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心得

合集下载

大学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全面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全面总结

OH
α -氰 醇
α -羟 基 酸
应用范围:醛、甲基脂肪酮 、C8以下环酮
2. 增加二个碳原子的反应
R MgX + CH2 CH2 O
R CH2CH2 H3O+ RCH2CH2OH OMgX
3. 增加多个碳原子的反应
① R-C CH NaNH2 R-C CNa R/X R-C C-R/
其中:R/ 为伯卤代烃 X 为Cl、Br、I
H2O / OH- PX3 Mg
NH3 R-NH2
R-MgX
R-X
① ②
CO2 H3O+
R-COOH
H3O+
NaCN
R-CN
R-NH2 R-NHR
[H]
R-CH2NH2
R-X
R-NR2
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转换
R-COCl
NH3
R-CONH2
R/OH
R-COOH
NH3
R-COOR/
R/OH
(RCO)2O
H2SO4 H2O
① (BH3)2 ② H2O2 /
OH-
R-CH-CH3(符合马氏规则) OH
R-CH2CH2OH(反马氏规则)
[H]
② R-C=O H(R/) [ O ]
R-CH-OH H(R/)
[ H ] = LiAiH4 、NaBH4 、 H2 / Ni、Pt、Pd等
③ R-COOR/ [ H ] R-CH2OH + R/OH [ H ] = LiAiH4 、C2H5OH + Na 、 H2 / Ni、Pt、Pd等
R-NH2
● 碳环的合成
① 双烯合成(D-A反应)
X△
-X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通用8篇)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通用8篇)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有机化学学习心得(通用8篇)有机化学学习心得篇1学习有机化学也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说以前高中也学习过有机化学,但是到了大学再学有机化学发现高中学的基本连皮毛也说不上,真正的有机化学涉及的反应是那么多。

所以我认为有机化学就是用两个词来形容——多和变化。

先来说说多,有机化学的多最多体现在有机物多,有机反应多,反应的机理也有不少。

所以说有机化学在我学了一个学期以后明白了有机化学的最大难处就是化合物多,有机反应多,十分难以掌握。

但是有机老师的课件做得十分巧妙,把几种有机物进行了分类,学起来可以沿着各种有机物的特性了进行研究,可以掌握到同一种物质不同反应的一些特点,分类记忆这样比较方便了,也减轻了有机化学的反应的部分负担,也可以研究出不同反应的一些共同的特点。

这样就大大地减轻了学习有机化学的负担。

也使得在我们初学者的眼中看来很难学的有机化学一下子也简单了很多,有了许多规律的记忆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规律,从而可以更加简单地掌握这一类反应。

而有机化合物,虽然有很多种,但是为我们现在所用的还不多,在不同的分类中都可以找到的,这样有机化学学起来就还是减轻了许多的负担。

有机化学的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复杂。

变化中可能还有变化,有的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稍加变化以后就会很复杂。

比如说许多炔烃的反应要联系到烯烃的反应,一些不同的物质却有着相同的反应规律,还有命名中有许多小的细节上的变化都可以出题。

所以这些变化更加难学,有机化学的反应多但是及不上变化多,无论有多少的机理,规律,只要把几个融合一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出出来不少的题目,这样就难住的大家。

所以有机化学最难学的就是学习规律,学习机理,学习到了以后还要把这些机理融合起来,要知道如何地变化,这样才能把一些机理题和合成题作好,我们学习有机化学才有实用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说有机化学最难的不是那些方程式,而是那些方程式变化了以后你还知道吗的问题,只要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地总结,多多地复习,多多地了解不同的变化,并且用这些不同的变化来丰富自己的有机化学的知识,这样才是学习好有机化学的正道。

有机合成的心得5篇最新体会

有机合成的心得5篇最新体会

有机合成的心得5篇最新体会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做有机合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有机合成的心得体会1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分析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其次,分析化学实验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最后,实验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大一暑期实践期间,我曾随学院学生科协进行了北京市城区饮用水水质调查。

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分析化学实验,以下借用几段我对于那次活动的总结。

活动的目的除了在于培养科协成员的分析化学试验能力外,还使成员体验了比较正规的科研项目的步骤——讨论、立题、取样、分析……通过这次活动,科协成员面对涉及外专业或目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的课题时,将更有能力与信心运筹帷幄。

调查是学生科协的传统活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拓展。

化学实验技能有机的溶于调查的水硬测量阶段,使单纯的实验提升到科研的高度。

从调查的取样阶段开始,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

取样的范围是北京市城八区居民的饮用水。

原则上每个城区两个水样。

我被分配采集一个朝阳区的水样。

朝阳区是北京的大区,我选取的社区是位于西大望路19号的新近开发的楼盘——金港国际。

该地点处于泛CBD,也是近期入市的热门地点,我选取的社区定位是白领公寓,室内除有自来水外还有纯净水的管道以及完备的终水系统。

有机合成心得(7)工艺优化

有机合成心得(7)工艺优化

有机合成心得(7)工艺优化方法学1.合成工艺的优化主要就是反应选择性研究有机合成工艺优化是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解决有机合成的实际问题,是将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转化为有机合成的实用技术。

首先分清三个基本概念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转化率是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除于原料的初始摩尔数。

选择性为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摩尔数除于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

收率为反应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除于原料的初始摩尔数。

可见,收率为转化率与选择性的乘积。

可以这样理解这三个概念,反应中消耗的原料一部分生成了目标产物,一部分生成了杂质,为有效好的原料依然存在于反应体系中。

生成目标产物的那部分原料与消耗的原料之比为选择性,与初始原料之比为收率,消耗的原料与初始原料之比为转化率。

反应的目标是提高收率,但是影响收率的因素较多,使问题复杂化。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目标是提高选择性,即尽量使消耗的原料转化为主产物。

只有温度和浓度是影响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在一定转化率下,主副产物之和是一个常数,副产物减少必然带来主产物增加。

提高转化率可以采取延长反应时间,升高温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等措施。

而选择性虽只是温度和浓度的函数,看似简单,却远比转化率关系复杂。

因此将研究复杂的收率问题转化为研究选择性和转化率的问题,可简化研究过程。

2.选择性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主反应的选择性就是抑制副反应,副反应不外平行副反应和连串副反应两种类型。

平行副反应是指副反应与主反应同时进行,一般消耗一种或几种相同的原料,而连串副反应是指主产物继续与某一组分进行反应。

主副反应的竞争是主副反应速度的竞争,反应速度取决于反应的活化能和各反应组分的反应级数,两个因素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因此选择性取决于温度效应和浓度效应。

可是,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绝对值很难确定。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知道它们的绝对值,只需知道主副反应之间活化能的相对大小与主副反应对某一组分的反应级数的相对大小就行了。

化工工作心得体会感悟

化工工作心得体会感悟

作为一名化工行业的从业者,我有幸参与了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见证了我国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

这段时间里,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对化工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化工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安全是化工工作的重中之重。

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高温高压等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其次,专业知识是化工工作的基石。

化工行业涉及众多领域,如有机合成、无机合成、分析测试等。

作为一名化工从业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团队合作是化工工作的关键。

化工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依赖。

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同事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建议,共同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努力。

此外,创新意识是推动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工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要关注环保问题,积极研发绿色化工技术,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职业道德是化工工作者的灵魂。

作为一名化工从业者,我们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规范。

在工作中,要廉洁自律,抵制不正之风,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

总之,化工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将时刻牢记安全、创新、团队、职业道德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工工作者。

实习总结化学实习中的实验操作与化学合成总结

实习总结化学实习中的实验操作与化学合成总结

实习总结化学实习中的实验操作与化学合成总结实习总结:化学实习中的实验操作与化学合成总结第一段:在过去几个月的化学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各种实验操作和化学合成项目。

这个实习经历为我的理论知识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我深入了解了化学实验的细节和复杂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我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关于实验操作和化学合成的重要经验和教训。

第二段: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

我学习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方法,并遵循了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了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例如,在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时,我学会了正确处理有机溶剂和进行蒸馏操作,以获得纯净的产物。

此外,在进行化学分析时,我也学会了使用准确的测量技术,如称量和稀释液体,并进行精确的数据记录。

第三段:其次,我积极参与了化学合成项目,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这些项目中,我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反应,如酯化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我了解了各种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了解了不同化合物的合成路径和步骤,并学会了如何调整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物的收率和纯度。

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仪器进行化合物结构分析,以确定产物的纯度和结构。

第四段:最后,通过这次实习,我也学到了实验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在化学实验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有效的沟通。

我学会了与实验组的其他成员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实验结果和观察,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些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将对我的将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在实验操作和化学合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掌握了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技巧,学会了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并且了解了不同反应的步骤和条件。

我还发展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使我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

这次实习经历对我学术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非常感激这个机会,并期待将来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三转合有机合成工的心得

三转合有机合成工的心得

三转合有机合成工的心得1.对有机定制合成具有浓厚兴趣,愿意将合成技术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创新精神。

相信理论,更尊重事实;当理论与事实矛盾时,敢于怀疑理论(因为任何的理论都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当你面对的事实中不具备该理论成立的关键条件时,这个理论就不适用了),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与同行讨论、设计实验)化解了这一矛盾时,敢于提出适合自己的“理论”,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修正。

3.要有适当的自信,正确对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针对自信心不足的同事,我以亲身经验作如下建议:一定要自己找出自身存在哪些优势,这比找到有哪些不足更为重要。

没有谁是全才,就算是多面手那也是进过千锤百炼逐渐成长的结果。

从这方面来考虑,要列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往往可能多到打击自信心的程度。

找出自身优势,进而将其发展到成为专长,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瓶颈,这些瓶颈的出现肯定是因为除了优势之外的某些特定方面的不足造成的,针对这一实际的问题,找出与此相关的不足,然后集中精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注意寻求帮助,向在这一方面经验丰富的人虚心学习,然后在实践中运用,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套路)。

只要一个人看得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八个字,就不必担心自信过头。

4.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

用心去做实验,就会发现同一个实验的多次重复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差异,如果只是把它们如实记录下来,那么也许并不利于这些实验结果的分析,尤其是某些实验结果不理想的时候,要分析的因素太多。

所以,我认为要在观察到一些差异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思考这个差异可能会导致哪些方面的变化,至少要分得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尽量减少不能确定的(对不能确定的,要思考在哪些条件下它会归于哪一类)。

如果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大致进行一些预测(这些内容一定要在实验记录的醒目位置记下来,同时推荐在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上也记下来,便于以后进行对比分析)。

这个预测,在没有其他相关证据支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还不是事实,是值得怀疑的东西。

有机化学的合成方法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的合成方法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的合成方法心得体会在进行有机化学的合成方法时,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熟悉反应机理:合成有机化合物的首要任务是要了解反应机理。

只有深入理解反应发生的原理和过程,才能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方法。

因此,在进行合成方法前,充分研究和掌握反应机理是十分重要的。

2. 选择适当的试剂和反应条件:合成方法的成功与否与所选用的试剂和反应条件密切相关。

在选择试剂时,应考虑其反应活性、选择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反应条件如温度、溶剂、反应时间等也会对合成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合成方法时,我会慎重选择试剂和反应条件,以保证合成效果的良好。

3. 进行实验前的预判:在进行合成方法时,我会提前进行实验前的预判。

具体而言,我会分析合成路线中每一步反应的可能性和问题,预测可能产生的副反应或其他不良现象,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提高合成方法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4. 注意安全操作:有机化学合成方法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实验时,我始终注重安全操作。

我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自己和实验室成员的安全。

5. 持续研究和实践:有机化学的合成方法涵盖了众多的反应类型和技术,只有持续研究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合成能力。

因此,我会不断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实验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合成有机化合物需要深入了解反应机理,选择适当的试剂和反应条件,进行实验前的预判,注意安全操作,以及持续研究和实践。

通过这些经验和体会,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机化学的合成方法研究。

树脂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树脂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树脂综合实践活动中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时光。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对树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在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实践心得体会。

一、实践背景树脂,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胶粘剂等领域。

为了提高我国树脂产业的发展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树脂专业人才,我们学校组织了这次树脂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树脂生产企业,学习了树脂的生产工艺,了解了树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实践过程1.参观树脂生产企业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树脂生产企业。

企业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树脂的生产工艺、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地参观,我对树脂的生产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了解了树脂生产的各个环节。

2.学习树脂生产工艺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学习了树脂的生产工艺。

首先,我们了解了树脂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等基础知识。

随后,我们学习了树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分离、纯化等环节。

通过学习,我对树脂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了解树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了解了树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涂料领域,树脂是涂料的基础原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水性、耐候性等特点;在塑料领域,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能等;在胶粘剂领域,树脂是胶粘剂的核心成分,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耐久性等。

4.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

在团队合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沟通协调的重要性。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任务,我们需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实践,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实践心得体会1.树脂知识得到丰富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树脂的基本概念、生产工艺、应用领域等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

这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有机合成操作工工作总结

有机合成操作工工作总结

有机合成操作工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有机合成操作工,我深知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需要对实验室操作有
着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在这个岗位上,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和高效。

首先,我认真学习和掌握了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化学试剂的性质和用途等。

这些知识为我在实验室操作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让我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其次,我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安全标准。

在进行
有机合成实验时,我始终戴着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化学品的直接接触。

同时,我也经常参加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另外,我注重实验室操作的细节和精确度。

在进行有机合成反应时,我严格控
制反应条件,确保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参数的准确控制,以保证反应的高效进行。

同时,我也注重实验操作的记录和整理,及时总结实验结果,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最后,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过参与科研项目,我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有机合成技术和方法,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有机合成操作工,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提高自
己的技能和素质,为实验室的安全和高效运转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技能,为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机合成心得-后处理的问题

有机合成心得-后处理的问题

有机合成心得-后处理的问题在有机合成中,后处理的问题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认为只要找对了合成方法,合成任务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这话不错,正确地合成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有机合成的任务是拿到相当纯的产品,任何反应没有100%产率的,总要伴随或多或少的副反应,产生或多或少的杂质,反应完成后,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从反应混合体系中分离出纯的产品。

后处理的目的就是采用尽可能的办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为什么对后处理的问题容易忽视呢?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各种文献尤其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对这一问题往往重视不够或者很轻视,他们重视的往往是新的合成方法,合成试剂等。

专利中对这一问题也是轻描淡写,因为这涉及到商业利润问题。

有机教科书中对这一问体更是没有谈论到。

只有参加过工业有机合成项目的人才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时反应做的在好,后处理产生问题得不到纯的产品,企业损失往往巨大。

这时才认识到有机合成不光是合成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那一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都有可能前功尽弃。

后处理问题从哪里可以学到?除了向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多多请教外,自己也应处处留心,虽说各种文献中涉及较少,但是还有不少论文是涉及到的,这就要求自己多思考,多整理,举一反三。

另外,在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吸取经验,多多磨练。

完成后处理问题的基本知识还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后处理就是这些性质的具体应用。

当然,首先要把反应做的很好,尽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这样可以减轻后处理的压力。

因此,后处理还是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问题,只有化学学好了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后处理任务。

后处理根据反应的目的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果在实验室中,只是为了发表论文,得到纯化合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作各种光谱,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得到纯化合物的方法不外就是走柱子,TLC,制备色谱等方法,不用考虑太多的问题,而且得到的化合物还比较纯;如果是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则问题就复杂了,尽量用简便、成本低的方法,实验室中的那一套就不行了,如果您还是采用实验室中的方法则企业就亏损了。

高分子材料学习心得范文五篇

高分子材料学习心得范文五篇

高分子材料学习心得范文五篇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品种很多,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

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

现在人们用的很多东西都是有机合成材料,比如很多眼镜都是用有机玻璃做的,当然汽车上的窗,轮胎都是,生活中用的塑料袋,电磁炉上的底盘等。

可以说有机合成材料在很多方面已经能够代替一些金属的耐高温的功能作用! 有机合成材料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在发生聚合反应时,一些分子链较长的分子往往会被拉断,从而形成结构相似、分子量却不同的分子,这样的若干分子聚合在一起,即使是同种类型结构,化学、物理性质相似,也不能叫做纯净物。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烷烃这种简单有机物中,分子量越大,越不容易达到“纯净”的水平,液化己烷中难免不混有丁烷、戊烷、庚烷等同类有机物。

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补充,化学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必将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使用有机合成材料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 ;白色污染 ;。

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从此,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在发展进程中大大前进了一步,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现代工业,农业和国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离不开合成材料。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集而成的,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

例如,聚乙烯分子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这种高分子材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成所需的各种形状,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

有机合成心得(12)有机化学与合成化学、合成化工的关系

有机合成心得(12)有机化学与合成化学、合成化工的关系

有机合成心得(12)有机化学与合成化学、合成化工的关系河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工程学院李爱军在大学里学习了四年的本科生和学习了6年的研究生、博士生,进入实验室后,有机合成方面的知识,很是贫乏,实际经验更是几乎没有。

我问他们有机合成方面的问题,往往几乎都回答不上来,例如,有机化学与有机合成的关系,有机合成与合成化工的关系。

这一问题不光是学生回答不上来,许多搞了多年研究的老师也未必能够明白。

接触了许多老师和科技工作者,往往认为有机合成很简单,就是哪几个瓶瓶罐罐,没有什么科学和技术含量,认为只要照着文献的方法重复就是了,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那点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就够了,认为有机化学就是有机合成。

于是许多几乎不懂有机合成的老师但是跟化学沾一点边,也风风火火的搞起了有机合成,也认为自己在搞有机合成,可想而知。

我想那些找他们合作的企业和公司也是不懂有机合成和合成化工,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失败了,只要不是大的失败就可以了,有时候交点学费也是必然的。

我说怎么中国的化工产品技术怎么老是上不去呢?合成化工这一概念可能是我最先提出来的。

这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很有必要提出合成化工这一概念,也很有必要在大学里开设这一门课程,尤其是对于应用化学和精细化工的专业。

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离社会越来越远了,开设的课程,也离实际的应用越来越远了,培养的学生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差了,尤其是工科的学生课程,更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办法,教授他们课程的老师和使用的课程本身就离社会越来越远了。

之所以提出合成化工这一概念是为了区别合成化学或者有机合成与有机化学这两个概念。

在我的眼中我是这么认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有机化学是有合成化学的基础,合成化学是合成化工的基础。

最高的境界是合成化工,因为我们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生产出化工产品来,而合成化工就是生产化工产品的技术和科学,她离实际应用最近,与实际关系密切,是将实验室的技术转化为工业生产技术的必经途经。

有机牛人合成心得

有机牛人合成心得

有机合成心得(1)-引言搞了十余年药物研发,感觉最深刻的是关键要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有机合成知识,灵活的头脑是天生的,丰富的有机合成知识是靠大量的阅读和高手交流得到的。

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机合成知识而没有灵活的头脑把知识灵活的应用,充其量只是有机合成匠人,成不了高手,也就没有创造性。

只有灵活的头脑而没有知识,只能做无米之炊。

一个有机合成高手在头脑中掌握的有机化学反应最少应为300个以上,并能灵活的加以运用,熟悉其中的原理(机理),烂熟于胸,就像国学大师烂熟四书五经一样,看到了一个分子结构,稍加思索,其合成路线应该马上在脑中浮现出来。

有机合成心得(2)-基本功的训练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功,有机合成的基本功就是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

那么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应从那方面入手?你在大学里学到的有机合成知识,只是入门的东西,远远达不到高手的水平,学了四年化学,基本上不理解化学。

遇到问题还是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

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大学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大学阶段应该打下坚实的基本功,然后才能专,而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

下面我推荐几本有机合成方面的书籍希望能够达到上述的目的: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方面的书籍:1.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2.Carey, F.A.; Sundberg, R.J.: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3.Michael B. Smith: Organic synthesis.4.Richard C. Larock: 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5.黄宪:新编有机合成化学6.李长轩:有机合成设计前三本书是从机理方面来讨论有机合成的,4、5两本书是从官能团转变的角度讨论有机合成的,第6本书是讨论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

以上几本书应该随时放在自己的身边,作为案头书。

有机合成心得

有机合成心得

有机合成心得
本学期我上的有机合成课让我受益良多。

有机合成的内容错综复杂,对合成的原理要求不仅要全面、深入,而且要系统清晰,在这里我受到了老师的教导,收获颇多。

首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机合成中多种不同类型的反应。

这些反应大部分都和有机物的电子结构有关,我们学会如何活化有机物,以及如何根据反应构建新化合物。

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学反应有着完全不同的方式。

老师把有机合成可分为几个步骤,教会了我如何在有机合成试剂的正确应用上,采用工艺方法,以及如何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有机合成。

同时,老师还重点介绍了许多高级合成中的细节技巧,如结构式变化,原子选择,以及改变反应温度,改变反应的产物比例,使用添加剂,以及重要的实验方法,如乙烯基分子重整,磷酸反应,Hoffman反应,以及“犹他反应”等等。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有机合成课程,我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反应,以及有机合成过程中应注意的注意事项。

我相信未来接受有机合成挑战时,有了这些基础,我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机合成实验工作总结范文

有机合成实验工作总结范文

有机合成实验工作总结范文
有机合成实验工作总结。

在有机合成实验工作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操作,成功地合成了目
标化合物。

本次实验的目标化合物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因此对其合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我们从实验室的化学品库中选取了所需的起始原料,并对其进行了精确
的称量和溶解。

随后,我们依照实验方案中规定的步骤,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应操作,包括溶液的混合、加热、搅拌等。

在反应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保证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度。

在反应完成后,我们进行了产物的分离和纯化工作。

通过适当的提取、结晶、
过滤等操作,我们最终得到了目标产物,并进行了物理性质的测试和分析。

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手段,我们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和纯度,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团队的合作和努力,最终
成功地完成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本次有机合成实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
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技术水平,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香豆素3羧酸合成心得

香豆素3羧酸合成心得

香豆素3羧酸合成心得香豆素-3-羧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合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以下是合成香豆素-3-羧酸的一种常见方法,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1. 选择适当的起始原料: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通常以香豆素为起始原料。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可以从香草等植物中提取或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选择高纯度的起始原料是确保合成反应的有效性和纯度的重要因素。

2. 反应条件的优化:在合成过程中,反应条件的选择对于产率和纯度至关重要。

可以尝试不同的溶剂、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剂的比例等参数,以找到最适合的反应条件。

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可以提高产率并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3. 采用适当的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可以显著影响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并进行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等参数的优化,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4. 分离和纯化技术:合成反应结束后,需要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得目标产物。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萃取、结晶、色谱层析等。

选择合适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并提高产物的纯度。

5. 结果的分析和确认:在合成完成后,需要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和确认。

可以使用各种分析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等,来确定产物的结构和纯度。

正确的分析结果可以验证合成的成功,并提供合成过程中的参考和改进方向。

在实践合成香豆素-3-羧酸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细心。

反应条件的调节和催化剂的选择可能需要多次尝试和优化。

同时,对产物的分离和纯化也需要仔细操作,以确保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合成结果的分析和确认是评估合成成功的重要环节,可以提供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合成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合成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合成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将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合成教学策略的优越性,以下是我对合成教学策略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论认识合成教学策略是指将多种教学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这种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合成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探究式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境教学策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以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实践体会1. 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合成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学习兴趣逐渐浓厚。

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我将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情境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合成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课后作业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团队意识。

3. 关注个体差异合成教学策略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

有机合成实验心得总结

有机合成实验心得总结

有机合成心得总结有机合成心得-后处理的问题在有机合成中,后处理的问题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认为只要找对了合成方法,合成任务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这话不错,正确地合成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有机合成的任务是拿到相当纯的产品,任何反应没有100%产率的,总要伴随或多或少的副反应,产生或多或少的杂质,反应完成后,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从反应混合体系中分离出纯的产品。

后处理的目的就是采用尽可能的办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为什么对后处理的问题容易忽视呢?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各种文献尤其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对这一问题往往重视不够或者很轻视,他们重视的往往是新的合成方法,合成试剂等。

专利中对这一问题也是轻描淡写,因为这涉及到商业利润问题。

有机教科书中对这一问体更是没有谈论到。

只有参加过工业有机合成项目的人才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时反应做的在好,后处理产生问题得不到纯的产品,企业损失往往巨大。

这时才认识到有机合成不光是合成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那一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都有可能前功尽弃。

后处理问题从哪里可以学到?除了向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多多请教外,自己也应处处留心,虽说各种文献中涉及较少,但是还有不少论文是涉及到的,这就要求自己多思考,多整理,举一反三。

另外,在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吸取经验,多多磨练。

完成后处理问题的基本知识还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后处理就是这些性质的具体应用。

当然,首先要把反应做的很好,尽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这样可以减轻后处理的压力。

因此,后处理还是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问题,只有化学学好了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后处理任务。

后处理根据反应的目的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果在实验室中,只是为了发表论文,得到纯化合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作各种光谱,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得到纯化合物的方法不外就是走柱子,TLC,制备色谱等方法,不用考虑太多的问题,而且得到的化合物还比较纯;如果是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则问题就复杂了,尽量用简便、成本低的方法,实验室中的那一套就不行了,如果您还是采用实验室中的方法则企业就亏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合成心得——工艺优化方法学1.合成工艺的优化主要就是反应选择性研究有机合成工艺优化是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解决有机合成的实际问题,是将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转化为有机合成的实用技术。

首先分清三个基本概念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转化率是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除于原料的初始摩尔数。

选择性为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摩尔数除于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

收率为反应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除于原料的初始摩尔数。

可见,收率为转化率与选择性的乘积。

可以这样理解这三个概念,反应中消耗的原料一部分生成了目标产物,一部分生成了杂质,为有效好的原料依然存在于反应体系中。

生成目标产物的那部分原料与消耗的原料之比为选择性,与初始原料之比为收率,消耗的原料与初始原料之比为转化率。

反应的目标是提高收率,但是影响收率的因素较多,使问题复杂化。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目标是提高选择性,即尽量使消耗的原料转化为主产物。

只有温度和浓度是影响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在一定转化率下,主副产物之和是一个常数,副产物减少必然带来主产物增加。

提高转化率可以采取延长反应时间,升高温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等措施。

而选择性虽只是温度和浓度的函数,看似简单,却远比转化率关系复杂。

因此将研究复杂的收率问题转化为研究选择性和转化率的问题,可简化研究过程。

2.选择性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主反应的选择性就是抑制副反应,副反应不外平行副反应和连串副反应两种类型。

平行副反应是指副反应与主反应同时进行,一般消耗一种或几种相同的原料,而连串副反应是指主产物继续与某一组分进行反应。

主副反应的竞争是主副反应速度的竞争,反应速度取决于反应的活化能和各反应组分的反应级数,两个因素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因此选择性取决于温度效应和浓度效应。

可是,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绝对值很难确定。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知道它们的绝对值,只需知道主副反应之间活化能的相对大小与主副反应对某一组分的反应级数的相对大小就行了。

我们知道,升高温度有利于活化能高的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活化能低的反应,因此选择反应温度条件的理论依据是主副反应活化能的相对大小,而不是绝对大小。

(1)温度范围的选择:在两个反应温度下做同一合成实验时,可以根据监测主副产物的相对含量来判断主副反应活化能的相对大小,由此判断是低温还是高温有利于主反应,从而缩小了温度选择的范围。

实际经验中,一般采取极限温度的方式,低温和高温,再加上二者的中间温度,可判断出反应温度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趋势。

(2)某一组分浓度的选择:在同一温度下(第一步已经选择好的温度下),将某一组分滴加(此组分为低浓度,其他组分就是高浓度)或一次性加入(此组分为高浓度,其他组分就是低浓度)进行反应,就可根据监测主副产物的相对含量来判断该组分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有利于主反应。

确定了某一组分的浓度影响,接下来就是研究该组分的最佳配比问题。

相同的条件下,再确定其他组分浓度的影响。

3.定性反应产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要求副反应最小,而其他方法要求主反应最大。

因此研究反应的选择性,搞清副反应的产物结构是必要地前提。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分析反应混合物的全部组分,包括主产物,各种副产物,分析他们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或薄层色谱上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大小。

从而可以看出各组分的相对大小及各组分随温度和浓度条件不同的变化。

对不同的副反应采取不同的抑制方法。

(1)首先搞清反应过程中那些副产物生成;(2)重点找出含量较多的副产物的结构,因为只有抑制了主要副反应,才能显著提高主反应的选择性;(3)根据主要副产物的结构,研究其生成的机理,速度方程和对比选择性方程,并据此进行温度效应、浓度效应分析;(4)由对比选择性方程确定部分工艺条件,并据此设计获取活化能相对大小和反应级数相对高低的试验方按。

(5)也应该找出最难除去的杂质的结构,进行(3),(4)的方法研究。

4.跟踪定量反应产物在定分析的基础上,对同一实验不同时刻各组分的含量进行跟踪测试,根据跟踪测试结果认识影响因素,再根据影响因素调整实验方按。

(1)可在同一实验中考察原料、中间体、产物,各副产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从一个实验中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实验效率大大提高。

(2)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新现象调整和修改预定方按,使每一具体实验的目标多元化,即可使每一次实验的目的在实验中调整和增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开发进度。

(3)将不同时刻、不同组分的相对含量,整理成表格或曲线,从数据表或曲线中观察不同组分的数量,各组分在不同阶段依不同条件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率,从而找出宏观动力学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去调整温度、浓度因素,以提高选择性。

这里的定量并非真正的含量,只是各组分的相对值。

5.分阶段研究反应过程和分离过程大多数人习惯于每次实验部分都分离提纯产品并计算收率。

然而,除非简单的实验外这是不科学的。

(1)研究开发的初始阶段,分离过程是不成熟的,很难估算分离过程损失,这样,所得产品不能代表反应收率。

(2)实验的最终结果是反应过程与分离过程的总结果,影响因素太多,考察某一影响因素太难。

(3)一个实验真正做到完成分离提纯的程度很难,往往后处理时间多于反应时间,若每个实验都做到提纯分离,则工作效率降低。

(4)为降低科研费用,往往进行微量制备,而微量制备的实验几乎不能完成全过程。

比如精馏,没有一定数量就无法进行。

(5)反应过程中直接取反应液进行中控分析最接近于反应过程的在线测试,最能反映出过程的实际状态,对于某一因素的变化的影响也最敏感,应用起来方便。

(6)做好反应过程是分离过程研究的基础。

副产物越少,则分离过程越简单。

总之,在研究开发的最初阶段,应先回避分离过程而仅研究反应过程。

可以在反应过程中得到一系列的色谱分析谱图和定性分析结果,根据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出峰的相对大小来初步定量,根据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不同组分的消涨来判断活化能的相对大小;根据副产物结构机不同的加料方式引起的副产物的消涨来判断活性组分的反应级数的相对高低。

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了动力学所要求的温度效应、浓度效应,再实现最大转化率,最后研究分离过程。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条理清晰的、理性的和简单化的工艺优化程序。

6.程序升温法确定温度范围程序升温法是另一种反应温度的优化方法。

其是在实验的最初阶段采用的。

一般采用微量制备,物料以满足分析测试即可。

为使放热反应的温度可控制,反应物料不必成比例(一般使某一种原料微量)。

在跟踪测试的基础上,采取程序升温大方法,往往一次实验即可测得反应所适合的温度范围,并可得到主反应与某一特定副反应活化能的相对大小和确认反应温度最佳控制条件。

程序升温过程如图所示。

在T1 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取样a分析;若未发生反应,则升温至T2后反应一段时间后取样b分析;若发现反应已经发生,但不完全,则此时应鉴别发生的是否是主反应;若在温度T2下先发生的是主反应,则继续取样c分析;若反应仍不完全,升温至T3后反应一段时间取样d分析;若仍不完全则升温至T4,取样e分析,直至反应结束。

若样品d中无副产物,e中有副产物,则主反应的活化能小于副反应的活化能,反应温度为T4以下,再在T3上下选择温控范围。

若样品b中发生的是副反应,则应立即升温,并适时补加原料,边升温边取样f,g,h等,直至主反应发生。

若主反应在较高温度时发生了,说明主反应的活化能大于副反应的活化能,反应应避开较低温度段。

此时的程序升温过程应在缺少易发生副反应的那种主原料下进行,即预先加热反应底物至一定温度,再滴加未加入的原料,后滴加的原料用溶剂稀释效果更加。

可见,一次程序升温过程便可基本搞清主副反应活化能的相对大小和反应温度控制的大致范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低温有利于主反应的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度逐渐减慢,为保持一定的反应速度和转化率以保证生产能力,就必须逐渐缓慢升温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直至转化率达到目标,这才实现最佳控制。

7.调节加料法滴加的功能有两个,(1)对于放热反应,可减慢反应速度,使温度易于控制。

(2) 控制反应的选择性,对每种原料都应采取是滴加还是一次性加入对反应选择性影响的研究。

如果滴加有利于选择性,则滴加时间越慢越好。

如不利于选择性的提高,则改为一次性的加入。

温度效应、浓度效应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是个普遍存在的一般规律,但在不同的具体实例中体现出特殊性,有时某一种效应更重要,而另一种效应不显著。

因此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普遍的理论原则指导下解决特殊的问题。

7.动力学方法的工艺优化次序有了上面所述的方法,一般的工艺优化需要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反应原料的选择反应原料的选择除了考虑廉价易得的主要因素外,另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副产物的形成,所用的原料应该尽可能以不过多产生副反应为准,原料的活性应该适当,活性高了相应的副反应形成的速度也就加大了,原料的反应点位应该尽可能少,以防进行主反应的同时进行副反应。

以阿立哌唑的中间体合成为例。

不同的原料产生不同的副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杂质,原料的性质不同,产生杂质的数量也就不同。

图1 为以1,4-二溴丁烷为原料反应形成的杂质。

在该实例中,a 是所需要的中间体,但因为1,4-二溴丁烷及另一原料的双重反应部位,产生了大量的杂质,给后处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因而是不合适的。

但是如以4-溴丁醇为原料(图2),则反应形成的杂质数量大大减少,给提纯及后续反应带来极大的方便。

可见原料的选择对抑制副反应也有者重要的作用。

(2)溶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反应的性质和类型来考虑:非质子极性溶剂: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质子极性溶剂: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极性非常小的溶剂:石油醚、正己烷、乙酸乙酯、卤代烃类、芳香烃类等。

(3)重复文献条件,对反应产物定性分析。

(4)变化反应温度确认主副反应活化能的相对大小并确定温度控制曲线。

(5)根据副产物的结构改变加料方式,以确定主副反应对某一组分的反应级数的相对大小并确定原料的加料方式。

此时反应选择性已达最佳。

(6)选择转化率的高低。

力求转化完全或回收再用。

此时反应收率最佳。

(7)选择简单的分离方式并使分离过程产物损失最小。

此时优化的工艺大到了。

(8)酸碱强度的影响:强酸还是弱酸,强碱还是弱碱,有机酸还是有机碱。

在质子性溶剂中一般选择无机碱,因为此时无机碱一般溶于这类溶剂中使反应均相进行,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于醇中,但是弱无机碱碳酸钠等不容于该类溶剂,须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一般选择有机碱,此时反应为均相反应,若选择无机碱一般不溶于该类溶剂,也需加入加入相转移催化剂。

(9)催化剂的影响:相转移催化剂,无机盐,路易斯酸,路易斯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