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导联系统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辽东学院医学院
刘铁
一、 导联与导联轴的概念
(一)导联:
将正、负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点,原(二)导联轴:
导联的两点间假象连线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二、导联的联接方式
(一)肢体导联(limb leads)
1. 标准导联(standard leads):Ⅰ、Ⅱ、Ⅲ 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二)胸导联(chest leads)
标准导联的连接方式
I
II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aVR
aVL
aVF
心前区导联的连接方式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三、导联轴系统
(一)额面六轴系统(hexaxial system) (二)心前区导联轴系统
(一) 额面六轴系统
(二)心前区导联轴系统
心电图导联和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心电图胸导联线
01Biblioteka V102V203
V3
04
V4
05
V5
06
V6
07
监护心电图 食管心电图
心内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导联轴(lead axis):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Einthoven等边三角形学说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back
二、心电图导联和导联轴
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导联(lead)
按统一规定的位置及连接线路安放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一)、常规导联
01
02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Einthoven创立的双极肢体导联心电图(3导联心电图)一直沿用了整整26年
back
添加副标题
胸前导联—反映横面情况
I 导联 左上肢 (+) vs. 右上肢 (-)
II导联 右上肢 (-) vs. 左下肢 (+)
III导联 左上肢 (-) vs.左下肢 (+)
《心电图导联体系》课件
心电图导联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心电图导联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心电图导联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患者可以在家中使用心电图导联 进行自我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发送给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这种应用可以节省患者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治疗的便利性。
远程医疗的优势
远程医疗具有许多优势,如可以节省患者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提高治疗的便利性和效率、可以降低医疗成本等。 远程医疗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评估心脏康复效果
评估康复治疗方案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评估心脏康复治疗的效果,通过对比治疗前 后的心电图变化,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监测康复进展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监测心脏康复的进展,通过定期检查心电图, 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
心电图导联体系结合其他临床数据,可以预测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 事件的风险,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V₅导联
左腋前线与V₄同一水平处。
V₆导联
左腋中线与V₄同一水平处。
常规心电图导联的优缺点
优点
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可以反 映心脏的电活动状态,为临床诊 断提供重要依据。
缺点
不能准确反映心肌缺血、心肌梗 死等心脏实质性病变,对于这些 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
03
心电图导联体系的应用
诊断心脏疾病
诊断心律失常
监测心脏功能
监测心脏电活动
监测心肌损伤
心电图导联体系能够实时监测心脏的 电活动,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节律和 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心电图导联体系能够检测到心肌损伤 的迹象,如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等,有 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
评估心脏负荷
心内科常见心电图
房颤动的频率。
监测心肌缺血和梗死进展
02
心电图可监测心肌缺血和梗死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监测药物疗效
03
心电图可监测药物治疗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疗效。
心电图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图可评估心脏功能,如左心 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等。
预测猝死风险
心电图的某些特征,如QT间期延 长,可预测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
心电图能够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变化,帮助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 病。
心电图是心内科医生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导联系统是将心电图 机与体表相连接的导 线,分为肢体导联和 胸导联。
胸导联包括V₁至V₆ 导联,用于记录心脏 的胸壁电活动。
肢体导联包括标准肢 体导联Ⅰ、Ⅱ、Ⅲ及 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AVF。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心电图的局限性
无法检测心脏结构异常
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电活动情况,对于心脏结构异常的诊断价值 有限。
受个体差异影响
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电图波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 况进行解读。
对心律失常敏感度不高
对于一些心律失常的敏感度不高,可能漏诊或误诊。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动过速或室颤等。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还可能伴 随其他症状,如剧烈胸痛、呼吸
困难、出汗等。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包 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 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室颤等。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还可能伴随其 他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等。
心律失常时,心电图可能出现P波、 QRS波或T波的异常变化,这些变化 可能导致心脏节律不齐或心跳过快或 过慢。
心电图导联体系
V1
V3
V5
心电图表现逆钟向转位
01
02
03
如何正确连接心电图导联?
如何快速判断心电轴有无偏移?
如何判断心脏有无钟向转位?
作业题
V1
V3
V5
心电图正常表现
2.顺钟向转位: 右心室肥大发生右心室向前、向左旋转,左心室被推向左后方,此时在V3导联出现右心波型(rS),而V5、V6出现原V3的图形(RS)。
V1
V3
V5
心电图表现顺钟向转位
3.逆钟向转位: 见于左室肥大。左室向前、向右旋转,致使V3出现左室波形呈Rs型,而V2甚至V1出现原V3的波形。
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
具体位置
左侧腋前线与V4呈水平。
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
具体位置
左侧腋中线与V4呈水平。
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
具体位置
胸前导联位置总结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V2与V4连线之间
V4
胸骨左缘第5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点
V5
左侧腋前线平V4水平
V6
左侧腋中线平V4水平
猜猜看? 图甲:首先看I导联是正波为主,故电轴应在左侧;再找出上下波幅相等的导联是Ⅲ导联,可知平均心电轴就是30°。
练习2
猜猜看? 图乙:I导联正波为主,电轴在左侧,aVF导联负波为主波电轴度数为负值,六个导联中Ⅲ和aVL导联波幅最大且大小相似,心电轴介于-30°~-60°之间,应判定电轴为-45°。
胸前导联轴之间的角度
01
横面心电向量环在前胸导联上的投影
03
T环
02
QRS环
04
P环
心电图18导联
18导联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十八导联心电图是指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导联基础上;以心脏横面胸导联的延伸作为理论根据;扩展出向左、向右各三个导联;从而形成由六个肢体导联、十二个胸前导联共同组成的同步十八导联心电图系统..具体的做法是:以V6导联为基础向左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7、V8、V9导联;用以检测左心室正后壁心肌缺血、损伤情况;以V1导联为基础向右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3R、V4R、V5R三个导联;用以检测右心室心肌缺血、损伤情况..心电图的改变总的大致分为心律失常和缺血、损伤、坏死引起的ST、T及异常Q波等改变两大类..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分布部位特征所决定;作为心肌缺血、损伤等引起的ST-T改变和心肌坏死引起的异常Q波等;有发作部位广泛、表现的心电图现象有部位特征性等特点;一块由某枝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所产生的心电图改变往往只用1-2个导联难于正确、全面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因此;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专家总结了各种方式的依靠组合导联方法来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如在各种不同类型专业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心肌缺血、损伤、坏死部位诊断法;如:下壁缺血常观察Ⅱ、Ⅲ、avF导联ST-T情况、前壁损伤常观察V3、V4、V5导联ST、T情况等等;不一而评..如根据黄宛教授所著《临床心电图学》第五版中所提出心肌梗死区的定位划分;目前采用是根据Meyer氏临床病理对比研究;将心肌梗死分为前壁含前壁、前间壁、前側壁、高側壁四个分区及下壁心室后側和膈面两大部份;这几个分区中任何一个分区发生心肌梗死时;可同时反映在数个导联上各有其特征..如前壁心肌梗死时在心电图胸前导联V2-V4出现异常Q波、ST-T相应特征性变化;前间壁心肌梗死则在胸前V1-V3导联出现相应变化;若梗死区局限于前側壁;则在Ⅰ、avL、V6导联出现以上几个方面变化………..又如以正后壁心肌梗死为例:传统的后壁心肌梗死诊断过去一般为采用Ⅱ、Ⅲ、avF导联相应心电图改变确定;根据Perloff氏提出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及深凹型倒置T波可以反应在胸前导联V1及V2;表现为Rs及T波高耸;这正是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倒影;此时可同步记录到V7、V8、V9导联梗死特征心电图改变;而V1、V3导联心电图改变需在充分发展期才能反映出来;近年来学者们常在常用的12导联外加做V7、V8、V9三个导联进行综合分析;可对后壁范畴的下壁、正后壁、側后壁等部位心肌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右心室心肌发生的缺血、损伤、坏死等情况;在常用的12导联中对此无甚价值;由于右心室心肌供血也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右心室梗死几乎均合并有左室下、后壁梗死;并且;右心室心肌梗死又往往有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短的明显特点;在临床上常用加做V3R、V4R、V5R 导联方法进行解决;无法同步记录到和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在以上所涉及的静态心电图情况下的操作;是在做静态心电图时;需在做完12导联心电图后向左右加做右心室及左室正后壁导联;且无法做到检测患者各种状态心电图变化;并可见根本无法做到同步记录下左室正后壁和右心室心电图情况;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无法做到同步记录左心室正后壁和右心室心电图情况..由此可见;若想全面观察心脏心电图情况同步情况下同时观察到右心室和左心室正后壁情况;仅靠静态心电图和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还是不够的;只有能够同步描记了18导联心电图信号的仪器才能解决此问题..因此;同步记录十八导联心电图观察此类情况就显得非常重要..。
心电图检查-三导联体系
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以及 评估心脏功能和治疗效果。
心电图检查的原理
电生理学
心脏电活动的变化通过皮肤表面电极 记录下来,形成心电图波形。
波形特征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 和U波等,各波形代表不同的心脏电 活动阶段。
心电图检查的导联系统
01
02
03
常规导联
心电图机故障
如遇心电图机故障,应及时检修或更换设备,确 保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05
三导联体系的发展与展望
三导联体系的发展历程
1872年,Einthoven首次提出 使用三个电极进行心电图记录, 标志着三导联体系的诞生。
1903年,Einthoven发明了弦 线式心电图机,使心电图检查 成为临床常规检查。
1949年,第一台12导联心电图 机问世,但三导联体系仍是临 床常用标准。
三导联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心电图的分 辨率和准确度,降低干扰和误差。
无创监测
开发无创、连续的心电监测技术, 便于及时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AI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心电图进行 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准
04
三导联体系的操作与注意 事项
三导联体系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状态,检查导联线 是否完好,确保无破损或断裂。准备好记 录纸和笔,以便记录心电图波形。
分析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波形,分析患者心脏电生理活 动是否正常。
连接电极
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相应位置,确保 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无气泡或毛发。 连接导联线至心电图机,确保正确连接。
T波异常
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
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心电图肢体导联是心电图检查中最基本的一种导联方式,包括三个肢体导联:I导联(左右臂电位差)、II导联(左腿电位差)、III导联(右腿电位差)。
I导联:将左手电极和右手电极贴在下面的位置:左手电极位置:在左手腕正中央,钳子向左,向心脏方向;右手电极位置:在右手腕正中央,钳子向右,向心脏方向。
II导联:将左手电极贴在左臂中段外侧的位置,右手电极贴在右手腕直下的位置,左腿电极贴在左膝盖的前方,位置大概是“费”字的中间点。
左手电极位置:在左手肘关节和肩膀之间,离肘关节大致1/3处;右手电极位置:在右手腕内侧,离手腕关节1-2cm;左脚电极位置:在左脚踝的前下方,离踝关节2-3厘米。
III导联:将左手电极贴在左手腕上方的位置,右手电极贴在右手腕下方的位置,左腿电极贴在左膝盖的前方。
左手电极位置:在左手腕内侧,离手腕关节1-2cm;右手电极位置:在右手腕内侧,离手腕关节1-2cm;左脚电极位置:在左膝盖前方的位置,距离左膝盖大概3-4cm 的位置。
治疗方法:心电图肢体导联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通过贴上电极,记录心电图信号,诊断心脏病变。
通常情况下,检查前无需空腹,但最好不吃过多、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激动或紧张。
1.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脱掉上衣,胸前贴上心电图导联贴片,以保证记录的心电信号质量。
一般来说,电极的粘贴应该保持整洁,不要有肥皂、油脂等影响导电的物质。
如果皮肤有擦伤、烧伤等情况,需要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贴片。
2.取样录入安装好导联以后,医生会开始记录心电信号,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尽量保持身体安静,不要突然的移动身体,以免影响心电图记录的信号质量。
3.结束检查检查结束后,患者需要把导联贴片撕下,同时清洁皮肤,不要让电极上留下粘着物。
需要注意的事项:1.心电图检查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过敏、瘙痒等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检查的情况。
心电图的导联与波形的形成
加压肢体导联之间的关系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0
标准导联与加压肢体导联之间的关系
用向量观点考虑由标准导联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组成的Bailey六 轴系统可知,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实质上也是双极导联。它与标准导联 没有优劣之分它们均处于同一平面上。两种导联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各导联所处的角度不同,每根导联的夹角均相差30。以I导联 为水平线, I为0°,顺钟向排列,-aVR为+30°,II为+60°,aVF为 +90°,III为+120°,-aVL为+150°,-I为±180°,aVR为210°(150°),-II为240°(-120°),-aVF为270°(-90°),-III为 300°(-60°),aVL为330°(-60°),。 ②各导联轴反映的量不同。标准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电压 ×1.15。 临床上测量P、QRS、T波电轴时,如果用I 与aVF导联测量,aVF 导联所测得的结果需×1.15,方较准确。从这一关系式还可以看出来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偏小。如果标准导联低电压,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也 是低电压。
Bailey六轴系统
两个电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导联轴。将3 个标准导联和3 个加压单级肢体导联轴保持原有 的方向不变,角度不变而移于O点处,便得到一个 辐射状的几何图形,称为Bailey六轴系统。虚线 代表该轴的负侧,实线代表该轴的正侧。12根导 联线均匀地分布在一个额面上,彼此之间的夹角 都是90度,额面肢体导联反映的是额面、下壁、 高侧壁及室间隔上部心电图变化情况。
Bailey六轴系统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其六轴系统 (A)标准比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B)单极加压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C)肢体导联六轴系统
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
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心电图肢体导联位置:心电图肢体导联是心电图检查中最基本的一种导联方式,包括三个肢体导联:I导联(左右臂电位差)、II导联(左腿电位差)、III导联(右腿电位差)。
I导联:将左手电极和右手电极贴在下面的位置:左手电极位置:在左手腕正中央,钳子向左,向心脏方向;右手电极位置:在右手腕正中央,钳子向右,向心脏方向。
II导联:将左手电极贴在左臂中段外侧的位置,右手电极贴在右手腕直下的位置,左腿电极贴在左膝盖的前方,位置大概是“费”字的中间点。
左手电极位置:在左手肘关节和肩膀之间,离肘关节大致1/3处;右手电极位置:在右手腕内侧,离手腕关节1-2cm;左脚电极位置:在左脚踝的前下方,离踝关节2-3厘米。
III导联:将左手电极贴在左手腕上方的位置,右手电极贴在右手腕下方的位置,左腿电极贴在左膝盖的前方。
左手电极位置:在左手腕内侧,离手腕关节1-2cm;右手电极位置:在右手腕内侧,离手腕关节1-2cm;左脚电极位置:在左膝盖前方的位置,距离左膝盖大概3-4cm 的位置。
治疗方法:心电图肢体导联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通过贴上电极,记录心电图信号,诊断心脏病变。
通常情况下,检查前无需空腹,但最好不吃过多、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激动或紧张。
1.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脱掉上衣,胸前贴上心电图导联贴片,以保证记录的心电信号质量。
一般来说,电极的粘贴应该保持整洁,不要有肥皂、油脂等影响导电的物质。
如果皮肤有擦伤、烧伤等情况,需要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贴片。
2.取样录入安装好导联以后,医生会开始记录心电信号,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尽量保持身体安静,不要突然的移动身体,以免影响心电图记录的信号质量。
3.结束检查检查结束后,患者需要把导联贴片撕下,同时清洁皮肤,不要让电极上留下粘着物。
需要注意的事项:1.心电图检查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过敏、瘙痒等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检查的情况。
心电图原理及导联方式课件
QRS波群异常
包括QRS波群增宽、电压增高或降 低等。常见于室性期前收缩、室性 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 血、心肌病等心脏病变。
ST-T改变
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 高耸等。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梗 死等心脏病变。
03 其他常用导联方 式介绍
加做导联(如V7、V8、V9)
V7导联
位于左腋后线V4水平处, 显示左后侧壁心肌的电活 动。
心肌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及离子流 对电位变化的影响。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分布及 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化。
心电图产生机制
01
02
03
电偶学说
心脏内部电偶产生的原理 及其对心电图波形的影响 。
容积导体原理
解释心电图波形在心脏内 外传播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
心电图导联系统
了解不同导联方式下心电 图波形的特点和意义。
各导联波形特点及正常值范围
P波
QRS波群
T波
U波
正常时限小于0.12秒,振幅 小于0.25mV。在肢体导联中 ,I、II、aVF、V4-V6导联直 立,aVR导联倒置。胸导联中 V1、V2导联可呈双向或倒置
,V3-V6导联直立。
正常时限小于0.12秒。在肢体导 联中,I、II、aVF、V4-V6导联 主波向上,aVR导联主波向下。 胸导联中V1、V2导联呈rS型,R 波振幅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V3-V6导联呈qR型,R波振幅
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影响及解读方法
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T波高尖,QT间期缩短,出现帐篷状T波或 QRS波群增宽。
T波低平或倒置,U波明显,QT间期延长, 出现巨大U波。
高钙血症
心电图的原理及导联方式课件
2
心电图的物理原理
若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 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 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 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因此在不同导联方式下 所得的心电图也不同。
心电图的原理及导联方式
3
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
•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心电图产生的基础,但两 者存在一定差异,这是因为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是通过在静息状态或兴奋状态从单个细胞膜内外 电位差测得,而心电图则是在一个动态的在所有 心肌细胞成体水平上且两极均在体表的条件下测 得。
心电图的原理及导联方式
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或称中心电端(
central terminal)。如此连接可使该处电位接近零
电位且较稳定,故设为导联的负极。
心电图的原理及导联方式
23
标准胸导联系统
一般导线颜色为白色,导线末端接电极处有颜色区别导联。 颜色排列依次为红、黄、绿、褐、黑、紫,分别代表C1、 C2、C3、C4、C5、C6导联。C1~C6通常代表V1~V6导联;但C1 等可任意记录各胸前导联心电图。
9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额面情况
心电图的原理及导联方式
10
胸前导联—反映横面情况
心电图的原理及导联方式
11
心电图导联一般方式
将导联电极连接于人体各部位。
(1)肢体导联电极:上肢电极板固定于腕关节上方3cm处(上 肢内侧);下肢电极板固定于下肢胫骨内踝上方7cm处。
肢体导联线均为黑色,末端接电极板处有颜色标记,以 区别上下左右。
V1导联体表位置: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导联体表位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导联体表位置:位于V2、V4导联连线中点;
18导联心电图(新课件)
Dr.Feng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1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 肢体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 胸前导联系统 V1、V2、V3、V4、V5、V6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2
标准十八导联系统就是在标
准十二导联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 胸部的六个导联(V3R 、 V4R 、 V5R 、 V7 、 V8 、 V9)
2020-12-09
包括V1、V2、V3、导联心V电4图、V5、V6导联
6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7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8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9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10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11
左右手夹反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12
2020-12-09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3
标准十八导联系统
• 肢体导联系统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V联:avR avL avF
• 胸前导联系统
包括:V1、V2、V3、V4、V5、V6、 V3R 、 V4R 、 V5R 、 V7 、 V8 、 V9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4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心电图
13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14
2020-12-09
导联心电图15源自Dr.Feng2020-12-09
导联心电图
16
心电图导联位置分别是什么地方
心电图导联位置分别是什么地方心电图导联位置是医护人员要清楚的!测试心电图首选需要了解仪器放置的位置。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心电图导联位置的资料,供大家阅读!心电图导联位置心脏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为了反应心脏不同面的电活动,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以记录和反应心脏的电活动。
心脏电极的安放部位如下表。
在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只安放4个肢体导联电极和V1~V66个胸前导联电极,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
两两电极之间或电极与中央电势端之间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导联,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两个电极之间组成了双极导联,一个导联为正极,一个导联为负极。
双极肢体导联包括Ⅰ导联,Ⅱ导联和Ⅲ导联;电极和中央电势端之间构成了单极导联,此时探测电极为正极,中央电势端为负极。
avR、avL、avF、V1、V2、V3、V4、V5、和V6导联均为单极导联。
由于avR、avL、avF远离心脏,以中央电端为负极时记录的电位差太小,因此负极为除探查电极以外的其他两个肢体导联的电位之和的均值。
由于这样记录增加了avR、avL、avF导联的电位,因此这些导联也被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心电图各导联名称及正负极的构成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电位投影在矢状面情况。
包括Ⅰ、Ⅱ、Ⅲ、avR、avL和avF导联。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电位投影水平面情况包括:V1、V2、V3、V4、V5、V6导联。
进一步将这些导联分组,以反应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
中央电势端:也称威尔森中央电端,是通过一个电阻网络将RA,LA,LL电极连接而产生的,代表了身体的平均电压。
这个电压接近于极大值(即0)。
心电图的应用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
应用范围包括: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4.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5.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正常心电图
(一)常规心电图导联目前广泛采纳由Einthoven创设的国际通用的常规12导联体系。
1.肢体导联分为标准导联和加压肢体导联。
(1)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
Ⅰ导联:正极:左臂负极:右臂Ⅱ导联:正极:左腿负极:右臂Ⅲ导联:正极:左腿负极:左臂(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右上肢(aVR)导联:右臂(R)左上肢(aVL)导联:左臂(L)左下肢(aVF)导联:左腿(F)2.胸导联V1导联,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导联,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 导联,V2和V4连线的中点;V4导联,胸骨左缘第五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界处;V5 导联,左腋前线与V4水平线交界处;V6导联,左腋中线与V4水平线交界处。
六、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2.对了解有无心肌供血不足,尤其对心肌梗死的定性、定位、时期的判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3.提示心房、心室肥大的情况,有助于各类心脏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损害、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4.客观评价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以及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为临床用药的决策提供依据。
5.对其他疾病和电解质紊乱(如心包炎、血钙和血钾的过低或过高等)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6.对各种危重病人的治疗及抢救、手术麻醉等的监护作用。
(三)心电轴的测量心电轴一般指平均QRS电轴,是整个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QRS向量综合所指的方向。
正常人心电轴在额面上的投影指向左下方,约0°~90°之间。
一般采用心电轴与导联Ⅰ 正侧段所成的角度表示心电轴的偏移程度。
除测定QRS波群电轴外,还可用同样方法测定P 波和T波电轴。
1.测量方法(1)目测法:根据Ⅰ、Ⅲ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来估测心电轴。
临床意义正常心电轴的范围在-30°~+90°之间。
①电轴轻度左偏:心电轴0°~-30°之间,见于正常人、横位心(肥胖、妊娠、腹腔积液等)。
②电轴左偏:心电轴位于-30°~-90°之间,见于横位心(肥胖、妊娠、大量腹腔积液等)、左前分支阻滞和左心室肥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规12导联的记录,1975年,AHA推荐4个肢体导联电极放在 远离肩膀和臀部的远端(当时认为电极不一定必须放在手腕和 脚腕处)。但试验证明,电极放在肢体不同的部位可以形成不 同的心电图,特别是电极放在左上肢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 电极沿着肢体放置的位置可以影响心电图的电压和间期, 尤其是肢体导联
电阻 中心电端
RL
电端连接起来
缺点:记录的波幅小
F 电阻
2020/4/2
电流计
VR连接方法
2. 加压肢体导联
• Goldberger对“单极”肢体导联进行了改进,在描记某一肢体 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就将那个肢体的导联与中心电端切断,称 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即aVR、aVL和aVF导联
• 连接方式 – aVR:探查电极-右手腕内侧,中心电端-左手腕+左下肢 – aVL:探查电极-左手腕内侧,中心电端-右手腕+左下肢 – aVF:探查电极-左下肢,中心电端-左手腕+右手腕
• III导联:左下肢与左上肢之间的电位差(LL-LA) 左下肢电极板连心电图机正极,左上肢连负极
2020/4/2
1. 标准导联
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连线,接心电图 机正极侧为正,接负极侧为负。
I导联
II导联
III导联
Einthoven法则:任一时刻,Ⅱ导联=Ⅰ导联+ Ⅲ导联
2020/4/2
• aVL导联为左上肢与改良Goldberger中心电端的电位差
aVL = LA-(RA+LL)/2 =(Ⅰ导联-Ⅲ导联)/2
• aVF导联为左下肢与改良Goldberger中心电端的电位差 aVF=LL-(RA+LA)/2=(Ⅱ导联+Ⅲ导联)/2
在心动周期每一时刻:aVR+aVL+aVFF
2020/4/2
2. 加压肢体导联
• 改良后的Goldberger中心电端: aVR导联为(LA+LL)/2 aVF导联为(RA+LA)/2 aVL导联为(RA+LL)/2
• aVR导联为右上肢与改良Goldberger中心电端的电位差 aVR=RA-(LA+LL)/2=-(Ⅰ导联+Ⅱ导联)/2
(LL-RA)=(LA-RA)+(LL-LA)
2. 加压肢体导联
• Wilson “中心电端”:把安放在右上肢、左上肢与左下肢的
电极连通,为了消除皮肤阻力的干扰,在每根导线上各加上
5000Ω的电阻,中心电端(WCT)的电压接近零。
WCT=(RA+LA+LL)/3
• “单极”肢体导联
电阻
将探查电极分别置于右上肢、 左上肢及左下肢,与心电图 机的正极连接,负极与中心
2020/4/2
三、Mason-Likar导联系统
• 使用躯干电极位置记录的波形不同于标准12导联记录心 电图。 – 电极在身体位置不同影响心电图 – 躯干电极无法提供标准的肢体导联,中心电端的失 真变化会影响加压肢体导联和心前导联。 – 常规心电图相比,Mason-Likar导联系统对QRS波群 形态的影响比复极更大。
3. 胸前导联
胸前导联测量的是各胸前电 极与Wilson中心电端之间的 电位差, Wilson中心电端以肢体电极 为基础计算出一个新的参照 电位,等于RA、LA、LL电 极电位的平均值,即 WCT=(RA+LA+LL)/3
2020/4/2
3. 胸前导联
• V1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 V2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 V3在V2和V4连接线的中点 • V4在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
2020/4/2
注意事项
• 肢端电极放置在躯干所记录的心电图不能被用来与常规 心电图相互交替使用进行连续比较。
2020/4/2
6. 电极位置
2020/4/2
三、Mason-Likar导联系统
• 做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时,将肢体导联电极放置在 躯干部位可以减少由上、下 肢体活动造成的噪音干扰。
• Mason-Likar导联系统将上 肢电极放在锁骨下窝中部到 三角肌的插入部位,左下肢 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上肋缘与 髂嵴之间的中部。
Cabrera(或称有序)排序法按照解剖学渐进排列额面导联,使 其类似于心前导联从V1到V6的顺序一样而更符合逻辑和次序。 右→左依次为Ⅲ、aVF、Ⅱ、 -aVR、 Ⅰ及aVL导联。 额面肢体导联反映的是额面、下壁 、 前侧壁及室间隔上部心电图变化。 Cabrera排序法有助于心肌梗死的空 间定位及计算额面电轴。
2020/4/2
二、常规12导联
– 标准导联 (I、II、III)
– 加压肢体导联 (aVR、aVL、aVF)
– 胸前导联 (V1~V6)
2020/4/2
1. 标准导联
• I导联:左上肢与右上肢之间的电位差(LA-RA) 左上肢电极板连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连负极
• II导联:左下肢与右上肢之间的电位差(LL-RA) 左下肢电极板连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连负极
间相交处 • V5在左腋前线V4水平处 • V6在左腋中线V4水平处
2020/4/2
4. 额面导联轴(Bailey 六轴系统)
将3个标准导联和3个加压肢体导联轴保持原有方向不变,角 度不变而移至0点处,得到的辐射状几何图形,称为Bailey 六轴系统(虚线负,实线正)
2020/4/2
-aVR
4. 额面导联轴( Cabrera 排序法)
2020/4/2
5.胸壁导联系统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的心电变化 V1~V6反映室间隔、前壁、前侧壁的心电变化
右肺
左肺
2020/4/2
左房 右房
左室
胸壁
V1 右室 V2 V3 V4
V6 V5
6. 电极位置
• Einthoven最初通过四个肢体电极定义了额面肢体导联。以右 下肢电极作为电学参照可以改善共模抑制比消除不必要的噪音
心电图导联系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立群
2020/4/2
一、导联的定义
• 心电图记录的是随心动周期变化的体表特定位置的电位差。为 测定电位差并利用其描记产生心电波形而连接在人体的电极对 称为导联,导联实指电极与心电图机的连接方式和描记方法。
• 根据电子学测试原理,任何心电导联系统本质都是双极导联。 构成导联的电极对可以直接由置于人体表面上任意两点的电极 组成,也可以由数个电极组合成2个电极中的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