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作者:刘梦珍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245-01

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在不断观察和研究儿童后,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成体系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自引进蒙氏教育以来在城市迅猛发展,不少农村地区幼儿园渐渐开始尝试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然而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由于其特殊的地域性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稳定发展。中国自引入蒙台梭利教育以来,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把不同文化、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蒙氏教育与我国农村幼儿园实际进行有效的融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农村幼儿园试行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实践现状,并寻找其在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最后为进一步推进蒙氏教育本土化进程提出建议。

1.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理念

蒙氏教学法从十几年前被引入中国起,相关学者围绕蒙氏教学法“中国化”一直在进行不断研究。蒙氏教学法建立在蒙台梭利教育观的基础上,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主要来源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它们之间紧密结合。蒙氏最主要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儿童的发展源于“心灵胚胎”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源于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生理胚胎”和“心灵胚胎”的发展,其中“生理胚胎”是人和动物都具备的,而“心灵胚胎”是人特有的。这个“心灵胚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内在的生命力”和“内在潜力”,儿童要想获得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这种内在潜力的作用,而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发现和激发儿童的这种“内在生命力”,促进幼儿按期自身的规律获得自由和顺利发展。

其次,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心灵胚胎”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兒童的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儿童依靠“吸收性心智”来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儿童能够接受吸收的知识和经验不同,所能获得的发展也不同,所以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敏感期”,教育就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敏感期。

最后,儿童的发展需要“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认为要想让儿童在各类敏感期内充分发展潜能,教育者必须为儿童提供相应的有准备的环境,促进儿童自身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儿童与有准备的环境的互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她认为儿童具有“工作”的热情,儿童能够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