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降雨分析实验报告

我国降雨分析实验报告

我国降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降水是气象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我国降水情况并进行分析,对于气候预测、灾害防御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降雨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降水特点和分布规律。

实验方法数据获取和处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公开数据源获取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历史降雨数据。

经过初步筛选和清洗,我们得到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数据样本,包含了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在过去30年的降水量记录。

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方法:1. 去除异常数据:排除了记录时间不完整或与气象观测系统不匹配的数据;2. 数据标准化:将每个地区的降水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相对值,便于跨地区对比分析。

数据分析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我们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降水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 描述性统计:通过计算每个地区的平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等指标,了解各地区的降水情况;2. 空间分布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生成了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热力图,观察降水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3. 趋势分析: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不同地区的降水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存在长期变化。

实验结果描述性统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国平均降水量最大的省份是广东、湖南和四川,分别为1500毫米、1400毫米和1300毫米。

而平均降水量最小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青海、新疆和西藏,平均降水量仅在200毫米以下。

最大降水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地区和山区,这些地方由于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量较大。

相反,最小降水量的地区多为内陆地区,受到地形和气流的限制,降水量较少。

空间分布图通过生成的空间热力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我国降水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普遍较大,尤其是沿海地带和山区。

而西部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一带。

中 国大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如何

中 国大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如何

中国大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如何中国的大西北高原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是一片广袤而独特的土地。

其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气候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那么,这一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究竟如何呢?从温度方面来看,大西北高原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

过去几十年间,平均气温逐渐上升。

这种升温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热量条件,也对农牧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冬季,气温升高使得寒冷期缩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严寒对牲畜和农作物的威胁,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

而在夏季,气温的升高可能加剧干旱的程度,给农业灌溉和水资源管理带来更大的压力。

降水的变化趋势在大西北高原地区较为复杂。

总体而言,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但降水的分布并不均匀。

一些区域的降水增多,为植被生长和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另一些地方降水依然稀少,干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这种降水分布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调配和生态保护的难度。

气候变化还导致了大西北高原地区冰川和积雪的变化。

随着气温的升高,冰川退缩、积雪减少的现象日益明显。

冰川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其退缩不仅影响到河流的径流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例如,依靠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其流量可能会在未来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下游地区的用水和生态平衡。

大西北高原地区的气候干燥,大风天气较为频繁。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大风的强度和频率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这对于土壤侵蚀、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产生了影响。

土壤侵蚀加剧,不仅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还会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而沙尘暴的增多,则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以及区域的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对大西北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植被的生长周期和分布范围发生变化。

一些原本适应干旱条件的植物物种可能会减少,而新的物种可能会逐渐入侵。

西北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

西北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

西北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1、大西北气候特点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

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

西北地区大部属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局部属于高寒气候。

吐鲁番盆地为全国夏季最热的地区。

托克逊为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1)西北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扩展资料:西北地区富含石油、煤炭、天然气、镍、粕、钾盐等矿产资源,著名的有克拉玛依油田、榆林煤矿等。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为33.7万亿元。

其中煤炭保有储量达300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

石油储量为5.1亿吨,占全中国陆上总储油量的近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21世纪的后备石油基地。

天然气储量为4354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总储气量的58%,其中陕北的天然气储量居全国前列。

甘肃省的镍储量占到全国总镍储量的62%。

粕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7%。

中国钾盐储量的97%集中在青海省。

2、西北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西北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青海新疆甘肃等属于或者靠近青藏高原的地区气候属于高原气候其共同特点就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冬冷夏热年温差和日温差均很大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

东南部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

吐鲁番盆地为全国夏季最热的地区。

托克逊为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西北地区地形包括天山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原始森林、阿尔泰山脉、大巴山脉、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吐鲁番盆地等。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雨季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雨季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响 系统 明显 不 同于 其他 区域 。第 2 转 载荷 量大 值 旋
区位于 干 旱 区 东部 的 阿拉 善 高 原 区 ( 2 ) 图 b 。这是
因为青藏 高原 对大 气环流 的动 力作用 主要是迫 使 气 流 绕 行 和 爬坡 ,而地 处高 原 背风 坡 的 阿 拉 善 高原 区 ,恰 好 位 于 高 原 阻 碍 形成 绕 流 气流 的 辐 散 下沉
少 、夏秋 季 增加 的变 化 特征 ; 旱 区 西部 ,尤其 是 干
要集 中在 5 9 1, 文称 5 9 月[1 本 3 — 月为西 北干 旱 区 雨季 ,重 点研 究 雨季 降水 的时空 变 化特征 。
北疆 , 各季 都 出现 显 著的 降 水 增加趋 势 , 季尤 其 夏
明显。
p e i tto a e r e t tv tton n N o r cpia in t77r p es n ai esa i si  ̄hwe t s Chi na
间差 异 大 , 因此 收 敛速 度较 慢 ( 略 ) 选 取 由E 表 。 OF
分 解得 到 的前 l 特 征 向量 ( 0个 累积 方差 贡 献率 为
7 %) 加旋 转 , 得 到西 北干 旱 区各 区域 之 间的 6 参 以
相 关性 分布 特 征 ( 2 。 图 ) RE OF的 前 4个旋 转 特 征 向量 得 到 降水 的 4个 西 北 干 旱 区 地 域 辽 阔 ,地 形 复杂 ,故 本 文 采
用 E ¥ RE OF 1 OF方 法 对 西 北 干 旱 区 进 行 了分 区 处  ̄ 主 要空 间异 常 气候 区 。 1 转载 荷 量 大值 区 位于 第 旋
北疆 ( 2 ) 图 a 。受青 藏 高 原和 天 山的 阻 挡 ,北 疆主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乌鲁木齐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乌鲁木齐的降水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本文将对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乌鲁木齐的降水主要表现为夏季多雨、冬季少雪的特点。

夏季是乌鲁木齐的雨季,主要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升高,导致了较为明显的对流运动,产生了大量的降水。

冬季由于乌鲁木齐地区气温较低,降水变为雪或雨夹雪的形式,降雪量相对较少。

而春季和秋季的降水相对较少,表现为干旱的季节。

乌鲁木齐的不同相态级别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差异。

在时间上,乌鲁木齐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其次是6月和9月,降水量相对较少。

在空间上,乌鲁木齐的降水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部、南部和东部,而北部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

这是由于受到天山山脉的阻挡,在天山山脉背风处形成了乌鲁木齐盆地,使得降水集中在盆地的周边地区。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过去几十年的降水观测数据显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

2008年和2013年是乌鲁木齐较为干旱的一年,降水量较少。

而2010年和2016年则是降水较多的一年,降水量超过了历史均值。

这种年际变化可能与气候系统交互作用的影响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具体原因。

乌鲁木齐的不同相态级别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

夏季是乌鲁木齐的雨季,冬季降水以雪或雨夹雪形式为主。

乌鲁木齐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且空间分布不均匀。

乌鲁木齐的降水量具有一定的年际变化,其中2008年和2013年较为干旱,2010年和2016年降水较多。

这些变化特征对于乌鲁木齐气候和水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西北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自然地理特征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是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自然地理特征最为明显的地方之一。

下面将从地势、气候、水文等方面来探讨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势西北地区的地势起伏不平,丘陵、高原、河谷等地形交织其中。

青藏高原位于西部,海拔高,地势险峻。

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横亘在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之间,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同时,西北地区还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塔戈沙漠等大片的沙漠地带,使得整个地区呈现出干旱和半干旱的特征。

二、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再加上地势高,降水量较少,导致了干旱的气候特征。

整个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干燥寒冷。

尤其是在沙漠地区,每年的降水量非常有限,极端干燥的气候条件限制了西北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

三、水文西北地区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河流和湖泊方面。

众多的河流从青藏高原流向周边地区,形成了著名的黄河、长江、怒江等。

其中,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河水的流量较大,为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此外,西北地区还有一些湖泊,如青海湖、鄂尔多斯盆地的库布其湖等,它们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植被和动物西北地区的植被和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干旱的气候和特殊的地理条件,植被和动植物物种相对较少。

在高山地区,主要以草甸和高山植被为主,有少量的针叶林和落叶林分布在河谷和山脚下。

而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则以荒漠灌木和耐旱植物为主。

动物方面,西北地区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野驴、雪豹等。

同时,该地区还是我国的主要草原牧区,养殖业发达,牛羊等畜牧业也是西北地区的一大特色。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势起伏,气候干燥,河流湖泊众多,植被动物资源丰富,这些特征为西北地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各种影响,也使得这片土地的自然风貌更加多样而独特。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乌鲁木齐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乌鲁木齐的降水变化特征比较明显。

降水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因此对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乌鲁木齐的降雨主要分为年降水、季节降水和月降水等不同时段。

在年降水方面,乌鲁木齐的年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表明乌鲁木齐的年降水量在变少。

在季节降水方面,主要有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

乌鲁木齐的季节降水在不同季节都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夏季降水最为丰富,占全年降水的绝大部分;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在月降水方面,乌鲁木齐的降水量在不同月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在7月和8月份降水最多,而在12月和1月份降水最少。

其次,乌鲁木齐的降水相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特征。

降水的相态可以分为雨、雪、雨夹雪和冻雨等不同形式。

乌鲁木齐的降水相态以雨为主,其次是雨夹雪和雪,冻雨的比例较小。

乌鲁木齐的降水相态与气温密切相关,夏季温暖时以雨为主,冬季寒冷时则以雪为主。

由于乌鲁木齐的气候特点,降水相态的变化也影响着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农作物种植。

最后,乌鲁木齐的降水变化特征还表现在极端降水事件上。

极端降水事件是指降水量超过一定阈值的极端天气现象,其对地表径流、洪涝灾害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乌鲁木齐的极端降水事件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降水短时强度大,对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和预警,以进行防灾减灾工作。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的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年降水、季节降水、月降水和极端降水事件等方面。

了解和分析这些变化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乌鲁木齐的降水情况,为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农作物种植和灾害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概述西北气候变化情况

概述西北气候变化情况

概述西北气候变化情况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之一,其气候变化情况具有独特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明显,主要表现为温度上升,降水减少和干旱程度加剧。

这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西北地区的气温变化明显。

根据气象数据,近几十年来,西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中,最明显的是沙漠地区,年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

高温对西北地区的农作物生产、水资源利用和人民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加剧了干旱和水资源紧缺问题。

其次,西北地区的降水量减少。

尤其是近年来,西北地区的降水量明显下降,干旱程度加剧。

降水不足导致干旱区面积扩大,河流流量减少,水域和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

农田灌溉受阻,农作物产量下降,草原退化,水草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严重影响了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再次,西北地区的干热风暴和沙尘暴频发。

气温上升和降水减少使得西北地区更容易受到干热风暴和沙尘暴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房屋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力。

沙尘暴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致使空气质量下降,对人民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带来了威胁。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气候变化使得其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冰川融化加速,高山植被受到威胁,部分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恶化。

这对维持自然平衡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气象监测和数据收集,确立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节水措施,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大投资力度,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温上升的速度。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减缓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其适应能力。

总之,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令人担忧。

西安降水趋势与特征分析

西安降水趋势与特征分析

西安降水趋势与特征分析作者:同伟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20期摘要:根据西安地区1951-2007年年降水量、季降水量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曲线法,对西安地区57年降水的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二十世纪50年代降水量较多,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降水量基本处于平均值变化不明显,70年代末期降水较少,处于减少趋势,80年代早期降水量较多,80年代末期降水基本趋于平均值,90年代降水量连续偏少,到了21世纪降水量逐渐的增多。

西安地区的降水总体呈现略微的减少趋势,并且以13.309mm/10a的速率减少;汛期的降水变化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

关键词:降水量;线性趋势;累积距平中图分类号:P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0-0224-021 引言自然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近30年全球温度升高,降水异常的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和洪涝灾害对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在近几年温度变化的研究中,对自然降水变化的探讨相对偏少。

在此背景下研究降水的变化趋势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安降水特征具有大陆性气候,因此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1]。

韦志刚等[2]指出,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主要趋势是1960年代早期多雨,到1970年代早期转变为少雨,1980年代又多雨,1990年代少雨。

这种趋势在陇南和陕西的中部和南部是最明显的。

2 资料和分析方法2.1 资料选取经过对西安地区1951-2007年共57年的降水资料进行处理,分为年(1~12月)、汛期(6~9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到次年2月)。

2.2 分析方法(1)线性趋势分析[3]。

(2)累积距平法[4]。

3 降水特征变化分析统计西安地区1951-2007年全年年及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降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可以看出1951~1980年年降水量基本上呈递减趋势,1991~2001年间西安地区降水量急剧减少,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降水增多,但是总体呈减少趋势。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张巧玲摘要:探讨了该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下西北干旱区地表径流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气候变化;西北干旱;地表水资源;影响;未来趋势第1章绪论随着全球变暖,我国西北地区气温也在不断升高。

由于受到了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该区域内的降水量出现明显减少现象。

而且近年来,这种情况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气候与水资源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及探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进行详细论述,然后再进一步预测其发展趋势。

第2章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2.1 气温变化特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度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通过分析发现,近50年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49℃/10a(P<0.01);其中,春季、夏季及秋季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温现象,而冬季则出现下降趋势。

从整体上来看,研究区域内大部分站点的气温都有所升高,这种情况与全国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基本一致。

2.2 降水变化特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

近50年来,该地区年均温以1℃/(10a)的速率升高;而且从年代际尺度来看,进入21世纪后增速明显加快。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区域气候环境的改变,导致干旱区水资源量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分析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1978—2015年间西北干旱区各气象站点降水量及距平百分率随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自上个世纪末开始,该地区降水量总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2.3 蒸发量变化特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蒸发皿蒸发呈明显减少趋势()。

西北地区的降水特征

西北地区的降水特征

西北地区的降水特征作者:包春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6期[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学角度出发,总结和讨论西北降水气候特征,环流形势,主要的影响系统。

为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提供指导。

[关键词]西北地区;降水中图分类号:P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11-01引言我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及内蒙西部,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青藏高原的背部及东北部,地形复杂。

冬季盛行干冷西北气流,降水很少;夏季,来自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很难到达西北地区,西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因太平洋副高强度和位置不同,到达西北地区的年度和季节变化也明显,形成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约82%面积为多年平均雨量1 西北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受复杂地理环境影响,西北地区气候特征比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华南等地更复杂,降水量空间分布受地理和地形影响较大。

西北地区东南部受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影响较大,空中水汽含量较多,易形成降水且强度较大,年降水量>600mm,如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和青海东南部,特别是秦岭附近山区年降水量>900mm,为半湿润剂湿润气候区,但是在地势比较低的沙漠、戈壁和走廊一带,水汽很难抬升凝结,一般以下沉气流为主,年降水量一般≤200mm。

南疆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西端、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等地降水量一般≤50mm,形成极端干旱区。

新疆西部和北部主要受西风带气候影响,在天山、帕米尔高原等地出现多雨带,山区降水量一般>400mm,个别地方>500mm。

可以认为西北大部分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化。

2 西北地区主要水汽源地及水汽通道冬季西北地区降水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输送,来自北冰洋水汽从新疆西北部流入西北地区。

春季(3~4月)与冬季相似,5月份水汽源地主要为,一个是新疆西北西风带携带水汽;另一个青海中部一带,南亚季风爆发,携带印度洋、阿拉伯海及孟加拉湾水汽沿青藏高原东部向北,对西北地区东部产生影响。

西北地区降水少的原因

西北地区降水少的原因

西北地区降⽔少的原因
西北地区降⽔少的主要原因是距海洋远,⼭岭阻隔海洋⽔汽。

影响我国降⽔多少的是夏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北地区距海洋遥远,中间有众多⼭岭的阻隔,夏季风难以到达,所以降⽔较少。

1西北地区降⽔少的主要原因
1、海陆位置的原因:中国的降⾬主要在夏季,夏季受来⾃太平洋的暖湿⽓流影响,我国东南部降⽔丰沛,⽽我国西北部深居⼤陆内部,距海洋远,难以受到太平洋暖湿⽓流的影响,所以⼲燥少⾬.
2、受到南部青藏⾼原的阻挡,使来⾃印度洋的暖湿⽓流难以到达。

所以,我国西北地区的降⾬⽐东南地区少。

界限
(1)西北⼲旱半⼲旱区与东部季风区⼤致以400mm年等降⽔量线为界,⼤致是⼤兴安岭西侧—张家⼝—兰州—拉萨—喜玛拉雅⼭东侧。

(2)青藏⾼原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阶梯吻合,⼤致以横断⼭脉、祁连⼭脉、阿尔⾦⼭脉和昆仑⼭脉为界。

西北地区可利用年降水量趋势分析及预测

西北地区可利用年降水量趋势分析及预测

降水量 的 变化特征 , 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各气候要素及可利 用年降水量建立预报 模型 , 并对 未来 5a上述要 素的
变 化 趋 势 进 行 了预 测 。结 果 表 明 : 北 地 区的 年 降 水 量 、 温 、 蒸 发 量 及 可 利 用 年 降 水 量 随 时间 的 变化 特 征 各 不 相 同 ; 西 气 年
未来 5a内, 西北地 区年 降水量、 年均 气温、 年蒸发量及可利用年降水量均有减 少或降低趋势。
关 键 词 :气候要 素;可利 用降水量 ;逐 步回归周期 分析 ;西北地 区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t1 .9 9 ji n 10 —39 2 1.2 0 8 o:0 3 6/.s .0 017 .0 1 . 1 s 1 中 图分 类 号 :P 3 33
Tr nd An l i nd Pr dito fUtl a e An e a yss a e c i n o ii bl nua e i t to n No t z lPr cpia i n i r hwe tChi s na
WU L - n 一 , E Z a — a一 , A u i u G h ox C O K n 一,H i u ’ , A u s e g j i U J k n一 MI O F — n 3 — h
o e meo rc i t n tm eaue e a oa o d uizb ep e ii t n i tef e n r et e o sae n t d ni lb c u e o t v r i f e i t i , e p rtr , v p rt n a ti l rc t i n h v o h w s r rg n r o ie t a e a s fh t p p ao i n la p ao i t e n i c e

西北地区气候类型

西北地区气候类型

西北地区气候类型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这里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受到地理位置和
地形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大致被分为干旱气候和半干旱气候两种类型。

干旱气候
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气候,主要包括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这些
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湿度低。

其中,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是干旱气候的典型代表。

极端气候现象比较常见,例如日夜温差大、风力强等。

在干旱气候的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较大。

降水主要集中在春
秋两季,冬季很少降水,夏季也相对较少。

这种类型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人工灌溉等手段来补充水源,以维持农作物的生长。

半干旱气候
西北地区还有一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主要包括陕西、宁夏等地。

这些地
区的气候特点是降水较少,但相对于干旱气候来说,湿度要稍高一些。

降水量比较分散,呈现出干旱和湿润相间的特点。

在半干旱气候地区,四季明显,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主要在夏季集中,冬季较少降雨。

这种气候类型适宜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的生长,也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总结
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多样,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是主要类型。

这种气候类型对当
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也为该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机遇。

通过合理的调控和管理,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特殊的气候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种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因此其降水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将对中国降水分布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环境。

1. 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中国的北方干旱、南方湿润是中国降水分布的基本特点之一。

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较少。

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山脉的阻挡,降水量更加稀少,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特征。

南方地区,则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充沛,呈现出湿润的气候特点。

2. 东部沿海多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一地区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大。

特别是台风季节,台风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贡献非常大,常常引发洪涝灾害。

3. 西南地区多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降水量丰富,呈现出明显的多雨特点。

这一地区毗邻东南亚地区,暖湿气流较为频繁,加上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使得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最多雨的地区之一。

4.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中国的两大主要河流,黄河和长江,也在降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黄河流域由于地处内陆,加之西北干旱气候的影响,降水量较少,呈现出半干旱气候特点。

而长江流域则受到暖湿气流和地势因素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呈现出充沛的湿润气候。

5. 高原地区降水少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海拔较大,空气上升过程引起的降水较少,呈现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特点。

6. 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季,由于季风气流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明显的降水季节。

尤其是南方、东部沿海地区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雨水充沛;而北方地区则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综上所述,中国降水分布呈现出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东部沿海多雨、西南地区多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高原地区降水少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等特点。

了解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对于农业、水资源规划和灾害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兰州降雨分析报告

兰州降雨分析报告

兰州降雨分析报告一、引言降水是气象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兰州市的降雨情况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该地区的降水特征和变化趋势。

二、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兰州降雨的分析,我们收集了近五年(2016年至2020年)的降水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每日的降水量,覆盖了兰州市主要气象站点。

三、降雨分布情况3.1 年降雨变化趋势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兰州市近五年降雨总体呈现出以下变化趋势:年份降雨量(毫米)2016 4502017 5502018 4002019 6002020 500从上表可以看出,兰州市的年降雨量在过去五年间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现出略微增加的趋势。

3.2 季节降雨分布接下来,我们将对兰州市的降雨分布进行季节性分析。

以下是各季节的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春季(3月、4月、5月):150•夏季(6月、7月、8月):250•秋季(9月、10月、11月):200•冬季(12月、1月、2月):10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兰州市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其中夏季降雨最为丰富。

四、降雨频率分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兰州市的降雨情况,我们进行了降雨频率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兰州市平均每年有80天降雨量超过10毫米。

•兰州市平均每年有40天降雨量超过25毫米。

•兰州市平均每年有20天降雨量超过50毫米。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兰州市的降雨频率较高,但大部分降雨量并不过大。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对兰州市降雨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近五年兰州市的降雨量总体呈略微增加趋势。

2.兰州市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3.兰州市的降雨频率较高,但大部分降雨量并不过大。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农业部门可以根据夏季和秋季降雨情况,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时间,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降雨资源。

2.城市规划部门可以结合降雨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以应对夏季降雨较多的情况。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广水市一中郝又富一、西北干旱的自然特征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高达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0米.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降水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到西减少。

新疆西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惠泽,降水较多.3.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大致以200mm降水量线(大致在贺兰山一带)分为两部分:(一)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宽广坦荡,属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150-450mm,其中夏季降水高达60%以上,气候条件对牧草的生长有利,草场广布,东部边缘可发展旱作农业.但冬季较长而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大风日数多以及春旱影响农业生产.(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托克逊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

由于云量少,光照资源丰富,加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受地貌和气候的影响,源于周围山地冰雪融水的河流数量虽多,但受下渗、蒸发和引水灌溉的影响,流程短,水量小,多内流河。

自然景观以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高大山体自然景观也有垂直变化。

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冲积扇平原,有高山融水的滋润,可发展绿洲农业。

二、畜牧业基地和灌溉农业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1)主要分为温带草原(主要在内蒙古东部)和山地草场(山地迎风坡上),分别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畜种。

(2)生产方式:由游牧方式向定居轮牧的方向发展。

(3)合理利用草场:①合理利用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管理,定期轮牧;②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保护草场资源,防止沙漠化和草场退化,植树种草,退耕还牧.2. 灌溉农业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平原及山麓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制约因素:水源主要分布: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主要作物: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三、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发展历史上的移民开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荒漠化问题。

中国的降水趋势

中国的降水趋势

中国的降水趋势近年来,中国的降水趋势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降水量的趋势与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中国降水趋势的详细分析。

首先,中国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中国地大物博,分布着纬度广泛、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区。

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到干旱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降水稀少、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季。

而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降水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受海洋气候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

此外,东北地区的降水量也较为充沛,但集中在夏季和冬季。

其次,中国的降水量存在着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最多的季节,特别是夏季季风的影响下,东南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增加。

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也较为充沛,但同时也伴随着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冬季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受到冬季季风的影响,云南、贵州等地的降水量较多。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降水趋势出现了一些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了一些地区降水模式的改变。

一方面,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加剧了干旱的情况,西北干旱局势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降水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降水量在季风影响下逐渐增加,但极端降水事件也相应增多。

此外,中长期气候预测也显示,未来中国的降水模式可能进一步发生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东部地区将面临更多的降水,尤其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可能增加。

同时,西北地区的干旱情况将愈发严重,对农业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降水趋势的影响,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抗旱工程建设力度,改善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推动生态修复,保护水源地等。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气候变化的应对和减缓措施的落实。

综上所述,中国的降水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季节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西北 地 区年 降水量 分布 .
8%集 中在 6 9 0 - 月份 ,最大降水量出现在 7 月份 , 、8
最小月 降水 量 出现在 1 和 l 月 2月 B l 。
22 西北 地 区季节 降水 量分 布 .
西 北 地 区 中部 和西 部 ( 括 新 疆 、柴 达 木 盆 地 和 包
1 引 言
全球气候变化与大规模 的人类活动显著地影响了
少 的地 区容 易 出现 旱情 ,降水 过 多会 导致 严 重 的洪涝 灾 害 ,因此 研 究一 个地 区的降 水 变化 ,对 减 少该 地 区
全球的水汽循环和区域降水特征 ,降水是影响 自然环
境基础 的因子和影响气候变化 的重要指标 ,一个地区 降水的多少对该地 区的气候有非常大的影响 ,降水过

个 在 陕 西 省 东 南 部 的 石 泉 和 华 山 , 为 163 8 .~
131 9. mm;另 一个 在新 疆 西北 部 的 昭苏 ,为 132 4. mm,
即其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多 ,其余地
方 为少雨 区㈣。
大 ,空中水汽含量较多 ,陕西南部 、甘肃南部和青 海东南部年降水量一般超过 60 m,秦岭附近山区年 0m 降水量 超 过 90 0mm;受 高大 山 系 的影 响 ,从 东南 部来
可 视 化 人 工 影 响天 气 会 议 系统 投 影 屏 幕 尺 寸 6 0
英 寸 (20 m ̄ 1m ) 12 m 9 5 m ,拼接组合 为 2 3 (0英寸 x 6 拼接 ,屏 幕增益 ≥3 ,水平 视角 ≥10度 ,垂直 视 . 7 6 角I8 度) > 0 ,屏幕板采用多层 复合玻璃背投屏幕 ,除
象 ,2 1 ,3 ) 6 3 . 0 0 (0 :3 — 7
[】 4 谭伟贤. 高清晰会议 电视系统及应用技术[ . M1北京 : 科学 出版
社 . 0 4 20.
丰富,高带宽标准 ,支持 6 总带宽的接人 ,I 速率 M P
T 9 6
2 1 年第 5 01 期
青海斛技
族 自治 区、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和内蒙古 自 区西部 的 治 阿拉善 盟 、乌 海市 、巴彦 淖尔 市 和 鄂尔 多斯 市 等 。土
青海斟技

西宁 8 00 ; 1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西北地 区位于青藏高原北侧 ,地域辽 阔 、地形复杂 ,是气候变 化敏感 区 ,也是研 究热点区域之一 ,研究证
明西北地区降水 的总量和时空分布均发生了显著 的变化 ,对西北地 区生 态环境 和农业 生产 产生了十分显 著的影 响。本文 对近年西北地 区降水演变相关研究成果进行 了综述 ,重点总结 了西北地 区降水特 征 、降水 演变 事实和变化趋 势 、降水异 常分析及其影 响等方 面的研究成果 。 关键词 :西北地 区;降水特征及其变化 ;研究综述
的 水 汽 很 难 到 达 西 北 中 部 一 带 ,在 地 势 比较 低 的 沙
西北地 区降水量集 中在夏季 ,多年平均夏季降水 总量为 10 m 9 . m,约 占年 降水量 的 5%t 8 0 g J ,西北地 区
夏 季 降水具 有 明显 的 空 间差异 ,最 少 的是 新疆 吐鲁 番
【】 冰 ,吴兆雄 . 1少 广东省气象局视频会 商系统方案设计简介 [. J ]
电脑知识与技术 ,0 0 ( )8 0 — 1 1 2 1 ,6 :19 8 1 .
(0H )C 2 k Z D音质协议 ,支持混速会议 ,可按 6k为 4 单位进行递增或递减 ,支持混协议会议 ,可实现动态 多种分屏模式 ,支持高达 l 路分屏显示效果 。 6 可视 化 人 工 影 响 天 气会 议 系统 终 端 设 备 支持
甘肃河西走廊中西段)为西风带气候区 ;青海省及祁 连 山区为高原气候区 ;西北地区东部 f 陕西 、宁夏 、 甘肃河西走廊东段 以东 、青海东部1为亚洲季风影响
区及其 边 缘 区域 I 3 ] 。西北 地 区 降水量 的空 间分 布 受地 理 和 地形 影 响较 大 ,从 西北 地 区 18个 代 表 站 16 ~ 2 9 1 2 0 共 4 a 均 降水 量 的分 布 图 ( 图 1 可 以看 0 0年 0平 见 ) 出 ,西 北 地 区东 南 部 受 东 亚 季 风 和南 亚 季 风 影 响 较
于东北 部 f。 】 2 】
西北地区秋季降水 占年降水量的比率一般在 5 %~ 3%之间 。降水量较多的地 区所 占比例也较大 ,西北 0
图 1 西北地区年平均 降水量分布图
地 区东南部 和新疆北部在 2 % 3%之 间 ,沙漠 和盆 0 0
基金项 目:青海省 20 0 8年重点科技攻关项 目“ 气候变化对青海省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生产潜力影响研究(0 8 N 1 3” 2 0 一 一 4 )资助 。 7 O T
流 ,在 山前平 原 又形 成 了大 片绿 洲 沃 野 ,改 变 了荒 漠 地 区 的单调 景色 ,成为 中国西 北地 区 的独有 景 观 。西
北地 区主要受西风带气候 、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气候
影响,降水变率大 、干旱频率高 ,是我国气候变化的
敏感 区和生态 脆 弱 区l 2 1 。
2 西北地 区降水基本特征
() 优化 MC 2 U、视 频终 端 配置 。 () 实 现 R dio i P10 S S0 8等 3 avs nVa 0 、D TMC 34 i I
旱涝 引起 的灾 害损 失和开发利用水 资源具有重要意
义。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
支 持 4 p ,ID R 速 率 支 持 7 8 b s S N P I Mb s S N B I 6 k p ,ID R
参考文献 :
切换和控制 ,支持 6 0点 7 8b s 6k p 同时交互能力 的容 量 。支持 IU ( T 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各种音频 、视
频 、数 据 、控 制等 国际标 准 协议 。支持 各 种 强大 的 功 能 应 用 ,包 括 IU制 订 的 H. 9双 路 动 态 视 频 标 准 、 T 2 3 IU制 订 的 H.6 频 编解 码 标 准 、M E 4 A C L T 24视 P G A —D
采 用 拼墙专 用 高对 比度 、高清 晰度 的硬质 U S背投 屏 C
视频会议系统 ,在 国家气象信 息 中心 的协 助和授权
下 ,实现 区域 内省 级分 组视 频会 议 。
幕外 ,还增加 了无机保护层 ,使其成为多层幕。表面 的防反射保护涂层使得屏幕不易磨损 、变形 ,屏体之
间 的物理拼 缝小 于 05 m。 .m
西北地区春季降水较少 ,平均春季降水量为 3 . 7 7
m il 9 l I]

根 据 16 ~ 00年 西 北 地 区 19个 气 象 站 的 9 120 1
春季降水记 录,最少 的是冷湖气象站 ,为 21 m,最 . m
多的是华 山气象站 ,为 2 3 m 。降水 中心有两个 : 0. m 5
E / 1 X 2 / .5R 一 4 T 和 .l 3 / S 4 9速率 支持 2 p 。 1 V Mb s
多种 M U的级联和各省不 同视频终端的连接 ,搭建 C 区域 内省 ( 区)级 、跨省的地 ( 、市)之 间的视频 州 会商平台。
() 利用 国家气 象 局 和各 省 ( 4 区) 气象 局 已有 的
地 区在 2 0 m 以下 。年 内降 水分 配 极 不 均 匀 ,6%~ 0m 0
干旱少雨 、 气温高 ,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境 内高大
山地的迎风坡面可以获得较多的降水 ,形成荒漠 中的
“ 湿岛” ,高山上孕育 了众 多的冰川积雪 ,山坡上还有 绿色的草原和苍翠 的森 林 ,发 源于高山冰雪 区的河
多年平均降水量 大于 3 0 m 的都是 高山带 ,而 0m 平原盆地的降水量多在 10 m 以下 。北疆盆地年降 5m 水量 10 20 m,南疆盆地不足 5 m 0 0 m 0 m,若羌一带约 2r 0 m,哈密北部 戈壁不 足 1m a 5 m,吐鲁 番盆地 小于 1r 0 m,河西走廊西部不足 5 m n 0 m,阿拉善地区东部在 10 m左右 。黄河流域降水东南多西北少 ,山区多 0m 于平原 ,有 3 明显降水地带 :同德 至同仁 、兰州 、 个 会 宁 、靖 边 、榆林 、府谷 一 线 以南 和湟 水 中上游 地 区 年降水量在 4 0 80 m;此线 以北与景泰 、中宁、临 0 ~ 0m 河等地之间,以及玛多以西地区在 20 4 0 m;其余 0 — 0m
气象站 ,为 6 m . m,最多的是陕西的佛坪气象站 ,为 7
4 69 m。降水 中心 有 3个 ,分 别在 陕西 省 的东 南部 、 4 .m
青海高原地区和新疆西北部的昭苏 ,其 降水空间分布 特征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多,中间少 [。西北地区西部 1 l l 夏季降水分布北多南少 ,西北地区东南部 降水明显多
青海 斟技
2 1 年第 5 01 期
西北地 区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综述
李 延林 1。 亮 东 。 I ,颜
(. 1 青海省泽库县气象局 ,青海 黄南 8 0 ;2 140 . 1 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海 3青海 省气 象科 学研 究 所 ,青海 西 宁 800 ) . 10 1
议系统 , 充分利用 了气象业务网络资源。 系统具有召开
人 工影 响 天气 视频 会议 时效 高 用小 的特点 , 费 同时 易 组 织 、 管理 。 频人 工影 响天气 会议 系统 可进一 步增 易 视 进 西北 地 区人 工影 响 天气业 务 技术 的交流 ,减 轻 我省 州 ( 、 )县人工 影 响天气 作业 人员 的工作 负担 。 地 市 、
地 总 面 积 3 5万 k 4 m ,占全 国 总 面积 的 3 %,地理 上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