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医处方总结
鲁中医药发〔2012〕1号(山东省基层常见病协定处方)
感冒(普通感冒)[概述]感冒是因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风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现代医学认为,感冒(common cold)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
[临床表现]症见发热,恶寒,周身疼痛,头痛,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口干、乏力,或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协定处方]方一: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适用于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肢体酸痛,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有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功效。
加减:风寒郁闭较甚,加麻黄、桂枝;咳痰较甚者,加杏仁、浙贝母。
方二:银翘散组成: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适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有辛凉解表,宣肺清热功效。
加减:鼻塞头痛明显,加藿香、辛夷、白芷;咽痛较重,加元参、木蝴蝶、板兰根;口渴甚,加天花粉;热甚,加黄芩。
方三:银翘散合桑杏汤组成: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桔梗芦根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栀子皮梨皮适用于风热夹燥患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鼻咽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头身疼痛,口干而渴,舌红少津,脉浮数。
有疏风清热,润燥止咳功效。
方四:麻杏石甘汤加味组成: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葛根川芎菊花桔梗连翘适用于外寒内热患者,症见恶寒无汗,肢体酸痛,心烦,咳嗽气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舌尖红苔微黄,脉数。
有宣肺散寒,清热止咳功效。
加减:内热重,加黄芩、栀子、芦根;咳嗽重,加前胡、桑白皮;肢体痛重,加羌活、独活。
方五:五味香薷饮加味组成:香薷扁豆厚朴茯苓甘草青蒿山栀鲜荷叶适用于外感暑湿,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肢体酸重疼痛,头昏重而胀痛,咳嗽痰粘,鼻塞流涕,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粘腻,口不渴或渴饮不多,或心烦,或大便不爽,小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糖尿病中医属消渴证范畴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预防与保健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2次;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②民间验方:猪胰山药汤,有一定效果,用法:猪胰一具,山药60克,煎汤服用.③番白草适量代茶饮.④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错.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一般可推脊椎两侧,并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脚趾.失眠症中医属不寐范畴1.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常见病证.长期失眠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2.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更不会引起医源性疾患,因而受到患者欢迎.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可适当选用酸枣仁粥、百合杏仁粥、地黄枣仁粥等,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厚味食物,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宜吃零食饮浓茶等.2.心理方面:失眠者在睡觉时往往由于急于求人睡反而会不断兴奋和紧张,使感觉越发清晰,加重了失眠和焦虑.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患者要坦然处之.能睡多久就睡多久.3.情志方面:喜怒有节,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消除紧张和疑虑.可以调摄情志着手疗不寐,常可用说理开导、宜情易志等,采用音乐疗法及钓鱼、观赏山水等.4.起居方面:患者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要热水洗脚,按摩足底、手心,使情绪放松,忌饮咖啡、浓茶、烟酒,避免长时间看书阅报和过分兴奋、忧愁;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温度要适宜,光线要柔和,被褥不宜过硬,枕头不要过高.5.运动方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参加体力劳动.对于提高睡眠的效果,改善体质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均有促进作用.如:太极拳、气功均有良好效果.6.服药方面:遵医嘱服药,但不要依赖安眠药.同时可选用桑椹代茶饮或灯心草、竹叶茶、龙眼、枣仁饮等.脑卒中中医属中风范畴1.脑卒中又叫中风、脑血管意外.其发病先兆,一般表现为突然昏眩、头痛呕吐、说话不清、半身无力.2.脑卒中病情凶险变化快,往往病情突然加重.不论首发症状轻重.一定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3.争取尽早cT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4.康复治疗是减少致残率的关键.应根据病情尽早开始治疗.预防与保健重视先兆症的观察并积极进行治疗是预防中风病发生的关键;加强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环节.l、膳食方面:少吃动物脂肪.不要贪食,禁酗酒,已有动脉硬化者更应注意.多吃蔬菜和植物油,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身心过度疲劳,在天气变化明显的季节更应控制血压.3.心理方面:防治高血压时,除合理应用药物外,重要的是树立乐观精神,消除思想紧张和顾虑.4.运动方面:根据身体、自身情况进行散步及打太极拳等适量运动.5.防治心脏病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环节,当发生脑栓塞时,病人应采取左侧卧位.6.右旋糖酐及激素有一定作用,抗凝治疗需慎用.7.做好瘫痪肢体的锻炼.可采用中医针灸、按摩、理疗及语言训练等方法及中药配合综合治疗,效果最佳.8.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发生.9.保持大便通畅.lO.如病情加重,经cT复查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应及早做手术.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2.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3.本病以冬季发作为主,中老年人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4.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其l临床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其“未病发作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治疗原则,在l临床应用时每每取得满意疗效.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可常吃白萝h、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2.起居方面:首先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注意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劳逸适度,避免感冒.及时控制、防止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的发作.3.情志方面: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消除引起紧张和不愉快的因素.4.运动方面: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练气功、太极拳、平地行走等.有较好效果,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御寒抗病能力;加强耐寒锻炼,如从夏季开始.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脸、洗鼻、擦身;另外可加强呼吸锻炼.每天作呼吸操15—20分钟等.5.对反复发作者可取冬病夏治,用中医药扶正固本.如:北芪、灵芝等.另可用敷贴疗法,或口服“玉屏风散”、“朴中益气汤”等.另外,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颈椎病中医属骨痹、肩颈痛、眩晕范畴1、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问盘的结构变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症.2、根据颈椎病的临床不同特点属中医骨痹,肩颈痛.眩晕等范畴.3、临床表现:颈肩背疼痛,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烧灼痛;眩晕、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常因头部转动诱发或加重;头痛、枕部痛、视物模糊、心律紊乱、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发凉、多汗;慢性进行性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如:无力、颤抖、打盹.腿易伴倒等.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瓜果、蔬菜、蛋类、瘦肉,忌食生冷,并可根据病情选用五加皮酒、苡米粥、核桃仁粥、枸杞酒、龙眼肉粥等.2.运动方面:坚持自身锻炼:即每日起床后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各50次,活动幅度宜大,速度宜慢.如:可做体操、太极拳、健美操、气功等运动.气功可选练站桩功.铜钟功.每天l一3次.3.起居方面:注意劳逸结合,要有充足睡眠,注意颈部保暖,不要伏案工作过久,要不时地活动颈部.或采用自我按摩风池、风府、列缺等穴.4.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屈颈工作,经常作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纠正不良的坐卧等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感受风寒、防止外伤.5.症状比较严重,应接受医生手术治疗方案.冠心病中医属胸痹、心悸等范畴1、心病发病率很高,加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2、冠心病以心绞痛最常见,其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骨后缩窄性疼痛.3、心肌梗塞病情凶险,典型症状为持续剧烈胸痛及全身症状.4、冠心病病情变化快,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必要时住院治疗.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合理的膳食.低脂、低胆固醇.多食清淡之品,多食含维生素c 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海味食物及豆类等含植物蛋白质食物,如黑木耳、香菇、海带、无花果、红枣、胡萝h等,食用油以豆油、玉米油为佳.少吃甜食,少吃盐,不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或浓茶.适量食用柑橘有益于冠心病的治疗.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服;衣着柔软宽松,利于血液流畅,合理调节起居,保证充足睡眠,饭后不应立即就寝,睡眠右侧卧位,双腿微屈曲,夜间不要独居一室.3.运动方面:避免剧烈活动,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和适当的运动,对于防治和减少肥胖有一定的益处.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锻炼.运动强度以不出现胸闷气短,不增加心率和血压,不出现新的心律失常为原则,即做到“力所能及,动中有静”.4.心理方面: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尤与心病关系密切.故防治本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摄.精神要开朗、乐观,不要背包袱.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完全可以通过防治减轻或消除症状,应与医生积极配合,避免过度的紧张和劳累及情绪激动,保持心理平衡.5.保持大便畅通,避免用力排便.6.中药对于降脂亦有较好效果,无副作用.如山楂、泽泻、葛根、首乌、桑寄生、灵芝、决明子等泡水代茶饮也有益.高血压病中医属眩晕、头痛等范畴1、高血压最新标准是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ITllllHg为高血压.2、根据临床体征高血压病分为三期:I期无心脑肾损害;Ⅱ期有心肾损害;Ⅲ期有脑出血、脑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3、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以头痛胀眩晕、血压升高为主.4、争取尽早判断病人病情,及时治疗.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低盐清淡食盐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食物以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适量蛋白为主,如:豆浆、豆腐、牛奶、鸡蛋、鱼、虾、瘦肉等,还需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葱、芹菜、荠菜、绿豆、冬瓜、紫菜、苹果等.还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单方草药,如野菊花、枸杞子、天麻、山楂、桑寄生、草决明、黄芩、双钩藤、葛根等药,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没有什么副作用.另外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食用糖醋大蒜头、牡蛎香菇汤、玉米须茶、芹菜鲜汁茶、陈皮山楂乌龙茶、白菊花茶等.戒烟限酒,忌辛辣,限高粱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寒冷刺激,尤其冬三月.晚饭后不宜饮用浓茶和咖啡.3、运动方面: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及散步:每周五次,每次30分钟.气功一般以静功为主,适当功如送静功、放松功等.4、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平和、开朗、切忌发怒、急躁而导致病情加重.可鼓励病人参与娱乐康复活动如园林、钓鱼、书画、弹琴赏月等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5、定期进行血压测量,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获得降压效果后,不要停药,使用维持量.6、如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及心前区痛症状及时就医.胆囊炎、胆石症中医属胁痛范畴胆囊炎大多数由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炎主要症状为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有恶心、呕吐和发热.1.慢性胆囊炎多数表现为右上腹部隐痛不适,慢性消化不良等.2.胆囊炎、胆石症发病部位在胆,与中医胁痛相似,故归属于中医胁痛范畴.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和鱼类.少吃肥肉、奶油、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脂肪类食物;食谱以瘦肉、鱼、豆制品、蔬菜、水果及米面为主;可选用萝h、白菜、香菇、木耳、茭白、马兰头、山楂、玉米须、绿豆、赤小豆等.如:马兰头炒千丝,茭白炒肉丝、绿豆甘草汤或可用金银花、玉米须、金钱草煎汤代茶饮;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饮食要细软易于消化,少吃多餐.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寒冷刺激.3.情志方面: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避免忧思恼怒.可减少胆囊炎的发作.4.运动方面: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5.胁痛除药物治疗外,尚可配合针法、灸法、推拿疗法效果更加.6.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并向右肩放射痛感,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甚至出现黄疸,应速送医院治疗.胃炎中医属胃脘痛范畴1.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2.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类.3.患者大多表现为饭后饱胀、泛酸、暖气、无规律性上腹部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4.中医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灵活多变,治法万千,独具特色,疗效满意,深受病人欢迎.预防与保健胃脘痛患者要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1、膳食方面:避免进食对胃有刺激性的饮食和药物如辛辣食物、水杨酸盐类、泻药等、饮食有节、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饮料和食物,细细咀嚼后咽下.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2、去除致病因素,如戒烟、酒等.3、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寒冷刺激.4、情志方面: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避免忧思恼怒.5、有胃部胀痛者,可服用解痉止痛药.6、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另外,胃炎病人平紊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素常可选用中药汤剂、验方调治.胃脘痛痛甚之时选用针灸、推拿、敷贴、穴位压迫、耳穴、按摩等疗效显着.如足三里,中脘等穴能够有效的缓解胃痛,使用方便,见效快.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学称为“粉刺性乳痈”一.生活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脓肿切开后取半卧位.2.勿穿紧身上衣及佩带过紧的胸罩,致使乳头凹陷.3.保持乳头清洁干燥,经常清除乳头部粉刺样分泌物,预防再次感染.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5.及时纠正先天性乳头凹陷.6.保持大便通畅.二.情志控制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心理,以防气郁化火.三.饮食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清热利湿之品,如米仁、绿粥,忌辛辣、刺激、肥甘食品及鱼腥发物.四、食疗1.可选用鹌鹑一只,去毛及内脏,加枸杞子30克,菟丝子15克,葫芦巴9克,加水煮熟后,去药加盐,味精,糖适量调味,食肉喝汤.2、乌骨鸡一只,去毛,洗净内脏,黑豆250克,黑木耳30克,香姑10克,同煮熬汤.肛瘘一.生活1、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忌久蹲、久坐、大便过度努挣.2、发现肛周脓肿,应切开排脓,避免炎症扩大,肛瘘病人应及早治疗.切开外口引流者,要注意引流通畅,避免肛瘘外口堵塞,防止因脓液蓄积而引发新的瘘管分支.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加强提肛肌锻炼,促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二.情志时而流脓,久治不愈,病人情绪抑郁,落落寡欢,了解其心理活动,开导、解释,介绍周围成功病例,解除忧虑,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三.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及高纤维素.如:冬瓜、海带、荠菜、芹菜、绿豆、萝卜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与肥甘厚味之食.戒烟酒,不暴饮暴食.四.食疗1、鲫鱼豆腐汤:鲫鱼100克,豆腐100克,水,调味料适量.鲫鱼洗净,油煎后,放水煮汤,待汤沸后,放人切成块状的豆腐,小火炖煮,加入油、盐调味.具有健脾宽中、开胃利湿之功效.2、瘦肉梗米粥:瘦肉50克,梗米100克,水,调味料适量.瘦肉洗净,制成糜状,梗米洗净煮粥,再加入瘦肉糜,加入料酒、调味料煮熟即可.具有补脾养胃、养阴益血在之功效.便秘一.生活1、起居有节,生活规律.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可经常强忍便意,以免形成习惯性便秘.2、产妇和年老体弱者,应坚持做提肛锻炼: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一吸一呼为一提,每日做3次,每次10~15分钟.身体条件尚好者也可做仰卧起坐,以增强腹肌和其他排便肌肉的力量.3、每日晨起空腹饮一杯盐开水或用蜂蜜冲茶代饮,以润肠通便,同时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二.饮食饮食中应富含纤维素,可多食芹菜、黄瓜、马齿苋、荸荠、西瓜、柚子、生梨等凉性多纤维的蔬菜水果;也可选用黑芝麻、胡桃仁煮粥及红枣银耳羹食用以润肠通便;平时也可以芦根、夜菊花、金银花、决明子等泡茶代饮.不食辛辣、煎炸之物.不饮烈性酒.三.食疗1、百合蜂蜜饮:百合50克,蜂蜜、白糖各适量.将百合加水煮至熟透,放人蜂蜜白糖调匀即可.当点心食用.具有滋阴润肠之功效.2芋头粥:梗米50克,芋头250克,油、盐各适量.将芋头去皮切块,梗米淘洗净,将梗米与芋头一起加水同煮粥,粥成用盐、油调味,随时服用.具有散结、润肠、利便之功效.痔疮一.生活1.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排便时勿久坐久蹲努挣,保持肛周清洁,纠正便时看书阅报等不良习惯.2.注意个人卫生,便后及时以温水或中药洗液熏洗肛门处.内痔脱出不能回纳者应用手轻托回纳.平时应穿棉质宽松、透气的内裤,内裤应勤换洗.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久站久坐者应每隔2小时进行一些改变体位的活动.平时可进行提肛功能锻炼: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一吸一呼为一提,每日做3次,每次10~15分钟.4.遵循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对便秘、腹泻、肠炎、痢疾等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积极防治易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二.情志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戒怒少思.三.饮食饮食有节,宜清淡,不暴饮暴食,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少食或不食辛辣、煎炸之物.戒烟酒.四.食疗芦根茶:芦根100克,白糖、水适量.芦根洗净,加水煮沸后静置10分钟,加白糖少许,随时服用,可代茶饮.清热解毒.慢性结肠炎一.生活起居有节,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腹部注意保暖.平时可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及指压足底,有增强脾胃运化作用.二.情志调畅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开朗,消除忧虑、悲伤、急躁等不良情绪刺激.三.饮食注意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油腻、辛辣、煎炸类食物,少食多纤维食物及牛奶、奶制品.四.食疗1、无花果炖猪瘦肉:无花果60克干品、瘦猪肉100~200克,水,油、盐、料酒等调味品.将二者加清水适量放人瓦锅内炖熟,加调味品适量即可.具有健胃理肠、消炎解毒之功效.2、酒闷乌鸡:乌骨鸡1只、黄酒100~200克,盐、料酒等调味品.将乌骨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后放于罐内加黄酒密封,蒸熟即可.具有补中益脾、温中开胃之功效.中风一.生活1、居住环境宜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一般为18-20摄氏度,湿度30%-60%较为适宜.2、脑出血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加床档护栏,防止患者坠床,并根据病情取适宜体位,脑出血的患者给予头部抬高15度,并尽量避免移动头部.3、卧床休息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4、对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差,皮肤营养发生障碍,易发生褥疮,故应保持床褥的清洁、平整、干燥、柔软.5、保持大便通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食用些粗纤维食物,如粗粮、新鲜蔬菜及水果,排便时勿用力过度,必要时予开塞露等润肠通便.二.情志耐心听患者倾诉,疏导患者情绪使其得到宣泄,保持情绪稳定.三.饮食饮食原则:1、低盐、低脂、易消化,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可鼻饲流质.2、禁食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3、禁用辛辣、刺激、煎烤食物和易动风、生风的食物.四.食疗1、黑大豆500g加清水,入砂锅内煎至粘稠,每日三次,每次服1匙,含服,慢慢咽,适用于中风后语言不利者.2、乌骨雌鸡一只,去肠杂内脏,洗净,加黄酒、清水各一半,烧至骨酥肉烂,分顿食肉饮汤,数日食毕,适用于中风后行走不利者.3、煨猪蹄筋方:猪蹄筋30g将温油发过的猪蹄筋加适量水,文火煨烂后加调味药.用法一日食30g,隔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猪蹄筋有舒筋活络,补肝舒筋的作用,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下肢静脉曲张继发小腿慢性溃疡俗称:“老烂脚”。
中药方剂表格总结
方剂名称
药材组成
功效
适用症状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健脾益气
脾胃气虚,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
滋阴补肾
肾阴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红少苔,脉细数
小柴胡汤
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外感风寒,发热恶寒,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浮数
逍遥散
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
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肝气郁结,胸闷胁痛,口苦咽干,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
大承气汤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泻下通便,清热解毒
热邪内盛,大便燥结,腹痛拒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金匮肾气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中药常见处方药
中药常见处方药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中药中,处方药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以及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配制的药物。
这些处方药常常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与慢性疾病,并且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常见处方药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黄连汤黄连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处方,由知母、黄连、黄芩等多味中药组成。
此处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要适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腹泻、痢疾等症状。
黄连汤的用法是将适量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煎煮20分钟至药液呈黄色即可。
一般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使用时,应注意过敏体质及孕妇避免使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种温经发汗的中药处方,由桂枝、生姜等多种中药组成。
此处方主要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如身体发热、头痛、恶寒等。
桂枝汤的用法是将适量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煎煮30分钟至汤色略带黄色即可。
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使用此处方时要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三、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补血养颜的中药处方,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等多味中药组成。
此处方主要适用于女性在月经期间发生的症状,如经血量过多、月经不调等。
四物汤的用法是将适量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煎煮40分钟至药液颜色呈红色即可。
每日3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使用此处方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总结起来,中药常见处方药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根据中医理论以及患者的情况来配制,常常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和慢性疾病。
对于黄连汤、桂枝汤和四物汤等处方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
在使用中药处方药时,应根据医嘱使用,控制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对中药处方药的正确了解和使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我院骨科自2009年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
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
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二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些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
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
所以我们进行经验总结后对于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我们在原有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上进一步优化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并相应制定方药规定为协定处方。
分型进一步规范后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我们对椎弓根钉的植入点进行反复研究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既准确又操作方便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的中药处方临床应用
常见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
眼科常见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眼痛、眼胀、畏光、流泪、视物 模糊等。
诊断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诊断,根据患 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结合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判断疾 病的性质和病因。
02
中药处方在中医眼科的应 用
常用中药材及其功效
01
02
03
04
菊花
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
案例三:干眼症的中药治疗
总结词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干燥症状,中药治疗干眼症 具有独特的优势。
详细描述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质量异常引起的眼 部干燥症状,中药治疗干眼症的方法包括口服中药、 眼部外敷中药等。其中,口服中药以养阴生津、润燥 明目为主,如沙参、麦冬、枸杞子等;眼部外敷中药 则多采用具有滋润眼部、缓解眼部干燥的中药,如蜂 蜜、珍珠粉等。临床应用表明,中药治疗干眼症能够 改善眼部干燥症状,保护眼部健康。
关注个体差异
定期检查与监测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如有不适或 异常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 用药方案。
在使用中药处方期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 查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不良反应 或药物副作用。
中药处方与其他治疗方式的协同作用
与西药协同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中药处方可以与西药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或减轻不良反应。但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 安全有效。
结膜炎
针对结膜炎的中药处方通常以清 热解毒、利湿消肿为主,如黄连 、黄芩、黄柏、龙胆草等。
角膜炎
治疗角膜炎的中药处方多采用养 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枸 杞子、菊花、桑叶、密蒙花等。
青光眼
处方标准及常见病常规处方
Sig 5粒 二次/日 口服
(三)、(指明用药部位)
1、氯霉素眼药水 10ml x 1支
Sig 2滴 四次/日 点右眼
2、酚甘油滴耳剂 10ml x 1瓶
或生理盐水 250ml
静滴 st!
氢化可的松 200~400mg
(1) 扩容
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 静滴 st!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3) 抗组胺药物应用,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在右上角需有专用标记;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处方需有病人身份证号码,或委托人身份证号码;急诊处方需有“急”字);
2,处方正文需有“R”标记;
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药方法,医师签字;
3,配方人签字,检查核对人签字,药价;
二,处方书写规范:
1,字迹清楚、涂改必须在涂改处医师签字;皮试标记心须醒目;
(七)、丁胺卡那注射液 20万u x 6支
Sig 20万u 一次/日 稀释后静脉滴注
lgb698 at 2008-4-24 09:57:41
一,处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一般项目:医院全称,门诊或住院号,处方编号,年、月、日,科别,病员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
2,一般用拉丁文或中文书写;
3,中西药品不能混用一张处方;
4,一般处方以三日量为限,慢性病可酌量延长。
5,处方当日有效,超过期限须医师更改日期;
6,医师不得为本人及家属开处方。
三,处方书写格式:
1,药品排列以先注射剂(静脉、肌肉)、后口服药、再外用药为顺序;
2,处方格式以每药“两行全量书写法”为准,即第一行为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含量、浓度)、数量(容量)、总量;第二行为用法,包括剂量、给药途径(口服者一般可免写)、给药时间及次数、特别嘱咐(如皮内试验)等。
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常见病协定处方
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常见病理疗处方一、腰痛1.普通针刺治疗主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风寒湿阻滞证配关元、腰阳关;气滞血瘀证者配血海;肝肾亏虚证配命门、三阴交、太溪。
随症配穴:大腿、小腿的前侧痛配伏兔、足三里;外侧痛配环跳、阳陵泉、悬钟;后外侧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依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
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留针:留针40分钟,TDP照射。
2.平衡针疗法主穴:腰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操作:强刺激、不留针、嘱患者卧床休息。
(二)艾灸疗法取穴:病变压痛点(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环跳、秩边、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昆仑、绝骨、足临泣。
操作:每次选用5个穴位,连续施灸20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每日灸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三)推拿疗法:操作:①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先立于患者的一侧,双手拇指自胸腰段开始自上而下挤压华佗夹脊穴至腰骶部为一遍,往复做3~5遍.;后沿竖脊肌用滚法,手法轻柔有渗透性,约3~5min,再于对侧用同样手法。
②掌压法。
③局部取肾俞、关元俞、大肠俞、上髎、次髎、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等穴上分别用一指禅推法和拿法,约5~7min。
④脊柱微调法。
⑤患者取俯卧位,再两侧腰骶段竖脊肌行擦法,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一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中央型突出较大者,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者,突出物有钙化者,伴有严重的椎管狭窄者、椎弓根骨折或伴有脊椎滑脱症者、脊柱有器质性病变者禁用此法。
二、颈椎病(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体针选穴: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穴。
加减:风寒畀阻者加风门、风府祛风通络;劳损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加肝俞、肾腧、足三里补益肝肾、生血养筋;根据压痛点所在取肩井、天宗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祛风醒脑、明目止痛;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调理胃肠。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小儿常见病中医推拿诊疗方案
小儿常见病中医推拿诊疗方案与健康管理措施邵忠民编著小儿感冒小儿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 以发热, 恶寒, 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
发病率高,四时皆有,而以冬春两季为多,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高。
一般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
若伴有兼证则为:感冒夹痰、感冒夹滞、感冒夹惊。
风寒、风热辨证要点:凡咽红,喉咙肿痛,舌红,苔白而干,多为风热证候,虽见恶寒,鼻塞,流清涕,也为寒包热郁或寒热挟杂的证候;若咽不红,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为风寒证候。
风寒感冒一、病因: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二、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有痰、痰液清稀, 口不渴, 咽不红, 苔薄白, 指纹鲜红或脉浮紧。
三、治则:疏风散寒,宣肺解表。
四、处方(主手为主穴,辅手为配穴主手:清天河水(或拍红,分阳, 补肾阳, 关三腑一,平肝清肺,顺运内八卦,揉一窝风,外劳宫、两扇门。
辅手:补脾胃板门掐五指节(掐五揉三为一遍做三遍身体:搓擦百会太阳、大椎(搓红捏脊加减:头痛鼻塞重加迎香、膊阳池,咳嗽有痰加小横纹、掌小横纹健康管理措施(一饮食1、常用、多用食品宜吃具有辛温发汗散寒之品, 带有温性的食品,如生姜、葱白、豆豉、白菜、南瓜、白萝卜等。
2、忌口食品:忌吃生冷性凉食物,忌吃油腻、粘滞食物,避免影响消化功能。
禁忌食材:牛奶、番茄、甘蔗、梨、西瓜、柿子、香蕉、小米、薏米、绿豆、等一般寒凉食物。
3、食疗宜多选些如生姜、葱白类具有辛温发汗作用的药物做药膳:(1神仙粥:大米50~100克,生姜3克,入沙锅同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段,待粥将熟时, 放入米醋10~15毫升, 稍煮即可。
此粥要趁热服,食后宜盖被静卧,以微微出汗为佳。
(2葱姜红糖水:小葱2-3根,老生姜片、红糖各适量。
将小葱、生姜片分别洗净,置小锅内,加水约500克煎到小半碗,去渣留汁, 加红糖。
趁热喝,每晚1剂,连服3次。
此汤辛温解表,主治小儿风寒感冒伴咳嗽。
道医学堂丨常见病简易方剂选之吐血
道医学堂丨常见病简易方剂选之吐血
吐血是指呕吐出血主要指胃出血,若咳嗽出血或痰中带血叫咳血是肺出血。
吐血中医分为胃热出血和肝火犯胃出血;由于热伤胃络,迫血妄行,所以用降逆清火止血的方法治疗。
[第一方]主治:胃热吐血,血色鲜红或紫暗,大便秘结或色黑,口渴舌红,脉数有力。
处方:黄连黄芩大黄侧柏叶大蓟小蓟茜草栀子牡丹皮棕炭
用法:各等份炒焦研细末,每次15g,温水调服,日二次。
[第二方]主治:肝火吐血,口干口苦,胁肋胀疼,心烦易怒,烦躁不安,脉弦数。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牡丹皮12g栀子10g龙胆草10g生地15g侧柏叶12g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下。
[第三方主治:出血过多,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出虚汗。
处方:人参15g
用法:煎浓汁一次,顿服。
[第四方]主治:吐血。
处方:百草霜(即乡间烧柴草锅底炭墨)
用法:每次2-3g,温开水调服,一目三次。
[第五方]主治:吐血。
处方:童便或自己的小便,去头居接100g 用法:趁热服下。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我院骨科自2009年起,针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
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治疗,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
并于2010年对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
近一年的实施中,也累积了一些教训,对方案进行了总结和评估,以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努力继承发掘发扬中医药。
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中医药的认识,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实施方案一年多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
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弃。
针对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优化方案,分述如下: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并相应制定方药规定为协定处方,分型进一步规范后,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取得较好效果。
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较好地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于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反复研究,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
总之,通过对中医优势病种的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不仅提高了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度。
自2011年开始,XXX对于缺血性中风这一优势病种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的药物选择和配伍是关键环节。医生需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轻重、患者体质 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还需要根据药物的药性、药效、剂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 配伍 在药物选择方面,需要考虑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例如,针对热性疾病,医生 可能会选择具有清热泻火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针对寒性疾病,则会选择具有温中散 寒的药物,如干姜、附子等 在药物配伍方面,医生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效的协同作用。例如,在桂枝汤中, 桂枝和白芍可以调和营卫、舒缓筋脉,与生姜、大枣等配伍可以治疗感冒与用法
中药处方的剂量和用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药物的剂量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 强度,而用法则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中药处方的剂量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来决定的。医生需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同时,还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来选择合 适的用药方式,如口服、外用等 例如,在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茱萸等药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该药需要口服,并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1、治胆囊炎中医验方。
1、治胆囊炎中医验方。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
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
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
下面介绍两则治胆囊炎中医验方,供参考:胆囊炎中医验方1.金钱草30克,海金沙20克,柴胡12克,枳实10克,白芍30克,郁金、海螵蛸、浙贝母各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4天。
本方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胆囊炎中医验方2.大黄15克,黄芩、黄连、栀子各10克,川芎15克,红花10克,延胡索12克,川楝子10克。
本方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热利胆。
治疗胆囊炎方:服用三副药就好,希望大家收藏,保存。
药方:柴胡15克、郁金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枳壳10克、茵陈15克、虎杖15克、龙胆草10克、元胡15克、木香6克、川芎6克、香附10克,以上水煎服,再加入大黄6克(后下)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民间高手:治疗胆囊炎奇方——奇方一:冰糖白醋——已经有好多人吃过这个验方了,治疗效果都非常理想。
胆囊炎轻的一付方子就能治好的。
用法简单:把六两冰糖放进一斤白醋里面,待融化后,每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口即可。
如果胆囊炎较重者可多用几副。
奇方一:冰糖白醋——已经有好多人吃过这个验方了,治疗效果都非常理想。
胆囊炎轻的一付方子就能治好的。
用法简单:把六两冰糖放进一斤白醋里面,待融化后,每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口即可。
如果胆囊炎较重者可多用几副。
奇方二:用蒲公英治胆囊炎4剂收到痊愈效果——刘某,男,45岁。
右肋下胀痛,时寒热,在某医院确认为胆囊炎。
因家居农村,时值盛夏,医生嘱其以意味鲜品蒲公英250克余煎服,每日1次。
他遵医嘱连服10余日痛止,5年来病未再发。
百姓验证:贵州遵义市遵义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朱伟来信说:“周扣3年前在市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胆囊炎,住院治疗1个月,输液吃药共费2000多元,病情仍然时好时坏。
中医膏方工作总结推荐7篇
中医膏方工作总结推荐7篇中医膏方工作总结篇1这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内、外科主任大力支持及护士长密切配合下。
我院护理部依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紧密结合20__年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
现总结如下:一、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和培训计划,从5月搬迁以来按时组织科室护士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及操作培训,并有记录。
每节培训完由护理部统一出题考核一次,并有评分记录。
到现在共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9节课,中医药基础理论考试4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2次及考试2次,理论与操作全部合格。
8月份指派护士长们外出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及操作,待其回来后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由外出人员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护士,使护理人员不出门就能学到先进的知识及新理论、新技术。
二、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情况1.内科开展耳穴埋豆,9月以来操作了99例,中医护理操作偏少,明年加强内科开展项目;2.外科开展耳穴埋豆9月以来操作了101例;艾灸9月以来62例;中药熏蒸11月以来198例;红外线12以来21例。
各科室基本能运用中医知识对病人实施病情观察、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相应的护理及提供常规的健康指导。
三、开展表格式中医护理病历书写。
9月以来内、外两科各完成了8份辩证施护病历。
科室每月中医护理业务查房一次,护理部每季度中医护理业务查房一次。
每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特点各制定了2个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
护理部每季度组织中医特色护理质控一次。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人们观念的改变对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院护理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相应的教育与支持、护理工作负担重等因素导致护理科研一片空白,中医中药治疗率不够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中医护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方法,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中医护理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与人民。
中医个人工作小结300字8篇
中医个人工作小结300字8篇篇1自踏入中医领域以来,我深感其博大精深,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各位前辈的悉心指导下,不断努力,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过去一年的中医个人工作的小结。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过去一年,我深入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以及针灸推拿等。
结合临床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治疗,使我在中医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学会了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提高了治疗效果。
二、专业技能的提升在中药应用方面,我系统学习了各类中药的药性、功效及配伍。
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合理运用中药进行治疗。
在针灸推拿方面,我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班,我对中医的诊疗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患者服务与团队协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与同事们的沟通协作也使我收获良多。
我们共同探讨病例,交流经验,共同提高诊疗水平。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医院的各项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
在辨证施治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精准度;在中药配伍上,还需加强实践应用。
为此,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医知识,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同时,我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五、未来规划与目标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同时,我还计划参加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中医的发展前景。
此外,我还将积极参与中医的普及工作,为推广中医文化做出贡献。
总之,过去的一年里,我在中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深知自己的不足。
我将继续努力,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总结心得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医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中医处方总结(孙世山)
1、外感发热
荆芥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黄芩15克浙贝母15克牛蒡子10克桔梗15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姜半夏15克天花粉15克玄参15克射干10克白芥子10克炙甘草5克
具体加减:根据表寒与里热的轻重调整加减其中的解表药物的与清里热药物的轻重主次,另外注意方中消散郁积的药物的全面性和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的偏重性。
2、外感风寒咳嗽
旋覆花9克生半夏9克细辛3克生麻黄3克生姜5片茯苓9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5克桔梗9克前胡5克荆芥6克浙贝母9克五味子5克薄荷3克
3、外感风热咳嗽
鱼腥草(后下)20克黄芩12克金荞麦20克枇杷叶(去毛包煎)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化橘红6克浙贝母12克苍耳子10克生甘草5克
如咽喉肿痛,加蝉蜕10克僵蚕15克,如有恶寒者加炙麻黄3克,高热者加生大黄3克,咳甚者,加葶苈子6克桑白皮9克
4、咳嗽
南北沙参各10克紫菀15克百部10克杏仁10克炙麻黄3克
款冬花10克姜半夏10克桑白皮12克鱼腥草30克陈皮5克天竺子10克生甘草5克
5、慢支痰湿型咳嗽多痰
陈皮15克姜半夏15克苍术10克款冬花15克紫菀15克白前15克紫苏子15克炙百部15克穿山龙15克茯苓15克黄芩15克当归15克生甘草10
6、慢支痰热型咳痰黄稠,咳痰不爽,气息迫促
黄芩15克知母15克鱼腥草(后下)30克桔梗15克紫菀15克枇杷叶(去毛包煎)15克浙贝母15克杏仁10克穿山龙15克地龙15克太子参15克生甘草15克
7、慢支寒痰型咳痰多,质稀白,舌苔白滑
黄芪30克人参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细辛5克补骨脂15克肉桂10克陈皮10克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款冬花15克紫菀15克炙百部15克生甘草15克
8、慢支阴虚型干咳无痰,口干咽燥,或痰少不易咳出
沙参30克麦冬20克百合24克浙贝母20克百部10克连翘15克桔梗9克玄参10克生甘草10克马勃5克枇杷叶(去毛包煎)15克炙紫菀15克款冬花12克前胡12克生甘草10克
9、虚哮
熟地黄30克枸杞子30克人参10克制附子15克炮姜15克麦冬18克鹿角胶(烊兑)12克沉香粉(冲)3克炙麻黄9克杏仁9克苍耳子10克蝉蜕10克姜半夏15克葶苈子15克紫苏子
15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地龙10克生大黄10克生甘草6克
10、冠心病
党参20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葛根20克枳实10克全瓜蒌15克姜半夏15克苏梗12克决明子30克石菖蒲15克降香9克三七粉3克(冲)桂枝15克(寒重者可加制附子10克)生地20克麦冬15克水蛭粉(制胶囊)3克生山楂15克
11、心肌炎后遗症
人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黄芪30克炙甘草15克茯苓20克生地黄20克丹参20克鸡血藤30克泽兰10克北五加皮10克枳实10克苦参15克忍冬藤20克木香10克火麻仁15克石菖蒲15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姜半夏15克生山楂15克(炎症重者可加大青叶15克)
12、心衰
人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20克桂枝20克白术20克炙甘草15克制附子10克丹参20克生地黄20克鸡血藤30克赤芍15克枳实10克干姜15克木香10克
13、高血压
天麻15克钩藤15克决明子45克(也可改用酒大黄5克)黄芩10克(或夏枯草15克)丹参20克益母草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杜仲15克怀牛膝15克木香10克生山楂15克泽泻20克胆南星15克皂角刺20克地龙10克夜交藤20克葛根20克黄芪
45克
14、高血脂
制首乌24克金樱子30克决明子30克生薏苡仁30克茵陈24克泽泻30克木香12克炒枳实12克郁金12克生山楂15克黄芪30克柴胡12克姜半夏15克酒大黄6克桂枝15克荷叶12克
15、中风恢复期
生黄芪30克赤白芍各15克防风12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地龙12克全蝎粉3克胆南星9克石菖蒲15克远志9克威灵仙24克白附子9克木香9克生山楂15克桂枝12克川牛膝12克桑寄生18克葛根24克酒大黄6克
16、老年性心脑血管病
黄芪30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泽泻18克山药15克生地黄24克牡丹皮12克枸杞子15克菊花9克决明子30克川芎12克葛根24克磁石(先煎)30克川牛膝12克夜交藤24克天麻12克石菖蒲18克
17、失眠
制首乌18克夜交藤18克酸枣仁9克丹参24克生龙牡(先煎)各30克珍珠母(先煎)15克枸杞子24克五味子12克茯苓12克柴胡9克黄芩6克姜半夏15克生姜15克
18、癫痫
黄芪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僵蚕12克胆南星12克钩藤12克川芎12克葛根24克柴胡12克桂枝15克制附
子12克莪术15克赤芍15克酒大黄12克枳实12克竹茹15克皂角刺15克地龙12克远志12克石菖蒲18克防风12克(注意寒热的调整)
19、神经性头痛
荆芥12克防风12克川乌9克细辛5克白附子9克白芷12克川芎15克生地24克赤白芍各15克天麻12克延胡索12克柴胡9克黄芩6克白术24克地龙12克
20、胃脘痛气滞型
苏梗9克香附12克青皮9克厚朴9克佛手12克党参12克白芍24克黄芩9克延胡索12克茯苓12克莱菔子12克火麻仁15克炙甘草9克生姜15克大枣5枚
21、胃脘痛血瘀型
香附12克青皮9克佛手12克党参12克当归24克川芎12克黄芩9克连翘12克延胡索12克丹参24克白芍24克山楂15克黄芪24克炮姜12克姜半夏12克三七粉(冲)3克
22、胃脘痛食积型
香附12克佛手12克党参12克当归24克黄芩9克连翘12克延胡索12克山楂15克神曲15克莱菔子12克枳实12克熟大黄6克干姜15克姜半夏12克
23、胃脘痛虚寒型
制附子9克干姜15克丁香6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白芍24克桂枝12克
24、胃脘痛阴虚型
麦冬24克石斛12克乌梅12克火麻仁12克五味子12克白芍15克丹参18克广郁金12克路路通12克香附12克姜半夏12克党参18克生山楂15克桂枝12克
25、胃溃疡
姜半夏12克党参18克黄芪24克生山楂15克桂枝12克(或该用吴茱萸6克)白芷9克白芨粉(冲)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三七粉(冲)3克海螵蛸15克浙贝母15克炮姜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12克生大黄3克
26、溃疡性结肠炎
制附子9克肉桂9克黄芪30克木香12克炒白术15克薏苡仁24克当归15克乌梅12克大黄6克赤芍15克黄连6克(或败酱草18克)黄柏9克白芷9克补骨脂12克五味子9克
27、湿热痢疾
白芍30克当归15克大黄6克黄连6克白头翁15克(马齿苋15克)肉桂9克木香15克炒白术12克薏苡仁24克(或苦参12克)槟榔12克藿香12克炙甘草6克
28、慢性泄泻
炙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党参30克茯苓12克木香9克陈皮9克清半夏12克吴茱萸6克煨肉豆蔻15克五味子12克补骨脂12克制附子9克炒白芍15克薏苡仁24克乌梅12克防风9克
29、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
柴胡12克炒白芍15克枳实9克炙甘草6克茵陈蒿12克垂盆草5克川郁金12克龙胆草9克黑白丑6克五味子12克黄芪24克厚朴9克当归12克
30、胆石症
柴胡12克生牡蛎45克制香附12克乌药9克干姜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赤芍15克石菖蒲15克苍术12克枳实9克厚朴9克夜交藤18克大黄6克玄明粉(冲)9克鸡内金(冲)4.5克滑石15克
31、慢性胆囊炎
乌梅15克干姜15克川椒6克细辛6克制附子9克桂枝15克黄柏9克茵陈蒿24克姜黄15克白鲜皮15克党参30克苍术12克大黄6克
32、肝硬化
柴胡6克黄芩9克青皮6克蝉蜕6克白僵蚕12克片姜黄6克醋鳖甲24克生牡蛎24克酒大黄3克焦三仙各12克莪术12克白术12克干姜9克白茅根30克
33、脂肪肝
丹参24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枳实12克郁金12克苍术15克泽泻24克生山楂15克决明子30克荷叶30克酒大黄9克薏苡仁24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