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的历史名人

合集下载

受孙权赏识的如皋名将吕岱:屡建军功,有着清廉的一生

受孙权赏识的如皋名将吕岱:屡建军功,有着清廉的一生

受孙权赏识的如皋名将吕岱:屡建军功,有着清廉的一生乱世出英雄。

战乱频繁的三国时代,古海陵因地处魏吴两国边境,一度成为人烟稀少的空旷之地。

但就在这个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历史舞台上,走出了一位载入史册的如皋名人——吕岱。

吕岱,三国时东吴名将。

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勤于国事、一生廉洁,为东吴的安邦兴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今人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历史悠久的如皋市,清代之前一直归属海陵(泰州)管辖,直至清雍正二年才划归通州。

吕岱墓,原来属于林梓古镇,由于乡镇合并,现在归白蒲镇管辖。

进入林梓社区,一条宽敞的马路出现在眼前,同行的吕岱文化研究人员介绍说,当年吕岱所葬的地方叫做高阳荡,为纪念他,这条路特意取名为高阳路。

以前这里还有司马港、司马港河、司马港桥等地名,司马就是指东吴大司马吕岱。

汽车在一处小巷前停下,向小巷深处走去,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镇底蕴逐渐显现出来。

银杏巷、五曲巷、北巷……古色古香的巷名,连同两旁那些已显破败的百年老店铺,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它昔日的繁华。

穿过北巷,就是吕岱墓巷。

坍圮的墙头、残留的砖雕、破损的青砖、阴冷的青苔、荒芜的庭院,是吕岱墓巷呈现给所有参观者的现状。

小巷尽头是一户普通人家,其门楣一牌子上写着吕岱巷墓1号,吕岱墓便位于其东侧。

盛夏季节,一大片茂盛的杂草将墓冢覆盖着,藤萝一直顺势爬到墓顶,团团围住墓冢。

唯有墓碑上刻着的字迹三国吴大司马吕岱之墓在提醒着人们,这里长眠着一位三国名将。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作为一位载入史册的名人,吕岱的一生是一部精彩的三国志。

他见证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末年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也留下了一部征战万里、清廉一生的传奇故事。

吕岱雕像公元256年,叶落归根的东吴长寿将军吕岱,最后一次渡过长江,被素棺俭葬在高阳荡(今如皋市白蒲镇林梓社区)。

时隔1700多年后,一代名将的墓葬已湮没在草丛中,但他开疆拓土、征战万里、清廉一生的故事永远定格在人们记忆之中。

如皋 景点

如皋 景点

如皋景点
如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
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名人。

其中有: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曹植、
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如皋籍的清代状元赵以炯、近代诗人徐悲鸿、当代著名画家钱君陶、国际物理学界泰斗——朱光亚。

今天,就让我来介绍如皋一个美丽的景点吧!
如皋水绘园
水绘园,也称“如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园林建筑。

它位
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水绘园占地面积约15公顷,全园由十
二景组成,是如皋一处很有名的旅游景点。

十二景分别是:澄心堂、香雪海、听涛阁、松鹤斋、清芬里、集古楼、半山亭、澄澜阁(水绘楼)、水绘舫(又称水绘园)和
白蒲苑。

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欣赏美丽的
园林风光,这可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如皋狼山
狼山,也称“如城”,位于如皋市西南10公里处的狼山镇。

它因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曾在此抗吴保国而得名。

—— 1 —1 —。

说说家乡如皋的旅游绿色文化

说说家乡如皋的旅游绿色文化

说说家乡如皋的旅游绿色文化谈起如皋文化不得不提如皋的三大名片:世界长寿养生福地,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

首先来说说长寿,有句话说:如皋如歌,常来长寿。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百岁老人的数目可是实实在在的。

2002年如皋有百岁老人172人,近来逐年递增,2003年为195人,2004年为209人。

如皋历史悠久,如皋长寿现象亦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如皋历史上长寿名人有:三国时期军事家吕岱,92岁出任吴国大司马,享年97岁,葬于如皋林梓镇。

北宋教育家胡瑗,花甲之年主持太学,被王安石尊为当朝“孔、孟”。

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辟疆,享年83岁,被毛主席誉为“清兵入关后最有民族气节的人”。

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美学家、出版家、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李渔,古稀之年著有《词典》、《演习》,开中国戏曲理论之先河。

如皋长寿现象不仅见诸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如皋街巷、桥梁等建筑物的命名也记录了百岁老人的踪迹。

如皋有百岁坊6处、百岁庄1处、百岁桥3座、百岁井2口、百岁巷1处,有记长寿、祈长寿、寓意长寿的寿山、寺庵6处。

长寿文化也是当今如皋人的骄傲,近年传颂的百岁老人陈邦英特制香袋寄赠董建华、李昌钰105岁的母亲捐建小学运动场以及102岁的丁玉珍光荣入党三大长寿佳话和在国内外首开纪录的“太平盛世万岁宴”、“五世同堂合家欢”以及长寿产业的勃兴,则是如皋长寿文化最具震撼力的延续。

如皋人的长寿与尊老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敬老爱老的风尚在如皋代代相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同是如皋的乡规民约。

子女不把老人看成是累赘,而当成家庭的荣耀,家有高寿长者,子女在社会上就受到人们的尊重,这为老人们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最佳的社会环境。

所以说如皋的长寿文化是绿色的。

提到长寿由不得不提如皋的绿色饮食文化。

百岁老人饮食习惯以素为主,拒绝大鱼大肉、大吃大喝。

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很优越,如皋人也没有偏食。

如皋俗语说得好“糁儿粥米打底,吃了能活90几。

”这种粗细搭配的饮食结构为如皋人提供的易于吸收的营养。

历史趣谈:如皋“明末四公子”冒辟疆 义不仕清 毁家纾难

历史趣谈:如皋“明末四公子”冒辟疆 义不仕清 毁家纾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如皋“明末四公子”冒辟疆义不仕清毁家纾难导语:冒辟疆名襄,字辟疆,别号巢民(16111693)。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慈善家,与桐城方以智(密之)、宜兴陈贞慧(定生)、归德侯方域(朝冒辟疆名襄,字辟疆,别号巢民(1611—1693)。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慈善家,与桐城方以智(密之)、宜兴陈贞慧(定生)、归德侯方域(朝宗)被时人称为“明末四公子”。

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是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曲目。

著有《朴巢诗文集》《影梅庵忆语》《水绘园诗文集》《冒氏小品四种》《寒碧孤吟》《巢民诗集》(六卷)《铸错轩诗集》等传世,并辑有《六十年师友诗文集》等10多卷。

少负才名,声起江左如城东门外有一座元镇南王“万花园”。

万花园中有一株古柏形似仙鹤,人称仙鹤树,仙鹤树下有冒梦龄、冒起宗、冒襄祖孙三代的墓茔,俗称“冒家垄圹”。

这也是今天仙鹤村的由来。

原来如皋冒氏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嫡孙元世祖忽必烈第九子脱欢的后人。

至元二十一年(1284)八月,脱欢受封镇南王守扬州,扬州辖泰州,泰州辖如皋。

脱欢后代遵明太祖朱元璋禁蒙古姓氏诏,取成吉思汗家族蒙姓发音“勃儿只斤”谐音改姓“冒”,从此如皋有“冒”姓。

冒辟疆,出生于如皋县城冒家巷一个官宦世家,小名绳绳,二岁起即在祖父冒梦龄任所读书。

冒辟疆《七古感怀》回忆道,“忆昔童年便壮游,间关吴楚蜀之麓……寒月惨白霜天高,苦把离骚深夜读。

一字一句几回环,栖鸦噪林松谡谡”。

14岁出诗集《香俪园偶存诗》,礼部尚书文坛巨擘董其昌作序,把他比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希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生活常识分享。

自古如皋出才女

自古如皋出才女

自古如皋出才女来源:如皋网 清代眙盱诗人宋长溶(云溪)读到如皋女诗人熊琏(澹仙)的诗集后,不禁感慨万分,挥毫在诗集上写下了《题澹仙诗钞》四首。

我们抄录其中一首于下:“东皋名士擅风流,树帜词坛互唱酬。

更有深闺工赋物,春来花鸟不禁愁。

”。

宋长溶一定是想到了那些闺阁之中的东皋才女姜宜、范贞仪和熊澹心。

宋长溶在这里称她们是“蕙质兰心”,赞扬她们的诗作工于“赋物”抒怀,享誉诗坛,以至“传诵遍江南”。

他把《玉峰集》、《愁丛集》和《澹仙诗钞》称为鼎足而三的佳作。

《玉峰集》为姜宜所著。

姜宜字玉峰,为白蒲进士姜任修之女,清人姚鹏春《白蒲镇志》中说她“端丽清淑”、“六岁读女论语、毛诗(诗经),九岁熟楚辞、汉魏六朝、三唐诗,遂工吟咏”。

姜任修善琴,姜宜“尽得其学”。

姜任修又聘请崇川(南通)老友汤入林于家,教授她绘画,所绘木兰竹石,“有管夫人法”(管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夫人,工诗善画)。

嫁如皋钱标林。

钱为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也是一位才子,成了她“闺中笔砚良友”。

可惜天不假年,姜宜于婚后七年病逝。

钱作《哀蝉吟》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

姜宜擅长咏物,如《咏秋海棠》云:“剪碎檀心云片片,抛残红线夜丛丛”。

她的题画诗也极有特色,如题其幼弟姜文载画云:“古木为巢云作室,深山有伴鹤为童。

”她为弟弟姜恭寿画了一幅《兰花》图,在图上题诗云:“楚佩分媭女,班香续大家。

”这里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典故“纫秋兰以为佩”,“媭女”为屈原的姐姐,“大家”指“曹大家”,即东汉时的才女班昭,班昭为史学家班固之妹,嫁曹世叔,早寡。

班固撰《汉书》未成而殁,昭奉诏续成。

晚年出入宫廷,教授后妃,宫中称为“曹大家”。

诗句的大意是,自己所画的兰花可作为屈原姐姐的佩饰,才华可以继承才女班昭的衣钵,可见女诗人对自己的诗与画充满了自信。

《愁丛集》为范贞仪所著。

范字芳筠,号一柏。

嫁贡生高纕为妻,婚后不足十年,姑死、夫死、翁死,庶姑和长子又死。

留下年幼的小叔(丈夫之弟)三人,幼子三人。

周莲-如皋集贤里千年文化史上的最后一位贤士

周莲-如皋集贤里千年文化史上的最后一位贤士

周莲-如皋集贤里千年文化史上的最后一位贤士周莲-如皋集贤里千年文化史上的最后一位贤士1911年11月23日,一面用戊戌维新革命者的鲜血涂抹的、共和革命的旗帜,在如皋上空猎猎飘扬,亲手高举这面旗帜,迎接武昌首义的枪炮声、为终结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拥抱民国新纪元的诞生,而奏响隆隆礼炮的,正是我的曾祖父周莲。

今年是曾祖百年之祭,我辈奉示修祖坟、迁葬并续家志。

曾祖周莲,字子迪,原名上僡,清朝道光22年7月13日(公元1842年)出生于如皋集贤里,贡生。

周氏贤公派友铭房如皋敦睦堂二世祖。

1898年由恭亲王举荐任厦门道台,后连任6年福建布政使。

1903年在福州创建专门制作佛跳墙的会所“聚春园”。

前后在闽八年,政绩卓著,获赏头品顶戴、双眼花翎、黄马褂。

官至二品,诰封资政大夫。

曾祖父一生磊落,不畏权势,凡事必以民族大义为重。

因为在执行《南京条约》中厦门日本租界的割地一事上,与朝廷及日方代表产生严重分歧,持坚决反对的不合作态度。

由于两国政府立有条约,虽然无法阻止日本要求设立租界,但是作为条约的具体执行人,采取表面积极配合,实际推诿懈怠的周旋策略。

以民情商务为由,同日方商定“拟暂缓办,以期周妥。

”在几次日本人进行实地考察时,提前通风报信,暗地里领导和号召民众集合抵抗。

最终在福建布政使任上,将厦门日本租界的割地一事,办成百年之前众多丧权辱国条约中,唯一没有执行的空头支票。

(本段内容引自1997年5月,厦门市档案局馆编辑,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厦门档案资料丛书》近代部分(一):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

曾祖1906年辞官回到如皋。

1915年,南通张謇邀请挚友,韩国作家金沧江,为我祖辈撰写《如皋县知县周君家传》,金沧江在其《金泽荣文集》中盛赞曾祖周莲总司令风采。

曾祖周莲是首任民国时期如皋军政总司令。

这个现在看来非常荣耀的光环,在百年之前却是一个以个人家庭,承担全城改朝换代风险的幌子,是为了如皋城市免遭生灵涂炭的杀头差使,曾祖贤明豁达,明知风险巨大也必须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

如皋历史上的名医(上)

如皋历史上的名医(上)

如皋历史上的名医(上)如皋历史上的名医(上)时间:2013-11-26 08:49来源:爱如皋作者:如皋爱好者点击: 99 次古邑如皋地处江淮之间,夙称人文荟萃之地。

查考文献,上至国史典籍,下及族谱笔记,均可找到如皋杰出人物的踪迹。

1993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江苏艺文志·南通卷》收集如皋籍杰出人物547人,其中精勤自励、德医双馨的医界巨擘有16人。

如皋历史上的名医多为中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可分为儒医、世医、游医等。

明清两代,随着商业的繁荣,中医和中药店逐渐增多,出现一些祖传数代、师徒相承、弃儒从医和自学成才的中医,他们临床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颇高,成为享誉一方的知名人物。

1914年如皋始有西医,人数很少。

笔者披览1995年6月版《如皋县志》、2008年10月版《如城志》、2007年11月版《掘港镇志》和新版《白蒲镇志》等典籍,从众多的医学名人中选取了15位名医,按出生时间的先后排序,向广大读者简要介绍他们济世救人的事迹,以及不同凡响的诊疗医技,让读者对古邑如皋历史上的名医有个大致的了解。

顾金寿[清]白蒲镇人,字晓澜,又字广文。

年少旁览各类技艺书籍,尤好医学。

40岁时以明经终试,曾任清河县学博,后寓苏州二十年,以行医为业,专攻医术,辩证脉理,孜孜不倦。

诊治病人或有疑难,刻意精思,废寝忘食,往往药食对症,竟起沉疴。

曾至皖江为书吏金某之子治病。

病人疮后瘫痪3年,奄奄一息,顾用药三剂后病人扶杖而起,调理半月后恢复如常。

顾一时被称为“神医”,闻名大江南北。

传世医著有《吴门治验录》4卷,《江苏历代医人志》及《如皋县志》均有传。

此外,他善书画,精通音律,有诗集多卷,仅存《吴门唱和》诗一卷。

吴篪(约1758—1834)字简庵,号渭泉,白蒲镇人。

年少饱览群书,有经世济民之抱负并投师学医,自学多种医典,后在苏州行医,颇有名望,被清廷高官蒋攸田赏识聘为家庭医生赴京,并保举进入仕途。

嘉庆五年始,先后任江西县丞、安徽东流县令、太和县令、福建粮道、两淮盐运使,在山东盐运使任上至仕回乡,涉足官场三十多年,“以实心行实政”,“慈以抚民,廉以持己,直而不倨,察而不苛”。

如东名人故事100字

如东名人故事100字

如东名人故事100字
如东历史名人如下:
1、张謇,曾入籍如皋县东乡以参加科举。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徐述夔,原名庚雅,字孝文,江苏栟茶人,乾隆年间中过举人,後官知县。

他因其所著一柱楼诗等书中,多有怀念前明、诋毁满清之语,故酿成诗案文字狱,在死後遭剖棺戮尸之祸,其生平所著亦遭禁毁。

3、缪文功,字敏之,号抱鲁,为清末邑庠生。

缪文功所著中华中学修身教科书,位居当时中华书局印行的中华中学教科书28部之首。

此为一部划时代的德育专著,里面蕴含的许多教育思想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和传承借鉴意义。

如皋市历史文化名人逸事

如皋市历史文化名人逸事

如皋市历史文化名人逸事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如皋市历史名人逸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他看到海潮肆虐,民不聊生,上书朝廷,建议重修捍海堰。

宋仁宗准旨,指定范仲淹负责修堰工程。

1024年秋,范仲淹征调民工4万多人,按照他设计的方案,开工筑堤。

到了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潮势又猛,已经筑起来的部分河堤又被冲垮。

遇到大雨,流沙横淤。

民工冻饿劳累,死了200多人,以致少数人出来反对筑堤。

宋仁宗派两淮转运使胡令仪前来察看。

胡令仪赞同范仲淹修堤主张,上书仁宗皇帝,建议继续施工。

一次,雨大风急,越往下挖流沙越多,工程越来越艰巨。

范仲淹顶风冒雨,亲临施工现场督察。

施工经费不足,他还将自己的官俸贴上。

在范仲淹的这种精神鼓舞下,民工们不畏艰险,工程进展很快。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施工,一条长200多千米的新堤绵亘在黄海岸边。

如皋名人冒辟疆的故事

如皋名人冒辟疆的故事

如皋名人冒辟疆的故事
如皋,那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而冒辟疆就是如皋故事里闪闪发光的一颗星呀!
冒辟疆,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范儿。

他可不简单,那是如皋的大名人呐!他生活在明末清初,一表人才,才华横溢,就像那夜空中最亮的星,让人忍不住就想多瞅瞅。

你想想看,在那个时代,他就像个潇洒的大侠,在如皋的大街小巷留下自己的足迹和传说。

他的文采那叫一个厉害,写出来的诗词文章,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娇艳欲滴,让人陶醉。

冒辟疆的爱情故事也是让人津津乐道。

他和董小宛的爱情,那简直就是传奇呀!董小宛也是个奇女子,和冒辟疆在一起,那真的是天作之合。

他们一起赏花弄月,一起吟诗作画,那日子过得多滋润。

这就好比现在的小情侣,甜甜蜜蜜,让人羡慕不已。

冒辟疆的家,那也是相当气派。

想象一下,那宽敞的庭院,精致的楼阁,是不是感觉特别高大上?在那里,他宴请宾客,高谈阔论,好不快活。

他的朋友们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那场面,热闹极了。

如皋因为有了冒辟疆,变得更加有魅力了。

走在如皋的街头巷尾,仿佛还能感受到冒辟疆当年的气息。

他就像一个符号,深深地印在了如皋的历史里。

冒辟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才华,要有勇气,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在那个时代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现在的人呀,不也应该向他学习吗?不也应该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吗?
如皋的冒辟疆,他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去传颂。

难道不是吗?他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越品越让人陶醉。

让我们一起走进冒辟疆的世界,感受他的魅力吧!。

张謇--如皋的励志英雄

张謇--如皋的励志英雄

张謇--如皋的励志英雄如皋张謇纪念馆资料(二)张謇--如皋的励志英雄如皋以世界长寿之乡而闻名,具有千年历史的教育文化同样被世人瞩目。

同治年间,张謇移籍如皋,借贵人资助,凤凰涅槃、一战成名,迅速跻身高收入名流圈,之后成为从如皋集贤里走出去的第二个状元。

如皋记载了张謇年轻时代筚路蓝缕的奋斗过程,少年时代张謇在如皋的邻乡西亭私塾读书,人虽聪慧,但是相对闭塞的环境,阻碍了他的发展。

1868年过继如皋,临行前,私塾老师告诫“凡事听二叔爹作主”,二叔爹只是普通农民,可见彼时张謇依然乖巧,对家人和老师的指点,完全言听计从。

入籍如皋初入县令义塾的张謇,见识到士绅之家的气派,眼界大开。

不置可否,年轻时文弱的表像下面,已经蕴育着一股渗透到骨子里的雄心壮志。

虽然畏惧陌生的社会,精神上却已经具备了抗拒一切,战胜一切的信心。

根据张謇《归籍记》和《啬翁自订年谱》等史料记载,同治七年,时任如皋县令的周际霖根据过继赡养手续,在无担保情况下,认可张謇如皋族籍为其户籍,给予如皋学籍,改学名张育才、排字树人,收为敦睦堂正式门生,进入由周际霖出资创办的县学“养蒙义塾”学习。

期间学费、食宿费全部由周际霖给付,专请教师督学,闭门禁止外出。

随后参加二月县试,再送考州院两试,得中秀才身份,跨出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之后发奋图强,在1889年荣登榜首成为钦点新科状元。

(这是少年张謇字育才,参加如皋科举考试的准考证,资料选自南通博物院。

)文革前张謇故居曾经张挂的敦睦堂匾额,即为拜师堂号。

在如皋学习期间,因为遭遇重要人生考验,张謇经受了不可多得的人生磨炼,背后的保护伞周际霖,没有溺爱袒护,而是赋以更苟严的如皋式教育,锻炼其忍耐、坚强、不屈不挠的彪悍精神。

如皋教育自宋代胡瑗开始,即以修炼意志,丰硕才华为目标。

食不甘味、宿不安席、不绵亲情,已经是当地青年砥砺奋发的常态。

如今颓废之人多为张謇的励志过程拭泪,昂扬之士必为其奋发精神喝彩。

如皋教育经受了千年历史检验,依然熠熠生辉。

李渔

李渔

李渔(清代文学家、戏剧家)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

汉族,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市)。

[1]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顺治八年(1651),41岁的李渔搬家去杭州,后移家金陵,筑金陵“芥子园”别业,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

康熙十六年(1677),复归杭州,在杭州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

[2]李渔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

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人物生平李渔少年时以读书出仕为人生目标。

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

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和1667年(康熙六年)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1673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2]说起李渔,一开始几乎是几个男人之间的谈资,稍稍有点隐私,关于如何挑选女人、关于《金瓶梅》的版本,诸如此类,以为都是秘不示人的。

家乡人文历史

家乡人文历史

家乡人文历史我的家乡如皋——美丽富饶的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积淀着华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金色福地。

她,得天独厚、别具神韵。

说她古老,这是因为:据青墩遗址考古鉴定,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目口有人于此栖养生息。

方志中记载,如皋又名“雉皋”、“雉水’,夏代隶属扬州之域,周朝为海阳之地,西汉更地名为“海陵”,三国时为吴国领地,西晋统一后,改称海阳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如皋正式置县,迄今已有1590多年历史。

现仍扎根于西部地区的那株历经1500多年沧桑的参天银杏就是如皋古老历史的见证。

说她神奇,原因在于:“如皋”之名,源于《左传》中一个优美的历史故事——“贾大夫射雉”。

正是这个动人的故事,引得西晋潘岳、唐代杜甫、北宋苏轼等文人雅士为之吟诗作赋;更为令人惊异的是,如皋这片沃土竟是中国沿海平原地带唯一的人口长寿福地,按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每百万人口中应有75位百岁老人,而如皋2002年145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已达172位。

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应达到3位,如皋在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总数遥遥领先,位于榜首。

综观世界以及中国长寿之乡的区位分布,或处高寒地带,或处偏僻山区,或处茫茫草原,或处名山大川,唯独如皋处全国人口密集之区,居江海一马平川之地,而登世界人口长寿之巅,岂不神哉!奇哉!说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据有二:一是如皋人才荟萃;二是如皋人文景观丰富。

如皋历代名人辈出,三国时期有东吴名将大司马吕岱,宋代有理学先驱、大教育家胡瑗、龙图阁学士王觌、大词人王观、钦点状元王俊乂,明代有“开国功臣”朱显忠、抗倭名将郭师古、邱陛,有吏部主事“天(启)、崇(祯)五才子”之一的李之椿,有复社名士、明末“四公子”之—的冒辟疆,清代有被誉为“东方莎土比亚”的大戏剧家李渔,还有官居礼、兵、吏、工四部尚书的戴联奎等等。

市中心如城镇东的冒家巷,古称集贤里,就在这条不足300米长的小巷内,“金龟压钮,代产伟人”。

高山仰止 游沈钧儒纪念馆

高山仰止 游沈钧儒纪念馆

高山仰止游沈钧儒纪念馆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之一,沈钧儒先生的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有着深深的记忆和尊敬。

他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游沈钧儒纪念馆,就像一次高山仰止的体验,让我们置身于这位伟人的足迹中,更好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范。

沈钧儒先生的生平事迹沈钧儒先生出生于1888年,是江苏如皋人。

他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曾就读于南京体系建设的高等师范学堂,后来留学美国、英国和法国,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体制。

回国后,他吸收并倡导现代思想和科学理念,成为中国近代化事业的旗手之一。

沈钧儒先生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才能,曾在北洋政府和黎元洪政府担任政要和教育部长,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教育体系。

他还曾担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主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与国外友好关系的建立。

尤其是在中日战争期间,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保卫中国提供了坚定的支持和倡议,使人们永远铭记。

沈钧儒先生的精神风范另外,沈钧儒先生的高风亮节和清廉正直也为人敬仰。

他拒绝接受贿赂和枪口干政,坚决维护自己的纯洁性和国家政治的清白。

他的这种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不畏权贵和玩弄权力的勇气和坚定,都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的精神榜样。

沈钧儒纪念馆的建造和展品沈钧儒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畔,是中国公认的四大名人纪念馆之一。

纪念馆共分成五个部分,包括主楼、展厅、图书资料室、藏书楼和沈师傅故居以及一处阳台,展现了沈钧儒先生的传奇一生和他的丰富精神。

主楼是该馆的中心建筑,展现了沈钧儒先生的一生和学术成就。

展厅内展示着大量的图片、书籍和文物,以及沈钧儒先生重要时期的标志性事迹。

这些展品和文物的极富文化和艺术价值,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与伟大人物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历史现场。

图书资料室是一个丰富的知识资源中心,藏有大量沈钧儒先生及其经常关注的时事新闻、学术研究和其他文献资料,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的才华与贡献,受启发和引领。

历史趣谈:东吴名将吕岱 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的如皋名将

历史趣谈:东吴名将吕岱 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的如皋名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东吴名将吕岱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的如皋名将导语:吕岱,字定公,东汉海陵县如皋人。

生于公元160年(东汉延熹三年),初为郡县小吏,汉末战乱,投奔孙权,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为东吴开拓疆士吕岱,字定公,东汉海陵县如皋人。

生于公元160年(东汉延熹三年),初为郡县小吏,汉末战乱,投奔孙权,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为东吴开拓疆士,屡立战功。

先后官拜昭信中郎将,升迁庐陵太守、交州刺史,封都乡侯、番禺侯、镇南将军。

80岁时,晋升上大将军。

92岁时,孙亮接位,封为吴国大司马。

公元256年(吴太平元年)病逝,享年97岁,按其生前遗嘱,简葬于如皋东南高阳荡(今属林梓镇)。

吕岱投奔孙权的缘由三国时期,曹操在古海陵一带强令徙民,古海陵包括如皋在内的百姓举家东渡逃亡东吴,至使古海陵一带人烟荒芜,老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就在这支东渡逃亡的大军之中,距如皋东南20公里的高阳荡(今林梓)的吕岱,也举家东渡投奔孙权麾下。

吕岱,字定公,生于东汉延熹四年(161年)。

少时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20岁时已名满江淮。

他投奔孙权时,孙权正为会稽太守,初任他为吴丞,后“因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

”再迁余姚(县名,在浙江东部)长。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的兄长孙策遇刺,孙权接掌东吴。

当时东吴虽占有吴郡、会稽郡等六郡,但地处僻远,且多为各武装势力占有,危及内部统治基础。

吕岱建议孙权要巩固已有领地,然后再开疆拓土,以与曹操和刘备争霸。

他又在余姚召募1000余壮士,编练成一支劲旅。

建安十六年(211年),会稽、东冶等五县发生叛乱,他奉命带领这支队伍前往征讨,很快平定了叛乱,被升任为中信中郎将。

从此,开始了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的戎马生涯,为东吴的安邦兴业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皋的历史名人
三国军事家吕岱
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海陵如皋人,三国时是吴国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

北宋教育学家胡瑗
胡安定(993—1059),又名胡瑗,字翼之,如皋人。

明末文学家冒辟疆
冒襄(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私谥潜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
李渔(1611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

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常惺法师
俗家姓朱,法名寂祥,字常惺,嗣法于泰县光孝寺安培和尚,法脉名优祥,自署雉水沙门。

江苏省如皋县人
美国神探李昌钰
李昌钰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县。

长寿食品
玉米面,白萝卜,脱脂肉(其实以前是猪下水之类的肉,熬完猪油后剩下的肉渣.呵呵),面筋,植物肉(一种豆制品,口味介于豆腐干和面筋之间).还有三黄鸡,白蒲茶干,白蒲黄酒,林梓潮糕,董糖等.不过前面几种我认同,后面的是如皋特产,现在当地政府也把这些吹嘘为长寿食品.
特产
产稻米、麦类、玉米、豆类、薯类、花生等外,有许多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如“如皋萝卜条”、“如皋黄酒”、“如皋火腿”、“如皋香肠”、“如皋肉松”、“白蒲茶干”、“林梓潮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