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2)解读

合集下载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设计流程如下:1.确定通信协议:在设计双机串行通信时,首先要确定通信协议,包括数据格式、数据传输速率、错误检测和纠错等方面。

常见的协议有RS-232、RS-485、USB等。

2.硬件设计:双机串行通信需要使用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设计中需要考虑硬件的选型,如选择合适的串行通信芯片、电平转换电路、线缆等。

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确定串行通信接口的电平、波特率等参数。

3. 软件设计:在设计双机串行通信的软件时,需要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提供了串口通信的API函数,可以方便地实现通信功能。

软件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串口初始化: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数、校验位等参数。

b)数据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经过封装后发送给串口。

c)数据接收: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并解析数据格式。

d)错误检测与纠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如使用奇偶校验、CRC等方式进行数据完整性检验,针对错误数据进行纠正或丢弃。

e)数据处理: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进行数据解析、存储、显示等。

4.通信测试与调试: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通信测试与调试,确保双机串行通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进行测试,检查通信协议的实现是否正确,数据的传输是否准确。

实现双机串行通信的关键在于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的合理结合。

合理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同时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进行软件开发,能够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而言之,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需要确定通信协议、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通过测试和调试保证通信的正确性与稳定性。

它是计算机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

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设计

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设计

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设计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设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常用于微控制器与外设之间的通信。

在这种设计中,一台计算机或控制器作为主机发送数据,另一台计算机或设备作为从机接收数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机间串口通信的设计流程和步骤。

1.串口选择首先,需要确定双机间通信所采用的串口类型,常见的串口包括RS232、RS485、USB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串口类型。

2.硬件连接在确定好串口类型后,将两台计算机或控制器的串口通过串口线连接起来。

一般来说,主机的发送线(TX)连接到从机的接收线(RX),主机的接收线(RX)连接到从机的发送线(TX)。

确保连接稳固可靠。

3.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双机间串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和传输顺序等信息。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ASCII码、Modbus、CAN 等。

根据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并确保双方的通信协议一致。

4.数据打包与解包在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将要发送的数据打包成一定的格式。

例如,可以使用数据头、命令、校验码等字段将数据组织起来。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之后,需要将数据进行解包,还原出原始数据。

5.数据传输流程数据传输的流程一般包括发送方发送数据和接收方接收数据两个步骤。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先打包数据,然后通过串口发送数据包。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需要先解包数据,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6.错误检测与纠错在进行双机间串口通信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可以采用一些错误检测和纠错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CRC校验或奇偶校验等方式进行数据的完整性检测。

如果发现数据错误,可以采取相应的纠错措施。

7.控制流程在双机间串口通信中,还可以通过控制流程来控制通信的开始和结束。

例如,可以通过发送方发送控制字节来告知接收方数据的开始和结束。

接收方在接收到控制字节后,根据控制字节进行相应的处理。

8.实时性要求在一些实时性较高的应用中,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在数据传输、系统控制还是协同处理方面,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包括串行通信的原理、串行通信的应用、串行通信的优势以及设计双机之间串行通信的步骤。

一、串行通信的原理串行通信是一种逐位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在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中,一台机器将数据一位一位地发送给另一台机器,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将其重新组装为完整的信息。

串行通信常用的协议有RS-232、RS-485、SPI等。

二、串行通信的应用1.数据传输:双机之间通过串行通信传输大量数据,例如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传输实时音视频数据等。

2.系统控制:双机之间通过串行通信进行系统控制,例如一个机器向另一个机器发送指令,控制其执行特定的任务。

3.协同处理:双机之间通过串行通信进行协同处理,例如在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通过串行通信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三、串行通信的优势相比于并行通信,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传输距离更远:串行通信可以在较长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传输,而并行通信受到信号干扰和传输线损耗的限制。

2.更少的传输线:串行通信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而并行通信需要多条传输线。

3.更快的速度:串行通信在同等条件下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因为每一位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更短。

4.更可靠的传输:串行通信可以通过校验位等方式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四、设计双机之间串行通信的步骤设计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通信协议:首先需要确定双机之间的通信协议,例如RS-232、RS-485等。

不同的通信协议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2.确定物理连接方式:根据通信协议的选择,确定双机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例如使用串口线连接、使用网络连接等。

3.确定数据传输格式:确定数据传输的格式,包括数据的编码方式、数据的起始位和停止位等。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在当今的电子信息领域,单片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双机串行通信作为单片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一、双机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双机串行通信是指两个单片机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串行通信相较于并行通信,具有线路简单、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输的。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SPI(串行外设接口)和 I2C(内部集成电路)等。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采用 UART 协议来实现双机串行通信。

UART 协议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通常为逻辑 0;数据位可以是 5 位、6 位、7 位或 8 位,具体取决于通信双方的约定;奇偶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选择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通常为逻辑 1。

二、硬件设计为了实现双机串行通信,我们需要搭建相应的硬件电路。

首先,每个单片机都需要有一个串行通信接口,通常可以使用单片机自带的UART 模块。

在硬件连接方面,我们将两个单片机的发送端(TXD)和接收端(RXD)交叉连接。

即单片机 A 的 TXD 连接到单片机 B 的 RXD,单片机 B 的 TXD 连接到单片机 A 的 RXD。

同时,还需要共地以保证信号的参考电平一致。

此外,为了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在通信线路上添加一些滤波电容和上拉电阻。

三、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双机串行通信的核心部分。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使用 C 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的程序。

对于发送方单片机,首先需要对 UART 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

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放入发送缓冲区,并通过 UART 发送函数将数据一位一位地发送出去。

对于接收方单片机,同样需要对 UART 模块进行初始化。

双机USB串行通讯系统设计

双机USB串行通讯系统设计

双机 USB串行通讯系统设计摘要:使用USB串口进行通信,传输数据信息,是目前串口通信的主流技术。

基于单片机(STC89C52RC)实现双机异步通信系统的设计,参考了广泛使用的USB技术,将多路电压采样系统的数据通过快速的USB串口通信传送到上位机。

设计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充分调研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有关单片机通讯方式的研究现状。

(2)详细论证了系统功能实现所依托的设计思路,对双机间USB串行通信功能、多路电压测量功能、液晶显示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设计,并用仿真电路和软件验证了设计功能的实现。

双单片机UBS通讯系统,具有成本低、功能好、通讯速度快、性价比高,可靠性好等特点,在工业、农业、家电、通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在生活中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用于家庭生活的智能音箱、家居机器人、智能家居防盗系统,再如用于工业界的流水机械化自控车床、智能运输小车等、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等。

由此可见,对自动控制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设计进行研究,对工业生产、便利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近几十来年微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单片机控制技术愈发成熟、可靠、高效。

单片机体积小、功能强、性能优、成本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合理、专业、优化的硬件布局和设计工具的利用,并与软件相结合,取代了过去的庞大的电子电路和基本数字电路。

经由软件对核心电路进行的控制,确保自动控制或智能控制的实现。

单片机应用于大规模的智能化、自动化产品中,软件是单片机的产品的核心,软件的升级直接使产品升级更加方便。

多机通信又可以分为单台单片机同上位机PC端的通信、单台单片机同其他单片机的通信。

由于PC端作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上位机,通信方式简便可靠。

而在复杂控制系统内部,大多场景都是由单片机与单片机结合组成地集散分布式网络系统,从而通过各单片机信息交互共享再传至PC端,带动复杂控制系统合理正常运行。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摘要由单片机构成的双机通信系统采用总线型主从式结构。

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实现双片单片机串行通信。

通信的结果实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

所谓主从式结构,即在两个单片机中,一个主机负责通信管理,另一个为从机,从机要负责主机的调度与支配。

该设计用A T89C51芯片,并用C语言程序来控制A T89C51,使之能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通信方式为单工通信,一个为主单片机,作为发送方,另一个为从单片机,作为接收方。

关键字:单片机.AT89C51.C语言目录摘要 (1)前言 (3)二绪论 (4)2.1单片机 (4)2.2C语言: (4)2.3双机通信 (5)三.系统分析 (6)3.1 基本原理 (6)3.2波特率选择 (7)3.3通信协议的使用 (7)四、硬件设计 (7)4.1单片机串行通信功能 (10)4.2 MAX232芯片 (12)4.3整体电路设计 (13)五、软件设计 (14)5.1串行通信软件实现 (14)5.2程序流程图 (14)六.联合调试 (17)总结 (18)参考文献 (23)前言近年来,在自动化控制和只能仪器仪表中,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单片机的运算功能较差,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系统,因此单片机和PC机进行远程通信更具有实际意义,通信的关键在于互传数据信息。

51单片机内部的串行口具有通信的功能,该串口可作为通信接口,利用该串口与PC机的串口通信进行串行通信,将单片机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等复杂处理就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要。

51单片机的开发除了硬件支持外,同样离不开软件。

用汇编语言或C 语言等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必须转化为机器码才能被执行。

目前流行的Keil 8051c编译器。

它提供了集成开发环境,包括C编译器、宏编码、连接器、库管理和仿真调制器。

利用keil 8051ccuvision编写的程序可直接调用编译器编译,连接后可直接运行。

51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设计

51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设计

51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设计51单片机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

在一些场景中,需要使用51单片机之间进行双机串行通信,以实现数据传输和协同工作。

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包括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

一、硬件连接1.串行通信口选择:51单片机具有多个串行通信口,如UART、SPI 和I2C等。

在双机串行通信中,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串行通信口作为数据传输的接口。

一般来说,UART是最常用的串行通信口之一,因为它的硬件接口简单且易于使用。

2.引脚连接:选定UART口作为串行通信口后,需要将两个单片机之间的TX(发送)和RX(接收)引脚相连。

具体的引脚连接方式取决于所使用的单片机和外设,但一般原则上是将两个单片机的TX和RX引脚交叉连接。

二、软件编程1.串行通信初始化:首先需要通过软件编程来初始化串行通信口。

在51单片机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寄存器来配置波特率和其他参数。

具体的初始化代码可以使用C语言编写,并根据所使用的开发工具进行相应的配置。

2.发送数据:发送数据时,可以通过写入相应的寄存器来传输数据。

在51单片机中,通过将数据写入UART的发送寄存器,即可将数据发送出去。

发送数据的代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置发送寄存器;(2)等待数据发送完成;(3)清除数据发送完成标志位。

3.接收数据:接收数据时,需要通过读取相应的寄存器来获取接收到的数据。

在51单片机中,可以通过读取UART的接收寄存器,即可获取到接收到的数据。

接收数据的代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等待数据接收完成;(2)读取接收寄存器中的数据;(3)清除数据接收完成标志位。

4.数据处理:接收到数据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计算或其他操作。

数据处理的代码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编写。

5.中断服务程序:在双机串行通信中,使用中断可以提高通信的效率。

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设计

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设计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名称:学生姓名:学号:题目: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设计指导教师:起止日期:目录一、绪论 (5)1.1设计背景 (5)二、相关知识 (5)2.1 双机通信简介 (5)2.2 单片机A T89C51介绍 (5)2.3串口通信 (6)三、总体设计 (7)3.1 设计要求 (7)四、硬件设计 (8)4.1.整体电路 (8)4.2复位电路 (8)4.3.控制电路 (9)五、软件设计 (9)5.1甲机软件设计 (10)5.2乙机软件设计 (11)六、测试及运行 (13)心得与感受 (15)参考文献 (16)指导教师评语 (17)附录:源程序 (18)一、绪论1.1设计背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也步如一个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功能各异的单片机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思路。

对于一些场合,比如:复杂的后台运算及通信与高实时性前台控制系统、软件资源消耗大的系统、功能强大的低消耗系统、加密系统等等。

如果合理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单片机组合设计,可以得到极高灵活性与性能价格比,因此,多种异型单片机系统设计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思路,单片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单片机体积小,系统运行可靠, 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一些相对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仅仅一个单片机资源是不够的,往往需要两个或多个单片机系统协同工作。

这就对单片机通信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传输线少,长距离传输时成本低,且可以利用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系统采用串行通信来实现单片机之间可靠的,有效的数据交换。

二、相关知识2.1 双机通信简介两台机器的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工通信,他们的通信原理及通信方式为:1.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一、设计要求1.单机自发自收串行通信。

接收键入字符,从8251A的发送端发送,与同一个8251A的接收端接收,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2.双机串行通信,在一台PC机键入字符,从8251A的发送端发送给另一台PC机,另一台PC机的8251A的接收端接收,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二、所用设备IBM-PC机两台(串行通信接口8251A两片,串行发送器MC1488和串行接收器MC1489各两片,定时器/计数器8253,终端控制器8259等),串口线一根串行直连电缆用于两台台电脑通过串行口直接相连,电缆两端的插头都是9 针的母插头:三、硬件方案1.设计思想计算机传输数据有并行和串行两种模式。

在并行数据传输方式中,使用8条或更多的导线来传送数据,虽然并行传送方式的速度很快,但由于信号的衰减或失真等原因,并行传输的距离不能太长,在串行通信方式中,通信接口每次由CPU得到8位的数据,然后串行的通过一条线路,每次发送一位将该数据放送出去。

串行通信采用两种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

同步传输数据时,一次传送一个字节,而异步传输数据是一次传送一个数据块。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串行通信的协议。

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

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

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

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

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

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

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

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RS-232(ANSI/EIA-232标准)是IBM-PC及其兼容机上的串行连接标准。

可用于许多用途,比如连接鼠标、打印机或者Modem,同时也可以接工业仪器仪表。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

该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通讯过程中,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串行口工作方式 0 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串行口扩展。

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单片机,串行通讯,中断方式,移位寄存器,串行口扩展一、引言串行通讯是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它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单片机应用中,串行通讯也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该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还介绍了串行口工作方式 0 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串行口扩展。

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设计原理该串行通讯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分别为发送单片机和接收单片机。

发送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到接收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在串行通讯中,数据是通过串行口进行传输的。

串行口工作方式0 是一种常见的串行口工作方式,它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在移位寄存器中,数据被移位到寄存器中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串行传输。

三、设计实现1. 硬件设计在该设计中,发送单片机和接收单片机分别使用一个串行口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到接收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两个单片机、串行口、数据线和中断控制器。

其中,两个单片机分别拥有自己的串行口,并且都能够接收和发送数据。

数据线将两台单片机连接在一起,中断控制器用于处理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掌握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讯是指信息逐位地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串行通讯的优点是只需一对逻辑线路即可完成数据传输,可以减少硬件成本和物理排布空间。

而并行通讯需要多对逻辑线路,更加复杂。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两台计算机分别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

数据通过串行通讯线路逐位传输,接收端按照发送端发送的顺序恢复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双机串行通讯的物理连接方式,例如通过串口线连接两台计算机的串行端口。

2.在发送端,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即将数据逐位拆分成一个个比特,按照一定的传输格式进行编码。

3.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速率逐位地通过串行线路发送到接收端。

4.在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传输格式,逐位地接收并解码数据。

5.接收端将解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恢复为原始数据。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硬件连接:使用串口线将两台计算机的串行端口连接起来。

2.软件设置: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进行串口的设置,确定串口的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一致。

3.发送端设计:编写发送端的程序,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并按照约定的传输格式进行编码。

4.接收端设计:编写接收端的程序,根据发送端的传输格式,逐位接收和解码数据,并进行恢复处理。

5.实验测试: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运行程序,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测试。

通过观察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一致来验证通讯是否成功。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发送端的数据能够成功传输到接收端,并且接收端能够正确解码和恢复数据,实现了双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四、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双机串行通讯的设计,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讯的设计和实现是可行的。

串行通讯具有硬件成本低、占用空间少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一.设计要求:两片单片机利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可从键盘进行设定,可选的波特率为1200、2400、4800和9600bit/s。

二、方案论证:方案一:以两片51单片机作为通信部件,以4*4矩阵键盘作为数据输入接口,通过16个不同键值输入不同的信息,按照51单片机的方式3进行串口通信,从机采用中断方式接收信息并按照通信协议改变波特率或者用I/O口输出、CD4511译码、数码管显示相关数据,整个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写。

方案二: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与方案一样,但是通信方式采用方式一进行通信,主从机之间的访问采用查询方式,数据输出直接由单片机的译码程序输出译码数据,同时软件编写采用汇编语言。

两种方式从设计上来说各有特色,而且两种方式都应该是可行的。

方案一中按照方式三通信可以输出九位数据而方式一只能输出八位数据,但就本题的要求来说方式一就可以了。

主从机之间的交流采用中断方式是一种高效且保护单片机的选择,但是相比之下本人对查询方式的理解更好一些。

数码管的显示若采用CD4511译码则直接输出数据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会增加硬件陈本,而且单片机的资源大部分都还闲置着,所以直接编写一段译码程序是比较好的做法。

另外在软件编写上,采用C语言在后续设计中对硬件的考虑稍少一些,换言之采用汇编可以使自己对整个通信过程及单片机的部分结构有更清晰地认识所以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三、理论设计:采用AltiumDesigner绘制的原理图(整图)本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晶振电路、电源、复位电路及相关设置电路)、4*4矩阵键盘、功能控制电路、数据显示电路、波特率更改指示电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控制口选择将要实现的功能,然后矩阵键盘输入数据,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加校验码、设置功能标志位),然后与从机握手,一切就绪之后后就开始发送数据,然后从机对接收数据校验,回发校验结果,主机根据校验结果进行下一步动作,或者重发,或者进入下一数据的发送过程,然后按照此过程不段循环,直到结束。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1.引言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是指两个或多个单片机之间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过程。

串行通信是一种逐位传输数据的方式,与并行通信相比,它占用的硬件资源更少,且传输距离较远。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双机之间串行通信的设计过程,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

2.硬件设计串行通信需要使用到两个主要的硬件部件:串口芯片和通信线路。

串口芯片负责将要发送或接收的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流,并通过通信线路进行传输。

通信线路通常包括两根传输数据的线路(TX和RX)、地线和时钟线。

2.1串口芯片的选择常用的串口芯片有MAX232、MAX485、CH340等。

选择合适的芯片需要考虑通信距离、通信速率、系统的功耗等因素。

对于较短的通信距离和较低的通信速率,可以选择MAX232芯片;而对于长距离通信和较高的通信速率,可以选择MAX485芯片。

2.2通信线路设计通信线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通常使用双绞线或者屏蔽线路来减小信号的串扰和干扰。

对于短距离通信,双绞线即可满足需求;而对于长距离通信,需要采用屏蔽线路来减小串扰和干扰。

3.软件设计串行通信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通信协议的制定和数据包的格式规定。

3.1通信协议的选择通信协议是指数据传输的一套规则和约定,它规定了数据的格式、传输顺序、误码校验等内容。

常用的通信协议有UART、RS232、SPI、I2C等。

UART是最常用的通信协议,它一般使用异步通信方式,并具有较高的通信速率和稳定性。

3.2数据包的格式规定数据包是一组有意义的数据的集合,它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起始位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包的开始,通常为逻辑低电平;数据位用于存储要传输的数据;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包的结束,通常为逻辑高电平;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校验位可以是奇校验、偶校验、无校验等。

4.实验步骤4.1连接硬件根据硬件设计部分的要求,将串口芯片和通信线路连接到单片机上。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间的串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利用这种通信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将数据一个个位发送或接收的方式。

数据通过一个线路逐位发送或接收,可以减少通信所需的线路数目。

2. UART串口通信: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的简称,是一种最常用的串口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单片机与计算机、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串口模块:串口模块是负责将数据转变为串行传输的硬件模块,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通过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4.单片机串口通信:单片机内部集成了UART串口通信接口,只需要通过相应的寄存器配置,可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5.双机串行通信:双机串行通信是通过串口将两台单片机进行连接,一台单片机作为发送端,负责将数据发送出去;另一台单片机作为接收端,负责接收并处理发送的数据。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实验器材:两台单片机、USB转TTL模块、杜邦线若干。

2. 实验软件: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配置发送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T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发送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发送中断。

(4)循环发送指定的数据。

2.配置接收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R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接收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接收中断。

电子工程毕业设计---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电子工程毕业设计---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目录一、引言 (2)二、方案设计 (2)1. 方案一 (2)2.方案二 (3)三、总体设计 (4)1.单片机串行口通信 (5)2. MAX232芯片 (5)五、软件设计 (5)六、整体电路设计 (6)七、结论 (6)八、附录 (7)1、发送程序 (7)2、接收程序 (8)3、整体电路图 (9)九、参考文献 (10)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一、引言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性能稳定、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其应用相当广泛。

一个MCS51系列的单片机(如Atmel89c**)内部包含有RAM、FLASH ROM、两个或者三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一个通用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UART)等多种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系统中就使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片机,而单片机之间就要通过互连来进行数据通信。

MCS51系列的单片机(以下简称单片机)都带有串口,利用串口进行互连通信极为方便,其各种连接方式在许多书籍和资料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重述。

但如果系统要求扩充的资源是对外连接的串口,或对相互之间的数据传送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则单片机的串口就不能用作系统内两单片机的通信接口了。

所幸的是,单片机的并行端口也能相互连接来进行数据通信。

根据单片机端口内部结构的特点,这些端口的端口线可以直接相连,从而使两单片机之间并行通信接口的实现不用另外的硬件电路设备。

二、方案设计1 方案一本方案采用单片机AT89C51作为软件程序的载体,并采用并行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是指数据各位同时并行传送的通信方式。

如果只需要一个单片机向另一个单片机传送数据,则可以采用单向并行通信接口方式,这种方式较为简单。

单片机A为数据发送方,单片机B为数据接收方,8位端口可以是P0−3的任何一个。

数据传送的流程是:单片机A将数据送到端口后,通过STB信号中断单片机B。

单片机B进入中断并从端口读取数据,读完后,在LED灯上显示。

原理图如图1-1。

图1-12、方案二本次设计,对于两片89C51,采用RS232进行双机通信。

单片机双机串口通信设计课件

单片机双机串口通信设计课件
13 2024/7/2
波特率的选择
若晶振为12MHz,TH1初值取FDH,依公式算出 的波特率为10416.6…; TH1初值取FCH,为 7812.5。
波特率要选择标称值,由于TH1的初值是整数,为 了获得标称值,依公式晶振频率要选11.0592MHz。
方式1和方式3波特率与TH1初值的对应关系:
15 2024/7/2
学习愉快!
5 2024/7/2
5.2.3 80C51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方式0:同步移位寄存器,用于扩展并行口
RXD:输入或输出引脚 TXD:移位脉冲输出引脚 发送和接收都是8位 波特率固定为:fosc/12
6 2024/7/2
数据输出:
写入SBUF
TCY
RXD(数据)
D0 D1
TXD(移位脉冲) TI(中断标志)
RXD 位采样脉冲
起始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RB8 停止位
RI(中断标志)
12 2024/7/2
5.2.4 80C51波特率确定与初始化步骤 波特率的确定 波特率的计算 固定波特率: 方式0波特率= fosc/12 方式2波特率=(2SMOD/64)* fosc
可变波特率:(方式1、方式3) 波特率=(2SMOD/32)*(T1溢出率) T1溢出率 = fosc /{12×[256 -(TH1)]}
SM2=0时,接收机地址帧甄别禁止。不论收到 的RB8为0或1,均可以使接收帧进入SBUF,并 使RI=1。此时的RB8通常为校验位。
REN:串行接收使能位,软件置1时,启动接收过程
3 2024/7/2
TB8:多机方式发送的第9位
发送的地址/数据帧标志。也可作为奇偶校验位。

PC机双机串行通信

PC机双机串行通信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名称:PC机与PC机间进行串行通信学生姓名:吴森学号:2009082203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9级(01)班指导教师:裘祖旗张更新完成日期:2012年1月2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与技术要求:.................................................................................................................... - 3 -二.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正文.................................................................................................................... - 3 -1. PC机间串行通信测试 .................................................................................................................. - 3 -1.1 设计思路............................................................................................................................. - 3 -1.2 程序框图............................................................................................................................. - 4 -1.3 程序清单............................................................................................................................. - 5 -2. PC机间进行字符动画控制 .......................................................................................................... - 6 -2.1 设计思路............................................................................................................................. - 6 -2.2 程序框图............................................................................................................................. - 7 -2.3 从机程序清单..................................................................................................................... - 7 -3. 程序分析....................................................................................................................................... - 7 -4. 调试步骤....................................................................................................................................... - 7 -5. 开发心得....................................................................................................................................... - 7 -三.参考文献............................................................................................................................................ - 7 -一.设计任务与技术要求:A.PC与PC机能进行串行通信;B.一台PC机能对另一台PC机进行字符动画控制扩展功能:制定一定的通信协议本串行通信程序利用汇编语言通过BIOS中断调用和DOS功能调用实现PC机双机串行通信。

双机串口通信

双机串口通信

双机串口通信(一)设计内容:设定异步串行通信的格式并编写程序,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设计目的:(1)了解串行通信的一般原理和8251A芯片的工作原理。

(2)了解实现计算机间串行通信的连接方法,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设计要求:(1)编程实现异步串行通信,掌握利用8251A进行异步串行通信时的编程方法。

(2)利用实验台上的8251A实现PC机与终端间的异步串行通信。

主机发送数据用查询方式,接收数据用查询方式。

(3)在相邻的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3线制串行线互连,实现异步串行数据收发。

甲乙两台计算机各自连续不断地向对方循环发送00H~FFH的8位数据,同时又不断的接收对方发来的数据,并且每接收1个8位二进制数就送8255的C口由8位发光二极管显示。

(二)实验原理图及实验说明(1)实验原理图(2)实验说明a)实验器中8251的接收、发送时钟信号由时钟发生器8284及74LS393分频提供,一般选择9600b)本实验中8251的接收、发送采用查询方式。

实验中也可以采用中断方式,此时需将IRQ孔接8259的某个中断请求输入端。

c)注意向8255C口输出数据时,输出为0的发光二极管亮。

(三)实验电路及实验连线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用RS232通讯电缆一端接至实验器的9芯插座,另一端接至另一实验器的9芯插座。

8251片选CS连228H~22FH,8251接收、发送时钟信号输入端CLK51接74LS393的输出端;8255片选连200H~207H;8255的PC0~PC7接发光二极管驱动器输入端DL8~DL1.8251A串行通信Z8251 EQU 22AHD8251 EQU 228HZ8255 EQU 203D8255C EQU 202H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 MOV DX, Z8251MOV AL, 40H ; 向8251A控制寄存器写入复位命令字(D6=1)OUT DX, ALMOV AL, 0CFH ;设置工作模式寄存器,异步方式,波特率系数64OUT DX, AL ;8位有效数据,无奇偶校验,2位停止位MOV AL, 37H ;设置控制寄存器,OUT DX, ALMOV DX, Z8255MOV AL, 80H ;8255设置位A,B,C口方式0输出OUT DX, ALMOV AH, 00H ;计数初值SEND: MOV DX, Z8251WAIT2: IN AL, DX ;读入8251状态寄存器内容AND AL, 01H ;判断TXRDY是否为1(发送寄存器是否空)JZ WAIT2 ;为0(不空)则等待MOV AL, AH ;为1(空)取前一次计数值INC AL ;计数值加1MOV AH, AL ;更新前一次计数值MOV DX, D8251OUT DX, AL ;将当前计数值送8251发送寄存器MOV CX, 0FFFFHLOOP $ ;延时约1 sMOV DX, Z8251WAIT1: IN AL DX ;读入8251状态字AND AL, 02H ;判断RXRDY是否为1(接收寄存器是否有新数据)JZ WAIT1 ;为0(无新数据)则等待MOV DX, D8251 ;为1(有新数据)IN AL, DX ; 读入接收寄存器内的数据MOV DX, 202H ; 将数据直接输出到8255的C口OUT DX, AL ;JMP SENDCODE ENDSEND START方案论证:本实验主要使用了可编程串行接口芯片8251A,下面就8251A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0通信2姓名:余诗长、杨号、苏李闯舒怀、汪才锐、潘升旗指导教师:周珍艮、崔雪英电气工程系2012年10月27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任务书串行通信时单片机的一个重要运用,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摘要,实现双片单片机串行通信。

通信的结果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

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行双机通信。

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两片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发送端将0~f循环发送到接收端,并在收端显示。

本次设计,对于两片89c51,采用RS232进行双机通信。

发送方的数据由串行口TXD段输出,经过电平转换芯片MAX232将TTL电平转换为RS232电平输出,经过传输线将信号传送到接收端。

接收方也使用MAX232芯片进行电平转换后,信号到达接收方串行口的接收端。

接收方接收后,在数码管上显示接受的信息。

为提高抗干扰能力,还可以在输入输出端加光耦合进行光电隔离。

软件部分,通过通信协议进行发送接受,主机先送AAH给从机,当从机接收到AAH后,向主机回答BBH。

主机收到BBH后就把数码表TAB(16)中的10个数据送给从机,并发送检验和。

从机收到16个数据并计算接收到数据的检验和,与主机发送来的检验和进行比较,若检验和相同则发送00H给主机:否则发送FFH给主机,重新接受。

从机收到16个正确数据后送到一个数码管显示。

关键字51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1)课程设计报告 (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任务书 (I)摘要 (II)目录 ...................................................................................................................................... I II 第1章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原理. (1)第2章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2)2.1硬件设计 (2)2.2主机模块设计 (2)2.3从机模块设计 (4)2.4 键盘扫面子程序设计 (4)第3章仿真 (6)3.1仿真软件的了解 (6)3.2仿真过程操作 (6)3.3运行测试 (6)总结 (7)参考文献 (8)附录 (9)答辩记录及评分表 (14)第1章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原理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通讯波特率的设定,最终归结到对定时计数器T1计数初值TH1、TL1进行设定。

故本题目本质上是通过键盘扫描得到设定的波特率,从而载入相应的T1计数初值TH1、TL1实现的。

示例程序中将0xaa从主机传输到从机,并显示在从机的数码管上实现串口通讯的验证。

如串口通讯线路过长,可考虑采用MAX232进行电平转换,以延长传输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减少计算载入初值时的误差,本项目最好采取11.0592MHz的晶振。

我们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利用其内部的串行口,通过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双机的全双工的串行通信。

硬件电路包括键盘电路,显示电路,单片机主控电路,串行通信线和电源电路。

软件包括键盘扫描程序,显示程序,发送程序和接受程序。

发送和接收都采用中断方式。

由于两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相距很近,近程通信时,可以不使用调制解调器,将它们的串行口直接相连就可以实现全双工的串行通信。

电路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整体电路图第2章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本系统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协调实现两单片机的串行数据传输。

硬件电路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外围电路包括键盘电路(数据的输入),显示电路(数据的输出)。

工作在硬件电路基础上的软件主要完成数据的输入,存储,显示,发送和接收。

由于两单片机相距很近,可以直接将其串行口相连。

系统整体电路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整体电路框图2.1 硬件设计系统组成下面就以主号机为例,介绍硬件。

硬件电路包括AT89C51单片机,共阳性LED数码管以及传输线。

AT89C51是一个低电压,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同时内含2个外设中断口,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

AT89C51可以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编程,也可以在线编程。

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

2.2 主机模块设计此系统欲实现双机的全双工的串行通信。

甲乙两机的内部软件是完全相同的,主机和从机都能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能同时进行数据交换。

假设主机为发送方,从机为接收方。

当按下发送按键时,主机开始发送数据,存储在R7中并通过显示器显示。

按下从机的接收按键,从机开始接收数据,每接收一个数值就直接送到显示器显示。

本设计通过键盘输入数据。

利用软件控制键盘进行加1或者减1操作,可以使其输入0~F之间的任意一个数。

主机主程序如图3所示。

图3 主机主程序流程图2.3 从机模块设计从机从主机接收数据,并在送至显示器显示。

从机主程序如图4所示。

图4 从机主程序流程图2.4 键盘扫面子程序设计键盘扫面程序是通过软件的操作对键盘输入的逐行逐列进行扫描设置,从而达到确定输入的键值,通过键盘扫描程序可以确定其输入0~F之间的任意一个数。

键盘扫面程序如图5所示。

图5 键盘扫面程序流程图第3章仿真3.1 仿真软件的了解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3.2 仿真过程操作加载目标代码文件打开元器件单片机属性窗口,在“Program File”栏中添加上面编译好的目标代码文件;在“Clock Frequency”栏中输入晶振频率为11.0592MHz。

3.3 运行测试启动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二极管间隔点亮了,表明通讯成功了。

图6 整体仿真结果图总结通过这一次的课程设计,我不仅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使我懂得如何做事。

其实每一次的课程设计都是在教会我怎么样做事情,它告诉我完成一件事情,光靠团队的人数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关键在于团队之中是否有优秀的骨干去引领这个团队完成这件事情。

在老师眼中本课题知识体系庞大,最主要是难,在学生中就变得更甚,在我们队伍取到题目的初期甚至出现少部分同学短暂的晕厥现象。

随后不久,在各位老师英明的指导之下,我们的课程设计得到圆满成功。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让我们有很大的收获,不仅对课本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让我们对很多电脑软件有很大的了解。

希望我们的团队在今后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1] 高峰.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2] 马丽.焦永梅.单片机仿真实验系统.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2011[3] 陈桂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刘朝青.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附录一、主机程序ORG 0000HA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TMOD, #20HMOV SCON, #40HCLR ESMOV PCON, #00HMOV B, #0FAHCLR ET1CLR TISETB TR1AGAIN1:MOV A, BMOV TH1,AMOV TL1,AAGAIN2:LCALL JIANMOV A, 33HMOV SBUF, AJNB TI, $CLR TIAJMP HEHE: CJNE A,, #0F3H, LP1MOV B, #0F3HAJMP AGAIN1LP1: CJNE A, #0FAH, LP2MOV B, #0FAH,AJMP AGAIN1LP2: CJNE A, #0FDH, LP3MOV B, #0FDHAJMP AGAIN1LP3: CJNE A, #0FEH, AGAIN2MOV B, #0FEHAJMP AGAIN1JIAN: PUSH ACCPUSH PSWPUSH BCLR CMOV 20H,#00HSMJP: SETB CMOV A, #11011111BMOV R4, AMOV R5, #00HMOV R7, #4HMAIN1: MOV DPTR,#8002HMOV A, R4MOVX @DPTR, AMOV DPTR, #8001HMOVX A, @DPTRORL A, #0F0HCPL AJNZ ZJHDJNZ R7, JZZAJMP SMJPJZZ: MOV A, R4RRC AMOV R4, AINC R5AJMP MAIN1ZJH: CJNE A, #01H, AAACLR CAJMP HHW0AAA: CJNE A, #02H, BBBCLR CAJMP HHW1BBB: CJNE A, #04H, STEP2CLR CAJMP HHW2STEP2:CJNE A, #08H, OVERAJMP HHW3HHW0:MOV A, R5AJMP XSHHW1: MOV A, #4HADD A, R5AJMP XSHHW2:MOV A, #08HADD A, R5AJMP XSHHW3: MOV A, #0CHADD A, R5AJMP XSXS: RL AMOV DPTR, #TABLEBJMP @A+DPTR OVER: AJMP SMJPJPCL: JB 00H, XGSXAJMP SMJP XGSX: JB 02H, XGSXSWMOV 34H, AJNB 02H, SMJP XGSXSW: JB 04H, ZHDJSMOV 35H, AMOV A, 34HSW AP AORL A, 35HMOV 33H, AJNB 04H, SMJP ZHDJS: POP BPOP PSWPOP ACCJS: RET TABLEB: AJMP KEY0AJMP KEY1AJMP KEY2AJMP KEY3AJMP KEY4AJMP KEY5AJMP KEY6AJMP KEY7AJMP KEY8AJMP KEY9AJMP KEYAAJMP KEYBAJMP KEYCAJMP KEYDAJMP KEYEAJMP KEYF KEY0: SETB 00HAJMP JPCL KEY1: MOV A, #01HAJMP JPCL KEY2: SETB 02HAJMP JPCL KEY3: MOV A, #03HAJMP JPCL KEY4: SETB 04HAJMP JPCL KEY5: MOV A, #05HAJMP JPCLKEY6: MOV A, #06HAJMP JPCLKEY7: MOV A, #07HAJMP JPCLKEY8: MOV A, #08HAJMP JPCLKEY9: MOV A, #09HAJMP JPCLKEYA: MOV A, #0AHAJMP JPCLKEYB: MOV A, #0BHAJMP JPCLKEYC: MOV A, #0CHAJMP JPCLKEYD: MOV A, #0DHAJMP JPCLKEYE: MOV A, #0EHAJMP JPCLKEYF: MOV A, #0FHAJMP JPCL 二、从机程序ORG 0000HA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TMOD, #20HCLR ESMOV SCON, #50HMOV B, #0FAHCLR ET1CLR RISETB TR1AGAIN1: MOV A, BMOV TH1, AMOV LL1, AAGAIN2: JNB RI, $CLR RIMOV A, SBUFMOV 40H, AANL A, #0F0HSWAP AMOV 42H, AMOV A, 40HANL A, #0FHMOV 41H, ALL: LCALL XIANMOV A, 40HCJNE A, #0F3H, LP1MOV B, #0F3HAJMP AGAIN1LP1: CJNE A, #0FAH, LP2MOV B, #0FAH,AJMP AGAIN1LP2: CJNE A, #0FDH, LP3MOV B, #0FDHAJMP AGAIN1LP3: CJNE A, #0FEH, AGAIN2MOV B, #0FEHAJMP AGAIN1XIAN: MOV A, 42HMOV DPTR, #TABLEMOVC A, @A+DPTRMOV DPTR, #8004HMOVX @DPTR, AMOV DPTR, #8002HMOV A, #02HMOVX @DPTR, AACALL DELAYMOV A, 41HMOV DPTR, #TABLEMOVC A, @A+DPTRMOV DPTR, #8004H\MOVX @DPTR, AMOV DPTR, #8002HMOV A, #01HMOVX @DPTR, AACALL DELAYRETDELAY: MOV R7,#0FFHMOVE: DJNZ R7, MOVERETTABLE: DB 3FH, 06H, 5BH, 4FH, 66H, 6DH, 7DH, 07H, 7FH, 6FH, 77H, 7CH, DB 39H, 5EH, 79H, 71H, 73H, 3EH, 31H, 6EH, 76H, 38H答辩记录及评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