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类实验报告
光学像差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光学像差实验,加深对光学像差的理解,掌握光学像差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并学会使用光学仪器测量和评估光学系统的像差。
二、实验原理光学像差是光学系统中存在的缺陷,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
根据像差与颜色是否有关、像差是轴上点产生的还是轴外点产生的,可以将像差分为多种类型,如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学系统:包括透镜、反射镜、光阑、光束整形器等;2. 光源:激光器;3. 探测器:光电探测器;4. 仪器:成像系统、光束整形器、光路控制器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球差(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物距,记录不同物距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物距的关系,得出球差值。
2. 实验二:测量慧差(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光轴倾斜角度,记录不同倾斜角度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倾斜角度的关系,得出慧差值。
3. 实验三:测量像散(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光轴倾斜角度,记录不同倾斜角度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倾斜角度的关系,得出像散值。
4. 实验四:测量场曲(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物距,记录不同物距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物距的关系,得出场曲值。
5. 实验五:测量畸变(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物距,记录不同物距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物距的关系,得出畸变值。
光学创新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光学作为一门研究光现象及其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光学领域也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为了提高自身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光学创新小实验。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详细报告。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 探索光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四个光学现象展开:1. 光的折射;2. 光的全反射;3. 光的干涉;4. 光的衍射。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光的折射实验(1)实验步骤:将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入射角和折射角。
(2)实验结果: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n1sinθ1=n2sinθ2。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斯涅尔定律的正确性。
2. 光的全反射实验(1)实验步骤:将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调整入射角,观察全反射现象的发生。
(2)实验结果: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在水中发生全反射。
实验结果符合全反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1)实验步骤:利用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并记录下条纹间距。
(2)实验结果: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λL/d,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4. 光的衍射实验(1)实验步骤:将一束光线通过狭缝,观察光在屏幕上的衍射现象,并记录下衍射条纹的间距。
(2)实验结果:根据衍射条纹的间距公式Δx=λL/a,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光学创新小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收获:1. 理解了光的折射、全反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光学现象;2. 掌握了斯涅尔定律、全反射定律、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和衍射条纹间距公式等基本理论;3. 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4. 激发了对光学领域研究的兴趣,为今后深入学习光学奠定了基础。
光学测试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光学测试是研究光学现象、光学元件性能和光学系统性能的一种实验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2.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3.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即光强分布发生规律性变化。
4. 光的衍射:当光波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光波在空间中发生弯曲。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折射仪、反射仪、干涉仪、衍射仪、光具座、光源、狭缝、平板、透镜等。
2. 实验材料:光学元件、光学材料、实验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步骤1. 折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折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折射现象,记录折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2. 反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反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反射现象,记录反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3. 干涉实验(1)将两束相干光分别引入干涉仪的两个臂中。
(2)调整干涉仪,使两束光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3)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4. 衍射实验(1)将光波通过狭缝,形成衍射现象。
(2)观察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3)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折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折射率为n,与理论值相符。
2. 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与理论值相符。
3. 干涉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干涉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4. 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衍射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光学元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
3.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实验原理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现象和光学原理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后,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现象。
4.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产生弯曲传播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具座2. 平面镜3. 激光器4. 分束器5. 成像系统6. 透镜7. 光栅8. 光电池9. 数字多用表10.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将平面镜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激光束的折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数据。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分束器上,使激光束分为两束。
(2)将两束激光分别照射到透镜上,形成干涉条纹。
(3)调整透镜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光栅上,观察衍射条纹。
(2)调整光栅角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
(3)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折射率n,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光的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射率R,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光的干涉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 光的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衍射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光学的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2. 凸透镜3. 凹透镜4. 分划板5. 白屏6. 测微目镜7. 二维调整架8. 可变口径二维架9. 读数显微镜10. 光具座11. 待测透镜及支架12. 钠光灯13. 双棱镜14. 单缝15. 双缝16. PASCO 仪器系统17. 二极管激光器18. 旋转运动传感器19. 计算机20. 光学导轨三、实验原理1. 光的反射与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2. 光的干涉:当两束相干光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光程差和光源的相干性有关。
3.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和狭缝宽度有关。
4. 光的偏振:光波的电场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称为偏振光。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控制。
四、实验内容1. 测量透镜焦距:利用平行光管和透镜,测量不同透镜的焦距,并验证透镜成像规律。
2. 双棱镜干涉实验: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测定钠光波长。
3. 单缝衍射实验:利用二极管激光器和单缝,观察并分析单缝衍射条纹,计算狭缝宽度。
4. 双缝干涉实验:利用二极管激光器和双缝,观察并分析双缝干涉条纹,计算狭缝间距。
5. 偏振实验:利用偏振片和激光器,观察光的偏振现象,研究偏振光的特性。
五、实验步骤1. 测量透镜焦距:- 将平行光管对准光源,调整透镜,使光斑成像在无穷远处。
- 利用分划板测量光斑的位置,计算焦距。
2. 双棱镜干涉实验:- 将钠光灯置于双棱镜的一侧,调整双棱镜的倾斜角度,观察干涉条纹。
- 记录干涉条纹间距,计算钠光波长。
3. 单缝衍射实验:- 将二极管激光器对准单缝,调整接收屏的位置,观察衍射条纹。
光学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基本定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光学基本定律: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 光的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定律;4.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平行光管、透镜、分光器、光栅、激光器、双缝干涉仪、白屏、测量尺等;2. 实验材料:滤光片、光电池、光电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平行光管上,观察光束在白屏上的传播情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 光的反射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透镜,观察光束在透镜两侧的传播情况,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分光器,分成两束,分别照射到双缝干涉仪的两个狭缝上,观察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验证光的干涉现象。
5. 光的衍射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光栅,观察衍射条纹的分布情况,验证光的衍射现象。
6. 光电效应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光电管上,观察光电管的工作情况,验证光电效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白屏上的传播情况符合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 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透镜两侧的传播情况符合光的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双缝干涉仪上的干涉条纹分布符合光的干涉现象。
5. 光的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光栅上的衍射条纹分布符合光的衍射现象。
6. 光电效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光电管的工作情况符合光电效应。
六、实验结论1.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进一步加深了对光学知识的理解;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光学像差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像差的产生原理及分类;2. 掌握光学像差实验的基本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光学像差,加深对光学像差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光学像差是指实际光学系统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光线传播路径的偏差,导致成像质量下降的现象。
根据像差是否与颜色有关,可以分为色像差和色差;根据像差产生的位置,可以分为轴上像差和轴外像差。
本实验主要研究球差、彗差、像散和场曲等基本像差。
球差是由于光线在通过透镜时,不同入射角度的光线在像平面上聚焦到不同的位置,导致成像质量下降;彗差是由于光线在通过透镜时,同一入射角度的光线在像平面上聚焦到不同的位置,导致成像质量下降;像散是由于光线在通过透镜时,同一入射角度的光线在像平面上聚焦到不同的位置,导致成像质量下降;场曲是由于光线在通过透镜时,不同高度的光线在像平面上聚焦到不同的位置,导致成像质量下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光学像差实验装置、光源、光阑、成像屏、光具座等;2. 实验材料:不同焦距的透镜、不同形状的光阑、成像屏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光源、光阑、透镜、成像屏等按照实验要求放置在光具座上;2. 调整光具座,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垂直照射到透镜上;3. 观察不同类型的光学像差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球差实验:观察不同焦距的透镜在成像过程中的球差现象,发现球差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增大;2. 彗差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光阑在成像过程中的彗差现象,发现彗差随着光阑形状的变化而变化;3. 像散实验:观察不同高度的光线在成像过程中的像散现象,发现像散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4. 场曲实验:观察不同高度的光线在成像过程中的场曲现象,发现场曲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六、实验结论1. 光学像差是实际光学系统在成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成像质量有较大影响;2. 通过实验,掌握了光学像差实验的基本方法,加深了对光学像差理论的理解;3. 在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像差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像差校正,以提高成像质量。
光学设计全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 通过实验,提高对光学系统性能的评估和优化能力;4. 深入理解光学系统中的各类元件及其作用;5. 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光学设计软件(ZEMAX);2. 相关光学元件(透镜、棱镜、光阑等);3. 光具座、读数显微镜等辅助仪器;4. 设计说明书和镜头文件。
三、实验内容1. 光学系统设计思路(1)系统结构框图: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光阑等元件,使系统成正像。
(2)系统结构设计:根据系统结构框图,设计物镜、目镜、光阑等元件的几何参数,并确定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2. 镜头设计(1)物镜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物镜类型,确定物镜的焦距、孔径、放大率等参数。
(2)目镜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目镜类型,确定目镜的焦距、放大率等参数。
3. 系统优化(1)优化物镜和目镜的几何参数,提高成像质量。
(2)优化系统整体性能,如分辨率、对比度等。
4. 仿真分析(1)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仿真,观察成像质量。
(2)分析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
5. 实验报告撰写(1)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步骤1. 设计光学系统结构框图,确定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2. 在ZEMAX软件中建立光学系统模型,设置物镜、目镜、光阑等元件的几何参数。
3. 优化物镜和目镜的几何参数,提高成像质量。
4. 优化系统整体性能,如分辨率、对比度等。
5. 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仿真,观察成像质量。
6. 分析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
7.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物镜焦距:f1 = 100mm;(2)目镜焦距:f2 = 50mm;(3)放大率:M = 2;(4)分辨率:R = 0.1mm;(5)对比度:C = 0.8。
关于光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光学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基本定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2. 透镜3. 光具座4. 分划板5. 白光光源6. 积分球7. 滤光片8. 光谱仪9. 光纤光谱仪三、实验内容实验一: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 实验原理:平行光管通过调节分划板使其成像于无穷远,再利用透镜的成像规律测量焦距。
2. 实验步骤:a. 将平行光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使光线平行。
b. 将分划板调节到物镜的焦平面上,观察分划板的像。
c. 将待测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分划板的像清晰。
d. 利用读数显微镜测量透镜的焦距。
实验二: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1. 实验原理:利用积分球和光谱仪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
2. 实验步骤:a. 将光源放置在积分球中,使光线均匀分布。
b. 将不同种类的滤光片依次放置在积分球的出口处。
c. 利用光谱仪测量透过滤光片的光谱。
d. 计算滤光片的透过率。
实验三:了解薄膜的性质与应用1. 实验原理:利用干涉现象观察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2. 实验步骤:a. 将薄膜样品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使光线垂直照射薄膜。
b. 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c. 根据干涉条纹间距计算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四:了解光纤光谱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1. 实验原理:光纤光谱仪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通过光谱仪分析光信号的光谱。
2. 实验步骤:a. 将光纤光谱仪连接到光源和探测器。
b. 调节光源,使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
c. 利用光谱仪分析光信号的光谱。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2. 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测量结果与滤光片规格书上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3. 了解薄膜的性质与应用:通过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计算出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如ZEMAX。
3. 学会光学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ZEMAX软件2. 相关实验指导书3. 物镜镜头文件4. 目镜镜头文件5. 光学系统镜头文件三、实验原理光学系统设计是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成像系统。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包括物镜、目镜和光学系统的设计。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物镜(1)打开ZEMAX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物镜类型,如球面镜、抛物面镜等。
(3)设置物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物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2. 设计目镜(1)在ZEMAX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目镜类型,如球面镜、复合透镜等。
(3)设置目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目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3. 设计光学系统(1)将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文件导入ZEMAX软件。
(2)设置光学系统的其他参数,如视场大小、放大率等。
(3)优化光学系统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物镜的焦距为10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2. 目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目镜的焦距为5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3. 光学系统设计结果通过优化,光学系统的焦距为150mm,半视场角为2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
3. 加深了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4. 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为今后从事光学系统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注:本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收获(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光学设计是光学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其目的是通过对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的设计,实现对光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设计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进行了光学设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1. 光学元件设计:通过实验,了解光学元件的基本参数,如焦距、折射率等,并运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光学元件的设计。
2. 光学系统设计:运用光学设计软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光学系统,如透镜组、反射镜等,并优化系统性能。
3. 光学系统测试:对设计的光学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4. 实验报告撰写: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收获。
四、实验收获1. 理论知识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光学元件的参数计算、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光学系统的性能评价。
这些知识为我们今后从事光学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TracePro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光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收获本次实验分为小组合作进行,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实验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创新意识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寻求最优方案。
这使我们培养了创新意识,学会了在遇到问题时,从多角度思考,寻求解决方案。
5. 实验报告撰写收获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光学系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光具座、平面镜、透镜、光屏等)组装好;2)调节光具座,使光源、平面镜、透镜、光屏等光学元件共线;3)调整平面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镜面;4)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定律;5)将透镜置于入射光线和光屏之间,调整透镜位置,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验证折射定律;6)计算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分析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验证了反射定律;2)实验结果显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关系,验证了折射定律;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光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理解。
2. 实验二:薄膜干涉(1)实验目的:观察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干涉原理和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薄膜干涉仪、白光光源、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薄膜干涉仪,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到薄膜上;3)观察光屏上的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薄膜的厚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分析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干涉现象;2)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发现干涉条纹间距与薄膜厚度呈线性关系,符合干涉原理;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干涉原理和薄膜干涉现象的理解。
3. 实验三:衍射和光的衍射极限(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衍射现象,了解衍射原理和衍射极限。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单缝衍射仪、光具座、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单缝衍射仪,使光源垂直照射到单缝上;3)观察光屏上的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单缝宽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分析衍射极限。
光学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光学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报告主要总结了我参加的光学实验,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基本光学现象,以及光学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1. 光的传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实验器材:激光笔、光屏、白纸、直尺。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光屏,调整激光笔与光屏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点。
2)用直尺测量光点与光屏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
3)改变激光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1)和2),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验证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折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定律,了解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2)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玻璃砖,调整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使激光束在玻璃砖上形成一个光点。
2)将玻璃砖放入水中,调整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使激光束在水中形成一个光点。
3)比较光点在玻璃砖和水中的位置,分析数据,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改变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分析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3. 反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反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2)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平面镜,调整激光笔与平面镜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平面镜上形成一个光点。
2)改变激光笔与平面镜的距离,重复步骤1),记录数据。
3)分析数据,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4. 干涉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2)实验器材:激光笔、双缝板、光屏、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双缝板,调整激光笔与双缝板之间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双缝板上形成两个光点。
2)将双缝板放在光屏前,调整双缝板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报告题目:光学显微镜系统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2. 学会运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
3. 熟悉光学元件的选用和光学系统的优化方法。
4. 掌握光学系统性能参数的评估和调整技巧。
二、实验器材1. 光学设计软件:ZEMAX2. 相关实验指导书3. 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分划板、斯米特屋脊棱镜等4. 光具座:二维滑块支架、一维滑块支架5. 待测物体三、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系统主要由物镜、目镜、分划板、斯米特屋脊棱镜等光学元件组成。
实验中,我们通过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实现物镜对物体的放大成像,并通过目镜观察放大后的图像。
四、实验步骤1. 设计说明书和镜头文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说明书和镜头文件应包括物镜镜头文件、目镜镜头文件和光学系统镜头文件。
2. 部分技术参数选择:目镜放大率为10倍,目镜最后一面到物面沿光轴的几何距离为280毫米,对工件实边缘的对准精度为2.2微米。
其他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自定。
3. 系统结构设计思路:a. 系统结构框图:物体经物镜所成的放大的实像与分划板重合,两者一同经目镜成一放大的虚像。
b. 棱镜选择:采用斯米特屋脊棱镜,使系统成正像,并且使光路转折45角,以便于观察和瞄准。
c. 物镜系统设计:采用物方远心光路,即孔径光阑位于物镜像方焦面上,避免景深影响瞄准精度。
4. 光学元件选用和优化:a. 物镜:选择焦距适中、成像质量高的物镜。
b. 目镜:选择放大倍数合适、视场较大的目镜。
c. 斯米特屋脊棱镜:选择折射率适中、夹角较小的斯米特屋脊棱镜。
d. 光学系统优化:通过ZEMAX软件对光学系统进行优化,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5. 性能参数评估和调整:a. 评估系统性能参数,如放大率、视场、分辨力等。
b. 根据评估结果,对光学元件进行适当调整,提高系统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设计的显微镜系统放大倍数为100倍,视场为5毫米,分辨力为0.2微米。
光程光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光程光学实验,加深对光程、折射率、光路偏折等光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测量光程和折射率的方法,并学习利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光程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线实际走过的距离与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的乘积。
光程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时间成正比,与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成正比。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具箱:包括白光光源、分光计、望远镜、透镜、光栅等。
2. 折射率测定仪:用于测量折射率。
3. 光程测量仪:用于测量光程。
4. 计算器:用于数据处理和计算。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测量不同厚度透镜的光程差:将不同厚度的透镜放置在光具箱中,利用光程测量仪测量光程差,并记录数据。
2. 测量不同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将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放置在光具箱中,利用折射率测定仪测量折射率,并记录数据。
3. 测量光路偏折:利用分光计和望远镜测量光路偏折,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不同厚度透镜的光程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程差与透镜厚度的关系曲线,分析光程差与透镜厚度的关系。
2. 测量不同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折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曲线,分析折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
3. 测量光路偏折: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路偏折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六、实验误差分析1. 光程测量误差:光程测量仪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光程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2. 折射率测量误差:折射率测定仪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折射率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3. 光路偏折测量误差:分光计和望远镜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光路偏折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光学模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模拟软件的基本操作;3. 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4.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学模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光学系统的成像过程,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从而优化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傅里叶变换对光学系统进行频谱分析,通过模拟光学系统的各个光学元件对光波的影响,计算出系统的成像质量。
三、实验仪器与软件1. 实验仪器: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平台、实验设备(如光学元件、光源等);2. 实验软件:Zemax、LightTools、TracePro等光学模拟软件。
四、实验内容1. 光学系统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光学系统,包括选择光学元件、确定光学元件的位置等;2. 模拟实验:利用光学模拟软件,模拟光学系统的成像过程,分析成像质量;3. 结果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优化光学系统设计。
五、实验步骤1. 设计光学系统: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镜头、光阑、滤光片等光学元件,确定光学元件的位置,绘制光学系统图;2. 模拟实验:打开光学模拟软件,导入光学系统图,设置光源、成像平面等参数,进行模拟实验;3. 结果分析:观察模拟结果,分析成像质量,找出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4. 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光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成像质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得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包括成像清晰度、分辨率、畸变等参数;2. 结果分析:分析成像质量,找出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如光学元件的成像质量、光学系统的设计等。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光学模拟实验,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掌握了光学模拟软件的基本操作;2. 优化了光学系统设计,提高了成像质量;3. 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在设计光学系统时,要考虑光学元件的成像质量,选择合适的元件;2. 在模拟实验中,要设置合适的参数,如光源、成像平面等;3. 分析结果时,要全面考虑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优化设计。
眼镜光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镜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光学元件的作用。
2. 学习眼镜度数的测量方法和眼镜片的设计。
3. 掌握眼镜验光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眼镜光学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 透镜成像: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形成实像或虚像。
3. 度数的计算:眼镜度数表示为负值或正值,负值代表凹透镜,正值代表凸透镜。
度数计算公式为:度数 = 1/焦距(单位为米)。
4. 验光流程:包括询问病史、检查视力、测量瞳距、试戴眼镜等步骤。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验光仪、视力表、眼镜片、眼镜架、瞳距尺等。
2. 实验材料:眼镜片、眼镜架、视力表等。
四、实验步骤1. 验光仪调试:将验光仪置于稳定的工作台上,调整光轴与地面垂直,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2. 询问病史:了解受试者的年龄、职业、视力状况等基本信息。
3. 视力检查:使用视力表检查受试者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等。
4. 瞳距测量:使用瞳距尺测量受试者的瞳距,为眼镜片制作提供依据。
5. 试戴眼镜:为受试者试戴不同度数的眼镜片,观察视力改善情况。
6. 度数计算:根据受试者的视力状况和瞳距,计算眼镜片度数。
7. 眼镜片制作:将计算出的度数和瞳距信息输入眼镜片制作设备,制作眼镜片。
8. 眼镜架调试:调整眼镜架的鼻托、耳钩等部位,确保眼镜舒适、稳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眼镜光学的原理和眼镜度数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了眼镜验光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3. 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视力状况,为眼镜片制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六、实验总结1. 眼镜光学实验有助于我们了解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科学素养。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损坏仪器和伤害自己。
3. 通过实验,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类型眼镜片(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的原理和特点。
光学性质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基本原理和光学元件的性质;2. 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定律,加深对光学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斯涅尔定律。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干涉:当两束相干光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4. 光的衍射:当光波通过一个障碍物或通过一个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形成衍射条纹。
三、实验仪器1. 分光计2. 平面镜3. 棱镜4. 透镜5. 激光笔6. 干涉仪7. 衍射仪8. 记录纸9. 计算器四、实验内容1.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验证斯涅尔定律。
2. 光的反射实验:通过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验证反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利用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4. 光的衍射实验:利用衍射仪观察衍射条纹,分析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
五、实验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分光计调至水平状态,确保分光计的光轴与地面垂直。
(2)将平面镜放置在分光计的平台上,调整角度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
(3)调整棱镜角度,使光线从空气进入棱镜。
(4)观察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分光计调至水平状态,确保分光计的光轴与地面垂直。
(2)将平面镜放置在分光计的平台上,调整角度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
(3)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干涉仪调整至水平状态,确保干涉仪的光轴与地面垂直。
(2)调整干涉仪的物镜和目镜,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3)观察并记录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衍射仪调整至水平状态,确保衍射仪的光轴与地面垂直。
(2)调整衍射仪的物镜和目镜,使衍射条纹清晰可见。
(3)观察并记录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1)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据。
组合光学物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元件(如棱镜、透镜等)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 掌握光学系统(如光路、干涉、衍射等)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光学原理,并探讨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涉及光学元件的基本性质,包括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通过组合不同的光学元件,可以观察到光路的变化和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
三、实验仪器1. 光源:钠光灯、激光笔2. 光学元件:双棱镜、透镜、平面镜、光栅、狭缝3. 附件:光具座、光屏、测微目镜、白屏、白纸、透明玻璃板、铅笔、玻璃杯、水四、实验内容1. 折射现象观察将铅笔放入装满水的玻璃杯中,观察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2. 反射现象观察利用平面镜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测量反射角。
3. 干涉现象观察利用双棱镜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测量干涉条纹间距。
4. 衍射现象观察利用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测量衍射条纹间距。
5. 组合光学元件将双棱镜、透镜和平面镜组合,观察光路的变化。
6. 光栅衍射利用光栅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测量衍射条纹间距。
五、实验步骤1. 折射现象观察(1)将铅笔垂直插入装满水的玻璃杯中。
(2)从侧面观察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2. 反射现象观察(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
(3)观察反射现象,并测量反射角。
3. 干涉现象观察(1)将双棱镜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双棱镜上。
(3)观察干涉现象,并测量干涉条纹间距。
4. 衍射现象观察(1)将狭缝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狭缝上。
(3)观察衍射现象,并测量衍射条纹间距。
5. 组合光学元件(1)将双棱镜、透镜和平面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观察光路的变化。
6. 光栅衍射(1)将光栅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3)观察衍射现象,并测量衍射条纹间距。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折射现象观察观察到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弯曲。
光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 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学实验,验证光学原理,并探讨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相等;3.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4. 薄透镜成像规律:物体通过薄透镜成像,成像规律与物距、像距和焦距有关。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器材:激光笔、白纸、米尺、小孔板实验步骤:(1)在白纸上画一个直角坐标系;(2)将激光笔固定在坐标系原点,调整激光笔方向,使其通过小孔板照射到白纸上;(3)移动小孔板,观察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2. 实验二: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白纸、米尺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放置在白纸上,调整平面镜角度;(2)将激光笔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3)调整激光笔角度,观察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否相等,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实验三: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板、白纸、米尺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放置在白纸上,调整玻璃板角度;(2)将激光笔照射到玻璃板上,观察折射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3)调整激光笔角度,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否满足折射定律。
4. 实验四:薄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器材:薄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米尺实验步骤:(1)将蜡烛、薄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蜡烛成像在光屏上;(2)改变蜡烛与薄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成像的变化,验证薄透镜成像规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是直线,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类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光谱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了解积分球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测量不同种类的滤光片的透过率
4、了解薄膜的性质与应用
5、了解光纤光谱仪的原理与应用;
6、掌握薄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二、 实验仪器
卤钨光源,光纤,积分球,准直镜,光纤光谱仪,光具座,中性密度透过率测试样品,长波通带滤色片,Y 型反射式光纤,K9基底2g F M 增透塑料薄膜测
试片一组,Si 衬底2i O S 薄膜测试片一组,光具座,计算机及测试软件等。
三、 实验原理
1、利用透射光谱测定滤光片透过率
本实验利用卤钨光纤白光源准直后作为照明光源,使用积分球作为匀光器,使用光纤光谱仪检测光谱。
光谱仪一般由入射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聚焦光学系统和探测器构成。
由单色仪和探测器搭建的光谱仪中通常还包括出射狭缝,仅使整个光谱中波长范围很窄的一部分光照射到单像元探测器上。
单色仪中的入射和出射狭缝位置固定、宽度可调。
对整个光谱的扫描是通过旋转光栅莱完成。
光纤光谱仪的优势在于测量系统的模块化和灵活性。
本实验使用的微小型光纤光谱仪的测量速度非常快,可以用于在线分析。
由于光纤光谱仪使用了光纤传导光信号,屏蔽了工作环境的杂散光,提高了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可以用于较恶劣环境的现场测试。
光谱仪的光学分辨率定义为光谱仪所能分辨开的最小波长差。
为了分辨两条相邻的谱线,这两条谱线在探测器上的像至少要间隔2个像素。
因为光栅决定了不同广场在探测器上可分开(色散)的程度,所以它是决定光谱仪分辨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另一个重要参数是进入到光谱仪的光束宽度,它基本取决于光谱仪上安装的固定宽度的入射狭缝或光纤芯径。
积分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光收集器,积分球内均有涂有漫分射涂层,可以高效反射200~2500nm 范围的光线。
被收集的光可以用作漫反射光源或被测光源。
积分球的基本原理是光通过采样口进入积分球,经过多次反射后非常均匀地散射在积分球内部。
探测口与积分球侧面的接口相连,该接口内部有一个挡板,探测器只能测量到光挡板上的光,这样就不受从采样口进入的光的角度影响,从而避免了第一次反射光直接进入金属探测器。
2、利用白光干涉测定薄膜厚度
薄膜测量系统是基于白光干涉原理来确定光学薄膜的厚度的测量系统。
白光干涉图样通过数学函数的计算得出薄膜厚度。
对于单层膜来说,如果已知薄膜介质的n 和k 值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物理厚度。
计算反射率)
/4cos(21)/4cos(2r 2222λπλπnd ra a r nd r a R ++++=由于薄膜在吸收很小的区
域,n 、k 的变化不是很大,所以方程的极大和极小值出现在
)
n (2,则薄膜厚度
已知2)22(*2
2)12(*222*2
,即
2,1,0/nd 4现在
方程的极大和极小值出22112
1332
2
11λλλλλλλπ
λπλλn M d n dn m dn m dn m m m -==+=+=⋯== 四、 实验内容
1、中性密度滤光片透过率测试
将中性密度测量片装卡在样品位置,测量其在各光谱范围内的透过率曲线。
2、长波通滤光片样品测试
将不同的带通滤光片装卡在测试位置,测试其在各光谱范围内的透过率曲线。
3、窄带滤光片设计实验
将窄带滤光片装卡在测试位置,测试其在各光谱范围内的透过率曲线。
4、将Y 型光纤标有光源的一端与光纤光源连接,将标有光谱仪的一端与光纤光谱仪连接,将探测端与薄膜测厚支架连接,并固定稳定。
软件安装后,开始测量。
五、 数据结果
1、利用透射光谱测定滤光片透过率
2、利用白光干涉测定薄膜厚度
nm
d n nm n nm n nm n nm n nm n nm O S nm
d n nm n nm n nm O S nm
d n nm O S nm
d n nm O S nm
d n nm n nm O S nm
d n nm n nm O S 997.0 1.45080
,970 1.45479
,725 1.45878
,580 1.46324
,4856809
4.1,42073874.1,370)
9907(i 510.8 1.45439
,7456237
4.1,5007387
4.1,370)
5095(i 201.645917
.1,570)
1950(i 58.847460
.1,365)
518(i 462.608
456.1,67046558
.1,450号)
2(i 5.46045620
.1,66546558
.1,450号)
1(i 66554433221122322112222211222112====================================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六、 反思讨论
计算机软件的参与使得实验过程变得更加简易,同时有效减少了人为产生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