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省情省貌介绍
关于青海的知识
![关于青海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9831ed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7.png)
关于青海的知识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是中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下面将从地理、民族、文化和旅游四个方面来介绍青海的知识。
地理方面,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中国的第四大省份,总面积约为72.3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地势高原,平均海拔3000多米,是中国的高原省份之一。
青海省境内有三大山脉:祁连山、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其中祁连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此外,青海省还有中国第三大湖泊——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省的气候多样,有高寒气候、温带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不同类型的气候。
民族方面,青海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
青海省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主体,其他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
藏族是青海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
青海省的民族文化多元,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文化方面,青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青海省的传统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导,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佛教文化遗址,如塔尔寺、青海湖南岸的贡嘎寺等。
此外,青海省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藏族的唐卡画、蒙古族的马头琴等。
青海省的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旅游方面,青海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青海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青海湖是青海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青海湖周围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此外,青海省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茶卡盐湖、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敦煌莫高窟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青海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青海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的地方。
它的地理环境、多元民族和丰富文化使其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省级行政区和旅游目的地。
关于青海的知识
![关于青海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b0a04f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8.png)
关于青海的知识青海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第四大省份。
青海的面积非常广阔,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省份。
青海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既靠近西藏,又靠近新疆,也毗邻甘肃、四川等省份。
青海的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高原、盆地等地貌特征。
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的最大高原。
青海的气候也非常特殊,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青海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高原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多雨。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青海成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主要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其中,藏族是青海的主要民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人口比例。
青海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艺术形式和宗教信仰。
青海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青海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稀土、铜、铝等资源储量丰富。
此外,青海还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盛产青稞、牛羊等农畜产品。
近年来,青海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发展力度,通过打造旅游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青海还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青海湖的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成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保护区,如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保护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青海的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青海的著名景点有塔尔寺、青海湖、茶卡盐湖、藏北草原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展示了青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青海是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它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珍贵的生态资源。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的开放和发展,青海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在未来的发展中,青海将继续保护好自己的自然环境,传承好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而宜居的地方。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e6a4a71a37f111f1855bac.png)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一、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1.地貌青海地貌在地质构造作用下,高原差异上表现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
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具有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
基本特点主要有以5点:1)地势高耸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最高点为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位于西部与新疆交界处;最低海拔为1650米,位于东部民和县下川口湟水出省口。
地势起伏状况各地差异较大,总体看西部起伏较小,东部起伏相对较大。
2)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带状展布地貌基本格局受大地构造单元和新构造运动制约,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大地貌单元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展布。
自北而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山脉,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共和盆地、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
总体来说,北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南部为高原和山地。
3)地貌类型多样无论是外营力形成的地貌,还是形态地貌,类型均较多。
例如,外营力形成的地貌有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成与干燥地貌、流水地貌、湖泊地貌、黄土地貌、重力地貌、构造地貌等。
形态地貌有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等。
4)山脉众多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全省共有四大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东昆仑山、唐古拉山。
它们都有众多的支脉。
例如,东昆仑山由北、中、南3列大致呈东西向的支脉组成,北列为祁漫塔格山、布尔汗布达山,中列为阿尔格山,博尔雷克塔格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南列为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
5)盆地广布分布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型内陆盆地,属荒漠半荒漠盆地。
共和盆地是省内第二大盆地,分布于东部地区,属半干旱盆地,黄河从盆地穿过。
其他盆地有青海湖盆地、茶卡盆地、哈拉湖盆地、星宿海盆地、西宁盆地、贵德盆地、民和盆地等。
柴达木盆地中,还有多个小盆地,如德令哈盆地、马海盆地等。
2.气候青海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总的特征是:影响气候的因素较多,气温低、缺氧,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日照长,风大且多,气象灾害多。
《青海省情教育班会》课件
![《青海省情教育班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af02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0.png)
特色农产品
青海省的特色农产品包括青稞、小麦 、油菜、马铃薯等,这些农产品在国 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为了推动农业发展,青海省还积 极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等现代农 业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省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 体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 产业化水平。同时,加强与农业相关 企业的合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 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 加值。
青海省地域辽阔,面积超过72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 的省份之一。
历史沿革
青海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发祥地之一。
青海省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 通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古代的青海地区是羌族、藏族等少数 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 和传统。
民族文化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藏族、回族、土家族、撒拉族等。
信息设施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 深度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资源节约
推广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环境治理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青海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铜矿、金
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0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青海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部分矿产资
源的开采和加工已经形成了规模,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
地理赏析青海省青海湖
![地理赏析青海省青海湖](https://img.taocdn.com/s3/m/b875b7cd915f804d2a16c198.png)
地理赏析青海湖青海(注意,青岛在东部沿海,是山东省下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而得名,简称青,省会西宁。
青海总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2020年总人口592.40 万(常住人口)。
青海省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呈阶梯状下降,整个青海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类地貌,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部多山,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大通河5大水系。
青海北部为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地,海拔高度在4400米以上,山间多盆地和谷地。
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的青南高原,海拔4500—5000米,分布着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布尔汗布达山、阿尼玛卿山等。
祁连山东南的湟水谷地,因水源(充足)、热量(丰富)、地形(平坦)及土壤(肥沃)等自然条件,而成为了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包括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一。
祁连山西端的柴达木盆地,是巨大山间断陷盆地(内含沙漠),因铁矿、铜矿、锡矿、盐矿(含钾盐、食盐等)等矿物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其中,茶卡盐湖、查尔汗盐湖,(各类盐)资源丰富,风景迤逦。
青南高原是中国诸多江河的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即“三江源”。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而青南高原则是中华的水塔。
此外,三江源湿地沼泽遍布,也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是一个构造断陷湖(水深,岸坡陡峻或湖岸平直,多呈狭长形)。
青海湖的形成初期是一个淡水湖(外流湖),与黄河水系相通。
由于新构造运动(印度洋板块的向北挤压碰撞),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使注入黄河的倒淌河(原为自西向东流向,后改为自东向西流向)被堵塞,外加气候变干(海拔升高,海洋水汽影响小),青海湖变成了内流湖(咸水湖),今面积4500平方千米(受气候变暖,冰雪消融影响,有扩大趋势)。
青海湖岸上牧草丰茂,牦牛、绵羊成群。
省情、州情
![省情、州情](https://img.taocdn.com/s3/m/649aa26958fafab069dc028e.png)
青海省情介绍:青海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1929年1月正式建省,1950年1月1日正式成立。
她位于祖国的西北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被誉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全省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
现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51个县级行政单位。
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全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仅高于西藏。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6.32%。
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寒、少雨、多风、缺氧,日照时间长,居全国第二,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有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两个(盐湖、特钢),省上新组建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7个(油菜、马铃薯、牦牛、草业、镁资源、石油天然气、盐湖资源综合利用)。
国家星火西进示范市1个(格尔木市),国家科技工作试点县2个(平安、互助),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大通)。
海北州州情概况: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
总面积3.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7%。
境内平均海拔3100米,东部河谷地区海拔在3000米左右,西部海拔多在3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300-600毫米,“高、寒、旱”是海北的气候特征。
海北州辖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刚察县和青海湖农场,共有32个乡镇、210个行政村。
州府驻地海晏县西海镇。
海北州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至2005年底,全州总人口为27.2万人,有汉、藏、回、蒙古、土等2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3.37%。
海北州情的主要特点是:一是自然资源丰富。
村官考试:青海省情
![村官考试:青海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90a5ee07eff9aef8941e0696.png)
村官考试:青海省省情省貌第四节资源概况一、盐湖资源盐湖主要集中与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尔木地区、东部乌兰县内和西部冷湖地区。
盆地共有27个大中型盐湖,60多个矿床,矿点。
其中超过100亿吨的特大盐湖有两个,10-100亿吨的大型盐湖有6个,储量在几千万吨的小型盐湖遍地都是。
盆地盐矿以液体矿为主,液固并存。
博大的盐湖,盐矿等十几种矿种。
目前盆地已发现大中型钾中有丰富的钠,钾,镁,锂,硼,溴,碘,铯镁盐矿产地十多处硼矿产地18处,锂矿3处,钠盐矿12处,其中察尔汗盐湖是全国最大钾镁盐矿床。
察尔汗盐湖钾镁盐矿位于柴大目盆地中南部,海拔2,600-2,680米,是目前我国唯一大型可容性钾镁盐矿。
氯化钾(KCL)储量15,365,7万吨。
茶卡钠盐矿位于盆地东部的乌兰县境内,是现代化内陆盐湖沉积的大型钠盐矿,已有230多年的历史,固体氯化钠储量4.5亿吨。
液体约为2.017万吨。
大柴旦盐湖硼矿距大柴旦镇4公里处,属于大型内陆盐湖矿床。
主要是固体硼矿还有液体硼锂矿,固体储量面积达166平方公里。
一里坪大型锂矿位于柴大目盆地中部,属于大型内陆盐湖晶间卤水矿床,锂矿储量178万吨。
青海境内盐湖资源丰富,因此,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青海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青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今后将以钠盐与钾盐开发为重点,加快钾,钠,硼,锂等资源综和开发利用盐化工业的发展,争取把柴达木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圸和盐¥地。
众多的项目等着您投资开发,众多的机遇等待您来把握。
二、旅游资源青海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距今六,七千年前,古代先民们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斗转星移,沧桑变换。
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众多。
汉,臧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
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顶峰的2倍。
青海省省情简介
![青海省省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7c521cfa1c7aa00b52acbbe.png)
青海省省情简介
青海省地广人稀,生态地位重要;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突出;经济后进,发展潜力巨大。
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藏、回等少数民族占46%。
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名山大川汇集。
其南部是长江、黄河发源地,北部有对西北地区发挥重要生态调节作用的祈连山、青海湖,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青海的突出资源主要有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矿产金属,尤其水电、矿产资源地位显要。
矿产储量中,有54种位于全国前10名,9种居全国首位;省内黄河上游水电资源丰富,干流上规划可建大中型水电站29座,开发建设前景广阔。
省内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繁盛。
2008年,青海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全年生产总值达到9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快的一年。
此外,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
为加快发展进程,青海省已先后制定了招商引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优惠政策。
不断调整充实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诚恳寻找合作伙伴。
青海省总体概况
![青海省总体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3e1d28c827284b73f24250ec.png)
美丽的青海,可爱的家乡——青海省总体概况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位于“地球第三极”,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部,在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带,有举世闻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的美誉,有“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与有千里蜿蜒祁连山,天然屏障阿尔金山、飞雪弥漫唐古拉山,嵯峨峻峭的巴颜喀拉山,雄峙独耸的日月山,云缠雾绕的阿尼玛沁山等群山,共同构筑了青海高原的奇莽和挺拔。
在群山环抱中,孕育出纵横交织的湖泊水系,400多个湖泊千姿百态,200多条江河源远流长,4256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水天一色,万鸟竞翔,令人为之神往。
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全省总计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6个市辖区 3个县级市27个县 7个自治县3个县级行委。
省会为西宁市。
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
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万人。
青海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
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
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过8000米。
高原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
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
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不足10℃,没有绝对的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
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
青海省简介
![青海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df96d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a.png)
● 明洪武六年(1373年) [7] 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定、阿端、 曲先、罕东(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连山北麓地区)。 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 宁卫兼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 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矿产资源
● 青海省境内祁连成矿带以有色金属、石棉、煤为主;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以贵金属、有色金属、 煤炭为主;柴达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为主;东昆仑成矿带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 为主;“三江”北段成矿带以铜、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产为主。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大致 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 矿种上,有矿产种类多,共生伴生矿产多,小矿多,矿产地部分散,矿产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 点。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钾盐、 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钴等)矿产品的供应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各类矿产135种, 查 明 矿 产 8 8 种 , 单 矿 种 产 地 数 11 2 1 个 , 其 中 , 大 型 1 8 4 个 , 中 型 2 2 4 个 , 小 型 7 1 3 个 。 在 已 探 明 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6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盐(氯化镁和硫酸镁)、钾盐、锂矿、锶 矿 、 石 棉 矿 、 饰 面 用 蛇 纹 岩 、 电 石 用 灰 岩 、 化 肥 用 蛇 纹 岩 、 冶 金 用 石 英 岩 、 玻 璃 用 石 英 岩 等 11 种 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5种排在前三位。
青海省省情介绍
![青海省省情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ac1c5ed02768e9950e7386f.png)
青海省省情介绍青海省省情介绍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最高海拔6860米,最低海拔1600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势复杂,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以日月山为界,以东是农业区,以西是牧业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和96%。
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
青海省辖西宁市、海东市、海西、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六州二市,总人口约为58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74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区。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东部和北部与甘肃接壤,东南部同四川搭界,西南毗邻西藏自治区,西北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是西藏、新疆连接内地的重要纽带之一。
青海省境内的公路、铁路网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印记,连接着甘肃、新疆、西藏、四川,是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西部的枢纽,是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亚的大多数国家更便捷的通道。
由高速、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构成四通八达公路网。
已建成运营的青藏铁路、兰青铁路、兰新高铁第二双线等干线铁路,建设中的格尔木至敦煌铁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规划中的西宁至成都、格尔木至成都铁路,将形成东连陇海、北接兰新、西通南疆、西南连接拉萨、东南通达成都的铁路网。
“一主八辅”的机场格局在建设中,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400万人次,成为青藏高原最大的民用机场,西宁国际航空口岸建成开通。
格尔木、玉树、德令哈机场的通航,花土沟、果洛、祁连等机场的建设,使青海不再遥远。
地下的输气输油管道、光缆,空中的输电线路不断延伸。
这些不但为已经掀起大发展热潮的青海注入了提速发展的新动力,而且将有力地支撑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繁荣。
青海地处三江源头,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每年向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青海湿地面积达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之“中华水塔”,青海自然条件多样,有森林、灌木、草原、荒漠、草甸以及水生植物等多种植被类型,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270多种,各种鸟类294种及各类野生动物约为2000多种,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是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的中心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地和世界高原种质基因库,也是生态系统较为敏感的地区,青海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原生态、多样性和独一无二的自然美,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和探险活动场所。
2022年青海省省情介绍总结
![2022年青海省省情介绍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aa9b5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77.png)
2022年青海省省情介绍总结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重大使命,专门制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建设为统领,一体打造七个新高地,各项任务正在扎实推进。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是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头实现整体保护,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美丽家园、幸福家园。
随着“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首届国际生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热播,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果广受瞩目,更具影响力、美誉度。
黄南州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德、河南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美丽中国,青海发出了好声音。
我们认真落实能耗“双控”和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求,启动零碳产业园区绿电工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全国领先。
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已完成近八成。
青海湖碧波荡漾,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湟水河达到Ⅲ类,3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水污染防治走在了全国前列,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6%,新增国土绿化面积500余万亩,实现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土壤环境清洁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现。
青海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了,水中的鱼儿、天上的鸟儿、草原森林里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种群更多了,大美青海越来越美,这些都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写照。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全省均属青藏高原范围内。
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
青海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3"——103°04′10",北纬31°36′2"-39°12′45"之间,全省东西长1240.6千米,南北宽844.5千米,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
青海概况
![青海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078639da49649b6648d7470b.png)
青海概况青海省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全境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约72.12万平方公里,为全国总面积的7.5%,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处在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第一级上。
继续成长的年轻高原,这是青藏地貌的一大特点。
青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距今4000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由于地壳开始上升,海水退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升出海面,但高度并不大。
距今1200万年时,青藏高原造山运动开始,高原逐渐隆起。
距今200万年的第四起以来,由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挤压加剧,青藏高原的隆起也加快。
距今100多万年时,高原已上升到海拔3000米左右,喜马拉雅山区升到海拔5000米以上,逐渐形成了今天高大的青藏高原,而且现在仍然在缓缓上升。
据考察研究,1万年以来,喜马拉雅山区上升了500米,祁连山上升了100米,整个青藏高原上升了300—400米,珠穆朗玛峰每年以1.27厘米的速度继续成长增高。
所以青藏高原是正在成长的年轻高原,青海是我国地震活动强烈地区之一。
地势高峻,是青海地貌的根本性特点。
青海境内,地势高耸,山脉连绵。
全省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85%。
最高点在西部青新交界处的昆仑山主峰青新峰(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河谷,海拔1650米。
除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和柴达木盆地底部低于3000米以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4500米。
许多山峰超过5000米,雄踞于高原之上。
祁连山透迤于北,昆仑山横亘于中,唐古拉山屹立于南,三大山脉构成了青海地形的基本骨架。
山脉绵亘,冰峰林立,不仅更加衬托出高原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而且是难得的探险、觅奇、登山、考察的旅游资源。
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是青海地形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青海地势由西向东和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南北向中间倾斜。
《青海省情教育班会》课件
![《青海省情教育班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2a90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0.png)
未来青海省有望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 发展,为全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 YOU
民族文化
民族构成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 藏族、回族、土家族、
撒拉族等。
语言文字
青海省内的民族语言属 于藏语系和汉语系,各 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
文字。
宗教信仰
青海省的民族宗教信仰 以藏传佛教为主,还有 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民俗风情
青海省的民俗文化独具 特色,包括民间艺术、 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
主要农作物
青海省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 稞、油菜等。
农业现代化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青海 省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 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发展
旅游资源
青海省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是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旅游景点
青海省的著名旅游景点有青海湖、塔尔寺、茶卡盐湖等。
05
青海省未来展望
发展机遇与挑战
机遇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青海省在 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方面面临诸多发展机 遇。
挑战
青海省地处高原,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 过程中需要克服自然条件、人才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挑战 。
重点发展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区发展支撑能力 。
等。
02
青海省经济发展
总体经济状况
总体经济状况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 近年来经济增速较快,经 济结构逐步优化。
经济增长率
近费和出口 的共同拉动。
青海的介绍和特色
![青海的介绍和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ec43efc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7.png)
青海的介绍和特色青海位于西北地区,面积约764.3万平方公里,东濒青藏高原,西邻新疆,北界内蒙古,南接甘肃,该省素有“冰雪海天”之美称。
青海以其罕见的大漠绝美之景自然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加之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深入的宗教根植,使其在中国拥有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个性魅力。
青海以贺兰山脉、林海、黄河,构成的风景线最为出名。
周边山川复杂,大片河谷峡谷处处有壮丽的景色,山锋大壑,川流波滔。
十分深的林海,以及异常罕见的冰封湖泊更是青海风貌的精髓所在。
大西北地区青海以贺兰山高原地貌及北方沙漠为主,海拔高低分布不均,贺兰山最高海拔达6700多米,是挺拔伟岸的西南世界最高峰,具有“天池之国”的美称,山上苍松翠柏,湖泊瑰丽,雪峰之象如诗如画,鞍人之膳,宛若灵山苏慧泉,青海湖辐射周围的深厚历史和悠久文化,也让游客们留有无尽的遐想。
青海的物产丰富,拥有旱田、森林、牧畜等多样资源,总积极利用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1.7%,主要以农牧业为基础,闻名于全国,其中“三北”牦牛,是青海最原汁原味的特产,享誉中外。
青海人民朴素勤劳,文化丰厚,形成了大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注重博爱,和气是青海人的特质,他们的风韵与众不同,是海峡两岸情深的典范。
古老的文化被时代不断释放,将唐宋文艺面貌融入焕然一新的文化新青海。
青海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拥有丰富的旅游风光,有巴颜喀拉山脉,有林海,有缅甸洞穴,有行天湖,有珠穆朗玛峰,有青海湖,独特的自然风景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游览。
青海不仅拥有雄奇的自然环境,还有大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
自古以来,中原文明的各个时代,都有着密密麻麻的遗存,从唐代的石刻、塔以及河谷旁的古墓,到明朝满洲王朝的文物建筑,再到明清时期嗜酒家庭游青海赏景,青海地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史,让我们一探古代文明精华。
青海日出是绝美的壮观景象,山峦下构建起点缀着神秘色彩的山河湖泊景观,诗意的草原风情,以及夺目的湖光,还有空中飞舞的海燕和江上河谷的潮水,让游客们留下百乐的回忆。
青海情况介绍
![青海情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61f87bde518964bce847ceb.png)
附件三:青海省省情介绍一、概况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
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
青海东西长约1200 公里,在东经89° 35' ——103°04' 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 ——39°19' 之间,面积72.2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
到2007 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 万人。
二是多民族聚居。
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
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
三是资源丰富。
共发现各种矿产127 种,其中54 种储量居全国前10 位,9 种居全国首位。
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四是生态地位重要。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 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二、资源基本情况土地资源: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 万平公里, 约占全国的1/13 ,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 4 位。
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 位,23 种排前3 位。
锂、锶、钾、镁、芒硝、石棉、石英岩等9 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全省已发的矿种129 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 4 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 3 种。
新高考高一生物知识点青海
![新高考高一生物知识点青海](https://img.taocdn.com/s3/m/34028d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a.png)
新高考高一生物知识点青海青海是中国西部内陆省份,也是新高考高一生物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对象。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青海的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地理环境青海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面积第三大的省份。
它东接甘肃、四川,南邻西藏,西连新疆,北界蒙古国。
地处高原而又被群山环绕,因而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地理环境。
青海省的面积广阔,海拔较高,主要以高原、山脉、河流和湖泊为主要地貌特征。
二、动植物资源1. 动物资源青海是中国重要的动物资源保护地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包括藏羚羊、麝、雪豹、野驴等。
尤其是藏羚羊,被誉为“青海之宝”,是青海的一张名片。
此外,青海还是许多候鸟的迁徙站,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这里栖息繁殖。
例如,青海湖是亚洲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之一,吸引了众多的观鸟爱好者。
2. 植物资源青海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
山脉和高原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特点,为青海的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里有大片的草原、森林和湿地。
青海的特有植物包括湿地植物、针叶树、灌木等。
此外,青海还是一些特殊植物的原产地,如青海杜鹃、青海报春等。
三、生态保护青海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青海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对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例如,加强湿地保护,限制开发和利用,严禁乱占乱建。
此外,青海省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工程,如草原治理、退化湿地修复等。
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青海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总结:通过对青海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了解,可以看出青海在生物学领域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它的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积极的生态保护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学习的素材和实践的机会。
通过研究和保护青海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物的演化和系统发育规律,为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省情省貌介绍青海省简称青,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
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
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
1928年设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七十二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八十一万。
省内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有汉、藏、回、蒙古、哈萨克等民族。
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青海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
农业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为主。
日月山以西为牧业区,属高原牧区,牡区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
本省还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有牦牛500多万头。
远看是高山,近看似平川——游客如此勾勒青藏地貌,这是从飞机上鸟瞰所得印象。
飞机飞近横亘于甘肃与青海间的祁连山时,看到这千尺绝壁的高山会感到惊呀;飞机越过界山后的起伏山地,却见大片的青海湖,以及辽阔的柴达木盆地(面积大约二十七万平方公里),使人难于置信这是高原上的平川。
再往南飞,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自西逶迤,看似高出地面不过五百至一千公尺之间的缓坡,起伏于高原之上。
山脚谷地是一片草原景色,要不是高达雪线(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像大海上的白头浪花漫卷在高原之上,也许会把那片草原当作沿海平原上的低矮丘陵地。
高原上的山岭虽然不见高耸千仞,却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长年渗进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泽,汇成溪流,再汇百川而成黄河、长江。
黄河水像摇篮似的抚育中华民族;长江水则滋润中原大地。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省内行政区划为1个市,6个自治州,1个地区公署,47个县,省会为西宁市。
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10万。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
青海省先后设立了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格尔木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西宁桥头经济开发区和民和民族经济改革试验区,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羊毛、羊绒、牛毛绒、驼毛绒、牛奶等,工业主要产品有电力、原油、原盐、原煤、钢及钢材、铝锭、电解镁、纯硅、石棉、钾肥、金属切割机床、水泥、石棉制品、纱、乳制品、布、呢绒、毛线、毛毯、皮革等。
青海交通非常便利,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质性启动的大好机遇中,海完全有可能越过某些传统的发展阶段,实现局部跳跃式发展。
高原儿女愿将友谊的彩球,抛向所有前来投资、合作的朋友们!自然地理:青海省,简称青,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中南部。
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东经89?35… 至 31?40?至39?19…。
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境内除黄河湟水谷地及柴达木盆地等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屋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
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
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
西北部的柴达木,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600至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 200至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
“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
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
河流山川:境内江河有流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的干支流 217条,总长1.9万公里。
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通天河(长江上游)、扎曲(澜沧江上游)、湟水、大通河。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
全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力蕴藏量为21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电站单机在500 千瓦以上有172座,总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70亿千瓦小时,省内有湖泊 230多个,总面积约 7136平方公里,其中咸水湖50多个,淡水湖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2个。
我国第一大内陆湖——青海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渔业基地。
察尔汉、茶卡、柯柯等盐湖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化资源。
早在远古时代,青海就有人类活动,最早生息在这块土地的是中国西部古老民族之一氐、羌族群。
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表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
夏商时期,部分羌人逐渐定居东部地区,开始进行农耕,随着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
这部分羌人渐与华夏诸融合,成为后来的汉族。
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于湖北岸置西海郡,隋大业五年(609)于伏俟城置西海郡,均为时不久即废。
自晋至唐为吐谷浑所占,曾建都于湖西十五里伏俟城。
龙朔三年(663)地入吐蕃。
宋代为西番唃厮罗所辖。
元代有蒙古部落驻此,东北部置贵德州,属甘肃行中书省。
明正德四年(1509)后为东蒙古所据,史称西海蒙古。
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于崇祯九年(1636)率部自乌鲁木齐一带移牧来此,史称青海蒙古,并控制卫藏。
流居青海的蒙古人尚有喀尔喀、准噶尔、土尔扈特、辉特等部(见厄鲁特蒙古)。
五部蒙古后渐分支派,总名十八家。
清顺治十年(1653)封顾实汗为遵文行义敏慧顾实。
康熙三十六年(1697)顾实汗幼子达什巴图尔被封为亲王,其余蒙古贵族亦分别授予贝勒、贝子等爵号。
雍正二年(1724),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年羹尧建议:青海蒙古仿内蒙古札萨克之例,划定游牧地界,统一分编为旗;原属诸番,另行安插,勿许蒙古管辖。
三年分青海蒙古为二十九旗,每旗设札萨克一员,协理台吉一员,管旗章京、副章京、参领各一员;按一百五十户设一佐领,共计佐领一百零四个半,重定王公爵秩,颁授印信册诰;各旗首领每年祭海会盟一次届时钦差大臣莅临,处理各旗纠纷,奏选盟长;各旗王公、台吉分为三班,三年一次,九年一周,赴京朝见;每季仲月为各部与内地贸易之期,开日月山(后移至丹噶尔)、北川、洪水(今民乐)为集市,由官兵督守,禁止私入边墙。
同时清查藏族各部户口,设立土司,以户口多少,分别封以百户、千户名号。
蒙藏各部,统归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简称西宁办事大臣)管辖。
从此,凡称青海者,意即指该大臣所辖各族地界。
光绪三十三年(1907)推行新政时,曾议改青海为行省,不果。
辛亥革命后,西宁办事大臣改为青海办事长官。
1915年又改为蒙番宣慰使,由甘边宁海镇守使兼任。
1926年撤销上述二使,改称甘边诸海护军使。
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1915年又任命其为蒙蕃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
从此,马家军阀在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下统计青海近40年。
1929年青海省正式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落后、残酷的封建军阀统治推翻,建立了新的民主政权。
盐湖主要集中与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尔木地区、东部乌兰县内和西部冷湖地区。
盆地共有27个大中型盐湖,60多个矿床,矿点。
其中超过100亿吨的特大盐湖有两个,10-100亿吨的大型盐湖有6个,储量在几千万吨的小型盐湖遍地都是。
盆地盐矿以液体矿为主,液固并存。
博大的盐湖,盐矿等十几种矿种。
目前盆地已发现大中型钾中有丰富的钠,钾,镁,锂,硼,溴,碘,铯镁盐矿产地十多处硼矿产地18处,锂矿3处,钠盐矿12处,其中察尔汗盐湖是全国最大钾镁盐矿床。
察尔汗盐湖钾镁盐矿位于柴大目盆地中南部,海拔2,600-2,680米,是目前我国唯一大型可容性钾镁盐矿。
氯化钾(KCL)储量15,365,7万吨。
茶卡钠盐矿位于盆地东部的乌兰县境内,是现代化内陆盐湖沉积的大型钠盐矿,已有230多年的历史,固体氯化钠储量4.5亿吨。
液体约为2.017万吨。
大柴旦盐湖硼矿距大柴旦镇4公里处,属于大型内陆盐湖矿床。
主要是固体硼矿还有液体硼锂矿,固体储量面积达166平方公里。
一里坪大型锂矿位于柴大目盆地中部,属于大型内陆盐湖晶间卤水矿床,锂矿储量178万吨。
青海境内盐湖资源丰富,因此,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青海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青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今后将以钠盐与钾盐开发为重点,加快钾,钠,硼,锂等资源综和开发利用盐化工业的发展,争取把柴达木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化工基地。
众多的项目等着您投资开发,众多的机遇等待您来把握。
青海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距今六,七千年前,古代先民们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斗转星移,沧桑变换。
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众多。
汉,臧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
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顶峰的2倍。
湖水最深处为32米。
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槐石和沙岛。
可供游客游览。
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约10万只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半岛飞来的十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甚为壮观,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为亚洲罕见。
孟达林区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林区内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啾啾,溪水潺潺。
生长社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540余种,被称为“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
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天池”,面积20公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
塔尔寺位于距省会西宁西南27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
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历史。
香火鼎盛,影响深远。
全寺建筑格局与众不同由许多独立的佛塔,殿宇,经堂,僧舍组成,是藏汉结合式建筑群,占地40多公顷。
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和大经堂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尤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