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深度报道的非典型化转型

合集下载

网络时代党报要定位于深度报道

网络时代党报要定位于深度报道

处理 ,有所交代即可。因为现在 的受众获取信息的
渠道太多 、太便捷了 ,不必担心你放弃刊发的新闻
读者会不知道。报 纸版 面在信息量上永远无法和网 络竞 争 ,在 不能做 到 “ 刊登 的我都 有 ”的情 况 你
下 ,党 报 要 追 求 “ 刊 登 的 你 没 有 ” 就 同一 条 新 我 。
主体 、主导和 主流地位 。
面呢?首先 ,最重要 的是 ,党报深度报道的影响力
来 自事实本 身 。用 事实说 话是 新 闻报 道 的基本 规 律 ,党报也不 例外 。党报深度报道要通过典型事 实 的剖析来揭示深层 的社会 问题 ,折射深刻的时代命
压缩 一般性 报道 ,倾 向 度报 道
党报深度报道的影响力
有 画 家在 谈 到 作 画 时 曾经 说 过 , “ 令人 惊 不 如
第 四,党报深度报道 的影 响力来 自党报的诚 实
●罾函圆 嗣
《 崭 采编
・7 4。
与 自信 。网络 时代 的信息渠道方便 、快捷 、多样 , “ 盖子 ”是捂不住 的。党报 深度报 道要敢 于触 及 、 解剖重大社会 问题 , 直面前进 中的困难。 谣言止于公 开 , 有广泛影响 的负 面事件 , 对 党报不应沉默 , 能 不
闻而言 ,我的报道 比你有深度 ,内容更详细 ,视 角 更独到 ,抓住 了重点 、焦点 ,这就能争取到读 者的
眼球 ,形 成 影 响力 。
典 型和重要经验 ,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思路的重大调 整 以及重要的人 事变动 ,阻碍社会进步的深层次矛 盾等重大主题新闻 ,是党报深度报道的富矿 ,是影 响力的主要 载体 ,理应做好 、做足 、做强。
面 进 行 追 踪 报 道 和深 度 报 道 ,挖 掘 新 闻事 件 背 后 的

党报新一轮改版后深度报道的特色——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

党报新一轮改版后深度报道的特色——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

第11卷第1期 2020年01月Vol.11 No.1January 2020129党报新一轮改版后深度报道的特色——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重庆日报》为例隆 梅(重庆日报,重庆401120)摘 要:观察党报2019年新一轮改版,各报紧跟时代步伐,腾出更多版面做沾泥土、接地气,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办精品党报。

笔者梳理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重庆日报》改版后推出的部分深度报道的案例,希望为党报内容建设带来启示。

关键词:精品党报;改版;深度报道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129-022019年新年伊始,《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重庆日报》等党报相继改版。

改版总的方向是减少一般性的工作总结式报道,更重视深度报道,做精品化的报纸。

改版一段时间以来,各报的深度报道在选题关注角度、版面包装方面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值得细细品味。

一、《人民日报》:实施精品化战略,更注重深度报道《人民日报》从2019年元旦起实行改版,此次改版的核心是把《人民日报》办成精品化的报纸,实施精品化战略[1]:工作日从24块版调整为20块版,周末从12块版调整为8块版;新闻报道实现精品化,一般性的工作总结式报道明显减少,更注重深度报道,增加了深度报道的版面占比。

一是加强对总书记报道的策划。

从2019年1月7日开始,《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组策划报道“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来自贫困乡村的精准脱贫故事”,沿着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选取了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湖南凤凰县菖蒲塘村、河南兰考县张庄村等10多个村庄进行深入采访,展现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奋力脱贫攻坚的新作为,记录脱贫攻坚最前沿拼搏奋斗中具体而生动的故事。

这个系列报道浓墨重彩,通过配图表、配延伸阅读等方式,强化了传播效果。

再如,从2019年8月2日开始刊登的“牢记嘱托 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系列报道,以总书记多次给基层干部群众回信为线索,记录各地发展变化,展现干部群众建功立业的热情干劲。

向全能型新闻人转型 深度报道记者可转型兼写评论

向全能型新闻人转型 深度报道记者可转型兼写评论

95 04 Apr 2019CPNresearch写作论坛|Xie Zuo Lun Tan 向全能型新闻人转型深度报道记者可转型兼写评论传统媒体时代鼓励新闻人要做多面手,如今全媒体时代做全能型新闻人的要求更迫切。

党报新闻记者兼写评论,也是做全能型新闻人的一种表现,而且是现实需要和易于操作的一种转型。

深度记者兼写评论是应变党报深度报道是重型武器,在一定时期发挥过重大作用,甚至影响了政府决策。

进入新的新闻环境,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化和全面、自媒体的普及以及新闻自由度的调整,使得报纸深度报道热点减少,或者被公众稀释弱化,操作难度加大,深度报道无可逆转地萎缩,并出现了人才流失。

与此同时,报纸评论力量需要加强。

由于门户网和自媒体的“评论党、键盘侠”比比皆是,众声喧哗,偶尔还制造出超过新闻事件的热点言论,导致假新闻和肆意言论泛滥成灾,这样的民间舆论场急需党媒声音予以权威解读和引导。

作为旗帜和灵魂,党报评论担负着权威解读、方向引领作用,新闻评论工作必须加强。

近年来,各党报采取对策重点推进评论队伍建设,加大评论力度,收效显著,但应变能力仍觉不足。

记者的评论作品往往官话连篇,缺少贴近性、亲和力与说服力,很难持续占领舆论制高点,引领民间舆论场。

一个重要原因,是评论队伍建设存在切实的人才难题:从事新闻评论必须爱思考,有思想,这样的记者很少;写评论需要新闻采写阅历与经验,而评论记者大多在消息、通讯写作上缺乏历练,思考和写作也就不容易贴近生活,体现评论的新闻性。

从编辑转为评论员的,新闻采写大多经验不足;新入职记者搞评论,由于写作实践是首要任务,采写新闻的机会更少。

在专职评论记者稀缺的时候,采写经验丰富善于思考的深度报道记者倒是转型写评论的适宜人选。

当深度报道萎缩,深度记者需要开辟新战场的时候,鼓励深度记者兼写评论,也是党报加强评论的应变策略。

深度记者写评论优势明显深度报道记者从事新闻评论写作,有诸多优势。

深度报道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利于新闻评论的选题。

融媒体时代党报深度报道的变与不变——以《黑龙江日报》“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巡礼”系列分析类深度报道为例

融媒体时代党报深度报道的变与不变——以《黑龙江日报》“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巡礼”系列分析类深度报道为例

2018.4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报纸研究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这句话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各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双创也成为媒体报道的新宠。

众多网络媒体选取大量创业人物和创新产品,以快速的图片、视频报道赚足了眼球。

然而,热闹有余,深度不足。

对于创业成功的规律性分析和政府对于创业的政策推动关注不足。

与新媒体不同,党报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报道“双创”过程中涌现的优秀典型,深度剖析、总结、推广其成功的“秘诀”,给人以启示。

《黑龙江日报》“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巡礼”系列报道就是其中的佳作,以思辨性的深度分析和满含正能量的舆论宣传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抓关键强策划匠心打磨精品在融媒体时代,党报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围绕重大事件、重大主题所策划的深度报道却发生了深刻变化。

那就是在宏大主题下,大而全的概念式、说教式报道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深入一线接地气的采访,挖掘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经深入剖析,捧出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深度报道。

《黑龙江日报》精心策划的这组“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巡礼”系列报道如何能在海量报道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党报的视角和深度。

深入调研,扭住关键。

这组报道没有泛泛地报道创新创业,而是通过深入调研,全面把握整个创新创业过程,并与专业人士交流研讨,最终锁定了创新创业链条上的关键点,即培养科技企业的最佳沃土——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

该系列报道共五篇,首篇从全局角度透视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二至五篇根据孵化器创办主体性质的不同,从黑龙江省百余家孵化器中选取了4家优秀典型。

这五篇文章各自独立成篇又围绕一个主题完美地组成一个整体。

要有深度就要加强策划,但有了策划并不一定就有深度。

因此要以做精品的理念,在加强策划的同时精心打磨典型。

这五篇报道中,记者都以工匠精神对孵化器、创业者和管理者的成功“秘诀”进行剖析解读。

论党报记者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论党报记者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论党报记者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深度报道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闻传播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党报记者的报道工作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党报记者需要转变报道思维,努力探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党报记者需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为报道行业发展树立标杆。

文章基于融媒体时代,对党报记者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展开分析探讨,希望对提高党报记者专业性有所助益。

关键词:党报记者;融媒体;深度报道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融,尤其是信息量的增加和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进一步改变了人们阅读信息的习惯。

党报记者需要与时俱进,认真思考思想和技术变化对报道带来的冲击影响,通过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加强富有大众性、新闻性及权威性的深度报道,力争革新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以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

一、融媒体时代下党报记者做好深度报道的重要意义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方式和途径,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受众面,推动了新闻报道观念的更新迭代。

为了吸引民众的眼球,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党报记者必须用事实说话,带领民众走进新闻事件的“真相”。

于社会来说,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民众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不再满足于新闻事件的表面理解,更在乎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含义。

这就要求党报记者准确把握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对新闻事件进行综合性、全面性、深刻性的报道,才能引起民众的深度思考。

于报社来说,要在融媒体时代下抢占新闻市场先机,就必须革新报道理念,实现从新闻事件的介绍者向新闻事件的揭示者而转变,站在大众的视角上,与大众探究新闻事件的始末,深入解读新闻事件内容,以产生更多共鸣[1]。

二、融媒体时代下党报记者做好深度报道的对策(一)提升专业素养,夯实专业能力党报新闻涉及党的政策、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关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容半点疏忽大意。

一旦报道中出现失误,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有损党和国家的形象。

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NEWS WORLD一、发挥党报优势加强策划,另辟蹊径做好独家深度报道在信息来源、意见的权威性与对决策机构的影响上,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机关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党报记者要转变“等、靠、要”的思想,善于站在党委、政府的立场看问题,增强“独家”意识,加强策划主动出击,对一些具有指导性、规范性、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工作,要从党委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对读者有用有益有趣的角度,用独特的视角、权威的声音,促进社会各个层面理解、吸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扩大党报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一)“两会”是新闻媒体每年都报道的重点领域一个新闻线索同题竞争,这就需要记者擦亮眼睛,以独特的细节和角度,从相同的新闻事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李红丹【摘要】当下,受众不再满足于简单化、表层化的报道,对信息深度、广度的需求日益增长。

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度报道,成为了报纸与其他媒体竞争致胜的利器。

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笔者认为,可以从“发挥党报优势加强策划,另辟蹊径做好独家深度报道”和“对民生热线刨根问底,抓好追踪式深度报道”两方面来“突围”。

【关键词】党报;深度报道;策划雕细琢。

要拿出绣花的功夫,做好细节工作,留存、概括最具新闻价值、最契合主题的精华,提炼出吸引读者的引言、小标题等等,保证精炼、易读、悦读。

(七)保证编辑质量,做好校对工作多数文摘报编辑不仅负责选编工作,还负责文字校对工作,这就要求编辑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编辑和校对工作,把好最后一道关,避免差错的出现。

而在各类差错中,首先要杜绝政治类差错。

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文摘报也不例外。

对涉及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报道,对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领导干部的报道等,要尤其谨慎,这不仅包括字面上的差错,还包括一些敏感问题等,需时时保持政治敏锐性。

其次,要确保新闻事实准确,防止出现新闻失实的现象。

此外,前后矛盾的逻辑差错、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都要避免发生。

结语当今媒体业竞争激烈,传播形式也是日新月异,但笔者相信,最终决定媒体竞争力的,还是内容的精彩度。

提升党报的深层魅力:评《新华日报》深度报道专栏

提升党报的深层魅力:评《新华日报》深度报道专栏

提升党报的深层魅力:评《新华日报》深度报道专栏
刘影
【期刊名称】《新闻通讯》
【年(卷),期】2000(000)009
【摘要】《新华日报》自1999年3月22日改版以来,在坚持高品位、高档次的前提下,追求可读性,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深度报道”栏目以其广博的视野、深刻的内容、独特的角度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该栏目虽然不固定于某个版面,但绝大多数都是头条。

重要的位置+高格调、有份量、有特色,“深度报道”栏目对于提升党报的深层次魅力功不可没。

一、找准党报的可读性定位,曲高和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刊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党报要在这种竞争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必须增强可读性。

然而,由于党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党报的可读性也有特殊的规律。

鉴于此。

【总页数】3页(P10-11,14)
【作者】刘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3
【相关文献】
1.报刊竞争与文化专栏的发展:—评《新华日报》“谈天说地”专栏 [J], 张继
2.信息时代,凸现党报优势的竞争之策—新华日报《深度报道》专栏的实践与思考
[J], 施锦昌;陆峰
3.深度报道:党报改革的必然选择:兼评《新华日报》深度报道的特点 [J], 凡晴;郁炳隆
4.漫画传播与时事评论的创新结合
——以《新华日报·漫说快评》专栏为例 [J], 徐宁
5.“快餐化”背景下党报如何打造深度报道——以新华日报《深读》版创新探索为例 [J], 许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报纸深度报道的转型之路

浅析报纸深度报道的转型之路

浅析报纸深度报道的转型之路
纪文杰
【期刊名称】《记者摇篮》
【年(卷),期】2022()9
【摘要】在新媒体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纸媒需要转变思路并向报道的纵深性、专业性发力,以重塑第一媒体的市场地位。

所以,对于传统纸媒来说,要学会扬长避短,通过精耕细作的深度报道,提高舆论影响力,来顺应媒体新格局。

报纸深度报道的转型既是保证报纸新闻真实性、提高内容质量以及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又是再现传统报纸媒体往日辉煌的有力保证。

为促进报纸深度报道转型发展,笔者先对报纸深度报道内涵进行简要解析,再对报纸深度报道转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深度剖析,最后探析报纸深度报道转型的策略。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纪文杰
【作者单位】朝阳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深度报道:全媒体时代报纸的自我救赎之路
2.浅析当代媒体融合与深度报道的转型之路
3.生猪产业转型时期的变革和创新——首期"强省之路话转型"专题研讨会深度报道
4.浅析多媒体时代的报纸深度报道
5.浅析多媒体时代的报纸深度报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典型到非典型——人物报道转型的成因与意义

从典型到非典型——人物报道转型的成因与意义
人 ,报道发生在他们身上 的感人事件 ,开启了中央级电 性很强 ,以往 自上而下高层圈定宣传人物转变为 自下而上 视媒体关注 “ 小人物”的先河 。这种转变更早可 以追溯 民间评选典型人物。朱清河认为 , 《 南方人物周刊》的人 到 《 东方时空 》中 《 生活空 间》的全新亮相。当时 ,该 物报道是一种另类典型人物 ,可能无涉崇高、无关榜样 , 子栏 目定 位 “ 讲述老 百姓 自己的故事 ” ,将镜头转 向 但都是各行各业人物和平凡人物的别样代表 ,依然可以算
近几年来小人物频频引发关注最美女记者最美奶奶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司机层出不穷这些平凡的小人物身上自然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媒体掀起了一次次非典型人物报道的高潮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媒体编辑理念的集体转向带有范式革命的意味
从典型到非典型
人 物 报 道 转 型 的成 因与 意 义


非 典 型 人 物 报 道 兴起 的原 因
相比此前的典型人物报道 ,非典型人物报道为何受
追捧?普通人物备受 各类媒体青睐的原 因及社会背景是
1 . 对 固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反拨 。长期以来 ,
编辑之友 ・ F l 2 0 1 3 7 l传 媒 1 0 6 1
盛芳 ,湖南衡 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 系副教授。
翰醐 眶 潮 阴 本文 系国家社科 青年基金项 I l“ f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研究” ( 1 1 C X W0 0 2),湖南省社
科基 金 项 目的 阶段研 究 成果 ( 2 0 1 0 Y B B 0 3 4 )。
从典型到非典型 ,从模式化到鲜活的呈现 ,典型人 年终策划 《 选择 》,搜狐网联合 《 京华时报 》等2 0 余家 物 报道在不 知不觉 中发生着变 化。近几年 来 , “ 小 人 报社推出 《 坚守底线——平凡的 良心》专题新 闻策划 , 物”频频引发关注 , “ 最美女记者” “ 最美奶奶” “ 最 均 引起强烈反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人物榜单”的打 美女孩” “ 最美妈妈” “ 最美司机 ”层出不穷 ,这些平 造与广泛宣传 , 《 南方周末 》年度人物 、C C T V 中国经 凡的 “ 小人物 ”身上 自然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芒照亮了人 济年度人物 、C CT V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 《 南方人物周

党报记者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党报记者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一、融媒体时代做好深度报道的重要意义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出现了新的规律和特点,给新闻记者做深度采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一方面,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为深度报道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展示的平台,促进了深度报道内容的传播速度,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播效果;另一方面,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深度报道的质量依然是传统媒介生存下来的重要法则,依然是媒体融合转型的标配。

党报记者在融媒体时代做好深度报道是党报的特殊地位的内在要求,党报记者要在实践中做好对市委(省委)中心工作的宣传,深度报道要突出用新闻事实说话,同时,深度报道的言论要理性和理念互相融会贯通,才能发挥党报深度报道的引领作用,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贯彻到每一个读者的心中,释放精神的力量。

深度报道在新闻要素里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

在融媒体时代,不管是纸媒专题报道,或是电视新闻报道,还是网络新闻报道等,在新闻写作中,分析性新闻、解释性新闻、新闻评述等都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深度报道系列。

本文主要从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规律、特点,浅析做好深度报道的途径。

二、在融媒体多维传播、立体传播的特点下,如何做深度报道在融媒体传播时代,一则新闻信息被媒体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展示,这样的传播特点下,党报记者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也要力图给读者提供多维、立体深层的信息。

同时,还要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让读者通过看这篇深度报道而有所启发。

现在报纸被市场化经济冲击,很多报纸媒体开始强化经营效益,却弱化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记者在进行深度报道的时候要敢于亮明自己的观点,强化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言论功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掌握充分的事实依据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例如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自贡日报》采编部门时刻紧绷政治思想这根弦,对读者爆料和市民提供的价值导向有偏差的内容坚决舍弃,对于涉及民生的焦点问题进行直面报道,为群众解惑。

当面对自贡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的负面新闻时,网上各种言论议论纷纷,同时自贡正经历“文创”申报首次迎检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此刻发挥党报的舆论导向成为《自贡日报》面临的一个难题。

新舆论生态下地市党报的“守、转、创”

新舆论生态下地市党报的“守、转、创”

新舆论生态下地市党报的“守、转、创”□ 王乐群摘 要:和中央级、省级媒体相比,地市级媒体普遍实力偏弱,腾挪空间小;相较于县级媒体,地市党报又普遍摊子大、历史包袱重,转型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地市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难有大的作为,立足地域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彰显特色、自我革新,地市党报仍可在舆论宣传主阵地中扮演重要角色。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就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规律性、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地市党报;融合发展;舆论宣传;临沂日报随着媒体融合全面深入推进,在历经犹疑彷徨、探索尝试、系统创新“三部曲”后,各级党报普遍找准“感觉”、找回自信,厘清思路、奔上大道,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与党委要求、受众需求、市场渴求的契合度不断提升,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但不可否认,相对于巩固壮大舆论主阵地的职责使命,党媒在理念转变、机制保障、措施执行等方面仍任重道远。

特别是对位于“腰部”的地市党报而言,由于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用户规模方面的先天劣势,更需要扬长避短、务实灵活,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融合发展路子。

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一)自主平台下载量小,成长缓慢在纸质媒体影响力日渐萎缩的情况下,作为发展方向的新闻客户端下载量相对偏小、活跃度低、成长较慢,“自我造血”机能差;优质内容多借力于今日头条、微博、抖音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商业平台二次传播,由此造成品牌和运营的吸附力相对孱弱,还没有在舆论主战场取得应有的话语权。

(二)引领舆论的力度、效果有待提升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心工作宣传方面,主动设置议题的意识不强;或设置的议题简单生硬,以致热度不高,在舆论场掀不起“水花”。

在回应热点问题、化解舆论焦点方面,或回避失声,或“慢三拍”,舆情发生后才仓促应对。

(三)跟风商业媒体以“短”搏“长”简单跟随碎片化生产、浅阅读、泛娱乐化等市场潮流,意图在全领域和商业媒体、自媒体一较高下、分一杯羹,但收获与设想相差较大。

深度报道,党报彰显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深度报道,党报彰显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深度报道,党报彰显影响力的有力手段(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摘要本文对如何进行深度报道以提升党报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深度报道党报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XXXX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胡总书记的话引人深思,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党报如何提高舆论引导力?笔者认为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必须要使党报的新闻宣传有更高的视野、更强的思想性、更广泛的影响力。

其中,深度报道是党报引导舆论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党报提升办报质量,彰显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所谓深度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教授门彻尔将报道分为三层,第一层报道是指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指发掘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是指在事实性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

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层报道为动态新闻,第二、三层报道则属于动态新闻的纵深,而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称为深度报道。

如同剥核桃一样,深度报道能够通过立体的思维。

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挖掘出事件本质的内核,从而凸现新闻事件的有效价值。

加之背景的广阔性,说理的思辨性,可以拨开迷雾,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明辨是非,引导人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关于深度报道,人民网曾针对“你眼中的媒体”进行过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对新闻“有强烈的期待”的占63%,想了解“重大新闻事件的占28%”。

这说明,受众对深度报道有着强烈的需求。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的很多党报都推出了以深度报道和热点话题为主要内容的版面,如人民日报的“视点新闻”、解放日报的“新闻视点”、新华日报的“焦点版”、浙江日报的“今日关注”等等,均收到了明显效果。

新华日报还打造了一系列深度报道的品牌栏目,如“新华观察”、“新华调查”等,刊发了大量深度报道,深受读者欢迎,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党报的深度报道,须做到心中有全局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地方党报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新媒体时代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新媒体时代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新媒体时代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作者:郝芳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0期摘要:在新媒体技能的冲击下,对党报记者的报道要求也逐步增多。

因此,党报记者需要在新媒体时代下探索先进的报道理念和方案逐步优化自身的报道能力,转变报道思维,从而较好的顺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

此文简要的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党报做好深度报道的现实意义,并积极探索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党报记者做好深度报道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党报记者;深度报道;措施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程中,互联网技能逐步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增加了信息数据的传播速度。

而且在较大程度上也增强了零碎的阅读。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下,党报工作者能够借助其中的发展优势做出具有带有极强大众性、新闻性以及权威性特征的深度报道。

一、新媒体时代下党报工作者做好深度报道的现实意义深度报道需要在一定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新闻事件实施综合性的、全面的、深刻的报道,以此来顺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满足当代群众的心理需求。

近些年,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不论是对党报工作还是媒体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对相应的新闻事件做出更加深刻的报道。

(一)深度报道是当代社会的需要在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群众的阅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有了较大的变革,而且一些媒体企业也随之转变了事件的报道方案,为其吸引群众的眼球或者是增强事件本身的关注度,一些虚假、夸张以及不符合现实生活的报道涌入群众的视野,让群众难以辨别。

因此,党报工作人员做好深度报道是必要的,是新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深度报道是报社的实际需要在新时期媒体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一些传统的媒体行业假如想要在新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务必要在深度报道上加大建设力度。

特别是在党报工作中,其需要承担新闻事件揭示者和探究者,带领社会大众深入事件内部,了解内部真实的情况,站在群众的视角上发表想法,以此来启示群众。

二、新媒体时代下党报工作中深度报道的具体措施一篇内容优质、主旨鲜明的报道需要编写人员具备较强的深度报道能力以及编写眼界。

论新形势下党报的深度报道

论新形势下党报的深度报道

论新形势下党报的深度报道作者:赵以红来源:《活力》2009年第17期深度报道是一种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报道”方式。

它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对事实作出解释和分析,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和深层含蕴,追踪与预测事件发展趋势;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深度报道是伴随着受众需求、社会变化和新兴媒体的挑战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文体,在现代报纸版面上占有重要地位。

主流媒体要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引导力和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深度报道。

一、特征与功能与一般报道方式相比,深度报道包含了更丰富的信息,更深层的新闻事实,更深刻的主题思想,因而更显重要,更具影响力。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具备以下五个“重型”特征1.重要性。

主题重大是深度报道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题材重大。

2.思想性。

深度报道不仅要报道现象,还要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不仅要叙述清楚事件本身,还要揭示事件的深层含蕴。

因此,深度报道要有分析、有思辨,要善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3.预测性。

这种预测,必须建立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要以充分和准确的事实、数据作依据,讲究科学性。

4.深入性。

深度报道需要记者深入采访,深入挖掘。

深度报道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充分开发、整合新闻资源的过程。

5.综合性。

深度报道的综合性往往表现为大时空、全局性。

报道往往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事件过程,广泛涉及社会现实多个方面,同时围绕主题进行整合,回顾过去,剖析现在,预测未来。

深度报道的综合性还表现在综合运用多种体裁,融合各种形式于一体,使其提供的信息具有立体感和系统性,使得报道视野开阔,有厚度和力度。

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信息传播愈加快捷的今天,深度报道对于平面媒体具有决定性意义。

深度报道的类型,总体上可以分为评述型深度报道与调查型深度报道两种。

这两种类型体现了“深度”的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通过对众多新闻事实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现象,阐述观点,预测走向。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新闻采编的转型创新分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新闻采编的转型创新分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新闻采编的转型创新分析作者:雷发坤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2年第06期摘要: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媒体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受到全媒体时代的影响,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党报新闻采编工作在当前面临很大的困境。

今后必须明确发展方向,实施改革创新,以此来推动转型发展,有效地推动传统新闻采编工作向新媒体技术方向发展,扩大党报新闻工作队伍,把握采编工作转型“尺度”,将创新与传统发展模式融合,以此实现成功转型。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党报;新闻采编在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整个媒体行业面临着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缺乏竞争力。

党报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反映群众诉求的职责和使命。

当前社会大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人心浮躁,各种不同的媒体声音频发,对于党报来说,要把坚守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作为工作基本的出发点。

在今后,地市党报必须借助全媒体时代发展的东风,通过先进的媒体平台以及当前新媒体技术,稳步实现成功转型,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

全媒体时代党报新闻采编转型创新必要性分析舆论影响力的必然发展趋势全媒体时代有效地推动各个行业信息的快速发展,媒体在当前既要承担传播新闻的责任,同时也要充分地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职责。

传统媒体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想走出发展的困境,必须从全局的高度认清当前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充分认识做好党报尤其是地市党报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责任。

推动党报新闻采编工作转型,是舆论影响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前全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不同的科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新闻行业,对整个行业的经营方式和传播手段起到了突破和创新作用,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舆论机制变得越来越成熟,传统媒体逐渐失去舆论的主导权,反而在舆论的推动下被动地发展。

众所周知,党报是我党重要的宣传媒介,其权威性、影响力远远高于普通的自媒体,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对引导正确舆论具有关键的作用。

深度报道“浅度化”嬗变

深度报道“浅度化”嬗变

深度报道“浅度化”嬗变
王海涛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2(000)013
【摘要】近年来,报纸与新媒体相比,基本,上处于守势。

深度报道成为报纸应
对新媒体的不多的杀手锏之一,但在深度报道的认识和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深度报道就是越“深”越好,从而制约了深度报道的健康发展。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深度报道正在向“浅度化”转型。

因为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浅阅读时代”,信息获取呈现出碎片化、扁平化、快速化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深度报道也为此发生了变化,与所谓的深度相对比,“浅度化”特征日益明显。

所谓“浅度化”,即选题要深入浅出,贴近受众为第一要素;时效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追求原发原创,文本要思想优先,描述事件不崇拜细节,勇于亮明态度。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王海涛
【作者单位】齐鲁晚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从“深度报道”到“新闻超市”——论电视新闻栏目主体意识的嬗变 [J], 任晓润
2.深度报道实践的嬗变与重构 [J], 高亚峰
3.阅读仪式感嬗变下深度报道的转向 [J], 谯金苗;漆亚林
4.深入浅出地做好财经深度报道 [J], 吴凡
5.中美深度报道的差异及原因浅探 [J], 顾雯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COVER
党报深度报道的非典型化转型
文—王漫
王漫

浙江日报编辑中心数据分析室
从去年夏季的“调查记者之死”开始,读者对新闻"回归内容”的呼吁日渐增长,进入2019年后,越来越多主流媒体开始加码深度报道。

但在新媒体"短频快"的大环境中,长篇报道的“流量"如何保证?
《冰点周刊》原主编李大同曾在《漫话“冰点”〉一文中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个极简的概括:"—个专门刊登长篇报道的栏目,要做到使读者愿意读并持续读下去,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选题得当,二是与所选题材相称的内容和最佳的表现手段。


本文以上半年的媒体报道为案例库,通过对深度报道的选题、内容和手段的匹配方式的梳理发现,目前不少党媒都在报道中体现了向非典型化转型的倾向。

非典型选题的尝试
一说起深度报道,不少读者的第一反应就是以调查报道著称的新京报或是以人物报道见长的中青报《冰点周刊》。

大部分党报,给读者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典型报道”上。

这或许是长期以来党报的报道过于聚焦高大的典型人物和案例,在表达方式上也过于强调正向元素,导致“人情味”缺失所造成的刻板印象。

与典型报道相对的就是"后典型”或"非典型"报道,它们多以淡化政治符号的多样化报道为代表,如出自《冰点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媒体的报道。

这种明显的印象对立,是因为新闻惯性一党媒在过去的积累中所形成的经验、立场,会导致其所属的记者、编辑受惯性影响制作出“清一色”的报道。

但随着新媒体的冲击和“新文风”的驱动,党报的选题也开始逐步在典型报道和非典型报道中寻求新的平衡点。

搜集上半年党报见报的深度报道过程中,我们看到解放日报的《盼归的日子》《北京的便利店》、北京日报的《社区菜场变奏曲》《胡同兴起生活美学》等报道,都体现了党媒在选题上的“非典型”探索。

首先从新闻由头来看,这4篇报道似乎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大背景”,如重大新闻事件、政策法规出台等,以至于一眼看去会略微带一种"没头没尾”的错觉。

在报道主题和人物选取上,无论是寻亲的坚持和迷茫,还是城市夜生活的一窥,甚至是草根生活的烟火气息,都与以往典型报道中的常规元素有所不同。

但《盼归的日子》中,盼归的韩峰在与儿子张毅相聚时的眼神和表情等细节体现出了人文伦理,而韩峰的小摊位能够坚守十字路□几十年也反映了社会治理中的人性关怀;《北京的便利店》中,那些出入在北京便利店中的个体,则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缩影,
OO传媒评论|Media Review WO2019年第8期
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版面
解放日报《长三角周刊》版面胡同兴起生活莫学
直13北京E1抵《京韵周刊》版面
COVER=封面
在他们与便利店的关系中,体现着普通人城市生活的日常点滴,也让读者思考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的种种现实问题;《社区菜场变奏曲》和《胡同兴起生活美学》中,社区菜场的变化和胡同环境的改善,虽然写的是大爷大妈们的油盐酱醋、鸡毛蒜皮,却折射出了城市治理、旧城改造中如何实现和谐的智慧……
这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变迁中最真实的反映,这些小人物的故事也最能引发大众读者的共鸣,而这些报道在落点和立意上的"以小见大”,为党报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典型选题的非典型化处理手法
由于性质使然,党报深度报道中的"典型题材"依旧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媒体开始在写作内容和角度上有所调整,这里暂且将这种改变称之为典型报道的非典型化处理。

人民日报在新年伊始,就推出了《这一年我的基层滋味》《拥抱北斗的“90后”》《AI医生进村记》等报道,对基层扶贫、北斗系统研发、医疗扶贫这样的重题材做了软处理,随后其推出的《关注荒漠化治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等深度报道,则把环境治理、科技扶贫等大主题揉碎,利用典型案例的小故事、小细节来浸润主题,让读者一小块一小块地慢慢咀嚼。

解放日报的《长三角周刊》更是典型选题非典型化处理的重要代表,这些以长三角一体化为背景的重点报道,却让读者读出了浓浓的“冰点”气息。

如《昆山:“优等生”的“紧迫感”》《义乌"上线",做“不一样的事”》《长三角高铁:不满足“最密集”〉这三篇稿件,虽然聚焦的是经济转型、新经济趋势、路网建设等贴近中心工作的话题,但文章开篇运用了领导反思、商户朋友圈、嘉善人的喜讯这样极为具体的细节作为突破□,在开头就为读者设置了悬念,一改开篇交代背景的宏大叙事文风。

而在行文上也极力采用大白话,让读者在阅读中增加了亲切感,也便于读者跟着作者思路理解文章主题。

浙江日报的《刘斌:考古人生AB面》和《长安没被“烧”火了一部剧》,紧抓网络热点,从良渚申遗和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入手,对文物保护和浙江影视产业这两个主题进行剖析,这种借力打力的切入点和行文逻辑,也很好地为典型报道引入了"流量",增加了"人 =»»
o
除了上述报道,近期人民日报的《一个贫困县的控辍保学攻坚战》、解放日报的《大数据反腐》、光明日报的《夜间经济,如何点亮城市夜色?》等报道,都在具体的内容选取上带有一定的非典型化倾向。

总结来看,这种非典型化的内容可用三个方面来表述:将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嵌入大众中,让其具有代表性而非独有性;借用热点话题为主题报道引流,让主题报道浸润在爆款元素中;回归新闻本质,真实呈现其在现实中本来的样貌。

Media Review|传媒评论CC
2019年第8

封面=COVER
逻辑结构上的非典型转变
结构的精美是一篇耐读的深度报道不可忽略的内在因素,而不同的媒体对于不同选题的处理,也自有一套逻辑。

我们以解放日报的《长三角“飞刀”之惑》《公共自行车:这个春天不同以往》《大湾区,香港来的年轻人〉这三篇稿件为例,通过比对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分属于医疗改革、城市治理和大湾区建设三个题材的报道,在叙述逻辑上却都在向"华尔街日报体”靠拢: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小点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这样的深度报道与过去党媒上多见的“新华体”风格差异较大。

除了关注社会大变革话题时的明显转型,还有一些叙述性的文章也在从宏大文风的"新华体”中跳脱出来,看似“碎碎念”式的行文逻辑带给读者的是更真实的情感和更细腻的阅读体验。

如解放日报的《一滴黄河水的北京之旅》、北京日报的《众星映河》以及人民日报《庚续文脉》系列报道,都是通过慢悠悠的讲述,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带给读者极佳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调研式报道由于深度挖掘及“尺度”把握的难度,在党媒上相对较少出现。

今年以来,解放日报的《瞄一流献一计见微知著看上海》系列报道,先后从交通治理、城市基础设施、禁烟控烟等多个城市治理的“顽疾”入手,深入挖掘和阐明问题存在的因果关系,凸显调查报道中的问题导向要素,追踪和探索问题的发展趙向和解决方式,让舆论不仅仅起到监督作用,还为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汇聚资源的平台作用。

而浙江日报《经贸摩擦下的浙企变身记》这组调研报道,则关注了"中美经贸摩擦”这个敏感话题,在整组报道中,作者不仅写出了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也道出了危机中折射出的企业缺陷,从低利竞争的隐忧,到单一市场的风险,都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和呈现了现实状况,也打破了党媒只有“正面宣传”的刻板印象。

通过对上半年度部分党媒深度报道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党媒已经在深度报道中逐渐显示出了非典型化的转型倾向,不仅将原先宏大的视角尽可能地转向群众视角,而且行文也更加细腻真实,选题也更加新颖多样,这样的转变在带给读者更多"人情味”的同时,也为党媒带来了公信力和传播力。

当然,党媒的深度报道,如何让读者彻底消除既往的那种刻板印象,是一个有待不断探索的课题,但至少这种非典型化的处理方式,应被视为一种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责任编辑—甘恬
传媒评论|Media Review OU2019年第8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