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备案申请报告
二0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研究依据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研究结论及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项目服务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选址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项目选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项目建设优势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建设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建设规模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总体规划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建筑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结构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给水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排水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电气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8暖通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9项目实施进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节能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节能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环境影响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环境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环境保护措施及治理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消防与安全卫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消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劳动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卫生防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运作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组织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组织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劳动定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投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 投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经济效益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成本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利润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经济风险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财务评价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市隶属贵州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秀美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宜居环境等优势,完美地体现了“爽爽的##”和“多彩的贵州”。
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打造城市综合体、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国家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打造休闲农业、科技创新农业,而都市农业正是符合其发展思路的新型农业模式。
##市农业发展已经初步步入都市现代农业的门槛。
未来,随着##市农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明确产业方向,将会向符合自身农业特点的发展道路上前进。
##市##镇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依据##市城市发展的需求和《##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0)》和《##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相关内容,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依照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思路,提出在乡村地域,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林牧渔生产、民俗风情、农村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经营旅游活动。
是一种区域性的综合性旅游,带有很强的乡土性,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一章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公司注册情况
二、员工情况
三、开展业务情况
四、财务(经营情况)
等等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市##镇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市##企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
(三)项目法人代表:
(四)建设性质:新建。
(五)建设地点:##市##镇鸭池河沿岸。
(六)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规模:沿鸭池河两岸规划布局民俗文化、田园农业、科普教育、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服务功能板块,打造沿鸭池河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带。
2、建设内容:
传统村寨主题园:以保护地方传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河岸自然村寨,实施村寨环境卫生整治,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古庙、古城堡、古桥、古水碾等古迹,传承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园主题园:按照传统建筑风格、生活习惯与民族风情,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场地特点、地方材料等因素,在沿岸村寨建民俗文化园,传承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吸
引外族游客到此体验。
有机农场主题园:遵循自然规律,依托现有的农业基地,在农业发展条件好的区域布局多处有机农场,采取农作、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来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害。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
为##市、##市中心城区会员配送新鲜无公害蔬菜。
采摘园主题园:依托现有果园布局多处采摘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转基因技术,拓展,完善相应的交通、安全等辅助设施,为城市居民或外地游客提供水果采摘体验与新鲜水果。
农耕文化园主题园:布局在接待设施附近。
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组织园区布局,以参与体验学习为主要内容。
以农业设施及活动向城市居民展示农业文化。
开心农场主题园:布局在接待设施附近。
以农事活动参与,让城市居民体验农业劳作的乐趣。
城市居民通过领种扮演农场的农场主,在自己农场里开垦土地、种植各种蔬菜和水果,最终收获成果,从中获得参与乐趣。
生态保育林带主题园:沿周边山体建设。
外围设置隔离带,净化外围吹来空气,保持水土。
保护村寨外围现状林场,完善环村林带,树种以当地乔木为主。
鸭池河生态修复河段:沿鸭池河及上下游水库。
对少量河段恢复沿河植被,截住沿河污水口。
净化水体及其整治沿岸环境,将来作为发展水上游乐的重要资源。
峡谷观光游览区:鸭池河两水库之间布局。
保持水体洁净,保持沿岸景观原生态,减少人工活动对环境的冲击。
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安静、优美的游览场所。
度假养生园:沿鸭池河两水库之间布局。
配备完善的医疗、休闲娱乐、康体养生设施,建设依山傍水,凸显地方特色,吸引外地避暑游客。
为城市居民,特别是离退休老年人提供长期度假养生场所。
农家乐:结合现状农家、果园、菜园布局。
农户利用自家庭院,用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来吃、住、玩、游、娱、购等。
为城市居民及外地游客提供体验农家餐饮的集中场所。
健康绿道:顺鸭池河布局,组织内部非机动交通建设。
以电瓶车、自行车、步行交通为主,紧急情况可以通车。
地面铺装采用渗水材料,注重无障碍设计,注重沿线景观。
(七)项目建设工期:2016年9月——2018年9月
(八)项目估算投资:21000万元
(九)项目资金来源:企业自筹及银行贷款。
二、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一)##市基本情况
##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市西部,地处东经106°07′至106°33′,北纬26°21′至26°59′。
东临观山湖区,东南与花溪区相邻,西南与安顺市平坝县毗连,西北、东北以三岔河、鸭池河、猫跳河为界,分别与毕节市织金县、黔西县和修文县相望。
市境东西宽约 42.6千米,南北长约55.7 千米,总面积1387平方千米。
其中耕地面积75.5公顷。
辖3个乡6个镇、5 个社区服务中心187个行政村、39个居委会社区、1671个村民组。
2013年,全市总户数147662户,总人口506537人。
苗、布依、彝、仡佬、回等33个少数民族10.17万人,占总人口的21.8%。
市境内地势东南、西南高,东北、西北较低.最高峰宝塔山,海拔1762米,为##市境内最高峰;鸭池河谷最低,海拔756米。
大部分海拔在1200~1400米之间。
西北部为岩溶丘陵山地,以北东向平缓的梳状褶曲为主;南部为浅丘洼地、缓丘坡地;中部为丘陵盆地,地势开阔。
全市山地占30.2%,丘陵占59%,坝地占5%,湖泊水面占5.3%。
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春迟、夏短、秋早、冬长。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雨日多,日照少,山区气候特色明显。
市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乌江干流鸭池河环绕西北边界,境内河段长68.54千米,市境以上流域面积1861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350立方米。
国家已在鸭池河流域先后建成东风、洪家渡、索风营等梯级电站:猫跳河在境内长112千米,全河流域面积3195平方千米,多
年平均流量每秒55.9立方米,国家已在其流域建成6座梯级电站;暗流河在市境内长66.7平方千米,流域面积299.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5.05立方米,是市境内一条最具农灌作用的河流。
此外,尚有流域面积不小于20平方千米,长度大于9千米以上的河流8条,11条河流总长387.4千米,平均每平方千米的河网密度为25.3千米,大于全省每平方千米18.1千米的平均值。
位于猫跳河流域滴澄河段的国家AAAA 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总面积为57.2平方千红枫湖,控制流域面积1551平方千米,最大库容量为6.42亿立方米;东风湖总面积为19.7方千米,湖长37千米;索风营湖总面积为5.7平方千米,总库容量为2.012亿立方米。
全市水域总面积达106平方千米。
丰富的水资源,使##市享誉“西部锦绣湖城”的美称。
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水域宽阔,水火电力充足,交通便捷,是贵州省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铝土矿、赤铁矿、硅矿、重晶石、大理石、耐火粘土、方解石等多阿储量达30多种,铝土矿储量达3亿多吨。
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9.49%。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53.3亿元,占##市总量的8.76%;同比增长14.6%,在省31个经济强县中排第22位,其中GDP排第11位,在##10个区(市、县)GDP排位第4位。
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22.79亿元,同比增长6.5%;二产增加值完成116.01亿元,同比增长18.1%;三产增加值完成114.53
亿元,同比增长11.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3.1亿元,同比增长21.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06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实施省重点项目12个,完成投资57.6亿元。
财政总收入完成25.85亿元,同比增长10.9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65亿元,同比增长14.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8.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45亿元,同比增长12.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6231元,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1522元,同比增长10.4%。
附图:##市交通区位图
(二)##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贵州省##市##市西北50公里的鸭池河东风湖、索风湖两湖之畔,距##市区74公里。
东南与暗流乡、王庄布依族苗族乡、##市流长乡三乡接壤,西北与织金、黔西两县隔河(湖)相望。
全镇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合发展农业。
全镇辖38个村,两个居委会,驻
有东风电厂国有大中型企业。
现有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户10225户,48200人,约占总人口的85%,聚居着汉,苗、布依.彝、仡佬、水族等民族;居民户1514户,3103人。
劳动力27666个。
全镇海拔在85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14℃,无霜期275天,年降雨量1360毫米。
有耕地面积36789亩。
其中:田503l亩,土31758亩。
有林业用地67539亩,疏林地838亩,灌木林地55643亩,未成林造林地2726亩,无林地36亩,可供利用的非耕地面积2100多亩。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高粱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茶叶、生漆、杜仲等,并盛产柑桔、桃、杏、李、葡萄等水果。
筑西煤海:##镇煤炭资源丰富,是##市的主要产煤区,原煤储量为4.9亿吨,具有分布广,煤层厚、煤质优等特点,镇境内有明锦、齐心、茂源、沙子坡等五个煤矿企业,十二五期间,全镇煤炭年生产能力将达170万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推动##镇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能源重镇:东风发电厂位于##镇鸭池河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6月9日,隶属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第二级,装机容量为51万千瓦;贵州华电塘寨电厂工程静态投资预计41.8335亿元,装机容量为 2*60万千瓦,已于建成运行。
果蔬之乡:##镇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98天,年光
照1277.3小时,海拔在850-1400米之间。
特别是境内鸭池河河谷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小气候优势,有利于辞藻书果蔬的发展,现次早熟优质果蔬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主要农产品有次早熟酥李、凯特杏、枇杷、杨梅、草莓、樱桃、冬豌豆、胡豆等,产品品质在省内颇有名气,由于农产品提前省内其他地方20余天上市,价值上优势突出,仅酥李一项,就实现年产值45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900元。
8000亩蔬菜基地和12000亩水果基地为##镇打造“果蔬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助推##镇加快生态文明示范镇的建设步伐。
近年来,##镇以“东区工业、西区旅游商贸”为产业发展布局,以“一城两区三园”为发展定位,工作中“善思善为善创新、敢争敢抢敢担当”,大力发展“烟、果、蔬、药、茶”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依托鸭池河温泉打造滨水特色旅游小镇,依托东风湖打造国际AAAAA级旅游景区,力争把##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山水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已经入进入传统农业升级改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的关键时刻。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锁定“三农”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互动,成为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市是##市下辖的县级市,是##重要的卫星城市和饮用水源保护地,处于##西部,距离##市中心城区约22公里,下辖七个镇、两个乡、五个社区共187个行政村。
2015年全市总人口50.6万人(农业人口39万人)。
##市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219.38亿元,全市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9.01亿元,增长6.7%,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10439元,同比增幅13.6%。
目前,##市在贵州旅游体系中拥有“西贵##·中国黔景”的角色定位。
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市以大加工带动大基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促进一二产业融合,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市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国家蔬菜标准园建设示范县(市)”、“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全国农技体系推广先进示范县(市)”等称号。
是全国59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将肉鸡、蔬菜、奶牛、生猪确立为四大优势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水果(桃、葡萄)、茶叶、中药材产业,目前##市已经是贵州省最大的肉鸡(鸡苗)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及乳品加工基地、以及全省最大的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市在农业产业结构上不断调整,形成了以“烟、菜、茶、果、药、苗、鸡、猪、牛”为主的产业结构,突出发展了“菜、鸡、牛”作为产业优势点。
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历史机遇,2013年贵州
省“大健康产业”的提出成为##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又一契机,为健康农业、养生休闲农业的发展打开思路,2014年《##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0)》提出“1条主线,2个支撑,3大重点,4项目标”的思路。
发展##市都市观光农业和提高特色农业供给能力,并将##市定位于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区。
主导产业包括蔬菜、肉鸡,特色产业为奶牛和生猪,以农业主题庄园、乡村文化传承、旅游养生和集约化发展等模式为主。
提出要坚持生态、循环发展理念,以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抓手,做强做大蔬菜、肉鸡产业,做优奶牛和生猪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打造蔬菜、肉鸡生产生态安全岛,建成##市城市“健康菜篮子”重要保供区;围绕民族文化、自然景观,拓展农业健康休闲功能,发展##市特色独具的都市现代农业。
2019年即将在贵州举办的世界园艺大会,与##职教城的建设完成都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资源与技术资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延伸的需要。
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能够合理开发农业产业的剩余资源,实现了资源整合再利用,不仅能够减少以往传统旅游形式对于自然环境的侵扰和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原有样貌运用程度高,干扰程度较小,而且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有效优化,在以往耕种畜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业生产体中开拓创
新,填补了农业产业链中的部分空白,促使农民收入更加多元化。
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旅游行业有机融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农业产品的“深加工”,从而实现产业附加值的增长。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服务行业,涵盖餐饮、住宿、娱乐、交通等,这些要素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农产品信息的流通效率,优化农产品的宣传效果,从而为塑造农产品品牌创造平台。
(二)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是增加农民收益,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使当地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群体,依靠“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的经营,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依靠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农民的农闲时间越来越充裕,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
农业旅游能够实现剩余劳动力的整合,有效利用农闲时间,扩展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部分地区通过农民旅游创收数额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农业种植收入,并逐渐成为农业产业最为重要的辅助来源,增加收益效果显而易见。
(三)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改善农村环境风貌。
以往的农村环境存在着“脏乱差”的情况,发展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农村地区追求更好地服务面貌,常常主动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如住宿条件、医疗保障、道路交通和环境卫生等,同时城市游客的涌入为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营造注重个人文化素质、先进生活习惯、外部丰富信
息等,能够促进农村地区文化水平的提升和农民素质的改善。
在农业旅游项目中,能够促使农村、农民由内而外产生改观,在改善农村风貌方面成果客观。
(四)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保护和弘扬当地风俗文化的需要。
农业旅游究其本质其实属于文化消费,在这种消费中将农村的风土文化和服务作为产品,农村当地富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能够对农业旅游的推广发挥强大吸引力,因此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于具备特色的物质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风俗的开
发和保护自然会加大力度、加倍重视,因此发展农业旅游能够提升对农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挖掘当地文化风俗的市场价值,从而使优质的传统文化风俗得到发扬和传承。
(五)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可能丰富城市游客生活体验。
对于城市游客而言,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满足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愿望,在生活方式上实现返璞归真的调剂,给予游客身心上的放松愉悦感受。
此外,基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势,能够使城市青少年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近距离接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基于自然生态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有效的缓解当下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中带来的浮躁风气,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得到舒缓,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作出一定的贡献。
四、项目规划设计
(一)发展目标。
依据当地资源优势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从三个角度,九个方面提出了鸭池河沿岸村寨的发展目标:
1、活力村寨。
提升传统功能,焕发鸭池河沿岸村寨活力;注入新兴功能,增强鸭池河沿岸村寨人气;生产结合休闲,激发鸭池河沿岸村寨生机。
2、特色村寨。
凸显自然山水优势,打造休闲度假河谷;释放民族文化优势,构筑民族文化高地;整合城乡一体优势,塑造休闲度假胜地。
3、和谐村寨。
尊崇生态自然,寻求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尊重传统文脉,寻求当代与历史的和谐;尊爱当地农民,寻求社会资源整体共享。
(二)发展理念。
1、开发与保护并举。
我国是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古国,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下,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农业。
今天以农村、农业为基础开展生产经营与休闲体验应以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最高准则,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保护、开发、培育资源与环境的过程中实现提高农业的开发和利用,以确保农村、农业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生态性。
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统一。
在加强科技农业、休闲观光的同时,也力争保护好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农村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特点、生产基础,充分结合区位、交通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特色是发展旅游业的生命所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我精、我特”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3、坚持“农游”结合。
农业通过引入旅游业拓展市场,提高自身价值,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反过来,农业拓展了旅游业的新领域,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两者互动,发展“农旅合一”的新型产业,从而在城郊营造出优美宜人的绿色生产游憩空间。
(三)发展定位。
1、打造三个示范。
产村一体化发展示范。
产村一体,即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居住生活、乡村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乡村发展、农民致富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产业发展要以居住生活为依托和载体,防止“空心化、孤岛话”,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和特色。
要协调处理好产业发展、居住生活,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构筑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本次研究力争将鸭池河沿线打造成产业发达,居住配套齐全、人气兴旺,生态环境优美的产村一体示范区。
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
城乡一体就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
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次研究重点考虑将城市交通、市政、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向乡村延伸,使鸭池河沿线农民能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打造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示范区。
农旅一体化发展示范。
农旅一体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农村文化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提供特色服务。
本次研究重点是充分利用鸭池河沿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做到一举两得,打造农旅一体发展示范区。
2、打造两个亮点。
有机农业亮点。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而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农作、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来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害,以获得安全的生物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
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物多样性和良性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