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事业单位面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1.全社会都在喊为中小学生“减负”,但是始终减不下来,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全社会都在呼吁“减负”,然而结果却是“越减越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是“减负”不能成功的最大原因。在当前的体制环境下,高考成为所有人学习的最高目标。而中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太少,高考的压力逼迫着学校、家长和学生,减负根本无从谈起;二是学生和家长认识上的偏差。学习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出人头地,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三是部分地区对“减负”措施没有进行执行,造成“减负”减不下来。
在目前体制环境和社会风气下,要想实现中小学生“减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尽量减少那些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增加符合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内容和作业。第二,老师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手段,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既可以减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减轻心理负担。第三,从教育体制入手,对现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素质教育,同时塑造新的学习风气,减少教育的功利主义,提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第四,严抓落实,加强对学校的监管,保证措施的具体实施。
2.你有没有被别人不理解过?有的话举例说明并谈谈你是怎么做的?没有的话也请你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我是比较善于、也乐于与人交流的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与人交流的时候也出现过不被理解的情况。
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和同学合作做社会调研的工作,在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研上就出现了不被理解的情况。我们俩意见不一,我认为只要一个人就能做好这个调查工作,而他认为一个人不够,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调查,两个人当时就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
当时我是这么做的:首先,我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于情绪化而使得争执扩大;其次,我对自己的交流方式和态度进行了反思,感觉可能是由于我表述不够清晰才导致他不能理解我,于是我整理列举了我的观点,并辅以更多的事实例证来说明情况,这个时候我同学就基本理解了我的意思,并最终赞成我的看法。
所以,很多的时候,因为彼此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通过语言的交流无法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认同时,我们不能太过沮丧或者悲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真诚的对待别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相信总会被他人理解的。
3.大学生就业难,但技校生供不应求,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民生和稳定的大事,从国家到地方
政府,从行政部门到教育部门,从社会到学校,都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大学生就业。能否圆满解决每年超过600万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就业难,但技校生却供不应求,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就业现象,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问题。经济危机时代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育体制僵化,人才培养方案不够灵活。多年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偏向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到实践教学,都缺乏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必要环节,导致了大学生与社会脱节,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够,难以适应社会就业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大学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但很多大学生仍然怀着优越感,不愿意去基层工作,但是相对较好的单位又只能吸纳有限的毕业生,造成了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情况。另外,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过于苛刻,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唯学历论以及唯技术论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技校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对于以上原因,我认为,高校应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大学生本身也应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意识,准确把握企业用人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实用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用人单位也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开展与高校的合作培养,建立实习、见习等长效机制,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协作,能够为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增加公平就业机会、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差不多就行”你怎么看待这种“差不多”现象
【参考答案】
“差不多就行”的确是有些人的口头禅,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待工作和生活不严谨、不严肃,不重视细节的表现。
“差不多”现象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观念对工作和生活是极为有害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差不多”就是将对细节的关注弃之脑后,做事得过且过的不严谨态度。在科研前线,倘若学者对待实验数据是这种“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就不会在微小的差别中发现新的成果,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科研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着名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是由于一个小小的○形环失效,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在升空后72秒爆炸解体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丧生,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灾难。在社会工作中,如果存在这种“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就容易滋生麻痹大意的心理,导致严重的错误,给人民群众带来损失,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很多医疗事故的发生就是源于医护人员的麻痹、失误,给病人和家属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在工作中一直踏实认真,非常重视细节,力求精益求精。如果能够幸被录用,我将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严格对待自己,严谨对待工作,严肃对待生活。保质高效地完成领导和组织交给我的任务,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5.一国王为了出行方便,决定把全国的道路铺上牛皮,一个聪明的仆人建议国王不如只在自己的脚上包上牛皮。谈谈该故事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我认为题中“全国的道路”指的是外部环境,“国王的脚”指的是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如果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即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这也是灵活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首先,一个人想改变环境、改变世界很难,但是改变自己,则相对较为容易。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发生变化了。
其次,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随之改变。我们在工作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最后,适应环境,改变自己不是对现实的妥协退让,更不是放弃原则,而是在原有工作思路和方法受阻的情况下采取更为灵活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