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与效率体系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3370b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a.png)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和目的标准工时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时间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和保障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本文旨在制定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部门、岗位和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和合同工。
三、工时管理原则1. 公平性原则:所有员工应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配合理的工作时间。
2. 弹性原则:员工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情况,适度调整工作时间。
3. 福利原则:员工的加班工时应得到合理补偿,包括加班费或调休。
4. 安全原则:员工的工作时间应符合法定工时标准和安全生产要求。
5. 管理原则:管理层应确保工时管理的公正和透明,及时处理工时管理相关的问题和投诉。
四、标准工时管理流程1. 工时登记a. 员工应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上班,并在系统中准确记录工时。
b. 员工在加班时,应填写加班申请表并经主管审批后方可加班。
c. 员工在请假时,应提前向主管提交请假申请,并在系统中记录请假时间。
2. 工时统计与分析a. HR部门定期统计员工的工作时间,并与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b. HR部门应及时发现工时异常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沟通和解决。
3. 工时补偿a. 加班工时应得到合理补偿,按照公司规定支付加班费或提供相应的调休。
b. 调休应在员工与主管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确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4. 工时监督与投诉处理a. HR部门应建立工时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工时管理的执行情况。
b. 员工对工时管理存在异议的,可以向HR部门提出投诉,并保障其合法权益。
五、工时管理的指导原则1.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过度加班,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需求。
3. 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平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5. 定期开展工时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工时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法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43aa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d.png)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法标准工时是一种管理劳动力的方法,它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帮助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控制。
以下是标准工时的应用方法:1. 设定标准工时:首先,根据工作任务和生产流程,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合理时间,包括不同环节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其他非工作时间等。
2. 确定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为了确定标准工时,可以采用直接观察、时间研究、工序分析等方法。
直接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标准工时。
时间研究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员工完成某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标准工时。
工序分析是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各个工序,并计算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3. 加入标准工时的管理系统:将确定的标准工时加入到企业的管理系统中,用于员工工资的计算、绩效考核、生产计划的制定等方面。
通过标准工时,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和标准工时的差异,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和薪酬调整。
4. 监控和评估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企业应定期监控和评估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与标准工时的一致性。
如果发现存在偏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以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
5. 不断优化标准工时:企业应定期评估和优化标准工时。
随着生产流程和技术的不断变化,标准工时也需要相应调整。
通过优化标准工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总之,标准工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然而,在应用标准工时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标准工时是一种基于时间管理的方法,它在企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
以下将继续探讨标准工时的应用方法及其相关内容。
6. 建立准确的工作量标准:为了确定标准工时,企业首先需要建立准确的工作量标准。
工作量标准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制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等因素来确定的,它主要包括产品数量、工作质量、作业环境等指标。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931f95b4e87101f69f319508.png)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1.1什么是标准工时?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用标准作业方法进行作业时所需要的时间:(1)采用规定的方法和设备;(2)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3)完全具有某一工作所要求的特定熟练程度的作业者;(4)在不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以每天能够维持的完成工作的最佳节奏进行作业;所谓特定熟练程度的作业者是指经过训练,肉体和精神上可以适应并能充分完成工作的作业员.1.1.1需要防止的三种现象:1.生产效率高达95%-100%,甚至超过100%;2.设备稼动率超过80%,甚至超过90%;3.大家都在将标准工时和效率指标当作笑谈.标准不仅要考虑合理性,更要考虑它的导向性.1.1.2标准工时的两个组成部分:1.标准工时=正常时间+宽放时间2.正常时间=平均时间x(1+评比系数)3.宽放时间=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策宽放结构合理,系统才能科学;方法合理,管理才能科学!1.1.3标准工时的结构图:平均时间评比系数私事宽放疲勞宽放程序宽放特別宽放政策宽放正常时间标准时间如果评比系数之和为负数,则正常时间小于平均时间1.1.4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工时=【平均实操工时x(1+评比系数)】+(正常时间x宽放系数)评比系数需要根据测量对象每次确认;宽放系数在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只需确认一次.评比系数:宽放系数是标准工时系统中最具专业物色的词汇.1.1.5为什么要进行评比?所谓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较;熟练系数:对作业者操作技能掌握即熟练程度方面进行评价;努力系数:对作业者工作投入的程度进行评价;工作环境系数:指因工作环境对作业者产生的影响;一致性系数:指作业者在同种操作周期上时值的差异;评比系数的四个关键要素(西屋评估法).评估系数法(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1.1.6评比系数的运用案例实测工时:10.5 10.0 9.5 9.8 11.0 11.5 9.0熟练系数:超佳;A1 努力系数:可;E2工作环境系数:欠佳;F 一致性系数:良;C问答:根据实测工时和评比系数算出正常时间?答案:正常时间=【(11+9.8+9.5+10+10.5) ÷5】×【1+(0.15-0.08+0.07+0.01)】=11.681.1.7为什么要进行宽放?1.人为宽放—人不是机器(私事宽放/疲劳宽放)2.非人为宽放—生产需要准备(作业宽放/管理宽放)3.工艺特点与计划周期需要调整—(特殊宽放)同一劳动场所的同一工序其宽放系数是一致的,除非劳动条件发生变化,否则为一个常数.1.1.8宽放系数的含盖范围 工作环境和管理方法改善后,宽放系数需要重新评估.1.1.9宽放系数的确认1.私事(生理)宽放系数的确认;2.疲劳宽放系数的确认;3.程序(作业)宽放系数的确认;4.管理宽放系数的确认;5.特殊宽放系数的确认.生产部门自我确认,IE 部门审核确认,上级主管核准确认,独立部门单独确认,独立产线单独确认,独立工站确认.1.1.11建立标准工时系统的三个关键步骤1.工序分解工厂—部门—车间—产线—工序(设备)2.区分影响工时的关键要素工序(设备)—动作(行程)—动素(参数)疲劳宽放:指作业员因作业造成的精神和肉体上的负荷导致的劳动技能減慢.私事宽放指劳动以外的生理需要(喝水/入厕/擦汗)作业宽放:指主要由于材料/事件/工具等相关的生产准备.管理宽放:因管理制度,如班前会及交接班会/早操时间等.特殊宽放:指因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影响的长短而给予宽放.宽放工时3.制订现实有效的测算计划1.1.12标准工时测算的三个关键安排1.下个月要排产的产品优先测算(本月)2.常做的产品紧随测算(下月)3.剩下的产品最后测算(第三个月)合理安排资源,缩短标准工时测试的周期.1.1.13标准工时修订的五个时机1.产品上线的第一个月2.产品上线后第三个月(三个月之后)3.产品上线后第九个月(半年之后)4.产品上线后第二十一个月(一年之后)5.设备/工艺/材料/治具发生变化时标准工时不是随意乱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1.14标准工时审核发行的四个步骤1.标准工时测试记录表(IE制作/班组长会签);2.工序别标准工时总表(IE课长/制造课长会签);3.产品别标准工时总表(工程经理/生产经理会签);4.<<产品别标准工时总表>>经文控统一发行.不要等到标准工时出现分歧时才来抱怨其它部门.标准只有被共同,才能被广泛的被使用.1.2什么是生产效率?1.2.1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生产效率=产出工时÷直接人员出勤工时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每PCS工作效率=产出工时÷(直接+间接)人员出勤工时抓住投入与产出四个环节,统一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研究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的落差,找出改善的方向.1.2.2生产效率的计算案例某生产部门A款产品某日生产数量为1000PCS,该产品的标准工时为20分钟每个,直接作业人员50人,干部2名,物料员1名,当天上班10小时,请计算该日该款产品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1000×20) ÷50×10×60=66.67%工作效率=(1000×20) ÷【(50+2+1) ×10×60】=62.89%1.2.3生产线平衡改善的案例平衡率=总标准工时÷排线人数×瓶颈工时损失率=1-平衡率每线每小时产能=3600÷瓶颈工时每人每小时产能=3600÷瓶颈工时÷排线人数1.2.4生产线人员需求的计算依据计算条件:1.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PCS2.需求工时=产出工时÷生产效率3.需求人数=需求工时÷(出货期限×工作时间)4.出货期限:48小时之后(2天之后)5.工作时间:10小时/每天6.生产效率现状:60%如何计算生产线需求人数是管理人员的基本功.1.2.5生产线人员需求的计算案例案例:某生产部门A款产品计划生产数量为1000PCS,该产品的标准工时为20分钟每个,客户要求2天后交货,假设每天上班10小时,生产效率60%,该产品需要安排多少人员作业才能如期交货?产出工时=? 产出工时=1000×20÷60=333.33H需求工时=? 需求工时=333.33÷60%=555.55H需求人数=? 需求人数=555.55÷(2×10)=27.83(约等于28人)1.3什么是设备稼动率?1.3.1设备稼动率的计算公式设备稼动率=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一次良品率时间稼动率=实际开机时间÷计划开机时间性能稼动率=实际产量÷标准产量一次良品率=实际良品数÷实际产量计划开机时间一般设定为每天24小时每小时标准产能=3600÷设备加工周期(秒)1.3.2设备稼动率的计算案例某大型设备计划开机时间24小时/每天,实际开机时间为21小时,设备加工周期为10秒,1模8穴,某日实际产量为60000个,其中不良品520个,试计算该设备在这一天的设备稼动率?时间稼动率=21H÷24H=87.5%标准产能=21×3600÷10×8=60480(PCS)性能稼动率=60000÷60480=99.2%一次良品率=(60000-520) ÷60000=99.1%设备稼动率=87.5%×99.2%×99.1%=86.01%1.3.3设备需求的计算依据1.设备产出工时=产出数量×设备加工周期(时间/PCS)2.需求工时=设备产出工时÷设备稼动率3.需求设备=需求工时÷(出货期限×工作时间)4.出货期限:24小时之后(1天之后)5.工作时间:22小时/每天6.设备稼动率现状:70%1.3.4设备需求的计算案例某生产部门A款产品计划生产数量为50000PCS,该设备的加工周期为10秒每个,客户要求1天后交货,假设设备每天开机22小时,设备稼动率70%,该产品要安排多少台设备作业才能如期交货?产出工时=? 产出工时=50000×10÷3600=138.89H需求工时=? 需求工时=138.89÷70%=198.4H需求设备=? 需求设备=198.4÷(1×22)=9.01(约等于10台) 1.3.5设备稼动率与生产效率的运用对比有针对性的选择绩效指标,才能抓住改善的重点!。
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efb93a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5.png)
D
E1 可
E2
F1 欠 佳 F2
+0.15 +0.13 +0.11 +0.08 +0.06
+0.03
0.00 -0.05 -0.10 -0.16
(1)超佳
有高度的技术; 动作极为迅速,衔接圆滑;
动作犹如机器作业; 熟练程度最高;
(2)优
对所担任的工作有高度的适应性; 十分有效的使用机器设
能够正确的工作而不需检查,核对;工 备;动作很快且正确;
宽放率 %
3.5 6.0 7.0 0 1.0 1.5 1.75 0 0.3 1.0 1.5 0 0.2 0.6 0.75 0 0.3 0.4 0.7 0 0.3 0.4 0.7
工厂取值%
标准工时宽放项目与宽放率
项次 宽放项目
2
疲劳宽放
评价项目 单调性
创造性注意力
对责任与危 险注意度
环
境
评 价内 容
所谓特定熟练程度的作业者是指经过训练,肉体和精 神上可以适应并能充分完成工作的作业员。
标准工时的作用
需配置多少机器 需雇佣多少員工 计算产品成本 排定生产计划 以现有之设备及人工, 可处理多少工作 如何规划机器,工作站,各部门和员工的排程 如何平衡生产线,使每一工作站的负荷均等 如何衡量生产力 如何奖励杰出员工 如何选择较佳的方法或评估降低成本的方法 如何评估采购新设备及其费用的依据 如何编制人力预算
平均时间
评比系数 宽放系数
作业时间
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的计算
标准工时 = [平均实操工时×(1+评比系数)] + (正常时间×宽放
系数) = 正常时间×(1+宽放系数)
工时与效率
![工时与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321fbdb6960590c69ec37638.png)
工时管理与生产效率一、工时概念1.标准工时1.1定义:标准工时是一名操作熟练程度中等偏上的作业人员,在机器设备、物料等生产条件正常的情况下,以标准作业方法,顺利流畅地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一道工序或一个组件或一个产品所需的作业时间。
1.2说明:a)操作熟练程度中等偏上:能够担任高精度的工作,可以指导他人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对作业流程\器具使用非常熟悉,操作有效,动作迅速且正确。
b)生产条件正常:机器设备运行良好,工模具齐备,物料供应顺畅,人员配合到位,环境符合要求。
c)标准作业方法:作业标准(如《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操作方法。
d)顺利流畅地完成:对外届影响的要求。
e)符合质量要求:只有符合质量要求,完成的作业才有效。
1.3标准工时的制定1.3.1制定方法目前,制定标准工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四种﹕秒表法、经验判断法、历史记录法、预定时间标准法。
我公司目前的采用的方法是历史记录法加经验判断法,逐步应该推行秒表法。
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殊性,用户个性化比较强,标准化工作还需要改进,所以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产品的定额工时。
只有对产品进行彻底的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改善,细化作业单元,才有可能利用秒表法对标准工时进行彻底的优化。
1.3.2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是指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连续地直接观测作业者的作业﹐除了记录工作次数与工作时间之外﹐还要与标准作业的观念比较﹐赋予一个估计值﹐然后再考虑工作之外的放宽时间,即得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净作业时间+宽放时间)+准备作业时间(净准备时间+宽放时间);标准作业时间由工艺过程决定,主要为直接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工/机器时间消耗。
对标准工时的降低只能通过工艺改善和辅助时间降低。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仅指一位合格胜任的工人﹐以正常速度运行该工作所需的时间﹔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中断的整天以相同的速度操作﹐在操作中﹐因私事原因、疲劳、不可避免之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使工作中断﹐操作时间增加﹔设定宽放值,加入足够的时值在正常生产时间内﹐使以正常速度操作的员工能合理地达到标准。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dbbcafbe1e650e53ea99cc.png)
富士康科技集團生產效率與標準工時管理辦法一,目的1。
1。
規范各(M)BU對”綜合效率" 、“投入工時有效率”、“有效工時產出率”三項KPI指標的統計辦法﹐明確各相關數據的計算標准.1。
2。
統一各(M)BU對標准工時的制定標准﹐提高標准工時的時效性和准確度.1。
3。
通過此管理辦法﹐全面了解產生無效工時的原因﹐找出非生產因素并加以改善﹐提高生產效率。
二,三項KPI指標的公式及其意義2。
1。
三項KPI指標的公式2.1。
1。
投入工時有效率(E1)=有效工時/投入工時投入工時有效率的意義在于找出生產過程中因管理原因而產生的無效時間。
2。
1。
2.有效工時產出率(E2)=產出工時/有效工時有效工時產出率的意義在于找出生產過程中因操作方法不當而產生的無效時間﹐并加以改善。
2.1。
3。
綜合效率(E)=總產出工時/總投入工時=投入工時有效率*產出工時有效率綜合效率的意義在于找出生產過程中所有的非生產因素﹐并加以改善。
※由上可以看出﹐一般情況下﹐此三項KPI 指標的計算值都<100%﹔反之﹐則可能是參與計算的各項數據資料統計有誤﹐需要重新修訂。
2.2。
相關參數的定義 2。
2。
1。
投入工時投入工時﹕投入工時指的是員工的支薪工時﹐包括正常上班時間和加班時間兩部分﹐也就是從人資系統導出的員工實際刷卡工時.投入工時=正常班工時+加班工時2。
2。
2.有效工時有效工時=投入工時-損失工時2。
2.3. 損失工時損失工時﹕損失工時包括換線、待料﹑來料不良﹑機故﹑試樣、重工、等損失的時間。
※在標准工時的制定中﹐計入到寬放時間的不計入在損失時間里面.2。
2.4。
產出工時產出工時=產出數量*標準工時2。
2。
5。
產出數量產出數量﹕產出數量指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產出的合格產品的數量,可以是從SAP 或SFC 系統中下載的數據﹐也可以是在倉庫的入庫記錄表中查得的數據。
2。
2。
6。
標准工時a--指完全依照設計資料,以最佳制造方法所能制出該產品所需的最小時間值。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ff32f0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7.png)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初步确定的员工应当完成的正常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福利。
以下是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首先,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分析。
通过对工作内容的详细了解和分解,以及对工作量的评估和测算,可以确定员工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该完成的工作量和时间。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其次,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不同的工作类型和岗位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间完成,因此需要根据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工时标准。
一般来说,复杂度较高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而简单的工作则需要较少的时间。
此外,制定标准工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
有时候,工作进度可能会受到设备故障、材料短缺、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产生偏差。
因此,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变动因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旦标准工时制定完成,就需要进行实施和监控。
企业需要确保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进行工作,同时监控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如果发现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还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为了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工作时间;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工作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性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总之,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复杂性等因素,并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而改善标准工时可以通过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等措施来实现。
通过制定和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福利和产品质量。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含表格)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6852ae695acfa1c7aa00cc36.png)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规范(ISO9001-2015)一、目的1.1.规范各(M)BU对”综合效率” 、“投入工时有效率”、“有效工时产出率”三项KPI指标的统计办法﹐明确各相关数据的计算标准。
1.2.统一各(M)BU对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提高标准工时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1.3.通过此管理办法﹐全面了解产生无效工时的原因﹐找出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提高生产效率。
二、三项KPI指标的公式及其意义2.1.三项KPI指标的公式2.1.1.投入工时有效率(E1)=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管理原因而产生的无效时间。
2.1.2.有效工时产出率(E2)=产出工时/有效工时有效工时产出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无效时间﹐并加以改善。
2.1.3.综合效率(E)=总产出工时/总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产出工时有效率综合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
※由上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此三项KPI 指标的计算值都<100%﹔反之﹐则可能是参与计算的各项数据数据统计有误﹐需要重新修订。
2.2.相关参数的定义 2.2.1.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指的是员工的支薪工时﹐包括正常上班时间和加班时间两部分﹐也就是从人资系统导出的员工实际刷卡工时。
投入工时=正常班工时+加班工时 2.2.2.有效工时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损失工时 2.2.3. 损失工时损失工时﹕损失工时包括换线、待料﹑来料不良﹑机故﹑试样、重工、等损失的时间。
※在标准工时的制定中﹐计入到宽放时间的不计入在损失时间里面。
a--指完全依照设计数据,以最佳制造方法所能制出该产品所需的最小时间值。
b--因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延迟宽放﹑政策宽放的时间。
c--因产品生产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所发生的无效时间。
d--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2.2.4.产出工时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2.2.5.产出数量产出数量﹕产出数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可以是从SAP或SFC系统中下载的数据﹐也可以是在仓库的入库记录表中查得的数据。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8ddbfbcfc789eb162dc85a.png)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富士康科技集团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一,目的.规范各(M)BU对”综合效率” 、“投入工时有效率”、“有效工时产出率”三项KPI指标的统计办法﹐明确各相关数据的计算标准。
.统一各(M)BU对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提高标准工时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通过此管理办法﹐全面了解产生无效工时的原因﹐找出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提高生产效率。
二,三项KPI指标的公式及其意义2.1.三项KPI指标的公式2.1.1.投入工时有效率(E1)=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管理原因而产生的无效时间。
2.1.2.有效工时产出率(E2)=产出工时/有效工时有效工时产出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无效时间﹐并加以改善。
2.1.3.综合效率(E)=总产出工时/总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产出工时有效率综合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
※由上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此三项KPI 指标的计算值都<100%﹔反之﹐则可能是参与计算的各项数据资料统计有误﹐需要重新修订。
.相关参数的定义2.2.1.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指的是员工的支薪工时﹐包括正常上班时间和加班时间两部分﹐也就是从人资系统导出的员工实际刷卡工时。
投入工时=正常班工时+加班工时2.2.2.有效工时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损失工时2.2.3. 损失工时损失工时﹕损失工时包括换线、待料﹑来料不良﹑机故﹑试样、重工、等损失的时间。
※在标准工时的制定中﹐计入到宽放时间的不计入在损失时间里面。
2.2.4.产出工时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2.2.5.产出数量产出数量﹕产出数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可以是从SAP 或SFC 系统中下载的数据﹐也可以是在仓库的入库记录表中查得的数据。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2ea4c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a.png)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计算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它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标准工时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我们将介绍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1. 简单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
这是最简单的标准工时计算公式,适用于单一产品的生产情况。
总工作时间指的是完成该批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可以包括直接劳动时间、间接劳动时间、等待时间等。
完成的产品数量是指在这个总工作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2.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考虑效率)。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实际生产效率)。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考虑到生产效率的影响。
如果生产效率较高,完成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需要将实际生产效率考虑在内,得出更为准确的标准工时。
3.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考虑设备利用率)。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设备利用率)。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利用率对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设备利用率较高,完成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需要将设备利用率考虑在内,得出更为准确的标准工时。
二、标准工时的应用。
1. 生产计划安排。
通过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根据标准工时,可以预估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因生产周期过长而导致的生产延误。
2. 生产效率评估。
标准工时也可以用于评估生产效率。
通过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成本控制。
标准工时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合理计算标准工时,可以预估生产所需的人力、设备等资源,从而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总结。
标准工时的计算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评估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
标准工时的组成
![标准工时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36b6d6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a.png)
标准工时的组成
标准工时是由作业时间、宽放时间和其它活动时间组成的。
1.作业时间:
作业时间是指直接用于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包括操作时间、检查时间、搬运时间等。
它是标准工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生产效率的关键指标。
在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计时和评估,确定合理的作业时间。
2.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是指在正常作业时间内,为了补偿各种与生产有关的额外消耗而设置的时间。
它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私事处理时间:员工在工作中因私事而消耗的时间,如喝水、上厕所等。
(2)休息时间: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在工作过程中设置的休息时间。
(3)工作教导时间: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效率,进行工作指导和培训所需要的时间。
(4)延误时间:因生产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导致的延误时间。
(5)不良品处理时间: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处理不良品所需要的时间。
3.其他活动时间:
除了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之外,标准工时还包括其他活动时间,
如会议时间、培训时间、公共关系活动时间等。
这些活动虽然不是直接与生产有关的时间,但对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标准工时的组成包括作业时间、宽放时间和其他活动时间。
这些时间的合理分配和设置,可以保障员工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益。
同时,标准工时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因素,以确保员工能够在一个安全、健康、公正的环境中工作。
标准工时与效率体系
![标准工时与效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fe4283d2cc58bd63086bd80.png)
平均。 • D.一致性(稳定性):周期作业时间的稳定性的评价,此项一
般情况可视作平均。
Pag1e51/584
Key to Excellence
评比因素等级:
Pag2e12/184
Key to Excellence
标准工时的科学测定方法
➢秒表测时法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系列)
方法名称
动作时间分析(MTA) 工作因素法(WF) 方法时间测量(MTM)
模特法(MOD)
时间
1924 1938 1948
1966
创始人
A.B. Segur J.H. Quick Shea/Koehler H.B. Maynard G.J. Stegemerten Schwab
Page 26
Key to Excellence
如何操作秒表
B
A
a. 归零法:第一单元开始时,母指按 下A键开动码表,第一单元结束时 即按A键停表,记下时间后按B键 归零.
➢适合长周期 作业单元
開始 按A 鍵
停止
按A 鍵
按 B 鍵歸零
Page 27
Key to Excellence
预定时间标准
备注
不不需需要要使使用用工工具具;; 不需要使用工具;
特点
测量结果需要评比; 测量结结果果需不要需评要比评; 测量结果不需要评
比;
比;
耗费时间多;
耗耗费费时时间间少较;少;
耗费时间较少;
研究的最小阶次为 研研究究的的最最小小阶阶次次为为 研究的最小阶次为
制定标准工时
![制定标准工时](https://img.taocdn.com/s3/m/6c9391f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b.png)
制定标准工时制定标准工时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工作时间段和提高工作效率。
它主要是通过确定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来规范员工的工作时间。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说明在企业中如何制定标准工时。
第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
自然而然,企业也就是有自己的业务和任务,制定标准工时首先需要针对自己的业务和任务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包括工作量、任务难度、工作效率等等。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任务目标才更符合实际。
第二步,确定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员工的工作效率来计算标准工时,具体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工时=任务量/工作效率。
第三步,建立标准工时的考核体系。
进行工作考核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建立标准工时考核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衡量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同时也可以给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企业可以通过考核来不断完善标准工时标准,从而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第四步,监控实施情况并进行调整。
在实施标准工时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跟踪监控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如果标准工时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量和任务难度,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重新制定计算标准,然后再次实施考核。
这样,企业才能保持标准工时的有效性。
总之,制定标准工时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控员工的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建立公平公正的工作考核体系,让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只要企业能够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制定标准工时的工作,就能够符合实际情况,全方位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效率体系
![效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df5360d03d8ce2f0066238e.png)
ú ú È ² ´ ¥ Ï §Á É ª ¨· æ
¤ ¨ µ Ë ¹ Ã É ª Â ë /Ë ¨
Ö Í « ö £ ¹ ó ¹ È Ê £ ¹ ½ ¬ ² Ë Ö · ª ê ¯ ¶ Ë ¬ Ö · ª ê ª Ö ¼ Ó È ú ² ú Ç Ê Ô ª ú À ² ¾ ² ú ³ ö ¸ ¤É ª½ Ì Ò µ ¸ ¤ª É ¬ § » Þ ¸ ¤ª É È ú ² ú § Ï Á É È ú ú ² Ï §Á É ¿ ¶ Ì ¯ È ú ² ú Á É £ ¨ % £ ¦ ¨ £ Ë ¨ / Ç Ê * ª É ¦ £ ¨Ë £ ¨Ý «£ ¦ £ ¨Â ë £ ¦ ¨ë £  £ ¦ ¨Â £ ë £ ¦
¾ ú À ²
40%
15000
10% 0% é ± × ð
0
2015-4-8
Ô Á
Ì ¸ £ ¤Ô Ò ò Ã Ê ¹ ð ¸ ¤É ª£ ¨« Ö Ö Ó £ ¦ » ¬ Õ Ü Ì £ ¸ ¤£ ¨%£ ¦ Û » ¿ Å £ ¨%£ ¦ A B C
ú ² È ú ´ ¥ Ì £ ¸ ¤¡ ¢ « µ ¸ ¤Ô Ò ò « Ö Í ö
ú ² È ú ´ ¥ ô · Ö ¸ ¤É ªº á ¬ Ü £ ¹ ú ² È ú ´ ¥ £ ¸ Ì ¤¸ ¤ µÉ « ª ¤¸ ¸ ¤Õ ý ª³ É £ ¸ ¤É ª Ì Ò ½ µ ¸ ¤É ª ¤É ¸ ª #### 95550 9E+05 1127956 Ç Á ª É #### 8.47% ##### /
¡ ¡ â Ê Å ü «¸ µ ¤Ô Ò ò Ã Ê ¹ ð ¸ ¤É ª£ ¨« Ö Ö Ó £ ¦ » ¬ Õ Ü « µ ¸ ¤£ ¨%£ ¦ Û » ¿ Å £ ¨%£ ¦ A B C ¡ ¡ â Ê Å ü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f9442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f.png)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标题: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匡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权益、规范劳动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管理的规范内容。
一、设定标准工时1.1 确定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时间的界定、歇息时间的安排等。
- 确保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合理、科学,能够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1.2 制定标准工时表- 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员工的工作情况,制定标准工时表,明确员工每天、每周的工作时间安排。
- 标准工时表应该合理分配工作时间,避免浮现员工过劳或者工作时间不足的情况。
1.3 建立标准工时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标准工时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标准工时的执行和监督。
- 定期对标准工时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
二、监督执行标准工时2.1 建立监督机制-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者部门,负责监督执行标准工时的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 建立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和管理人员积极监督和举报违规行为。
2.2 加强考勤管理- 使用科技手段,如考勤机、考勤软件等,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全面监控和记录。
- 定期对考勤记录进行核对和分析,及时发现工时异常情况。
2.3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员工的标准工时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能力。
-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标准工时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对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三、处理违规行为3.1 设立惩罚机制- 建立明确的违规处理流程和惩罚机制,对违反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的行为进行处理。
- 根据违规行为的轻重,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确保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2 加强监督检查- 定期对标准工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员工遵守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工时制度
![国家标准工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fd31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c.png)
国家标准工时制度国家标准工时制度是指国家针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长短、工资分配、假期休假等方面所制定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国家标准工时制度既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进步。
首先,国家标准工时制度有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
通过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避免了劳动者长期超时加班的情况出现。
一方面,合理的工作时间可以避免劳动者因过度劳累而导致身体健康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合理的工作时间也能给劳动者充足的休息时间,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提升生活质量。
此外,国家标准工时制度还规定了加班工资的支付,确保了劳动者的工资合法权益。
其次,国家标准工时制度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
过长的工作时间会导致劳动者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而国家标准工时制度规定了每天、每周和每月的工作时间限制,防止了劳动者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适当的工作时间安排可以保持劳动者的精力和注意力,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此外,规定了正常工作时间与加班工资的比例,也对于激励劳动者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再次,国家标准工时制度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适当的工作时间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方面,合理的工作时间可以避免劳动力过度消耗,减少因工作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工伤事故,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
另一方面,合理的工作时间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流动性,稳定团队建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国家标准工时制度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进步。
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可以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适当的工作时间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消费和经济增长。
合理的工作时间也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避免了长时间工作的“剥削”,提升全社会的劳动成果分配效率。
同时,规定了加班工资的支付,也可以促进社会的消费能力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标准工时](https://img.taocdn.com/s3/m/1367c4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0.png)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标准工时是指国家规定的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工作时间,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秩序的重要制度。
合理的标准工时既
能保障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又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应当充分考虑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过长的工作时间会导致劳动者疲劳过度,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引发
各种职业病。
因此,国家规定的标准工时应当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避免劳动者长时间连续工作,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也要考虑到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过短的工作时间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
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标准工时的设定应当兼顾劳动者的权益和企
业的经济利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另外,标准工时的执行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一些企业为了
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违反劳动法规定,强制劳动者加班加点,
严重超过标准工时,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
加强对标准工时执行情况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加班行为,保障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劳动法标准工时的设定和执行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标准工时既能保
障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又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劳动法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标准工时的管理和监督,确
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如伸 手、抓取等
•人的基本动作,如伸手、握取等
Pag3e43/484
Key to Excellence
第三步:将工作分成单元并加以完整记述
11.工作方法的改善 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矛以计算出来,作为改善的参考依据, 同时可作为改善前后的比较。
12.作业指导训练的标准 在现场生产单位的作业指导训练中,标准工时是其作作业单 元效率的依据。
Pag1e21/284
Key to Excellence
标准工时之应用
13.工作绩效评估及资金计算
测量点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时间
观测产品 观测人
问题记录
最快时间
Page 31
Key to Excellence
第一步:工具准备
Page 32
Key to Excellence
第二步:确认工作方法与工作环境
• 标准工时必须建立在合理且良好的标准工作方法之上
G.C. Heyde
Pag2e22/284
Key to Excellence
模特法(MOD)
Pag2e32/384
Key to Excellence
秒表测时 VS PTS
作测业定 测方定法 方法
秒J时表间测研时究法 需要使用秒表;
工作P抽TS样
Pag1e81/884
Key to Excellence
1、生理宽放:是指疲劳以外作业者在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 上厕所、擦汗等,其标准为: 对较轻松的工作,为正常时间的2%-5% 对较重的工作(或环境不良)为5%-7% 对举重(或天气炎热无空调)为7%
2、疲劳宽放:因疲劳而使作业拖延,恢复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 在疲劳宽放中主要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二大类,为了消除疲 劳,必须给予宽放时间。它是由作业环境、作业条件的不同而 产生的体力上,精神上疲劳引起。 带来疲劳的各种因素如下: A、作业环境:温度、照明、废气、噪音、空气、湿度; B、作业条件:作业强度、作业场所、作业的体能要求、 根据作业强度宽放率为:重型:15%,中型:10%,轻型:5%
17.订定产品价格的参考
标准工时可将产品一部分的成本计算出来,再加上其它因素,可作为产 品价格的参考。
Pag1e31/384
Key to Excellence
标准工时的构成
标准工时的构成
评比 系数
观察时间
正常时间
标准工时
作业疲劳 生理 管理 宽放宽放 宽放 宽放
标准工时=正常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百分比)
2.标准的作业条件和作业方法 用规定的标准作业方法操作; 使用规定好的标准设备、工装夹具与物料; 在规定的标准作业环境下。
8
Page 8
Key to Excellence
标准工时之应用
1.效率管理 工厂效率的原始数据
2.设备能力 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时间作计算分析,以 作为设备购置之依据,及采取适当之就变措施。
Page 24
Key to Excellence
秒表测时法
Pag2e52/584
Key to Excellence
如何操作秒表
B
A
B
A
右手握住秒表,母指按A键(Start & Stop),食指 按B键(Split&LAP)
身体状态,与熟练度有直接关系,因此两者不应相差等级太远 • C.环境:对作业者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此项一般情况可视作
平均。 • D.一致性(稳定性):周期作业时间的稳定性的评价,此项一
般情况可视作平均。
Pag1e51/584
Key to Excellence
评比因素等级:
• 测时时首先要观察一下作业员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工装夹 具是否正确且合理,其作业条件是否处在正确的状况下
–(可先查看作业指导书)
Page 33
Key to Excellence
第三步:将工作分成单元并加以完整记述
• 工作的四个层次
制程 作业 单元 动作
•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作业串 通,如装配。
Key to Excellence
企业量化管理之根:标准工时
Page 4
Key to Excellence
时间=金钱 • 马克思《资本论》:
–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商品价值 以劳动工时 衡量
成本——>工时<——产出
Page 29
Key to Excellence
秒表测时法的步骤
第一步:工具准备 A:秒表 B:时间研究表格 C:观测板 D:笔
Page 30
Key to Excellence
第一步:工具准备
• 测时记录表
制程 N0.
作业内容
连续测时表
测量线别 测量时间
➢在正常作业环境状态下
➢确定的而且最好是迄今最佳的工作方法
➢适任合格的作业员
➢以一定的正常的速度进行作业
Page7/784
Key to Excellence
标准工时的定义
说明: 1.操作熟练程度和技能都达到平均水平的作业员 作业员是一名合格的工人,该作业适合于他,作业员必须经过 正确的作业指导及训练,必须在正常的速度下作业,不能过度 紧张,也不能故意延误,且工作时的生理状态正常。
Pag2e12/184
Key to Excellence
标准工时的科学测定方法
➢秒表测时法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系列)
方法名称
动作时间分析(MTA) 工作因素法(WF) 方法时间测量(MTM)
模特法(MOD)
时间
1924 1938 1948
1966
创始人
A.B. Segur J.H. Quick Shea/Koehler H.B. Maynard G.J. Stegemerten Schwab
实施奖工制度必须籍由标准时间来衡量工作绩效, 才能公平合理计算奖金。
14.新产品的开发
新产品的开发,可依据已有产品单元标准时间来预估所需要的成本。
15.人工成本计算
标准时间为直接人工成本计算的基本数据。
16.外包价格的决定
依据标准时间所计算的人工成本,加上材料成本及制造费用,作为外包 成本的决定因素。
连续测时法
B
b.连续测时法 :
A
➢适合流水方 式作业短周期 多单元.
观测的第一单元开始按A键至整个观测期间只按B 键记录每一单元或动素时间,观测结束时方归零
开始
(0) a
停止
(a) b
开始
(a+ b)
c
停止
(a+b+ c)
按 A 键按 B 键 按 B 键 按 B 键
按 A 键停 按 B 键归零
1• Team • Vision
IE系列课程之
标• Voice准工时与效率体系
Page 1
目录
1 标准工时 2 效率体系
Page2/284
Key to Excellence目录1 标准工时 2 效率体系
Page3/384
3.设备计划 透过标准工时及设备的产能,将整厂的设备作最佳的安排。
Page9/984
Key to Excellence
标准工时之应用
4.人员及负荷计算 生产计划制定后,可依据标准时间计算所需之人工小时及所 需人员,而且前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其负荷的情况都 需依据标准时间来计算。
一般的产品生产或加工为正常时间4% 复杂的产品生产或加工为正常时间的5%
Pag2e02/084
Key to Excellence
4. 管理宽放:指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上班时间的 占用(如早晚会,中休)。 一般取0-5%(视公司的具体规定)
综上,宽放率范围:10%-32%
Page 5
Key to Excellence
目录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应用 ➢标准工时制定方法
Page6/684
Key to Excellence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是指在正常的作业环境状态下,以既 定的作业方法,由受有良好训练且合格的作业员以 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Page 26
Key to Excellence
如何操作秒表
B
A
a. 归零法:第一单元开始时,母指按 下A键开动码表,第一单元结束时 即按A键停表,记下时间后按B键 归零.
➢适合长周期 作业单元
開始 按A 鍵
停止
按A 鍵
按 B 鍵歸零
Page 27
Key to Excellence
Pag1e91/984
Key to Excellence
3.作业宽放:是指在作业中如不规则发生的延迟,其发 生也不可预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由于来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顿。(划为无效工时) ②场监督者与检查员临时抽检及口头指示所造成偶发停顿 ③上下工位的传递中偶发问题。 其宽放标准为:简单的产品生产或加工为正常时间的3%
预定时间标准
备注
不不需需要要使使用用工工具具;; 不需要使用工具;
特点
测量结果需要评比; 测量结结果果需不要需评要比评; 测量结果不需要评
比;
比;
耗费时间多;
耗耗费费时时间间少较;少;
耗费时间较少;
研究的最小阶次为 研研究究的的最最小小阶阶次次为为 研究的最小阶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