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94e43f987c24028905fc38a.png)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所谓坡地建筑,就是指的那些在高差较大的坡地地形上进行兴建的建筑物,其最大的特点是建筑物底部的嵌固端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1]。
将坡地修整成为多个连续的台地,在各个台地上兴建多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缓解当今土地资源紧张问题的主要举措,同时这也是塑造良好建筑环境的积极尝试。
不过,由于坡地的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所以在上面兴建建筑物的难度也较大,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非常高。
笔者以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为例,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技术理论,简单谈一谈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和措施要点。
一、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项目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整个项目分为多个地块,其中D 地块场地条件尤为复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台阶形状,高差较大;在场区的中部横贯一条冲沟;西南临水库,勘察时场区地面标高最大值70.25m,最小值51.43m,地表相对高差18.82m。
整个小区包括30号-39号共10个单体,一个地下车库以及一排商业网点,其中32 号楼和网点位于车库范围之外。
由于场地高差大,不同位置的主楼基础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①东侧场地高的部分需要爆破;②西侧靠近水库的需要打桩;③位于冲沟边缘的主楼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2、地质概况对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分析,得出其地质层的基本分布规律和评价如下:①第一层:素填土,厚度不均,变化较大,松散,固结性一般,工程性质差;②第二层:粉质粘土,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可塑,工程性质较差;③第三层:上层粉质粘土,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中层中砂,场区部分钻孔分布,稍密-中密,饱和,工程性质一般;下层角砾混粘性土,主要分布在冲沟区域及商业楼部分区域,松散-稍密,饱和,该层土质极不均匀,局部粘性土与角砾互层,工程性质一般;④第四层:上层全风化云母片岩,风化成砂状,遇水软化、泥化,工程性质一般,承载能力一般;下层全风化闪长岩,风化成砂土状,承载能力一般;⑤第五层:上层强风化云母片岩,场区局部分布,分布区域稳定,厚度连续,场区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 级;中层强风化闪长岩,场区局部分布,场区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 级;下层强风化花岗岩,场区局部分布,场区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 级;⑥第六层:上层中风化云母片岩,场区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工程性质好,为场区稳定基岩;中层中风化闪长岩,场区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工程性质好,为场区稳定基岩;下层中风化花岗岩,场区大部分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工程性质好,为场区稳定基岩。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f506751f7ec4afe04a1dfb7.png)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作者:许靖威林甲品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03期摘要:坡地建筑物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受限于地形方面的特点,在具体的设计以及施工处理中,都存在着较高的难度,这也就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坡地建筑的充分关注,尤其是对于关键结构的设计工作,更是需要进行全面分析。
本文就首先介绍了坡地建筑构建的一些基本原则,然后又重点从基础结构设计、挡土墙设计以及上部结构设计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确保坡地建筑结构的可靠性。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1引言坡地建筑即建造在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山区及地貌起伏变化较大的非山区的建筑物。
坡地地貌的起伏变化既为建筑设计带来很多限制又为建筑创作提供了独特的想象空间,与地形地貌结合得到的好的建筑作品既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又能与自然环境协调,符合生态建筑要求和绿色建筑的特征。
就结构设计而言,坡地建筑同样面临着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双重挑战,本文主要阐述目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分析2.1充分考虑山体特征对于坡地区域建筑物的合理构建来看,相应的山体特征分析和参考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山体特征的充分考虑也就需要了解该区域内地质结构的基本特点,分析其可能会对于建筑物构建和应用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和威胁,如此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后续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建设的可靠性和目的性,避免因为相应的外界地质环境考虑不当影响其最终的构建稳定性效果。
2.2充分考虑容积率大小在当前建筑物的具体构建过程中,为了提升其应用舒适度和可靠性效果,处理好容积率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容积率的合理设定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所在,围绕着容积率的设计,其不仅仅要考虑到开发商经济性方面的要求,还需要重点从坡地结构自身出发,促使其能够保障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合理性效果,尤其是要促使人们在后续坡地建筑物的应用中较好体验其服务效果,避免因为容积率控制不当影响到后续建筑物应用实效性。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c3e613b7360b4c2e3f6447.png)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探讨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愈加稀缺。
而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合理利用地形是对地形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提升,但进行结构设计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文根据多年结构设计经验,对坡地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discussion about structure design in hillsidebuilding/shen jian (china merchants shekou industrial zone co.ltd)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land became more and more scarce, and hillside land is a sort of common topography in practical project. rational use of topography is very benefic to increas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but it’s usually difficult for structure design. base on years of design experience, the article discussed about structure design in hillside building.key words: hillsid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坡地的概念坡地是种倾斜面的概念,具有一定倾斜度的自然或人工场地均属于坡地的范畴。
“坡地”广义的概念是一种具有特殊场所感的建筑场地与环境,给人以独特的心理感受及其客观的可利用性,且其主要识别标志为地形地貌的起伏特征。
既包括由不同复杂的生态及形态构成的综合性地貌(如高原、山地和丘陵中的“坡地”),又包括较小范围内地形地貌小尺度起伏变化的山坡用地(如盆地和平原中的“坡地”)。
对某大楼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对某大楼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b869a61a45177232f60a2b3.png)
质灾 害的评估结果 , 建场地所处 区域 范围 内无影 响场地稳定 拟
性 的 不 良地 质 作 用 , 宜 作 为 建 筑 场 地 ; 场 地 位 于 山前 地 带 , 适 但
地质 条件 复杂 , 围岩护 坡高度 超过 2 m, 0 在暴 雨等 极端天 气条
件 下 可 能 存 在 滑 坡 和 泥 石 流 等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口 。
层和屋面 分别与 B区首层 、 、 2层 3层相连 。由于 受建筑功能布 置 的限制 , 本工程 A区和 B区采取不分缝结构设计 。
B区与 A区交接处 , 存在 9 m高 的岩石坡体 。岩 体以上的 B 区基础 的荷载可 能对岩体产 生不利影响 。设计时采取 以下主要 措施保证坡体 以上岩 体和 建筑 物的稳定:当 B区基础底部岩石 裂隙面的倾斜 角度和倾斜方 向背 向 A区时,岩体稳 定受影响较
23 岩石 锚杆 基础 设计 -
为 增 强 独 立 基础 承 受 水 平 力 的 能力 , 并 提 高 基 础 与 基 岩 的 整 体 性 , 独 立 基 础 下 设 岩 石 锚 杆 , 杆 采 用 + 2钢 筋 , 杆 孑 在 锚 3 锚 L
本工程拟建场 区地 层上部为 人工填土 , 其下为第 四系坡积 物和岩层 , 自上而 下分为 4大层 。第①层为人工填土, 主要为灰 渣、 砾石 和建筑 垃圾 ; 第②层 为 山前 坡积物 , 风化 程度很 高 , 为 角砾 含土 , 以坡 积的碎石 和角砾 为主 , 砾径不 等 , 菱角锋 利 , 层 间夹有粉 质黏土, 土的含量不均; 第⑦ 层 以下 为岩层, 为侏罗系
小 , 由于 基 坑 开 挖 对 岩 层 的连 续 性 和 整 体 性 可 能 破 坏 , 有 但 仍
2 地 基处理及基础设计
探讨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
![探讨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8816c0f111f18582d05a2d.png)
意挡土墙必须要有足够的刚度!在土压力作用之下墙身不能发生 滑移$倾覆等情况%&'$将主体与挡土墙作为整体进行设计!根据 () 板带宽度的单向板进行挡土墙墙身及配筋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在坡地建筑工程设计中!如果架空层比较高!则可能会形成 柔弱底层破坏结构!利用长短柱架空坡地!短柱可能发生剪切破 坏" 对此!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在坡地建筑工 程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稳定性!应该注意在主体和挡 土墙做为整体时!上部结构计算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侧向土压力的 影响" 主体工程设计 主体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两大条件)一是满足建筑物静止状 态下自重荷载引发沉降的稳定性#二是满足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 载等可能引发的局部不稳发生裂缝或者坍塌情况" 只有满足这两 大条件!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因此!在进行坡地建 筑项目的设计时!要以建筑物的稳定要求为前提!运用概念设计 技术!对主体工程的设计进行规划" 首先正确处理建筑主体工程 与项目选址的关系#对于选址与建筑主体工程稳定需求条件不足 的情况!应考虑与基础工程设计的相衔接性#其次正确处理建筑 主体工程与挡土墙的关系!从构造$材料和设置方式等不同层面! 考虑影响主体工程的全面因素" 排水设计 坡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地质灾害是考验建筑工程安全性的重 要因素"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需加强对排水等综合管网的布局"根据 坡地的具体走势!设计出高效$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及时的排水! 确保建筑基础的稳固" 对有遭遇暴雨可能的坡地建筑!为了保证瞬 时的水头增高*来不及泄洪+影响地下室的抗浮安全!可以在簸箕型 的地下室侧边设置排水盲沟等措施!保证地表水的及时排出!减小 需要设置抗浮的设计水头!降低设置抗浮措施的工程造价" 坡地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几种形式 (+从 建 筑 功 能 方 面 考 虑 )对 于 大 多 数 的 坡 地 建 筑 为 了 充 分 利 用坡地条件将建筑物临空一侧的底部设计为商铺或车库!上部设 计为住宅或办公! 这样就很容易使建筑形成上刚下柔的结构!而 此种结构不利于抗震!在地震中底部先于上部结构破坏!致使结 构倒塌" '+从平面布局上考虑)在楼位布置时!大多数建筑物的长 向平行于临空一侧!这样的布置势必要考虑建筑物在靠近土坡一 侧土体的侧压力对建筑物的倾覆$滑移等不利因素" 由于此类建 筑的抗倾覆力矩较小!在结构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陡坎处挡 土墙外倾并开裂同时建筑物将会发生向前倾倒$滑移破坏" 这种 破坏!在汶川地震中已有发生" 针对坡地建筑!大多数建筑设计 时! 在临坡一侧设置挡土墙或永久护坡与建筑物脱开 (*+) 的距 离!结构计算时可不考虑土体侧压力对结构的影响" 结语 我国的国土面积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山地!并且我国的很 多城镇周边都是山!在坡地之上建造建筑物已经非常普遍" 在对 坡地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先明确地形对建筑物可能会 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出之后可能会带来的威胁" 参考文献 ,(- 宋 兵 . 山 地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的 相 关 问 题 探 讨 ,/-. 四 川 建 材 ! '0(1!*02+)21324. ,'-吕 东 .坡 地 建 筑 地 下 室 相 关 结 构 设 计 问 题 ,/-.住 宅 与 房 地 产 ! '0(2*('+)5(. ,+- 张 猛 . 关 于 坡 地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的 探 讨 ,/-. 河 南 建 材 !'0(6! *06+)47345.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研究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b4536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0.png)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建筑需要建立在坡地上。
坡地建筑设计与平地建筑设计有着许多不同之处,需要特别注意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地形特点、结构设计和安全性三个方面进行浅谈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研究。
一、地形特点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坡地建筑的地形特点主要包括地势的坡度、地基稳定性、地震危险等。
这些因素都对建筑的结构设计产生了影响。
首先,坡度对建筑的结构设计有重要影响。
建筑在坡地上建立,需要考虑坡度,即建筑物倾斜的程度。
坡度过大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
大坡度会使地基承受不均匀负荷,容易引起地基不稳定、裂缝和滑坡等问题。
因此,在坡地建筑中,要根据不同的坡度设计不同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建筑物的承载条件和使用要求。
其次,地基稳定性是影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坡地的地质条件往往比平地地质条件更复杂,地基的稳定性往往更容易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
如果在地基不稳定的地方建造建筑物,很容易引起地基下沉、崩塌,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坍塌。
因此,在坡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地基进行认真的勘测和分析,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以避免安全隐患。
最后,地震危险是影响坡地建筑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坡地建筑往往处于地震带,受到地震的影响较大。
地震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剧烈的变形,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地震的影响,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并采取相应的防震设计措施。
二、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有着一些与平地建筑不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结构形式:坡地建筑结构比平地建筑更为复杂,根据坡度的不同,结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低坡度的建筑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坡度的建筑则需要采用剪力墙、核心筒等承载体系,以增强水平抵抗能力。
2、建筑高度:一般来说,坡地上的建筑高度不宜太高。
建筑高度过高会增加建筑物倾斜和崩塌的风险,因此应根据坡度选择适当的建筑高度。
3、墙体结构:地势的坡度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因此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建筑物的墙体应设置倾斜支撑墙,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要点探讨-结构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要点探讨-结构设计论文-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b8ade176c66137ef06193c.png)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要点探讨-结构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现阶段所采取的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之处,实际结果与计算模型存在较大差异。
文章以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探讨相适应的设计方法,总结设计要点,以期给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1坡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以及设计方法1.1设计建模问题及其设计方法(1)通过YJK结构设计软件建模,需遵循逐层设置支座的原则,实际操作环节较多、工作量较大,在层数较高的坡地建筑中缺乏可行性,即便在小型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2)YJK建模楼层组装过程中,与基础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填写与基础相连的最大底标高,即对应的是开始掉层的柱顶,在此工作机制下软件会自动识别支座,操作相对便捷。
上述提到的两种建模方法均需在相应楼层根据土推力的支座反力输入等效水平推力,使软件自动计算各工况作用下的抗倾覆稳定性。
虽然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现阶段的坡地建筑结构设计中都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坡地建筑抗震资料不足以及设计人员坡地建筑项目经验不足,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失控的现象,建筑施工要素难以得到把控,过于呆板地依据经验开展设计工作,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所得方案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此时,设计人员需要提高综合水平,广泛收集抗震设计相关资料,兼顾多方面因素系统性地做好结构设计工作,保证各项设计内容都满足要求。
1.2基础设计问题及其设计方法坡地建筑常用基础形式有筏板基础、复合地基基础和桩基础[1]。
筏板基础、复合地基基础是风化岩土层或基岩出露面较浅的坡地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关键在于尽量保证基底持力层一致,基底标高尽量处于同一水平面及不存在临空面。
当地基基础附近有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的倾覆和滑移稳定性。
存在不稳定的临空面时,应将基础加埋深加大至下伏稳定岩体,并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要求。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ed4700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3.png)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科技推动下,使得建筑覆盖面积与范围得以有所提升,部分不适宜施工的地形区域,以现有技术为基础,也得以进行工程。
然而,虽然有技术作为支撑,但是在一些复杂地形,诸如坡地地形上的工程,质量方面仍旧较难把控,需要相关工程方,依据实际地形情况,在结构设计上进行优化,以避免由于地形因素破坏建筑稳定性。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坡地地形上的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应对措施坡地建筑,相较于平地建筑来说,要更为考验建筑本身的稳固性,工程方在规划结构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影响,无论是基础结构亦或是上层结构,都需进行稳固性上的优化,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兼顾到美观性,实现建筑设计与自然相融合的理念体现。
一、选址问题与应对措施通常,坡地建筑的选址,都会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对土质、水文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
选址后,需要依据实际坡地形状、朝向等,进行整体上的设计,例如,为保证采光,需得保证建筑整体朝向日照停留时间较长的方向;若想提升美观性,则可以适当结合树木河流或湖泊,以生态、绿色为设计理念。
除此之外,由于坡地地形存在特殊性,基础层的不平衡,较有可能导致稳定性的破坏,减弱其抗震能力,为此,就需在设计上,依据地质实质情况,提升抗震等级。
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进行的步骤为爆破、打桩与勘察三个方面,并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测定强度与等级。
通常,以素填土、粉质黏土为主要土质类型的坡地地形,由于其土质较为柔软且容易变形、稳定性较差的特点,进行地基建设时,不能够保证基础结构的稳固,因而并不利于开展坡地建筑工程。
而以上层粘粉质土和强风化云母岩为主要成分的地形,虽然该成分地形属于较为普遍的类型,然而实质上也并不是工程开展的最佳地形。
最为适宜坡地工程的土质类型为中风化云母片与中风化片岩这两类,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构成也相对稳定,得以最大程度保证建筑整体稳固性。
浅谈坡地建筑结构建模分析与基础设计
![浅谈坡地建筑结构建模分析与基础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e650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3.png)
浅谈坡地建筑结构建模分析与基础设计浅谈坡地建筑结构建模分析与基础设计摘要:坡地建筑通常存在场地高差大地质情况复杂等问题,对于带有地下室的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建模中对地下室参数定义及地下室底板及基础的结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文章结合某实际工程案例,对坡地建筑的结构建模与基础设计的重点难点进行探讨分析,并给出施工方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坡地建筑;地下室;结构建模;基础设计坡地建筑不仅可以满足正常使用性能,还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在国内许多城市都进行坡地建筑的开发利用,坡地建筑以其特有的错落有致的变化,使建筑具有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优势。
然而,在高差较大、地形复杂的坡地建造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不在同一标高上,且标高相差较大。
坡地建筑由于基础持力层高差大,特别是带地下室的建筑,常会出现结构模型与实际工况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这就要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坡地建筑结构的特点,利用设计软件进行合理的建模分析。
本文通过对位于坡地上的某公共建筑进行研究,给出了合理的建模措施和设计方案。
1带地下室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上部结构建模问题坡地建筑通常在建筑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存在较大的场地高差,对于带地下室的坡地建筑,其地下室通常存在一侧有覆土,一侧对外敞开的半地下室情况。
半地下室只在一侧或者两侧有覆土约束,与传统地下室情况不同,对于结构建模中地下外墙的定义及地下室层数的定义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而在模型计算中,这点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扭转不规则问题。
结构建模中应结合具体的场地情况和建筑条件,合理地定义地下室外墙刚度和地下室层数,合理考虑部分覆土对半地下室的有效约束作用,避免模型计算中出现严重的扭转不规则。
同时应有概念设计的意识,合理分析软件计算结果,从概念的角度,加强非覆土部位的结构刚度,减小刚度不均匀,减轻结构扭转效应。
1.2地下室底板的建模问题带地下室坡地建筑,其持力层标高变化较大,地下室底板通常存在部分区域位于基础持力层,部分区域距离基础持力层较远的情况。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1970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8.png)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在坡地上建造建筑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与分析以确保建筑物在坡地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面的稳定性。
在选择建筑区域时,需要进行地质勘测,了解土层的组成和性质,以确定地基的稳定性。
在坡地建筑的设计中,常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如打桩、扩底或加设地基桩等,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
其次,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稳定性。
在设计建筑物的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在坡地上的受力情况,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主要来自建筑物本身的重量以及使用荷载,而水平荷载则来自地震、风荷载等外部因素。
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增加结构的水平支撑、设置抗滑支撑结构、加固屋面结构等。
此外,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在坡地上,地下水的变化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除在建筑物外部,或者考虑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加入防水层,以防止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渗透和侵蚀。
最后,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土壤的侵蚀问题。
在坡地上,土壤的侵蚀可能会导致坡地的失稳和土壤的下滑。
为了防止土壤侵蚀,可以采用植被覆盖、设置固定器具或者采用排水系统等方法,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需要考虑地面稳定性、建筑物本身结构稳定性、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土壤的侵蚀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措
施,可以确保建筑物在坡地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试论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方法
![试论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0931e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d.png)
试论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方法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因地势因素影响,土地资源稀缺,坡地建筑也越来越多,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研究并不多,再加上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与施工难度也比较大,也导致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只有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技术经验与设计方法,才能够确保关键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文章通过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具体有效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应对方法前言坡地建筑通常指的是在高度差较大的坡地地形环境建设一些建筑物,该建筑结构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建筑结构底部地基不在相同水平面上,坡地建筑也被设计成连续的台地,并建设高楼建筑,这种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也是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
由于坡地地形比较特殊,地质环境也非常复杂,因此,设计与施工建设难度也大大增加,必须要科学合理解决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关键问题,才能够确保设计与施工建设稳步有序进行。
1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类1.1 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是比较常见的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类型,通常是由块石、混凝土以及砖共同筑成,挡土墙自身的重力能够保持整体稳定性,结构相对简单,施工工期短,可就地取材,但是其对基地承载力综合要求也比较高。
该挡土墙坡度主要可分为倾斜、俯斜以及直立式三种不同类型,倾斜墙背土压力最小,俯斜墙背则最大,在开挖过程中,倾斜墙背可与临时边坡进行结合,俯斜墙背需回填土。
墙前地形一般比较平坦情况下,选择仰斜墙是最合理的,如果地形比较陡,则可选用俯斜墙[1]。
1.2 悬臂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建造,截面尺寸比较小,施工流程简单,且对于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也并不高,工作面相对较大,一般在市政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悬臂式挡土墙多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差,且墙高>5m的工程项目。
1.3 扶壁式挡土墙其整体受力性能比较好,但工艺相对复杂,且造价也比较高,其属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构造比较简单,施工流程方便,质量较轻,能够充分发挥材料自身的性能与强度,可适应较低承载力的地基。
对坡地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坡地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c0e3ba82b160b4e777fcf32.png)
对坡地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对于我国而言,由于人口众多,对建筑物的需求较大,虽然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但是各种地形均存在,尤其是山区和坡地广泛存在,如何利用这样的地形进行建筑的构建,是摆在建筑界的一道难题。
此外,由于坡地建筑项目的建设,能够建造多种多样的建筑形态,而且容易将层次感和自然景观纳入居住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在坡地建筑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坡地建筑如果在规划设计环节做好相关工作,不仅能提升坡地建筑项目的安全性,也能提升坡地建筑项目的舒适性。
一、坡地建筑特征(一)坡地建筑属原生态建筑对于坡地建筑,相关项目的投资者在投资时,就会十分注重对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的保护,这样也就是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不会遭到人类的干扰,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
另外,由于坡地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坡地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小,周边环境会最大限度的维持原有的状态,真正的实现“将建筑融入到自然之中”的理念。
(二)坡地建筑属于景观建筑对于坡地建筑,一般依托山地背景,同时结合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将湖光山色等自然风光贯彻到坡地建筑的设计之中,使得坡地建筑与周围的自然风景形成有机的统一,在视觉上显示出层次感,让民众的视野更为广阔,最终使得建筑为自然环境添彩,自然环境为里面的坡地建筑增色的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坡地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一)充分考虑坡地建筑的特征对于坡地而言,平地资源就显得十分稀少,因此,在设计时,无需考虑形成大面积的平地空间进行绿化或者是建筑的建设,对于平地建筑的设计要素尽量不要添加到坡地建筑之中。
相反,应当充分结合坡地建筑的特征,让坡地的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打造出新型的坡地建筑,争取设计出更多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建筑的使用者能够置身自然风光之中进行居住或者办公。
(二)处理好容积率对于建筑项目的投资者而言,地块的容积率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因此,在建筑项目投资商拿到坡地地块以后,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取更大的容积率。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究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3b0be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9.png)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变得越发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坡地成为了城市开发的一种选择。
由于坡地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使得坡地上的建筑设计面临了诸多挑战。
尤其是针对高层住宅建筑,更需要深入探究坡地上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坡地特点入手,探讨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坡地高层住宅的特点1. 地形变化大:坡地地形不仅起伏变化大,而且高差较大,如何在不同高度上布置建筑是一个考验。
2. 地基稳定性:坡地上建筑的地基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勘测和设计。
3. 视野和采光:坡地上的高层建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视野和采光条件,但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优势。
4. 整体规划:坡地上的高层住宅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包括道路、交通、景观等方面的考虑。
1. 合理利用地形:要根据坡地的地形特点,合理利用高差,考虑不同高度上的建筑布局。
采用错落有致的形式,使得整体建筑更具美感。
2. 地基处理:针对坡地上建筑的地基稳定性问题,可以采用加固地基、融入地形等方式来解决。
需要对地势较陡的地方进行坡地处理,以确保建筑的稳定与安全。
3. 结构设计:坡地上的高层建筑需要考虑到地形的不规则性,因此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结构设计,以适应地势的变化。
4. 视野和采光设计:对于处于坡地上的高层住宅来说,可以通过设计大面积的窗户和阳台,以实现更好的视野和采光效果。
5. 景观规划:在坡地上的高层住宅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景观的规划,将自然的资源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形成和谐的居住环境。
6. 地下空间的利用:在坡地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例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室等,以节约地面的使用空间。
1. 地形勘测技术:通过地形勘测技术,可以详细了解坡地的地形和地势情况,为后续的建筑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4. 采光与通风技术:在坡地上的高层建筑中,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采光与通风技术,以保证建筑内部的舒适性。
建筑工程坡地设计研究
![建筑工程坡地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865140ad02de80d4d840d9.png)
建筑工程坡地设计研究摘要:坡地工程的建设最为重要的是坡地地形的设计和处理,而与平地工程相比,坡地地形的特点更为复杂,这就要在坡地环境的工程实施中,对高低错落的地势进行科学运用,从而更好的处理坡地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为人们提供更为良好的生态建筑环境。
关键词:建筑工程;坡地;设计坡地工程的建设依山进行,具有丰富的立体层次感,且空间变化多样,环境独特,适宜人们居住和生活。
但与平地工程相比,坡地工程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劣势对建设工程的设计又有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的促使工程与坡地环境的充分结合,确保工程的有效建设就成了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
一、建筑工程坡地设计的概况建筑工程的坡地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建筑的成本控制。
一般来说,坡地工程的成本投资较高于普通工程,为此需要注重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促使坡地建筑工程的良好建设和实施。
此外,工程的设计必须与当地的地质情况相结合进行实施,可借助坡地景观的不同对独特的水景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溪流的沟床进行技术处理,从而更好的发挥坡地工程的设计优势。
与平地建筑工程相比,坡地工程的景观及视野开阔的优势非常的突出,且在坡地上进行退台的建立,建筑楼之间的视野就不会被遮挡,在私密性、开阔度方面,都要优越于平地工程。
与此同时,坡地工程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空气中的污染物、悬浮物的含量都比较的低,更适宜人们居住和生活。
而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不断追求,坡地建筑工程的建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二、建筑工程坡地设计的重点坡地工程需要依据坡地的自然形态进行创造,而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坡地上进行工程的建设,所要充分考虑因素与平地建筑相比就复杂的多。
对于建筑工程坡地设计,主要需要考虑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总体布局坡地建筑的布局必须服从坡地自然形态进行工程建设,并随着等高线的起伏层级而上。
与平地的规划方式不同,坡地建筑群体因所处的标高存在差异,属于三维立体的空间概念,同时缓坡地、平坡地都比较的少,在急坡地进行开发又是难以实现的,由此一来,坡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就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研究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16581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e.png)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研究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研究坡地建筑是指建在山坡上的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出于美观和舒适的考虑,人们往往选择建在平坦的地面上。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土地的日益紧缺,坡地建筑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
因此,对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坡地建筑的结构特点1.地形复杂:坡地建筑所处的地形复杂,地质条件也不一样,常常需要将建筑物分层建筑。
2.高度差大:坡地建筑所处的地形高差比较大,需要根据地形进行分层设计,在施工中应当适当的进行挖填平衡以保证建筑物的坚固性与安全性。
3.地质条件复杂:坡地建筑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有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4.风险因素:坡地建筑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与安全隐患。
二、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1.采用抗震结构设计:针对地震易发生的区域,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采用抗震结构设计,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2.强化地基处理:由于坡地建筑处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非常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地形、地层和地质状况,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3.采用轻型结构材料:在坡地建筑的构造设计中,如果要保证建筑物的轻量化和灵活性,则需要采用轻型结构材料。
轻型结构材料不仅能够减少建筑物的重量,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和抗风能力。
4.考虑水力因素:在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水力因素。
例如,在山坡上修建道路或建筑物,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利措施,就会导致水流不畅、大水流冲掉建筑物等水力隐患。
5.结构创新: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创新,使其可以适应复杂地形,具有丰富多样性。
可以采用钢框架、装配式结构等创新性结构方案,使建筑物更加稳定且结构简洁。
三、结论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需要对建筑物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采用抗震结构设计、强化地基处理、采用轻型结构材料、考虑水力因素和创新结构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
![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dec070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8.png)
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开发,坡地开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由于坡地地形自然因素的限制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设计和建设坡地建筑还面临一些挑战。
具体来说,坡地地形复杂、土质条件较差、土壤侵蚀严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建设坡地建筑的主要难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设计者必须采取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实现坡地上高效、健康、安全的建筑。
1. 安全性设计针对坡地地形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风险,建筑设计中应加强安全性设计。
在使用多层框架结构时,应充分了解坡地地形特点,制定科学的基础处理、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等方案。
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地震活动等因素,以充分预估丑陋、基础抗震稳定性等相关风险因素。
2.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坡地地形上建筑的空间利用率一般比平地地形要低,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设计多层框架结构时应采用双半圆形设计、山墙成建、垂直转角设计等方法。
此设计方法将每个建筑单元都集中在坡地表面,极大程度上优化了这片坡地建筑的空间利用率。
另外,为了充分利用坡地的水资源,还可以结合设计和技术,发展出一些有益的水资源利用方法,如水农、梯田、水库等。
3. 抗土壤侵蚀能力坡地因其不稳定性和易于受到风化、侵蚀的土壤,建筑在上面的承重与稳定性极为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土壤侵蚀产生的影响,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如考虑岩质地层、避免建于易侵蚀地段、保持地额土壤养分、加强土壤保持力等,以确保建筑的稳定,减少土地侵蚀率。
4. 节约能源坡地地形上建筑一般存在自然遮挡、太阳角度受限等不利条件,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设计多层框架结构。
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通风降温的要求,在建筑物的对称性、窗户的朝向、遮阳方式和空气流通性等方面做创新,加强通风通道的设计和空气流通性的加强,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辐射资源,达到常规建筑没有的高空间利用率。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269fcdaa300a6c30c229fcd.png)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摘要:针对坡地建筑设计难度大、基础处理困难等具体情况,本文以工程实例对场地的稳定性及挡土墙的设计和基础设计过程中的不良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并在上部结构设计过程中,为提高结构的整体性,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提出场地、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协调设计方法,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体系。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引言: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坡地建筑设计作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的标准就是在于提升坡地建筑工程的功能。
但是在我国坡地迚筑设计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具体的设计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要加强坡地建筑设计的作用,保证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科学严谨、公正,使得坡地建筑设汁的效益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坡地建筑设计的意义及其发展趋势,然后就如何进行坡地建筑的挡土墙结构设计,对相关措施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工程概况该项目是一栋综合性楼房,长度约为55m,宽度16.5m,高度35.5m,总面积约8658m2.,建筑北部室外标高-3.92m,南部以及东西两部侧室外标高-0.5m,基于此形成了建筑体之下三面环图,南北方向土坡的高度差在3-4m之间。
同时,因为一些管线和设备的要求,北侧的建筑体内部部分下陷,从北部角度看,该建筑体为地上8层,从南部角度看则为地上9层。
该工程抗震性能烈度为7度,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抗震等级3级。
二、结构分析(一)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处理在坡地中开展工程建设通常规模较大,并且场地中有较多岩土边坡。
这些岩土边坡不但会出现在建筑边角,而且也有可能在建筑下部出现。
若岩土边坡出现在建筑边角,那么可以使用普通手段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处理。
而当岩土边坡处于建筑体下部,那么会对建筑体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危害,而这种情况下一般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处理方式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
浅谈坡地建筑结构设计
![浅谈坡地建筑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3b5de42f60ddccdb38a034.png)
浅谈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摘要:针对坡地建筑与地形相结合的部位结构设计处理困难情况,在进行此类建筑结构设计时,如果按照常规方法设计,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会不符。
本文主要对在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提出建议,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坡地建筑结构处理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计算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建造在斜山坡地段。
在斜山坡上建造多高层建筑时,由于这类建筑的底层高差较大,常见的结构处理方法有退阶或架空,即通常所说的“掉层”和“吊层”。
“掉层”处理需将斜山坡修整为若干连续台阶地,建筑物跨越各级台阶顺坡建造。
这种方式虽然造成了局部开挖,但是避免了高边坡处理,而且在平阶上便于施工。
“吊层”处理可以避免大开挖,其保持了坡地原有的地形,方便人流通过道路、坡道或楼梯入户,这种方式可节约一定建造成本。
由于坡地的特殊性,其有利于设计出风格独特的建筑作品,在山区分布较多的城市,如贵州和重庆,坡地建筑已成为一种风景特色。
在进行设计时,其与常规结构的设计略有不同,容易因设计不当而酿成事故。
本文从软件模拟计算与现场施工处理方面对坡地建筑设计问题展开简单讨论,为相似工程结构设计提供一种参考。
1.建模计算问题1.1 建模方式分析由于坡地建筑较为特殊,其嵌固部位不在一个面上,因此不能等同于常规建筑,进行结构设计。
下面列举两种目前较为常见建模方式:(1)PMCAD模型计算时从开始退台的柱底起,逐层设支座。
通常计算层数较少的建筑可以采用此方法,但当高层结构设计时,采用此方法往往相当繁琐,容易出错。
(2)PMCAD楼层组装时,将高度填在设计信息中的“与基础相连的最大底标高中”,即填入开始掉层的柱顶标高,此时软件降板自动判别支座。
这种方法较为便捷,操作相对方便。
在实际工程中,上述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由于目前我们关于此类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还不够充分,结构设计人员对这种结构形式的认识也存在不足,所以往往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这种结构形式,因此通常在结构设计时,过多的还是依照以往的其他工程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所谓坡地建筑,就是指的那些在高差较大的坡地地形上进行兴建的建筑物,其最大的特点是建筑物底部的嵌固端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1]。
将坡地修整成为多个连续的台地,在各个台地上兴建多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缓解当今土地资源紧张问题的主要举措,同时这也是塑造良好建筑环境的积极尝试。
不过,由于坡地的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所以在上面兴建建筑物的难度也较大,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非常高。
笔者以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为例,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技术理论,简单谈一谈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和措施要点。
一、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
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项目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整个项目分为多个地块,其中D地块场地条件尤为复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台阶形状,高差较大;在场区的中部横贯一条冲沟;西南临水库,勘察时场区地面标高最大值70.25m,最小值51.43m,地表相对高差18.82m。
整个小区包括30号-39号共10个单体,一个地下车库以及一排商业网点,其中32号楼和网点位于车库范围之外。
由于场地高
差大,不同位置的主楼基础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①东侧场地高的部分需要爆破;②西侧靠近水库的需要打桩;③位于冲沟边缘的主楼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2、地质概况
对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分析,得出其地质层的基本分布规律和评价如下:①第一层:素填土,厚度不均,变化较大,松散,固结性一般,工程性质差;②第二层:粉质粘土,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可塑,工程性质较差;③第三层:上层粉质粘土,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中层中砂,场区部分钻孔分布,稍密-中密,饱和,工程性质一般;下层角砾混粘性土,主要分布在冲沟区域及商业楼部分区域,松散-稍密,饱和,该层土质极不均匀,局部粘性土与角砾互层,工程性质一般;④第四层:上层全风化云母片岩,风化成砂状,遇水软化、泥化,工程性质一般,承载能力一般;下层全风化闪长岩,风化成砂土状,承载能力一般;⑤第五层:上层强风化云母片岩,场区局部分布,分布区域稳定,厚度连续,场区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中层强风化闪长岩,场区局部分布,场区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下层强风化花岗岩,场区局部分布,场区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⑥第六层:上层中风化云母片岩,场区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工程性质好,为场区稳定基岩;中层中风化闪长岩,场区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工程性质好,为场区稳定基岩;下层中风化花岗岩,场区大部分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工程性质好,为场区稳定基岩。
二、坡地建筑的基础设计
坡地建筑的基础设计应当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相关要求,即上部建筑的承载能力要求、沉降变形要求以及建筑整体的稳定性要求。
坡地建筑持力层分布不均。
一般在持力层埋藏较浅并且分布均匀的情况下,首先可以考虑天然浅基础,天然浅基础具有开挖深度小、经济性好等优点,当坡地建筑的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较小时这是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基础选择;在持力层埋藏较深并且分布起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坡地建筑的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较大,所以天然浅基础不能够满足其承载力要求,此时可以选择人工挖孔墩基础,同样造价较低、质量较好;而在持力层埋藏很深的情况下,人工开挖基础的施工难度增大,需要穿越较厚的岩土层,此时建议采用冲孔灌注桩,不过其工程造价要比较高,成桩质量不稳定[2]。
另外,为了防止基础不均匀沉降情况的发生,原则上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能够设置在性质相差较大的地基上,也不能够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不过在实际建筑设计之时,受坡地地形的影响,当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常常不得不采用多种土层作
为持力层,这造成很多坡地建筑工程出现大部分基础落在土层、另外一小部分基础落在岩石层的情况,从而导致土层上的基础沉降远大于基岩上的基础沉降,进而引发不均匀沉降问题,严重者更可能会使建筑结构遭到破坏。
对此,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种:①采用褥垫层对基础与岩石接触区域进行处理,褥垫主要由中砂、粗砂、炉渣等组成,厚度以300-500mm为宜;②采用天然浅基础与人工挖孔墩基础结合的形式,将持力层均引至基岩上,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基础下布设岩石锚杆来解决基础滑移的问题[3]。
三、坡地建筑的挡土墙设计
在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挡土墙的设计意义重大,因为挡土墙的设计直接关系着建筑上部结构的整体设计,是上部结构设计的关键。
总体来说,坡地建筑挡土墙的设计应当遵循安全、合理、经济这三项原则,要从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遵循其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4]。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工程项目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一般情况下,坡地建筑挡土墙的设计有两种手段:①将挡土墙与建筑的主体结构分开脱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受力明确,并且有利于建筑防水防潮,缺点在于会增加岩石的开挖量,从而增加工程造价、延长施工工期,并且还会使建筑的使用空间缩小,容易达不到业主的要求;②结合建筑的主体结构布置挡土墙,也就是说对挡土墙与相应部位的主体结构进行联合设计,将挡土
墙和底板、顶板等组成合理的建筑空间结构,从而既减少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又增大空间面积。
当然,坡地建筑的挡土墙本身就对设计要求较高,必须要满足如下要求:①强度要求:在静止土压力和水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坡地建筑挡土墙的计算模型应当按照一米板带宽度,下端固定、上端简支的单向板进行计算,其中土压力值以静止土压力取值,K以0.5取值;②刚度要求:为了增加坡地建筑挡土墙的刚度,可以选择在框架柱位置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扶壁柱,或是增加地下室顶板和底板的厚度;③稳定性要求:在覆土、自重、土压力及水压力等的共同作用之下,坡地建筑挡土墙必须要满足一定的稳定性要求,一般可以在进行墙身设计之时通过增加墙趾的外挑尺寸来增加挡土墙的抗倾覆力矩和抗滑移摩阻力,并同时稳定土壤性质、缓解墙背土压力;另外需要注意,挡土墙内侧不能直接设置泄水孔,而是要在背面底部和中部设置排水盲沟。
四、坡地建筑的上部结构设计
在对坡地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计算时,首先要考虑到侧向上压力的影响,利用理正软件得出集中力,再对结构整体进行计算分析。
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但要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还应当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除却基础不均匀沉降外,在风荷载、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的作用下也容易产生局部滑坡、失稳等破坏[6]。
烟台位于环渤海地震带,故而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的建筑结构设计更要重点关注抗震设
计。
综合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在坡地建筑的上部结构设计中应当采取如下措施:①建筑场地尽量避开不稳定的边坡,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②加强对底部的设计,从概念设计上重视抗震措施;③设置防震缝;
④增强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协调性;⑤加强对基础的监测,及时发现沉降、滑移等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兴建坡地建筑是必然趋势,但由于坡地建筑对结构设计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又对这方面研究较少,所以未来还应当加强对其的研究,找出更加有效的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以提高坡地建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