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之世界现代史学案(二战后的世界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世界现代史
二战以来的世界(45年—90年代)
【整体感知】
经济: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势力空前膨胀,建立了以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行了一定制度的调整,资本主义出现了新变化。
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资本主义运行调整的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政治: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
二战
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北约和华约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六七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出现。
八十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美国试图构建单极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科技文化: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信息、航天技术
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现代文学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出现了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
在西方文学艺术中现代主义成为主流。
【基础知识梳理】
一、经济: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思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初,美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混合所有制。
(2)建立福利国家
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概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趋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仍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缩小福利规模。
(3)第三产业的兴起。
(4)美国的新经济
含义: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背景:新科技成果的应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实现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实质:信息化和全球化。
意义: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解放了思想,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
重点:农业方面
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现收购制,增加农民收入;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门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1964年,随着他的下台而结束。
(2)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1985年开始
内容: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私有制存在. 结果:经济改革失败;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苏联解体.
失败原因: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没有放弃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重点转向等。
3、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A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金融体系)
背景: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
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机制。
过程:1944年7月,美、苏、中等44个国家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国际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
宗旨:IMF的宗旨: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会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WB的宗旨: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复兴,后转向全球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内容: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
影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
原因:美国的实力相对削弱。
B、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背景:大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大危机的深刻教训措施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过程:1947年,美、中等23国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特点: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多边协定。
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环境,推动战后经济的发展;美国试图通过它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C、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标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
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作用: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①欧洲联盟:A走向联合的原因:
思想渊源: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历史因素:近代欧洲战争和冲突不断,人们渴望欧洲统一。
现实因素: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必要性。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1957年签订的《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经过三次扩大,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意义: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绝对优势的经济地位受到日欧的挑战。
过程: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正式成立。
宗旨:逐步取消关税和贸易堡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动。
特点:南北合作、大国主导。
影响:彼此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
③亚太经合组织:
背景:20世纪80年代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过程: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发起成立。
1991年,中国加入。
特点: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合作程度相对较低),合作区域最广。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花趋势进一步加强。
原因: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直接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表现:资本、生产、贸易的全球化。
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其存在的问题如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与经济安全问题、环境污染等暴露出来,反经济全球化运动开始出现。
②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背景: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和依赖程度的加深;关贸总协定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制与强制措施,已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诞生:1995年正式成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作用:略。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原因: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过程:2001年正式加入。
机遇: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挑战: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一些弱势产业受到影响。
二、政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①背景: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矛盾变化: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使美苏矛盾激化。
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妄图称霸世界;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②冷战局面的形成
概念: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行为。
年,华约成立,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两极格局形成。
③两极对峙下的国际关系
全面冷战(欧洲)与局部热战相互交替(边缘地区)
德国分裂:1949年,分别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的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朝鲜分裂:1948年,以北纬38度线为界的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共和国。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美苏两国经过军事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局部热战: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
影响:一方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给世界和平构成了巨大威胁;另一方面,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六七十年代)
①欧洲的联合。
②日本的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④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对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平与动荡并存。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影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三、科技文化
(1)文学:
①现代主义文学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西方出现严重的社会精神问题。
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成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②苏联文学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现代主义美术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
特点:反对传统与理性,重视主观感受和表现自我,艺术上走向极端化。
(立体感、几何图形堆积)。
成就:西班牙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3)影视艺术
二战后,电影艺术进一步发展,宽银幕和立体电影相继问世。
二战后,电视艺术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录象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教学探究】
西方国家的现代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分)(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
(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48年普利策奖获奖漫画《今天的和平》(示意图)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法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重要成员,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后……1964年1月18日,中法两国正式达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理性看待法国:中法建交始末》材料三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
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是必要条件》
(1)普利策奖是当今世界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漫画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该奖。
(3分)
(2)分析材料二中法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给新中国带来的影响。
(4分
(3)结合材料三,评述法国“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分)
(1)获奖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
作者以漫画形式,并以《今天的和平》为题,批评了美苏军事竞争和核威胁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危害。
(3分) (2)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洲国家开始谋求摆脱美国控制。
戴高乐执政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分) 影响:使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实现了首次突破;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丁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分)
(3)第一种观点;材料观点正确。
(1分)法国通过“交出身已一部分命运”,实理了与西欧国家的联合——一成立了欧共体(或欧盟),不仅在合作中得到了发展,也冲击了两极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使欧共体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下的一极。
(4分)
第二种观点;材料夸大了欧洲联合的作用。
(1分)尽管法国通过“变出自己一部分命
运”而建立欧共体,提高了法国的经济经济政治地位,但至今法国也不能掌握他国命运,也没有完全消除美国政治影响下的阴影。
自己的命运只能依靠自己,而不能通过交换获得。
【巩固练习】
1.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
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 在希腊占 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
“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①大国强权②两分天下③冷战对峙④美苏争霸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历史学家颜声毅认为:“二战后,西欧已不存在这种经济、军事上力量雄厚、影响巨大的强国。
同时,美苏两个强国的军事政治力量在中欧相遇,形成对峙局面,昔日的欧洲列强,如今成了‘别人的棋赛中的小卒子’。
”下列史实印证其看法的是()
A.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B.北约组织的建立
C.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D.欧共体的成立
3.“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
”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 )
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
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
4.1979年深冬,美国核潜艇“帕切”号从北冰洋厚厚的冰层下悄然驶入巴伦支海,在连接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与海军基地的电缆上安装了窃听装置,获取了大量有关苏联海军进行未来核战争的详细计划。
这表明:()
A.美国是“冷战”的发起者 B.科技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
C.“冷战”的主要方式是海上竞争 D.美苏“冷战”危及全球环境安全
5.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
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
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这表明:()
A.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
C.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
6.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 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7.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8.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A.联合国的作用愈益明显 B.两极格局已经解体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9.美国保罗•克鲁格曼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
”(《兜售繁荣》)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发展国家垄断
B.建立福利国家
C.实行混合经济 D.出现知识经济
10.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说: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以下不属于英国“修补资本主义”的内容是
A.加强国家干预 B.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C.发展第三产业 D.首创“新经济”模式
11.1983年3月英国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
依据这一战略,当时撒切尔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应该是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中央统制经济
C.减少国家对福利的投资 D.大力发展私有经济
12.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生了一些特别的变化……”企业合并后的使用电视优势得到了充分发展,尤其是在微处理器、激光、光纤和人造卫星技术等领域,这种优势更为明显。
由此,所有使用这些新技术设备的潜在回报率都得到明显改善。
除此以外,信息技术的创新也开始改变我们的经营方式和创造价值的方式。
”在格林斯潘看来,美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A.企业合并重组、国家垄断经营B.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信息技术运用、传统产业生产率提高 D.新兴产业出现、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
13.1949年,斯大林70寿辰,法国共产党专门派人请毕加索为斯大林画了一幅肖像以表祝寿。
毕加索以反传统绘画技法完成这幅作品。
此画的风格应该是()
A.域中有诗,歌颂伟人 B.色彩艳丽,光彩照人
C.真实反映领袖的光辉形象 D.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
14.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某电影的海报,若要从电影史角度给该片
配上一则标题,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
A.电影时代的处女作 B.默片时代的经典
C.有声黑白时代的开山之作.D.有声有色电影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