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物有所值'评价解析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共 51张PPT)
励竞争的措施等。
潜在竞争程度指标考察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相互竞争的潜力
政府机构能力
的意愿和能力。
政府机构能力指标考察政府方贯彻PPP理念、获取PPP技能和进行项目全生
可融资性
融资可获得性指标考察项目获得融资的能力。
补充评价指标
确性、运营收入增长潜力、行业示范性等。
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规模大小、预期使用寿命长短、主要固定资产种类、全生
基 本 指 标
80%
︵ 不补 少充 于指 三标 项 ︶ 合计
专家签字:
补充指标小计
20%
100%
年 月 日
三、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方法
三、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方法
(一)定量评价的基本思路
1.物有所值思想的体现形式
成本高 相同产出
成本低
产出低
相同成本
产出高
2.物有所值定量评价采用的比较方法
成本高 相同产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拟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项目应至少在项目识别或准备 所值定性评价,鼓励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开展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在项目识别或准备阶段开展,从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实现 断项目采用PPP模式与采用政府传统采购模式相比,能否优化风险分配、 高效率、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是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等。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PPP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组会议 专家组会议基本程序如下: (一)专家在充分讨论后按评价指标逐项打分,专家打分表见附件; (二)按照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分,得到评分结果,形成专家组意见。
定性评价结论
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PPP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评分结果和专家 评价结论。 原则上,评分结果在60分(含)以上的,通过定性评价;否则,未通过定
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解读
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 解读一、本指引与征求意见稿异同分析在《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财金[2015]167号)未颁布之前,大多数咨询单位在进行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时依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
167号文相对于征求意见稿做出了哪些改变?(1)、定性评价略有改动,较征求意见稿相对简略1)本指引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中,由7个基本指标变为6个:将绩效导向指标和鼓励创新合并为一项指标,将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潜力变为可融资性;基本指标和附加指标的权重分配仅给出了范围,权重的确定要根据具体项目而定。
2)本指引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比较简单粗略,没有给出附加指标的指标说明和可参考的评分标准,仅说明“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PPP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评分等级对每项指标制定清晰准确的评分标准”。
3)定性评价专家财政、资产评估、会计、金融等经济方面专家,以及行业、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和法律方面专家等,较征求意见稿多出了资产评估、会计、行业等领域专家,并且没有指出最少专家人数。
本指引将可融资性作为基本指标并引入资产评估、会计等专家作为定性评价专家,足以见得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更加成熟,PPP项目可融资性也是项目开展的关键。
(2)、定量评价与财金[2015]21号文联系,参数选取标准变动1)PPP值可等同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分担和配套投入等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现值。
2)用于测算PSC值的折现率应与用于测算PPP值的折现率相同,参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号)第十七条及有关规定测算。
原征求意见稿中PSC值的折现率通常参考资本加权平均成本,资本资产定价或无风险利率等确定,省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项目类型等因素确定基准折现率,21号文中规定折现率应考虑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并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合理确定。
PPP“物有所值”评价解析
PPP“物有所值”评价解析第一篇:PPP“物有所值”评价解析PPP“物有所值”评价解析任新建近一年来,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政策文件的积极推动下,PPP的浪潮席卷全国,各省市热情高涨,短期之内推出了多达几万亿元的投资项目。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也对实施PPP项目设定了一些条件。
如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就对PPP项目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等全过程提出了具体意见。
其中,第八、九条规定,财政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对部分政府付费或政府补贴项目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价;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项目,可进行项目准备。
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为提高工作效率,可会同相关部门建立PPP项目的联审机制,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合规性、PPP模式的适用性、财政承受能力以及价格的合理性等方面,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物有所值”。
审查结果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根据最近的公开报道,湖北省香溪长江公路大桥项目顺利通过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组织的“物有所值”专家组投资评价,成为该省首个通过“物有所值”评价的PPP项目。
该评价主要从直观上的性价比是否最高,全生命周期来衡量的价格是否最优,综合经济、社会效益考虑的性价比是否最高三个层面进行评估。
笔者对该评价非常感兴趣,尽管带有很多疑问(例如,是采用定性还是定量评价?评价内容和标准是什么?具体步骤和程序有哪些?是否考虑多个阶段开展评价?如果采用定量评价,如何测算公共部门比较值和确定折现率?等等),但由于无法获得更多细节信息,故难以做出详细评论。
希望借此为由,对PPP项目如何开展物有所值评价谈些学习体会和看法。
物有所值,系从英文名称Value for Money(VFM)翻译而来,根据操作指南,是指一个组织运用其可利用资源所获得的长期最大利益。
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白话来说,就意味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份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的主要结构(手把手教你如何做出满意的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一份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的主要结构(手把手教你如何做出满意的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中国(园区)PPP大讲堂工业园产业园高新区特色小镇文旅小镇PPP项目的指路人? 欢迎大家关注PPP路问在线知识问答平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扫描上方二维码轻松入驻PPP路问,学习更多资讯!三、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多数采用的是专家评分法,主要包括确定定性分析指标、组成专家小组、召开专家小组会议和做出定性分析结论等。
(一)定性评价程序根据财金[2015]167号文规定,定性评价程序如下:(1)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2)确定专家组,将相关资料发送专家;(3)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召开专家组会议(本项目评审小组由实施机构代表和评审专家共7人组成,评审专家中包含财政、会计、金融、工程技术、资产评估、项目管理、法律专家等专家共7名,专家均具有PPP和传统项目采购模式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4)专家组充分讨论后进行评分;(5)形成专家组意见;(6)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专家组意见,做出定性评价结论。
(二)定性评价指标根据财金[2015]167号文,定性评价指标包括基本评价指标和补充评价指标,基本评价指标包含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潜在竞争程度、政府机构能力、可融资性六项指标。
(1)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指标主要考核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项目设计、投融资、建造、运营和维护等环节能否实现长期、充分整合,主要通过查看项目计划整合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情况来评分。
(2)风险识别与分配指标主要考核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风险因素是否得到充分识别并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主要通过查看在项目识别阶段对项目风险的认识情况来评分。
(3)绩效导向主要考核是否建立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为导向的绩效标准和监管机制,主要通过查看在项目识别阶段项目绩效指标的设置情况来评分。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1.项目背景PP项目是一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改善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精准评价该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性价比,本文基于物有所值评价方法,对PP项目进行了评价和建议。
2.评价指标2.1 投资效益:该项指标主要反映工程投资与实际效益的关系,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2.2 环保效益:该项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大气、水、土地、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
2.3 安全效益:该项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公共安全和私人安全的影响。
3.评价结果3.1 投资效益评价:PP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显著,为当地发展带来了积极推动作用。
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当地民众的生活和就业状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合来看,投资效益评价良好。
3.2 环保效益评价:PP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特别是在涉水和固废治理方面,项目组开展了多项创新工作,对整个行业的环保标准有了积极推动作用。
3.3 安全效益评价:PP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项目组始终把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在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了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特别是在公共安全方面,项目组开展了多项宣传和培训工作,在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评价建议4.1 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发挥项目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影响力。
4.2 加强环保工作,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4.3 继续把安全当作第一要务,加强安全宣传和培训,优化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5.总结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为项目组提供了发展方向和优化建议,对于进一步提高项目效益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组应当认真借鉴评价结果和建议,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_图文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1.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一种公私合作的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对项目进行物有所值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着重探讨PPP项目物有所值的评价方法及其操作步骤,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应对物有所值评价工作。
2. PPP项目物有所值的评价方法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可以从成本效益、社会经济效益、质量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2.1 成本效益评估成本效益评估主要是评价PPP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即项目总投入与项目总收益之间的比例。
通俗地说,就是看一个项目值不值得投资。
在成本效益评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确定项目的主要投资来源和资金用途,以及对投资成本和融资成本的考量。
•对项目收益的预测需要做到量化、具体和可靠。
•要考虑不同年份的现金流量,以及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量。
2.2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PPP项目的贡献,以及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明确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进行评价。
•对项目的社会效益需要具体指标进行评价,如就业人数、教育水平提升率等。
•对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关注项目对GDP、税收、利润等指标的贡献。
2.3 质量效益评估质量效益评估是考察PPP项目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市场和公众价值的效益。
这一评估主要集中于PPP项目的品质、可靠性、节能性、环境保护、安全性等各方面。
在质量效益评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考虑PPP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将它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成本进行集成。
•要在项目质量管理中特别关注监测和保障PPP项目的品质、可靠性、节能性、环境保护、安全性等质量效益。
3.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操作步骤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认PPP项目合同、项目规划和预算,识别有关的PPP项目的关键评估因素。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分析及案例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分析及案例一、引言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以长期契约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合作模式,旨在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分配风险,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
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PPP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分别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财政部印发的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2015.1.19)、《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号)。
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积极推广使用PPP 合作模式,并明确提出PPP模式是处理和改善地方债务的重要方式,把PPP研究和运用推向热潮。
《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这三个文件则具体规定了PPP模式运作规范和方法。
物有所值(VFM)是国际通行的PPP项目中采取的评估标准,被广泛运用于PPP 实施全过程的价值评估与绩效考核。
在项目前期评价中,主要用于判断项目是否应采用PPP模式以及采用PPP模式时选择何种社会投资者的投标方案更为有效;在项目实施过程和后期评价中,则主要用于绩效审计,考察项目对于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
二、物有所值评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物有所值评价的必要性物有所值主要用于解决PPP立项和审批中的五个层次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即对所提出的项目进行审核评估和排序,确定将要实施的项目是否属于必须;(2)对项目实施的模式进行比选分析,即对采用传统政府投资模式和PPP模式采购项目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采取PPP模式,则应当确保所带来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超过了缔约成本的增加;(3)在决定采用PPP模式以后,应进一步考虑采用何种具体模式,如BOT、BOOT、TOT,还是其他模式并对实施方案的要点,如价格支付等机制进行设计;(4)为项目选择合适的投资者;(5)为项目的产出和服务制定详细可行的评价要求和监管方案;上述关键原则和要点已体现在前述特许经营法操作流程和示范合同中,而确定这些原则的结论都离不开物有所值评价。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_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_一、引言公共私营合作(PPP)项目是指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项目。
为了评估PPP项目的物有所值,我们对一些PPP项目进行了评价分析。
本报告旨在分析该项目的实际效益和价值,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二、项目背景该PPP项目是一座城市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项目,由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开展。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务,并降低政府的负担。
本次评估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
三、社会效益评价1.提供可靠供水服务该项目在建成后有效解决了城市供水不足的问题,提供可靠的供水服务。
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升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了日常生活用水的困扰。
2.改善环境状况该项目投资建设的先进水处理设备使水质得到有效提升,减少了水污染的风险。
高效的水处理措施降低了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改善了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
3.创造就业机会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帮助减少了当地的失业率,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项目的社会责任感也增加了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
四、经济效益评价1.财政效益与传统的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模式相比,PPP项目能够分担政府的财政压力,减轻了财政负担。
此项PPP项目中,政府只承担了部分投资,降低了财政支出。
2.运营效益由于私营企业参与运营,项目可以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运营效益。
私营企业的运营方式通常更加灵活高效,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3.长期收益该项目合作期限较长,政府在项目运营阶段可以通过收取合理的使用费用获得长期收益。
这种长期性的收益有助于政府在经济上更为可持续地支持其他公共事业的建设。
五、评估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的评估结果,本PPP项目具有良好的物有所值。
它在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加强PPP项目管理能力,确保项目合作方的监管和项目质量控制。
社会福利院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社会福利院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福利院建设却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福利院的建设和发展,政府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方式。
其中,PPP(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合作)模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建设模式。
本文将对某省某市的社会福利院PPP项目进行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述某省某市的社会福利院PPP项目是由政府、社会机构和企业共同合作建设,旨在打造一座设施先进、服务完善、管理科学的社会福利院,提高全市社会福利事业的水平和品质。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主楼6幢,次楼2幢,为一座以养老、康复、安养、托幼、残疾人康复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综合性社会福利院。
二、物有所值评价1.社会和环境效益该项目建设后,将为全市的老年人、残疾人和需要保障的人群提供全方位周到的服务,提高了社会福利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同时,该项目将采用智能化管理和设施,提高了社会福利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并不断优化环境和服务质量,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因此,该项目具有较强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2.经济效益该项目建设,遵循了PPP模式的投资原则,政府、社会和企业按比例分担投资成本和运营风险,降低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投资风险和负担。
此外,本项目还将按市场价格向市民提供服务,提高了福利院的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该项目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综合评价该项目是一项有益于社会阶层和全市民众的福利事业,它充分发挥了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优势,重点考虑了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效益,有效弥补了传统政府单打独斗的弊端。
因此,基于物有所值评价模型,该项目具有较高的物有所值评价,成功地实现了建设目标和社会要求。
不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政府和社会组织互动不够密切,企业管理和服务能力不足等。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PPP项目是公共领域中新兴的合作模式,具有较强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物有所值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之一。
本文将从当前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两个方面展开。
一、问题分析1. 难以确定合适的评价标准PPP项目的资金来自私营企业和公共特许方,这使得评价标准的选择成为问题。
如果评价标准太严格,会对私营企业财务造成较大压力;如果评价标准太宽松,则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
2. 评价数据缺乏可靠性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需要通过大量数据来证明项目的价值。
然而大多数PPP项目是新近实施,没有足够的实际数据来验证其价值和成果。
即使有,也需要充分了解数据来源,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PPP项目的评价需要全面了解其社会、环境、经济和政策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但是在一些PPP项目中,只注重部分影响因素的评价,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影响。
这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导致项目投资的效益和风险丧失。
二、优化建议要在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中确定合适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社会和政府的角度。
应结合影响评价的因素,考虑项目的投资回报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在公正、合理、科学、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标准的制定。
为了使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更可靠,需要增加数据的来源和类型,形成一个可靠的数据集。
同时要对数据来源进行充分调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该构建完整、系统和连贯的数据管理体系,提高评价数据的质量和信任度。
3. 增强评价的综合性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需要考虑众多社会和环境因素,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对当地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此外,应采用多方面对比的评价方法,准确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和社会效益,形成全面的评价报告。
总之,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是项目成功的重要部分,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利益关系,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浅议PPP项目物有所值及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浅议PPP项目物有所值及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摘要:2014年,财政部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中,首次提到“除传统的项目评估论证外,还要积极借鉴物有所值”一、VFM理念物有所值,即Value for Money,直译为“资金价值”,最广泛的定义为“所购物品或服务在符合使用者要求的同时,满足全寿命周期成本与质量的最佳组合”。
VFM是多维目标体系,关注成本、质量、风险、收益(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旨在实现这些因素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最优组合。
“物有所值”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分析,是所有采购的源动力和制度目标,也是ppp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贯穿PPP项目整个生命周期。
20世纪70年代,VFM主要被公共审计部门用于“绩效审计”。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通过采用企业的管理办法,加强竞争和市场导向来改善政府效率。
新公共管理运动打破了公共服务的政府垄断供给,社会资本开始介入原先的公共管理领域。
随着这一运动的深入,公共部门的许多固有的管理方法与理念被改变。
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公共服务的目标应是“顾客导向”,强调要对服务全过程跟踪,监测并做出系统的绩效评价。
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服务质量、公众满意度、效益及成本等,这和VFM的“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有效性(Effectiveness)高度契合,于是VFM被广泛地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目前,VFM已成为全球采购的新理念。
二、VFM在中国的发展VFM是一种以定量评价为核心,辅以定性评价和补充评价形成的综合性前评价体系,用于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应采用PPP模式”以及“采用PPP模式时选择何种私人部门投标方案更为有效”。
我国真正形成具有现代意义上的PPP,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据世界银行统计(1985-2012)中国大陆共实施了1000余个PPP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200亿美元,涉及的领域相对比较集中。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物有所值评.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的模式)指的是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融资模式。
"物有所值"评价是PPP项目实施的前置条件,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评判,一是直观上的性价比最高,即价格和性能综合考虑最优;二是从全生命周期来衡量的价格最优,即从采购、使用到处理的全过程成本最低;三是综合经济、社会效益考虑的性价比最高,通过将质量、价格和效益进行权重分配后综合评价。
项目识别阶段中,分为4个步骤: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第一个步骤项目发起,需提供项目建议书;第二个步骤项目筛选,新建、改建项目需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实施方案、产出说明;存量项目需提供项目公共资产历史材料、产出说明、初步实施方案;第三个步骤物有所值评价,需提供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第四个步骤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需提供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项目准备阶段需提供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阶段具体材料见下表:PPP项目各阶段需要的文件资料序号工作阶段涉及文件1 项目识别项目发起《项目建议书》2 项目筛选新建、改建项目《新建、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 《新建、改建项目初步实施方案》4 《新建、改建项目产出说明》5 存量项目《存量项目公共资产历史材料》6 《存量项目产出说明》7 《存量项目初步实施方案》8 物有所值评价《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9 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10项目准备《项目实施方案》11项目采购资格预审《资格预审文件》12《资格预审公告》13《资格预审申请》14《资格预审评审报告》15项目采购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邀请、竞争者须知、竞争者资格、资信、业绩证明文件、采购方式说明、政府对项目实施机构的授权、实施方案的批复、项目相关审批文件、采购程序说明、响应文件编制要求、提交相应文件的截止时间、项目开启时间和地点、强制担保的保证金数额和形式、评审方法、评审标准、政府采购政策要求、项目合同草案及其他法律文本,以及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要求及合同草案条款16项目响应文件《竞争性磋商公告》17《采购文件》18《补遗文件》19《竞争性磋商响应文件》20《采购需求方案》21《采购需求方案评审报告》22谈判与签署合同《确认谈判备忘录》23《项目合同》24《承继项目合同补充合同》25项目执行项目公司设立《项目公司设立文件》26融资管理《融资方案》27《履约保函》28绩效监测与支付《项目产出绩效指标季/年报》29《项目产出说明》30《修订项目合同申请》31中期评估《项目中期评估》32项目移交移交准备《移交补偿方案》33性能测试《资产评估和性能测试方案》34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第一章项目概况一、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基本情况(一)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背景(二)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名称(三)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位置与范围(四)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五)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实施进度(六)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二、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财务分析(一)资金筹措(二)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总成本与费用(三)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收入第二章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运作方式一、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实施机构、授权出资机构二、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运作方式三、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公司股权情况四、授权及合作期限(一)授权(二)合作期限五、风险分配框架六、付费机制(一)政府付费的内容(1可用性付费(2运营服务费(二)政府对项目的支出责任(1)政府对本项目的资本金支出责任(2)运营期付费责任(3)政府支付方式第三章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一、物有所值评价概述二、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主要内容三、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程序四、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一)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二)基本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三)补充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五、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意见及结论(一)基本评价指标分析1、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2、风险识别与分配(1)组织机构风险(2)技术风险(3)工程风险(4)投资估算风险(5)资金风险(6)市场风险(7)政策风险(8)财务风险(9)不可抗力风险3、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4、潜在竞争程度5、政府机构能力6、可融资性(二)补充评价指标分析1、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规模2、预期使用寿命3、医药研究创业基地项目资产种类(三)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意见(四)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结论第四章物有所值定量分析一、物有所值定量分析二、设定参照项目三、参数指标选择四、计算建设和运营维护净成本五、PPP 值计算(一)股权投资支出(二)运营补贴支出(三)风险承担(四)配套投入支出(五)计算结果(六)小结(七)计算附表附表 1、PSC 值计算表附表 2、PPP 值计算表附表 3、运营成本和运营收入明细表附表 4、还本付息表第五章物有所值定性分析专家评审意见附件附件 1、基本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附件 2、补充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附件 3、物有所值定性分析专家评分表附件 4、物有所值定性分析专家评分汇总表附件 5、物有所值定性分析专家意见。
原创▏PPP学习笔记——物有所值评价体系
原创▏PPP学习笔记——物有所值评价体系引⾔物有所值评价体系(VFM)起源于PPP的母国英国,是⽬前国际上最为通⽤的PPP项⽬可⾏性评估体系,我国财政部于2014到2015年颁布《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等⼀系列规范性⽂件,基本上确⽴了PPP项⽬的物有所值评价框架和流程。
值得⼀提的是,随着PPP资产证券化等新型业务逐渐展开,PPP正在向阶段化、精细化发展,VFM也将从⼀个事前评价体系逐渐成为适⽤于项⽬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
⼀、物有所值评价的意义PPP模式的诞⽣缓解了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不从⼼,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私营组织较政府更强的风险控制优势,减轻地⽅政府的财政压⼒,满⾜公众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同时更加商业化的项⽬运作模式也可以⼤幅提⾼效率。
然⽽PPP绝⾮万能,它不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替代者,尤其对于那些既能够运⽤PPP模式,也可以由政府单独投资建设或者直接采购的项⽬,选择何种⽅式推进、运营阶段是否更够根据情况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都需要⼀套评价体系进⾏事前分析,以配合项⽬的整体可⾏性论证。
VFM就是通过对各种量化的和⾮量化的指标进⾏全⽅位的收集和评价,判断通过何种项⽬⽅案能够获得最⼤收益的⽅法。
⼆、物有所值评价的⽅式及利弊VFM区别于事后评价,带有明显的预判性,涉及的项⽬规模越⼤,要考虑的因素越多。
以风险承担这⼀项指标来举例,⼀个项⽬涉及到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策风险、配套⽀持风险、供应量风险、⽀付风险、出资融资风险、成本超⽀风险、财经风险、运⽤维护移交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风险、应急风险和剩余风险等⼗⼏个种类[1]。
因此VFM实际上是⼀个繁复庞⼤的评价体系,对其科学性的要求不亚于对项⽬本⾝的要求。
本⽂根据VFM的功能,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来解释。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设定指标,给不同的指标配以相应的权重⽐例,通过专家评分、投票等⽅式计算出项⽬的评分,从⽽确定该⽅案是否可⾏的分析⽅法。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本文简要概述了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重要性和目的。
PPP(政府与民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合作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供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何准确评估PPP 项目的物质价值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着重介绍了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是通过使用定量方法和工具,对PPP项目的投资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
这种评价可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确定PPP项目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关键指标,如投资成本、经济收益、社会效益等。
同时,还需要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还列举了一些可能影响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因素,如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等。
这些因素需要在评价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虑,以充分把握PPP项目的价值和潜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加强对PPP项目的定量评价,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也为政府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了PPP合作的健康发展。
无概念定义无概念定义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PPP(Public-___)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是一种评估公私合作项目投资价值的方法。
它通过量化分析评估和测量公私合作项目的经济、财务、社会和环境效益,以确定项目是否具备物有所值的特征。
在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价中,物有所值是指公私合作项目能够在经济、财务、社会和环境方面产生正面影响,为社会各方提供实际的价值和利益。
这些正面影响可能包括经济增长、财务可持续性、就业机会创造、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
为了进行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价,需要采集并分析项目相关的数据,包括项目成本、收益、风险、影响因素等。
评估人员可以使用各种定量评估方法和工具,如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模型、社会影响评估等,来辅助决策和评估项目的物有所值程度。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陈传
四川大学PPP 四川大学PPP中心 PPP中心/ 中心/罗卡基建数据与分析
物有所值评价( 物有所值评价(VFM)概念
VFM评估工作 VFM评估工作 始于PPP项目识别阶段,并贯穿整个项目周期。 VFM评估不是基于最低价或成本最小化概念。 VFM包括对环境影响、项目创新、适当风险分 配、社会效益、满足最终用户需求、资源优化配 置、资产使用及运营灵活性的综合考虑。 VFM评估包括定性和定量两部分。
PPP物有所值 (Value for Money)评价 陈传博士
(清华土木工程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基础设施管理硕士、墨尔本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管理博士) 四川大学商学院 工程管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管理专业负责人 世界银行公私基础设施顾问机构(PPIAF)顾问(2006至今) 罗卡基建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电邮:chenchuan@;手机:18010636887
物有所值评价( 物有所值评价(VFM)流程
2)项目成熟度
识别项目的特征,并与PPP项目所需要的最基本特征对比。 确保项目本身与国家相关部门的长远规划一致。 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明确政府部门的长远规划应该推动的 项目。 除此之外,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初步设计的完整性, 以及足够的研究,如交通研究,环境研究,市场需求和岩 土工程可用性的研究。
四川大学PPP 四川大学PPP中心 PPP中心/ 中心/罗卡基建数据与分析
物有所值评价( 物有所值评价(VFM)在各国应用情况
美国
除少数州以外,美国大多数州都使用类似的VFM评估框 架。 VFM主要被应用于付费或特许权项目,需求和收入风险会 被纳入VFM评估(这和英国很不同)。 VFM分析也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在项目招标采购之前进行定量分析,所有的投标者都可以 知道VFM的评估结果。 定性评估则为衡量私营部门的竞争力和投标者提出的方式 的可行性。 VFM中使用的折现率与行业标准中所使用的折现率相同。
物有所值ppp评价报告
物有所值PPP评价报告1. 引言物有所值PPP评价报告旨在对物有所值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伙伴关系)项目进行全面评估,以了解该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价值。
本报告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评估和分析。
2. 项目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物有所值PPP项目的背景和目标进行简要介绍。
我们将描述项目的规模和重要性,并解释项目所处的行业领域。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和主要合作伙伴。
3. 价值评估方法本报告采用了一种综合的价值评估方法,以确保对该PPP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我们将使用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评估:3.1 数据收集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所有数据和信息。
我们将与项目团队进行沟通,并获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文档。
3.2 经济评估我们将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我们将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比和财务指标等经济指标,以评估项目在经济方面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3.3 社会评估在社会评估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项目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影响。
我们将评估项目对就业、教育、健康和社交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和负面影响。
3.4 环境评估在环境评估中,我们将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废物产生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我们将评估项目的环境可持续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评估结果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汇总评估结果,并对项目的物有所值程度进行总结。
我们将重点关注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价值,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1 经济价值根据经济评估,该PPP项目在投资回报率和成本效益比方面表现良好。
项目的财务指标显示出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利润潜力。
4.2 社会价值该项目对就业和社区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提供了工作机会,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4.3 环境价值在环境方面,该项目采用了可持续的做法,并且对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很高。
然而,仍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以减少废物产生和环境污染。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分析及案例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分析及案例目录一、PPP项目概述 (2)1. PPP项目定义与特点 (3)2. PPP项目发展历程及现状 (3)二、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理论 (5)1. 物有所值评价概述 (6)(1)定义与目的 (7)(2)评价原则和方法 (8)2. 物有所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10)(1)公共项目评价理论 (11)(2)风险管理理论 (12)三、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流程与方法 (13)1. 评价流程 (14)(1)前期准备阶段 (16)(2)方案评估阶段 (17)(3)价值分析阶段 (18)(4)结果反馈阶段 (19)2. 评价方法 (20)(1)定量分析法 (21)(2)定性分析法 (23)(3)综合分析法 (24)四、PPP项目案例分析 (25)1. 案例一 (26)(1)项目背景与目标 (27)(2)物有所值评价过程 (28)(3)评价结果及启示 (29)2. 案例二 (30)(1)项目简介 (32)(2)物有所值评价实施情况 (32)(3)项目效益分析 (33)五、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35)一、PPP项目概述PPP项目,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项目,是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提升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效率与质量,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PPP项目的实施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事业项目等。
在PPP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
通过对PPP 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为政府在财政紧缩情况下实现更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覆盖与拓展,同时也能够激发社会资本的创新活力和市场优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PPP项目已经成功地应用在国内外的不同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回报。
在PPP项目的实施初期,物有所值评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物有所值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项目能够以最优的性价比实现既定的公共目标和服务水平,确保社会资本的有效投入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同时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探索推进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探索推进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物有所值“定量评价PPP模式下的“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是指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内成本与质量(或可用性)的最佳组合,以判断PPP模式是否较政府传统投资运营方式更优。
作为PPP模式体制和机制优势的实质性体现,实现物有所值是实施PPP模式的必备条件,也是财政部推进PPP制度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
为规范PPP项目开展,财政部提出“要积极借鉴物有所值评价理念和方法,对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项目进行筛选”,将通过物有所值评价作为项目开展的前置条件。
并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了《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财金[2015]167号)(以下简称“《指引》”),稳妥地推进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实施物有所值定性和定量评价,在“实践中缺乏充足的数据积累,难以形成成熟的计量模型,物有所值定量评价处于探索阶段”的情况下,现阶段物有所值评价以定性为主,鼓励开展定量评价。
物有所值评价应包括定性和定量两部分,项目的竞争性、创新性、社会价值等可通过定性指标予以评估,而成本、价格、利润等则应尽可能通过量化指标衡量。
在项目识别或准备阶段,进行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可判断项目运用PPP模式在增加供给、提高效率或优化项目风险分配等方面的优势。
但PPP项目千差万别,方案设计、风险分配、制度框架等都会影响项目的政府方净成本的现值(PPP值),且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宏观和微观等客观环境的变化也会改变项目的成本和利润。
为进一步发挥物有所值的积极意义,尤其是量化不同因素对PPP 项目的产出和成本的影响,笔者建议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还应创造条件促进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开展,使之不仅服务于项目前期的方案设计和优化,还可帮助政府在采购过程中选择更有实力的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并有助于项目建设、运营和移交过程中的绩效评价和服务监管,推动物有所值定量评价贯穿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一、目前我国“物有所值”的评价体系及作用财政部在《指引》中明确,我国现阶段物有所值评价以定性为主,在项目识别或项目准备阶段进行定性论证,以说明PPP模式在项目整合、风险分配、绩效导向、可融资性等方面给项目带来的有利影响,并作为当前阶段判断项目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的主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P“物有所值”评价解析
任新建
近一年来,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政策文件的积极推动下,PPP 的浪潮席卷全国,各省市热情高涨,短期之内推出了多达几万亿元的投资项目。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也对实施PPP项目设定了一些条件。
如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就对PPP项目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等全过程提出了具体意见。
其中,第八、九条规定,财政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对部分政府付费或政府补贴项目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价;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项目,可进行项目准备。
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为提高工作效率,可会同相关部门建立PPP项目的联审机制,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合规性、PPP模式的适用性、财政承受能力以及价格的合理性等方面,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物有所值”。
审查结果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根据最近的公开报道,湖北省香溪长江公路大桥项目顺利通过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组织的“物有所值”专家组投资评价,成为该省首个通过“物有所值”评价的PPP项目。
该评价主要从直观上的性价比是否最高,全生命周期来衡量的价格是否最优,综合经济、社会效益考虑的性价比是否最高三个层面进行评估。
笔者对该评价非常感兴趣,尽管带有很多疑问(例如,是采用定性还是定量评价?评价内容和标准是什么?具体步骤和程序有哪些?是否考虑多个阶段开展评价?如果采用定量评价,如何测算公共部门比较值和确定折现率?等等),但由于无法获得更多细节信息,故难以做出详细评论。
希望借此为由,对PPP项目如何开展物有所值评价谈些学习体会和看法。
物有所值,系从英文名称Value for Money (VFM)翻译而来,根据操作指南,是指一个组织运用其可利用资源所获得的长期最大利益。
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白话来说,就意味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显然,物有所值是一个比较的概念,也就是说,值不值是通过事先预设的某个(些)主观或客观的标准进行衡量对比后得出的带有明确倾向性的结论,即要么达到同样的目的所需要的投入更少,要么同样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出(包括数量和质量)。
但在实际评价过
程中,一般是假定未来产出是相同的,换算为比较不同模式下的政府支出成本的净现值大小。
物有所值的关键要素有哪些?世界银行、欧洲PPP专业中心、英国财政部、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中心等机构各自在其参考指南或政策框架中提出了一些具体因素。
笔者通过比较发现,其中有一些是普遍关注的共性因素,比如关于风险的管理(按照各自专业能力进行最优化的风险分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考量、详细明确或可测量的产出、与项目价值相称的费用支出(即准备和采购等方面的费用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不能过大)、鼓励提高资产利用率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如绩效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保持PPP合同的灵活性、适当的竞争机制、鼓励创新等也分别被不同的机构所看重。
纵观各国和地区开展的物有所值评价,按照能否或是否适宜货币化衡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目前来看,定性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需要事先设计评价因子并列出问题清单)进行主观分析和综合评判。
定量评价则相对客观,也具有更加明确的步骤和程序,主要是通过对PPP 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支出净成本现值和政府传统采购模式的净成本现值(即公共部门比较值,PSC)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不同阶段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支出净成本现值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项目决策阶段,由于实际成本未知通常采用影子报价(Shadow Bid)。
而在采购阶段,则为社会资本实际报价和政府承担自留风险的成本加总之和。
相对来说,PSC的确定尤为关键。
根据国外经验,PSC一般由基本PSC(包括基本成本和融资成本)、风险承担成本(包括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和自留风险承担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等几部分构成。
其中,基本PSC较为容易计算,风险承担成本和竞争性中立调整值则较难确定。
一方面,风险的分担比例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政府向社会资本方过高或过低地转移风险都是不合适和不可取的。
基本的原则是,不同的风险应该由能够更加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的一方来承担,而且风险与收益要对等。
通常来说,项目的建设运营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法律、政策风险由政府承担,而不可抗力风险由双方分担。
另一方面,之所以考虑竞争性调整,是因为传统政府采购模式下政府往往依托体制机制获得某些相对优势,如可以减免税费、免费或廉价获取某些资源以及特殊的监管待遇
等等,因此有必要把这些隐性的成本节约重新加入进来以体现可比性。
当然,如果在某些方面体现为相对劣势,则应该从PSC中抵扣掉。
此外,折现率的选择(主要包括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社会时间偏好折现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折现率、无风险利率等)对物有所值评价的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在实践中,不同国家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折现率,如英国财政部建议采用社会时间偏好折现率,而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中心则在政府承担全部风险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无风险利率作为折现率。
如果公共部门比较值大于全生命周期政府支出净成本现值,则意味着政府传统采购模式成本更高,选择社会资本是划算的,而且差值越大,则越应该采用PPP模式。
反之,亦然。
如果出现二者基本接近或相当的情况,也就是说采用PPP 模式处于可用可不用的临界点时,则应该侧重定性评价进行选择。
对我国而言,如果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释放民间资本活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及确保民众尽早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更大的视角去考量,建议政府应该倾向于采用PPP模式。
由上可以看出,物有所值的定量评价需要开展大量复杂和耗时耗力的工作,而能否顺利开展还取决于是否存在完善齐全的数据库(如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其他基础资料。
进一步说,竞争性中立调整计算过程中政府的体制机制优势和监管成本更是难以货币化和量化。
显然,如果基础条件不太具备,强行推行定量评价,可能带来较大误差,甚至带来决策错误。
因此,尽管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最近也有不少业内专家呼吁,在实践中并不符合我国当下阶段的国情,应待各方面条件成熟以后,再全面推行定量评价。
当然,两大部委对推行PPP项目过程中物有所值评价的规定并不十分严格,为地方实际操作留有了一定余地。
如财政部指出,定量评价工作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
国家发改委则提出,审查结果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显然并非唯一依据)。
实际上,从国外的实践来看,物有所值评价并非只做一次,通常在不同的阶段开展相应的评价,且目的和功能各有侧重,所选方法和程序也不一样。
如爱尔兰规定PPP采购过程中要进行四次物有所值评价,分别在项目详细评估时、编制项目产品/服务产出说明时、对社会资本响应文件进行评审时、签订项目合同时进行。
另外,在合同结束后、财务结算前还可以进行物有所值检验。
英国财政部
则在推行私人融资计划时,要求在项目群层级(行业主管部门各自制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群规划)、项目层级、采购层级三个阶段分别开展物有所值评价。
印度财政部则要求在PPP实施过程中分别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采购阶段进行两次物有所值评价。
综合来看,随着信息和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完善,很多国家通常在项目早期开展定性评价而后期开展定量评价。
开展物有所值评价还有一个悖论性的问题需要考虑。
一个项目无法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则意味着此项目难以实施或被迫推迟。
如果此项目民众需求迫切而政府当前财力无法承担,尽管从物有所值评价角度来看采用PPP模式可能从经济上是不划算的,但是考虑到项目提早实施给广大民众带来的社会效益可能远远大于PPP模式引致的成本增加,综合经济社会效益及其时间价值衡量,采用PPP模式推动此类项目建设仍是可行和必要的。
总的来说,我国推进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和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知难而退。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鉴参照国外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着手设计我国物有所值评价体系(包括方法、程序、评价因子、评价内容、权重、衡量标准等),同步建立基本数据库和专业分析平台,为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物有所值评价提供指导。
地方政府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地方实际和项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并把相关资料信息及时上报和共享。
(作者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