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件(共21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运用时空观念,通过观察地图并结合课本教材,识记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并分析其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多角度审视中原人民外迁,认识到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2.通过材料分析,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认识到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课文第二目为本课核心内容,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确立依据:根据学生学情与以往教学经验,学生的认识与评价往往比较片面,具有局限性。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学法指导】渗透式指导法、归纳式指导法、结构式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提出思考问题:假设你们生活在中国古代,要让你们选择一块地方进行农业生产的话,你们会选择哪一区域呢?【过渡】既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古代的区域划分。
学生思考并回答。
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引入课堂。
新课:一、四大经济区域【课件展示】《四大经济区域分布图》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目,探究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3【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探究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
4、启示【提问】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3)促进了民族融合。
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回答。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转移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转移跟踪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科目:历史编者:安淑平一:选择题:1.胡人多衣皮,而中原地区的人多衣布。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风俗习惯的差异 B.经济形态的差异C.气候条件的差异 D.传统审美观念的差异2.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3.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
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
这说明()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4.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
”(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
”D.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巴蜀素有“天府”之誉5.“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
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古代经济中心南移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6.《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较低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7.下图为“□□主要农业地区”示意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某时期农业生产分布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判读图中“□□”最有可能是()A.西周 B.西汉 C.西晋 D.宋朝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并说“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开 始发生变化
三国东晋南朝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第三次 人口迁移
两宋之际
南方经济 重心地位
的确立
宋以后
13
课堂小结
四大经济 区的形成
分布: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时间:两晋之际 唐安史之乱后 两宋之际
中原人口的
大量南迁
Hale Waihona Puke 共同原因:战乱古代经济重 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 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 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 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 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农 耕经济重心
和技术;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 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2)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9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原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 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 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 材料三:教材P12第一段小字。
民族矛盾
2.促进了民族融合
8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结合小字了解具体表现):
必修2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难移.doc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标要求】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影响【学习难点】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自主学习】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2.四大经济区概况(1)山东、山西%1特点:—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
%1地位:传统的_区,居于全国—的地位。
(2)江南%1特点: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人口稀少,—落后。
%1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1特点: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传统的—或—区。
%1地位: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区,但经济实力—。
3.经济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和经济实力发展—的特点。
二、中原人曰的大量外迁L原因:中国古代,—不断。
2.概况(1)第一次高潮%1时期:两晋之际。
%1背景a.汉族统治阶级的内乱和—的内迁,—、—沦为主战场。
b.、政权在南方的建立。
%1表现:中原人口纷纷向—迁徙。
(2)第二次高潮①时期:唐后。
%1背景:—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1表现:大批北方人口涌入及其以南地区。
(3)第三次高潮%1时期:—之际。
%1背景:—引起北方人曰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1表现:北方人口南迁。
3.影响(1)南迁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
(2)促进了—的融合。
(3)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 .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的—,而且带来较为先进的—和—o(2)南方社会相对o(3)南方本来就蕴涵者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含义: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移到南方—地区。
3.经过(1)魏晋南北朝时期:%1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1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等大城市。
(2)中唐以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都继续发展,逐渐—了北方。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1.docx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重点掌握四大经济区域的基本内容难点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知识梳理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司马迁根据,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四大经济区(1)山东、山西地区:特点:在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
(2江南地区特点:与山东、山西相比,江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
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落后。
(3)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地理概念:龙门碣石以北是、的广大地区。
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
特点:这一地区是传统的区。
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十分有限。
原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思考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划分了哪些经济区域?各经济区域有何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中国古代,由于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
2.三次大规模南迁的高潮:(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①时间:之际②由于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沦为主要战场。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①以后。
②原因: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③表现:大批北方人口大量涌入及其以南地区。
④影响: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大为提高。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①时间:之际。
②原因:之乱③影响: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3.影响: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文化重心的南移.思考2.今天我国出现的人口迁移与古代中原人口的南迁有何不同?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人口的南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名师说课教学方法课程标准分析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
随着历史的演进,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从中原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江南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
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布局,经济重心的南移还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等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反复陈列史实,而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特点与成因,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
教学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及相关的教学软件,分析我国古代区域经济的转移趋势,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和重心南移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迁,结合。
2.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学习方法1.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预先设计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与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得出答案。
2.学生在学习时,加强合作,展开讨论,交流答案,教师适时进行点评、点拨。
学生得出正确认识后,整理问题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1)掌握四大经济区的名称、分布及其特点。
(2)掌握中原人口外迁的流向及概况。
(3)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基本进程和特征。
2.理解和运用(1)理解造成汉代以前经济分布特点的原因。
(2)通过学习中原人口大量外迁,分析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
(3)学会运用查阅资料,对获取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确历史结论。
过程与方法1.列表归纳四大区域经济及其分布、特点。
2.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认识经济重心南移,思考它给我们今天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转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转移导学案新人教
版必修2
一.学习目标:归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认识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自学预案: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探究一】西汉形成的四大经济区域及其主要特点,以表格形式完成。
区域特点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探究二】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
(友情提示:大家能不能从上节课所学内容及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的原因,各学习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
(设计思路:归纳出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特点,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
生:地理角度:
历史角度:
1、
2、
3、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探究三】今天我国出现的人口迁移与古代中原人口的南迁有何不同?
生:古代人口外迁是主要因为,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迫使的;而现代人口的南迁是的需要。
一是和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流向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
【探究四】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
积极:(1)促进了。
(2)促进了。
(3)带来了。
消极:给外迁人民经受了苦难。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生阅读课本第三目,探究思考并完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及完成表格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生:原因:(1)
(2)
(3)
过程:
两汉以前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唐以后
南宋。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气候干旱,土
地贫瘠,人烟 汉代稀少。畜牧业
的 四 大
最发达的经济区。 原因:气候温和, 土壤肥沃,地势平 坦;开发较早,人 口稠密。
经 济
特点:多样性、经
区
济发图 潮湿,容易得病。
水田为主,比较落
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 特点。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塞外
塞外草原上的羊群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塞外
塞外草原上的马群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山西
成都平原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羯 后赵、 氐 成汉、前秦、后凉、 羌 后秦、 汉 前凉、西凉、北燕
从公元316到439年的120多年中,内迁的少数民族和 汉族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16个国家,史称十六国。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原因:西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 争杀,使北方长期战乱。
鲜卑
鲜卑
匈奴
羌
羯
氐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西晋以来北方向江南移民路线示意图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 原因:唐朝中期发生“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地图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两宋时期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
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A.山西、江南B.山东、江南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D.山东、山西解析:两汉时期,山东被称为中原,是汉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山西以关中平原、成都平原为主,也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区。
山东、山西都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答案:D2.《无家别》中写道:“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社会动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七国之乱—第一次高潮—西汉B.永嘉之乱—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C.安史之乱—第二次高潮—唐朝D.靖康之变—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中国历史上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分别是:第一次是两晋之际,第二次是唐安史之乱后,第三次是两宋之际。
答案:A3.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占37.3%,而南方占62.7%。
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南方,而宋代则相反。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答案:A4.《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由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的北方人民南迁B.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C.睦邻民族政策带来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D.租佃关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析:由题干“《宋书》”可知材料说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政权统治时期江南的情况,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可知,这个时期南方农业之所以发展主要是因为北民南迁,故A项正确;B项虽然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故B 项错误;C、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高一 必修二 第3课教案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枣庄八中北校王永平【课标解读】课标阐述:了解经济区域、山东和山西的地理概念;掌握四大经济区域的分布和三次南迁高潮的过程。
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课标领会:1.要求学生掌握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基本进程和特征。
2.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和成因。
3.通过学习中原人口大量外迁,分析古代人口迁移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联系。
【本课分析】本课主要是从古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的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叙述和分析。
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分析了我过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介绍了古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南迁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分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经济重心”。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记忆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2)培养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通过丰富的图表、图片、融合其它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
(2)结合潮汕区域地方的乡土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2)通过对一些地方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区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与求知欲。
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共33张PPT)
本课重点:了解经济重心转移的历史形态 及其转变的历史原因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概念阐释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 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 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汉
代
四
大
经
济
中原
区
分
布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想一想:上述概况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 展的什么特点?
(1)区域的多样性 ——多样性主要是指地域分布上的特点。
(2)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是指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请思考:江南地区是如何从落后、荒凉变成一个经济繁荣、风 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的?
(2)第二次高潮
时间:唐朝中期 原因:安史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 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再 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 为提高。
(3)第三次高潮
靖康之乱 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 许多百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乱。
三次人口南迁高潮
两晋之际 唐安史之乱后
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扬
州和益州(成都),商业繁
பைடு நூலகம்
荣,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安、
洛阳之上,当时有“扬一益
二”的说法。唐朝后期,国
家财政支出主要仰仗江淮财
赋。各行业均逐渐超越北方。
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
注意:超越北方不等于取代北方,全国的经济中心仍 在北方。
唐 代 扬 州 城 遗 址
唐代,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唐后期,扬州成为 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时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 说。
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逐渐超过北方
正式成为古代 经济重心
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 南移。
(2)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 的主要承担者。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 化的现象。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不断完善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私有制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5)使人口的分布更加合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 (6)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安定。 (2)经济因素: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劳 动力 (3)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龙门、碣石以北 塞外草原上的马群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请阅读并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关中,膏壤越野千里 天府之国 冀鲁豫古代农业区
风吹草低见牛羊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饭稻羹鱼,或火耕而 水耨。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江南 丘陵地带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课标要求: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中原人口的 大量外迁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概念阐释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 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 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 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 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 达。——农耕经济重心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件
中
原
人
口
南
迁
的
三
次
高
潮
展示和评价分工:
G4 G5 G6
Tips: 点评要求:声音洪亮、强调关键点,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打分(满分10分)注意不要挡住大家视线,时间2分钟左右。
2.组长认真负责,简要整理答案,全力帮 扶组内同学,确保——人人参与,激情高 效。
3.时间为5分钟。
展示和评价分工:
G4
Tips: 点评要求:声音洪亮、强调关键点,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打分(满分10分)注意不要挡住大家视线,时间2分钟左右。
汉 代 四 大 经 济 区 分 布
展示和评价分工:
G4 G5
• 2.请学科班长对本节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情况做 个总结并评选出“四星一组”。
课堂小结: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第一次 人口南迁
西晋永嘉之乱后
经济中心 开始发生
变化
三国东晋南朝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唐中后期 以后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五代
第三次 人口迁移
两宋时期
南方经济 中心地位
的确立
宋以后
感谢各位老师指导!
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Tips: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所给出的材料,自主编
一道选择题。命题人展示,其他同学答题或评价。
高一 必修二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
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
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
文本举例表助词“的”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四大经济区第的3形课成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汉代的四大经济区分布图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山东
汉代渔猎、农耕画像砖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山西
关中平原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塞外天寒雪景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塞外草原上的羊群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第3一课次区高潮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
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笔下的江南 《宋书》记载下的江南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 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 家。——《史记·货殖列传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 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质疑再探
对本节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我们共同探讨!
古代开发江南与西部大开发的异同
(1)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是自发的,战乱导致大量 的 流民南下。
(2)现在是国家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开发建设。 (3)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运用拓展
(2009全国1)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我来出题
(2010·海南单科·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 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 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根据预习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探提纲
1.汉代四大经济区; 2.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影响;
自探要求:
用心思索,独立探究,将思考成果简单地标注整 理,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做好小组讨论的准备。
解疑合探
讨论要求:
1.根据自探情况,就个人的自探所得在小 组内互讲互学。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也可小 组间交流。
2.组长认真负责,简要整理答案,全力帮 扶组内同学,确保——人人参与,激情高 效。
3.时间为5分钟。
展示和评价分工:
G4
Tips: 点评要求:声音洪亮、强调关键点,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打分(满分10分)注意不要挡住大家视线,时间2分钟左右。
汉 代 四 大 经 济 区 分 布
展示和评价分工:
G4 G5
Tips: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所给出的材料,自主编
一道选择题。命题人展示,其他同学答题或评价。
小结
• 1.学科代表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知识、 方法和能力等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
• 2.请学科班长对本节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情况做 个总结并评选出“四星一组”。
课堂小结: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入宋以后,南方士人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越 来越重要。“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蔡 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为 一时名臣。”他们大多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如 范、杜、余三人均参与或赞助过庆历新政。在王 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也大都是江南士人,而 其核心人物则均为赣、闽士人;王安石、曾布为 江西人;吕惠卿、章停为福建人。
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
分满,话留三分软。不清楚我的路子,就别打听我的底线。二、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回复他所有的动态,而是研究下面的可疑评论。三、车子有油、手机有电、卡里有钱!这就是安全感!指望别人都是扯淡!再牛的副驾驶,都不如自己紧握方向盘。四、 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讨厌我,我也未必喜欢你,何必咄咄逼人费了口舌也讨人嫌,你闲得慌但是我没空陪你。
第一次 人口南迁
西晋永嘉之乱后
经济中心 开始发生
变化
三国东晋南朝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唐中后期 以后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五代
第三次 人口迁移
两宋时期
南方经济 中心地位
的确立
宋以后
感谢各位老师指导!
• 再见
1,生活不会惯着你,想要不被抛弃,必须自己争气2,所有的嫉妒都只是因为你没出息。3,敬往事一杯酒,自此不再回头4,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5,只要肯努力,想要的都能自己得到。6,不 努力你要未来干什么。7,因为不能天生丽质,所以只能天生励志。8,没有什么才能比努力更重要。9,现在的你决定将来的你。10,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空想出来的。11,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没有野心的女人不漂亮。12,梦像是永远 不可凋零的花。13,你一事无成,还在那里傻乐。4,今天做的一切挣扎都是在为明天积蓄力量,所以别放弃。15,未来可能遥远,但不轻易放弃。16,历史只会记住有野心的人。17,我的青春不要留白,我敢异想就会天开。18,你还年轻,别凑合过。 19,这个世界没有重来二字,所以不如一切趁早20,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1,曾经输掉的东西,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再一点一点赢回来22,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 个名字。23,时间告诉我们,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24,你必须跳下悬崖,在坠落空中生出翅膀。25,坚持了才叫梦想,放弃了就只是妄想26,跌倒不算是失败,爬不起来才算是失败。27,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谁也毁不掉28,你才十七八 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29,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都好可爱哦,我也要做可爱的人。30,因为生活就如此,弱小就该死。31,只有蓬勃野心,没有日月风情。32,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33,你要记住你不是为别 人而活,你是为自己而活。34,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35,姑娘,好好的活下去,活给那些瞧不起你的人看着。36,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37,爱就努力,不爱就放弃,一生那么短,你有什么理由不勇敢。38,天赋比你好的人 都在努力。39,没有人会嘲笑竭尽全力的人。40,别人拥有的,你不必羡慕,只要努力,你也会拥有。41,别只顾着羡慕别人忘了给自己掌声。42,只要你不跪着这个世界没人比你高。1.靠谁不如靠自己,做谁都不如做自己,谁好都不如自己好。2.不 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3.我的个性取决于我是谁,我的态度要看看你是谁4.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5.我不是天生 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着不服输的血液6.不是我不好,而是你不配7.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8.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取悦别人或试图成为某个人。做你最原始的自己,比做任何人的复制品都来得好。9.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 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10.你必须去面对你不愿意面对的各种人,你的承受力会越来越好。生活就是你开始接受你不得不做的那些你不喜欢的事。但是,当你发现,所有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是为了那件你喜欢 的事而做准备,所有的忍耐和痛苦就都会觉得是值得的了。11.人生总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又在不经意间被别人伤害。12.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13.无论你昨晚经历了怎样的 泣不成声,早上醒来这个城市依旧车水马龙。14.好好过你的生活,不要老是忙着告诉别人你在干嘛,也许他们并不想知道。1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16.做该做的事,按照自己的愿望,踏踏实 实地去学好本领。17.人生修的就是无常,请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眼前人,失去了就回不来了。18.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 不做什么,从放纵和坚守透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19.奋斗的火苗在冒发,碰触心的温度,简单的充实,简单的满足。一个人的道路,也不孤独。20.失败,并不是说明你差,而是提醒你该努力了。一、混就混出个名堂,学就学出个样子,要么出人 头地,要么人头落地。二、我们这么拼,这么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要用“老子有钱”四个字,去堵住所有人的嘴。三、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四、只有不断超越才有不断进步,在人生道路上, 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战胜自己的胆怯就坚强,任何浮躁心态,都会给成功带来巨大的祸害。五、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要知道,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永远抱一颗谦 卑的心,才能让自己更加完善。人生没有完美,只有完善;岁月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量。七、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随意去付出,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八、生活再不如人意,都要学会自我温暖和慰藉,给自己多一点欣 赏和鼓励。九、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问别人好不好看。喜欢胜过所有道理,原则抵不过我乐意。十、世界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十一、千万别因为别人宠你包容你呵护你,就以为他们喜欢你的 所有,该改的还是要改,这样才能对得起别人毫无保留的偏袒和纵容十二、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就是优雅的;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你就是成功的。十三、当你觉得自己不如人时,不要自卑,记得你只是平凡人。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十四、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在约定俗成的世界里,倔强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大胆尝试做不一样的自己。十五、我们都得经历一段努力闭嘴不抱怨的时光,才能熠熠生辉,才能去更酷的地方, 成为更酷的人。十六、不要放弃自己的内心,因为你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只能自己走下去,如果违背了自己的本心,那便无法快乐。十七、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给自 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你闪闪发光。十八、做你自己,说出你的感受,因为那些对你重要的人不会介意,而那些介意的人对你并不重要。十九、除了靠自己,靠谁都是不靠谱。这世上没有谁会心甘情愿一直被你依靠。 靠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靠自己,才能学到真本事,真正解决问题;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二十、做一个特别简单的人,不期待突如其来的好运,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二十一、不要 为别人委屈自己,改变自己。你是唯一的你,珍贵的你,骄傲的你,美丽的你。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二十二、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人和事让你失望了,而最不应该的,就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二十三、过去的事不要想,因为你无法改变过去;将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