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大纲、调查区编码、记录卡、记录表、成果报告编写大纲
(资料性)设计书编写大纲概况项目名称、起止时间、工作区范围。
矿业权登记情况,矿业权分布情况对土地利用(尤其是农用地)的影响分析,三区三线分布情况、自然地理概况等。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重点阐述与土地质量相关的要素特征。
结合土地质量调查涉及的要素分别进行关联分析,包括地质背景、生态环境背景、区域地球化学背景、成土母质及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
以往工作研究程度与综合评述重点为与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相关的以往工作。
包括土壤(土地)调查、养分调查与环境监测、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等,以及与本次评价内容有关的成果及存在问题等。
野外踏勘、需求调研情况及评述。
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目标任务主要内容为实现调查目标,结合下达的任务部署开展的具体调查、评价工作。
包括该项工作的目的、技术方法、主要调查评价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并阐述成果应用转化的主要方向及工作设想。
工作部署技术路线项目工作的总体技术思路、技术路线和调查评价流程等,附技术路线图。
工作部署工作部署原则、总体工作部署、年度工作部署及工作进度安排等。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采用的技术规范、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技术与评价方法技术、异常查证及特色土地资源评价、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地调查、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数据库构建等方面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主要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组织管理及人员安排项目的组织管理方式、组织结构,承担单位能力,项目负责人简历、项目组成员列表等。
质量管理与安全措施项目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具体管理措施,野外、室内工作的安全和劳动保障措施,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预期成果项目总体成果、评价报告、图件和数据库、成果简本等。
主要附图、附表区域地质矿产图、工作部署图、工作布置图、土壤类型图、土壤母质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和各类调查表格等。
(资料性)调查区编码1 :50 OOO县(市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区编码表(资料性)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样记录卡及填写说明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样记录卡(□县口市口(□镇口乡口街道)村年月日天气(资料性)土壤垂向地球化学剖面野外记录卡及填写说明土壤垂向地球化学剖面野外记录卡编录说明样点背景a)行政区划:记录到村,县市区级、乡镇街道级在对应的“口”中打b)剖面编号:由调查区编码、剖面代码及编号构成。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x x市x 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2009年1 月吕梁市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2009年月日 2009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1.概况x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部,东邻娄烦、交城,西与县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南与离石相接,总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人。
县辖5镇2乡,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关帝山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最低点为大武镇,海拔986.7米。
北川河纵贯南北,七条支沟横卧东西,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46公里,其中森林面积达74.9万亩。
自然生态条件良好。
x县城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2.设计目标与任务此次地籍调查工作的任务是以县城所在镇为基本调查单位,对其范围全面进行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查清每一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为土地登记、统计、定级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及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特制定本项目设计书。
3. 测量资料情况控制资料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系成果,等级为GPS D级。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4.主要工作内容①GPS控制测量;②图根控制测量;③碎部测量;④检校测量;⑤地籍图测绘;⑥宗地图绘制;⑦地籍调查⑧地籍成果检查验收。
5. 工作安排我公司初步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度拟定如下:2009年1月-2009年2月准备、宣传阶段;2009年2月中旬-2009年3月中旬权属调查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权属调查阶段及地籍测量(控制测量)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中旬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09年6月-2009年7月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数据库建设阶段、数据汇总、报告、后期资料整理阶段;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我公司计划成立x县二调项目部,具体组织结构如下:项目部具体人员的职责: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协调质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关系,负责生产的调度、实施,对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主体版本)【范本模板】
×××××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设计单位(盖章):编写人(签字):审批人(签字):批准单位(盖章):批准人(签字):审核人(签字):××××××××编制年月目录第一节任务概述根据国土资源部《》( 号文件)精神,按照的统一部署,我们拟从年开始,用年左右的时间,在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为保证该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特拟定本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范例】城镇地籍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查清调查区域范围内每宗土地的基本情况,摸清×××城镇土地资产的“家底",为政府决策、土地产权保护、房地产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任务【范例】1. 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每宗地的权属、面积、地类、界址等状况;2. 地籍测量:包括调查区域地籍控制网的建立,界址测量,地籍图的测绘,宗地图的制作,面积量算等工作。
3. 土地面积汇总统计。
三、调查区概况【根据实际状况编写,包括调查区的行政区划、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用地特征】第二节调查依据及主要技术规格一、调查依据【范例】××××城镇地籍调查工作遵循的主要依据有:1、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1998年8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1992年12月28日)2、行政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号,1990年5月1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1998年12月24日)3、规范性文件【与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和土地登记有关的规范、规程、通知、规则、图式等】二、主要技术规格【以下阐述仅供参考】1. 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测量技术设计书一、任务来源及测区概况:(一)、任务来源为依法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城镇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工作走向规范化,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根据*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国土资发[2004]1号《关于转发开展全国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经*土地管理局与*协商,本着互相协作的原则,发挥学校仪器设备、技术力量方面的优势,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由*来完成本次地籍测量任务。
(二)、测区概况*隶属*市管辖,位于*省*部,居*西北部,介于北纬34°31′--35°03′,东经104°59′--105°31′之间。
东接*和*,南邻*和*,西靠*,北接*。
南北长*KM,东西宽*KM,总面积*KM2。
海拔在*--*M。
*有西向东贯穿全境,自然形成南北两部。
南北两山由高到底均向*河谷倾斜。
*位于*部,是*政府所在地。
交通便利,*从城区西南边通过,*从城区北通过。
整个城区位于*两岸,由*冲击而形成的川地。
测区平均海拔*米。
本次地籍测量的面积约*KM2,测量范围为:东至:*。
南至:*西至:*北至:*测区街道布设不规则,居民住宅密集,多为老城区居民居住区。
用地类别除部分机关、商业、服务业、工业用地、军事用地外多为居民用地。
根据*年权属调查资料城关镇约有*多宗土地使用者,且多数为居民。
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均较困难。
二、已有测量成果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1、成果平面控制测量(1).测区原有首级控制是*省测绘局于*年*月建立的*等三角网,城区控制网是在四等三角网的基础加密的一级导线网;(2).控制网点坐标成果表和点之记成果;(3).1:1000地籍图(1995年);(4)1:5000分区图;(5).*土地局2004年城关镇土地权属调查资料。
三、技术设计的依据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6)国土局制定。
以下简称《规程》。
大通县二次调查技术设计书
西宁市大通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方案第一部分:农村土地调查1 概述1.1目的全面查清大通县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1.2任务目标查清全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分布、面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城镇居民点以外的农、林、牧、渔场、开发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将划定的基本农田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建设土地利用数据库,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管理。
1.3 调查范围和内容调查区为西宁市所辖大通县,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
调查面积约为3177.9平方公里。
县城、建制镇、村庄只调查外围界线,其内部的各种地类不进行详细调查。
城市、建制镇外围界线应与城镇土地调查范围线严格一致。
调查内容为:确定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将划定的基本农田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建设和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编写调查报告。
调查比例尺为重点地区(耕地、重点工矿等)1:1万,其余地区1:5万。
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属状况的调查。
地类调查是对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等分布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1.4调查的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
2)外业调查时应实地逐图斑、逐地类调查。
3)权属界线应认定合法、位置准确、表示规范。
4)图、数、实地三者应一致。
1.5调查区的基本概况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行政上隶属省会西宁市管辖,辖9镇11乡,289个行政村,地理位置在北纬36°43ˊ—37°23ˊ,东经100°51ˊ—101°56ˊ。
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背景分析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是为了了解村庄土地利用情况、确保农村土地权属和确权登记工作的进行,为实现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供技术保障。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睢宁县的所有村庄,需要对村庄范围内的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使用权属等信息。
二、设计目标1.完善调查范围:准确确定每个村庄的边界范围,确保调查工作覆盖全面。
2.准确测量土地面积:通过精确的测量方法,获得每块土地的面积数据。
3.收集详细信息:除了土地位置和面积,还需要收集每块土地的使用权属、土地用途等信息。
4.提高调查效率:采用先进的调查技术和设备,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5.确保数据安全:采用合理的数据管理措施,确保调查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调查方法1.现场测量法:通过实地勘查和测量,获得土地的准确位置和面积数据。
可以使用GPS设备进行定位,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界测量和面积测量。
2.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档案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变更和权属归属情况。
3.访谈调查法:通过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土地用途等信息。
四、技术设备1.GPS设备:用于定位和记录土地的准确位置坐标。
2.测量仪器:包括测量尺、经纬仪等,用于测量土地的边界和面积。
3.调查问卷:用于记录农户提供的土地权属和使用信息。
五、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县级行政区划划分,确定每个村庄的范围和编号。
2.勘察准备:准备好调查所需的设备和表格,统一编号。
3.现场测量:根据村庄范围,使用GPS设备进行定位,然后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界测量和面积测量。
4.文献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和档案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变更和权属情况。
5.访谈调查: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土地用途等信息。
6.数据整理:整理采集到的数据,归类和整合,生成相应的报告和文件。
7.质量检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
(18)《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19)《徐州师范大学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0)《徐州师范大学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21)该项目技术设计书。
(1)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对调查区内没有发放土地使用证的宗地,申报时对土地使用者提供的权源证件需当即审查,对持有有效权源证件者办理申报,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对持有无效证件或无证件者,应详尽了解其土地的实际使用状况和变更过程并作详细记录,指导其与当地国土管理部门联系,补办必要的用地手续。
对调查区内已发放土地证的宗地,如权利人、权属性质、用途、使用权性质、通讯地址、界址点(线)、宗地四至与邻宗关系等均未发生变化,可不填写申请书,但须收取土地证(复印件)和房产证(复印件)。如发生变化,需办理变更登记申报手续。
(2)人员培训
为统一调查要求,统一技术标准,开工前组织本项目调查作业人员培训。培训以该项目设计书为主,明确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通过培训,达到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方法的目的。
(1)收集整理土地权源资料,包括土地审批、土地征用、划拨、出让、转让、土地级别、地价以及土地登记发证等有关资料。
(3)应用市国土局提供的城镇地籍管理软件,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
工期要求:于2009年 4月12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2.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
基础控制资料
徐州师范大学已完成了D级GPS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础控制网建设,这些控制网点成果可作为E级GPS和一、二级GPS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
城镇地籍调查资料
徐州师范大学之前已经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这些地籍调查成果为1954北京坐标系(需对原有成果的坐标系统进行转换至1980西安坐标系),可作为本次城镇地籍调查的作业底图和参考资料。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
1
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 1、目标和任务。 2、整个调查工作时间计划、经费安排、人
员队伍等。 3、调查区自然地理位置、范围、测区平均
高程、用地特点等。
2
二、技术设计有关依据 技术设计依据的有关规范、规程、细则、
规范性文件等。 三、调查范围 1、调查范围确定的依据及方法。 2、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接边、数据衔
宗地图的成图方法、宗地编号方法、宗地图所用 比例尺的原则及所表达内容。
7
九、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方法和要求 权属调查单元、调查内容、调查程序和
方法、调查要求,权源资料的认定标准, 权属调查的保障措施等。 十、内业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库建设所 采用的软件、具体技术要求、方法 根据国一、数据汇总、数据分析方法和要求, 计量单位
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中有关规定。
2、城镇地籍控制网布设原则上要遵循由 高级到低级,也可以越级布设,但必须 有足够的精度分析。
城镇地籍控制网设计包括:基本控制、 加密控制、图根控制的等级选择、布设 方案、网形设计、所采用的仪型号、施 测方法、从人员组织、施测后的精度估 算及所执行的《规程》要求。
6
8
十二、成果质量控制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数据安全
措施。 2、质量控制措施,检查的内容、项目和检查
比例等。
9
十三、检查验收应提交的成果。 1、权属调查成果 2、控制测量成果 3、细部测量成果 4、数据库成果 5、图件成果 6、面积量算及汇总统计资料 7、文字成果
1、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分工与衔接。 2、原有资料的再利用、整合补充调查、数据处
理路线。 3、权属调查程序、地籍测量方法、数据库建设
技术路线。 4、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依据、技术要求。 5、采用不同的调查程序和方法进行多方案对比,
株洲二调技术设计书
株洲市四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第一部分城镇地籍调查部分一、工作概述1、调查的目的与任务为充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与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株洲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委托湖南省勘察测绘院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支撑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掌握随时变化着的国土资源现状、权属、分布等情况,从而改善开发条件和投资环境,以便进一步管理好土地市场,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本项目的工作范围为:东径113°02′31″~113°14′42″北纬27°44′50″~27°57′50″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株洲市四区(天元区、石峰区、荷塘区、芦淞区)城镇地籍调查与测量工作,面积共计151.0平方公里,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整个项目区内1:500地形图全野外数字化测绘(有地形图部分的进行修补测)、权属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测量、内业数据建库、地类统计以及内业利用野外采集的数据及有关资料按照株洲市国土资源局规定的数据库标准进行地籍数据库建设。
2、测区概况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
湘江由南入境,曲折流经市区,将市区分为东西两片。
河东片为老城区,分别是石峰、荷塘、芦淞三个行政区。
河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元区。
株洲市是湖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在此汇合,路经的武广高速铁路也即将建成,公路四通八达,京珠高速贯穿南北,320国道横跨东西。
湘江也是全年通航。
株洲市河东为丘陵地带,河西为冲击平原。
郊北枫树寨海拔328米,是近郊最高峰。
株洲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6℃。
年降雨量1280毫米,年日照1672小时,无霜期281天。
1比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蟠龙区1: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南京新时代测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七年五月目录一、概况 (2)二、主要精度 (9)三、作业流程 (9)四、控制测量 (10)五、地籍测量 (13)六、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15) (24)十一、文字报告 (24)十二、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25)十三、资料整理与归档 (25)蟠龙区1:500比例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概况工作目的、内容1.1.1目的和意义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查清全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城镇地籍调查以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情况,形成权属清楚、地类明确、图数实地一致、数据准确、真实的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数据库;进一步依法健全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体制和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查清土地的数量、权属、利用状况,建立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体制,对于严格土地管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依法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1.1.2工作内容1.1.2.1与头沟、下关、江北行政区域界线调查转绘。
1.1.2.2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宅基地以外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界、城镇地籍调查以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调查。
1.1.2.3地籍控制测量。
1.1.2.4地籍要素测量。
1.1.2.5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1.1.2.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调查。
1.1.2.7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
1.1.2.8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报告编写。
1.1.2.9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编写。
调查区概况蟠龙区位于南京市西部,东经126°21′22″-127°16′13″,北纬54°45′54″-54°49′06″。
区东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建筑物密集;西北部为山地,散列式居民地较多。
XXX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
XXX旗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XXX公司2008年5月目录1 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1.1 目的 (1)1.2 任务 (1)2 调查区基本情况 (2)3 主要技术要求 (2)3.1 主要技术依据 (2)3.2 土地分类 (3)3.3 数学基础 (3)3.3.1 坐标系统 (3)3.3.2 高程基准 (3)3.3.3 投影 (3)3.3.4 调查比例尺 (3)3.3.5 面积计算与计量单位 (3)4 基础资料 (3)5 投入的主要技术人员和设备 (4)5.1 主要技术人员 (4)5.2 主要仪器设备 (4)6 调查范围和调查单元 (5)6.1 调查范围 (5)6.2 调查单元 (5)7 调查方法和调查程序 (5)7.1 调查方法 (5)7.2 调查程序 (6)8 社区划分与编号 (6)9 界址调查 (7)9.1 调查准备 (7)9.2 现场指界 (8)9.3 实地界址确认 (8)9.4 违约缺席指界的处理 (10)9.5 界址编号 (10)9.6 界址边长丈量 (10)10 权属调查 (11)10.1 宗地(块地)权属调查 (11)10.2 土地权属来源合法性调查 (11)10.3 查核土地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11)11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2)12 宗地草图绘制 (12)12.1 宗地草图的内容 (12)12.2 宗地草图的绘制要求 (13)12.3 已有大比例尺图件时的宗地草图绘制要求 (13)13 地籍调查表的填写 (14)13.1 填写的主要内容 (14)13.2 填写要求 (14)14 地籍控制测量 (15)14.1 控制网布设要求 (15)14.2 坐标系统 (15)14.3 首级控制网布设 (15)14.3.1 选点 (16)14.3.2 埋石 (16)14.3.3 外业观测 (16)14.3.4 数据处理 (18)14.4 E级GPS控制网布设 (18)14.5 图根控制测量 (19)14.5.1 测量要求和方法 (19)14.5.2 GPS、RTK测量 (19)15 地籍要素测量 (20)15.1 地籍要素测量的内容及要求 (20)15.2 地籍要素测量精度 (21)15.3 地籍要素测量方法 (21)15.4 地籍要素测量若干问题的处理 (21)16 数据处理 (22)16.1 地籍图编绘 (22)16.1.1 地籍图的种类 (22)16.1.2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23)16.1.3 地籍图比例尺及分幅、编号 (23)16.1.4 地籍图编绘方法 (24)16.1.5 地籍要素的表示方法 (24)16.1.6 地籍图的整饰 (26)16.1.7 地籍要素分色 (26)16.1.8 地籍数据分层设置 (26)16.2 宗地图编辑 (26)16.2.1 宗地图的内容 (26)16.2.2 编绘宗地图的基本要求 (27)16.2.3 宗地图的编绘方法 (27)16.3 面积量算 (27)16.3.1 宗地面积计算内容 (27)16.3.2 社区面积量算 (28)16.3.3 面积汇总 (28)17 数据建库 (28)17.1 建设任务 (28)17.2 数据库内容 (29)17.3 主要步骤 (29)17.4 数据源处理 (30)17.4.1 数据源内容 (30)17.4.2 数据源质量要求 (31)17.4.3 数据源质量检查 (31)17.4.4 数据采集与处理 (33)17.4.5 数据检查 (33)17.4.6 数据建库 (34)17.4.6.1 数据库建库原则 (35)17.4.6.2 建立图幅索引 (35)17.4.6.3 建立系统数据字典 (35)17.4.6.4 数据入库 (36)18 成果汇总 (36)18.1 面积统计 (36)18.2 图件编制 (36)19 质量控制与成果检查 (37)19.1 质量控制 (37)19.1.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37)19.1.2 外业工作质量控制 (37)19.1.3 数据建库质量控制 (38)19.1.3.1 数据源质量控制 (38)19.1.3.2 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38)19.1.3.3 接边拓扑处理质量控制 (39)19.1.3.4 数据入库质量控制 (39)19.1.4 检查工作质量控制 (39)19.2 质量检查 (40)19.2.1 检查制度及检查比例 (40)19.2.2 主要检查内容 (41)19.2.2.1 成果齐全性检查 (41)19.2.2.2 外业调查工作底图检查 (41)19.2.2.3 外业检查 (41)19.2.2.4 数据库检查 (42)19.2.2.5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及有关资料统计表检查 (42)19.2.2.6 报告成果检查 (42)19.3 质量评定 (43)19.3.1 质量评价 (43)19.3.2 质量检查报告 (43)20 主要成果资料 (43)20.1 外业调查成果 (43)20.2 图件成果 (43)20.3 数据成果 (44)20.4 文字成果 (44)XXX旗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为确保XXX旗XXX镇城镇土地调查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二次调查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XXX旗XXX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设计。
土地权属调查方案设计书
土地权属调查方案设计书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成为重要的问题。
而土地权属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确保土地的合法性和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地权属调查方案的设计,以保障土地权属调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调查目标土地权属调查的目标是确定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情况,确保土地的合法性和权益的保护。
具体目标如下:1.确定土地所有者及其使用权;2.调查土地使用情况和现状;3.梳理土地权属关系和历史演变;4.查证土地是否存在纠纷和漏洞。
3. 调查方法基于调查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来设计土地权属调查方案:3.1 案卷和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土地权属相关的案卷和文献,了解土地的历史演变和权属变更情况,以确定土地的基础情况和权属背景。
3.2 实地勘查和测量通过对土地实地勘查和测量,获取土地的实际状况和边界,以确定土地的使用情况和界限。
3.3 资料核实和比对将案卷和文献调研的结果与实地勘查和测量的数据进行核实和比对,以验证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4 参考调查和网上查询通过参考调查和网上查询,获取土地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对照验证土地权属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 调查步骤本次土地权属调查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工作: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区域、组织调查人员和设备,明确调查目标。
2.案卷和文献调研:–收集土地相关的案卷和文献;–查阅土地权属的历史记录和变更情况;–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形成调查报告。
3.实地勘查和测量:–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实地勘查和测量;–记录土地的实际状况和边界;–采集土地照片和地理信息数据。
4.资料核实和比对:–将案卷和文献调研的结果与实地勘查和测量的数据进行核实和比对;–验证土地权属和使用情况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参考调查和网上查询:–进行参考调查和网上查询,获取土地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对照验证土地权属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6.形成报告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形成土地权属调查报告;–提供土地权属确认和纠纷解决的建议。
地籍讲义,XX县1:500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
XX县1:500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为了进一步加强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地籍管理工作水平,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XX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XX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工作方案》、《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精神,为确保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XX县人民政府将在县城主城区约70平方公里和建制镇乡集镇规划区约40平方公里范围,开展1:500比例尺城镇土地调查工作,更新基础图件,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
为规范作业标准,统一技术要求,保证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XX县的特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1.调查区概况(略)2.主要任务经XX省国土资源厅、XX县人民政府批准,XX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城主城区及乡镇规划区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开展1:500城镇土地调查工作。
2.1 四等GPS控制测量在已有的三等GPS控制网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密布设四等GPS控制网。
2.2城镇土地调查在建制镇和乡集镇规划区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1:500城镇土地调查工作。
2.3数据建库运用通过国家、省测评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据软件建立城镇土地数据库工作,软件由XX县国土局统一提供。
2.4专项统计在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等专项用地统计。
3.已有资料情况3.1基础控制资料(1)2002年9月XX省测绘局正式向社会公布使用的三等GPS网,在本县及周边地区约有20个,有WGS-84、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三套成果,标石保存完好。
可作为本工程的控制网起算点。
(2)2000年我局和XX省测绘工程院共同施测的全县36个三等GPS 点,为1954年坐标系成果,并经中央子午线平移,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8°30′的盱眙地方坐标系,标石保存完好,位置合理,经检核合格后,均可作为本次四等GPS控制网的起算点。
三调技术设计书
编号:JS2019001XXX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XXX公司二零一九年三月XXX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设计任务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1、项目概况............................................................................................................. - 1 -1.1任务来源......................................................................................................... - 1 -1.2任务目的意义................................................................................................. - 1 -1.3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 1 -1.4设计依据......................................................................................................... - 2 -1.5作业范围和内容............................................................................................. - 2 -1.6完成期限......................................................................................................... - 2 -1.7项目验收标准................................................................................................. - 3 -2.项目工作人员安排................................................................................................ - 3 -2.1拟投入项目人员岗位职责............................................................................. - 3 -2.2项目实施人员组织机构配备情况表............................................................. - 4 -3.技术方案................................................................................................................ - 5 -3.1工作任务......................................................................................................... - 5 -3.2调查方法与工作流程..................................................................................... - 8 -3.2.1调查方法.................................................................................................. - 8 -3.2.2工作流程.................................................................................................. - 8 -3.3技术要求....................................................................................................... - 11 -3.4主要成果....................................................................................................... - 14 -3.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14 -3.5.1准备工作................................................................................................ - 14 -3.5.2资料收集与整理.................................................................................... - 15 -3.5.3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 17 -3.5.4工作底图制作........................................................................................ - 17 -3.5.5外业调查................................................................................................ - 19 -3.5.6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20 -3.5.7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23 -3.5.8土地权属调查........................................................................................ - 24 -3.5.9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 26 -3.6自然资源专业调查....................................................................................... - 31 -3.7数据库建设................................................................................................... - 31 -3.8成果制作及汇总分析................................................................................... - 38 -4成果检查及验收.................................................................................................. - 40 -1、项目概况1.1任务来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等文件的指导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锦州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XXX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我单位XXX公司作为协作单位。
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一、引言该技术设计书旨在介绍并规划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
地籍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准确记录土地的权属、用途以及地理位置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的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背景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准确、完整、一致的土地地籍信息是有效管理土地资源的前提。
因此,进行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目的本次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收集土地的基本信息,以建立完善的土地地籍档案。
通过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调查内容1.土地权属信息:调查土地使用权、居住权、承包权等权属信息,确保准确记录土地权属的变更情况。
2.土地用途信息:调查土地的使用类型,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等。
3.土地边界信息:调查土地的地理范围和边界位置,确保土地边界的准确界定。
4.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土地的利用状态和利用方式,包括建筑物、道路、绿地等。
5.自然地理信息:调查土地的地势、地貌、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五、调查方法1.现场勘测:通过实地勘测,对土地进行测量和标定,采用全站仪等仪器设备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2.调查问卷:针对土地使用者,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土地地籍信息的需求。
3.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对大范围土地进行影像解译,获取土地的空间信息。
4.数据库查询:结合现有数据库,对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信息进行查询和核对。
六、数据处理1.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数据验证:通过比对各种数据来源,验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3.数据存储: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存储,建立土地地籍数据库。
4.数据分析: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权属调查方案设计书
土地权属调查方案设计书尊敬的项目经理,在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方案设计书,详细描述调查的目的、范围、方法以及预期结果。
以下是我为土地权属调查设计的方案设计书:1. 背景说明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包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明确调查的范围和目标,例如确定土地的所有权、确认土地界线等。
2. 范围详细描述调查的范围,包括调查的地理范围、土地面积等。
根据项目要求,明确需要调查的具体土地或土地区域。
3. 方法描述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文献资料调查:查阅相关法律文件、地籍档案、土地证书等资料,收集土地权属信息。
b. 实地调查:到调查地点实地勘察,查看地貌、地物特征、现有建筑物等情况,对已有图纸进行核实。
c. 相关部门协调:与相关部门(如国土资源部门、地籍管理部门等)进行沟通和协调,获取更多的土地权属信息。
d. 调查记录:对调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集相关数据、拍摄照片等。
4. 预期结果和报告说明调查后预期得到的结果,例如确权报告、土地图纸更新等。
描述结果如何向相关方呈现,是否需要制作调查报告。
5. 时间计划和资源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计划,包括调查开始和结束的日期、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等。
同时,确定所需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并进行合理安排。
6. 风险评估与控制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可能的风险包括法律纠纷、信息不准确等。
明确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7. 预算根据项目的预期结果和资源安排,制定一个预算,包括所需费用的估计和预算分配。
以上是我为土地权属调查设计的方案设计书,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如有需要,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如果您对方案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最好的祝愿,[你的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区正射影像图可作为本项目基础测绘部分的工作底图。
3.作业依据
(2)1998年8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江苏省地管理局制定的《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5)《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6)《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3)应用市国土局提供的城镇地籍管理软件,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
工期要求:于2009年 4月12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2.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
基础控制资料
徐州师范大学已完成了D级GPS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础控制网建设,这些控制网点成果可作为E级GPS和一、二级GPS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
城镇地籍调查资料
徐州师范大学之前已经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这些地籍调查成果为1954北京坐标系(需对原有成果的坐标系统进行转换至1980西安坐标系),可作为本次城镇地籍调查的作业底图和参考资料。
将测区分成八部分,测绘两个班分成八组,每组承担一部分。
1.3 作业内容
(1)在校区已有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完成各作业区域的基础控制测量,并布设调查区的一、二级导线网或GPS控制网,以满足地籍图根控制及日常变更的需要;
(2)基于现有的地籍调查数据和资料,完成各地籍调查区域的权属调查工作及地籍测量任务。
(2)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GB/T 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GB/T 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6)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
(7)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8)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9)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投影方式:采用3°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采用119°30′。
4.作业流程
(4)对每宗地界址进行解析测量,并测绘相关地籍、地物要素。
(5) 应用市国土局提供的城镇地籍管理软件,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
(6)进行面积计算、汇总和专项用地统计工作。
(7)资料整理归档。
(8)检查验收。
6.工作准备
(1)编制技术设计书
根据徐州师范大学的技术要求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建库规范,编制该项目的技术设计书,用于指导该项目的具体生产。
(2)人员培训
为统一调查要求,统一技术标准,开工前组织本项目调查作业人员培训。培训以该项目设计书为主,明确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通过培训,达到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方法的目的。
(1)收集整理土地权源资料,包括土地审批、土地征用、划拨、出让、转让、土地级别、地价以及土地登记发证等有关资料。
(2)收集整理测绘有关资料,包括已有地形图、平面图、地籍图、宗地图、坐标册等。
(3)房屋普查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
全站仪、RTK、钢尺、手持测距仪、计算机、外设和软件系统、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
7.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成图比例尺
校区土地调查采用1︰500比例尺,图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成图精度
界址点精度要求
类别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cm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
适用范围
中误差
允许误差
一
±5
±10
±10
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
二
±7.5
±15
±15
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
地籍图平面精度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明显地物点不超过图上±0.3mm,街坊内部不超过图上±0.5mm;地物点间距中误差明显地物点不超过图上±0.4mm,街坊内部不超过图上±0.5mm。
徐州师范大学土地调查工作项目
技术设计书
徐州师范大学06测绘二班
组名:第八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009 年3 月22日
徐州师范大学土地调查工作项目
(城镇地籍)
技术设计书
徐州师范大学土地调查工作项目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徐州师范大学拟在其所辖区域范围内进行土地调查工程。
主要内容:城镇地籍调查面积以实际调查成果为准。
(17)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005年10月《江苏省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土地空间数据部分)》(简称《基础数据库标准》);
(18)《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19)《徐州师范大学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0)《徐州师范大学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21)该项目技术设计书。
(1)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8.权属调查
具体作业流程为:
(12)国土资源部2001年制定《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13)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制定《土地登记规则》;
(14)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制定《江苏省土地登记办法》;
(15)江苏省土地管理局1993年12月发布的《江苏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简称《细则》);
(16)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变更调查中地类变更监管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5]71号);
(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8)《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
(9)江苏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制定的《江苏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试行草案)》;
(10)江苏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10月制定《江苏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试行草案)有关的补充意见》;
(11)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制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简称《确权规定》;
5.作业路线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如收集调查区相关资料,编写技术设计书。组织、宣传、物资准备和调查试点等;
(2)基础平面控制测量,利用已有控制点建立E级或一、二级GPS控制网;
(3)依据国家及江苏省关于土地调查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原城镇土地调查变化区域实施权属补充调查,调查调查区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填写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实地设置界标等;调查虚宗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