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与效率改善(精)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工时概要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生产计划;(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
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
如下图(1)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
标准工时ST管理与生产效率改善

标准工时ST管理与生产效率改善课程背景:据调查,日本的制造业几乎100%拥有ST评估系统,而且20%的知名企业还建立了个性化和高精度的ST管理系统.就中国企业来讲,港台企业要略好于国内企业.基本的情况是30%的企业根本没有,60%的企业有而不精,10%的企业根本还不了解。
因此对成本管理/资源配制/效率管理/加工费测评等缺少根本性的有效工具和科学性。
ST的精度与企业的生产成本息息相关,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构筑高精度的ST管理系统已经迫不急待!培训目的:本课程让您全面了解ST的内容,起源,发展,用途,应用,测评;课堂上老师将和您一起分享日本知名企业的个性化典型案例;让您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优秀与卓越的差距;更能够帮助您建立一套完整的ST管理系统以引导;还可使您在管理的过程中扩大对ST的应用范围和自我测评。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标准工时(ST)新概念1.1.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时间的两大特点;1.2.标准工时确立的六个原则;1.3.使用标准工时的六个目的;1.4.在生产运行中不属于标准工时范围的五个方面;1.5.标准工时组成的两个部份;1.6.标准工时宽裕率的三个组成部份;1.7.标准工时的三种计算方法;1.8.标准工时导入过程中的技巧第二部分:WF标准工时系统的导入应用及检测2.1.WF的起源与定度2.2.WF的基本内容(十三项)介绍2.3.标准工时系统的导入程序2.4.高精度标准工时系统导入的四种工具2.5.标准工时系统导入主推者的必备条件2.6.标准工时系统的导入程序2.7.标准工时运算体系的三种表格2.8.深刻理解标准化作业的三种含义2.9.标准工时检测的三大指针与计算方法2.10.标准工时检测系统的三种表格2.11.标准工时系统的其它用途2.12.ST的修正理由与频率第三部份: 从标准工时改革到生产效率改善3.1.你正在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ST和管理ST3.2.你觉得精度怎么样和要不要改善3.3.让老师来对你的效率作出真实评价3.4.提出你的ST问题现场为你解决3.5.什么是真效率和假效率3.6.提高效率的两个最基本要素和七个步骤3.7.哪些企业更要构筑高精度标准工时系统专家简介陈老师工商管理硕士,国内制造管理专家历任日资世界五百强企业生产主管、品质主管,生产经理、制造总经理等,陈老师精通制造业领先的COB&SMT&AI等高技术制造管理;曾师从小川一也(日本能率协会管理中心专家,日本WF&IE 研究第一人,日本制造业研究的国宝级人物)专门研习标准工时与动作研究曾先后多次被派往日本和新加坡进修及培训(丰田JIT生产方式,对NPS有系统及深入研究和实践),陈老师尤其擅长现场一体化管理(计划,成本,纳期,质量,技术,人员)。
标准工时分析及效率分析

综合效率=良品所需工时/总出勤工时 =运转率 x 作业效率 运转率 =实绩工时/总出勤工时 作业效率= 良品完成工时/实绩工时
作 业 效 率
运 转 效 率
2003年4月1-30日
2003年5月~
在F线试点,两种 计算方法同时计算 ,比较差异,找出 问题: 效率计算方法改变 ,将CTV生产线按 工艺分为几段进行 效率计算,并进行 分段改善。
根据F线的经验选 一条内销线推广, 进行差异分析改善 在次阶段F线继续 实施此方法;
根据F线及内销线 的经验选一条外 销线推广,进行差 异分析改善 此阶段共有2条生 产线已实施该方 法
100 ~ 130 %
各种管理方式下的作业效率
效率分析系统实施,定期分类分析效率状况
作业效率浪费要因分析
16/17
区 分
内 容
少量的作业终止, 浪费(IDLE)
1.发生在作业开始和结束时, 中间休息前后发生的浪费 2.作业变更时的浪费 3.周围环境的不必要整理 (夹具的粗糙整理) 4.作业开始和结束时过于干净 的清扫或整理 5.作业过程中的谈笑或走开
通过该方法计算的工时并非该机 型的标准时间,所以会导致财务 核算与人均时效计算的不准确性
单机工时 不准确
折算系数 不准确
标台产量 不准确
人均时效 不准确
标台成本 不准确
单机工时必须 通过科学的方 法计算我公司效率计算优缺点 Nhomakorabea2/17
◎ 我公司现在效率核算方法:
人均时效=当期总投入工时/当期折算的标准台产量
计划实绩对比
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

1.如何让车间人员没有质疑 2.机器与人力并存 3.成本问题 4.多品种,多批,小量,定单多变的问题 应用原则: 1.熟悉统计学分析方法 2.资深的工程人员 3.取得车间基层人员的信任与了解 4.多种测定方法
2.3.1综合数据法 内涵
• 1.表格方式 • 2.直线图方式 • 3.变数方程式 • 4.直接应用公式
选对改善 主题对象 观测记录 现状事实 检讨并置 疑找出问 题点 针对问题 构想改善 方法 建立实施 计划 推动以及 检讨成效
3.2 改善5W1H手段
• • • • • •
What:做什么?意义何在? Why:为什么?有何助益?不做会怎样? Where:何处做?换个地方做会怎样? When:何时做?提前或者咽喉延后是否更有利 Who:何人做?换人是否更有效率?更不会出错? How:如何做,是否有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
作业名称: 观测日期: 周程 1 2 3 4 5 取半成品 7 6 揭离形纸 22 23 观测人员 组装扩散 10 11 组装上菱 11 14 观测表单号:GC00001 单位: 秒 组装下菱 13 35 组装缓冲材 25 21 放入周转盘 12 11
• 2.1.3连续测时法
连续法测时比较准确,在工作开始时记录数据,直到最后一 个周程.如发生漏记,以<M>代替,发生作业者没做以</>代 替.外来单元应记录在外来单元里
2.2.4 MODAPTS 时值表内涵
• 大幅简化动作形态和距离,仅21个数据 • 采用MOD为单位,时间比TMU长约4倍 • 工时分析可以采用作业单元,与秒表类似.
1MOD=0.129秒(未含宽放) 或者1MOD=1/7秒(含宽放)
2.3 综合数据法测定标准工时
• 测定标准工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面临很多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工作的改善

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工作的改善首先,设定标准工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员工过度劳累。
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员工身体和精神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可以使员工在工作期间有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时间,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标准工时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员工需要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不会出现拖延和效率低下的情况。
此外,通过规范工作时间,员工也将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情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要想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企业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出努力:1. 提供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员工具备更多的工作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2. 定期进行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的检查和调整,确保员工可以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避免因为外界原因而影响工作效率。
3. 鼓励员工提出工作改进建议,积极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健康,同时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进而改善工作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员工的工作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定最低的标准工时,以保护员工的权益。
通过设定标准工时,能够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家庭时间,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工作疲劳程度,降低工伤率,并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同时,标准工时的设定也有利于员工的工作生产率,因为合理的休息和休息区间,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然而,要保证落实标准工时的政策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企业需要进一步重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保障员工权益和提高企业生产力的双重目的。
虽然标准工时可以带来一定的休息和保护,但并不意味着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生产力都能得到保证。
因此,企业需要继续采取更多措施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更好地完成任务。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挑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许多企业采用了标准工时制度来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管理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标准工时的定义和意义标准工时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理论上的工作时间。
通过制定标准工时,企业能够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来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标准工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评判员工绩效和支付工资的依据,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标准工时的制定原则1.依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制定标准工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避免对所有岗位和任务一刀切的制定标准工时,以保证制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2.参与制定的多元化:在制定标准工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员工、管理层和专业人士等,以确保制定出的标准工时能够反映出真实的工作情况和实际的操作需求。
3.适度的弹性和调整:由于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变化,标准工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调性,以适应不同工作情况下的变化和调整,同时也能够有效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1.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在制定标准工时之前,企业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完成时间等,以便能够准确评估工作时间的需求。
2.收集和分析工作数据:企业可以通过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情况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制定标准工时:根据工作目标、要求和分析结果,企业可以制定标准工时,明确员工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所需的时间量。
4.实施和调整标准工时:制定标准工时之后,企业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标准工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监测和评估工作情况:企业应该对标准工时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工时与效率

工时管理与生产效率一、工时概念1.标准工时1.1定义:标准工时是一名操作熟练程度中等偏上的作业人员,在机器设备、物料等生产条件正常的情况下,以标准作业方法,顺利流畅地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一道工序或一个组件或一个产品所需的作业时间。
1.2说明:a)操作熟练程度中等偏上:能够担任高精度的工作,可以指导他人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对作业流程\器具使用非常熟悉,操作有效,动作迅速且正确。
b)生产条件正常:机器设备运行良好,工模具齐备,物料供应顺畅,人员配合到位,环境符合要求。
c)标准作业方法:作业标准(如《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操作方法。
d)顺利流畅地完成:对外届影响的要求。
e)符合质量要求:只有符合质量要求,完成的作业才有效。
1.3标准工时的制定1.3.1制定方法目前,制定标准工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四种﹕秒表法、经验判断法、历史记录法、预定时间标准法。
我公司目前的采用的方法是历史记录法加经验判断法,逐步应该推行秒表法。
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殊性,用户个性化比较强,标准化工作还需要改进,所以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产品的定额工时。
只有对产品进行彻底的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改善,细化作业单元,才有可能利用秒表法对标准工时进行彻底的优化。
1.3.2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是指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连续地直接观测作业者的作业﹐除了记录工作次数与工作时间之外﹐还要与标准作业的观念比较﹐赋予一个估计值﹐然后再考虑工作之外的放宽时间,即得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净作业时间+宽放时间)+准备作业时间(净准备时间+宽放时间);标准作业时间由工艺过程决定,主要为直接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工/机器时间消耗。
对标准工时的降低只能通过工艺改善和辅助时间降低。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仅指一位合格胜任的工人﹐以正常速度运行该工作所需的时间﹔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中断的整天以相同的速度操作﹐在操作中﹐因私事原因、疲劳、不可避免之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使工作中断﹐操作时间增加﹔设定宽放值,加入足够的时值在正常生产时间内﹐使以正常速度操作的员工能合理地达到标准。
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

为什么要进行宽放?
1. 人为宽放——人不是机器. (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2. 非人为宽放——生产需要准备. (作业宽放、管理宽放)
3. 工艺特点与计划周期需要调整---(特殊宽放).
同一劳动场所的同一工序其宽放系数是一致的,除非劳 动条件发生变化否则为一个常数。
CITIGROUP
11
宽放系数的含盖范围
(4)平均
显得有些保守; 虽然接受建议但不实施; 工作上有良好的安排;
自己拟定工作计划; 按良好的工作方法进行工 作;
(5)可
勉强接受建议; 工作是注意力不太集中; 受到生活不正常的影响;
工作方法不太适当; 工作比较摸索;
(6)欠佳
时间浪费较多; 对工作缺乏兴趣; 工作显得迟缓懒散,有多 余动作;
工作地布置紊乱; 使用不适当的工具工作摸 索;
A
+0.04
B
+0.03
C
+0.01
指操作者在同种操作周期上时值的差
异(但往往因材料、工具等各方面因
D
+0.00
素的影响)
E
-0.02
F
-0.04
9
评比系数的运用案例
实测工时:
10.5,10.0,9.5,9.8,11.0,11.5,9.0;
熟练系数: 超佳 A1(+0.15)
努力系数: 可
E2(-0.08)
CITIGROUP
4
需要防止的三种现象——
• 生产效率高达95%-100%,甚至超过100%; • 设备稼动率超过80%,甚至超过90%; • 大家都在将标准工时和效率指标当作笑谈;
标准不仅要考虑合理性,合法性,更要考虑它的导向性。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第一章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向
一、标准工时在工厂管理的工 具性角色
1、多项“计划”作业的核算工具
生管排程 工作负荷量 人工成本基准
2、多项“查核”工作的基准
员工效率 人力编成/设备配置编成 生产线/设备绩效 损失分析
3、其他
方法比较与工作改善
二、标准工时之应用范围
1、生产管理方面 A、生产排程
二、使用工具
1、马表(Stop Watch) 机械式/电子式 60进分/100进分/万进时 运动式马表 2、没时纪录表格 有系统的事先规划设计 方法标准之叙述 单元工时之纪录 工时整理 3、观测板 4、其他辅助器材
三、马表没时的总程序
1、观测前的准备与确认 作业方法与标准化条件 2、割分作业单元(Element) 3、现场实地观测及纪录单元 归零法/连续法/累积法 4、基本时值整理 异常值之排除 观测过程之复查 5、评比调整 求取“正常工时” 6、赋予宽放 成为“标准工时”
标准)
女
7% 4%
男
5% 4%
2、变动宽放(疲劳)
区分
立姿操作 稍不舒适 不自然姿势 挂向上 极舒适 5磅以上 重量/阻力 10磅以上
男
1 2 5 7 0 1
女
2 3 5 7 1 2
其他:照明不良 •大气条件 •最密的注意力 •噪音 •精神疲劳(加工复难度) •单调感 •无聊感
五、定率宽放公式(疲劳宽放)
4、基本格式实例
过程 单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取工件放 锁上
2、工件装入 治具内锁紧 3、调整锁刀 迫近孔位 4、自动锁孔 5、移开锁刀 6、松螺丝卸 下治具 7、移完工件 于堆置架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初步确定的员工应当完成的正常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福利。
以下是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首先,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分析。
通过对工作内容的详细了解和分解,以及对工作量的评估和测算,可以确定员工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该完成的工作量和时间。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其次,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不同的工作类型和岗位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间完成,因此需要根据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工时标准。
一般来说,复杂度较高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而简单的工作则需要较少的时间。
此外,制定标准工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
有时候,工作进度可能会受到设备故障、材料短缺、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产生偏差。
因此,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变动因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旦标准工时制定完成,就需要进行实施和监控。
企业需要确保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进行工作,同时监控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如果发现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还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为了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工作时间;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工作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性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总之,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复杂性等因素,并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而改善标准工时可以通过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等措施来实现。
通过制定和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福利和产品质量。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含表格)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规范(ISO9001-2015)一、目的1.1.规范各(M)BU对”综合效率” 、“投入工时有效率”、“有效工时产出率”三项KPI指标的统计办法﹐明确各相关数据的计算标准。
1.2.统一各(M)BU对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提高标准工时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1.3.通过此管理办法﹐全面了解产生无效工时的原因﹐找出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提高生产效率。
二、三项KPI指标的公式及其意义2.1.三项KPI指标的公式2.1.1.投入工时有效率(E1)=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管理原因而产生的无效时间。
2.1.2.有效工时产出率(E2)=产出工时/有效工时有效工时产出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无效时间﹐并加以改善。
2.1.3.综合效率(E)=总产出工时/总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产出工时有效率综合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
※由上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此三项KPI 指标的计算值都<100%﹔反之﹐则可能是参与计算的各项数据数据统计有误﹐需要重新修订。
2.2.相关参数的定义 2.2.1.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指的是员工的支薪工时﹐包括正常上班时间和加班时间两部分﹐也就是从人资系统导出的员工实际刷卡工时。
投入工时=正常班工时+加班工时 2.2.2.有效工时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损失工时 2.2.3. 损失工时损失工时﹕损失工时包括换线、待料﹑来料不良﹑机故﹑试样、重工、等损失的时间。
※在标准工时的制定中﹐计入到宽放时间的不计入在损失时间里面。
a--指完全依照设计数据,以最佳制造方法所能制出该产品所需的最小时间值。
b--因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延迟宽放﹑政策宽放的时间。
c--因产品生产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所发生的无效时间。
d--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2.2.4.产出工时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2.2.5.产出数量产出数量﹕产出数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可以是从SAP或SFC系统中下载的数据﹐也可以是在仓库的入库记录表中查得的数据。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设定与工作改善简介标准工时设定是指为工作中的任务或项目预设的合理工作时间。
通过合理的工时设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负担,并帮助实现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设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进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
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设定标准工时可以避免过长的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员工的疲劳与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的时间分配有助于员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安排任务的优先级,提高工作质量。
2. 促进工作生活平衡工作生活平衡对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适当设定标准工时可以确保员工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家庭、个人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生活,从而提高幸福感与生活质量。
3. 保障员工权益合理设定标准工时可以避免员工被迫加班、长时间工作,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员工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能够更好地保持工作热情与动力,并有效减少工作上的疲劳感。
工作改善1. 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合理的标准工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基础。
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考虑到任务的复杂程度、员工技能水平和工作特点等因素。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梳理工作流程:详细了解和记录工作流程,包括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和资源。
•评估任务复杂度: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评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
•考虑员工情况:考虑员工的技能水平、经验以及日常工作情况,合理预估他们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2. 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提供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技能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
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支持,使其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和知识。
此外,还可以鼓励员工参与自主学习和知识分享,促进团队的学习与成长。
3. 鼓励团队合作与沟通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分享经验和知识。
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改善

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率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提高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益。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改善工作效率。
一、时间管理良好的时间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安排每天的工作任务,并合理安排时间。
其次,要控制好每项任务的时间,分配合适的时间比例。
此外,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工作过度,保持身心健康。
二、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应该明确每项工作的目标和所需的成果,并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
在进行工作时,要专注于目标,避免分散注意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任务分解对于较大的工作任务,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
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小任务更易于处理和管理。
在分解任务时,我们可以根据紧急程度和重要性优先处理,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四、技能提升提升个人技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五、团队合作在工作中,有效的团队合作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团队合作可以将每个人的专长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合理分工并协同工作。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互相补充,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六、信息化工具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工具,如电子邮件、办公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
合理运用这些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信息交流和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
七、减少干扰工作中的干扰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干扰,保持专注。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关闭手机等,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八、合理安排会议会议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不合理的会议安排往往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会议,确定会议的主题和目标,并尽量控制会议时间和参与人数,避免浪费时间。
如何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
有效管理时间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帮助您提升工作效率。
1. 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是时间管理的关键。
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可以列出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根据优先级排序。
这样可以让您清晰地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避免浪费时间在优先级较低的任务上。
2. 划分工作时间将工作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每段时间集中精力完成特定任务。
在这段时间内不要被其他事情打扰,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帮助您更好地划分工作时间。
3. 避免无谓的会议和讨论无谓的会议和讨论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在参加会议前,可以先了解会议的议程和目的,并评估自己是否需要参加。
如果觉得自己不是关键人物,可以选择不参加,节省时间用于更重要的任务。
4. 学会拒绝学会拒绝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当他人向您提出额外的任务或请求时,可以委婉地拒绝或推迟处理,以保证自己的工作计划不受影响。
5. 及时休息合理的休息可以帮助恢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在工作期间安排一些小休息,如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或喝一杯水,让大脑得到放松。
通过以上时间管理技巧,您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记住,时间就是金钱,有效管理时间可以让您事半功倍,实现更多的工作目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赞和分享给更多人。
祝您工作高效!。
标准工时与效率体系

平均。 • D.一致性(稳定性):周期作业时间的稳定性的评价,此项一
般情况可视作平均。
Pag1e51/584
Key to Excellence
评比因素等级:
Pag2e12/184
Key to Excellence
标准工时的科学测定方法
➢秒表测时法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系列)
方法名称
动作时间分析(MTA) 工作因素法(WF) 方法时间测量(MTM)
模特法(MOD)
时间
1924 1938 1948
1966
创始人
A.B. Segur J.H. Quick Shea/Koehler H.B. Maynard G.J. Stegemerten Schwab
Page 26
Key to Excellence
如何操作秒表
B
A
a. 归零法:第一单元开始时,母指按 下A键开动码表,第一单元结束时 即按A键停表,记下时间后按B键 归零.
➢适合长周期 作业单元
開始 按A 鍵
停止
按A 鍵
按 B 鍵歸零
Page 27
Key to Excellence
预定时间标准
备注
不不需需要要使使用用工工具具;; 不需要使用工具;
特点
测量结果需要评比; 测量结结果果需不要需评要比评; 测量结果不需要评
比;
比;
耗费时间多;
耗耗费费时时间间少较;少;
耗费时间较少;
研究的最小阶次为 研研究究的的最最小小阶阶次次为为 研究的最小阶次为
标准工时的基本术语

标准工时的基本术语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所需工作量的标准时间。
以下是与标准工时相关的一些基本术语解释:1. 标准工时(Standard Hours):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它是一种预计时间,用于衡量劳动力和工作量的基本单位。
2. 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是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而设定的一项参考时间,用于规定完成某个任务或工作的时间周期。
3. 实际工时(Actual Hours):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工作时间。
与标准工时相比较,实际工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偏差。
4. 比率调整(Rate Adjustment):是一种根据生产工时的实际结果对标准工时进行调整的方法。
它通常基于对员工在特定任务上完成工作的评估,并将工时数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
5. 标准时间制定(Standard Time Setting):是指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确定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的过程。
这需要分析工作过程、操作方法、工作条件等因素。
6. 良好的工作方法(Good Work Method):是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采用高效、安全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良好的工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和错误。
7. 效率(Efficiency):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量或任务的能力。
高效率表示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而低效率则意味着工作花费更多的时间。
8.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是一种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它旨在消除浪费、提高生产力和质量。
9. 加班(Overtime):是指在工作时间以外额外工作的时间。
加班可能是由于任务延误、急需完成工作或特殊情况而产生。
10. 加班费(Overtime Pay):是对员工额外工作时间的补偿。
根据法律和公司政策,加班费可以是按小时的工资倍率支付或根据约定的计算方式支付。
这些基本术语有助于理解和运用标准工时概念,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管理员工工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工时与效率改善
开课信息: 课程编号:KC7357
开课日期(天数)上课地区费用 2014/9/20-21 广东-广州市 3280
更多: 无
招生对象
---------------------------------
工艺工程师,精益制造工程师,IE 工程师,生产主管,生产经理,工程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培训中心 w w w. W a y s. O r g. C n
【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课程内容
---------------------------------课程背景
在中国,随着廉价的劳动力慢慢退出历史,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最低成本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到来,标准工时已被应用于企业的各个领域,他是企业实施TPM 、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内部改善的基础,标准工时已被誉为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基石!
如何制定标准工时?
如何测定标准工时?
如何根据标准工时改善公司的产能及交期?
如何利用标准工时实施绩效管理与改善?
如何依据标准工时,开展效率改善?
如何利用标准工时,推动企业的整体改善?
以上问题及困惑将由冠卓IE 改善高级讲师带领您共同探讨。
冠卓基于多年的企业改善咨询辅导经验,特别推出此全新课程。
课程搜集了大量企业真实改善案例及企业在运用标准工时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误区,实用性高、专业性强。
课程不仅能够带给学员专业实用的工具及知识,更将指导学员如何有效在企业中进行实施和应用。
课程目标
了解标准工时的构成、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制定步骤,宽放率及标准工时的改善;了解劳动定额的制定,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改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提供标准工时、劳动定额的制定,绩效与生产效率的基本知识,训练技术与管理人员怎么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本企业中(最好能事先由企业提供部分案例)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标准工时的定义与作用
时间研究的定义
游戏一:扑克牌游戏
标准工时的定义及分类
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
合格工人
作业标准
正常的环境和条件
普通熟练程度和正常速度
注:测量标准工时一定要注意上述四个要素。
标准工时分类
人的工时-Labor Hour
机器工时-Machine Hour
注:产能由机器工时决定,即将机器设置为瓶颈。
简单介绍人机协作-提高协作效率
案例一:人机协作改善案例
时间研究的层次
动作(适合动作密集型)
作业要素-若干动作集合而成
操作-若干作业要素的集合
程序-完成某项工需要执行的作业串
活动-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经历的过程,由若干程序或工作站组成
功能-构成产品的组件或零件,保证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所必须的所有活动产品-完成最终的产品
注:在测定标准工时时,要根据作业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测量等级,切不可生搬硬套。
讨论:分组讨论企业中制定标准工时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标准工时的作用
产品成本管理(产品管理部)
产品制造成本计算
委外加工定价的计算
工厂生产管理(生产部):生产计划、产能管理(设备管理)、效率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工艺流程管理(工艺技术部):生产线平衡、作业方法改进
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人力资源部):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计划
案例二:如何根据标准工时及MRP 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如何安排多技能培训第二单元:标准工时的构成与制定
标准工时的构成
精密时间
主作业时间:目标作业,辅助作业如检查、测量、机器作业时间等
准备作业时间:如换型时间、开班前期的准备工作、换型后后道工序的起始等待富余时间
人为富余:私事富余(喝水,擦汗等)、疲劳富余
其它富余:作业富余(质量问题处理)、工厂富余(5S 、晨会)
参考资料:宽放种类及宽放率参考标准
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与注意事项
标准工时制定的八步骤
测量标准工时的要点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工时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划分:材料员、生产协调员、领班
间接员工如何分摊标准工时:分摊标准工时、摊入生产成本
分组讨论:企业中有哪些直接与间接人员,如何对间接人员进行定岗定员。
第三单元: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
直接观测法
秒表测时法
摄像法-要剔除其中的浪费时间
工作抽样法
工作日写实
案例四:某工厂工作日写实
合成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工作因素法
方法时间测量
模特排时法-MODAPTS(重点
练习:用模特排时法计算给定作业的标准工时
标准资料法
测量标准工时的软件-AVIX (先进)
几种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比较
案例五:作业要素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
案例六:动态产品包的标准工时制定。
练习:选择两条生产线或作业工序,用上述方法进行作业测量和标准工时制定的练习。
注意作业划分及测量的层级。
第四单元:标准工时的宽放及改善
学习曲线及其应用
学习曲线
如何基于学习曲线提高效率
评比系数的设定方法
速度评比法
平准化法
客观评比法
标准工时调整系数
努力度调整系数
熟练度调整系数
工作环境调整系数
标准工时的PDCA 改善循环
练习:根据某汽车焊接工序视频分析如何改进作业,缩短节拍时间,解决产线平衡问题。
第五单元: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
劳动定额的种类及作用
劳动定额及其要素
劳动定额的种类
劳动定额的作用
劳动定额的制定与管理
劳动定额与岗位定员
劳动定额的制定步骤
劳动定额的更新与管理
员工绩效体系
员工绩效体系的构成:意愿、技能、环境
案例七:机器看管定额的计算
案例八:员工绩效的计算与考核案例
第六单元:效率与绩效改善体系
时间分类
出勤时间
规定休息/用餐时间
有效工作时间
损失时间及消除
熟练程度
质量损失(原料、不合格品)
设备故障时间
等待(材料、机器等)作业方法生产率的提升维度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产量/投入工时设备效率=价值运转时间/计划开动时间原材料生产效率=有效产量/原料投入量绩效指标分解与改善步骤员工相关的时间损失 IE 技术:线体平衡、人因工程(线体高度、工位布局)员工绩效车间相关的时间损失:车间管理绩效(人员安排)间接部门相关的时间损失间接部门绩效:新品验证、设备状况、生产工艺员工绩效体系的改善员工绩效改善六部法案例九:流水线谱线案例案例十:生产线体平衡改善案例十一:产品快速换型案例案例研究:针对第三讲的作业测量练习,讨论如何提高作业效率指导练习:选择企业案例制定标准工时并研究讲师介绍---------------------------------张斌老师教育及资格认证: IE 改善高级讲师,东南大学硕士,高级工程师,并拥有一项国家专利局颁布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讲师经历及专长:
张老师曾任多家著名外资企业工业工程部经理、生产质量经理以及工艺工程师等职务;曾赴瑞典总公司、欧美等多家分公司深造工业工程(IE)和精益生产方面的技术;在近二十年工作中,张老师积累了有丰富的工业工程(IE)技术、精益生产、精益价值流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张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业工程知识体系,精心设计并主讲的课程有:工业工程技术、全景式精益生产、精益价值流分析等精品课程。
培训客户及培训风格:张老师曾培训过多家知名企业,其中有胜美达电机、普安阀门、联合汽车电子、拉法基、阿法拉伐、上海庄臣、三得利、眼力健、华阳-科斯达、夏新股份、哈尔滨啤酒、东芝变压器公司、东风汽车、万家乐集团、西蒙电器、升德升电子、美的集团、吉斯特药业、北京空港配
餐、北京博维航空设施、永康制药、京博农化、诺康医药、韩泰轮胎、升德升电子及其它多家知名企业。
张老师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注重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生产实践案例相结合,通俗易懂,易于学员掌握知识要点,帮助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及项目改进。
使科学知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全程案例研习、角色演练、小组讨论、游戏感悟、头脑风暴、工作实务模拟并同时伴以咨询式培训等形式,引导学员参与,并注重其丰富的企业实践改进案例的分享,深得企业高层和学员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