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世界当代史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战后世界格局一、名词解释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
这篇咨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的这篇咨文远不止是援助希、土的一项具体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标志着战后美、苏“冷战”年代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转向积极干预世界事务、夺取世界领导权的全球霸权战略,美国由此步入了全球扩张的时代。
2、戴维营会谈艾森豪威尔与赫鲁晓夫于1959年9月在美国马里兰州总统疗养地戴维营举行的会晤。
双方就美苏关系、德国及柏林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没有达成实质性的一致。
戴维营会谈是美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开创了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用首脑会议形式调整彼此关系并操纵国际事件的先例。
3、新东方政策新东方政策是1969年由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提出的。
新东方政策改善了同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缔结了相应的条约。
其实质是联邦德国承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同时试图改善欧洲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便有朝一日和平统一德国。
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去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促进了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4、三环外交是二战后50~60年代英国两党共同奉行的由丘吉尔提出的基本外交政策。
“三环”是指是以英美联盟为基础的说英语的国家、英国和欧洲、英国和英联邦。
“三环外交”指英国的外交政策要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并以英国为中心,发展外交优势。
该政策的目的是希望与法德和解,振兴西欧,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以对抗苏联,以及继续控制英联邦统治下的殖民地。
由于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三环外交并未能继续贯彻下去,但这种政策的痕迹仍然存在于当代英国外交之中。
5、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
世界现代史考试答案(期末复习)
世界现代史考试答案(期末复习)世界现代史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爆发于俄国彼得格勒由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六大”确定了武装起义方针。
11月5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
从11月6日深夜到7日凌晨,大约有20万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参加了这次起义。
7日凌晨2点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7日晚10时45分全俄苏维埃第2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8日晚9时召开第2次会议。
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了新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共有委员101名。
大会还组建了新的政府机构——人民委员会,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世界上第1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917年11月至1918年2月至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契卡俄文Чека的音译,肃反委员会之意。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设立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机关。
1917年12月7日,根据列宁的提议,全俄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
全称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
捷尔任斯基任主席。
内设三个机构:情报局、组织局和行动局。
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一切反革命和怠工的企图和行动,将一切怠工者和反革命分子交付革命法庭审判,制定同这些分子斗争的措施。
全俄各地相继建立了地方肃反委员会。
1922年2月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1934年并入内务人民委员部。
6、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在布列斯特所签订的条约。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宣告愿与各交战国和谈,以缔结公正、民主的和约,遭协约国反对。
苏俄便与德国奥匈帝国等在布列斯特开始谈判。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含知识结构和精选习题)
世界现代历史一、苏联历史(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四月提纲》内容:①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2、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过去的革命的目的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
十月革命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被看做是世界的现代史开端。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④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二)、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③政府暂时无力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生产。
内容:①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兴办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③贸易——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2、“斯大林模式”经济表现。
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经验教训: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使一向国家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转券;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间的,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大学世界当代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
它的基本内容是: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争议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
他针对英国的殖民地文化和印度西化派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
他注重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这一丰富政治资源的开发,动员他们普遍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的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进程实现了重大突破。
2.闪击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也叫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
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波兰成为德国“闪击战”的第一个牺牲品。
3.布哈林:生于莫斯科市的一个教师家庭。
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他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委员,参与领导莫斯科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后, 他先后担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领导成员、党的机关报《真理报》主编、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主要领导人,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理论家和苏联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参考
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题(熟看)1.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是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历2月)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彼得格勒工人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举行罢工。
1917年3月12日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以传单形式发表了《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宣告沙皇制度垮台,首都已经转到起义人民手中。
2.20世纪上半叶世界史学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世界史学的发展(详见《史学概论》第六章)特点:①倡导新史学②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不断扩大③历史学分支学科和跨学科史学方法④关注现实和历史研究问题意识意识的加强主要思潮:法国年鉴学派3.一战初期意大利的对策一战前夕,意大利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
故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对奥匈宣战,加入协约国。
4.非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概况:第一阶段:埃及华夫脱运动(1919年)摩洛哥里夫共和国(1921-1925)比属刚果基班古运动(1921年)第二阶段:1928-1939埃及六月起义(1934年)扎伊尔农民抗税斗争(1931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纳粹德国疯狂扩军表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在中国制造九一八事件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5.国策基准《国策基准》,又称为“基本国策”是日本法西斯势力试图称霸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纲领性文件。
1936年8月7日,广田弘毅内阁召开五相会议(首相、陆相、海相、外相、藏相),通过该纲领。
主要内容为:“外交与国防相配合,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的同时,期望向南方海洋发展;巩固日‘满’国防,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并防范英美,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苏、美为目标,扩充陆军和海军军备等。
11月5日,日本与德国签订《日德防共协定》,其目的是反苏反共,并与英法美争夺势力范围。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一、材料分析题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三修正案(1865)第一款除非是对已通过正当程序判刑的罪犯的处罚,无论奴隶制还是非自愿劳役,都不得存在联邦境内及其管辖的任何地方。
黑人获得自由第十四修正案(1866)第一款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合众国管辖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所居住的州的公民。
无论何州均不得制定或实施任何剥夺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无论何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亦不得拒绝给予在其管辖下的任何人以同等的法律保护。
黑人享有和其他种族相同的公民权第十五修正案(1870)第一款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黑人享有选举权大的背景:(1)随着美国的继续扩张,新领土上的奴隶制问题成了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南方州认为奴隶属于财产,因此可以像其它任何一种财产那样从一州移至他州。
(2)南方和北方的紧张局势激化,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成为新的总统。
南方各州在林肯当选几个月后宣布脱离联邦,组建美利坚联盟国,并随即挑起了南北战争。
(3)1863年,林肯利用总统战时所拥有的权力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宣布南方所有叛乱州的奴隶立即恢复自由,但这并没有对那些选择继续效忠南方邦联州中的奴隶现状产生影响。
(4)1865年2月1日,林肯在修正案上签字,令第十三条修正案成为唯一一条经总统签字并获得通过的美国宪法修正案。
(5)1865年4月,林肯总统被刺杀,由于国会正在休会,继任林肯总统职位的安德鲁·约翰逊开始了一段史称“总统重建”的时期,第十三修正案依旧是在林肯的影响下继续进行。
二、名词解释1.布朗热危机2.英国工党英国工党,英国两大主要执政党之一。
英国左翼政党。
1900年2月27日建立于伦敦,称“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称工党。
初期是工会组织与费边社、独立工党和社会民主同盟之间的联盟,只有集体党员,没有个人党员,也没有明确纲领,宗旨是在议会里实现独立的劳工代表权。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世界整体化趋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名词解释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
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
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施里芬计划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作战方案。
1905 年由德军参谋长施里芬确立,其核心是强调速决战。
该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战重点。
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西线作战,而且拟在西线右翼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黎,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
在西线用 4 到 6 周的时间结束作战,然后全力攻击东线。
在东线用 3 到 4 个月时间击溃俄军,结束战争。
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
而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败,计划宣告破产。
3.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与德军在西线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战。
1914年8月,德军实施施里芬计划,利用其军事优势突击进攻协约国的防线右翼。
在战役初期,德军取得较大的军事优势。
但是,在协约国意识到德军的军事意图之后,及时调整了其战略部署,加强了西线右翼的军事布防,德军的军事进攻最终为英法盟军所阻止,施里芬计划所确立的基本军事目标没有达到。
9月,英法协约国在马恩河一线以50多个师的兵力向德军发动进攻,最终迫使德军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御,西线战局开始陷入对峙之中。
4. 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西线的一次重大战役。
1916年2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攻,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直取巴黎。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1859年西方思想家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2.“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实行了特殊的'过渡办法',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
”材料反映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斯大林模式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3.“鉴于日本海上势力的扩展,为维护太平洋地区(尤其中国)的秩序及保证美国利益, 必须通过外交途径采取应对措施。
”和上述应对“措施”相关的是()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四国条约》4.“他们用让步、妥协、牺牲别国人民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的办法来保全自己而坐收渔利。
既未消除侵略者的进攻,也未能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评价的是()A.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B.日本偷袭珍珠港C.《慕尼黑协定》D.《北大西洋公约》5.“对古典学派以来奉为神明的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提出挑战,即国家应该干预经济生活。
”下列哪项是对上述主张的实践()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现农业集体化6.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带根本性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基本框架,该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是()A.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法西斯势力被清除D,欧洲国家普遍衰弱7.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说:“如果美国不尽快援助欧洲,……走向暴政统治不可避免,欧洲复兴关涉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A.推动建立欧共体B.倡导建立欧洲联盟C.帮助欧元流通发行D.实施马歇尔计划8.二战后,日本很快普及义务教育,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形成了由低到高完整的学校教育结构和体制。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1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具体表现:(一)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一战后,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治生活干预加强。
2、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 “新政”将国家政权开始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其中德日最引人注目。
70年代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4、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进入“滞涨”时期,里根上台后走介于自由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经济逐渐恢复。
在美国影响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迅速恢复。
(二)社会主义曲折前进1、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制度。
各国都不同程度确立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从五六十年代起,有些社会主义国家试图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有取得成功。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1、十月革命后 ,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并长期采取敌视封锁政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苏联和美英等结成了战时同盟打击法西斯 。
3、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矛盾、意识形态的冲突出现“冷战”,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
此后 ,美苏争霸主导世界发展。
4、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受挫,但双方的对抗和矛盾依然存在 。
(四)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一战后,德意志等老的殖民帝国崩溃,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大学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大学世界近代史是指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内,世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包括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政治思想的革新以及殖民主义的扩张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复习题,供大学学习者参考:1. 地理大发现:简述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欧洲对新大陆的探索,促进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 它导致了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对科学、艺术和哲学的贡献是什么?-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文主义,重视个人价值和理性思考。
- 艺术家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以及伽利略的科学发现,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进步。
3.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如何影响欧洲社会和政治格局的?- 宗教改革导致了天主教会权威的削弱,新教的产生。
- 它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战争,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
4.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有哪些?他们的思想如何影响了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他们主张理性、自由和平等。
- 这些思想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现代科学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是什么?- 工业革命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
- 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社会结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6.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殖民主义导致了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同时也引发了被殖民地区的反抗和独立运动。
- 帝国主义的扩张和竞争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7. 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19世纪和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有哪些?它们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包括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等。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近代以来,世界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变革,这些事件和变革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历史事件,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复习资料。
本文将分享一些世界现代史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
第一部分: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复习这一部分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由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原因引起的。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伤亡和庞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各个国家的参战原因、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以及战争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是由于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和其他国家的反抗引起的。
这场战争造成了数千万人的伤亡,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之一。
我们可以重点关注纳粹德国的崛起、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以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二部分:冷战与冷战后的世界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复习这一部分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冷战的起因: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
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苏联和美国的意识形态差异、争夺势力范围和核武器竞赛等因素。
2.2 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冷战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如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
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这些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3 冷战后的世界:冷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等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变革的原因和后果。
第三部分: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全球化和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特征,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复习这一部分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1、《布列斯特和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
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
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
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
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且,由于此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2、察里津保卫战: 1918年7月—1919年2月,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军队为保卫重要的战略铁路枢纽及内河港口察里津(原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而对克拉斯诺夫将军的哥萨克白卫军进行的战役。
1918年7月底至8月初,克拉斯诺夫将军的哥萨克白卫军首次进攻察里津,1918年9月22日,克拉斯诺夫的军队第二次进攻察里津。
1919年1月1日,克拉斯诺夫第三次进攻察里津。
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将这三次进攻依次击退。
在察里津保卫战中,苏维埃军队获得了保卫大城市的宝贵经验,丰富了苏联军事学术,如:在城市接近地建立防御地区;大量集中使用炮兵和装甲列车;在防御战斗和反攻过程中各兵种(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列车及内河区舰队)密切协同作战。
为了达到反攻的目的,苏维埃军队指挥部巧妙地将各部队在主要方向上对敌翼侧和后方的突击与在各次要方向上固守筑垒阵地结合起来。
在察里津战斗中第一支苏维埃骑兵兵团(骑兵混成师)的建立和使用,是国内战争中有效地使用大量骑兵的开端。
1919年5月14日,察里津“因百折不挠地、胜利地抗击了革命的敌人”,荣获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予的革命荣誉红旗,后来在纪念察里津防御五周年(1924年4月14日)时又荣获一枚红旗勋章。
大学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主观题)复习全资料
世界现代史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布尔什维克联共产党建党初期党的一个派别。
意为多数派。
1903年7、8月举行的俄国社会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在制定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发生激烈争论。
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和党的机关报《火星报》编辑成员时,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
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俄文意为少数派)。
俄国1905年革命时期,两派提出两种不同的策略路线。
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取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
布尔什维克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而布尔什维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
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策略亦称布尔什维克主义。
2、二月革命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工人因不堪忍受一战所带来的苦难,不断举行抗议集会和罢工。
1917年3月8日,首都普梯洛夫工厂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并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其后,彼得格勒爆发全城政治总罢工,前来镇压的士兵也转到工人一边,革命者占领了彼得保罗要塞和冬宫,其影响迅速扩及全国。
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300余年的统治。
至此,革命结束,由于此次革命爆发于俄历二月,故称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两个政权即工兵代表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具体表现在第一,工兵代表维埃是在革命起义过程中诞生的,它不仅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而且具有临时工农革命政府的性质,是“工人政府的萌芽”。
在二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天,工兵代表维埃是唯一存在的实际权力机关,完全可以掌握全部国家政权。
但为何没能完全掌握国家政权?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二月革命前的布尔什维克常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列宁被迫侨居瑞士,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二是由于广大工农群众过去长期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从思想觉悟上和组织程度上都还跟不上急剧转变的形势;三由于掌握维埃领导权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坚持资产阶级革命只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主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维埃只要在一旁“监督”就可以了,从而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以建立。
大学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期末复习)
二月革命: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彼得格勒工人的罢工已经发展成为政治罢工,提出“打倒沙皇!”“打倒战争!”等口号。
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发出传单,号召起义,打倒沙皇专制政权。
11日,当时负责领导工作的以莫洛托夫为首的中央局发出起义号召,工人们立即动员起来,解除警察、宪兵的武装,用来武装自己,起义开始。
3月12日(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
结果,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把政权交给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彼得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出,全俄各地都发生了革命,统治俄国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垮台了。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发生在1917年2月(俄历),故名。
(俄历)2月18彼得格勒普悌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迅速发展为全俄总政治罢工。
26日,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转为起义。
首都驻军也相继加入,推翻沙皇政权。
革命胜利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农兵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列宁和托洛茨基等人的领导下,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了一系列革命法令。
随即苏维埃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阵营对于无产阶级政权极为恐惧仇恨,他们在1918-1920年多次发动干涉进攻,并且支持俄国的反动势力妄想扼杀革命,苏维埃俄国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工人农民支持下,取得了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进攻。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和第一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的成立。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和维持站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导致他的崩溃。
2苏联大清洗:20世纪30年,发生在苏联的一场由斯大林领导的大规模肃清反革命运动。
运动中斯大林把阶级斗争形式看的过于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上缺乏健全的民主和法制,因而导致一大批人遭到无辜的牵连和迫害。
这场历时多年的大清洗运动给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3魏玛共和国:是指1918到1933年期间采取共和宪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成立,由于这段时间施行的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政府被称为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尝试,在德国十一月革命后产生,因为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上台执政而结束。
4绥靖政策:指一种对侵略者的纵容政策。
二战前英法美苏等国家对法西斯采取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英法对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的不作为,美国则出台中立法,苏联则是在谋求与英法的联合无果后,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各国都想通过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谋求本国的暂时和平,并希望借助法西斯削弱别国,但是该政策不仅没有达到各国的期望反而鼓励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并逐渐成为西方资产阶级管理经济的主要理论。
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刺激消费,提高需求水平。
这在一定时期内有着缓和经济危机的作用,但是长期执行会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和国家财政赤字。
在70年代以后爆发的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对此束手无策,各种新兴经济理论才应运而生。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帝国主义为与战败国订立和约、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27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商定与战败国的停战事宜,苏联被排斥于会议之外。
美英法三国控制了会议,在其策划下,协约国与德国订立了《凡尔赛条约》,1919年-1920年,协约国又相继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
巴黎和会不是一次和平会议,它完全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列强相互争夺利益与势力范围的产物,它]所确立的战后秩序,完全建立在对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制与剥削基础上,注定将是失败的。
2.《凡尔赛条约》: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订立《凡尔赛条约》。
其内容包括: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欧本与阿尔梅归比利时,石勒苏益格归丹麦,西普鲁士与上西里西亚归波兰;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军官不过4000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武器,海军不得拥有潜艇等。
《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赤裸裸地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是非正义的。
3.《圣日耳曼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19年9月10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
条约规定:南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的里雅等地归属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一级达尔马提亚海岸以及岛屿归属南斯拉夫,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等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加利西亚归属波兰,布科维纳归属罗马尼亚。
奥地利陆军不超过3万人,德奥永不合并。
奥地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
《圣日耳曼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4.《纳伊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大学历史_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历史_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4)日德兰海战: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7、1918年3月5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材料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意义)1、四月提纲1917年4月20日,列宁制定的四月提纲在《真理报》上发表,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的方针和具体计划。
主要内容有:第一,分析了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二月革命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第二。
制定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策略方针。
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两个策略口号,论证了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关键是将政权从资产阶级手中转到无产阶级及贫苦农民手中。
第三,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对待帝国主义战争和如何结束战争。
第四,关于经济政策,采取向社会主义前进做准备的过渡性社会经济改革的措施。
第五,关于党的建设,提出修改党纲,更改党名,将党的名称由社会民主党改为共产党,建立新的革命的国际以代替已破产了的第二国际。
《四月提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制定了一整套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二月革命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工人夺取武器,广泛建立了武装纠察队。
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
3月13日晨,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率领残部从海军大厦撤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此后,莫斯科和许多地方工人、士兵纷纷发动起义,推翻当地旧政府。
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二月革命推翻了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的反动统治。
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3、四国条约1921年12月13日,美、英、日、法四国签订了以美国方案为基础的第一个会议文件——《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1)缔约各国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即保持现状)(2)如发生争端,则召开4国会议解决,一旦受到外部威胁,则4国协商采取行动(3)本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条约应予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