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简述中国电视观念的沿革
简述中国电视观念的沿革电视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娱乐工具,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密不可分,而观念的转变则是电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将从电视的发展历程、观念的演进和对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简述中国电视观念的沿革。
一、电视的发展历程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政府根据苏联的模式,开始了电视广播的试点工作。
1958年,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成为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此后,电视台的数量不断增加,电视节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19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视广播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以新闻、综艺、电视剧为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商业化的电视广告。
二、观念的演进中国电视观念的演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认识、改革开放和数字化时代。
1. 初期认识在电视刚刚出现的时期,人们对电视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技术和娱乐方面。
电视被视为一种高科技的产品,也是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
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主要是满足娱乐和消遣的需要,对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内容并不关注。
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电视节目开始向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从单纯的娱乐转变为获取信息、提高素质等多方面的需求。
此时,人们开始关注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内容,对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影响也开始有所认识。
3. 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电视媒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对电视的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人们开始意识到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对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未来的展望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视媒体将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同时,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未来的电视媒体将会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影响的实现。
各大卫视发展历程
各大卫视发展历程一、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CCTV,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电视台,成立于1958年。
它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1. 成立初期(1958-197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起初仅有一个频道,主要播放政治宣传和中央重要会议的直播。
这一时期,电视台的节目形式单一,内容较为单调。
2. 开放与多频道时代(1979-1993年):1979年,中央电视台启动了向海外宣传的计划,成立了中央电视国际频道(CCTV-9)。
此后,中央电视台陆续开办了综合频道、财经频道、文化频道等多个频道,节目类型逐渐丰富,电视台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3. 节目多样化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1994-2008年):在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化,开始引进国外优秀电视节目,开办了文化频道、少儿频道等。
其中,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中央电视台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数亿观众。
4. 高清与全媒体时代(2009年至今):中央电视台于2008年开播了高清频道,开始了高清时代的发展。
此后,中央电视台逐步推进全媒体发展,建立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平台,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二、湖南卫视湖南卫视是中央电视台以外最具影响力的卫视台之一,成立于1997年。
它的发展历程如下:1. 成立初期(1997-2004年):湖南卫视首创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奠定了后续综艺节目发展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湖南卫视通过不断尝试新节目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提升了影响力。
2. 全国影响力的提升(2005-2010年):湖南卫视在这一时期持续推出一系列热门综艺节目,如《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成功打造了一批娱乐明星。
这些节目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观众,使湖南卫视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3. 电视剧强势崛起(2011年至今):湖南卫视在这个阶段开始大力发展电视剧制作,引进和制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电视剧,如《花千骨》、《步步惊心》等。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系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影视文化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bjjd8b000b)[内容摘要]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从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与模仿中获得滋养;在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形式探索,90年代的观念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特征和艺术特征;在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进行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产生了较高的效益。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关键字]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传媒;艺术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50年(电视是各艺术门类中最为年轻的一种,中国电视于1958年5月1日试播,呼号为“北京电视台”,并于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因此今年是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她有过创业的艰辛、探索的曲折,也有过成功的辉煌与喜悦……而始终未曾间断的是她一以贯之、孜孜不倦的创新。
中国电视50年,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部不断满足中国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创新史。
在内容生产方面,我们可以用“品”(“品“有类型、种类、等级、格调、评价等多种意思,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
如《书·禹贡》中“五品不逊”,《沧浪诗话》中“诗之品有九”,《世说新语·文学》中“品评卓逸”,谢赫的“三品”、钟嵘的“神品”等。
)字来划分出中国电50年的三个发展阶段:前20年是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后30年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和以“产品”(胡智锋、顾亚奇:《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转载。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一、起源与初期发展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广播电台主要通过无线电波向公众传播音乐、新闻和其他娱乐节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22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广播公司”,它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起步。
二、战乱时期的停滞与复兴然而,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战乱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发展进程暂时停滞。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才得到了重视和恢复。
新中国政府重建了广播电视系统,并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统一管理和运营广播电视事业。
三、改革开放与媒体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节目,丰富了国内的广播电视内容。
同时,中国还积极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技术,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和观众群体。
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从2000年开始,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启动了数字化转播工程,逐步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处理。
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广播电视的画质和音质,还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的广播电视面临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音视频内容,而不再依赖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也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开展了互联网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建设和运营。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5G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播电视的传输和接收将变得更加快速和稳定。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推广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广播电视产业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经历了起步、停滞、复兴、改革开放、数字化和互联网冲击等不同阶段。
初见端倪,任重而道远(亮亮)
初见端倪,任重而道远——浅析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现状新闻系新闻学专业0205224 郭亮亮指导老师张良君摘要: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建设和探索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步,已经比较深入而且卓有成效。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频道专业化畸形发展、频道专业化求大求全、经济收入模式单一、专业化特色不明显等问题。
理论应该走在实践之前,并为实践指明方向。
所以,本文试图从我国电视的频道专业化现状出发,分析频道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频道专业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频道专业化;电视;专业频道引言从1958年5月1日我国创办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现今的中央电视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电视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以来随着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打破了原有的“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电视单极格局,形成了电视园里“百花齐放”的新兴格局。
“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4)》统计,截至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63座,承载着2165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上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
除此之外,全国还有51517座发射台和转播台,只承担着播出功能,没有自办频道的许可和能力。
在上星卫视方面,除了中央台的15套节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2套节目上星外,我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一套节目上星,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的上星节目还不止一套。
” [1]可见,我国电视媒介的发展速度之快。
据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多提出的5W传播模式:谁(传播者)→说了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受众)→取得了什么效果(效果),从此得知媒介和受众是整个传播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国电视媒体发展速度很快,那么我国的受众又处于什么状态呢?“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2004年在全国84个样本市县基础调查结果,平均每户可以接受频道32.9个,比2003年增长了4个频道,但全国人均每天收视时间从2003年的179分钟减少到2004年的173分钟。
地方电视台发展历程与转型思考
地方电视台发展历程与转型思考作为国家层面传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电视台在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地方电视台经历了从模仿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和全媒体时代的转型挑战。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历程及转型思考。
一、发展历程1. 模仿引进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地方电视台基本上以模仿引进的方式进行节目制作和播出。
国外影视作品和节目形式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主要内容来源,同时受限于技术和资金条件,地方电视台在播出设备和制作水平上与国外水平相距较远。
2. 自主创新时期进入21世纪,地方电视台开始逐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积累,开始进行自主创新。
一方面,地方电视台开始进行自主制作和创作,推出一系列反映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的节目,受到观众的青睐;地方电视台在技术水平和播出设备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模仿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3. 面临转型时期2010年以后,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地方电视台面临新的发展挑战。
传统电视台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崛起对地方电视台构成了竞争压力。
地方电视台必须面对转型升级的任务,才能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转型思考1. 加强内容建设当前,观众的观看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电视台的节目形式,更倾向于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地方电视台需要加强内容建设,在制作与播出上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推出更多受欢迎的内容,创造更多受欢迎的IP,提高观众的粘性。
2. 推进技术改造面对数字化、网络化的挑战,地方电视台应当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不断升级播出设备和制作手段,提高画质和声音品质,同时积极拓展新媒体平台,实现与观众的多渠道互动,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3. 强化品牌建设在全媒体时代的竞争中,品牌形象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电视台应当树立人文关怀、公共服务的形象,打造良好的传播口碑,加强自身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视直播技术也经历了多次革新和改革。
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现在的高清电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电视直播技术的升级和进步。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1. 传统的电视直播技术在电视直播技术未被广泛使用的时期,电视台通过两种方式向大众传达信息:电视剧和新闻广播。
这两种方式的传输方式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电视内容多样性的需求。
在20世纪底,随着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兴起,电视直播技术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播放方式。
传统电视播放是一种模拟信号的播放方式,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将信号传递给收看者。
这种方式有很多的局限性,如影响播放质量的天气、建筑物、山川等地理条件,同时传输距离也存在一定范围限制。
2. 数字电视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播放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解决传统无线电波传输的问题,数字电视技术应运而生。
数字电视技术是一种将传统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播放方式。
与模拟信号播放方式相比,数字电视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信道资源利用率高,一个频道可以传输多个节目;2)信道传输质量稳定,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3)可综合多种媒体资源,将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融合为一体。
数字电视技术极大地改善了电视直播的质量和稳定性,为现代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互联网电视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电视播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多样化媒体资源的需求。
互联网电视技术就是一种将电视和互联网融合的播放方式。
它将电视节目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递给用户,实现了对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和无限扩展。
互联网电视技术的优势不仅仅是多样性,它还可以用于信息交流和社交互动。
用户可以通过电视观看朋友们分享的照片和视频,也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其他用户上传的视频,与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生活、想法等。
这种交互方式拓展了用户的社交空间和生活内容,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单一媒体形式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的媒体平台,不断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文化传承、娱乐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历程充满了波澜和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和信息传播领域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匮乏、技术陈旧、节目单一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迎来了改革的契机。
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节目内容,逐步向全民开放,节目类型和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国有媒体与地方媒体也开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广播电视行业的多样化发展条件开始逐步形成。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电视技术、互联网电视技术的涌现,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节目制作、传输和接收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段,各种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也使得广播电视内容得以更广泛、便捷地传播。
数字化电视节目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观众的观看体验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了跨平台传播的阶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节目内容,并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也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娱乐消费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开始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力度,推出了各种应用软件和互动平台,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中,内容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生产、传播和管理机制得到了全新的优化和完善,内容质量和创新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广播电视行业的若干历史阶段来看,可以分为多个发展阶段。
以下将从不同时期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广播电视行业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技术逐渐兴起。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视机构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当时,广播电视作为传媒媒介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文化的途径。
公共广播电视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公共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为代表的国家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的传媒业和公共信息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媒市场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市场化时代。
随着私人广播电视媒体的兴起,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加剧,广播电视媒体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字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新媒体兴起,电视内容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
未来发展展望作为一个与时代联系紧密的行业,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仍将充满机遇与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中国广播电视业有望进一步拓展创新领域,提升内容质量和技术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传媒服务。
以上是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继续与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中国广播电视网•中国中央电视台官网•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资料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资料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20 世
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为
国家开创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0 年,我国在西安发射第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开始了国家广播电视的历史,并于 1962 年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广播电视发展的机构。
1969 年 7
月份,中央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在西安正式开播,拉开了我国电视台的开播序幕,中央
电视台后来发展为一个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台。
1973 年,中央电视台开播全国联播,使
中国电视节目覆盖了全国。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
1987 年,第一套教育台中国
教育电视台正式开播,1991 年,新世纪九一一视频技术及联播卫星电视技术于中国首次
使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此外,随着直播技术、网络技术的成熟,国家有线电
视事业也开始蓬勃发展,收视者的数量持续增长,2016 年有线电视收视率已达到 98.7%。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媒体,推进电子媒体的生产、出版和播放的规范化
管理,积极推广多媒体应用,形成了以网络电视为核心的新型媒体传播体系,让公众更多
的有效获取社会资讯。
近两十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完整的电视发
射覆盖网络,给全社会带来全新的信息次元。
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还
将继续加快发展,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加快社会发展作
出积极贡献。
电视栏目分析
电视栏目分析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1、电视栏目发展分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一)多样化的探索阶段(1958—1979)特征:①从电视节目向电视栏目发展;②从社教节目为主向各类专栏发展;③从封闭制作向开放协作发展。
(二)栏目化的形成阶段(1980—1999)特征:①栏目规范化;②栏目类型化;③栏目个性化(三)专业化的发展阶段(2000——)特征:①频道专业化的栏目设置;②制作专业化的节目趋向2、《60分钟》是什么类型?它成功的原因和特点?案例分析!属于电视杂志式。
电视新闻栏目成功因素:①新闻理念及立场②叙事方式③记者的明星制④影像语言⑤包装(1)侦探式叙事最能体现《60分钟》本质特征的叙述方式:安全与危险,诚实与欺的冲突。
(2)《60分钟》从节目提要、解说词的说明、提问的巧妙设置,再到各式人物的采访和节目最后的评论都或隐或现的表现基本观点。
(3)为了达到客观报道的目的,《60分钟》往往在节目中寻找提问的最佳切入点,抓住时间的最核心部位和关键点,同时发问,以期待得到想要的答案。
与其它新闻栏目不同的,《60分钟》不设固定的栏目主持人,只让本期节目的出镜记者在演播室做简短述评。
它的主持人都是记者,记者同时也是主持人,这是它的要求,也是它的特色。
《60分钟》的影像语言却总是那么精致纯熟,他们首先关注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如采访时多用特写;然后在机位变化、运动轨迹、色调运用、场景转换、镜头剪接、声画组合、特技使用等各方面进行最佳配置,以达到最好的传播和观赏效果。
而所有这些都是新闻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统一而富有特色的形象识别系统是一档电视栏目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60分钟》显然在这方面极为成功,关键词是“杂志”和“跑表”。
3、分析《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营销模式制播分离,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制片公司来制作。
最初的“制播分离”实际上是“劳务输出”,电视台因人手紧张,把一部分工作交给电视台以外的人来做。
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195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
这标志着中国电视行业的起步,电视节目开始在中国传播。
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电视行业发展缓慢,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电视节目的数量和内容受到极大限制,只能宣传政府的意识形态和宣传内容。
1978年,随着开放的开始,中国电视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开始引进海外的电视节目、技术和设备,并与国外电视台进行合作。
这一时期,中国的电视剧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引起了大量观众的追捧。
1995年,中国推出了全国性的有线电视网络,并开始向更多的家庭提供电视节目。
这一举措大大推动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并使更多的观众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电视节目。
21世纪初,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电视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电视节目的种类和数量开始大幅增加,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
同时,电视台开始积极开展跨界合作,将电视剧、电影、小说等内容进行跨媒体发展。
如今,中国的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中国拥有众多的电视台和电视频道,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内容得到了极大改善。
并且中国的电视节目也开始走向国际,一些优秀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被引进到国际市场。
总的来说,中国电视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最初的电视台成立到现在的百花齐放,中国电视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
传播的重要渠道,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中国电视行业将继续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策略探析
MEDIA FORUM 传媒论坛有线电视和卫星通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电视频道时代的到来。
在新技术新革命的面前,电视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电视频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在技术变革全球化和竞争多元化的当今,我国电视频道建设如何应对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成为业界和学界的共同研究课题。
同时,针对目前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中遇到的困境寻求破局之法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困境目前,电视频道专业化在我国电视行业已经开始实行,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方向定位出现偏差在我国电视行业,电视频道专业化并非完全按照预定轨道实施推进。
针对很多频道,频道专业化却成为频道综合化的代名词。
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为例,从1996年至2003年,历经三次重大改版,在节目类型、节目数量、节目占比等都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定位,8年的变革历程可以被称为中央电视台频道专业化的一个缩影。
不可否认,这些改革举措对于频道专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经济频道的专业化并不彻底,只是更加突出了频道的专业和服务功能。
虽然很多电视频道打着专业化的旗帜,然而却走着综合化的老路。
可以看出,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跨出的第一步还任重而道远。
1.2 创新意识缺乏创新缺失是专业频道建设缓慢的重要原因。
而创新缺失的主要表现为节目直接照搬模仿。
这种现象在综艺娱乐频道中尤为突出。
从节目包装、节目主持、节目风格等都呈现出严重的节目克隆。
值得重视的是,我国新闻类节目也大量出现了趋同性现象。
节目缺乏创新的直接原因在于节目资金投入短缺。
每一个节目从出炉、培育到成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持续的资金进行节目调整。
尤其是创新类节目,收视率对节目品牌具有决定性作用。
然而,很多专业频道为了坚持专业底线,在收视率不稳定的情况下将陷入经营困境,这是很多专业频道面临的现实问题。
1.3 赢利模式单一一般而言,电视媒体赢利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收视费,一种是广告费,而我国电视媒体收入主要取决于后者。
各大卫视发展历程
各大卫视发展历程中国的卫视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
当时,电视节目集中在中央电视台,这是唯一的全国性电视媒体。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视技术的改进,中国的卫视发展也逐渐开始。
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1980年代标志着中国卫视的发展新时期。
1988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省级卫视,即北京电视台。
同年,广东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也相继成立。
这三家省级卫视的创立,为中国卫视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在90年代初,随着中国电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卫视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各大城市陆续设立了本地的省级和市级卫视台。
例如,在1992年至1994年期间,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级电视台相继成立。
这些卫视台的设立为中国电视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内容选择,也促进了中国电视产业的竞争和发展。
在2000年代初,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引入,中国卫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200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起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DTMB)的建设,并启动了全国范围的数字电视改造。
这一举措使得中国电视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也为卫视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卫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各大卫视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网络平台,提供直播、点播等服务,使得电视节目能够通过互联网传播到更广大的观众群体。
同时,卫视也加大了与电视剧、综艺节目制作公司的合作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高品质、高口碑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卫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除了国内市场,中国卫视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在海外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
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外观众,中国卫视在海外设立了海外频道,通过卫星和有线电视平台向世界各地播出中国电视节目。
这使得中国卫视的影响力不仅覆盖国内,也逐渐扩大到国际舞台。
可以说,中国卫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从模拟到数字化的发展历程,积极推动了中国电视产业的进步。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电视媒体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演变和特点。
中国电视媒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在起初的几年里,电视节目主要以政治宣传和教育为主题,通过电视传输政府的政策和思想理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视媒体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和商业化的道路。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电视媒体经历了电视内容的扩展和多样化的阶段。
除了政治和教育节目外,电视剧、电影和娱乐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台的主要节目类型。
同时,电视机的普及也为家庭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节目内容的大规模扩张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
到了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中国电视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这个时期,中国电视媒体开始出现私营电视台,也开始引入国外的电视节目。
随着媒体的商业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的电视媒体形成了一个繁荣和多元化的市场,媒体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也逐渐趋向于国际化。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媒体进一步发展壮大,数码技术的出现使得电视媒体拥有了更灵活和便捷的制作和传播方式。
数字高清电视的出现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看体验,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和互动性。
与此同时,新兴媒体如网络视频和移动终端等平台的兴起也在改变观众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特点。
首先,中国电视媒体在起初阶段注重政治宣传和教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了节目类型和受众群体。
其次,中国电视媒体的商业化和市场竞争导致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由于观众需求的多样性和口味的不同,电视媒体在制作和选择节目时更加倾向于商业利益和受众需求。
最后,中国电视媒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多样化,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电视节目和资讯。
中国电视史1958-2008
中国电视史1958-2008中国电视史始于1958年,至2008年已经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这段时间里,中国电视行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技术、内容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史的发展轨迹。
一、技术的发展在1958年之前,中国电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电视节目的播出仅限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然而,自1958年开始,中国电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电视台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电视迈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在技术方面,中国电视业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突破和进步。
首先是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转变。
197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接着是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数字电视的试点工作,并于2008年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电视覆盖。
二、内容的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
在1958年至1978年间,中国电视节目主要以新闻、文艺晚会和影视剧为主。
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以政治宣传为主导,内容相对单一。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开始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各种类型的节目相继涌现。
其中,《西游记》、《红楼梦》等一系列经典剧集深受观众喜爱。
同时,各类选秀节目如《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也创造了一批明星,推动了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三、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内容的进步,还体现在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形式,具有传播信息、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功能。
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通过新闻节目,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动态;通过纪录片,观众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电视节目对社会风气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引领了时尚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此外,一些具有社会关注度的话题也通过电视节目的报道和讨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关注,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广播电视媒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政策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内容的创新等多个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一、政策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电行业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
1988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第一部行政法规,为广播电视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1年,广电总局正式成立,开始落实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和监督。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电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外资和外国电视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规定》,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详细的管理办法。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成立,将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职能整合,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这些政策的变革,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技术的飞速进步。
从传统的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型,从有线电视向卫星电视的发展,无不彰显着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1995年,我国成功实现了第一颗实验性通信卫星——“中星6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启动了数字电视的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
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广播电视融合试点工作,为广播电视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的进步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内容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内容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
无论是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电视剧还是纪录片,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探索
2009.7下
┃┃文化广角
专业化频道的崛起和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成长历程,并且这一路走来历尽周折。
一、频道专业化的概念
频道专业化指的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或管理部门按照电视市场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要求,在现有电视频道资源的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与频道风格能够较集中地反映某些特定受众的需求。
二、国内专业化频道的发展历程
从对象性节目的出台,到对象性节目的萌生,再到专业化频道的诞生,我国的这条电视专业化频道之路在前期已经走了十几年。
在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领头羊当属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是央视开办得最早的对象性节目。
1984年5月,少儿栏目《天地之间》开播,每两周播出一次。
栏目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位,受众是9~14岁的少年儿童,主要播放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自然科学知识、少年儿童的小创作等等。
1985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第二套节目中创办了经济类栏目《经济生活》。
到1987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面向北京地区的第二套节目首次通过卫星向全国播出,以经济宣传为主。
初步具备了专业频道的特质。
1992年10月1日,第四套节目正式开播,以新闻和娱乐为主。
到1993年底,央视已经开办了四套节目,第一套以新闻为主,第二套以文体为主,第三套以经济节目为主,第四套主要面向海外的华侨以及一些国外观众。
1995年1月1日,体育频道开播。
11月30日,文艺频
道、电影频道和少儿、农业、军事、科技综合
频道三个频道试播。
至今,央视已经播出了
十三套节目:少儿频道、新闻综合频道、经
济生活频道、综艺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
道、军事农业频道、电视剧频道、国际频道、
科教频道、戏曲频道和西部频道等。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各省级台争相
上星,频道专业化也初见端倪。
1997至
2002这5年的时间里,观众家中平均能够
接收到的频道数量增加了一倍。
频道数量
激增,造成观众分流,在许多城市,观众都
可以收看到三四十个频道,受众的争夺也
随之成了媒体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
问题,中国广电业的专业化因此也提到议
事日程上来。
1999年,与广电系统经营改革关系密
切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
理的意见》出台,使得专业频道终于摆脱
了只能由有线电视操办的局限。
国内第一
个新闻专业频道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也
应运而生。
湖南长沙电视台同年也推出了
全国首家以女性为定位的频道。
从此,加
大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开始成为电视媒体
的努力方向。
在地方专业频道不断涌现的同时,中央
电视台也大刀阔斧地启动了面向受众市场
的改革。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频道
大调整,再次新开两个专业频道戏曲频道、
科教频道,完善了其在频道专业化方面的改
革。
与此同时,有关“频道专业化”的大讨论
也在学术界和电视行业内展开了。
2002年1月28日,省级卫视中的海南
卫视全面改版变脸为旅游卫视,打破了卫视
频道中综合频道大一统的局面。
这个试图通
过走专业化道路突破传播资源和受众资源
局限的频道一亮相,就引起了人们对省级卫
视频道定位的重新思考。
各省级卫视也纷纷
在中央台和城市台的两面夹击下寻找新的
定位,贵州卫视打出“西部黄金频道”的口号,
安徽卫视则主打电视剧牌。
2003年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少
儿频道的开播,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再
度掀起波澜。
从“第一财经”频道新鲜出笼,中
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改称“经济频道”,再
到上海“东方卫视”变脸出击,其后山东卫视、
江苏、广西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等也相
继对频道重新进行了定位,分别以“情感”“女
性”“财富”等作为频道特色,吸引受众。
2003
年12月20日,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新形象
展示会的圆满举行标志着河南电视台从卫
星频道的改版到专业频道整合的战略在频
道转移。
从影视文体频道整合入手,窄化频道
定位,由原来的涵盖电影、电视、文艺、体育等
方面窄化到以电视剧为主,创办电视剧频道。
河南卫星频道和地面频道作为河南电视台
整体构成部分,相互之间关联性强、依附性
强、互补性强。
按照市场布局,赋予每个频道
的目标任务和角色定位是必要的。
民生频道
主打“民生”牌,法制频道围绕“大法制、大普
法”创建核心竞争力。
三、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当前社
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历程,专业化
频道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得到如此迅速的发
展,则有其兴起的诸多要素。
(一)电视频道专业化是“技术”发展的
必然
卫星技术的开发使得更多的电视得以
浅析国内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历程◎文/张艳
72
决策探索
2009.7下
┃┃文化广角通过卫星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进行节目转播,从而大大增加了电视频道。
数字压缩技术的突破则给电视业带来了意义更为重要的一场革命。
数字压缩技术大大增加了可以被传输的电视频道数量,使卫星信道最多可增加20倍左右,陆地信道可以增加40倍左右,当每家电视台拥有几个乃至十几个频道,为了充分合理利用频道资源,也为了同其他电视台和本台其他频道区别开来,专业化频道的开拓和发展也就提上了日程。
(二)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当代“受众”的需求
由于电视频道数量的急剧膨胀,电视节目的极大富足,电视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电视业也就不再成为传播者所主宰的“卖
方市场”,观众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和空间,随之而来的是,电视传播必然会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走向以受众为中心。
电视和受众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电视节目形态的多样化也会带来受众的分化和多元化。
于是,受众的多元化和需求的差异化必然会使电视传播从“大众化”和“群体化”走向“窄播化”和“小众化”,也就不可避免地形成电视频道的专业化。
(三)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媒介”发展的要求
这几年,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很迅速,以北京为例,据央视有关调查,现在有47%的人并不看电视,而选择上网等其他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娱乐方式,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因此,当不可能存在统
一的受众市场时,随着新媒体的介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取胜,为了争夺观众的注意力,电视业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都能收到一些境外的专业化频道,比如:HBO 、凤凰卫视电影台、Channel V 和Star Movie 等。
这些专业化频道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对中国的电视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因此,如何迅速地发展和健全我国的专业化频道,就成为当前电视业的重心。
毕竟,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律面前,频道专业化也是媒体之间和电视媒体内部竞争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
在钢琴教学中如何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文/吴琼
音乐感受能力,即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
音乐的情绪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热情的关键。
所以,钢琴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荀子在《乐论》中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说明音乐的功能既有扣人的心弦、又有感化人的作用。
记得一位美学家说过:不一定人人都会写诗,但人人心中不可没有诗意、诗境。
在对音乐审美活动的过程中,运动着的音响材料使你动听及动情,这是首要的。
谁也不会怀着理性的欲望
来欣赏音乐,除非因为政治上的需要或其他原因的促使。
正如马克思指
出:“从主观方面看来,只有音乐才引起人的音乐感觉,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对于它,音乐并不是一个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某一种本质力量的肯定,也就是说,它对于我只能这样存在着,就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主观能力对于它自己存在着一样,因为任何一种对象对于我的意义(它只对于与之相适应的感觉才有意义),恰恰等于我的感觉所能得到的意义。
”革命导师的这段话,有力地驳斥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音乐教育学把乐感当成先天的、后天难以培养的,把乐感说成抽象、神秘、玄而又玄的谬论。
审美习惯及审美观念,也有改变的可能。
因为美的观念的形成,并非天生,而是
钢琴是用手来弹的,但手是不能直接感受音乐的,如何弹得更美、更柔和、更雄壮是用听觉来鉴别的。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