的存在,又是无限的理性的文化的存在。

作为有限的存在,每—个人只能生存在具体的时代和民族。

具体地体现其生存时代和民族的特殊性;作为无限的存在,人类将不断存在下去并在时空中做无限的延伸,不断超越具体的时空限制而具有普遍性。

人作为—个类有着一般的共同的属性,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内在地凝结着人的生命、劳动、智慧和能力。

人同此D,心同此理。

文化的普世性根源于人的共同本质,反映的是人类自由本质力量和物质精神生活世界。

另一方面,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能够超越自然生物性创造人类特有的文化世界,而文化的普世性就突出表现为创造文化的人类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判断活动、审美活动、宗教活动等在内的一切生命活动有着共同的特性,并且这些生命活动所作用的客观物质世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属性和普遍规律。

因而,尽管具体的文化创造只能在一定的时空中通过具体的人们完成,但文化却依然包含了“超时代性”和“超民族眭”的特征。

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当下,让人云天雾罩、“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普世价值”频频闪现于诸多媒体,很多人困惑其源从何来、矛头何向、意欲何为?何谓价值?何谓“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真的“普世”么?“共通的”或“共同追求的”价值与“普世价值”有何本质区别?如何超越“普世价值”?透析“普世价值”有何意义?让我们以“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活的灵魂”和“当代的真理和良心”的马克思主义对这些热问题来个冷静思考。

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深层本质的最佳透视镜。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一、关于价值和“普世价值”在哲学的视域下,价值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有用和有害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世界万物普遍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是每个具体事物都具有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

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世主义的辩论

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世主义的辩论

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世主义的辩论简介: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普世主义是在跨文化研究中经常讨论的两种观点。

文化相对主义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对性,主张尊重和保留各自文化的特点。

而文化普世主义则主张存在一种普世的价值标准和规范,它强调人类共同的道德底线和文化普遍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两种观点,分析其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我个人的观点。

一、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由不同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所塑造的,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尊重文化多样性,反对将一种文化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

文化相对主义的优点在于突出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个体权利的尊重。

它鼓励人们去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了对其他文化的歧视和偏见。

此外,文化相对主义还能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然而,文化相对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对一些普世价值的忽视。

例如,人权、平等和自由等价值观念在大多数文化中都被广泛认同,并非完全是主观相对的。

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也会给文化保守主义者提供借口,阻碍一些必要的社会变革和进步。

二、文化普世主义的观点文化普世主义主张存在一种普世的人类共同价值标准和规范。

它认为尽管文化各异,但人类共同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应该追求一些普世的道德底线。

文化普世主义强调了人的尊严和权利,主张推行普世的人权和民主原则。

文化普世主义的优点在于它强调了一些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和谐的世界。

它提倡人类共同合作和相互理解,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和障碍。

文化普世主义还有助于避免文化相对主义下出现的文化功利主义和剥削现象。

然而,文化普世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文化普世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会导致一些文化的边缘化和消失。

在实践中,推行普世价值也可能面临到了困难,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提出了 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念,如 自由、平等、博爱等,这些理念
构成了现代普世价值的基础。
现代社会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不 同文化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越来越普遍,普世价值的概念也
因此更加重要和必要。
02
普世价值的实践与困境
普世价值在各国的实践
民主
在印度,尽管民主制度在国家层 面得到确立,但在一些邦,如喀 拉拉邦和特伦甘纳邦,仍然存在
普世价值可以帮助各国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思想基 础和支持。
对普世价值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普世价值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普世价值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 普世价值的认识和认同。
促进普世价值的实践和应用
鼓励各国在具体实践中落实普世价值的要求,促进普世价值的广泛 应用和发展。
应对普世价值面临的挑战
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和争议,需要加强对普世价值的深入 研究,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普世价值在理论上是美好 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各 国国情不同,往往难以得 到全面有效的实施。
利益冲突
在某些情况下,普世价值 与特定群体的利益相冲突 ,导致其难以被广泛接受 和贯彻。
普世价值与文化差异
文化对普世价值的影响
普世价值在各国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跨文化交流与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普世价值的定义与内涵 • 普世价值的实践与困境 •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 普世价值与当代中国 • 未来展望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普世价值是指基于人类共同的道德和伦理标准所推崇的普遍原则和价值观念。

它无所不包,包括人权、社会正义、民主、自由、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等等。

普世价值已经在国际间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但在现代社会,普世价值也常常遭受质疑和挑战。

这篇文章将从辩证的角度来思考和展示普世价值面临的种种问题与争议,以及对这些挑战的应对。

首先,对于普世价值的基本概念,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西方的概念,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侵略。

他们认为,西方国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颠覆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达到其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不错,普世价值确实来自于西方国家,但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在历史进程中更早地实施了一些意义重大的改革和进步。

例如,民主制度、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等,这些创新的意识形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让更多的人类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生存。

因此,普世价值不应仅被视为西方国家控制其他国家的工具,而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贡献。

其次,普世价值是否普适性?这是困扰着许多人的疑问。

因为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可能会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树立不同的准则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所推崇的标准相违背。

例如,某些国家可能重视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传统习俗,而在这些专注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西方价值观中并不容易找到立足点。

但即使如此,在实践中,人们还是会通过交流、借鉴和融合,以达成相互尊重、包容和合作的目的。

这也证明了普世价值的含义,就是为了展示一种公正和平等的基本标准,而不是消灭其他文化差异。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在推广普世价值时有所谓“文化相对主义”的情况,但这只能是对一部分的推理。

因为文化和传统并不一定含有不好的内容,但它们也可能盲目、压迫或者不符合人性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普世价值的优越性表现出来。

第三,普世价值的实践问题。

在很多案例中,人们会发现,虽然普世价值是被认为是重要的,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得到普及。

例如,在某些国家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利依然处于极其低下的地位。

西方普世价值理论实质的剖析与批判探讨

西方普世价值理论实质的剖析与批判探讨

西方普世价值理论实质的剖析与批判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辨析与批驳,人们大多对“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普世价值”欺骗性较强,渗透也较深,致使一些人仍存在模糊认识,存在一种非政治立场的温情主义倾向。

在这些模糊认识背后,涉及若干重大政治原则和意识形态安全,不容忽视和小觑。

必须进一步对“普世价值”进行剖析和清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界限。

一、围绕“普世价值”的论争本质上不是有无共同人性、有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抽象争论,而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中国是否要搞“全盘西化”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普世价值”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有其特定的指向性,即在于聚焦西方宪改制度,即国家根本制度的变革。

一些人宣称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抽离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

其矛头直指我国根本国家制度,企图以此扭转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难看出,一些人宣扬“普世价值”的本质,是宣扬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这是西方在今天“西化”“分化”我国的思想武器。

其理论依托是西式民主制度,其攻击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普世价值”极力渲染现代化道路只有一条,现代国家的构架只有一种,核心价值观也只有一个,即已定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核心价值观。

所以,走“普世价值”之路,其实质就是走“全盘西化”之路,就是从制度上照抄照搬西方模式。

做出的这个判断,甚至有的“普世价值”的鼓吹者也不否认。

他们认为,批判“普世价值”的人士所反对的,不是“普世价值”这个概念,甚至也不是自由、民主、平等、人权这些价值理念;他们所反对的,是根据这些价值理念来设计和建设的制度。

他们反对按照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来改革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怎样看“普世价值”哲学

怎样看“普世价值”哲学
展望
普世价值应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实现更加 和谐、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在哲学体系中,普世价值通常被置于 形而上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交汇 点上,成为探讨人类存在意义、道德 规范和政治正当性的重要基础。
普世价值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普世价值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挑战了传统的 地域性和文化性价值观的限制,强调了人类共同点和普遍 性。
普世价值推动了哲学思想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哲学家们思 考更加宽广的议题,并寻求更加普遍和深入的解决方案。
普世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普世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基本的道 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维护社会秩 序和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支撑。
普世价值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 和宗教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减少 冲突和分歧,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进程。
03
普世价值的争议与批判
对普世价值的质疑与反驳
普世价值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普世价值作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推动国家间的交流与 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维护国际秩序稳定
普世价值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准则,有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减少国家间的冲突与摩擦。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在全球治理中,普世价值强调公平、正义和包容,有助于推动全球 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普世价值的核心包括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基本理念,这些理念被视为人类 社会的基本价值和理想追求。
普世价值的起源与发展
普世价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开始 探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普世价值逐 渐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普世价值的辩证思考
宗教和政治制度的界限。
普世价值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 到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中,但 在现代社会中,它已经成为全
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普世价值的内涵
尊重人权和人的尊严
普世价值的核心之一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无论其 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
法治和公正
普世价值还包括法治和公正的原则,这些原则强调法律的 权威性和公正性,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03
多元化社会中的普世 价值
在多元化社会中,普世价值将逐渐呈 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文化将在普世价值中得到体现和尊 重。
普世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也引发了文化冲突和矛盾。普世价值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找到平衡点,既能够尊重不 同文化的差异,又能够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普世价值强调全球合作与共赢, 为应对气候变化、贫困等全球性 挑战提供了共同准则。
引领道德与伦理
普世价值提供了人类社会基本的道 德和伦理规范,引领人们在面对复 杂利益冲突时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
普世价值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
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普世价值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
普世价值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创新与发展
为了适应不同社会制度的需求和特点,普世价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公共资源投入等方式来更好地实现普世价值;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可以 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法律制度等方式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04
普世价值与多元文化的辩证关系
要点一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国家中存在 多种不同的文化、信仰和习俗。多元 文化是社会多样性和发展的基础。

“普世”辩论中的四个方面——兼论中国与世界、特殊与普遍

“普世”辩论中的四个方面——兼论中国与世界、特殊与普遍

更糟糕的是,绝大部分时候,“普世布道”精神驱使下的大规模社会再造(grand social engineering)带来的灾难要远比小心翼翼的社会改良(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要大得多,无论是输出革命还是输出民主。
我们要鼓励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训条进行相互批判和借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改善我们各自的道义体系。【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能否对自己(包括自己群体)的道德训条进行自我审视和批判是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批判精神的试金石。这是因为批评别人总是容易的,而批评自己就会困难的多: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的和族群中心主义的。在这点上,西方的知识分子(比如福柯、乔姆斯基、沃勒斯坦等)似乎比我们做的好的多。】
4)我们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或者他人的“道义体系”是普世的。但同时,我们又不应该否定确实有一些道义信条是普世的。
5)我们一定要拒绝“普世布道”,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警惕一下这些危险的立场。
1)没有“普世关怀”至少是不足取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没有“普世关怀”有可能先害人而害己。
“普世情怀”是指对整个自然世界和人时空下的大系统内具有真实性的知识。普世知识并非要是对整个宇宙而言。比如,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离我们最近的卫星是月亮。这两个事实都是“普世知识”。而显然离开了地球,这两个事实便不再成立。
就“普世道义”而言,显然,在整体道德体系的层次上,我们应该坚决拒绝“普世道义(体系)”。首先,因为“普世道义(体系)”不是“真实的知识”,“普世道义(体系)”也就不大可能是“普世知识”。其次,因为所有的道义体系都是某一个社会的历史演进的特定进程的产物,所以我们无法脱离某一个社会的历史演进的特定进程来从道义上评价一个道义体系。大部分时候,整体水平上的“普世道义体系”只是一些狂人的妄想或者是族群自我中心主义的极度膨胀的结果。

普世主义事例

普世主义事例

普世主义事例
普世主义事例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的理念、价值观或实践。

以下是一些普世主义事例:
1. 人权和基本自由:普世主义强调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性和不可剥夺性,例如,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就是基于普世主义理念,强调人人享有平等和尊严的权利。

2. 全球公共卫生:普世主义也体现在全球公共卫生方面,例如,全球疫苗接种和防疫计划,旨在保护所有人免受传染病之害。

3. 全球发展和援助:普世主义还体现在全球发展和援助方面,例如,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都是为了减少全球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

4. 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普世主义强调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尊严,不应因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受到歧视或排斥。

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普世主义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为子孙后代保留下来。

总之,普世主义是一种超越地域、民族和文化界限的普遍价值观和理念,旨在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普世主义 --李北方普世主义是当下国际政治领域和思想讨论空间内无可回避的一种思潮和修辞手法,它将某些价值理念定义为“普世的”,相应地,另一些价值理念是落后的、应该被普世价值替代的。

参与政治性辩论的人,要准备好应对这样一个诘问:难道你不认同普世价值吗?这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终结讨论、为对手定性的一个策略。

普世价值是一组能动的概念,指向一个被规定了的方向,其作用不是阐释世界,而是改造这个世界。

关于普世主义的讨论与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内部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安排紧密相关,在这个“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等问题仍存在巨大商榷空间的时代,对普世主义进行一番辨析是必要的。

普世主义与普世价值普世主义(Univesalism)是指那些在任何情况、任何时间都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的概念或准则,其内涵依具体情境而有所不同。

普世主义是一个松散的筐,可以容纳任何符合此类倾向的思想。

最初,普世主义是指具有普世适用性的宗教、哲学理念,比如基督教,它相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造物,且将可以或者将通过耶稣获得救赎,无论它所面对的个体是否是基督教的信徒。

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至少可以区分其两重含义:第一,根据以赛亚?柏林的理解,普世价值是“绝大多数人在绝大部分地方或情境下,在几乎所有的时候,都共享的那些价值观,无论是有意识地赞同还是表现在其行为中”。

在这重含义中,普世价值是所有人都认为有价值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全球范围内的实践。

世界上有这种普世的价值吗?在19世纪,人类学家们就带着这个任务去寻找,结果发现,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原始部落,最显著的可以被共享的价值观是“乱伦禁忌”。

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实证层面开展过调查,发现在不同社会中,普遍接受程度较高的价值观包括权力、成就、享乐等等。

第二,普世价值是指人们有理由相信其有价值的价值观。

阿玛蒂亚?森从这个层面来理解普世价值,他认为,即便现在有很多人不认同甘地的非暴力理念,但人们有理由认同它。

在这里,普世价值就不限于其字面的含义,而是指那些值得被普世推广的价值理念。

在当下的语境中,普世价值这个词是在第二层含义上被使用的,普世主义者推崇的是包含民主、自由、人权、自由市场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理念,他们认为这些价值观终将在文明的冲突中胜出,一个美好的人类社会的实现依托于这些价值观念普遍被接受和被贯彻。

什么样的价值才能普世?既然普世价值不是以其普世存在的事实而被认可,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些而不是另一些价值观被视为普世价值?决定一种价值观成为普世价值的标准是什么?普世主义的哲学基础文明等级论,纯粹的文化相对主义者不可能接受世界上有所谓的普世价值。

那么,文明是否有高下之分?如果一个人的判断没有完全被意识形态所支配的话,就会对此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

举例来说,印度教有一项称为“萨提”(Sati)的习俗,男人去世之后,其遗孀要在火葬的时候跳入火堆殉葬,1829年,英国殖民政府下令禁止了这一习俗;在包括苏丹在内的一些非洲地区,有给女子施行“阴蒂切除术”的传统,1946年也是英国殖民政府将其废止。

这些传统是野蛮的、不人道的,从客观的立场出发,即便激烈的反殖民主义者,也无法孤立地反对殖民政府对此采取的强制措施。

那么先进的、高尚的价值观是否在现实中始终能取得优势地位,压倒落后的、敝俗的价值观念呢?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用对劳动的不同看法作为例证来说明。

劳动在西方的观念中,一向是被鄙视的,是用来忍受而不是享受的。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民不能是体力劳动者,公民必须有闲暇来发展其美德和从事与公民身份相符合的活动,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拥有奴隶。

在基督教传统中,劳动的伦理价值是负面的,劳动本身不是好东西,只是减轻罪恶的手段。

这种对劳动的态度在其他地方也是普遍存在的。

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徐炳松因贪污被查处后,就说过希望能给他十几亩地,他愿意当农民,种田赎罪。

对劳动的鄙夷借由经济学理论获得了神圣化的地位。

经济学最重要的出发点之一是“经济人”假设,将人视为理性的、自利的、逃避劳动的经济主体,倾向于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经过斯图亚特?密尔、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大家的理论塑造,人的属性被定义了。

但是,英国人类学家奥利弗?哈里斯向我们揭示了另外一种对劳动的认识。

哈里斯于1970年代在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进行了田野调查,在当地的农民身上看到了与“经济人”截然相反的人性。

那里的农民视劳动为美德,在他们的文化里,劳动并非被赋予了价值,相反,劳动就是价值本身。

劳动于他们是节庆般的活动,人们穿上最好的衣服,一起下到田间劳作。

基于对劳动的热爱,他们发育出了完全利他性的人格,不时有城里人前来与他们进行交换,用很少的代价换取他们的大量的产品,但他们并不感觉到吃亏,而是以怜悯的眼光看待这些可怜的不会劳动的人。

显然,“经济人”是对人性的歪曲抽象,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批评,证明人的本性并非如此狭隘,但都不能阻挡从“经济人”假设出发的一整套自由市场制度设计按照其面目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和世界观。

这种扭曲的“普世的”人性观还随着市场的扩张侵入到非经济的领域,结果是自利的行为得到奖赏,利他的行为受到惩罚。

劳动是财富创造的源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显然,安第斯山区的农民对劳动看法是更高尚、文明程度更高。

问题是,为何这种价值观不能成为普世价值,雷锋精神不能成为普世价值,反而是鄙夷劳动、好逸恶劳的“经济人”理念大行其道?道理不言自明,价值有高下之分,但决定哪种价值观成为“普世价值”的因素,不是价值本身的高度,而是其他因素。

“经济人”假设脱胎和发展的历史,正是资本主义狂飙猛进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需要“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本对世界的创造就包括符合资本扩张需求的人性。

有了这层视角,便容易理解普世价值以及那些与普世价值紧密相联的政治话语的实质。

沃勒斯坦一针见血地指出,普世主义乃是权力的说辞。

西方国家领导人、主流媒体和知识分子将普世主义作为推行其全球政策的依据,他们将世界视为善的力量与恶的力量争夺的场域,西方是善的化身,其主张和行动(哪怕是明显错误的)反映的是不证自明的普世真理。

问题是,人权、民主、西方文明的高高在上、自由市场的无可避免等理念都不是自明的,需要认真审慎的分析,抽离出其中有害的因素。

这并非是说“普世价值”都是错误的、不好的东西,而是要了解权势者所高扬的普世主义在本质上是片面的,我们需要警惕普世主义说辞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普世主义的演进沃勒斯坦归纳了当今国际政治生态中西方国家诉诸普世主义的三种表现形式:泛欧洲地区领道人追求的政策目标是保障人权,进一步说,是为了保障民主;文明冲突的话语,假定西方文明优于其他文明;对市场作为科学真理的确认,各国政府除了接受和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之外“别无选择”。

在达至此阶段之前,西方普世主义思潮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形态演进相契合,普世主义作为一种殖民主义的知识,承担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

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德克士概括道:“在一些地区和人民被殖民之前,他们需要被标记为…异质的‟、…他者‟、…可以殖民的‟。

”普世主义从两个方面服务于这一目标:一方面,它被用于整合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力量,为对外扩张提供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用于麻痹殖民地国家的精英群体,制造一种“长期而言对被压迫者有利,哪怕短期内要承受代价”的幻象,以制造认同。

沃勒斯坦将普世主义的演进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或者说三种形态,当今的普世主义话语正是这三种形态的综合体。

第一、文明对野蛮的干预。

在15、16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在面对征服对象时,优越感首先来源于宗教。

在没有形成自己的文明、没有文字、奉行偶像崇拜和活人祭祀等陋习的美洲大陆原住民面前,自命为上帝选民的西班牙人觉得高人一等,并以改造美洲原住民的野蛮作为其野蛮入侵和杀戮的充分理由。

但殖民主义的残暴也在西班牙国内引发了反思和讨论,在讨论中最终占据了上风的是支持殖民扩张的观点,理由是印第安人是低等人种,即便他们不愿意也必须接受西班牙人的统治,唯如此才能阻止印第安人的暴行,为天主教牧师传播福音提供便利等。

沃勒斯坦认为,这场发生在16世纪的最初的关于普世主义的讨论为后来所谓文明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干预确立了四条最基本的理由:他人的野蛮;终止伤害普世价值的行为;保护无辜者;使传播普世价值成为可能。

这可以见于英国驻印度总督柯曾勋爵1905年的一个辩白:“帝国的目的是为正确而战,摒弃不完美、不公正和鄙陋……记住上帝将你的手放在他的犁上……将犁铧在你的时代向前推进一点,感觉到你在千百万人之中留下了一丝正义、幸福或繁荣,留下了一丝人道或道德尊严,一丝爱国主义情操,一丝启蒙的曙光或责任。

这些都是此前并不存在的。

这就够了。

这就是英国人在印度的正当理由。

”这也见于2003年5月1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宣布伊拉克战争胜利时的讲话:“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为自由和世界和平而战。

我们的国家和盟友为此成就而骄傲,是你们,美国军人们,实现了这一目标……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传递着希望的讯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讯息……”这一套说辞的生命力仍旧强大,在利比亚、叙利亚、伊朗问题上,西方国家重复的还是这一套被重复了几百年的老调。

第二、东方主义。

当殖民主义在扩张的途中遭遇到东方的古老文明,如中国、波斯、印度等,原本那一套粗浅的普世主义理念就不够用了。

因为这些古老文明有悠久的历史和典籍、成型的官僚体系、也创造了可观的财富,简单地把他们归为“野蛮人”的类别是行不通的,西方需要一种新的认知方式来定位和这些“高等文明”的关系。

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中,是不会给文化上的平等留有余地的。

西方需要一种将所谓东方“高等文明”纳入以西方文明为金字塔塔尖的等级体制之中的解释体系,于是逐步发展出了一种被通称为东方主义的思潮。

这种观念将东方塑造为西方的他者,东方文明虽有了不起的成就,但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了阻碍,像欧洲启蒙文明那样找到通往现代性的道路,东方的现代化使命只有在西方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这一对立建立起了西方对东方进行殖民统治的意识形态基础。

对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地区而言(印度是最典型的代表),精英群体起初大都被普世主义的承诺所折服,在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引诱下接受了事实上的西方化进程。

但历史的发展并未给殖民地带来真正的平等,同时,西方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思潮也为殖民地的觉醒创造了条件。

终于,在二战后的民族独立大潮中,传统的殖民主义土崩瓦解,东方主义的普世主义历史也告一段落。

第三、科学普世主义。

沃勒斯坦将其称为最精致的一种为强势者辩护的意识形态,因为它为自身涂抹上了价值中立的色彩,从而使自己看起来与文化无关,也与政治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