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之我见,数学例文.doc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之我见———“数与代数”知识领域课堂教学例谈

教学篇•经验交流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之我见———“数与代数”知识领域课堂教学例谈翁新丽(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镇桥园小学,福建漳州)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这表明了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根源。
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应当逐渐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广泛数学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理解并掌握课本上的数学概念,还包括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解决未知的问题。
学会如何利用图表、计算机等去分析及处理信息,检索、阅读相应的数学文献,选择有效的解决办法,会利用数学语言及数学符号进行准确的表达。
而问题解决作为学数学的一个主体过程,是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适度综合,提升思维能力数学问题解决,不是简单的操作模仿,而是把以往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数学情境中去,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创造性地进行运用。
知识的整体性是学生切实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标志,他能够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能否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去考虑问题,检验学生能否将以往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化体系,当遇到新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例如:在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有关数的概念“解释分数34的意义”。
生1中阴影部分表示34。
生2:6个苹果是8个苹果的34。
生3:34里有3个14,有6个18……生4:34=3÷4=3∶4=0.75=75%。
……从学生的回答中,实现了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利用规律熟练进行转化。
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本身就是运用以往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也加强了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总结与巩固。
因此,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也有利于他们数学知识及技能的提升。
二、坚持反思,提升计算能力反思是通过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地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查与分析。
如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之我见

如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之我见小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则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特别是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这种限制尤为明显。
本文就提出了几点具有可行性的措施,可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标签: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学生;数学思维;思考能力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多种数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解答简单的应用题,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如何解答多步应用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将题目中所给的较为隐蔽已知条件与问题能够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这些已知条件能够被有效地利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看清楚多步应用题是如何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逐步变化而来的。
当了解了这一变化过程后,其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出题目中所给的较为隐蔽的条件,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解答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有一个施工队伍计划修路660千米,目前已经修了375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修?这是第一步骤,对其进行扩展,第二步为施工队伍计划修路660千米,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路65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完?第三步为施工队伍计划修路660千米,已經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路65千米,剩下的路程必须在3天之内修完,请问每天应修多少千米?第四步为施工队伍计划修路660千米,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路65千米,但是之后每天需要比原计划多修20千米,请问剩下的路程要多少天才能修完?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学生始终应当围绕着第一步骤,因为其都是由第一步演变而来,因此,题目虽然在难度上有所增加,但其条理始终是清晰的,通过这样的解题方式,便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之我见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之我见“问题解决”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通过问题解决,学生学会了探索的方法,能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思辩能力。
例如:在教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一道“帮动物找家”的作业,即小狗打电话邀请小猴到家里做客,告诉小猴自己家门的号码是224号。
可小猴到了小狗居住的地方一看,找不到了,因为它发现这里门的号码很奇怪,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小猴找到小狗家吗?有趣、生动的游戏设计,把乏味的计算变得带有故事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
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
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可这样设计:计算24+7,教师先“冥思苦想”一会儿,再向学生求助。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情绪高涨,积极思考。
此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等形式,最后,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
三、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这一步要求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讲,进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看图,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_数学论文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所在,结合具体情况来讲,我国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数学成绩差、解决问题能力低的问题,对于这样的现状,教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成绩,解决数学教师的烦恼。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就是指小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小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
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就会有着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意义重大。
1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能力低的原因一是,教学者的影响。
可以说,教学者的认知水平决定着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二是,学生自身的影响。
这一影响因素包括已有学习经验、个性品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等。
学生是否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策略,最后还是由学生内因决定的。
这种差异就体现出在解决问题对策的是否科学、是否合理,从而对灵活运用策略能力有所影响。
三是,来源于教学课程与教育教学的影响。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教学课程与教学组织质量的高低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积极合作,确保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
若是课程与课堂教学没有为小学生提供反思和研究的空间,不但很难以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也会阻碍着他们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2.1灵活转换题目中的条件:在数学问题中有很多含蓄的信息,这些含蓄的信息,小学生一般很难弄懂,这就需要教师带领着小学生,懂得将含蓄的信息转化成直接的信息,并进行应用。
(1)将抽象的转化成为具体的。
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有324人,四年级学生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3/4,求三年级共有多少学生?数学教师可带领学生将四年级人数是三年级的3/4抽象条件转化成为四年级人数是324人的3/4。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论文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论文概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知识。
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并分析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就能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
数学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数学素养就会全面得到提高。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有些数学解决问题单凭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凭口头讲解很难解释清楚,而如果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情景,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好的生活情景,能促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情感,培养创新意识。
就要求解决问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
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我结合近几年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飞尘扬沙和风暴天气,编了一道由于森林面积越来越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后又经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森林面积逐步增加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题。
让学生不只获得了解题的方法,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
二、注重合作交流,提高解决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差异,对每一道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看法。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论文概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打基础以及意识培养阶段,数学这样一个带有启发性质的课程可谓至关重要。
而以问题解决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同时制定明确的教学方针,也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问题指的是一个同数学有相关联系能够被意识到但是又无法彻底理解的一个状态。
通常来说,站在广义的角度,数学问题就是现实世界总数量关系同空间形式碰撞出的困难与矛盾,而站在狭义的角度,数学问题就是需要解决或者证明的数学题目。
所以,我们需要明白,数学问题不仅仅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点,还包括了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数学问题一般涵盖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按照问题的設计定义及得出的结论分类,可以将数学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以及开放式问题。
而解决问题指的是根据问题的设定,到已知的对应关系,进而解出需要解答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问题涵盖了计算题、应用题、文字题。
一、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意义1.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数学问题的作用在于让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这是其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的基础。
数学问题还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如果能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就能够表示其在数学方面具备着良好的素质修养。
而数学素养包括多个方面,不仅涉及到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力,还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应用能力,因此,我们能够认为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
2.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意义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就能够意识到数學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也能够对数学的价值意义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例如,能够将“鸡兔同笼”、“插旗干”这些传统问题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应付课本知识。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高年级的教学应该侧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并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解决问题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使学生根据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对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所以我申报了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的关注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分段目标,都明确表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
因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所探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
然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及如何培养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是很清楚。
作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板块,“解决问题”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新方法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
1、使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并对自己的解题方案进行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享受思维的新奇,收获创造的乐趣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积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日常生活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实践【正文】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积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以下是我结合新课标以及在新教材的使用中,积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点做法:一、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兴趣,更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中,“解决问题”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实践意义、方法技巧、教师引导、案例分析和激发兴趣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技巧和思维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其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未来,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解决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个人认为,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意义、方法与技巧、教师引导、案例分析、激发兴趣、关键点、发展展望、个人看法1. 引言1.1 介绍文章背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更新,解决问题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解决问题教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够培养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味注重学生的记忆与应试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践意义、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案例分析以及如何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享,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视和关注。
1.2 阐述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已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论文.doc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见解解决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老师要认真对待,真正上好每一节解决问题课,向40分钟要效率。
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时广泛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农村学生为什么怕解决问题,首先是教师教学方法问题,他可能没有能科学的设立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特别要站到中差生的立场上去深入挖掘信息,关注中差生不到,就会导致他们越学越不会就越怕学,最后干脆不想学了,也不写了,老师逼急了才乱写下去。
因此我觉得老师应改变教学策略,制定符合学生现实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多种方法来,给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去学习。
那我的做法是:一、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数学的教学目标的设立,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定,而不是一味的上网抄袭别人的目标放到自己来,这样只能是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所以目标要设立能恰当些具体些,特别要多从中差生的角度去设立,这样设立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服务于教学,也才能有效调动中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需要创设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
如果教材的例题主题图不符合或贴近你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可以改编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或实物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去编例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现实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营造学生认知心理上的悬念,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心切。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游戏激励的形式,先课件出示13道简单的表内除法口算,奖励个别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之一,并且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活动时空。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新知识才能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因此,当学生已积极投入问题解决活动中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张奶奶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教学时,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自主去探索。
学生在解第一个问题:“篱笆长多少米?”时,他们会自然地想到,要求篱笆长多少米,实际就是要求这个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因此,他们会很容易的求出篱笆的长:(6+3)×2=18(米)。
在解第二个问题:“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时,发现学生做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就需要同学们展开讨论,并相互交流。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需引导学生结合画图来解决。
最后,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如果张奶奶家的菜地是长边靠墙,那么篱笆的长就是:(1)6+3+3=12(米)或(2)6+3×2=12(米)或(3)(6+3)×2-6=12(米);(二)如果张奶奶家的菜地是宽边靠墙,那么篱笆的长就是:(1)6+6+3=15(米)或(2)6×2+3=15(米)或(3)(6+3)×2-3=15(米)。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之我见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三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同时,三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
我班的学生年龄都在9-10岁,在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是都很费力。
所谓“解决问题”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
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
而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解决问题作为新课程中安排的一项内容,在以前一直是被分散在各个章节,本册教科书将这些内容集中起来作为一个小节安排,并给予解决问题这个小结名称。
这样编排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原来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比较少,不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现实问题,而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随知识的学习一起安排就行了。
随着学生身心的逐步成熟,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基本上具备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科书从本册起集中在一个小节内安排解决问题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和时间能力的培养。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可以按以下三步展开:一:创设情景。
“解决问题”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创设好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从新旧知识的对比中找问题很多数学问题是建立在一个或几个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因此,每当有新概念、新知识出现时,我就引导学生首先了解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并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寻找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2 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解决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技能之一。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和耐心。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学生需要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办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格和毅力。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研究论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

87789 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小学生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能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由于小学生还小,生活经验匮乏,数学的认知基础差异大等因素,使得“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
笔者认为,要真正地突破小学数学的这一教学难点,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从下面三个方面整体思考,有层次、有阶段、有目标、有计划地整体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一、小学生真正理解四则运算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础小学生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可以用加减乘除法或其中几种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因此,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基础。
但要真正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非易事,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自我构建过程,也可以从典型事例出发,由实物到表象、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并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
例如,加法概念的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外部操作转化为内部操作――抽象如,“小猴子有3个桃,小长颈鹿又送了他2个,小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引导学生操作:生:先拿出3个桃(可以用学具代替),再拿出2个桃。
师:小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是叫我们干什么的?我们怎么办?生:把3个和2个合到一起(操作:将3个和2个放到一起)。
师:是多少?生:5个。
师:把3和2合到一起用加法计算,写成:3+2,3加2得5,可以写成3+2=5。
我们容易看出,上面师生的双边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操作活动。
从而让学生感知并理解“把两种物体的数合到一起,可以用加法解决。
”2.内部操作外化为外部行为――具体化例如,4+3=□,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1)画4个圆,再画3个圆(下面流程图“1”)。
(2)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圈一圈:“4+3,4是哪几个圆?3是哪几个圆?‘+’是要求我们做什么的?”通过学生画圆已知条件“4”和“3”具体化,通过学生圈4个圆和圈3个圆(下面流程图“2”和“3”),进一步加深对已知条件4和3的理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荐5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荐5篇)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突破的就是解决问题(应用题)部分,而解决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教师必须制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喜爱解决问题的兴趣,长期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数量关系的研究与分析能力,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小学新一轮教材实施后小学数学“应用题”改名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更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突破的一关就是处理应用题即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W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难点,也是重点,许多学生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考试,一遇到“解决问题”就一筹莫展,直接放弃。
在教学中教师遇到那些数学功底不扎实,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无可奈何。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多年数学教学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动力,事实证明只有学生爱好的东西,喜欢的学科学生才有学习积极性,自发的、主动的去学习、去探讨。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首先,理论联系实际,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生活实际。
学生的数学生活实际主要包括: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功底、对数学的敏感度、对数学的兴趣程度、所处的生活环境等。
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向外拓展、向前延伸。
教师举例题时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到不陌生,学生认为,这个例题与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教学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掌握“跳一跳,能摘到苹果”的原则。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论文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摘要]小学数学教育要达成的目标就是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小学生正处在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关注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在知识掌握方面更加的扎实,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诸多数学问题的学习难题,实现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数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将问题作为根本载体,通过运用恰当的提问和解疑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增强,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被充分激发出来。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数学教师要注意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丰富数学教育内容,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加强对学生问题思考的引导,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根本提升。
一、合理提问,激发问题意识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大量的疑问,而这些问题需要被不断地发掘和利用,以便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提供载体。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是教师直接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提高学生的提问主动意识。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提问方法,问题的质量是关键,只有保证问题合理和富有针对性,才能够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
高质量的数学问题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趣味性强,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对学生探究解决的吸引力;拥有实际意义,可以推动学生学习与教学进展;理解简单,针对性强,提出的时机恰当。
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于是可以先从教师提问着手,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后,再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和自主探索。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比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习到的分数和商不变的性质存在着哪些关系?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回忆和复习以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更能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大数学教学工作的改革,努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具备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为了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目前,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学生数学成果的检测,还需要在实际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性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多元化的解决问题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
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我们要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究,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效用,改变传统的教材模式,使得新课堂焕发光彩。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不足之处(一)数学解决问题的题目设置形式单一化当前书本上的数学解决问题题目大多结构简单、形式单一。
比如,“王老师每月工资1450元,超出1200元的部分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
王老师每月税后工资是多少元?”这样的题目,不仅存在税率上的错误,还与学生的认知脱节,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甚至直接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
一旦学生形成固定的解题思路,就对其创造性和想象力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了其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二)没有充分发挥语言交流在题目设置过程中的作用在进行数学解决问题设计的时候,出题人往往只注重怎么样才能够保证题目的逻辑正确,而忽略了一个有趣的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加喜欢去用数学计算解决问题。
比如,有一道比较典型的例题,具体内容如下:“服装实体店同时出售两种类型的衣服,售价都是300元,一件可赚16%,另一件赔16%。
如果同时卖这两件衣服,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如果是赚钱,那么具体赚了多少钱,赔钱的话,又具体赔了多少钱?”在这道题目中,出题者只顾阐述题目和问题,并未对其进行任何修饰,对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法激起学习兴趣并投入更多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之我见,数学-
【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选择学生可感可知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
ﻭ【关键词】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策略意识ﻪﻭ解决问题是数学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很多数学老师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此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ﻪ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他们对完全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的间接经验难以理解,而对直接看到的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数学教学内容,就觉得容易接受。
正是基于这一特点,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加强动手操作,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识上的支持。
并且,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积极性。
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数小棒,数图片等方式,直观引导学生认识数的意义。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数一数班里有多少位同学?某某同学在第几组?“排座位”游戏等这样的现实意义的问题和方式,让学生认识数的基数和序数意义。
这样学生不仅学好了知识,还有效地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ﻪﻭ二.重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ﻭ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
然而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
于
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
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那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该怎么做呢?我觉得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学会读题ﻭ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读题的关键是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认真仔细,读准。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
例如有这样一类问题:“判断下列各题错的要改正”。
对于这类问题,有的同学只是粗略看一遍就开始做,结果是只完成了判断,而把另一个任务“改正”忘记了。
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看题,也不去理解题意盲目地去做题。
如有一道题要求是“求做鱼缸需要多少玻璃?”,只是按照习惯,把题目当成普通的计算表面积的题来做,结果造成错误。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
ﻭ2.培养学生正确、全面的观察问题习惯ﻭ心理学认
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
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ﻪ 3.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
ﻪﻭ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仔细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只有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ﻪﻭ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意义也在于: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体验方法、形成策略,因此,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定格在让学生获得题目的答案上,不能只满足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等过于形式化的方法上,更重要的是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只有掌握了解题策略,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得心应手,迎刃而解。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特征》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探索任意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先猜想,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试围,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结果有所不同,这样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为什么有的能围成,有的围不成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进一步的探索交流中得出结论:即较短两条边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只有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
这种让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策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数学学习过程不在只是是模仿与记忆,更多的是学生数学建模的过程,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ﻪﻭ总之,要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学会从复杂的情境中解读数学信息,主动尝
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ﻭ
小学生介绍信范文
介绍信是用来介绍联系接洽事宜的一种应用文体,通过它可以让对方了解持有者的身份和目的,以便得到对方的信任和支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介绍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ﻪ小学生介绍信范文篇一
ﻪ县学校:
兹有我校年级学生(男/女),学号,因要求转往贵校就读。
根据贵校接收函(校转入年第号),经学校研究同意转校,并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ﻪﻭxxx
ﻪxx年x月x日
小学生介绍信范文篇二ﻭ介绍信ﻪﻭ兹有我单位人前往你处办理其子入托事宜,请予协助。
ﻪxxx
ﻪ xx年x月x日
小学生介绍信范文篇三ﻭ介绍信
负责同志:
兹介绍李同志前往你处联系事宜,请接洽并予协助。
(有效期
天)
市局(盖章)ﻭ年月日
ﻪﻭ
ﻪﻭ
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