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摩梭人族源
导游地方文化知识:云南丽江泸沽湖摩梭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
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
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
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成年礼仪式一律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凌晨举行。
举行成年礼时,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一只脚踩着猪膘肉,一只脚踩着粮袋,象征终生吃不尽。
女孩由阿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裙子,金边衣,扎上红腰带,并且为她盘缠发辫,佩上彩色项链、耳环、手镯等饰物。
男孩由舅舅为其穿戴簇新男装,佩上腰刀。
举行过成年礼,算是大人了,便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15岁以后就可以结交阿夏了。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
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
“阿夏婚”以情为主,自由结合,离散随意。
男人不娶,女人不嫁,如果任何一方不愿再保持阿夏关系,女方闭门不纳,男子不再登门,关系即可解除。
“阿夏婚”所生子女由女方抚养,子女与父亲不在一个家庭,他们的财产生活无必然联系。
摩梭母系大家庭成员间和睦亲切,礼让为先,对老弱病残者给予特殊的优待和尊重。
在摩梭人中间,人间的真情得到了高度的升华。
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死后用火葬。
行火葬,本意为给死者脱皮,由死者脱皮变成祖魂的文化内容;祖魂的归宿为先祖千徒的祖源故地——普斯阿内瓦,到那里与祖先过他生前一般的生活。
葬仪繁琐奇特,有洗尸、捆尸、停尸、起尸装棺、洗马绕村、喇嘛开路、火化等程序。
摩梭人认为未成年的男女还没有灵魂,所以不能参加社交活动。
未成年人死后,因为他没有灵魂,不能变成祖魂,因而葬仪不用火葬,用土掩埋。
显然摩梭人的成丁礼仪式,是为给灵魂的仪式。
摩梭人语言文化研究综述
摩梭人语言文化研究综述作者:王琳李艳英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7期摘要:摩梭人语言文化有其独特的民族色彩,不断地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
随着旅游热的发展,许多学者试图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文章通过搜集整理已有的文献,分文化和语言述之,并指出几个语言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摩梭人;文化研究;语言研究作者简介:王琳(1990.02-),女,云南建水人,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H0-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1摩梭,也称“么些”、“摩西”等,摩梭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宁蒗县和四川盐源、木里等县。
杨启昌,和即仁等人曾从历史学、语言学、遗传学等角度对“摩梭”的族源和称谓加以探讨,为我们认识摩梭人、区分纳西族和摩梭人这样的上下位概念提供了强力支持。
摩梭母系社会及其独特的语言文化不断受到各学界人士多角度探讨,本文分文化和语言叙述。
一、有关文化的研究从20世纪下半叶到80年代日渐升温的“摩梭母系文化热”,再到2000年以后人们对母系制度变迁的探讨,摩梭人母系文化逐步被关注。
人们对摩梭人母系文化的探讨,其实是对摩梭人文化根基的追寻。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婚姻和家庭。
“走婚”、“女儿国”、“母系社会的活化石”等一度成为人们对摩梭人的描述,摩梭人家庭结构、婚姻形式等问题一直被关注。
时至今日,摩梭人“走婚”和“众女轻男”的传统是否改变?傅光宇引用多学者的论证指出“摩梭人文化变迁不可避免” [1]。
杨丽娥则从母系家庭、婚姻形式、摩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母系血缘思维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对摩梭母系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2]。
以家庭结构窥探社会制度,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研究视角,对人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聚落和民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往往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地。
泸沽湖摩梭文化的历史传承之地
泸沽湖摩梭文化的历史传承之地泸沽湖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处,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泸沽湖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闻名,更因其独特的摩梭文化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泸沽湖周边居住着摩梭族,这是中国仅存的一支母系氏族社会。
摩梭族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享有较高的地位,同时拥有家族财产的继承权和决策权。
这种特殊的家族传承体系也是泸沽湖摩梭文化的核心。
摩梭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他们的祖先在泸沽湖地区居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摩梭族以其独特的婚姻制度而著名,他们实行走婚制,即男女双方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和经济关系,而是男方在女方家中“走亲”和“过夜”,白天男方会返回自己的母系族群,夜晚则在女方家中过夜。
因此,泸沽湖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后的母系社会”。
除了独特的婚姻制度,摩梭族还保留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和土司教,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巫术信仰。
摩梭族重视家族的神灵崇拜,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摩梭族最重要的节日,“中官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祖先和家族的神灵。
此外,摩梭族还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节庆活动。
例如,他们会举办盛大的摩梭大妈节,人们穿着传统的摩梭服饰,隆重庆祝。
摩梭族还有独特的歌舞表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卡拉嘎”舞。
这种舞蹈形式独特,富有动感和威严,是摩梭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泸沽湖周边的景点也是摩梭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例如,摩梭皇后祠是泸沽湖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摩梭族寺庙,供奉着历代摩梭族的女首领。
这里是摩梭族人民祭祀和纪念先祖的重要场所。
此外,摩梭文化博物馆还展示了摩梭族的传统服饰、工艺品和历史文化资料,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摩梭文化的窗口。
泸沽湖的摩梭文化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珍宝,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瑰宝。
摩梭族人民秉承着祖先留下的传统,将其保留下来并传承至今,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家族传承体系和文化信仰。
无论是泸沽湖的美景还是摩梭文化的独特性,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寻和了解。
泸沽湖:摩梭风情的神秘
泸沽湖:摩梭风情的神秘泸沽湖,位于云南省丽江市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交界处,被誉为“高原明珠”,以其独特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作为摩梭文化的发源地,泸沽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摩梭风情最浓郁的地方之一。
本文将带您走进泸沽湖,领略摩梭风情的神秘。
一、泸沽湖的美丽风景泸沽湖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蓝色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山峦。
湖畔的草海在风中摇曳,犹如绿色的海洋,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
二、摩梭文化的传承泸沽湖是摩梭文化的发源地,摩梭人是这个地区的土著居民。
摩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以母系社会制度为基础,强调家庭、亲情和传统礼仪。
在泸沽湖周边,你可以看到许多摩梭村落,这里的居民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摩梭人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三、摩梭人的生活习俗摩梭人的生活习俗独具特色。
他们以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同时注重家庭教育和传统手工艺。
在家庭中,母亲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家庭的核心。
此外,摩梭人还有着独特的走婚制度,这种制度强调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和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
在泸沽湖周边,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摩梭美食,如酸汤鱼、酥油茶、奶渣等,这些美食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味。
四、摩梭歌舞的魅力摩梭歌舞是摩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充满民族特色的表演艺术。
在泸沽湖周边,你可以欣赏到摩梭歌舞表演,这些表演生动地展示了摩梭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歌舞中,你可以感受到摩梭人民的热情、豪放和淳朴。
摩梭歌舞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舞蹈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成为了泸沽湖的一大亮点。
五、神秘的宗教信仰泸沽湖地区的宗教信仰也独具特色。
摩梭人信奉的是一种被称为“达巴教”的原始宗教,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祭祀和祈福。
在泸沽湖周边,你可以参观当地的宗教场所,了解神秘的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
走进摩梭人的神秘世界
对这两 根柱 头 , 如果你 再观察得仔细
一
些, 还会发现 , 它们 虽然极粗直 , 在屋内 占有显赫 的位 置 ,其实并没 有承 受 多少
客房很是不解 , 经人 解释后才 明白。 原来 ,
这时 , 你才 明白, 它们只不过是一种象 月 米 酒 是 有 了 孩 子 后 ,在 满 月 这 天 摩梭人 大多走婚 ,男子夜 间到配偶 家宿 力。 举 行 的 一 种 隆 重 仪 式 。 男 女 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 的 夫 妻 夜 , 晨 复 归 。 房 , 次 客 便是 尚 未 找 到配 偶 和 征 罢 了 。
常常 是 醉 眼 陶然 , 跌 撞 撞 。走 过 两 家之 跌
后, 才听当地友人指点 , 吃不 了的酒和食
物 , 可 不 必 勉 为 其 难 , 人 对 此 不 但 不 大 主
美丽的泸沽湖位 于四川盐源县和云 南宁蒗县的 交界 处 , 方圆约 4 k - m。 0
由于这里风光奇美, 同时, 由于居住在这一带的 4万多摩梭人至今还 也
护 。 ; 。
奥
。
≤l l l
T R EY 。 捺/ 考/ 险/ 察
好客 的主人 摩梭人 勤劳、 实、 朴 热情 、 良, 善 很讲
礼 貌 , 尤 其好 客 。 论大 人 小孩 , 而 无 只要 看
见一个陌生人路过 , 用汉话热情地和 都会 你打招 呼、 问询 : 不论在什 么地方遇 见摩 梭人 , 你都可 以同他攀谈 , 而他也一 定会 礼貌而耐心地回答你的各种问话。 了他 进 们 的大门, 不吃点 、 喝点什么就离开 , 那是 绝对不行 的。如果你到摩梭人 家里去作 客, 那就更能感受到他们的盛情了。 客人一进 正房 ,便会被热情 的主人 请 到“ 上火铺 ” 尚未坐稳 , , 一碗 家常备的 “ 苏尼玛 ” ( 酒 一种 用麦子 、 稗子或苞谷酿 制 的饮料 ) 便端来 了, 接着是精致 的木盒 或竹盒盛放 的糌粑。继而白瓜籽 、 麦面粑 粑 、煮鸡蛋 ……源源 不断地递到你 的面 前。 苏尼玛酒 刚刚饮 完 ,主人又端来一
祖先留下的遗产:摩梭达巴经中蕴藏的文化观念与象征隐喻
89祖先留下的遗产:摩梭达巴经中蕴藏的文化观念与象征隐喻许瑞娟(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4)摘 要:摩梭人宇宙观和人观深层文化的表述多体现在达巴教的口诵经中。
达巴经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涉及摩梭人的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达巴经里所记述的有关摩梭人的历史渊源、族称族属、战争冲突、迁徙送魂、礼仪规约是摩梭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所宣扬的敬畏自然、尊母崇舅、不忘祖恩、团结和谐、宽厚包容、趋吉禳灾理念无不体现了摩梭人的生活信仰、地方性知识以及观念意识。
通过跨文化的比较发现,达巴教与喜马拉雅地区传统宗教有许多共同之处,包含着地方性与超地方性的内容,承载与传递着摩梭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时代讯息,形塑与建构着族群认同与历史心性的文化边界,是摩梭人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有精神遗产”。
关键词:摩梭人;达巴经;文化观念;象征隐喻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2)02-089-10收稿日期:2022-03-18项目基金: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泸沽湖周边多民族地区藏传佛教传播史研究”(批准号:17XMZ059)的系列研究论文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17M613284XB)阶段性成果。
另:本文获云南省高层次人才“青 年拔尖人才”资助。
作者简介:许瑞娟(1983-),女,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研究生 导师。
研究方向:西南少数民族社会文化人类学。
摩梭人是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川滇两省交界泸沽湖周边自称“纳”或“纳日”的族群,信奉民间宗教达巴教与藏传佛教。
达巴教的祭司称为达巴,达巴的权威来自于他所掌握的专门知识以及对传统规矩和习语的熟谙。
藏族宗教知识精英认为达巴一词源于藏语བཟླ་པ།,“达”是反复念诵的意思,“巴”指的是人。
①达巴即指“反复念诵的人”,是古藏语。
对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对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2009届选调生张保洪泸沽湖风景名胜区以独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和优美的山水自然景观成为享誉中外。
近年来,随着泸沽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丰富的民族文化得到一定的开发与利用。
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机制不健全,加之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摩梭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因此,加快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泸沽湖旅游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泸沽湖民族文化底蕴丰富源远流长泸沽湖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尤其是以摩梭人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俗使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不可替代的世界文化遗产。
那古老原始而又神秘的的民族风情,原始的宗教文化,如痴如醉的歌舞之乡,是旅游者的天堂。
世界各国民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这一族了。
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至今仍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摩梭人独有的舞蹈——甲搓舞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婚习俗、成丁礼、达巴文化、转山转海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即将竣工的土司府、王妃府及位于泸沽湖阿陆村的藏传佛教笨波教寺庙“喇塔贡巴”等是了解摩梭人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歌舞等内容的重要场所。
二、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1、现代文化的冲击,造成对摩梭文化发展空间的掠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方式、消费意识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红事白事新办,使民族习俗日渐消停;木椤子改建为“洋楼”,使部分民族村落面目逐渐改变;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元文化的影响,使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需求日益淡化,导致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小。
2、长期的冷落与闲置,造成摩梭文化生长土壤的日益贫瘠。
随着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青年外出打工谋生,离开了学习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环境,大部分青年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
探索云南泸沽湖体验神秘的摩梭文化
探索云南泸沽湖体验神秘的摩梭文化云南,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
在那里,有一个被誉为“海上明珠”的泸沽湖,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而在泸沽湖周边,栖息着一个以摩梭族为主的古老民族,他们保留了独特的母系氏族制度,被誉为“走婚”的文化现象更是让人着迷。
今天,我们一起踏上泸沽湖之旅,深入摩梭文化,探索这个神秘的世界。
第一章:泸沽湖的魅力泸沽湖,位于云南省与四川省交界的边缘地带,素有“人间仙境”之称。
湖水碧绿清澈,周围群山环绕,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在湖面上漂浮的莲花,仿佛有着故事,带给人们无限遐想。
每年到泸沽湖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无不被湖光山色所深深吸引,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二章:摩梭文化的起源与特点摩梭族是泸沽湖地区的主要民族,他们独特的文化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摩梭文化起源于古代母系社会,女性在家族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摩梭族的家庭以女性为核心,由姨母统领,男性成员通常只在家庭中作为客居者存在。
这种独特的家族结构,使得摩梭族的传承方式也与众不同。
第三章:走婚习俗的奥秘走婚,是摩梭族非常独特的婚姻习俗。
在摩梭族社会中,男女关系非常自由开放,女性享有选择配偶的权利。
男女之间没有稳定的婚姻关系,而是通过“相守相爱”的方式来交往。
女性每晚可以从自己的母亲家走到心仪的男性家中,隔天早晨再返回自己的家庭。
这种婚姻模式使得家庭更加稳定,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第四章:摩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今,摩梭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传统的母系社会逐渐受到外界风俗习惯的冲击,摩梭族的年轻一代也更多地选择了现代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保护和传承摩梭文化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举办摩梭文化节、建设摩梭文化博物馆等,以期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
结语:泸沽湖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而摩梭文化则是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这个古老而现代并存的社会,我们可以一窥摩梭人的生活习俗和家族制度,感受到这个民族的魅力和智慧。
摩梭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摩梭文化发展现状分析摩梭文化是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主要存在于云南省中部的摩梭乡,是世界上仅存的伊洛赛人的聚居地。
摩梭文化以“走婚制”和母系社会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这种文化形式对于国内外的学者和游客来说都具有较大的研究和旅游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摩梭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走婚制的逐渐消亡。
走婚制是摩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体现了一种男女平等、和谐共处的社会关系。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摩梭人开始接受城市的婚姻习俗,逐渐改变了走婚制的传统习惯。
另外,社会的发展也使得走婚制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如难以找到合适的婚姻对象和家族人口的剧减等等,这些问题都使得走婚制逐渐被摩梭人所淘汰。
其次,摩梭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困境。
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摩梭人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改变了居住地、工作方式以及婚姻习俗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摩梭文化的衰落。
同时,由于文化传承的问题,很多年轻一代对于摩梭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同,加上城市的诱惑和现代化的冲击,使得摩梭文化正逐渐失去其独特性。
因此,摩梭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摩梭文化的旅游开发存在一些问题。
摩梭乡是云南省的一个旅游热点地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然而,由于旅游开发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使得摩梭文化的纯正性和传统性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在旅游过程中,一些商业化的摩梭文化表演和活动使得摩梭文化变成了一个商品,使得其真正的内涵和意义被忽视。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给摩梭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综上所述,摩梭文化的发展现状十分复杂。
从走婚制的逐渐消亡到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困境,再到旅游开发中的问题,都使得摩梭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摩梭文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开展文化教育、加强旅游规划和管理等方式,才能真正保护和发展好摩梭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摩梭人的走访制与母系家庭研究ppt实用资料
摩梭人的走婚
摩梭人的走婚
• 这种走婚只依赖感情,与经济等一切外界条件均无 关。
• 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抚养,男方不需负担, 但父亲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亲子关系。
• 在走婚中,男女只能分别有一个对应的走婚对象; 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仍可以自由与其他人重新进行 走婚。
摩梭人的一妻一夫
• 有些摩梭人会与伴侣以正式的婚礼结合,但与父系 社会的一夫一妻(摩梭人称为“一妻一夫”)关系 有所不同。
• 正式结婚的夫妻大部份为招婿入赘,少数是女方外 嫁。丈夫称为“汗处巴”,妻子称为“处咪”。婚 后未必会同居,有不少正式结婚的摩梭人仍然居于 自己所属的母系家庭,财产亦分别属于各自的母系 家庭,子女亦由母系家族成员照顾。
• 即使同住,母系家庭成员亦会帮忙照顾自己的子女, 自己亦会帮忙照顾自己或配偶的姨甥、侄儿,经济 方面仍然以自己的母系家族为主。
摩梭人简介
• 摩梭人实行母系继嗣制度,血缘按母系计算,财 产按母系继承,并且有着由母系血缘亲属共同居 住在一起而组成的亲属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都 是一个母亲或母亲姐妹的孩子(母亲的兄弟去哪 儿了?),群体中人口多,代数多。P816
• 摩梭人所住的房屋称为“祖母屋”(“祖母”在摩 梭语里有“大”的意思,所以又译为“家屋”), 由“男柱”和“女柱”两根柱支撑,代表男女平等, 两柱必须出自同一棵树,女柱为根,男柱为干,象 征“女本男末”。
接受、所属群体赞成的、伴之以嫁妆彩礼的、受 即使同住,母系家庭成员亦会帮忙照顾自己的子女,自己亦会帮忙照顾自己或配偶的姨甥、侄儿,经济方面仍然以自己的母系家族为
摩梭人简介
• 中国西南部云南、四川边界的泸沽湖畔及其周围 地区的族群,人口约3万余人,自称“纳”或 “纳日”。P815
走进摩梭人的神秘世界
祭祀他们最崇拜 的 自 毛毡等物, 白天作客人的座位。晚上 , 铺 举 行盛大的仪式 ,
然 神— —戛姆女神 。仪式完毕后 , 自 各
散席后 , 男方准备 回家 时 , 方要 开 被 盖 , 是眠 床 。 女 便
给 男 方 来 的 亲戚 还 礼 。女 的送 褡 褡 线 、
月米酒
摩梭人在婚姻形 式上 , 有结婚 和走
客 人 一 进 正 房 , 会 被 热 情 的 主 人 礼 。( 年来 已逐 渐 改 为 7岁 或 9岁 举 婚两种 , 便 近 而以走婚为多数 。结婚类于汉
是配偶双方各居母家 , 男 请到 “ 火铺 ” 尚未 坐稳 , 上 , 一碗 家家 常 行 了) 式开始 , 由请来 的喇嘛念经 。 族。所谓走婚 , 仪 先 清早 归家 。这种关 备 的 “ 尼 玛 ” ( 种 用 麦 子 、 子 或 经念 到一半 时 ,给受 礼 的孩子 焚香 沐 的晚上到女家过夜 , 苏 酒 一 稗 苞谷 酿制 的饮料 ) 端来 了 , 便 接着 是精 浴 。为 孩 子 沐 浴 穿 戴 的 成 年 人 , 与 受 系一 般很 固定 、 须 专一 , 而且是秘密来往。
致 的 木盒 或 竹 盒 盛 放 的 糌粑 。继 而 白瓜 礼 的孩 子 的 生 辰 、 相 相 同 ( 论 年 岁 属 不 月 米 酒 是 有 了 孩 子 后 , 满 月 这 天 在
, 女孩 子受礼 举行 的一种隆重仪式。男女之间的夫妻 籽 、 面粑粑 、 麦 煮鸡 蛋 ……源源 不断 地 大小 )男孩子受 礼请男 的 ,
由 于 这 里 风 光 奇 美 , 时 , 由 于 居 住 人 家 里 做 客 , 酒 可 以 随 意 , 这 一 碗 前 , 梭 人 为 防 御 外 族 侵 扰 , 人 们 都 同 也 烧 但 摩 男
泸沽湖的摩梭人:民族风情
泸沽湖的摩梭人:民族风情
泸沽湖的摩梭人,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母系制生活方式而闻名于世。
他们的传统、文化、语言和习俗,都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摩梭人的社会结构以母系家庭为基础,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他们的婚姻制度是“走婚”,即男性和女性没有固定的配偶,而是通过互相走访对方家庭的方式进行交往和生育。
这种婚姻制度在摩梭人中流传了数千年,至今仍然保持着其原始的形态。
摩梭人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音乐和舞蹈。
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常常在节日、婚礼和其他庆祝活动中表演。
此外,摩梭人还有自己的信仰体系,他们崇拜自然、祖先和神灵,并举行各种祭祀仪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在现代社会中,摩梭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然而,他们仍然努力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传统。
许多摩梭人开始意识到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措施来传承和推广自己的文化。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民族风情。
论现代化背景下摩梭文化的传承与转变-2019年文档
论现代化背景下摩梭文化的传承与转变在中国云南、四川交界的崇山峻岭中,镶嵌着一个海拔2700多米的高原淡水湖畔——泸沽湖,居住在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注”婚姻和以母系计算宗族、按母系继承财产的母系氏族大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摩梭文化又该何去何从呢?、摩梭文化的特点与习俗摩梭人时代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泸沽湖畔,泸沽湖畔处于滇、川交界处的万山丛中,以绝世美景闻名于世。
摩梭人是迄今中国唯一保存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人群,他们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今,泸沽湖畔仍保留着母权制家庭形式,被人们称之为“神秘的女儿国”,这是引起中外学者和游人最感神秘最感兴趣的文化现象之一。
一)走婚制。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通常是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访宿,次日拂晓便匆匆返回自己家中,同母家的成员一起生产、生活。
在摩梭人眼中,男人女人各住自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天下男子到处有,东方“女儿国”的女子任我求。
如果兄弟中间有人爱上了别人家的女人,大家就会把他嫁”出去,这会遭到全村的耻笑,因为他在逃避扶持一个大家庭的责任。
在摩梭人的婚姻制度当中,不存在“第三者”,也不存在“父母之言,媒妁之言”的封建思想,更不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
正因为这个原因,摩梭人当中不存在离婚、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社会问题。
在《甲次卓玛和她的母系大家庭》中,甲次卓玛的大妈妈和父亲的婚姻就是走婚。
甲次卓玛与她的老祖母、母亲、姐妹们、哥哥一起生活。
现代很多人误解摩梭人的走婚制。
摩梭人实际也是感情好了二者才可以走婚,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不负责任。
生父虽然与儿女不在同一个家庭生活,不必承担经济责任,但还是会在过年过节时期看望孩子,送一些衣物和生活用品,孩子也知道自己父亲是谁。
而外出打工的甲次卓玛的婚姻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刚开始时她的家族并不同意她嫁给汉族人, 一时转不过弯,但是最终还是让甲次卓玛嫁给了她的爱人, 夫一妻过上美满生活。
泸沽湖的摩梭文化:母系社会的神秘之窗
泸沽湖的摩梭文化:母系社会的神秘之窗泸沽湖,位于中国云南和四川边界之间,是中国最大最深的高原湖泊,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具有摩梭文化的地方。
摩梭族是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他们以崇尚女性为特点,被誉为“世界上最后的女儿国”。
泸沽湖的摩梭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摩梭族人口约有40多万人,主要居住在泸沽湖周边的山坡上,他们过着独特的生活方式。
摩梭族民居多为木质的水上住宅,建在湖中,给人以别样的美感。
摩梭族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女性在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传统上,摩梭族女性在婚姻方面拥有绝对的自由,她们可以自由选择丈夫,而且丈夫并不需要居住在她们的家庭。
相反,摩梭族的家庭是由女性的母亲统一管理的。
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被称之为“走婚”。
“走婚”是摩梭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
在摩梭文化中,男女之间存在一种“双居制”,男性居住在自己的母亲家中,每晚可以选择与自己的目标女性相会,第二天早晨离开,返回自己母亲的家。
这种独特的婚姻形式,保障了女性的权益,使她们可以更加独立和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伴侣。
除了婚姻制度,摩梭族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比如,摩梭族的女性从小就接受家族中长辈的教育和启蒙,她们自信、坚强,同样也承载着家庭的责任。
在摩梭族的村落中,女性还负责农田的开垦和作物的种植,男性则负责打猎和捕鱼。
女性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她们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支撑着整个社会。
摩梭文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走婚节”。
这是摩梭族人民庆祝丰收和感恩的日子,整个村落变得热闹而喜庆。
节日期间,摩梭族人民会戴着花环,手持花束,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节日期间,摩梭族年轻男女还会通过跳踏舞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女性会通过双手相交的方式向心仪的男性示意。
摩梭湖的摩梭文化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道风景线。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究、了解摩梭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游客在游览泸沽湖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美食,欣赏到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
摩梭人
6、现行的婚姻形态
1、阿夏异居婚 2、阿夏同居婚 3、一夫一妻婚
7、家庭的组织形式
• 1、母系家庭2、双系家庭 3、父系庭8、摩梭人的传统节日
• 朝山节
• 打跳
现代的女儿国
-----泸沽湖边的摩梭人
简 介
• 摩梭人属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 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 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 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 永宁坝子。
1、居住
2、服饰
3、饮食
摩梭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兼食青裸、 大麦、洋芋等。夏秋季节,以青菜、萝卡等新 鲜蔬菜作佐食,冬春两季以酸脆菜、干萝萝卜 丝、腌鱼、腊肉等作佐食。
4、礼俗
• 成年礼 :女孩叫“穿裙礼”,男孩称“穿裤 礼” • 葬俗
5、禁忌
• 摩梭人的禁忌主要有:禁忌任何人用脚跨过火 塘,禁忌沷水在火塘里,忌用脚在外做活累了, 不能进家门就抱婴儿。不准虐待歧视残疾人。 妇女正在分娩时,忌讳生人进家门。禁食狗、猫、 蛙肉,忌捕杀缓带鸟。忌用刀子砍门槛,忌男客 登女榻。清早不能说梦见的事,傍晚不扫地。孕 妇不得横跨马缰绳,孕妇面前忌谈兔、蛇。孕妇 天黑后不出门,产前妇女不参加葬礼。正在酿酒 时,来人不能提喝酒的话。忌伐水源或墓地上的 树。果树第一年结的果要让老人吃。同一母系 血统内的人不能结交阿夏(情侣)。小孩的头一 件衣服须用老人的旧衣服改做。
摩梭人不是母系氏族社会活“化石”
摩梭人不是母系氏族社会活“化石”——再谈中国的民族——混沌学宫 玉 海上次谈到白马族不是藏族;因为他们自认为氐人,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后代;所以和颛顼之孙皋陶、曾孙伯益为始祖的女真人为同一支脉。
因而不同于黄帝长子少昊青阳氏之后的羌人。
现在来说摩梭人。
居住在云南西部卢沽湖畔的摩梭人,确实有些神秘。
他们女性当家、兄弟主事;女人不出嫁,男人不娶妻,实行“走婚”制。
就是由女人招婿,但不入赘,晚来早走;有的就这样了却一生。
在有些人看来,也许很浪漫的吧!由于摩梭人邻近纳西族,有些风俗、习惯和语言又相近,因而被“民族学家”定为“纳西族”的一支。
但是摩梭人对此不予同意。
此其一。
由于实行走婚制,有些人认为摩梭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甚至说摩梭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对此,摩梭人嗤之以鼻,根本不承认是什么“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
他们说:从懂事时起,母亲就会告诉他(她)的生身父亲是谁,“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从何谈起!纳西族,是夏人之后;他们的古乐就是雅乐,雅就是夏。
按《山海经·海内南经》:有人曰驩头。
鲧妻士教生炎融,炎融生驩头。
炎融就是夏禹,他的子孙奉派到怒江中下游,极可能是为了①保护伏羲氏路过的那棵橄榄树,就是“建木”;因此居“建木西”;②为了守护西藏通到云南的那条“通天之路”。
现在察隅的地名,就是从炎融而来。
古时“炎”又读“茶”,如炎陵(炎帝之陵)就读为茶陵。
摩梭人为颛顼之孙,大禹也是颛顼之孙,为同祖堂兄弟,因此很相近;但从家族历史看确有不同。
摩梭人,原称蒙双人。
《博物志》说:“蒙双民,昔高阳氏,同产而结为夫妇,帝放之此野,相抱而死。
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活,同颈二头四手,是为蒙双民。
”高阳氏为帝颛顼之国,其孙与孙女为双胞胎——龙凤胎,长大以后结为夫妇,被颛顼流放到南方。
“七年复活”之说,可说明经过七年艰苦跋涉,到达卢沽湖畔安身。
至于“同颈二头四手”,则可能一种纪念造型。
为何要流放他们到云南?①伏羲、女娲兄妹成婚。
摩梭文化中的“舅舅”
摩梭文化中的“舅舅”作者:康文姣来源:《百科知识》2008年第03期川滇交界处的永宁泸沽湖,清澈恬美,碧波荡漾,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在西南高原上。
当地摩梭人把它称为“谢纳米”,意思是“母海”。
在湖的北岸,屹立着一座秀美的“格姆”山,意思是“母山”。
摩梭人视它为女神的化身,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转山节”。
在这山水都被赋予女性形象的神,话般的境界里,不仅传说中曾有过一个“女儿国”,而且迄今为止泸沽湖畔仍然盛行以女承家,过着男不婚女不嫁,夜合晨离,子女从母居的母系社会生活。
摩梭人的族源属我国古羌族,是由我国北方南迁至川、滇的古羌族后裔。
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数民族进行识别,云南宁蒗地区的摩梭人被识别为纳西族,四川境内的摩梭人被识别为蒙古族。
摩梭人曾多次申报单独成为一个少数民族,但未获批准。
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堪称母系氏族的缩影,是当今研究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
它既是母系氏族血缘组织,又是生产生活单位,是母系不断分裂的遗迹。
但摩梭人的走婚与母系亲族距原始形态已相去甚远。
从公元2世纪起,摩梭人就实行着3种婚姻形式,存在着3种家庭。
3种婚姻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的“阿注异居婚”,比较固定的“阿注同居婚”,一夫一妻制婚姻。
3种家庭是:母系家庭,母系父系并存的双系家庭,父系家庭。
解放初期在盐源、宁蒗和术里3县的一些乡,母系家庭占61.7%,这说明当地的生产生活单位仍然是子从母居的母系家庭为主。
摩梭人结婚的不多,解放前,一般是土司、贵族阶层和少数富有的人家才有婚嫁。
解放后,由于政府宣传和鼓励结婚,甚至有一段时间强制进行结婚登记,结婚的人数有所增加。
但大多数人仍热衷于走婚,这里面有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作用。
有的家庭里出现了一到二个人外嫁或婚娶,而其他人实行走婚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的舅舅由于母系家庭的长期存在,母系血缘观念的长期影响,在摩梭人的思想意识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套道德观念和传统观念。
舅舅在母系家庭中享有男性的崇高荣誉和地位。
一户摩梭人家三代人的手工传承之路
一户摩梭人家三代人的手工传承之路【摘要】摩梭人家三代人之间的手工传承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祖辈们将他们独特的手工技艺传承给父辈,父辈则将这些技艺传授给子辈。
在这个过程中,家族手工技艺经历了融合创新的阶段,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传承者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冲突等。
尽管如此,手工传承仍然拥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一种生活的财富。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手工技艺,让它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展。
手工传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统,带着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摩梭人家,手工传承,三代人,祖辈,父辈,子辈,家族,融合创新,传承者,挑战,价值,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摩梭人家中,手工传承是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智慧。
摩梭人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他们依靠手工艺为生,传统的技艺通过家族的代代相传,得以保存和传承。
摩梭人家三代人的手工传承之路,是一部精神财富的传承史,记录了家族的劳作、智慧和生活方式。
摩梭人家的手工传承源远流长,祖辈们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实用的手工作品,如纺织品、编织品等。
这些手工技艺反映了摩梭人的生活历程和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父辈继承了祖辈的技艺,不断加以发展和创新,为家族手工传承的延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子辈在学习和发展手工技艺的过程中,融合了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使手工传统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展现出新的魅力。
在家族手工技艺的融合创新中,传承者们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正是这些挑战,使得传承者们更加珍惜手工传统,努力传承和发扬家族的文化传统。
手工传承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
通过传承家族的手工技艺,我们可以感受到家族的温暖和力量,传承家族的智慧和价值观。
1.2 手工传承的重要性手工传承是摩梭人家三代人中的重要文化传统之一。
摩梭人属于哪个民族
摩梭人属于哪个民族
摩梭人属于纳西族。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属纳西族一支。
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
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
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
纳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纳西族的人口数为323767人。
云南摩梭人是什么民族
云南摩梭人是什么民族
摩梭是一个未识别民族,也就是未纳入国家公布的民族,一般将他们说成是纳西族,本来也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最出名的就是杨二车娜姆
(该族群在国家的整个识别过程中,并未经中央*** 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民族族别身份。
中国未识别民族,指的是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官方认定为独立民族的特定群体,也可能是指民族辨析尚且不明晰而未获官方承认的民族。
依照马克思民族理论,中国民族划分和民族识别认定的理论依据是“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然而因为资料不足、数据不足、划分民族的标准未统一,造成民族划分仍有许多错误,还有再加上中国的民族理论吸收了西方观念,希望能以“血缘”能重新划分民族,因此造成了许多未识别民族。
被归纳为未识别民族的中国国民,其居民身份证上民族栏目会填上人群(未识别民族)的名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摩梭人族源:为何至今保存母系氏族社会特征
在云南西北宁蒗县部美丽的泸沽湖畔,世代居住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
他们过着走婚的生活。
这是迄今中国惟一保存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人群———摩梭人。
至今还沿袭着当地古老原始社会形态的摩梭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摩梭人的族源以及他们和兄弟民族之间的遗传关系始终悬而未决。
近日,有消息称:已被科研人员成功破解。
消息一出,即刻引起了广泛关注。
摩梭人的族源之谜能否就此揭开?
探究摩梭人族源,数十年仍悬而未决针对摩梭人的族源,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DNA库项目负责人、云南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心主任肖春杰教授告诉本报,在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民族识别中,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被识别为纳西族;但是大部分摩梭人认为自己与纳西族有着本质的区别,应该被列为单一民族。
于是,根据他们的要求和意愿,1986年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仍称他们为“摩梭人”。
但是,摩梭人的族源以及他们和兄弟民族之间的遗传关系究竟是怎样从1986年至今,20年来,仍然悬而未决。
肖春杰教授分析指出,之所以要揭开摩梭人的族源之谜如此困难,这和他们至今仍旧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里有关。
没有父亲,没有丈夫,女人当家的摩梭人至今还沿袭着当地古老原始的社会形态,过着走婚生活———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生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由男子“走”来实现婚姻。
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清晨回到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
有走婚关系的男女以“阿肖”彼此称呼着,这个称呼在摩梭人的语言里就是有夫妻意义的情侣。
男子或者亲切地称呼女子“阿都”。
摩梭人在父系、母系遗传结构上存在巨大反差自称“纳日”的摩梭人,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西北古代羌族的后裔,在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发展中,先后融汇了藏族、纳西族、普米族、彝族和白族文化的成分。
肖春杰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小组对摩梭人的族源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究,并在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他们采集了摩梭人和与之相对照的藏族、纳西族、普米族、彝族和白族群体的样本,通过Y染色体、线粒体DNA多态性的诸多数据对比后,推测出了遗传距离。
结论产生了,研究人员有个惊人的发现———摩梭人在父系遗传结构和母系遗传结构上有着巨大的反差,他们在父系遗传结构上与云南藏族的遗传距离最近,而母系遗传结构则最接近云南丽江的纳西族。
据了解,母系遗传专指以线粒体DNA为表现特征,只在母亲和女儿之间代代相传,子一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
而父系遗传是指由Y染色体为表现特征,只通过父亲遗传给儿子,子一代总是表现为父本性状的遗传现象。
“遗传学所揭示的人类演化史中,父系和母系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是能理解的,但像摩梭人这样存在巨大反差的现象还十分罕见。
”肖教授说。
研究小组一致推断,这是基因交流的结果,摩梭人特殊的母系社会结构可能是导致其母系、父系遗传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母系遗传结构最接近纳西族,而父系遗传结构和藏族相近根据史书记载,包括云南摩梭人在内的藏缅语族人群,都是源于中国西北的古羌人后裔。
在古羌族大规模南迁的过程中,不同的支系随着迁徙路线、居住环境的变化在和当地兄弟
民族的血缘融和后,遗传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摩梭人的母系遗传结构,会和同为北方起源的纳西族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然而,摩梭人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和“走婚”的婚配方式却增加了父系基因来源的复杂程度,由于基因在传代过程中会发生重组,容易对祖先历史的追溯造成干扰。
那么,为什么摩梭人的父系遗传结构又会和云南藏族相关呢?
肖春杰教授解释了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有着比较近的共同起源,另一方面是有基因混合所致。
根据调查显示,在泸沽湖周围的婚龄人口中,有高达75%的人保持着“阿肖偶居婚(走婚)”这种形式。
这种婚姻形式的形成和延续的年代,一般被认为是古羌人遗风的继承。
因此,摩梭人父系基因的混合可能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而由于600年前,由西藏传入的喇嘛教在摩梭人的宗教信仰中占了统治地位,在宁蒗地区甚至出现了类似于藏区的政教合一组织。
于是,经过几百年的基因交流,才可能导致了摩梭人父系遗传结构和藏族相近的现状。
摩梭人如何走婚摩梭人走婚的形式一直让人们充满好奇。
神秘的走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据介绍,走婚之前,男女双方通过平时的接触了解,尤其是篝火晚会的跳舞对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而后男女双方约好暗号,男方才能进入到女方的花房里。
不过,这种爱情关系是在“偷偷摸摸”中进行。
黑夜走婚时,不需金钱厚礼,只要带上一包松籽与一顶帽子即可。
松籽是为了对付女子家的狗;帽子则是进了女子花楼后将其挂在门外,告诉后来的男人,此时名花已经有主,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男方多数在夜阑人静时进入女方房中,而第二天天不亮,男方必须在女方家人未起床时离开。
经过一段时间后,男女双方情意笃定,山誓海盟;尤其是有了爱情的结晶后,便可以公开出入,家人也就认可。
此后,虽然还是走婚,但不必再偷偷摸摸了。
走婚双方有了子女,他们的子女跟随母亲居住,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
男方无须到女方家生活,也无须对子女负任何责任,只是每逢过年过节买些衣物给孩子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摩梭人虽然实行走婚,但不乱婚。
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不可以同时与几个人相好,而只能选取一个。
一旦双方感情破裂,只有断了关系后才可以重新与另一个走婚。
此外,除了姑表以外,摩梭人还严禁与三代近亲走婚,如果发现有近亲走婚将被乡亲耻笑。
——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