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的计算
![生产效率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16f7d9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d.png)
生产效率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考量的角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生产效率计算公式:
1. 基于时间的生产效率计算:
- 公式一:生产效率= (实际产量× 标准工时) / (实际人力× 标准工作时间- 挡产工时+ 加班工时)
- 实际产量:实际完成的产品数量。
- 标准工时:按照产品工艺要求或行业标准计算出单个产品应耗用的标准工作时间。
- 实际人力:参与生产活动的实际人工数量。
- 标准工作时间:通常指每天8小时的基础工作时间。
- 挡产工时:由于非生产原因(如停工、设备故障、物料短缺等)造成的无效工时。
- 加班工时: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而延长的工作时间。
2. 基于工时利用率的生产效率计算:
- 公式二:生产效率= 标准总工时÷ 实际总投入工时× 100%
- 标准总工时:生产所有产品所需的理想工时总
量。
- 实际总投入工时:实际用于生产的员工总工作时间,包括有效工作时间和可能出现的损失工时。
3. 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
- 公式三: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业增加值/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工业增加值: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创造的新价值,体现了生产效率的经济效益层面。
4. 实物量或产值计算:
- 公式四:生产效率= 实际产出量/ 投入综合因素
- 投入综合因素可以包括物资、劳动力、资本等多种资源的投入。
在计算生产效率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计算模型,同时也要考虑到生产环境的变化、设备状态、管理水平、生产流程等因素对效率的影响。
此外,生产效率的提升不仅关注产量,也包括质量、能耗、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931f95b4e87101f69f319508.png)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1.1什么是标准工时?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用标准作业方法进行作业时所需要的时间:(1)采用规定的方法和设备;(2)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3)完全具有某一工作所要求的特定熟练程度的作业者;(4)在不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以每天能够维持的完成工作的最佳节奏进行作业;所谓特定熟练程度的作业者是指经过训练,肉体和精神上可以适应并能充分完成工作的作业员.1.1.1需要防止的三种现象:1.生产效率高达95%-100%,甚至超过100%;2.设备稼动率超过80%,甚至超过90%;3.大家都在将标准工时和效率指标当作笑谈.标准不仅要考虑合理性,更要考虑它的导向性.1.1.2标准工时的两个组成部分:1.标准工时=正常时间+宽放时间2.正常时间=平均时间x(1+评比系数)3.宽放时间=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策宽放结构合理,系统才能科学;方法合理,管理才能科学!1.1.3标准工时的结构图:平均时间评比系数私事宽放疲勞宽放程序宽放特別宽放政策宽放正常时间标准时间如果评比系数之和为负数,则正常时间小于平均时间1.1.4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工时=【平均实操工时x(1+评比系数)】+(正常时间x宽放系数)评比系数需要根据测量对象每次确认;宽放系数在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只需确认一次.评比系数:宽放系数是标准工时系统中最具专业物色的词汇.1.1.5为什么要进行评比?所谓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较;熟练系数:对作业者操作技能掌握即熟练程度方面进行评价;努力系数:对作业者工作投入的程度进行评价;工作环境系数:指因工作环境对作业者产生的影响;一致性系数:指作业者在同种操作周期上时值的差异;评比系数的四个关键要素(西屋评估法).评估系数法(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1.1.6评比系数的运用案例实测工时:10.5 10.0 9.5 9.8 11.0 11.5 9.0熟练系数:超佳;A1 努力系数:可;E2工作环境系数:欠佳;F 一致性系数:良;C问答:根据实测工时和评比系数算出正常时间?答案:正常时间=【(11+9.8+9.5+10+10.5) ÷5】×【1+(0.15-0.08+0.07+0.01)】=11.681.1.7为什么要进行宽放?1.人为宽放—人不是机器(私事宽放/疲劳宽放)2.非人为宽放—生产需要准备(作业宽放/管理宽放)3.工艺特点与计划周期需要调整—(特殊宽放)同一劳动场所的同一工序其宽放系数是一致的,除非劳动条件发生变化,否则为一个常数.1.1.8宽放系数的含盖范围 工作环境和管理方法改善后,宽放系数需要重新评估.1.1.9宽放系数的确认1.私事(生理)宽放系数的确认;2.疲劳宽放系数的确认;3.程序(作业)宽放系数的确认;4.管理宽放系数的确认;5.特殊宽放系数的确认.生产部门自我确认,IE 部门审核确认,上级主管核准确认,独立部门单独确认,独立产线单独确认,独立工站确认.1.1.11建立标准工时系统的三个关键步骤1.工序分解工厂—部门—车间—产线—工序(设备)2.区分影响工时的关键要素工序(设备)—动作(行程)—动素(参数)疲劳宽放:指作业员因作业造成的精神和肉体上的负荷导致的劳动技能減慢.私事宽放指劳动以外的生理需要(喝水/入厕/擦汗)作业宽放:指主要由于材料/事件/工具等相关的生产准备.管理宽放:因管理制度,如班前会及交接班会/早操时间等.特殊宽放:指因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影响的长短而给予宽放.宽放工时3.制订现实有效的测算计划1.1.12标准工时测算的三个关键安排1.下个月要排产的产品优先测算(本月)2.常做的产品紧随测算(下月)3.剩下的产品最后测算(第三个月)合理安排资源,缩短标准工时测试的周期.1.1.13标准工时修订的五个时机1.产品上线的第一个月2.产品上线后第三个月(三个月之后)3.产品上线后第九个月(半年之后)4.产品上线后第二十一个月(一年之后)5.设备/工艺/材料/治具发生变化时标准工时不是随意乱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1.14标准工时审核发行的四个步骤1.标准工时测试记录表(IE制作/班组长会签);2.工序别标准工时总表(IE课长/制造课长会签);3.产品别标准工时总表(工程经理/生产经理会签);4.<<产品别标准工时总表>>经文控统一发行.不要等到标准工时出现分歧时才来抱怨其它部门.标准只有被共同,才能被广泛的被使用.1.2什么是生产效率?1.2.1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生产效率=产出工时÷直接人员出勤工时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每PCS工作效率=产出工时÷(直接+间接)人员出勤工时抓住投入与产出四个环节,统一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研究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的落差,找出改善的方向.1.2.2生产效率的计算案例某生产部门A款产品某日生产数量为1000PCS,该产品的标准工时为20分钟每个,直接作业人员50人,干部2名,物料员1名,当天上班10小时,请计算该日该款产品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1000×20) ÷50×10×60=66.67%工作效率=(1000×20) ÷【(50+2+1) ×10×60】=62.89%1.2.3生产线平衡改善的案例平衡率=总标准工时÷排线人数×瓶颈工时损失率=1-平衡率每线每小时产能=3600÷瓶颈工时每人每小时产能=3600÷瓶颈工时÷排线人数1.2.4生产线人员需求的计算依据计算条件:1.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PCS2.需求工时=产出工时÷生产效率3.需求人数=需求工时÷(出货期限×工作时间)4.出货期限:48小时之后(2天之后)5.工作时间:10小时/每天6.生产效率现状:60%如何计算生产线需求人数是管理人员的基本功.1.2.5生产线人员需求的计算案例案例:某生产部门A款产品计划生产数量为1000PCS,该产品的标准工时为20分钟每个,客户要求2天后交货,假设每天上班10小时,生产效率60%,该产品需要安排多少人员作业才能如期交货?产出工时=? 产出工时=1000×20÷60=333.33H需求工时=? 需求工时=333.33÷60%=555.55H需求人数=? 需求人数=555.55÷(2×10)=27.83(约等于28人)1.3什么是设备稼动率?1.3.1设备稼动率的计算公式设备稼动率=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一次良品率时间稼动率=实际开机时间÷计划开机时间性能稼动率=实际产量÷标准产量一次良品率=实际良品数÷实际产量计划开机时间一般设定为每天24小时每小时标准产能=3600÷设备加工周期(秒)1.3.2设备稼动率的计算案例某大型设备计划开机时间24小时/每天,实际开机时间为21小时,设备加工周期为10秒,1模8穴,某日实际产量为60000个,其中不良品520个,试计算该设备在这一天的设备稼动率?时间稼动率=21H÷24H=87.5%标准产能=21×3600÷10×8=60480(PCS)性能稼动率=60000÷60480=99.2%一次良品率=(60000-520) ÷60000=99.1%设备稼动率=87.5%×99.2%×99.1%=86.01%1.3.3设备需求的计算依据1.设备产出工时=产出数量×设备加工周期(时间/PCS)2.需求工时=设备产出工时÷设备稼动率3.需求设备=需求工时÷(出货期限×工作时间)4.出货期限:24小时之后(1天之后)5.工作时间:22小时/每天6.设备稼动率现状:70%1.3.4设备需求的计算案例某生产部门A款产品计划生产数量为50000PCS,该设备的加工周期为10秒每个,客户要求1天后交货,假设设备每天开机22小时,设备稼动率70%,该产品要安排多少台设备作业才能如期交货?产出工时=? 产出工时=50000×10÷3600=138.89H需求工时=? 需求工时=138.89÷70%=198.4H需求设备=? 需求设备=198.4÷(1×22)=9.01(约等于10台) 1.3.5设备稼动率与生产效率的运用对比有针对性的选择绩效指标,才能抓住改善的重点!。
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efb93a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5.png)
D
E1 可
E2
F1 欠 佳 F2
+0.15 +0.13 +0.11 +0.08 +0.06
+0.03
0.00 -0.05 -0.10 -0.16
(1)超佳
有高度的技术; 动作极为迅速,衔接圆滑;
动作犹如机器作业; 熟练程度最高;
(2)优
对所担任的工作有高度的适应性; 十分有效的使用机器设
能够正确的工作而不需检查,核对;工 备;动作很快且正确;
宽放率 %
3.5 6.0 7.0 0 1.0 1.5 1.75 0 0.3 1.0 1.5 0 0.2 0.6 0.75 0 0.3 0.4 0.7 0 0.3 0.4 0.7
工厂取值%
标准工时宽放项目与宽放率
项次 宽放项目
2
疲劳宽放
评价项目 单调性
创造性注意力
对责任与危 险注意度
环
境
评 价内 容
所谓特定熟练程度的作业者是指经过训练,肉体和精 神上可以适应并能充分完成工作的作业员。
标准工时的作用
需配置多少机器 需雇佣多少員工 计算产品成本 排定生产计划 以现有之设备及人工, 可处理多少工作 如何规划机器,工作站,各部门和员工的排程 如何平衡生产线,使每一工作站的负荷均等 如何衡量生产力 如何奖励杰出员工 如何选择较佳的方法或评估降低成本的方法 如何评估采购新设备及其费用的依据 如何编制人力预算
平均时间
评比系数 宽放系数
作业时间
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的计算
标准工时 = [平均实操工时×(1+评比系数)] + (正常时间×宽放
系数) = 正常时间×(1+宽放系数)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24e4dc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9.png)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是两个关键的概念。
标准工时是指在
一定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标准,而生产效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这两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对于生产效率具有直接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标准
工时,可以有效地规范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其次,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会影响标准工时的设定。
当生产效率提高时,原有的
标准工时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生产速度和效率。
因此,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和产品特点,科学合理地设定标
准工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这需要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
控和管理,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中的浪费,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总之,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合理设定
标准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该注重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的管理,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工时与效率
![工时与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321fbdb6960590c69ec37638.png)
工时管理与生产效率一、工时概念1.标准工时1.1定义:标准工时是一名操作熟练程度中等偏上的作业人员,在机器设备、物料等生产条件正常的情况下,以标准作业方法,顺利流畅地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一道工序或一个组件或一个产品所需的作业时间。
1.2说明:a)操作熟练程度中等偏上:能够担任高精度的工作,可以指导他人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对作业流程\器具使用非常熟悉,操作有效,动作迅速且正确。
b)生产条件正常:机器设备运行良好,工模具齐备,物料供应顺畅,人员配合到位,环境符合要求。
c)标准作业方法:作业标准(如《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操作方法。
d)顺利流畅地完成:对外届影响的要求。
e)符合质量要求:只有符合质量要求,完成的作业才有效。
1.3标准工时的制定1.3.1制定方法目前,制定标准工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四种﹕秒表法、经验判断法、历史记录法、预定时间标准法。
我公司目前的采用的方法是历史记录法加经验判断法,逐步应该推行秒表法。
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殊性,用户个性化比较强,标准化工作还需要改进,所以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产品的定额工时。
只有对产品进行彻底的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改善,细化作业单元,才有可能利用秒表法对标准工时进行彻底的优化。
1.3.2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是指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连续地直接观测作业者的作业﹐除了记录工作次数与工作时间之外﹐还要与标准作业的观念比较﹐赋予一个估计值﹐然后再考虑工作之外的放宽时间,即得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净作业时间+宽放时间)+准备作业时间(净准备时间+宽放时间);标准作业时间由工艺过程决定,主要为直接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工/机器时间消耗。
对标准工时的降低只能通过工艺改善和辅助时间降低。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仅指一位合格胜任的工人﹐以正常速度运行该工作所需的时间﹔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中断的整天以相同的速度操作﹐在操作中﹐因私事原因、疲劳、不可避免之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使工作中断﹐操作时间增加﹔设定宽放值,加入足够的时值在正常生产时间内﹐使以正常速度操作的员工能合理地达到标准。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e378c8f705cc175527096c.png)
效率(efficiency)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同时也引申出了多种含义。
效率也分为很多种,比如机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等。
效率与做功的快慢没有直接关系。
工厂效率的含义太广泛了,不好用统一的公式表示。
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计算:公式一: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 每小时理论产量×100%公式二: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 公式三: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 设备总台数×100%1.1 标准工时: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
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
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备注:直接工时:指直接作业的人员作业工时;间接工时:指对现场直接作业工人进行必需的管理和辅助作业的人员,根据现车间管理组织的特点,车间除主任和直接作业人员外产生的工时;1.2 标准人力:指在设定的产量目标前提下,根据标准工时和实际生产状况,生产单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数量。
1.3 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备注:实际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生产效率讲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的比率;生产力讲的是效益,它讲的是产出与投入之比。
标准工时与效率分析
![标准工时与效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5a753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a.png)
SDM Division
标工的用途:
1、公司可以以之来计生产力,制定各项标准,如:标准成本、标准要员、机械负荷等,从而使各 项有一个明确的基准,只有在有明确的情况下,公司的管理才会相应地走向正规化。
2、标工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便是督导现场改善的过程。标工以及在标工基础上的各种标准制定以 后,各职场在既定目标的基准上,才能得以检验自已职场的得失,去找问题点,并针对问题进行改 善。
1、基本创作:
不含困难性的动作【即不含操作因素(W、S、P、U、D)】基本动作的时间只与移动的距离 有关,但并不成正比。
2、基本动作随身体使用部位之不同而不同。
3、有困难性的动作,所需时间较基本动作为长,长的程度与动作困难性的数目有关,与种类无关。
4、动作困难性的种类:
W——Weight
工作物或阻力
2、握取
Gr——Grasp
3、放开
RL——Release
4、前置
PP——Preposition
5、组立
Asy——Assembly
6、使用
Use
7、分解
Dsy——Disassembly
8、精神作用 Mp——Mental Process
真正有附加价值的动作只有组立、使用、分解,故在简化动作时要减少其它动 作的产生。
型號:PT-195
工序号
工序名称
1 揀火牛/穿PCA引線
2 焊火牛次級引線
3 穿火牛輸入線
4 焊火牛輸入線
5 剪線頭/掃錫珠
6 装火牛
7 装PCA
16/07/2024
生產線平衡分析表(生产使用中)
设备/工装
控制重点
制造业工时计算的方法
![制造业工时计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c7d9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9.png)
制造业工时计算的方法
1. 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
品所需的标准工时。
首先需要确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然后根据实际生产数量进行计算,即标准工时乘以实际生产数量。
2. 实际工时计算,实际工时是指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工时,包括生产准备时间、生产时间、停机时间等。
可以通过记录员工的
上班时间、加班时间以及生产线的运行时间等来进行实际工时的计算。
3. 效率工时计算,效率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产
品所需的工时。
可以通过实际生产数量除以实际工时来计算效率工时,从而评估生产效率的高低。
4. 加班工时计算,加班工时是指员工超过正常工作时间所增加
的工时,可以根据员工的加班记录来进行计算。
5. 停机工时计算,停机工时是指由于设备故障、维护保养等原
因导致的生产线停机时间,可以通过设备维护记录和生产日报表来
进行计算。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更全面地进行制造业工时的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便更好
地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情况,从而进行生产计划和效率评估。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含表格)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6852ae695acfa1c7aa00cc36.png)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规范(ISO9001-2015)一、目的1.1.规范各(M)BU对”综合效率” 、“投入工时有效率”、“有效工时产出率”三项KPI指标的统计办法﹐明确各相关数据的计算标准。
1.2.统一各(M)BU对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提高标准工时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1.3.通过此管理办法﹐全面了解产生无效工时的原因﹐找出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提高生产效率。
二、三项KPI指标的公式及其意义2.1.三项KPI指标的公式2.1.1.投入工时有效率(E1)=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管理原因而产生的无效时间。
2.1.2.有效工时产出率(E2)=产出工时/有效工时有效工时产出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无效时间﹐并加以改善。
2.1.3.综合效率(E)=总产出工时/总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产出工时有效率综合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
※由上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此三项KPI 指标的计算值都<100%﹔反之﹐则可能是参与计算的各项数据数据统计有误﹐需要重新修订。
2.2.相关参数的定义 2.2.1.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指的是员工的支薪工时﹐包括正常上班时间和加班时间两部分﹐也就是从人资系统导出的员工实际刷卡工时。
投入工时=正常班工时+加班工时 2.2.2.有效工时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损失工时 2.2.3. 损失工时损失工时﹕损失工时包括换线、待料﹑来料不良﹑机故﹑试样、重工、等损失的时间。
※在标准工时的制定中﹐计入到宽放时间的不计入在损失时间里面。
a--指完全依照设计数据,以最佳制造方法所能制出该产品所需的最小时间值。
b--因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延迟宽放﹑政策宽放的时间。
c--因产品生产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所发生的无效时间。
d--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2.2.4.产出工时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2.2.5.产出数量产出数量﹕产出数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可以是从SAP或SFC系统中下载的数据﹐也可以是在仓库的入库记录表中查得的数据。
提升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
![提升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c1dee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f.png)
标准不仅要考虑合理性,更要考虑它的导向性.
1.1.2标准工时的两个组成部分:
1.标准工时=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2.正常时间=平均时间x(1+评比系数) 3.宽放时间=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
1.1.13标准工时修订的五个时机
1.产品上线的第一个月 2.产品上线后第三个月(三个月之后) 3.产品上线后第九个月(半年之后) 4.产品上线后第二十一个月(一年之后) 5.设备/工艺/材料/治具发生变化时
标准工时不是随意乱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1.14标准工时审核发行的四个步骤
1.标准工时测试记录表(IE制作/班组长会签);
如何计算生产线需求人数是管理人员的基本功.
1.2.5生产线人员需求的计算案例
案例:
某生产部门A款产品计划生产数量为1000PCS,该 产品的标准工时为20分钟每个,客户要求2天后交货, 假设每天上班10小时,生产效率60%,该产品需要安排 多少人员作业才能如期交货?
产出工时=? 需求工时=? 需求人数=?
特殊宽放:指因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影响的长短而给予 宽放.
工作环境和管理方法改善后,宽放系数需要重新评估.
1.1.9宽放系数的确认
1.私事(生理)宽放系数的确认;
2.疲劳宽放系数的确认;
3.程序(作业)宽放系数的确认;
4.管理宽放系数的确认;
5.特殊宽放系数的确认.
生产部门自我确认,IE部门审核确认,上级主管核准确认, 独立部门单独确认,独立产线单独确认,独立工站确认.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8ddbfbcfc789eb162dc85a.png)
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富士康科技集团生产效率与标准工时管理办法一,目的.规范各(M)BU对”综合效率” 、“投入工时有效率”、“有效工时产出率”三项KPI指标的统计办法﹐明确各相关数据的计算标准。
.统一各(M)BU对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提高标准工时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通过此管理办法﹐全面了解产生无效工时的原因﹐找出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提高生产效率。
二,三项KPI指标的公式及其意义2.1.三项KPI指标的公式2.1.1.投入工时有效率(E1)=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管理原因而产生的无效时间。
2.1.2.有效工时产出率(E2)=产出工时/有效工时有效工时产出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无效时间﹐并加以改善。
2.1.3.综合效率(E)=总产出工时/总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有效率*产出工时有效率综合效率的意义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非生产因素﹐并加以改善。
※由上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此三项KPI 指标的计算值都<100%﹔反之﹐则可能是参与计算的各项数据资料统计有误﹐需要重新修订。
.相关参数的定义2.2.1.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投入工时指的是员工的支薪工时﹐包括正常上班时间和加班时间两部分﹐也就是从人资系统导出的员工实际刷卡工时。
投入工时=正常班工时+加班工时2.2.2.有效工时有效工时=投入工时-损失工时2.2.3. 损失工时损失工时﹕损失工时包括换线、待料﹑来料不良﹑机故﹑试样、重工、等损失的时间。
※在标准工时的制定中﹐计入到宽放时间的不计入在损失时间里面。
2.2.4.产出工时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2.2.5.产出数量产出数量﹕产出数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可以是从SAP 或SFC 系统中下载的数据﹐也可以是在仓库的入库记录表中查得的数据。
成本实操-生产效率计算公式
![成本实操-生产效率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5588dd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a.png)
成本实操-生产效率计算公式【1】生产效率有2个计算公式:(1)生产效率=产品标准工时÷实际工时假设当月产品产量×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800小时,但是统计员统计的实际工作时间为1000小时,则生产效率=800÷1000=80%(2)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产量假设一个月的产品产量应该做出来1000件,实际只做出来800件,则生产效率=800÷1000=80%【2】生产差异率:(1)生产差异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1(2)假设前例生产效率=80%,并不是说生产差异率=(1-80%)=20%。
生产效率为80%的意思是说,用100个工时制作出来了相当于80个标准工时制作出来的产品,真正的生产差异率=(1000÷800)-1=1.25-1=25%(3)假设生产效率=50%,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做了一半,离百分百的完美结果只差一半,生产差异率=(1-50%)=50%。
不是这样的,生产效率为50%的意思是说,用100个工时制作出来了相当于50个标准工时制作出来的产品,真正的生产差异率=(1000÷500)-1=2-1=100%。
【3】生产不良率,也叫不合格品率:生产不良率=不良品数量÷生产数量=不合格品数量÷生产数量【4】生产返修率:生产返修率=返修品数量÷生产数量【5】生产报废率:有2个公式:(1)生产报废率=报废品数量÷(完工入库的产成品数量+报废品数量)(2)生产报废率=报废品成本÷(完工入库的产成品成本+报废品成本)【6】质检退货率:质检退货率=退货产品数量÷送检产品数量【7】客户退货率:有2个公式:(1)客户退货率=退货产品数量÷产品销售数量;(2)客户退货率=退货产品金额÷产品销售收入【8】材料超额领用率:有2个公式:(1)材料超额领用率=材料超额领用数量÷材料定额领用数量;(2)材料超额领用率=材料超额领用成本÷材料定额领用成本;【9】生产排程达成率:生产排程达成率=实际生产数量÷计划安排生产的数量【10】生产目标达成率:有2个公式:(1)如果这个目标是一种越高越好的目标,则①生产目标达成率=实际数量÷目标数量②生产目标达成率=实际金额÷目标金额(2)如果这个目标是一种越低越好的目标,则①生产目标达成率=1-[(实际数量-目标数量)÷目标数量]②生产目标达成率=1-[(实际金额-目标金额)÷目标金额]【11】劳动力指标:(1)每直接人工生产力=生产一线人均产量=产品折算标准工时÷生产一线员工合计数;(2)每员工生产力=全公司人均产量=产品折算标准工时÷全公司所有的员工;(3)人均销售额=销售额÷全公司所有的员工(4)人均利润=利润额÷全公司所有的员工。
IE常用计算公式及报价成本计算
![IE常用计算公式及报价成本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7f418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c.png)
IE常用计算公式及报价成本计算IE工程师在生产流程优化和成本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计算生产成本和报价时,IE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如下:1.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标准产量/标准产能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产能条件下完成一定产量所需要的时间。
IE工程师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产品的标准产量和标准产能,进而计算出标准工时,用于生产计划和生产效率评估。
2.进料与产出的关系产出数量=进料数量*制程利用率*一次合格率进料数量是指制程开始前所需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数量,制程利用率是指在制程过程中能够得到有用产品的比例,一次合格率是指在制程过程中得到合格产品的比例。
IE工程师通过计算进料与产出的关系,可以确定生产过程中的损失率和成品率,进而制定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生产效率计算公式生产效率=产出数量/实际工时生产效率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产量的能力。
IE工程师通过计算生产效率,可以评估生产效益,并找出生产中的瓶颈和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方案。
4.报价成本计算公式报价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直接材料成本是指制造产品所需的直接材料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设备折旧、维修、能耗等费用,间接费用是指与生产过程相关但无法直接分配到具体产品上的费用,如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等。
IE工程师通过计算每个成本项的费用,并根据产品的数量和预计产量,计算出报价成本,用于确定产品的售价和利润。
以上是IE工程师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报价成本计算方法,通过这些方法,IE工程师可以评估生产效益,制定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流程,并确定产品的售价和利润。
标准工时与效率分析
![标准工时与效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329d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0.png)
效率分析的指标
效率分析的常用指标包括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率 和资产利用率等,每个指标都能反映企业在不同方面的运营情况。
效率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效率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比较法、趋势分析和标杆分析。效率分析的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指标计算、问题识别、 改进措施制定和效果评估等。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标准工时的合理设定和实施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标准工时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团
效率分析的目的
效率分析的目的是评估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率,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 力。
标准工时与效率分析
本节将介绍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方法和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以及效率分析 的目的、指标、方法和步骤。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是一个基准,用于衡量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理论时间,它考虑到工人的技能水平、设备效率和工作条 件等因素。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进行不同的选择,常见的方 法包括工作抽样法、时间测量和工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疲劳宽放
3
作业宽放
4
管理宽放
由管理制度造成的管理时间的占用,如班前会/交班会等.
3.5
14
标准工时宽放项目与宽放率
合 计 取 值 % 项次 宽放项目 评价项目 1-19 20-49 50-99 100-199 5 特殊宽放 定单批量 200-499 500-699 700-999 1000-2999 3000-4999 5000以上 评 价 内 容 宽放率 % X 1.30 X 1.20 X 1.15 X 1.10 X 1.05 X 1.00 X 0.98 X 0.95 X 0.90 X 0.85 工厂取值%
创造性注意力 2 疲劳宽放 对责任与危 险注意度
环
境
13
标准工时宽放项目与宽放率
项次 宽放项目 评价项目 评 价 内 容 宽放率 % 0 0.2 0.25 0.4 0 0.2 0.25 0.4 0 0.2 0.25 0.4 0 0.2 0.25 0.4 3.0 工厂取值% ①没有噪音 ②少许噪音 噪 音 ③有噪音,但有间歇 ④持续不断强噪音 ①有空调,温度正常 ②普通的温度变化 温 度 ③温度变化较大 ④温度变化极大,对人不利 ①光照度在标准之间 ②正常一般照明水平 光照度 ③光线弱或过强,影响人的情绪 ④非常弱的光线并且明暗变化强烈,严重影响情绪 ①地面光洁 ②普通状态地面 地 面 ③潮湿不干净 ④潮湿容易滑倒的地面 由于材料/零件/机械/工具等生产相关物品造成的非周期性/不规则的准备或是清洁 等类似作业,时间在15分钟以内.
标准工时和生产效率
主讲人:李鑫
内 容
1. 标准工时的概念与计算 2. 宽放的计算 3. 生产线平衡率和损失率 4. 生产效率和人力计算 5. 设备稼动率计算
2
什么是标准工时?
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用标准作业方法进行作业时时所 需要的时间. ⑴ 采用规定的方法和设备; ⑵ 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 ⑶ 完全具有某一工作所要求的特定熟练程度的作业 者; ⑷ 在不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以每天能够维持的完 成工作的最佳节奏进行作业;
宽放工时
作业宽放:指主要由于材料、零件、工 具等相关的生产准备 管理宽放:因管理制度如班前会及交接 班会、早操时间; 特殊宽放:指因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周 期的长短而给与宽放
工作环境和管理方法改善后宽放系数需要重新评估
11
项次
宽放项目
标准工时宽放项目与宽放率
评价项目 评 价 内 容 宽放率 % 3.5 6.0 ①轻松性质工作 喝水、上洗 手间、擦汗等 ②较重性质工作或环境不良
评比系数需要根据测量对象每次确认; 宽放系数在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只需 确认一次。
6
为什么要进行评比?
所谓“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 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较。
评比系数的四个关键要素(西屋评估法) 熟练系数:对作业者操作技能掌握即熟练程度方面进 行评价 努力系数:对作业者工作投入的程度进行评价; 工作环境系数:指因工作环境对作业者产生的影响 一致性系数:指作业者在同种操作周期上时值的差异
工序
D493#餐椅油漆线平衡数据记录表
18
生产线平衡率的演算
1. 平衡率 = (65+70+80+75+70) ÷ 5 ÷ 80 = 90.0%; 2. 损失率 = 1 – 90.0% = 10.0%;
工序 标准 工时 1 15 2 20 3 30 4 60 5 10 6 25 7 55 8 15 9 15 10a 10b 45 25 11 30 12 15 总 计 360
一致性系数 理想 优 指工作环境对操作者产生的影响 良 A B C +0.04 +0.03 +0.01 指操作者在同种操作周期上时值的差 异(但往往因材料、工具等各方面因 素的影响)
平均
可 欠佳
D
E F
0.00
-0.03 -0.07
平均
可 欠佳
D
E F
+0.00
-0.02 -0.04
8
评比系数的运用案例 实测工时:
9
为什么要进行宽放?
1. 人为宽放——人不是机器. (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2. 非人为宽放——生产需要准备. (作业宽放、管理宽放) 3. 工艺特点与计划周期需要调整---(特殊宽放).
同一劳动场所的同一工序其宽放系数是一致的,除非劳 动条件发生变化否则为一个常数。
10
宽放系数的含盖范围
疲劳宽放:指为恢复因作业造成的精神 和肉体的负荷导致的劳动技能衰退 私事宽放:指疲劳以外的生理需要(喝 水、入厕、擦汗)
建立量度指标是任何管理改善的基础.
瓶颈突破的可行性分析
损失时间
作业时间 25 20 3 5 1 2 4 30
瓶颈排序
标准工时 标准产能/H
1
30
2
25
3
20
4
19
5
18
合计
120 144 180 189 200
产能提升
0
24
36
9
11
80
将瓶颈工序工时 由30秒缩短到25 秒,线平衡由 74.67%提高到 85.60%,产能增 加24PCS,提升 20%
16
生产线平衡率
1.平衡率 = 总标准工时÷ (工位数× 瓶颈工时) 2.损失率 = 1 - 平衡率
生产中的瓶颈(bottleneck)是指那些限制工作流整 体水平(包括工作流完成时间,工作流的质量等) 的单个因素或少数几个因素。
17
时间(秒)
D493# 餐椅油漆线平衡图 D493# 餐椅油漆线平衡图 Line balance: 62.86%
标准工时的作用
4
标准工时的两个组成部分
1. 标准工时 = 正常时间 + 宽放时间 2. 正常时间 = 平均时间×(1+评比系数) 3. 宽放时间 = 私事宽放 + 疲劳宽放 + 程序宽放 + 特别宽放 + 政策宽放 + „
平均时间
评比系数
宽放系数
作业时间 标准时间
5
标准工时的计算
标准工时 = [平均实操工时×(1+评比系数)] + (正常时间×宽放 系数) = 正常时间×(1+宽放系数)
工厂取值%
1
生理宽放
③举重性质工作或天气炎热无空调
①较轻松坐式作业 努 力 度 ②拿轻物上下 ③重劳动、拿重物、移动、偶尔休息 ④超重劳动无休息 ①稳定的坐式作业 姿 势 ②普通步行并携带物品 ③注意力集中的干干停停,姿势不自然 ④急速停止、起动,无休息 ①无特别处 2 疲劳宽放 特殊的作业 服装与工具 ②口罩、长筒、草靴、手套等劳保用品有时用 ③基本需配戴上述用品,但偶尔可以拿下 ④不间断使用 ①需要细致作业 细致程度与 眼部疲劳 ②偶尔需谨慎细致 ③需要小心细致 ④经常需高度小心细致 ①几乎很少有重复 重复动作 与紧张度 ②偶尔忙碌的需重复动作 ③繁忙且无变化的反复动作 ④强烈反复,枯燥重复
C2
+0.03
C2
+0.02
平 均
D
0.00
能够随心应手; 工作成果良好
平 均
D
0.00
自己拟定工作计划; 按良好的工作方法进行工 作;
E1
可 E2 F1 欠 佳 F2
-0.05
-0.10 -0.16 -0.22
E1
不适宜于长时间的工作; 偶尔发生失败,浪费时间; 通常不会有所犹豫 可 E2 F1 欠 佳 F2
分级管理,在任何组织中都是最重要的管理实践.
10.5,10.0,9.5,9.8,11.0,11.5,9.0; 熟练系数: 超佳 A1(+0.15) 努力系数: 可 E2(-0.08) 工作环境系数: 欠佳 F(-0.07) 一致性系数: 良 C(+0.01) 问答:根据实测工时和评比系数算出正常时间?
答案:正常时间=[平均实操工时×(1+评比系数)] =[(11+9.8+9.5+10+10.5)÷5]× [1+(0.15-0.08-0.07+0.01)] =10.26
评估系数法
努力系数 超 佳 A1 A2 B1 优 B2 C1 几乎不需要接受指导; 完全不犹豫; 相当稳定的速度工作; 良 +0.13 +0.12 +0.10 +0.08 +0.05
(1)超佳 很卖力的工作,甚至忽视 这种速度不能持续一整天; 健康; (2)优 动作很快; 对改进工作很热心; (3)良 工作有节奏性; 甚少浪费时间; 对工作有兴趣且负责; (4)平均 显得有些保守; 虽然接受建议但不实施; 工作上有良好的安排; (5)可 勉强接受建议; 工作是注意力不太集中; 受到生活不正常的影响; (6)欠佳 很乐意接受建议; 工作地布置井然有序,使 用适当的工具; 工作方法很有系统各个动 作都很熟悉;
15
建立标准工时系统的基本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码表测量法
基本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分类 数据倒推法备注 日报表,计件报表. 小规模试产时
部门主管自订 现场测量 录像条件下测量 分析连续录像的动作 数据库健全后编程
经验评估法
标准样板法
主管要求法 直接码表法 间接码表法 录像法 软件分析法
模特法
适时,适地,适人,适行业,适战略的选择标准工时系 统的建立方法。
分配 人数
分配 时间
1
65
1
70
1
80
1
75
1
70
5
360
19
生产线平衡改善模型
1人→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