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党校论文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
![党校论文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f76b0f29f7ec4afe05a1df10.png)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孙红莉)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已经成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
在中国,女性犯罪率也在逐步上升,犯罪类型主要为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最为突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女性对社会各类事务的参与,也同时为女性犯罪提供了比以前更多的机会。
例如,外地或农村“打工妹”大量涌入大城市,由此女性犯罪必然提高,而且犯罪类型也在向男性化发展,具有了攻击性和城市性,出现了抢劫、杀人、放火、诈骗、毒品、拐卖人口等具有暴力和财产并有的犯罪,而且犯罪人年龄在逐渐偏低。
此绝非偶然,女性犯罪记录数据正在不断增加。
有关女青年犯罪的程度和性质的变化值得国际一致做细致地科学研究。
因此,对于现代女性犯罪,我们要进行细致地、充分地、更进一步地剖析。
一、现代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一)隐蔽性、欺骗性女性犯罪人多采用投毒、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一系列低暴力型的手段去犯罪,因而充分显示了女性犯罪多具有手段隐蔽性。
另外女性利用出卖色相等方法去实施犯罪,于是很多受害人得出一条经验“女人越漂亮就越会骗人”。
(二)从属性、犯罪配角性女性犯罪人多是帮助男性犯罪人采点、望风或提供犯罪工具等。
另外女性犯罪者大都养成了好吃懒做、追求享受的恶习,在她们的精神和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必然会利用其男性“靠山”为其“奋斗”,因而女性犯罪人正是利用他人的力量来满足自我,并非自己亲自动手,然而这正表现出女性犯罪人的依附心理。
由此可见,女性犯罪具有从属性,犯罪配角性多见于共同犯罪和团伙犯罪中。
(三)情感性、暴力报复性当一个情感很丰富的女性,在自己为了感情付出很大牺牲后,而对方却无动于衷,毫不在乎,有时不但得不到尊重和肯定,反而遭到拒绝和抛弃,甚至遭到辱骂和毒打,在这一种挫折的打击下,某些女性往往产生了委屈、嫉妒、愤怒和仇恨的心理,进而表现出盲目冲动,产生残酷的报复行为,多带有暴力性。
(四)犯罪年龄低龄化目前女性犯罪正在进一步向男性化发展,青少年犯罪率的年年提高,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地下降。
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646c43bed630b1c59eeb5c1.png)
泸县检察院在查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中,发现女性职务犯罪占有相当比例。
根据此类案件的特点,办案人员发现:1、涉及多种罪名。
由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岗位不同,因而在职务犯罪的特点上也各不相同。
在16件女性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9件9人,受贿5件5人,挪用2件2人,占全部立案数的12.33%. 2、文化较低,年龄偏小。
在16名女性职务犯罪中,小学、初中文化12人,高中文化3人,大专文化1人。
平均年龄38.3岁,其中最大的45岁,最小的23岁。
3、从发案单位看,涉及各行各业。
4、胆大妄为,连续作案。
女性职务犯罪作案时间长,作案次数多。
有的涉及金额巨大,往往一发不可收拾。
5、地位特殊,作案隐蔽。
在职女性多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
二、女性职务犯罪的原因1、贪慕虚荣,不计后果。
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的影响,使得一些职业女性滋生了一种盲目攀比的心理,缺钱就“借”是影响和导致她们贪污和挪用公款案件的主要原因。
2、畸型婚恋情,也是导致女性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职业女性深陷泥潭,不惜为其丈夫或恋人“雪中送炭”。
最终也将自己送入犯罪的深渊。
3、出人头地,梦想一日暴富的心理驱使。
某些职业女性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梦想自己一夜致富成为“人上人”。
为筹集资金,她们利用手中权力,大肆贪污挪用公款。
4、“五九”现象在女性职务犯罪中也不少见。
有一定职权的女性在面对腐败现象的诱惑,想到自己即将退居二线,便在弥补心理的支配下,促其犯罪。
5、法制观念淡薄。
少数单位欠缺对在职女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一些职业女性不学法,不懂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促成贪污贿赂职务犯罪的关键因素。
有些职业女性在职务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步形成了极端的利己主义人生观。
受市场经济浪漫的冲击和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她们只讲经济不讲政治,只讲个人利益不讲为人民服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少数人思想滑坡,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竟而不择手段弄权捞钱。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6596c8682e3f5727a5e962c0.png)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关键词】女性犯罪;特点;预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妇女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大部分女性逐渐摆脱家庭的束缚,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贪图虚荣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女性失去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现今女性的犯罪率节节上升,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应对此加以重视研究,并遏制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概念及特征女性犯罪,顾名思义即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类型。
这是一类根据犯罪主体性别的不同,及女性罪犯的心理、生理的特殊性,而独立于男性犯罪的犯罪类型。
刑法对于女性犯罪并未单独划分出来进行相关规定,但是犯罪学把它单独归为一类犯罪进行研究,可见女性犯罪具有其自身的犯罪特点。
女性犯罪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识也较为淡薄。
犯罪嫌疑人多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约占犯罪女性的90%。
由于文化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容易受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走向犯罪。
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定局限性,导致这些人性格偏激、狭隘,易感情用事,遇事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常因家庭、感情等琐事处置不当,而采取过激行为,诱发犯罪。
2、因情感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
区别于男性,女性是一个偏于感性化的群体,感情生活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同时,她们意志偏于薄弱,极易情绪化,因而当她们的感情遭遇挫折时,她们便容易滋生出嫉恨报复等等心理,而当这种心理主导其意志时,她们往往会通过一些偏激的行为来表达其意志。
这些偏激的行为如杀人、故意伤害、诽谤、盗窃、吸毒等往往便是犯罪行为。
还有一些女性情感错位, 为了满足其情人恋人的物质需求, 不惜铤而走险,通过非法的手段如卖淫、盗窃等来获取金钱方面的利益。
因此大部分的女性犯罪行为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3、具有加害人和受害者二重性。
针对女性犯罪案件的法律(3篇)
![针对女性犯罪案件的法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7f039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1.png)
第1篇一、引言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传统的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视为柔弱、需要保护的群体,而犯罪则与男性形象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犯罪案件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分析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女性犯罪案件的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1. 犯罪类型多样化女性犯罪案件涉及的犯罪类型广泛,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强奸、毒品犯罪等。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更倾向于侵犯财产和人身权利的犯罪。
2. 犯罪动机复杂女性犯罪的动机相对复杂,既有为了生存而犯罪,也有为了报复、情感等原因而犯罪。
此外,一些女性犯罪还与心理问题、家庭暴力等因素有关。
3. 犯罪手段隐蔽女性在犯罪过程中往往采用隐蔽手段,如假装求助、利用人际关系等,使得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
4. 犯罪后果严重女性犯罪往往给受害者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如给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破坏家庭和谐等。
三、女性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因素(1)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导致一些女性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2)就业压力: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一些女性因生活所迫而走上犯罪道路。
(3)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导致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
2. 个人因素(1)心理问题:一些女性存在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导致她们在情绪失控时产生犯罪行为。
(2)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女性对法律的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道德观念缺失:一些女性道德观念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容易陷入犯罪泥潭。
四、女性犯罪案件的法律制度探讨1. 完善立法(1)针对女性犯罪特点,制定专门的女性犯罪法,明确女性犯罪的法律责任。
(2)修改相关法律法规,降低女性犯罪的法律门槛,使犯罪行为得到及时制止。
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f6086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7.png)
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第一篇: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作者:襄城县人民法院海淑娟王洪亮发布时间:2011-09-23 11:38:59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却出现了另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近年来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
以襄城县法院一审刑事案件统计为例,2009年女性犯罪的全年收案数为21件,2010 年为30件,上升42.8%,2011年猛增至49件,又上升了63%。
由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且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所以对女性犯罪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者的年龄趋向低龄化从襄城县法院统计资料可以看出:2009年女性犯罪高峰期为31--40岁,犯罪人数为33人,占犯罪总人数的33.6%,其次是26岁--30岁,犯罪人数为29人,占犯罪总人数的29.5%;而2010年,女性犯罪高峰期虽未改变,但是18—25岁年龄段的人数比例上升至第二篇: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刘青 2002 年桐柏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女性犯罪 16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01 人的 7.9%。
2003 年起诉的女性犯罪 31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43 人的 12.8%。
比 2002 年增加 15 人,增长 48%。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从调查数字分析,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女性犯罪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我们应采取应对之策,遏止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1、被动性犯罪。
女性在现实社会中属于弱势团体,女性犯罪有相当比例属于“逼近犯罪”、“情面犯罪”,而积极主动实施犯罪的比例相对较小,女性犯罪案件中,80%属于被动性犯罪,是由于受到伤害、欺骗、盲从而犯罪。
女性犯罪的特点
![女性犯罪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807045fe4733687e21aaaf.png)
例子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夏耀中刘青2002年桐柏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女性犯罪16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201人的7.9 %。
2003年起诉的女性犯罪31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43人的12.8 %。
比2002年增加15人,增长48%。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从调查数字分析,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女性犯罪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我们应采取应对之策,遏止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1、被动性犯罪。
女性在现实社会中属于弱势团体,女性犯罪有相当比例属于“逼近犯罪”、“情面犯罪”,而积极主动实施犯罪的比例相对较小,女性犯罪案件中,80%属于被动性犯罪,是由于受到伤害、欺骗、盲从而犯罪。
女性贪污犯罪的案件中,90%的女性都不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而是会计或出纳,出于对领导的盲从,或者是来自于领导的压力,而被动的成为领导实施不法行为的工具。
2、激情犯罪。
激情犯罪,是一种强烈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当女性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围缩小,内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从而产生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控制性等特点的行为。
从犯罪主体上看,这类女性具有性情暴躁、文化水平低、控制能力不强等特征。
不善于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女性故意伤害案件中,100%是属于此类犯罪。
如杨某由于和其公公因几百元债务发生纠纷,在争吵时,持刀将其公公的头部砍成轻伤。
事后,杨某也很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
3、无知犯罪。
由于对法律的无知和淡薄,用无知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如卢某、殴某,明知乔某杀害其丈夫的的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钱物、食品等而构成包庇罪,在当地引起的很大的轰动,许多群众,尤其是女性认为,卢某、殴某作为乔某的朋友,如果不帮助乔某,会被别人骂成不讲仁义,根本就不能算作犯罪。
再如李某为了帮助夫弟赵某逃脱强奸的罪名,而串通6人作出赵某不在作案现场的伪证,李某被判处六个月的拘役,在法庭中李某还很委屈:我怎么能算犯罪呢?4、高知犯罪上升。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6596c8682e3f5727a5e962c0.png)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关键词】女性犯罪;特点;预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妇女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大部分女性逐渐摆脱家庭的束缚,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贪图虚荣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女性失去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现今女性的犯罪率节节上升,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应对此加以重视研究,并遏制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概念及特征女性犯罪,顾名思义即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类型。
这是一类根据犯罪主体性别的不同,及女性罪犯的心理、生理的特殊性,而独立于男性犯罪的犯罪类型。
刑法对于女性犯罪并未单独划分出来进行相关规定,但是犯罪学把它单独归为一类犯罪进行研究,可见女性犯罪具有其自身的犯罪特点。
女性犯罪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识也较为淡薄。
犯罪嫌疑人多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约占犯罪女性的90%。
由于文化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容易受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走向犯罪。
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定局限性,导致这些人性格偏激、狭隘,易感情用事,遇事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常因家庭、感情等琐事处置不当,而采取过激行为,诱发犯罪。
2、因情感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
区别于男性,女性是一个偏于感性化的群体,感情生活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同时,她们意志偏于薄弱,极易情绪化,因而当她们的感情遭遇挫折时,她们便容易滋生出嫉恨报复等等心理,而当这种心理主导其意志时,她们往往会通过一些偏激的行为来表达其意志。
这些偏激的行为如杀人、故意伤害、诽谤、盗窃、吸毒等往往便是犯罪行为。
还有一些女性情感错位, 为了满足其情人恋人的物质需求, 不惜铤而走险,通过非法的手段如卖淫、盗窃等来获取金钱方面的利益。
因此大部分的女性犯罪行为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3、具有加害人和受害者二重性。
浅谈女性犯罪的原因和预防
![浅谈女性犯罪的原因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8256bc2aa5e9856a56126072.png)
浅谈女性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女性犯罪是指以女性为犯罪主体的犯罪。
自古以来,女性是以柔弱、良善的形象出现,很难与犯罪联系在一起,自从有犯罪现象以来,女性犯罪的比率一直是很低的,女性犯罪的历史和人类犯罪历史一样久远,但是目前我国的女性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益严重,危害越来越大。
有专家认为,女性犯罪已经同经济犯罪、青少年犯罪并列为中国当前刑事犯罪前三位,女性犯罪已成为危害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顽疾,必须进行依法打击和处理。
一、女性犯罪的原因(一)主体原因:1、生理因素:女性处于月经期、怀孕期和更年期,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心烦易怒,情绪失控等现象,如有不良刺激和诱因,容易忧郁、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及信心低等消极变化,使女性陷于犯罪的危险性较大;2、性别因素:女性的生物基因决定了她的体能上弱于男性,心理能量亦弱于男性,胆量小,性格温和柔顺,这种身心差异决定女性以实施诈骗、盗窃、投毒、贩毒等犯罪的较多;(二)主观原因:1、私欲膨胀诱发犯罪: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为人民追求高水平的生活消费和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女性为追求物质享受或为了寻求某种刺激铤而走险进行犯罪的情况比较突出,为了满足对金钱的贪婪和欲望,银行职员、保险业务员、财会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和单位管理上的漏洞大肆挪用、侵占、贪污单位的资金。
如:我所在押人员蒋某利用工作便利,将信用社的帐款打入自己的存折套现170多万元,大肆挥霍,落得自己身陷囹圄的下场。
2、为情所困走向犯罪:大多数女性自控能力较差,情绪稳定性不强,好感情用事,遇事容易激动,爱钻牛角尖,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为情所困导致的谋杀亲夫、情夫案例时有发生。
特别是夫妻感情不和,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为求解脱投毒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而受害对象大多是自己的亲人,据某省女子监狱进行调查,女犯中暴力型犯罪人数占一半,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且70%以上伤害的对象是丈夫、子女或其他亲人。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c4bdd2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a.png)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然而,女性犯罪现象也逐渐呈上升趋势。
女性犯罪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我们该如何应对和解决女性犯罪现象呢?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犯罪原因、预防和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很多,既有财产犯罪,比如盗窃、诈骗等,也有暴力犯罪,比如杀人、伤人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犯罪也成为女性犯罪的一大类型,如网络诈骗、传销等。
此外,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不少女性也参与到了毒品犯罪中。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的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分析。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等。
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自闭、孤独等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包括家庭、感情等问题;经济问题包括失业、贫穷等问题。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歧视、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等。
性别歧视是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女性因为受到歧视和排斥而选择犯罪;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女性应该是柔弱、顺从的,这种观念无疑会对女性的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预防和应对措施预防和应对女性犯罪不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首先,应该从个人着手,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技能,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和经济问题。
其次,需要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和宣传,弘扬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社会价值观念,消除性别歧视现象。
此外,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女性犯罪的重要手段。
最后,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女性犯罪的处罚力度和惩治力度。
四、结语女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既需要个人的自我保护,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女性应该在承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社会应该积极消除性别歧视现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平等性,切实保护女性的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女性犯罪的预防建议
![女性犯罪的预防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1d8153531126edb6f1a10d2.png)
女性犯罪的预防建议随着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女性正逐步由锅前灶后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央,成为政治、经济的建设者、领导者和分配者。
这是令人高兴的一方面,而令人担忧的是女性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国家与社会,尤其是司法机关不得不重视的现实。
研究分析当前女性犯罪的发展态势与成因,从而积极的预防女性犯罪,护好这枝花,是检察机关的应当责任。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现状1、犯罪数量递增。
资料显示,近年来,女性犯罪案件数量逐年递增,虽然女性犯罪的比率仍低于男性,但增长的数量也是惊人。
2、犯罪类型多元化。
女性参与犯罪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侵财类犯罪扩展至涉淫、涉毒犯罪,以及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暴力犯罪也时有发生。
具有明显的财利性和情色性,犯罪类型相比于男性犯罪更具有相对的简单性和稳定性。
3、犯罪手段多样化。
从目前来看,女性犯罪以色情作为犯罪手段的较多,较少直接采用暴力为攻击手段。
近年来,女性卖淫活动从沿海向内地、城市向农村扩展,卖淫女性急剧增加。
卖淫活动还直接诱发了盗窃、诈骗、伤害、凶杀等犯罪,不少女性罪犯由过去单一型犯罪发展到兼犯多种罪的复合型犯罪。
4、犯罪人群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女性犯罪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多,这部分人群也多实施卖淫、盗窃、诈骗、贩卖毒品等犯罪;此外,也有部分高学历者,这部分人群大多集中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非法经营等手段智能性要求较高的犯罪。
5、犯罪人群低龄化。
女性犯罪人群年龄大多集中在中青年,30岁以内的女性大多涉及情、色类犯罪。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未成年少女犯罪数量正在悄然增加,并以侵财类案件居多。
6、犯罪心理情绪化。
女性有两个特殊的生理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在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易烦躁、易犹豫、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
专家表明,当女性处于特有的生理周期时,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层控制失调,心烦易怒,情绪失控,容易诱发犯罪。
7、由被侵害对象向加害方的角色转变。
「女性犯罪原因及防范下」
![「女性犯罪原因及防范下」](https://img.taocdn.com/s3/m/fa6eba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2.png)
「女性犯罪原因及防范下」女性犯罪原因及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犯罪现象也逐渐增多。
女性犯罪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心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因素。
为了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女性犯罪的原因,并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心理因素1.1自卑感与自尊心缺失。
一些女性由于自卑感较强,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度不高,可能借助犯罪行为来弥补自尊心的缺失。
1.2心理刺激的诱导。
女性在压力和困惑面前,容易受到外界的诱导,导致意志消沉,进而产生犯罪行为。
1.3人际关系破裂。
家庭和婚姻问题是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暴力、离婚等问题可能导致女性对家庭的绝望,并通过犯罪行为来寻求解脱。
二、社会因素2.1受教育程度低下。
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综合能力,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2就业机会有限。
女性普遍存在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这会增加她们产生经济压力和不满情绪的可能性,进而导致犯罪的发生。
2.3价值观的混淆。
在当今社会,一些女性可能被媒体所影响,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和暴力行为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
三、经济因素3.2消费变化。
经济独立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使一些女性追求过高的生活品质,进一步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针对女性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一、加强社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女性的心理素质和自尊心。
二、加强家庭教育,增强家庭关系。
加强对家庭暴力和离婚的预防和干预,以减少女性产生犯罪的可能性。
三、提高女性的文化和职业素养,促进教育公平,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加强社会援助和福利系统,为经济困难的女性提供帮助,减少经济压力。
五、加强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自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为女性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加强执法机构的警务宣传工作,提高女性对法律的认知和遵从意识。
综上所述,女性犯罪的原因涉及心理、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为了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我们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经济援助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443cf63e192e45361066f53d.png)
4%
,
主体
。
据 有关 对女犯 文 化结 构
,
的 初 犯年 龄 调 查
绝大 多 数女犯 在 1 4
。
5 岁至 2 1 4
、
5 岁这 一年 龄段 内失 足 2
2 .
目前 女性 青 少年 罪 犯 约 占在押 女犯 总数 的 5 %
, 、 ,
当前
92 91
.
女性 犯 罪 者文 化程 度 普遍 低下 年为
2 95 92
1340 2
而 男性 刑 事 案件 只 增 加 了 3 5 %
283 14 61 0
年至
1 98 7
女
性受 刑 人 增 加 厂 I n %
1 % 5
20%
。
人增 加到
入 监 的 女 性增 加率 超过 男性
5
,
1987
年
6 在 州和 联 邦 监 狱 管 辖 下 的 女 犯 有 2
①
人
,
,
这 相当于在过去 的
。
⑥
我国
,
近 年 女 性犯 罪 同 5 0 年代 和 6 0 倍 0 年 代 初 期 比 较 已增 加 了 近 1 更 是 以 惊 人 的速 度增 加
⑦
我 国 的台湾 地 区 的 女 性 犯 罪
600 0 人
。
据 台湾媒体 披 露
25
,
1984
年时
,
台湾 女 性 囚 犯 人 数大 约 为
,
0 1
年后 的 数
89 94
.
年为
4
4
90
年为
92 5
.
,
年为
%
,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https://img.taocdn.com/s3/m/8f7946660b1c59eef8c7b45f.png)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一、我国女性犯罪的概况1、女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2、女性犯罪的涉案领域增多,但仍以财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
3、犯罪手段方式多样化,但以非暴力性为主。
4、女性犯罪者呈现出低龄、低收入和低文化的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成因1、心理成因。
与男性相比较,女性表现得更易爱慕虚荣,意志力较为薄弱,依附心理较强,自制力较差,禁不住各种需要、欲望的诱惑。
2、家庭成因。
家庭的破碎、家庭教育的不当、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行为或违法行为等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有可能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
3、社会成因。
(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一)心理特征1、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
导致女性犯罪发生的需要主要是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或是畸形的性需要)。
2、动机。
因为有强烈的个人需要,所以产生出犯罪动机。
根据学者研究,女性犯罪动机主要有三种:(1)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欲型动机。
(2)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3)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3、法制观。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
这些法盲、文盲占女性犯罪者中的大多数。
4、能力。
男女两性在能力上有所区别,例如:女性体力不如男性,体格不如男性健壮,因此女性攻击性较弱,常以非暴力犯罪为主,进行盗窃、诈骗等较少体力的犯罪,或是依附于男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认识特征女性犯罪人的认知范围狭窄,社会化认识系统薄弱,目光短浅,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容易受表面现象迷惑。
(三)情感特征女性一般都表现为温柔、文静、细心,因此与男性相比,情感都比较丰富、细腻,自尊心较强,也容易嫉妒。
另外,女性情绪波动也较大,容易受他人或外部环境影响,忽喜忽悲或忽冷忽热。
(四)意志特征意志受情绪影响较大,意志力薄弱,行为举止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和支配。
四、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1、依附性2、欺骗性3、非暴力性4、隐蔽性5、手段方式多样化,性犯罪的形式增多。
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cf7393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e.png)
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女性犯罪是指妇女犯罪行为,包括经济、性质和暴力犯罪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女性犯罪率持续上升,使得更多的女性被卷入刑事活动,这趋势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以及对策建议。
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增加。
据警方报告,自1970年代以来,女性犯罪率增长了约200%。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女性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犯罪类型上来说,女性犯罪涉及到性质、经济和暴力等领域。
在经济领域,女性最大的犯罪行为是诈骗和偷盗;性质领域主要是卖淫和吸毒;在暴力行为方面,女性犯罪主要涉及到伤害和谋杀。
女性犯罪行为也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
据研究表明,失业或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婚姻不幸福或家庭气氛不稳定、身体有残疾和经济贫困的女性更容易卷入犯罪。
女性在犯罪中的特征女性在犯罪行为中有许多特征,这也是理解女性为什么会卷入犯罪活动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女性在犯罪中的特征:1. 性别与女性职业女性犯罪率总体上比男性低,但随着女性的经济地位提高和职业选择的增多,女性卷入犯罪的比重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白领职业中,犯罪率占比较高。
2. 青春期女性犯罪青春期女性相对于已婚女性或中年女性,更容易卷入犯罪活动。
研究显示,青春期女性更容易受到痛苦和困难的影响,缺乏成熟的思考和决策能力,沉溺于自我的生存世界中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3. 婚姻不幸福的女性犯罪婚姻不幸福、经济困难、教育水平不高的女性容易沉溺于消极情绪的世界中,易受负面影响,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4. 性压抑女性犯罪女性在性方面的需求相对男性仍然很低,但女性内心压抑的性需求导致了一些女性沦为性工具,也容易被利用和操纵。
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犯罪问题已经得到广泛重视。
下面是几点对策建议,以使女性不易卷入犯罪。
1. 改善社会经济状态尤其是针对一些贫困家庭、贫困地区的女性,改善其社会经济状态是减少女性犯罪的基本途径。
浅析女性犯罪
![浅析女性犯罪](https://img.taocdn.com/s3/m/b2ed9b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0.png)
浅析女性犯罪女性,就象月亮,象征着美丽圣洁、温柔善良,然而,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在金钱困兽的诱惑下,一些女性抵挡不住浊流的冲击,扭曲了心灵,走进了犯罪的深渊。
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情况也不尽然,有社会的、家庭的、历史的、主观的、客观的等等诸多因素。
女性犯罪率的上升,手段的残忍,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冲击着社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何遏制女性犯罪实在是深远而重大。
女性的命运如何,也始终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程度。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特点是指女性犯罪的独特方面,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虽无本质的差别,但有自身的特点:1、女性犯罪的隐蔽性较强女性的犯罪状况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容易逃脱对罪犯角色的承担。
如16岁的王X乘其母亲熟睡之机用斧头将其砍死后,将尸体背到荒坡上掩埋,以及30岁的冉XX与其奸夫刘XX乘父亲熟睡之机将其卡死后制造上吊自杀假象的案例。
案发后,侦查人员走了许多弯路才将这类案件侦破。
因此,女性常借助生理条件和人们对女性普遍宽容的心理使其犯罪行为具有欺骗、伪装和隐蔽的特点。
2、女性犯罪常常有从受害者到罪犯的演化过程在女性犯罪的各种类型中,尤其是在暴力犯罪中,许多人是受害者,被自己身边的人摧残、迫害,她们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忍受各种排斥、失望、冷漠,但不能长时间忍受,于是顿生恶念,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钟XX故意杀人案,她在供述中讲:“我本想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但我无法做到,我起早摸黑,一年辛苦到头,不但得不到理解,还经常遭到丈夫的指责,婆母的慢骂,开始我想,只要丈夫外出打工找钱,我在家苦一点,孩子长大了我的日子就会好过些,但事实不是我想的那样,那天早上,我因病了没有起来做早饭,丈夫骂我好吃懒做,婆母也破口大骂,并扬言要打死我,我实在无法忍受,将毒鼠强放在丈夫的饭碗里将他毒死……。
”又如王敏故意杀人案,他讲到:我母亲根本不象是母亲,倒象个恶魔,她不准我谈恋爱,当众打我耳光,侮辱我,诽谤我,我在同学中无尊严,在大人面前无人格,我走投无路,只有砍死她才解心头之恨……。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2d6286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2.png)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犯罪现象日益复杂多样,女性犯罪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其背后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深入研究女性犯罪的特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犯罪的特征1、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女性犯罪多集中在盗窃、诈骗、卖淫、贩毒等领域。
盗窃和诈骗往往与经济需求有关,而卖淫和贩毒则可能涉及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的扭曲。
2、暴力犯罪比例较低一般来说,女性在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的情况相对较少。
但近年来,女性参与暴力犯罪的比例有所上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3、犯罪动机多为情感和经济因素女性犯罪的动机常常与情感纠葛、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相关。
例如,因感情受挫而报复他人,或者为了满足家庭的经济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
4、犯罪手段相对隐蔽女性在犯罪时往往更加注重隐蔽性,她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和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来实施犯罪,从而增加了侦查和打击的难度。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1、社会因素(1)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女性面临着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
如果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不良文化的影响:一些不良的文化,如宣扬物质享受、暴力等,可能对女性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容易受到诱惑而犯罪。
2、家庭因素(1)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争吵、虐待等不良关系,可能使女性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寻求外界的不良刺激,甚至犯罪。
(2)家庭教育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或者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放纵,都可能导致女性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经济因素(1)贫困:经济贫困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摆脱贫困,一些女性可能会选择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获取财富。
(2)消费观念扭曲:一些女性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当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时,可能会通过犯罪来获取资金。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6e39c0aa00b52acfc7caac.png)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预防对策女性往往代表着温婉与贤淑,是慈祥、善良的象征。
随着妇女政治、社会、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广大女性逐渐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越来越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贪图虚荣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女性失去了正确把握自己的能力,铤而走险,身陷犯罪的泥潭不能自拔,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笔者在此结合所在检察院自2008年以来办理的女性犯罪案件情况,对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作简要分析。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1、犯罪人数及所占比例呈直线上升。
近三年,我院公诉部门共受理涉嫌各类犯罪人数为950人,其中妇女涉嫌犯罪的为71人,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7.58%,且每年均呈上升态势(见下表)。
2、以中青年农民及无业人员为主。
三年中,被移送审查起诉的71人中,农民30人、无业人员21人,两者占了涉嫌犯罪总人数的71.83%。
30至45岁49人,占涉嫌犯罪总人数的69.04%。
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71人中,初中文化的有26人,小学文化的有25人,文盲有3人,占涉嫌犯罪总人数的76.04%。
4、涉及到财产型犯罪比例大、犯罪类型较集中。
涉及的犯罪类型有盗窃,组织、容留、强迫卖淫,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诈骗、贩卖毒品,非法拘禁,故意伤害,贪污、受贿、行贿,窝藏赃物,重婚,交通肇事等案件。
但以盗窃,组织、介绍、容留、强迫卖淫,非法经营等涉财性犯罪为主,涉嫌这几种犯罪的有44人,占涉嫌犯罪总人数的61.97%。
二、女性犯罪的成因1、文化素质低下,不计手段泄私愤。
由于受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诸多因素的制约,封建残余思想在一些农村影响还比较严重,广大农村妇女往往不能接受比较完整的教育,许多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导致妇女的法制观念淡薄,不自觉地走上了犯罪道路。
相当多的妇女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反而采取“以毒攻毒”、“以牙还牙”的手段。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e35060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d.png)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社会,参与到各个领域中。
但是,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女性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女性犯罪的特点与男性犯罪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女性犯罪的特点的探讨与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类型、动机、心理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预防女性犯罪的建议和措施。
一、女性犯罪的类型女性犯罪的类型与男性犯罪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包括:1、经济犯罪女性犯罪者在经济犯罪方面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信用卡盗窃、保险欺诈、电信诈骗、账户垫支等。
经济犯罪有时与女性的职业生涯有关,女性群体的就业机会增加,但往往由于性别差异,职业晋升所需要的策略、修养与能力等方面不如男性,使得她们对金钱利益的渴望具有相对的突出性。
而在家庭环境中,女性往往要担负起经济承担能力,所以她们更容易利用自身的位置、身份和掌控的机会进行经济犯罪。
2、非法占有女性犯罪者太多,潜在的原因往往与方舆、婚姻、家庭、经济、心理等因素有关,而非法占有就是一种受到这些因素驱动下的犯罪类型,包括了偷窃、盗抢、贩卖不法物品等。
这些犯罪往往起因于个人利益的需要,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需要通过非法的手段来解决。
3、暴力犯罪虽然女性犯罪的暴力行为比男性少,但女性犯罪者在家庭暴力、杀人、人身攻击等行为方面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多数事件的原因在于女性遭受了旧有家庭、婚姻关系的压迫、剥削利用或感情上的压力,为了保护自身权益,或者为了露出态度,有时候会采取极端手段来进行抵抗。
二、女性犯罪的动机女性犯罪动机的产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女性犯罪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1、生存利益女性在职业和家庭中往往处于较弱的地位,所以她们容易在面对经济压力时,选择某些非法手段来迅速获取利益,从而得到生存保障。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0c74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7.png)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女性犯罪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对于探究女性犯罪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预防和解决女性犯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女性犯罪的一些特点以及可能与女性犯罪相关的因素。
首先,女性犯罪的特点之一是以非暴力犯罪为主。
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倾向于选择非暴力的犯罪方式,如经济犯罪、诈骗、偷盗等。
这可能与女性在生理上和社会角色上的一些特点有关。
在生理上,女性常常相对于男性而言体力较弱,所以在犯罪行为上更倾向于选择相对较为温和的方式。
在社会角色上,女性在家庭中承担较多的照顾和责任,犯罪行为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她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非暴力的方式进行犯罪。
其次,女性犯罪的另一个特点是犯罪动机有别于男性。
根据研究,女性犯罪常常与经济困难、家庭暴力、心理健康问题等相关。
相对于男性,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女性常常处于相对较为弱势的位置。
她们面临着更多的经济困难和不公平待遇,可能会采取犯罪手段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此外,家庭暴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因素。
女性常常受到家庭暴力的困扰,导致她们产生了复仇或逃离的冲动。
同时,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可能导致女性产生犯罪倾向。
再次,女性犯罪的另一个特点是受男性犯罪影响。
女性在一些犯罪行为中往往是作为男性的帮凶或被迫参与其中,这与女性常常处于弱势和易受操控的地位有关。
近年来,伴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女性犯罪的独立性也逐渐增加,但是男性犯罪对女性犯罪的影响仍然存在。
除了女性犯罪的特点,有一些因素可能与女性犯罪相关。
首先,社会经济因素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在经济方面往往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经济困难可能会推动她们采取犯罪行为来获取生活所需和提高社会地位。
其次,家庭环境因素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家庭暴力、父母过度保护或严厉惩罚等不良家庭环境可能会影响女性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进而导致其产生犯罪倾向。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也与女性犯罪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占全部犯罪人 的 6 % 9 。其中,2 0 0 8年 女性犯罪人中初 中以
投机倒把 伤害
诈 骗 杀人 纵 火 及 投 毒 抢劫 流氓@ 贩毒
1.% 4 1 5 1 .%
47 .% 35 .% 35 .% 16 .% O8 .% O4 .%
下文化程度有 6人 ,2 0 0 9年女性犯罪人中初中 以下文化程度
致 了其 犯 罪 的非 暴 力 性 。
由于 男女两性在生理 结构、心理 机制 以及受周 围环 境影
响 的不 同,使得 女性 犯罪有其较 为突出的特 征。
( 一)女性犯罪 的类 型集 中,以侵害公 民财产安全 的犯
罪 为主
我 国 虽 未 对 男 女性 犯 罪 类 型 做 过 详 细 的 统 计 ,但 以 前 据
^
而另 一些 则彻底开 始走上 了长期或 团体犯罪的道路据 I 国法 『 I 院网报道 , 0 9 云南 省就 发生 了一‘ 因琐事而报 复的惨案 。 20 年 起 ①云 南陆 良一村妇 李鸭桥 因与其妯 娌魏女士 因为生活小事不
合 ,便 … 直 怀 恨 在 心 , 想 伺机 报 复魏 女 士 的 …双 儿 女 。 0 9年
列的预防措施 。
关键词 :女性犯罪 :犯罪特征 ;犯罪 原因;犯罪预 防
一
、
女性犯罪 的主要特 征
在犯罪 中非暴力性犯罪多 ,暴 力犯罪少 ;在非暴力性犯罪 中,
多利用 女性的生理 、心理特 征,进行不必使用 体力或使用 体 力较少 的犯罪 ,其进攻性 、主动性相对于男性较弱 。固 同时,女性通常天性怯懦 ,做事谨慎 、细心 ,易在犯 罪 前做好 应有的准备 ,而 不易出现激情犯罪 的情形,也间接 导
而 且 ,有些女性 的法律意识极 为淡薄 ,当她们 的人身和 财产 权 利受到不法侵 害时 ,不会意识 到要 使用法律的武器保 障 自 己的合法权益 。例 如 ,在受到性 侵害时,许多女性倾 向于忍 气吞声 ,因为她们觉得报警 会使得她们颜面尽 失,无 法在 社
会上继续 生存下去 。还有些女性甚 至选择 更为极端 的手段 , 如报 复加害人、报 复社会。 ( ) 女性犯罪 由单独犯罪 向团体犯罪演化 二
这表明 了,许 多女。 性走 向暴力犯罪是 由于其本 身正在或者
曾经受暴力 的虐待 ,她 们在得不到 公法的救济 时,会采用私
立 救济直接 以暴制暴 ,以极端 的方式 结束 自己悲惨 的命运 。
而 这 些 “ 逆 变 ” 的过 程 , 大 多 数 都 与 犯 罪 嫌 疑 人 的 家 庭 或 恶
在 过 去 ,女 性 犯 罪 多 以 单 独 犯 罪 为 主 ,很 少能 发展 成具 有
这 个表格可 以显示 ,虽然女性 犯罪可 以涉 及到许多种类
型 ,但还是集 中在侵犯财产 犯罪的类型 ,而 非一些暴力型犯
罪 ,如抢劫 、故意 伤害 、故 意杀人和一些危害 国家安全和 公 共 安全 的类 型中。 21 0 1年 ,据北京市第 二中级人 民法 院的调研报 告显示, 该 院在 2 1 年共 审理 涉成年女性被 告人刑事案件 共 19件 , 00 5 其 中 18 为经济犯罪 ,占总数的七成以上 。据 2 1 年 3月 1件 01 新 华网数据显 示,在全 部经 济犯罪 中,女 性经济犯罪连续 三
7月 l 3日 l 7时许 , 出农活归来的李鸭桥在村边路 口遇到魏 外
女 士 7岁 的 女 儿 小 浩 和 5岁 自 L 小 鹏 。见 小 浩 姐 弟 高 兴 地 子
所 处环境息 息相关 ,一 旦家庭或社会 环境 中的一些行为规 范 得 不到正常 的调节 ,这 些女性受害人 便容易走 向相 反一面 ,
女 性 - J 就 是 因 为 心胸 狭 隘 而 产 生 报 复 心 理 。在 这 种 心 理 的 ' - E I  ̄ 支 配 下 ,一 些 女 性 由于 情 绪 冲 动 而 进 行 暴 力 型 犯 罪 ,如 杀人 ,
云南大学法 学院教授王 俊在对 云南某女子 监狱 有故意 杀 人和 故意伤害的暴力型罪犯共 2 3人的调查分析 中看 到,有 3 1 3名罪犯的犯罪原因是家庭暴力 引发 的, 占总数的 7 . % 7 76 。
.
有 7 ,2 1 人 0 0年女性犯罪人 中初 中以下文化程度有 1 。 2人
人对于 自身活动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 自我控制能力的大
小,一部分取决于 受教育的程度 。人所 受的教育越高 , 自我
控制 的能力就越强 ,反之就越弱 。很多女性就是 因为受教育 程度不高 ,没有 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缺乏辨 别真 假美丑 的能力 ,导致其 易受到外界 的不 良影响而走上犯罪 的道路 。
, 1 h
专业 化的犯罪 团伙 。但现在 ,女性 犯罪 已由过去 的单独一人 作案转 向两人 或两人 以上共 同配 合实施犯罪 ,主 体呈群体 状
态。
年 呈. 升趋势 , 2 1 在 0 0年首度下降 。 这些 女性犯罪 的原因, 大多与盲 目追求物质享受有关 。经济犯罪案件 的女性被 告人 ,
二 、女性犯罪的主要原 因
( 个 人因素 一)
1 生 理 因素 .
小浩背部损 伤严重 ,构成八级伤残 。在 本案发⑤ 生后 ,邻 居
证实 了李 鸭桥是一 个心胸狭隘 、报 复心 强的人 ,而在与 魏女 士长年相 处过程 中积累的不满情绪也最 终在她的一双侄 儿侄 女身上得 到了发泄 。 由此可见 ,仇恨报 复心理的确是女性 犯 罪 的一个重要原 因。 ( )家庭 因素 二
法商论 坛
第三 卷
个 具 体 体 l 一 女 性 I 兕, ‘
仉 恨报 复 心 理 是 “ 恶逆 变 ”的
存 受 害 时 或 是 受 害 后 ,积 攒 了订 多 =满 、愤 恨 的情 绪 , 而 女 1 性 又 善 丁 隐 怨 ,f 是 她 们 很 少 发泄 这 干 满 的 情 绪 , 当 仇 恨 叶
人 和放 火犯罪与女性 月经有密切 的关系 , 杀人犯罪 的 3 . %。 94 放 火犯 罪的 3 ,4 9 %,盗窃犯罪 的 1 . %,都发生在 月经前 26 到 月经 之间 。这 是由于女性处于月经前 3 、4天 时易 出现情绪 波 动,表现 为紧张焦虑 、狂 躁不安 、 自信心 降低等现 象 ,这 些 心理上消 极的变化都给 女性犯罪埋下 了伏笔 ;龙 勃罗梭也 曾发现 以妨碍公务罪被逮捕的 8 O名 女被 告中有 7 1位正处于
女性 的生 理特 点与 男性有很大不 同,其体力远不 如同龄
男性,所 以女 性犯罪 很少出现暴力性 犯罪,即使是其 中高频
发 生的侵犯财 产型犯罪 也是 以盗窃 、诈骗为主 ,而少有 抢劫 等 带有 暴力性质 的犯罪形式 。正是由于女性 生理构造 的差异,
24
21 0 2年
疑人总 是把 E 己的 责看得很轻 。 { ( 四)女十 犯‘ 串 有着 “ 恶逆变 ”性
职 工 作 , 而 是 好 逸 恶 劳 ,贪 恋 虚 荣 , 喜 欢 炫 耀 ,追 求 舒 适 的
近 些年 ,有许 多的案件都 是因为妻子无法 忍受丈夫的 家 暴 和虐待 ,为报复丈夫而采取以暴制暴的极端手段而造成的 。 来 自辽宁的一项调查显示 , 女性犯罪 中,有 5% 由于 家庭暴 0是 力 引起 的;女性犯有重 伤害 、杀人的案件 中,8 是由于 家庭 % 0 暴 力引起的 。这些 案件 ,都 是由于不满家庭暴力 的妇女 由被
导 致犯罪。
玩耍 ,一 时恶相心 生的她便用手 中的镰 刀挖伤小浩 的背 部 , 又用镰 刀对小鹏 的腹部、头部连挖数下 。因镰刀卡在 小鹏头 部 ,丧心病狂 的李鸭桥竟然握住 刀柄将 小鹏拖 出 20余米 , 0 丢进 了村 子附近 的鱼塘 案发后 ,小鹏 经抢 救无效死亡 ,而
在一些 团伙中 的一部分人有 着丰富 的作 案经 验 ,手段 比较残
忍 ,而 且有着很强 的逻辑性 ,使得这种 犯罪有着很大 的社会 危害性 。而一些从众心 态和 法不责众 的心 理更是在共 同犯罪 中极 为普 遍 。在 团伙犯 罪中, 由于犯罪 行为的发生是 多个人 共 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 ,普遍存在着罪 责扩散心理 ,犯罪嫌
在共 同犯罪 案件 中,一些 是与男性犯罪嫌疑 人共 同作案 , 一
一
大多数享有较好 的社会地位 和经济条件 ,但她们普遍有 贪慕
虚 荣 、不满足 当前 生活 现状 的特 点,以至于最终走 向了犯罪
的深渊。
些则是 女性之间 明确分工 、相互配合 。甚 至一 些女性犯 罪 一
在作案 的方 式方法 、犯罪情节 等方面 已经趋 于 男性犯罪 。
21 0 2年
法商论坛
第三 卷
浅析 女性犯 罪之特 征 、原 因及预 防对 策
陈若 可
(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3
摘 要 :统计表 明,在世界范 围内,犯罪大多数由男性 所实施。然而 随着社会 的高速发展 ,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不断提高,
在 社会 -也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 的角色,发挥 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 同时 ,另~现象也不容忽视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 的影 响 下 ,女性 的价值观念 、行 为方 式、道德水准等等都在发生着变化 ,导致一些女性误入歧途 ,使得女性犯罪 比率和犯罪类型不 断 上升 ,对整个社 会的危害 性也 日益增 强。本文针对女性犯罪的这一现象 ,对女性犯罪的特征 、原 因进行 了研究 ,并提 出了一系
在 许多女性 犯 l ,犯 嫌疑人 都有着从 被害人到加 害 l J 人转变 的过程 ,即女性犯 的 “ 恶逆变 ” 。女性在受害过程 中, 不 能正确处理 _ 临 的多种压 力而采取 了犯 的于段 来解决 问 山
题 ,最 终 走 向 了反 面 。
积 累到…定程度时 ,就转化为 了强 烈的报复心理 。甚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