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基础名词解释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由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价,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3方上:汉代帝王陵墓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

4《营造法式》

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

4坞壁:汉代的一种创新的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

5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

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

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就是所谓的“舍宅为寺”。

8倒座:四合院跟正房相对的房屋

9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10抄手游廊:在北京四合院中,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连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多见于北京四合院中。

11后罩房:北京四合院中,位于建筑的最北部,布置厨房、贮存、仆役住房等的房间。

12外八庙:康熙、乾隆两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东侧和北面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叭庙,作为蒙、藏等少数民族贵族朝觐之用,现存八座,俗称“外八庙”。

13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

14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多见于多层木建筑中。

15缠柱造: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在结构、构造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在角部需要增加斜梁,另外每面还要各增加一组斗拱。

16彻上明造: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称为“彻上明造”

17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因此叫草栿

18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一下的梁。宋代明栿常做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19黄肠题凑:西汉时期,帝王贵族级别的墓室的建筑方法,即建筑四周用柏木段一层层叠起的柜形结构。

20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21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与装饰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即塔、幢的基座等)

22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 2~12 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

23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定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叉手。

24推山: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25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26足材:宋代时,对各种拱的长度、卷杀等有了详细规定,而且规定了拱、昂等构件的用材制度,并将“材”的高度划分为十五分°,宽度为十分°,作为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再将上下拱间距离称为“契”,高六分°,宽四分°,单材上加“契”谓之“足材”,高二十一分°,如华拱,耍头等构件用之。

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28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

29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30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31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32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

悬山顶: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

硬山顶:双破屋顶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墙外。

庑殿顶: 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戗脊。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

33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34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以及地基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

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3米左右,如无斗拱支撑,屋檐将难以保持稳定。唐宋以前,斗拱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紧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

巴西利卡: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