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糖尿病患者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范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范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范1.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门诊管理水平,本文档旨在制定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和管理。

2. 诊断和评估2.1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2.2 评估内容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病史采集: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等;- 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肾功能等。

3. 门诊管理措施3.1 饮食管理-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 鼓励饮食多样化,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控制饮食中的盐和饱和脂肪摄入。

3.2 运动管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 鼓励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 监测运动后的血糖变化,调整药物和饮食管理策略。

3.3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情况和合并症风险,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方案;- 严格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定期监测血糖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安全性。

3.4 教育和支持- 提供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疾病认知、饮食管理、运动指导、药物使用等;- 建立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良好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4. 随访管理4.1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和病情控制情况,制定不同的随访频率,一般建议:- 稳定病情的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不稳定病情或治疗方案调整的患者,每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不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1. 血糖监测: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但频率和准确性因个体差异而异。

2. 饮食控制:大部分患者能够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如对食物热量、糖分等掌握不够准确。

3. 运动锻炼:多数患者能够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但部分患者因身体状况、环境等因素无法实现。

4. 药物治疗:患者能够按照医嘱服药,但存在忘记服药、漏服等现象。

5. 心理调适:部分患者在面对糖尿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三、影响因素分析1. 认知因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自我管理水平。

2. 社会支持:家庭、朋友、社区等社会支持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缺乏社会支持会导致患者缺乏信心和动力,从而影响自我管理水平。

3. 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4. 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医生的指导与教育等也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四、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其自我管理的信心和动力。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3. 社区支持:建立糖尿病患者的互助组织,提供心理支持、生活帮助等,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4. 医疗资源优化: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加强医生的指导和教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5. 文化适应: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患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门诊糖尿病患者医疗管理制度

门诊糖尿病患者医疗管理制度

门诊糖尿病患者医疗管理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医疗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保障医疗安全。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医疗管理。

医疗管理要求1. 患者信息采集门诊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应采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信息,建立患者档案,并进行评估。

2.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等。

3. 定期随访门诊糖尿病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确定,一般不少于3个月一次。

4. 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门诊糖尿病患者应接受健康教育,了解糖尿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同时,应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病情和生活压力。

5. 病例记录和信息保密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记录应完整、准确、及时。

同时,应保护患者的隐私,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制度。

质量控制要求1.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医疗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规范操作、持续改进等。

2. 严格的医疗操作规程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操作应遵守严格的规程,包括手卫生、消毒、无菌操作、药品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等。

3. 医疗事故和纠纷处理如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应及时处理,保护患者的权益,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责任和监督1. 责任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医疗管理责任由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承担。

医务人员应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管理人员应监督医务人员的工作。

2. 监督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医疗管理应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的监督,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总则本制度应严格执行,如有违反,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该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医疗机构所有。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不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1. 血糖监测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知识或经济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定期监测。

此外,部分患者对血糖监测结果的理解和应对措施也存在不足。

2.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许多患者对饮食控制的认识不足,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

同时,部分患者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坚持饮食控制。

3.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身体状况。

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缺乏运动锻炼的习惯,或者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进行适当的运动。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存在漏服、错服等现象。

三、影响因素分析1. 知识水平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知识水平较高的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因此,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对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另一重要因素。

部分患者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承担血糖监测、饮食控制等所需的费用,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下降。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糖尿病患者的经济支持力度,减轻其经济负担。

3. 心理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导致其缺乏自我管理的信心和动力。

因此,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建议措施1. 加强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自我管理技能等。

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调查研究

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调查研究

化合物比例与在外就餐频率有 关 结论 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总热量不足和过 多同时存在,三大营养素比例不合 理问题突出。肥胖者、超重者的饮食控制问题较为突出。
【 关键 词 】糖 尿 病 f诊 病人 ] 饮 食管理
I v s i a i n o e a a e e tS a u fo tPa i n s t a t sM e l u . n e tg to fDitM n g m n t t s o u te t h Di be e l t s wi i
例( . ,过多 1 44 4 %) 4例(8 %) 3 . 。总热量与年龄、睡前加餐热比呈正相 关。超重者总热量控制不如体重正常和肥胖 9
者( <0 5。碳水 化合 物 、脂肪 、蛋 白质 占总热量 的比例 分别 为( .±9O P .) 0 4 0 . %、(73 . 0、(9 ±3 ) 碳 水 3 ) 3 .±8 ) 5 1. . % 6 4
c lreitk sp st eyr ltdt g n ao iso e t n c ao i a ewa o iv l eae oa ea dc lre f d i s a k. Dal ao i o to f v r eg t r re n i b me i c lrec n r l ew ih ewo s y o o we
的 H VA D I/ I S落 实 “ 四免一 关怀” ,对 符合 条件 的及 时
H VA I 流 行 病 学 分 析 [. 南预 防 医 学, 0 , I/ D S J华 ] 2 5 0
3 () 5 6 12 : ~4 4
[ 4 ]刘初 良. 阳市 H V A D 流行现状 及趋 势分析 [. 衡 I /I S J 】
给予抗病毒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死亡。

糖尿病门诊治疗管理方案

糖尿病门诊治疗管理方案

糖尿病门诊治疗管理方案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系统的管理和治疗。

该份管理方案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糖尿病门诊治疗的参考,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糖水平,及时防治并发症。

二、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和个人偏好,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和个人偏好,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2. 防治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防治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3.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提高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提高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治疗策略1.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和血糖控制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2.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人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自我监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5. 心理支持对于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他们理解疾病,建立积极的治疗态度。

四、随访和评估定期随访和评估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糖尿病的门诊治疗需要全方位的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和心理支持。

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患者的血糖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提供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100名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饮食控制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名患者。

2. 研究设计:(1) 观察组:采取营养宣教、个体化饮食计划、卫生教育等干预措施,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2) 对照组:在日常饮食习惯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的护理干预。

3. 方案实施:(1) 观察组:进行营养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和正确的饮食原则。

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日常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种类和比例。

通过卫生教育,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餐前餐后的卫生护理措施,如口腔卫生、手部卫生等。

(2)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患者血糖、饮食情况和生活习惯等,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数据采集:(1) 饮食控制:通过饮食记录问卷,收集患者的每日饮食情况,包括摄入食物种类和摄入量。

(2) 相关指标监测: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体重等指标。

5. 数据分析:(1) 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频数等。

(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3) 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影响。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了一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模式,为临床糖尿病管理提供具体指导。

2.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的研究,研究了其对患者血糖控制、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进现有糖尿病管理策略提供新的参考和方法。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患者需要通过自我管理来控制病情。

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一般包括饮食控制、定期测量血糖、合理使用药物、积极参与体力活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病情。

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达到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

首先,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一些患者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忽视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另外,一些患者面临心理压力,无法坚持长期的自我管理措施。

此外,患者的年龄、文化和教育背景也会对自我管理产生影响。

一些老年患者可能缺乏对疾病的认知,抵抗改变生活方式的决心较低。

而一些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可能缺乏对疾病的理解,对疾病管理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力较差。

其次,社会因素也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产生影响。

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获得医疗服务和药物,而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可能妨碍他们获得合适的医疗资源。

一些患者无法负担昂贵的药物费用或无法得到质量良好的医疗服务。

此外,社会环境也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生活中充斥着高糖、高脂的诱惑食物,社交场合中的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可能诱发病情波动,对患者的自我管理造成困扰。

最后,医疗系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医疗系统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医疗服务的不足可能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例如,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的不畅、医疗服务的质量等问题可能使得患者对自我管理的实施感到困难。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存在一定的挑战。

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医疗系统因素都会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产生影响。

因此,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患者的教育宣传、提供适宜的医疗资源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及创造一个支持患者自我管理的社会环境。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一、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在我国,T2DM的患病率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T2DM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的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许多T2DM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增加了医疗负担和社会成本。

了解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探讨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调查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2型糖尿病概述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这种疾病通常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但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携带的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使个体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更为敏感。

环境因素则包括饮食、运动、压力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口渴、饥饿感、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所引起的。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定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定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定一、目的为了规范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门诊管理,保障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权益,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所有门诊部门对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活动。

三、基本要求1. 门诊医生应具备糖尿病诊疗知识和技能,熟悉糖尿病诊疗指南和规范,能够提供个体化的糖尿病管理方案。

2. 门诊医生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的知识、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3. 门诊应定期进行糖尿病质量管理,包括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持续、协同、全面和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四、管理措施1. 门诊应设立专门的糖尿病门诊,由擅长糖尿病诊疗的医生负责,提供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全面服务。

2. 门诊应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使用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 门诊应设立糖尿病患者数据库,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诊疗情况等,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管理和服务。

五、服务质量1. 门诊应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诊疗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2. 门诊应提供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惯。

3. 门诊应定期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六、责任和义务1. 门诊医生应尊重糖尿病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进行公正、公平的诊疗。

2. 糖尿病患者应配合医生的诊疗,遵守医嘱,积极参加健康教育,做好自我管理。

3. 医院应为门诊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资源,保障门诊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以上规定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门诊服务体验,同时也为医护人员提供工作指导,让我们共同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努力。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研究1.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

饮食管理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糖尿病饮食管理原则2.1 控制总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和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并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一般建议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

2.2 优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高糖分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白面包和白米等。

2.3 蛋白质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鸡肉、鸡蛋、豆腐和低脂乳制品等。

限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动物性蛋白质摄入,如红肉和加工肉类等。

2.4 脂肪摄入优先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和鱼油等。

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黄油、奶酪、油炸食品和加工零食等。

2.5 膳食纤维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推荐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食用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实现。

2.6 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含糖饮料和高热量饮料,适量饮用低热量饮料或纯净水。

3. 糖尿病饮食管理策略3.1 个性化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活动量和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可结合专业营养师的建议,定期调整饮食方案。

3.2 饮食日记记录鼓励患者记录饮食日记,监测和评估自己的饮食状况。

通过记录食物摄入量和营养成分,有助于发现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3 饮食教育和培训开展饮食教育和培训,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可通过授课、手册、视频等方式,传授饮食知识和技巧。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和减轻家庭负担 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治疗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交功能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了解糖尿病患者自 我管理的现状及影 响因素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能力,改善生活 质量
为制定有效的干预 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糖尿病患者的 康复与预防控制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沉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自我管理的意义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摄入的热量和糖分,保持营养均衡。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增强体质。 药物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记录并分析数据,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自我管理效果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身体紧张和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血糖控制。 情绪管理:情绪波动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和激素分泌,从而影响血糖水平。 自我认知: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效果。 社交支持:良好的社交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效果。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 究
abc,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abc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研究背景 03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04 影响因素分析 05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最新: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研究进展要点2024

最新: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研究进展要点2024

最新: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研究进展要点2024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22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5.37亿,其中90%为2型糖尿病,且患病率仍在增加。

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有国外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超重/肥胖者比例高达65.3%。

在中国,糖尿病人群中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1%、24.3%和45.4%。

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致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超重/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症患者均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当两种疾病共患时,可能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而近年来的meta分析显示,1987年至2022年间,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控制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体重指数却逐年上升。

这意味着目前2型糖尿病的整体疾病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临床研究显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减重能带来多方面的获益。

近年来,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后文简称ADA指南)等指南/共识的修订更新中,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上升,糖尿病疾病管理的目标已从既往的控制血糖转变为"控糖、减重"双重管理。

基于此,未来如何实现对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长期、有效体重管理,值得深入探讨。

一、体重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首先,肥胖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重要机制之一是胰岛素抵抗。

一方面,肥胖患者常出现脂肪细胞肥大、内脏肥胖面积增加和异位脂肪沉积等,并伴随着脂肪因子分泌特征的改变-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瘦素]分泌增加而抗炎因子(如IL-10和脂联素)分泌减少,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肥胖可诱导胰岛β细胞增殖,促进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多,引发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使患者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

国内外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口,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调节,以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健康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国内外,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糖尿病管理更加精准和便捷。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也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国内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主要以医院为中心,由医生和专业护士提供医疗服务。

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和体检,同时接受医生的指导和药物治疗。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指导。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有些地区的患者难以获得足够的医疗服务;另外,患者需要频繁到医院就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

国外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相对于国内更加注重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参与。

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提出了“患者中心”的理念,强调患者应该积极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形成一种共同治疗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建立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医生不再是单方面的决策者,而是与患者一起制定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

通过严密的监测和个性化的指导,使得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此外,一些新兴的科技手段也为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患者不再受限于医院的时间和地点,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在线平台实时监测血糖水平,并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患者,也能减轻医院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糖尿病健康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不同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各异,需要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如何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健康管理模式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定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定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定一、总则1.1 目的为了规范糖尿病患者在门诊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管理要求,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糖尿病患者在门诊的诊疗活动,包括初诊、复诊、检查、治疗、用药等各个环节。

1.3 管理原则遵循科学、规范、安全、便捷的原则,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二、糖尿病患者门诊诊疗流程2.1 初诊2.1.1 挂号糖尿病患者在门诊挂号时,需向挂号窗口说明自己的病情,选择相应的糖尿病专科或内科号源。

2.1.2 就诊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2.1.3 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安排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眼底检查等影像学检查。

2.1.4 诊断与治疗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确诊,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

2.2 复诊2.2.1 预约糖尿病患者复诊时,可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预约就诊时间,避免排队等候。

2.2.2 就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2.3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医生可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2.3 用药管理2.3.1 处方开具医生应对糖尿病患者开具合理的药物处方,包括降糖药、并发症治疗药、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3.2 药物指导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指导,包括用药时间、剂量、不良反应观察等。

2.3.3 药物监测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定期药物监测,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三、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要求3.1 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糖尿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2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定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定

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规定目的本规定旨在规范糖尿病患者的门诊管理,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1. 诊疗流程1.1 患者首次就诊时,需填写详细的病史表格,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糖尿病病史、家族病史等。

1.2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验。

1.3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目标和方法。

1.4 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计划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控。

2. 饮食管理2.1 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2.2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糖水平,根据结果调整饮食方案。

2.3 医生会提供食谱参考,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食物,并指导合理的进食时间和饮食惯。

3. 药物治疗3.1 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方案。

3.2 患者需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使用药物,并定期复查血糖水平。

3.3 如有不适或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4. 运动计划4.1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4.2 患者应定期进行体力活动,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并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4.3 如有不适或运动过程中出现异常,患者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5. 定期复查5.1 患者需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血糖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

5.2 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向患者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6. 教育和心理支持6.1 医生会向患者提供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

6.2 患者可参加相关的教育课程和支持小组,获得互助和心理支持。

6.3 医生会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7. 紧急情况处理7.1 患者如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就近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7.2 医生会向患者提供紧急情况处理的指导,如低血糖的急救措施等。

门诊糖尿病医疗管理规章制度

门诊糖尿病医疗管理规章制度

门诊糖尿病医疗管理规章制度
一、医疗管理目标
1. 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
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
3.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二、医疗管理流程
1. 患者初诊:医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2.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药物治疗和饮食、运动指导
3. 定期复诊:患者定期到门诊复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检查
三、医疗管理规定
1. 医生要求:医生需具备相关糖尿病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患者要求:患者需按时到门诊复诊,遵守医生治疗建议
3. 药品管理: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开具药品,患者需按时服药
四、医疗管理措施
1. 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管理系统
2. 定期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
3.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五、医疗管理评估
1. 定期对门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医疗管理措施
六、医疗管理责任
1. 医生负责:医生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负责
2. 患者负责: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以上规章制度由医院管理部门制定并执行,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处罚。

门诊糖尿病患者医疗管理制度

门诊糖尿病患者医疗管理制度

门诊糖尿病患者医疗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医疗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和护理,提高糖尿病的诊治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门诊糖尿病患者。

三、工作流程1. 初诊病人管理:初诊病人应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糖尿病类型,评估疾病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初诊病人管理:初诊病人应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糖尿病类型,评估疾病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复诊病人管理:复诊病人应根据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医生应及时了解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复诊病人管理:复诊病人应根据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医生应及时了解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病情监控:病人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医生应根据监控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病情监控:病人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医生应根据监控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对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指导病人正确的生活、饮食和运动方式,以防止疾病恶化。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对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指导病人正确的生活、饮食和运动方式,以防止疾病恶化。

5. 随访管理: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生活状况,指导病人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随访管理: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生活状况,指导病人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四、医疗管理措施1.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个人偏好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个人偏好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实施标准化治疗:根据糖尿病诊疗指南,实施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实施标准化治疗:根据糖尿病诊疗指南,实施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糖尿病患者管理研究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血糖。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肥胖人群,早期病情较轻,无需住院治疗。

但是该病患者临床治疗缓慢,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极有可能导致心脏、肾等组织发生病变,危机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做好糖尿病门诊患者的管理,对加强患者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糖尿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门诊;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粮水平增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群,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公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的目标[1]。

因此分析糖尿病患者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糖尿病患者病发原因及临床表现糖尿病的病发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影响,而大部分患者都因环境因素而致病,如运动量减少、饮食过多。

刘燕等[2]在研究中指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于全身性慢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洪梅等[3]也指出,目前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患者属于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综合治疗,维持血糖值[4]。

患者病发后临床表现主要为疲乏无力、肥胖;饮食过多、消瘦、尿多等,一般患者无需住院治疗,改善饮食、生活习惯再加上对应的药物治疗即可,若患者久治不愈,引发其他组织病发,器官功能缺损则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

2加强门诊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患者管理,建立门诊患者初诊、复诊期间个性化指导方案,是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的关键。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发病率高、并发症率高,又是终生、慢性性疾病,加之中、老年人群自身知识能力偏低,如何让患者掌握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正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有效控制、降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内容[5]。

据相关研究证明[6],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认识不够,未能正视疾病的危害,同时治疗期间呼唤沟通交流也存在问题。

导致患者未能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糖。

还有患者甚至认为治疗1~2次血糖值下降后,就治愈了,不需要再接受复查和治疗,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反复,甚至病发严重并发症。

因此,根据糖尿病患者治病原因、临床表现在前期门诊治疗时间,一定要做好门诊管理,以减少患者就医环节,引导患者自我监测、改善饮食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7]。

江仁美等[8]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60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自我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160例患者自我管理情况非常不理想,分析原因,与患者文化成都、社会支持、病程长短、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等内容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加强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非常必要,根据患者实际给予对应的教育、管理,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疾病知识了解等入手,是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周佩如[9]在研究中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糖尿病临床治疗缺乏对患者的有效管理和长期随访,进而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病发并发症。

要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疗效,开设专科护理、加强病例管理非常必要。

李冬静等[10]在探讨二级甲等医院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中,选取某二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的31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自我效能量表、糖尿病知识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31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总分(14.44±4.03)分;自我效能总分(4.08±1.04)分;糖尿病知识总分(46.86±16.12)分。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二级甲等医院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因素为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健康教育情况、糖尿病病程。

可见,医护人员对二级甲等医院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使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延缓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3门诊糖尿病患者管理研究糖尿病门诊管理的重点在于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健康知识教育、生活运动指导以及自我检测方法等。

①患者入院时:立即做好病案登记,详细询问患者各方面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程、症状、文化成都等等。

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和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接下来的治疗和护理做好准备。

②制定药物及康复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对应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方案,并为其讲解药物服用方法及治疗期间相关注意[11]。

③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及正确看待自身病情,了解病发原因及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如何健康饮食和有效运动,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④自我检测定期复查:教导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检测血糖值,制定定期就诊复查计划。

闫安[12]在研究糖尿病患者管理中,选取3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来源全科门诊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

研究中对患者进行综合系统管理,包括患者资料的了解;健康教育;用药、饮食、运动、自我检测指导工作。

通过实施综合系统管理后,患者血压、血糖控制良好,并发症减少,明显低于管理前。

管理前后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证实了,加强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减少并发症,进而提升临床治疗疗效。

马江华等[13]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延缓、减少并发症发生,对门诊糖尿病患者管理、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

选取68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后首先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并录入档案,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治療和治疗,指导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服用、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病情监测等。

结果发现,经一对一的管理和治疗后,患者管理前后血糖值差异显著,治疗后较管理前明显降低;46.5%的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均明显低于管理前。

该研究证实一对一管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在门诊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控制、降低患者血糖值,降低并发症率,具有显著的疗效。

国外也有通过运行现代网络系统加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应用研究[14],为信息化时代糖尿病管理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加强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可以减少患者就医环节,节约患者就医时间,缓解患者住院紧张现象。

参考文献:[1]周晓燕,钱之平,薛慧娟,等.上海市-社区”胰岛素管理单元”模式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初探[J].中华内分泌华诞杂志,2014,30(2):101-105.[2]刘燕,亓文波,刘静.糖尿病患者的门诊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7,5(09):59-60.[3]洪梅,钟小红,王丽.糖尿病专科门诊病人的管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05):602-602.[4]Mansour-Ghanaei R, Joukar F, Soati F,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knowledge, locus of control and health belief with self-management, Hb A1c level and number of attendances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J]. Int J Clin Exp Med , 2013,26,6(6):470-477.[5]Bharath R, Bal A, Sundaram S,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zoledronic acid and once weekly Alendron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harcot arthropath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 2013,17(1):110-116.[6]郭同兰.”跳跃式”多点监测血糖管理门诊糖尿病患者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435-435.[7]江仁美,马金秀,伍世龙.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06):669-671.[8]Yki-Jarvinen H. Challe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obese subjects: what is the evidence and what are the myths?[J]. Drugs ,2000,60(5):975-983.[9]周佩如.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实施个案管理的效果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硕士),2008年.[10]李冬静,赵慧玉,董春艳,等.二级甲等医院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01):31-33.[11]Grober E, Hall CB, Hahn SR, et al. Memory Impairment and Executive Dysfunc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Diabetes in Older Adults[J]. J Prim Care Community Health ,2011,2(4):229-283.[12]閆安.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4,(02):412-413.[13]马江华,李亚荣.68例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与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16):12270-12271.[14]Pal K, Eastwood SV, Michie S, et al. Computer-based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for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28:3:CD0087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