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增多,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
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发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极待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教育弱势群体引言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我们对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民工自己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随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日渐积累的过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xx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留守在家的儿童2200多万。
于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市民也高度关注。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几个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的受教育情况;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选择。
农民工子女选择的学校往往是质量较差的学校,
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教育资源不足。
农民工子女所在的学校大多缺乏教育资源,
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设备等,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3. 家庭背景差异大。
农民工子女往往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家
庭背景的不同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4. 教育机会缺乏公平性。
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
子的教育机会缺乏公平性,这是新时期的社会问题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 提高教育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增加学校的教
育资源,提升学校质量。
2. 加强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增强
他们的教学能力。
3. 推行教育扶贫政策。
针对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政府应该
加大扶贫政策的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教育资源。
4. 补助措施。
政府可以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资助和奖学金等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可以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并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他们带着家人来到城市,孩子也跟随而来,这些孩子就是进城农民工子女。
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却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教育问题的困境1. 教育资源不均衡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城中村,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条件不好,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这些孩子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境,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就学难题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是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他们在城市并没有户口,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在城市正规学校就读,很多时候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女班,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3. 教育成本高昂进城农民工一家通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孩子就读学校需要支付学杂费、生活费和住宿费等,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教育成本的高昂使得进城农民工子女很难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就业歧视由于进城农民工的身份问题,他们经常面临着就业歧视,当孩子成年后想要在城市找工作时,也会受到身份歧视,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带来了困难。
二、对策探讨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边缘地区和城中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 放宽户口政策政府可以考虑放宽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户口政策,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就读于城市正规学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减免学杂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减免学杂费和提供相关的教育补助,减轻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开支压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加强职业培训对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成年后的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减少身份歧视,让他们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工作。
5. 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参与到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中,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教育体系。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就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家庭。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子女面临着教育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数量不足以满足当地农民工子女的需求。
同时,城市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向他们开放。
2.学校安置问题:由于父母工作稳定性较差,农民工子女经常需要跟随父母迁移,这导致他们在学校就读时面临转学、适应新环境的问题。
3.经济困难: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家庭经济困难。
学杂费、教辅材料等教育成本成为他们进一步教育的障碍。
4.社会认同与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往往面临身份认同问题,他们常常被歧视或排斥,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问题。
二、解决方案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加学校数量,以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同时,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2.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合作机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可以建立合作机制,在招生、学籍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城市学校就读,同时得到双方的支持。
3.提供农民工子女的资助政策: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教育资助政策,包括减免学费、教辅费用、提供奖学金等,以减轻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负担,让他们的子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4.加强社会教育宣传与倡导: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树立公众对农民工子女的正确认识和同情心。
5.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应对挫折。
6.推进户籍改革:逐步推进户籍改革,使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够在城市落户,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待遇。
三、结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篇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篇第一篇: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而那些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以及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入学很困难,所受教育水平很低。
本文就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展开了调研,正确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
他们不仅是缺少父母看管的孩子,也是这个时代的孤儿。
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又由于老人的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使孩子们缺少正确的引导。
还有那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可能由于受到不一样的待遇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等等。
这些都真正的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一、调研方法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带来的影响,我在村里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调研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电话调查,对于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采取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调研方法,而对那些随父母迁到城里的子女采取了电话跟踪调查。
内容主要是了解孩子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教育孩子的观念以及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谈话里,我了解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分析了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到了留守儿童的身上,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而直线下降。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在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民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常常处于教育边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原因:1. 农民工常常缺乏稳定的居住地,这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在一个学校连续就读。
这种频繁的转学给孩子的学习造成了困扰。
2. 农民工工资低,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
在城市中,教育资源相对较好的学校往往收费较高,农民工家庭难以承担这样的开支。
3. 农民工子女面临着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问题。
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与城市孩子有所不同,他们在学校中可能会受到排斥和歧视,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解决方案:1.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支持力度。
提供更多的教育补贴,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命运。
2. 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
这些学校可以根据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提供负担得起的教育,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 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不仅仅是针对农民工子女,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也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政府应该确保农村地区的学校能够提供与城市学校相当的教育质量。
此外,家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农民工家庭应该重视子女的教育。
他们应该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料,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2. 家长要与学校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
参与学校活动,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
教育部门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农民工子女:1. 提供免费或廉价的教育辅导,帮助农民工子女提高学习成绩。
2. 举办各种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班,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3. 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农民工子女调整心态,克服困难,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平等、公正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21•引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目录•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调查结论与展望01引言调查背景与目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个城市和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调查范围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调查方法调查范围与方法02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农民工子女入学率普遍较高,但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入学率较低。
农民工子女辍学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工作不稳定等。
辍学率入学率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
教育资源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教学质量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时,往往面临入学门槛高、学费贵等问题,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管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等方面。
部分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030201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03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难以承担子女教育所需的经济支出。
家庭经济条件部分农民工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观念农民工家庭往往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或流动人口聚居区,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农民工子女在不同学校接受的教育质量也不同。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领悟和学会课本以外的知识,不断强化和完善自我;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发生的变化;为了了解村级组织是怎样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农民是怎样看待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为了了解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第一年的生存状况、以及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为了调查新农村建设优秀村庄,特别是“一村一品”突出的特色村,总结其经验,推广其做法,供其他村庄新农村建设参考;为了寻找农村的可开发性资源优势,做可行项目开发研究,为有条件的村庄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助其在城市寻求启动发展资金,搭建互动发展平台;为了总结归纳中国农村的村庄文化、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中国民间底层文化精粹。
在调查过程中及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得知:⑥每个实习生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
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
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
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农民工是指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
由于城市工作机会的吸引和经济压力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
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综合分析其现状和问题,以期为改善农民工生活和子女教育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城市的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
样本选择基于多个因素,包括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资水平等,并且尽量覆盖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农民工。
二、调查结果分析1.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他们通常居住在城市郊区或者工厂附近的简易住所,生活环境相对差。
工作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工作,而工资水平较低,收入不稳定。
另外,由于家庭聚居区的医疗和教育设施不完善,农民工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困难。
2.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普遍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农民工子女无法继续接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受高等教育,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就选择出去打工或者回乡务农。
这使得他们的人生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问题分析和建议1.农民工生活问题分析农民工的辛勤工作和低收入是导致其生活条件较差的主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雇主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
雇主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机会。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的问题主要源于教育资源不足和经济困难。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在城市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提供免费的农民工子女教育协助,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报告旨在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其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孩子由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面临着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不高、心理适应困难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迁移到城市。
然而,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异等因素,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一些城市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导致部分孩子只能就读于条件较差的学校,甚至无法接受教育。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随迁子女多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城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农村有所不同,使得他们在适应城市教育环境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些城市学校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再次,教育公平性问题突出。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教育方面与城市本地孩子相比,往往面临着更多的不公平待遇。
一些学校存在对随迁子女的歧视现象,如分班不公、待遇不公等,使得他们的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的限制,随迁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三、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探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多重因素交织、深层次矛盾凸显的结果。
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外出务工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现象,数以万计的人们离开家乡,到城市中打工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然而,这种现象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状况,以期为改善他们的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900份有效问卷。
在问卷中,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条件、家庭支持以及外出务工对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了解。
三、调查结果1.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情况整体不容乐观。
53%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时间独自在家自学或由老人带领学习。
此外,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学习资源也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学校条件:在外出务工地,绝大多数学生就读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这些学校的设施条件和教学资源都比城市普通学校差很多。
调查发现,60%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比如实验室和计算机室。
此外,也有不少学生抱怨教师素质低下,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3.家庭支持:尽管外出务工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但调查发现大部分父母仍然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鼓励,29%的学生得到了家长的经济支持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条件。
4.外出务工的影响:外出务工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生更容易感到寂寞和孤独,这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缺乏家庭监管导致一些学生放纵自己,不重视学业。
最后,由于经济困难,一些学生被迫辍学或选择低质量的教育机会。
四、结论与建议1.改善学校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投入,提高学校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水平,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2.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在外出务工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对子女的教育意识,尽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农民工子女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聚焦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帮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首先,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育不平等。
由于户籍和城乡分割,农民工子女管辖范围以外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他们通常只能进入农村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资源相对城市学校差距较大。
这种不平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和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民工家庭选择将子女送往城市学校,通过改革户籍政策等方式,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多的选择权。
此外,可以加强城乡教育交流,让城市学校的资源和经验能够辐射到农村学校。
其次,农民工子女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心理压力。
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不确定性,农民工子女常常感到焦虑和无助。
他们往往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关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机制。
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扶持,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稳定和安全的环境。
此外,可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教育和关爱,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压力并健康成长。
最后,农民工子女还面临着职业发展的问题。
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许多农民工子女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
他们通常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缺乏获得更高学历和研究生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此外,可以改善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农民工子女就业的竞争力。
同时,可以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职业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引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大量农民工涌入一线城市,他们的下一代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
这些孩子在城市环境中长大,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就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进行调查与思考,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调查结果1. 教育资源不均衡: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经常就读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城市一般学校相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校舍设施简陋。
2. 学业压力大:由于家庭经济环境较低,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需要自谋生计,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可能需要接受更多的兼职工作,导致学习时间不足。
3. 心理问题:由于家庭的不稳定以及与城市孩子所面临的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感到自卑或挫败,对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不良影响。
二、困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层面: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不能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福利。
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一个壁垒。
2. 经济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在学业上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
3. 心理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长期身处于陌生的城市环境中,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解决方案1. 政策改革: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打破户籍限制,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权益。
2. 加强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解决师资力量和校舍设施问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3. 建立关爱机制: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起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社会互助: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援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5. 家庭教育:家长应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发展,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在中国,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由于家庭的特殊背景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面临着与城市孩子明显的差距。
本文将探讨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
一、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的原因1.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学校数量少且师资力量弱,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也不够完善。
相比之下,城市地区的学校数量多、师资力量强大,并且教学设施先进。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明显差距。
2.户籍和流动性限制农民工的身份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由于户籍限制,他们无法在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
同时,农民工常年在城市打工,不稳定的流动性使得他们的子女无法连续在一个学校接受教育。
这种弱势地位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教育的优势。
3.文化差异与教育观念农村与城市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观念存在差异。
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存在,导致部分农民工家庭对女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同时,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很多农民工家庭由于经济压力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支持。
二、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对策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提升教师的培训和待遇。
增加农村学校的数量,并向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入学机会,从根本上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
2.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消除户籍限制应该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户籍制度对于教育的影响。
给予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入学权利,让他们有机会享受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
建立一套公平的教育入学机制,使每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3.加强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指导和支持。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工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意识。
关于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工人数迅速增加。
农民工在祖国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教育状况也备受人们关注。
针对农民工的教育状况,我们开展了一项实地调研。
一、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通常会比较艰苦。
我们了解到,他们通常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出租房里,生活条件十分困难。
另外,他们的工作时间往往会很长,有时甚至需要连续工作一周,经常加班到深夜。
二、农民工的教育状况1、接受教育的情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7.9%的农民工接受过初中教育,15.7%的农民工接受过高中教育,只有0.2%的农民工获得过本科以上学历。
相比之下,城市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更高。
2、教育程度对获得高收入的影响我们的调查表明,教育程度对农民工获得高收入的影响很大。
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民工月收入普遍在4000元以上,而只接受过初中或以下教育的农民工月收入最多只有2000元。
3、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状况我们的调研还发现,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比较困难。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只有25.3%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过学。
有36.8%的农民工子女只上过小学,有18.6%的农民工子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三、促进农民工接受更好教育的建议1、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农民工们普遍呈现出长时间工作的状态。
为了让农民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我们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教育。
2、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为了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农民工需要有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我们建议政府提供更多针对农村地区的职业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该包括计算机技能、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的培训,这有助于农民工的职业发展。
3、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我们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面临很多的困难。
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帮助这些家庭的子女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1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民工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滞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鸟,并因着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环境而体味着别样的喜怒哀乐。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则因为义务教育体制、户藉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学的问题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
一、昂贵的借读费让民工的子女望而怯步。
在北京,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较到位,但由于费用等问题,民工子女在入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取消借读费后,因财政没有补助资金,这一矛盾更显突出。
城市学校多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容量已满为由拒收农民工子女,而民办学校较高的收费又使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致使一些农民工子女失学。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规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开具《子女关系证明信》后就可免费借读本市中小学,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对待。
这样的情况下,外地来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必需交纳昂贵的借读费。
从秦皇岛来京务工的小张夫妇,七岁的女儿正是入学年龄,按照北京小学生就读的相关政策,夫妻俩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有房产证明,不符合北京入学规定的几种情况,被答复为应回户籍所在地就读。
夫妇俩求熟人帮忙,再三申请为了不让孩子作留守儿童,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希望进入所在暂住地相近的小学入学。
最后接到答复为可按暂居地相对就近入学,具体向暂居地附近小学或所在区教育局申请,必须交纳借读费一万两千元,即每年两千,一次交清六年费用。
小张夫妇在北京打工,丈夫开车给一家餐馆送货,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家务。
月工资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费及其它各种费用两千多元,实在所剩无几。
一万两千元对夫妻俩来说实在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最低的借读费,按学校质量条件等,多的可达三万六千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这一群体的扩大,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子女,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其现状、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以期为这一群体的子女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问题现状(一)入学难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往往无法享受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
例如,在A城市,一位农民工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就读附近的一所小学,不得不提交了包括暂住证、务工证明、租房合同等一系列复杂材料,即便如此,孩子仍然因为户籍问题被拒绝入学。
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子女往往只能选择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
以B城市为例,城区的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先进设施,而城郊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则设施简陋,图书匮乏。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使得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上就处于劣势。
(三)教学质量差距教学质量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然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方法和内容往往落后于城区学校。
以C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心理问题突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以D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因方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常常遭受同学排斥,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更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一)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
1. 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聚居在城市的一些偏远地区,当地的义务教育资源有限,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2. 学业压力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父母往往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提供很好的学术支持。
此外,移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及转换也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困难。
3. 交流困难: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语言、文化背景与当地学生相差较大,导致相互间的理解、交流难度增加。
解决对策:
1.增加教育资源:政府应该增加在城市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师供应,以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需求。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能够提供合适的课程和学科支持,同时也要在学习、社交和健康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
3.拓宽参与途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与父母共同合作,创造助学场所,提供家长教育,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子女的学习。
此外还要加强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沟通。
4.改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营造出适应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校园学习氛围,包括提供多样化的课堂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志愿服务机会,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我们对长沙市马王堆等中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学生年龄段为13—16岁。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
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
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
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
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
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
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
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
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
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
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民办学校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一个主要渠道。
而因为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接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
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又令人堪忧。
此外,在入学问题上,费用是首当其冲的。
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24名家长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
25%的家长认为学杂费用收费较高,4.17%的人提出有学校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且费用偏高。
按照现行标准,农民工子女不管上什么学校,都是要交费的。
在公办学校借读,要交借读费。
至于私立学校,收费标准不一,也不透明,很难统计。
在费用问题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面临三大难问题:就读私立学校费用太高,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就读公办学校却因为户口的问题,使得孩子根本不能和同龄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第三是一些为农民工子女专门办的学校却因为工商部门对于学校的定性和自身办学经费的问题而常常出现运转困难,这一类学校的本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
而在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入政府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学校建立专门的班级问题上,37.5%的家长愿意,41.67%家长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20.8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
而33.67%的孩子表示愿意入读此类学校或班级,52.04%表示无所谓,有14.29%明确表示不愿意。
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度都充分考虑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实际上都收效甚微。
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究竟在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上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的看法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首先,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
如果增加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财政投入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
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只得采取排斥和关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其次,出于对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加的担忧。
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步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
因为他们只提供廉价劳动,来去自由,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
可是一旦要把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城市政府必须要解决的日常工作,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家庭的整体进入。
那么城市政府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要涉及到他们的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甚至对于城镇公共设施供给的压力。
第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问题。
尽管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在对农民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而且也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逐步加以解决。
但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离开了农村后,由于交纳的教育统筹费用没有根据民工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等于在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体制中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实际上的受害者就是这些在城市打工就业的农民的下一代。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农民工子女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享受义务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这完全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那么,就上述体制矛盾上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各级政府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认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否能够从心理上把他们与城里人公平对待,并逐步从体制环节上来解决这些现实的矛盾。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首先,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要正确认识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在无法享受城里人各项公共福利的状况下,以极低的成本为城市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利润,并创造了城市的税收,同时还在很多方面承担各种不公平的费用。
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这是政府对于作为纳税人之一的农民工的正常的服务。
政府应着力解决导致教育领域受教育权利事实上不平等的体制性问题,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所强加的受教育界限,取消教育赞助费等其他不合理的收费制度,保证流动劳动力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其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
注重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内部效益,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和合理的学校设置制度。
其次,是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取了近些年城市的快速发展。
当我们看到农民工的子女大量失学,而在一部分城市却盲目地提出教育已经现代化的口号,把大量投资用于提高城市教育的硬件设施,使城里人的后代和农民的后代文化素质的差距日益扩大。
这不仅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而且会拉大我国的城乡差距,引发长期的社会矛盾。
因此,应允许在城市里专门解决农民工子女基本教育的民办学校存在,不能以降低城市教育水准为借口关闭这些学校,使大量农民工子女失学。
对农民工子女应放宽就学准入,减少甚至取消部分入学就读程序,畅通人员流通,尤其是加强民工子女教育引进的绿色通道,在民工子女的就学、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消腹有诗书气自华除体制障碍,改善地区、城乡关系,进一步放宽农民工子女来杭就读的准入条件,切实做好教育、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为民工在城务工减少后顾之忧。
再次,消除偏见,提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福利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不必担心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会带来城市的不安定。
因为根据近些年对农民工的调查跟踪,农民工的流动就业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并非盲目的。
因为农民工也需要就业的稳定,特别是携带子女的农民工家庭。
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条件,农民工很难选择带着妻子儿女饱受颠沛流离。
他们在家乡还有一块土地作为他们永久的社会保障和满足温饱的收入条件。
作为中国农民还有一个十分眷恋家园的传统。
从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上看,农民也应该享有这个国家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正常权利,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当然这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步要解决的城乡分割体制的根本矛盾,要有一个历史过程。
最后,应加快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首先具有“义务”性质,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普及和落实这项目标。
推进义务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工作,各级政府应真正落实研究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监督和实施,应是中央政府的事权职责,也就是应由中央政府来解决城乡基本的义务教育经费支出,而不能实行两种国民待遇。
因此,应确定中央对于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教育问题。
在过渡期间,政府应对在城市内私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并严格监督不得乱收费,防止增加农民工的负担。
流入地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的补助政策。
这种补助,一方面体现在对学生的补助,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的资助。
对农民工子女来说,可以以政府财政资助、补贴等形式加以资助,体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精神,避免把农民工子女往民办学校一推了之。
而在我们的调查发现,45.83%的学校没有设立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助学金或补助,这是教育部门应当切实做好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育部政策与法制建设司副司长孙霄兵认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民办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首要责任。
政府要把这些子女安排到公办学校当中,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地接受教育。
在政策运用上,当地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扶持农民工子女学校,使他们的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而不能采取达不到标准便取消的方式。
农民工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为学校、教师、家庭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
首先,学校应给与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由于农民工孩子来自农村,使他们与集体中的城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
有的孩子还是半路转学,就更加缺少和同学们认识熟悉的过程,在活动中容易受到冷落,胆小一些的学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城市同学的冷漠。
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常常在农民工孩子内部自成“ 一帮”,形成一些小团伙。
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小团体性,并和班集体存在一定的距离,成为一个游离的群体。
还有一些学生放弃学校环境到社会上寻找温暖,与社会中的无业青少年相结识,这些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从而导致相应的问题行为频频出现,也对社会造成了一腹有诗书气自华些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