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摩梭人井干式民居的改造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20期·52·2008年7月山西建筑
sHANXIARCHITECTURE
V01.34No.20
Jul.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20.0052.02
泸沽湖摩梭人井干式民居的改造探讨
袁玉康向明炎陈嗥
摘要:以探索泸沽湖摩梭人井干武民居的改造为目的,通过对井干式木建筑“全身是木”危机的分析,提出了泸沽湖井干式民居的改造建议,以积累井干式民居的改造经验,解决井干式建筑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木建筑,民居,危机,传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矾J241.5文献标识码:A
中国木建筑有几千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木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骄傲。

不幸的是,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全国森林覆盖率仅16.5%,而长期以来对林木的过度采伐,已造成严重的生态恶化后果。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诞生,我国传统木建筑已逐渐被取代,只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传统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原因,仍然得以保留使用,但危机已向这些地区悄然逼近,我们不得不面对保护当地传统木建筑及其建筑“全身是木”的缺点的现实矛盾。

下面我们以泸沽湖井干式民居为例,探讨泸沽湖摩梭人井干式木建筑的危机与改造。

泸沽湖位于四川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的交界处。

摩梭人村子就散布在泸沽湖边,他们居住的井干式木建筑,是中国传统木结构中的一种,用圆形、矩形或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而成的建筑形式,因形如井口,故称为“井干式”。

摩梭人的院落依山就势,回字形的平面布局,一座完整的摩梭人院落由正房、经房、花楼、门楼构成。

正房也叫祖母屋,是家里最年长的女性居住的地方,是家中饮食、待客、议论家事的核心场所,也是她们的心理精神场所。

祖母屋内设火塘、灶台。

火塘边铺有木地板,摩梭人喜欢围火塘席地而坐。

经堂是供奉藏传佛教的地方;花楼则是婚龄女性居住的地方;门楼一般用于饲养家畜(见图1)。

过去,由于泸沽湖山上直径20Cl-n以上的大树漫山遍布,建筑木材取料相当方便和充盛,所以当时摩梭人建造房子时,就上山砍树,然后按传统的技术垒成井干式的建筑,人与自然的相处非常和谐。

泸沽湖摩梭人的井干式民居延续至今,并成为摩梭文化的载体和地域特色。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全身是木”的井干式民居已面临严峻的挑战。

1)森林锐减,从大格局和可持续发展考虑,全球森林资源在急剧减少,在历史上,地球上森林面积曾一度多达76亿hrn2,19世纪减少到55.76亿hm2,1985年进而减少到41.5亿hm2。

全世界每年损失森林面积1800万hmz-2000万hm2,平均每分钟就有约40hⅡ12的森林化为乌有。

泸洁湖摩梭人“全身是木”的井干式民居,大量消耗木材,必然加重森林锐减的趋势,这不符合我们保护森林和地球环境的原则。

2)破坏生态,近十几年来,由于人1:3的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泸沽湖住房的需要极速增长,尤其是已经开发的落水村和里格村,到处在大兴土木,摩梭人井干式民居“全身是木”的特点,耗材巨大,导致木材过度砍伐,破坏自然山体森林植被,除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严重威胁泸沽湖本来就非常脆弱的自然生态安全格局。

3)建筑费用日趋昂贵,由于泸沽湖木材已过度砍伐,木材供应已极其有限,摩梭人只有到外地购买木材,从他们的口中我们得知,目前他们建房最大的开销就在木材上,要远道从木里县或云南丽江运来,光是运费就非常可观,井干式建筑如此大量使用木材,对他们来说是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

4)火灾的破坏,由于“全身是木”的特点,摩梭人的井干式民居特别容易引起火灾,时常一大片的房子顷刻问化为乌有,让人痛心疾首。

不但对摩梭人造成了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造成木材资源的极大耗费。

由于现实的原因和生态意识的提高,摩梭人也试图摆脱“全身是木”的居住模式,创造新民居的尝试,对“节约材料,寻求新的走向”拥有强烈的愿望。

单德启先生认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不断调整自然资源的使用结构。

从随手使用原生材料到更多的使用加工过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材料,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节约材料。

未来的年代,像木材、土壤、水等自然资源的紧缺将有增无减,民居用材将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针对泸沽湖井干式民居“全身是木”的以上缺点,探讨泸沽湖并干式民居改造方式。

1)节约用材,建造房子时,我们可以不按传统的整原木堆砌方式,而是把原木剖成两半后叠置,在木材叠置时圆木朝外,这种方式既可节省一半的木材用料,又使建筑文化和传统技术碍到延续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减轻泸沽湖的生态负担和摩梭人的经济负担。

图1摩梭人井干式木建筑图2夯土材料
2)材料替代,努力寻找合适的材料替代木材,结合防火需要,改变泸沽湖井干式民居“全身足木”的缺点,避免一旦发生火灾就“火烧连营”的惨状。

在生活中用火相当频繁的地方,如祖母屋内上下火塘和灶台的木地板可采用其他的建筑材料,如石材,夯土(见图2),水泥等;而建筑墙体为了保留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符号”特征,可采用人造木材、合成木材或混凝土仿木方式等等,保证不影响整体建筑风貌。

降低安全隐患,改善房屋的耐火等级和保温
收箍日期:2008-03—14
作者简介:袁玉康(1982.),男,四川美术学院建筑系硕士研究生,重庆400053向明炎(1977.),男,四川美术学院建筑系硕士研究生,重庆400053
陈嗥(1978一),男,助教,重庆电视广播大学.重庆400053
第34卷第20期2008年7月山西建筑
SHANXIARCHITEC兀瓜E
Vd.34No.20
Jul.2008·53·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20.0053—02
仙居县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俞先进张才荣
摘要:通过对仙居县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小城镇建设要从更新观念入手,走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管理道路,以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建设,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仙居县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小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区环境明显改善。

纵向比,成绩显著,横向比,差距较大。

本文从仙居县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原因,对小城镇建设管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想法。

1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纵向横向比较,结合仙居当地实际情况,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城市建设观念陈旧
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规划意识淡薄。

有的人认为规划只不过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嘴上谈谈的东西,搞与不搞一个样。

结果出现了规划跟着建设走的怪现象。

2)没有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导致在行为上把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忽略了城市辐射功能的发挥,忽视了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建房户的落后心态。

表现为脱离实际,多建滥造;重室内
隔热性能。

更重要的是减少木材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

3)文化的传承,祖母屋作为整个住屋单元的核心,也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载体,我们可以重点保护和保存,保护摩梭人心中的空间形象和色彩质感,继续木结构,作为传统文化延续和传承。

而经堂、花楼、门楼则可用其他材料替代,减少木材的使用。

4)提高安全,把井干式建筑的承重体系和围护维护两者分开,支撑体和围护体分开的好处是“墙倒屋不塌”,有极高的抗震性。

建筑是一个发展过程,从新石器时期的穴居到今天的高楼大厦,建筑没有一成不变,也并非亘古就有,是创造并逐步完善而成的。

一部中国传统民居的发展演变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乡土建筑材料不断更替、优化和节约的历史,民居的发展是人们生活需要和生产力有关的材料技术等等的忠实反映,“全身是木”的井干式民居是我国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但随着森林资源的锐减和建装潢,轻室外美观;喜欢“地到天”建房,对“公寓式住宅”和“物业管理”等现代都市生活新方式不适应,或根本没有这种新观念。

1.2规划缺乏严肃性
“一个将军一个令,一个和尚一本经。

”一任领导一个规划,使规划缺乏严肃性和延续性,更多地掺杂着领导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由于规划多变,导致了人们不把规划当回事,不批自建、少批多建、擅自扩建和不按规划要求施工的现象大量存在。

“拉链工程’’“半拉子工程”和朝建暮拆的现象时有发生。

也正是由于规划的多变,使得县城各项建设带上了较大的盲目性,导致县城人I=I、环境、资源不协调,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好多到过仙居的客人都说仙居远看像城镇、近看像农村,是“扩大了的农村”。

1.3城市管理体制不顺
部分领导受部门利益的驱动,本位主义思想较为严重,加上部分职能交叉,使部门间有利益时争着管,没利益时互相扯皮,造成大量宝贵资源白白耗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筑技术的发展,改善“全身是木”的井干式民居是必然的选择。

笔者关于泸沽湖井干式民居“全身是木”的改善建议或许不成熟,期望大家集思广益,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敦桢.中国住宅概iJL[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2]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M].北京:建筑材料工业出版社.2004.
[3]辛克靖.雄浑古拙的井干式民居[J].长江建筑,2001(4):60—61.
[4]李嘉林,刘柯崎.泸沽湖摩梭人特色新建筑探讨[J].工业建筑,2008(2):88—89.
[5]田雪红.喀什民居的保护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7,33(8):50一51.
Onthereconstructionof#shapehousesofMosuopeopleinLugulakearea
YUANYu·kangXIANGMing-yanCHENHao
Abstract:Aimingatthereconstructionof#shapehousesofMosuopeopleinLugu1akearea,throughtheanalysisofthetotalwoodcrisisof#shapehouses,itputsforwardreconstructionsuggestions,80toaccumulateconstructionexperiencefor#shapehousesandsolesthe
tainabledevelopmentof#shapehouses.
Keywords:totalwood,houses,crisis,tradition,reconstruction
收稿Et期:2008—03—26
作者简介:俞先进(1968.),男,工程师,仙居县建设规划局,浙江仙居317300
张才荣(1971.),男,工程师,仙居县建设规划局,浙江仙居317300
泸沽湖摩梭人井干式民居的改造探讨
作者:袁玉康, 向明炎, 陈皞, YUAN Yu-kang, XIANG Ming-yan, CHEN Hao
作者单位:袁玉康,向明炎,YUAN Yu-kang,XIANG Ming-yan(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0053), 陈皞,CHEN Hao(重庆电视广播大学,重庆,400053)
刊名:
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8,34(20)
引用次数:0次
1.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 2004
2.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 2004
3.辛克靖雄浑古拙的井干式民居 2001(4)
4.李嘉林.刘柯岐.陈小川.肖仑斌泸沽湖摩梭人特色新建筑探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2)
5.田雪红喀什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8)
1.学位论文唐明媚用行动延续名城历史——成都市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民居建筑设计研讨2006
成都是第一批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生活的冲击却使传统街区渐渐被蚕食。

为挽救濒临消亡的历史文化街区,成都市政府在制定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确定文殊院片区为重点保护的三个历史街区之一。

论文作者在前期已通过成都市规划委员会评审的《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实施规划》指导下,作为建筑工种负责人,参加文殊院片区的民居核心保护区的建筑设计,对于在建筑设计中,传统街区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延续的理念和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依托佛教寺院文殊院,在历史上带动区域民居发展,使片区的传统民居至今保持着较好的传统院落肌理,拥有丰富的街巷一院落空间,宜人的尺度,精美的木雕。

但片区在修复设计前已相当破败,建筑布局被大量拆改,院落当中乱搭乱建,装饰构件散失,人们生活条件很差。

片区环境亟待改善,抢救和保护尚存的传统建筑已刻不容缓。

国内外的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对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民居核心保护区建筑设计,有着许多可参考的经验教训。

欧洲的老街区建筑多为石材,保护方法与川西民居的木结构必然不同;日本有不少传统木建筑保护的成功方法,值得借鉴。

我们中国对优秀的传统建筑和街区、城镇的保护逐步重视,也有一些有益的保护尝试:如山东曲阜阙里宾舍、杭州胡雪岩故居等,都受到广泛赞誉。

文殊院片区依托文殊院及周边民居,成为成都市历史保护街区。

根据《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实施规划》所确定的的保护模式:“整个街区的保护模式采用多种技术措施,以修复、改造、整合、迁建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为主,适当新建风格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一致的新建筑,从而重塑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风貌和神韵”,在建筑设计中,思考保护传统民居格局空间和延续历史文化的有效手段。

在科学的调研和试验的基础上,既要提高建筑使用功能与现代生活的适应性,又力图充分还原老街区的街巷空间,高低错落的临街建筑,四川民居的小青瓦、粉壁穿逗墙。

采用了传统的外貌,现代的空间,完成民居核心区的保护和历史的延续。

2.期刊论文谢华.赵屹峰壮族民居文化的延续--广西忻城县政府职工公寓方案创作-广西城镇建设2005(9)
通过对壮族"麻栏式"民居和"院落式"民居的分析,探讨壮族的民居文化.同时,在忻城县政府职工公寓的建筑创作中,从平面布局、空间环境设计方面,体现壮族民居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居环境;从公寓的立面造型、细部构件、建筑色彩和光影等形体塑造方面,显示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折射出壮族的民居文化气息.
3.会议论文何如朴兰州近代民居及其发展2003
兰州近代民居有独特的创造和发展,是与其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建筑材料、经济文化、民族风俗等密切有关,并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历经沧桑岁月的考验而逐渐形成近代比较固定的模式,无疑是应对严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最佳选择.对今天的建筑活动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启迪.
4.期刊论文姚佳丽.刘煜.韩晓娟.Yao Jiali.Liu Yu.Han Xiaojuan陕北地区窑洞民居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更新与发展-华中建筑2008,26(12)
陕北窑洞是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它既节能、节地,又冬暖夏凉,具有悠久的建造历史.然而,一项中国建设部课题的实地调查表明,这种传统建筑形式正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本文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以陕北延安的两个实际项目为例,分析了传统窑洞民居如何通过在建筑设计中改善采光、通风和功能分区、在住区规划中变分散为集中等手段,在延续其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同时,更加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5.期刊论文陈波.CHEN Bo古镇民居保护与更新原则探讨-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
古镇是历史对居民聚居地的选择,是自然环境与人类千百年来相互交融的结晶.如何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下,把我们的古镇建设成为更加美好、宜人的家园的任务,应该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古镇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和其他文物古迹、自然生态的保护利用一样,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课题. 6.会议论文李婷婷.张奕亮梅州传统民居多元化保护与利用研究2008
传统民居在利用中得到保护是科学的和可行的,本论文在传统民居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梅州地区传统民居的保护方法。

梅州传统民居由于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和各种利用价值的不同,适合采用多元化保护.多元化保护方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政府保护——分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民居旅游产业;民间保护——维修利用;投资商的保护利用——反映时代特色的民居改造.
7.期刊论文韦熙强.覃彩銮壮族民居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广西民族研究2001(2)
壮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壮族的宗教信仰是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而后又吸收了从中原传入的道教和佛教的因素,形成了以师公为核心的巫、道、佛三教合一,信仰多神的格局.在壮族的民居文化中,宗教信仰得到集中的体现,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村落四周到村落内部,从居室内到居室外,从地上到地下,遍设神坛,供奉各种神祗,形成一道道严密的心灵上的防御体系,反映了壮族丰富复杂的文化心态及宗教信仰.
8.期刊论文张献梅.左满常河南民居院落平面布局特征-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
河南传统民居院落变化较大,大致可归纳为4种基本形式,即四合院、三合院、窑房院和山区的前后排房院.为叙述方便,笔者把正房露脸宽度在1~2间的称为"窄型"院落,2~3间的称为"宽型"院落,小于1间的称为"超窄型"院落,大于3间的称为"超宽型" 院落.
9.期刊论文孙建刚.王慧青.崔贤.张斌.SUN Jian-gang.WANG Hui-qing.CUI Xian.ZHANG Bin纳西族民居结构特点
及其抗震性能-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1)
引入反映纳西族民居木结构榫卯连接的半刚性单元,建立了纳西族民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以及地震时程响应分析,得到了纳西族民居结构的自振周期、频率和位移、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而得到振型与位移响应的关系,并对抗弯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纳西族民居的木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anxjz200820030.aspx
下载时间:2009年9月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