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以下是对几个典型强迫症案例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强迫症的症状、成因及治疗方法。

案例一:_____,28 岁,女性,强迫清洁_____是一位办公室职员,她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清洁自己的家。

她觉得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必须一尘不染,每天至少要拖地三次,擦拭家具数次。

即使已经非常干净了,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清洁行为。

如果有一点灰尘或者污渍,她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这种强迫清洁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

她经常因为清洁而迟到,与朋友和家人的社交活动也减少了,因为她觉得没有时间去参与。

在工作中,她也因为过于关注清洁而无法集中精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经过深入的交谈和心理评估,发现_____的强迫症成因与她童年的经历有关。

她小时候生活在一个不太整洁的环境中,父母经常因为家务问题争吵。

这让她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混乱和不洁的恐惧,认为只有保持绝对的清洁才能避免冲突和不安。

针对_____的情况,治疗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强迫观念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并通过逐渐暴露于不清洁的环境中,来减轻她的焦虑。

同时,配合使用抗焦虑药物,缓解她的焦虑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_____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她逐渐减少了清洁的次数,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用于工作和社交,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案例二:_____,35 岁,男性,强迫检查_____是一名工程师,他每次出门前都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电器是否关闭。

即使已经确认过多次,他还是无法放心地离开家。

这种强迫检查行为常常导致他上班迟到,也让他在旅行或外出时感到极度的紧张和不安。

进一步了解发现,_____的工作压力较大,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种过度的责任感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逐渐发展成为了强迫症。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报告描述了一位由被狗咬伤引发的强迫症状的心理咨询案例。

病例为一名40岁女性,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她的症状、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治疗的组合应用,她成功地减轻了强迫症状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案例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实际案例的范例和治疗经验。

关键词:被狗咬伤;强迫症状;认知行为疗法;暴露治疗;心理咨询第一节:介绍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反复出现的、难以控制的思想(强迫思绪)和行为(强迫动作)。

这些强迫症状严重干扰到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本报告描述了由被狗咬引发的强迫症状的心理咨询案例。

第二节:个案描述病例为一名40岁女性,名为李梅(化名)。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每当看到狗或听到有关狗的话题时,她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并且会出现一些强迫思绪和行为。

她描述自己感觉自己会被狗追咬,因此她不敢接近或触摸狗,并且会避免一切与狗相关的事物。

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大约两年之久,并且严重干扰了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根据患者描述,这些症状起源于两年前她被一只狗咬伤的经历。

她当时正在公园散步,突然一只狗向她冲过来并咬伤了她的手臂。

这次事件让她感到非常震惊和害怕,自此之后她就开始出现强迫症状。

她试图通过避免与狗接触来缓解她的恐惧感和强迫症状,但这种避免行为并没有能够解决问题,反而让她越来越困扰和束缚。

她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第三节:治疗过程在咨询初期,我对李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包括了强迫症状的程度、影响和产生强迫症状的解释。

在评估过程中,我了解到李梅对狗的恐惧感远远超过正常人的范围,并且这种恐惧已经严重干扰了她的正常生活。

基于评估结果,我选择了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治疗的组合进行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李梅识别并改变她对狗的负面和畸形的认知,以减少强迫症状的发生。

暴露治疗则旨在逐渐曝露李梅于与狗有关的刺激,从而帮助她构建对狗的正常认知和适应性反应。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案例背景:小王是一名25岁的年轻白领,平时生活规律,工作繁忙。

在一次晚上散步回家的路上,突然被附近一只狗咬伤,受到了惊吓和伤害。

尽管伤口很快痊愈了,但自从被狗咬后,小王的心理状态开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强迫症状。

他常常感到焦虑和恐惧,害怕外出,甚至连窗户都不愿意开。

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处处都有问题,总是不停地洗手、消毒、检查。

这些困扰着他的强迫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心理咨询过程:小王的朋友意识到他的情况很严重,于是建议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经过朋友的推荐,小王来到了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

在第一次咨询中,小王坦率地向咨询师倾诉了自己的困扰和恐惧,描述了被狗咬后出现的强迫症状。

咨询师耐心倾听了他的经历,并了解了他的症状和情绪反应。

在随后的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与小王建立了信任关系,逐渐深入了解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一步一步地帮助他找到了恐惧和焦虑的源头。

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小王缓解了强迫症状,改变了他的消极情绪和思维模式。

他们一起探讨了小王的强迫症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如何应对这些症状,逐渐树立了积极的心态。

咨询师还教导小王一些放松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帮助他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焦虑。

治疗效果和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小王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并且学会了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情绪。

他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重新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能够主动外出和参与社交活动,减少了强迫症状的出现频率和程度。

在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中,小王也逐渐变得乐观和开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心理咨询师建议小王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跟进治疗,以巩固和维持治疗效果。

他还鼓励小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帮助他恢复对自然和动物的信任。

咨询师还提到,要慎重选择宠物,建议小王在接触宠物时保持警惕和谨慎,以避免再次被动物咬伤,进一步加重他的心理困扰。

结语:本案例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小王逐渐克服了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观态度。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案例简介】甲先生是一名25岁的男性,最近因为被狗咬而引发了强迫症状。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出了对动物的怕的行为,但是自从被一只大型狗咬伤后,他的恐惧变得更为严重,导致了他的生活受限。

甲先生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以控制他的强迫症状。

【初步评估】在初步评估中,甲先生提到他对被狗咬的恐惧感以及与此相关的强迫症状。

他描述了自己进入房间时不得不数到10,并需要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房间中没有狗。

他还说他经常会洗手,并且花很长时间去清洗任何与狗有关的事物,例如狗的图像或狗的咖啡杯。

【治疗计划】在治疗计划中,我们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甲先生处理他的强迫症状。

我们首先对他的恐惧感进行了探索,并帮助他理解这种恐惧是如何形成并保持的。

接着,我们教给甲先生一些应对策略,以帮助他在面对恐惧时控制自己的焦虑。

这包括深呼吸、放松技巧和替代性思维的使用。

我们使用曝光疗法来帮助甲先生逐步面对他的恐惧。

我们从较轻微的刺激开始,例如看狗的图片,并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直到他能够面对实际的狗。

这个过程需要甲先生在安全的环境下逐渐适应他的恐惧,从而减少他的强迫症状。

治疗过程中,甲先生展示了良好的合作态度,并努力按照治疗计划进行。

他逐渐学会了如何使用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并且在面对刺激时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强迫症状。

随着治疗的进行,甲先生开始逐渐接触到更多与狗有关的刺激,并且在每一次曝光后,他的焦虑感逐渐降低。

他成功地通过照片、视频和逐渐接触实际的狗来实施曝光疗法,并且在每一次曝光后,他都感到更加自信和放松。

治疗的最后阶段,甲先生已经能够轻松地面对狗,并且没有了之前的强迫症状。

他报告说他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不再受到恐惧的限制。

【结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曝光疗法的结合,甲先生成功地克服了他因被狗咬而产生的强迫症状。

他学会了如何应对自己的恐惧,并且能够自如地处理与狗有关的刺激。

这个案例显示了心理咨询对于帮助人们解决强迫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强迫症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案例分析报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以下是对一个典型强迫症案例的详细分析。

一、案例背景患者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岁,职业_____。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_____年里,逐渐出现了一系列强迫症状。

二、症状表现1、强迫清洁患者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清洁家居环境,频繁洗手,总觉得周围有细菌和污垢。

即使表面已经很干净,仍无法停止清洁的冲动,每天用于清洁的时间超过_____小时。

2、强迫检查在出门前,患者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电器是否关闭,常常要确认多次才能安心出门。

这种检查行为严重影响了出门的效率,有时甚至因此迟到。

3、强迫计数在上下楼梯时,患者必须数台阶的数量,如果中途被打断,就会重新开始,否则会感到极度不安。

三、影响与后果1、日常生活受干扰由于花费大量时间在强迫行为上,患者的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无法按时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社交活动也受到限制。

2、心理压力增大对强迫症状的无法控制和担忧,导致患者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心理压力不断增加。

3、家庭关系紧张家人对患者的行为不理解,认为是故意为之,从而引发了家庭矛盾和冲突。

四、病因分析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亲属存在类似的心理问题,可能存在遗传倾向。

2、性格因素患者性格较为追求完美,对自己和周围环境要求过高,缺乏弹性和应对变化的能力。

3、心理创伤患者在童年时期经历过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家庭变故等,可能导致心理创伤,进而引发强迫症。

4、社会环境因素工作和生活中的高压力、快节奏,以及不良的人际关系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强迫症的因素。

五、诊断过程1、临床面谈心理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面谈,了解症状的发生、发展、频率、强度等详细情况。

2、心理评估使用专业的心理评估量表,如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等,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量化评估。

3、排除其他疾病通过身体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身体疾病,如脑部病变等。

一例强迫症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强迫症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逼迫症咨询事例的剖析报告要点词:逼迫症、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剖析疗法、有效咨询一、同样资料来访者 S,女,年纪:十八岁,出生地:福建晋江,教育程度:高三年学生,民族:汉,婚姻状况:未婚。

初诊时辰: 2008 年 3 月。

来访者家住晋江市某镇,其父亲母亲为农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家庭经济状况同样,家族内没有觉察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说主诉:进入高三年以来,自己常常感觉忧虑不安、心情愁闷、痴心妄想,注意力不特意集中,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心悸,进而严重地阻挡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个人陈说:我是在父亲母亲的珍爱下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在父亲母亲关心的生活里达成小学的学业,好运的成长。

父亲母亲没有什么知识,但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学习都特意关心、特意重视。

升入中学后,因为学校离我的家特意近,所以每日都通学,并无走开父亲母亲过集体生活,所以在家除了学习之外的状况差不多上由父亲母亲照料。

此刻我是一名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向来名列年级前列。

但只管我是一名高三年学生,二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我对父亲母亲的迷恋不只没有减弱,并且还更为的迷恋,感觉此后上大学走开了父亲母亲自己就会失掉方向感。

所以,我常常为这些不用要烦恼的状况苦楚不已,堕入思念父亲母亲的情绪中不可以自拔。

我对高中毕业班沉重的学习任务感觉压力特意大,面对学习上的压力,我成天内心不安,不可以浑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担忧自己会患病,有时担忧自己在回家路的上会出车祸。

在上高三放学期的某一天,我有时在报刊上看到某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凶杀案,从那一天后,此凶杀案在我的脑筋中向来回旋没法挥去,使我更为担忧的是自己什么缘由还有杀人的念想,并且可怕这类念想的确会变为杀人的行为,所以,我成天呆在家里不敢上学校,感觉自己极端的害怕和苦楚,总之,从那一天此后我没有一天往好的方面想。

夜里不是失眠,的确是噩梦连续。

所以,我更为担忧自己此刻的躯体状态和此后的前程。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本文是一份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与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有关。

该案例中的咨询对象是一位名叫李小姐的女性,年龄为28岁。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

1. 咨询背景李小姐在半年前被一只野狗咬伤,经过治疗后伤口已经愈合。

但是,自从被咬后,她就开始出现了一些强迫症状,包括反复洗手、担心感染、重复检查等等。

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李小姐决定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2. 咨询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首先与李小姐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并逐渐了解她的强迫症状及其背景。

在与李小姐的交流中,咨询师发现李小姐对被狗咬的经历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感染了狂犬病或其他病毒。

而这种焦虑情绪则引发了她的强迫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咨询师采取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首先帮助李小姐理解被咬后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非常低,同时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消除李小姐的不必要的担忧。

其次,帮助李小姐建立一些适当的应对策略,例如集中注意力、放松自我、掌握自己的思维和情绪等等。

咨询师还鼓励李小姐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的自我免疫力。

在多次咨询的过程中,李小姐的强迫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她已经不再反复洗手或者检查身体。

同时,她也学会了一些自我管理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和掌控能力。

3. 咨询效果经过几个月的咨询,李小姐的强迫症状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她能够自如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且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同时,她学到了一些积极、健康的心理应对策略,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4. 总结和反思本次咨询案例表明,在咨询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科学知识和信息,提供正确的帮助和指导,有助于消除咨询对象的不必要的担忧和焦虑,从而缓解其强迫症状。

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咨询关系,充分地倾听和理解咨询对象的心理需求,也是咨询过程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未来的咨询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累积,提高咨询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引言:本文将介绍一个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的心理咨询案例。

这位受访者是一名30岁的女性,被一只陌生狗咬伤后出现了强迫症状。

本文将探讨她的症状特点、治疗过程和效果,并提出相关的心理咨询建议,以期帮助她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一、个案背景:这位受访者名叫李婷(化名),30岁,已婚,没有子女。

她是某家公司的行政助理,性格活泼开朗,与同事关系良好。

事发前,李婷对狗没有特别的敏感或恐惧。

二、症状特点:1.强迫念头:被狗咬后,李婷出现了频繁且强烈的强迫念头,总是想象自己再次被狗咬伤或传染狂犬病病毒。

她会反复检查自己的身体,尤其是伤口附近是否有异常迹象,甚至用肥皂不断清洗伤口,以消除她的不安感。

2.强迫行为:为了应对强迫念头,李婷开展了各种强迫行为。

她每天都要进行一定数量的清洁行为,如多次清洗伤口、洗手和洗澡。

她还会规避与狗相关的环境,尽量避免与狗接触。

三、治疗过程:1.初步咨询:李婷在被狗咬后出现了强迫症状,她感到非常困扰和苦恼。

她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并详细描述了她的症状。

咨询师了解到她的强迫症状与被狗咬有关,可能是产生了一种狂犬病的病态恐惧。

2.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咨询师采取了认知行为疗法(CBT)来治疗李婷的强迫症状。

咨询师首先帮助李婷认识到她的忧虑和行为的不合理性,教她如何分辨心理诱惑和行为,以及如何与强迫症状抗争。

3.暴露治疗:为了帮助李婷走出对狗的恐惧,咨询师进行了暴露治疗。

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李婷逐步接触与狗相关的刺激,比如看图片、触摸狗玩具等。

随着疗程的进行,她逐渐减少了清洗伤口和洗手等强迫行为,并发现自己并没有再次被咬伤或感染狂犬病。

四、治疗效果:经过数月的心理咨询治疗,李婷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她的强迫念头减少了,强迫行为几乎消失,不再困扰于狗相关的环境。

她重新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自己的掌控。

五、心理咨询建议:针对类似的案例,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以下建议:1.及早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出现强迫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

一名高中生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名高中生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名高中生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强迫症对人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强迫症进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记录一例强迫症心理咨询过程,探讨森田疗法在强迫症干预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强迫症森田疗法一、一般资料来访者吴某,16岁,男,洪湖市某高中高二学生。

身高172cm,体重60kg,体形中等。

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吴某是家中独生子,2004年以前,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没有时间照顾来访者,来访者是由祖母抚养长大。

祖母是普通农村妇女,没有文化,十分溺爱吴某,对他千依百顺。

2004年以后,吴某父母回到本地做生意,吴某有时和父母同住,有时和祖母住在一起。

吴某对父母不是十分亲近。

父母对他寄予很高期望,管教方式简单粗暴。

一旦父母知道吴某成绩不好或者出了什么差错,非打即骂,甚至关在黑屋子里。

症状出现以前其个性就比较内向,比较听家长的话。

学习成绩中上,05年开始有所下降。

04年,曾经作过一次鼻息肉摘除手术,手术虽然很顺利,但是认为自己生病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引起的,而且住院期间,害怕被传染上其他疾病。

出院后变得非常爱干净,别人坐过的地方不愿意坐,觉得很脏。

甚至父母无意中碰了他的床单,他都要拿去洗了才肯睡。

不爱和人交谈,觉得别人的口气不干净。

性格变得孤僻,喜欢一个人呆着,一个人看电视。

之后病情逐渐加重,出院3周后,逐渐出现了反复洗手这个强迫动作。

只要手拿了或者碰触了什么东西马上就洗手每次要洗3~5分钟才感到心里舒服,否则就浑身不自在。

每天晚上临睡前要反复洗手1~2小时才会休息。

家属带他前来咨询室求助。

心理测验的结果:2、 SCL—90(九十项症状清单):显示有中等程度强迫、焦虑、抑郁3、 SDS(抑郁自评量表):584、 SAS(焦虑自评量表):61二、求助者主诉:来访者者诉“紧张,头痛,难以入睡,睡后易醒,容易疲劳,这些症状已经持续3个多月”。

来访者说:“我之所以会长鼻息肉,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卫生。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案例简介:小明(化名),男,26岁,因为被一只陌生的大型犬咬伤导致心理产生严重的强迫症状,因而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位爱狗的人,他认为狗是忠诚的朋友,所以他常常会去附近的狗公园散步,观赏狗狗们的活泼可爱。

一次散步的时候,他被一只突然冲出来的大型犬咬伤,情况十分严重,需要动手术缝合伤口。

从那之后,小明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不敢再靠近狗,甚至在看到其他动物时也会感到极大的恐惧和焦虑。

小明在进行心理咨询时表示,他常常会出现一些强迫症状,比如频繁地洗手、消毒身体、避免接触动物等等。

这些强迫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他感到自己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甚至因为害怕出门而无法正常工作。

他也面临着社交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因为他不敢和朋友一起外出,也不敢去朋友家里,生活变得极度孤立。

心理咨询师在与小明的交流中,发现了小明的恐惧和焦虑更多地是因为对未知和失控的恐惧,而不仅仅是害怕狗狗。

小明对狗的咬伤事件产生了强烈的愤怒和恐惧,这种情绪也在他的心理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根据对小明的初步了解,心理咨询师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法,帮助小明重新建立对狗的正常认知,并对待他的强迫症状进行逐步暴露和缓解。

心理咨询师通过生物反馈和深度放松练习,帮助小明掌握自我放松和情绪调节的技能。

心理咨询师与小明一起进行心理治疗,深入挖掘并引导他释放对狗咬事件的愤怒和恐惧,帮助他从内心上接受并化解这段经历带来的负面情绪。

在长达数月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小明逐渐和狗狗重新建立了联系,并且能够逐渐自如地面对狗狗,不再出现强迫症倾向。

他也逐渐学会了正面应对焦虑和恐惧的方法,充实了自己的生活。

他重新和朋友们取得了联系,并且恢复了社交和人际关系。

结语:这个案例展示了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的心理治疗过程。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小明逐渐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自信,并渐渐克服了强迫症的困扰。

中学生强迫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

中学生强迫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

中学生强迫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摘要]为青少年强迫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家庭系统思维引入青少年强迫症个体行为治疗中,并采用“空椅技术”治疗创伤。

结果病例获得很好的短期疗效,而且带来稳定的长期疗效,个案的生活型态都发生了改变。

结论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的问题往往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做青少年个体的心理咨询时,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有个体思维,还要有系统思维。

一、个案情况(一)一般资料本校初二某班男生,15岁,强迫拔眉 5年余,期间曾在深圳市某医院被诊断为强迫症,并进行过强迫症心理和药物的专业治疗,治疗费高达10万多元,但收效甚微。

2019年 3月 22日第3节课间,一个身材矮小瘦弱、面色苍白的学生低着头走进了校医室。

“校医,我肚子疼”,询问后,初步印象是学生常见的脐周痛,不需要做太多的处理,但男生耷拉在眉毛上的长刘海引起了我的注意。

于是,本人用手捋了捋他的头发,显露出了稀疏且残缺 2/3的眉毛。

原来留这么长刘海是为了挡住眉毛,我登记了相关信息后,约其下午放学再来。

第 1次晤谈之信息(症状发展史和治疗史) 该生下午如约来到校医室,笑了笑说:“校医,本人之前我爸爸带我在深圳和广州看了好多医生,之前的心理老师也找过我,都没有用”。

这是一个温顺,看起来内向,却还比较善谈的孩子。

可能是以前他接触了许多心理专业人士的原因,虽然他认为我没有能力帮助他,但不论我问什么,接下来他还是告诉了如下信息。

(二)家庭背景个案是 4口之家,父亲在另一个城市做家族生意,每月或几个月回 1次家,母亲是全职太太,姐姐住校正在读高三,平时只有他和母亲在家,家住在学校附近的新农村。

(三)问题表现个案四年级以前各方面都很正常,四年级时最疼爱他的曾祖母去世,他感觉很难受、痛苦、恐惧,但就是没能哭出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大人们都在忙没有人管他,晚上他无意中拔了睫毛很痛,但眼泪流出来后感觉舒服多了。

之后他心理有解决不了的事,如和姐姐吵架 (愤怒)、被爸爸骂(压抑 )、考试或碰到不会做的题时(学习压力)就会拔睫毛,但拔睫毛实在是太痛了,不久他发现拔眉毛也能让自己舒缓,还没有那么痛,就改为拔眉毛至今。

强迫症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案例分析报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强迫症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本报告将对一个典型的强迫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案例背景患者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岁,职业_____。

患者自述从小就有追求完美、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

近年来,其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水龙头是否拧紧,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整理物品,若不完成这些行为就会感到极度焦虑和不安。

二、症状表现1、强迫检查患者每天出门前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甚至在已经出门后又返回再次确认。

这种行为通常会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出门时间。

2、强迫整理患者对物品的摆放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方式进行整理。

如果发现物品摆放不整齐,就会立即重新整理,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强迫清洁患者特别在意卫生,经常反复洗手,觉得手不干净就无法进行其他活动。

三、影响和危害1、生活方面由于患者花费大量时间在强迫行为上,导致其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经常迟到、错过重要活动,社交生活也受到了限制。

2、心理方面长期的强迫症状使患者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自信心受到打击,出现了抑郁情绪。

3、工作方面工作效率低下,频繁出错,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四、诊断过程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流、心理测试以及对其日常生活的观察,结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标准,最终诊断患者为强迫症。

五、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选用了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等,以调节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减轻强迫症状和焦虑情绪。

2、认知行为疗法(CBT)(1)认知重建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那些导致强迫行为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模式,如“如果不检查门窗,就会发生危险”。

(2)暴露与反应预防让患者逐渐暴露在引发强迫冲动的情境中,同时阻止其实施强迫行为,从而打破强迫冲动与强迫行为之间的联系。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案例概述:本案例报告将介绍一位患有强迫症状的心理咨询案例。

患者是一名年轻女性,遭遇了一次被狗咬伤的经历,随后出现了一系列强迫行为和焦虑症状。

案例背景:患者是一名27岁的女性,名叫李娜。

她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工作中喜欢和孩子们玩耍。

然而,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她遭遇了一只狗的袭击,导致她的手臂被咬伤。

虽然伤势并不严重,但这次事件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问题描述:在遭受狗咬伤后的几周里,李娜开始表现出一系列强迫症状和焦虑症状。

她经常不停地洗手,并且要求自己用开水洗手至少十分钟。

她还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并且多次重复某些动作,比如开关灯开关。

这些强迫行为严重干扰了她的日常生活,让她感到非常沮丧和困扰。

治疗过程:李娜通过医生的推荐,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治疗师首先与李娜进行了面对面的咨询,了解了她的症状和疾病历史。

通过仔细倾听李娜的叙述,治疗师发现她的强迫行为和焦虑症状与被狗咬的事件有直接关系。

治疗师采取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方法,帮助李娜改变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治疗师首先教导李娜关于强迫症状的基本知识,告诉她这种症状并不罕见,并且具有可治疗性。

治疗师还帮助李娜学习一些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技巧,比如深呼吸和身体放松练习。

接下来,治疗师使用曝光和反应防止(ERP)技术来帮助李娜减少她的强迫行为。

治疗师和李娜一起设计了一个曝光计划,逐步暴露她于触发强迫行为的刺激。

比如,治疗师请李娜在洗手后不要再洗手,而是通过一种逐渐减少洗手次数的方式来逐渐减少强迫行为。

治疗师还与李娜讨论了她的恐惧观念和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并帮助她找到替代性的、更加合理的思考方式。

通过这个过程,李娜逐渐开始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恐惧,并学会了如何逐步减少强迫行为。

治疗效果:在经过几个月的心理治疗后,李娜的强迫症状明显减少。

她不再洗手的次数逐渐减少,并能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

她的焦虑感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焦虑。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案例报告患者信息:姓名:张三年龄:32岁性别:男婚姻状况:已婚教育背景:本科主要症状:强迫症状背景信息:张三在三个月前被一只流浪狗咬伤,由于伤口很深,他需要接受疫苗和注射抗生素治疗。

尽管伤口已经康复,但他在治疗结束后开始出现了一些强迫症状。

他对于细菌和疾病产生了过度担忧,认为自己会感染各种疾病并将其传染给他人。

这些担忧导致了强迫行为的出现,如频繁洗手、避免公共场所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反复检查。

张三寻求心理咨询的原因是他意识到这些强迫症状严重干扰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初步评估:在与张三的初步会谈中,我观察到他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身体紧张,手心出汗。

他描述了他的强迫行为并详细说明了担忧的内容。

我注意到他对细菌和疾病有着过度关注的表现,并且这种关注远远超过了正常人的程度。

他承认这种担忧是出自他对被狗咬伤的经历的恐惧,并且这种恐惧迅速发展为强迫症状。

治疗计划:根据我对张三的评估和了解,我打算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来治疗他的强迫症状。

CBT被广泛应用于强迫症的治疗,它能够帮助患者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通过替代性健康认知来减少焦虑和恐惧。

治疗将包括以下步骤:1. 教育和信息共享:我将向张三介绍强迫症的基本知识,并解释恐惧和焦虑如何与其相关。

我将通过向他提供可靠和科学的信息来减少他对疾病和细菌的过度担忧。

2. 强化自我观察:我将鼓励张三学习自我观察,并要求他记录他的强迫行为和担忧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将有助于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强迫行为,并认识到它们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多大的负面影响。

3. 反思负面思维和替代正向思维:我将帮助张三识别他的负面思维模式,教给他如何以积极、现实和适当的方式来应对。

我将与他一起计划可以替代强迫行为的正向行为,并鼓励他积极实践这些新的行为方式。

4. 行为实验:我将鼓励张三参与一些特定的行为实验,以帮助他证明他的担忧和强迫行为是无根据的。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案例背景:小明(化名),一名25岁的年轻男性,在一次散步回家的路上,不慎被一只陌生的狗咬伤。

虽然伤口并不严重,但是自从被狗咬后,小明开始出现了强迫症状。

他无法摆脱对被咬伤部位的过度关注和处理,时刻以为伤口会感染或者恶化,不敢用手触摸伤口,每时每刻都在盯着伤口观察。

他甚至开始强迫自己反复清洁或者包扎伤口,每天多次检查,导致睡眠不足,食欲下降,情绪低落。

心理咨询过程:小明因为强迫症状的困扰,主动来到心理咨询师处,寻求专业帮助。

在咨询的初期,小明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每当提到被狗咬的经历,他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不停地重复着自己对伤口的担忧和恐惧。

在与咨询师的交谈中,小明逐渐透露出他对被狗咬伤的深深恐惧以及对伤口的过度关注,并表现出明显的强迫症状。

在与小明的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法。

咨询师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倾听小明的内心矛盾和焦虑情绪,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然后,咨询师帮助小明正视自己的恐惧和强迫行为,通过多次反复暴露被狗咬伤部位,逐渐减少对伤口的过度关注和清洁包扎的行为。

咨询师指导小明学习放松技巧,并教授他如何应对焦虑和恐惧情绪,帮助他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心理咨询效果:经过数次咨询,小明渐渐学会了如何应对自己的恐惧和强迫症状,他逐渐减少了对被狗咬伤部位的过度关注和强迫行为,开始重新参与到工作和社交中。

在咨询的过程中,小明也逐渐发现了自己对外界刺激的过度敏感和焦虑情绪,开始学会通过放松训练和自我暴露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咨询师还教导小明学会用思维暴露的方法来面对对被狗咬伤的恐惧,通过逐渐放松伤口的关注和适当的行为反应,来减少强迫行为的频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结语:这个案例表明,强迫症状可能由于外界刺激引发,而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强迫症状的方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介入,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减少对强迫行为的依赖,并学会应对焦虑和恐惧情绪,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的强迫行为和思维,常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扰和苦恼。

治疗一例强迫症患者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例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1、个案患者情况:患者小王,男,25岁,大专学历,工作稳定。

患者主诉出现反复洗手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洁净度产生了极大的焦虑和恐惧。

患者表示自己每天需要洗手20次以上,每次洗手都要用肥皂和热水反复揉搓,还要反复确认是否洗干净了。

患者表示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3个月,导致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困扰,也影响了工作和社交。

患者同时也感到对这种行为无法控制,但又无法停止。

2、治疗过程:患者在就诊后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心理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心理测试等。

通过评估,确定了患者的确是患有强迫症。

在确定了诊断后,患者接受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患者接受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心理治疗。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治疗关系,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强迫行为和焦虑感受的产生机制,通过逐步暴露和反应阻断的方法,帮助患者改变强迫行为。

治疗师还对患者进行了认知重建的训练,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的思维和认知模式。

(2)药物治疗:患者在心理治疗的也接受了药物治疗。

经精神科医生评估,患者开始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用药剂量逐步增加,直至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3、治疗效果及点评:经过3个月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患者每天洗手的次数明显减少,对洁净度的焦虑感也有所减轻。

患者表示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工作和社交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个案例中,治疗采用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理治疗通过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强迫行为和焦虑感受的产生机制,帮助患者改变了不合理的思维和认知模式,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症状。

而药物治疗则通过调整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对症状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强迫症是一种相对常见但又常常被误解的心理障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强迫症,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案例背景患者_____,年龄 28 岁,职业为公司职员。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两年中,逐渐出现了一系列强迫症状,这些症状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二、症状表现1、强迫清洁患者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清洁家居环境,即使已经非常干净,仍然觉得不够。

比如,每天会反复擦拭家具和地板多次,甚至会因为觉得某个角落不够干净而感到焦虑和不安。

2、强迫检查在出门前,患者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电器是否关闭,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有时已经走到楼下,还会因为不确定而返回再次检查。

3、强迫计数在做某些日常活动时,比如上下楼梯,患者会不自觉地进行计数,如果计数过程被打断,就会感到非常烦躁,必须重新开始。

三、影响与困扰1、时间消耗由于这些强迫行为,患者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经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任务。

2、心理压力长期的强迫症状使得患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常感到焦虑、疲惫和沮丧。

3、社交受限因为担心自己的强迫行为会被他人发现和误解,患者逐渐减少了社交活动,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也变得有些疏远。

四、病因分析1、遗传因素家族研究表明,强迫症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患者的家族中,其母亲也有轻度的洁癖和强迫倾向。

2、心理因素患者在成长过程中,性格较为内向、敏感,追求完美。

在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和竞争,导致其内心的焦虑情绪逐渐积累。

3、环境因素患者的工作环境较为紧张和压抑,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严格的要求,可能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治疗过程1、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并通过逐步暴露和反应预防的方法,让患者逐渐面对自己所恐惧的情境,减少强迫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尝试逐渐减少清洁的次数和时间,当出现焦虑情绪时,学会通过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缓解。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患者简介:患者小王,女,28岁,因强迫症状就诊于心理咨询中心。

患者表现为反复洗手、频繁检查和整理物品等强迫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咨询中,她描述了自己不断循环的强迫想法,感到非常痛苦和困扰,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初诊时,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确认了她的强迫症状,并了解了其发展背景和影响。

在初步沟通中,患者表现出对治疗的积极性,愿意努力配合治疗。

咨询师与患者建立了信任关系,详细了解了她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分析了强迫症表现对她生活的不良影响,并和患者一起制定了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药物治疗。

在认知行为疗法方面,咨询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强迫行为和想法的干预计划。

通过对患者的强迫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恐惧观念,帮助患者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并改变其对待方式。

患者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放松训练和应对焦虑的技巧,以减轻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

在药物治疗方面,患者接受了医生的精准用药指导,根据其症状特点,选择了适合的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定期复诊和调整药物剂量,不断跟踪患者的病情改变,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参与了治疗项目,努力完成每一次咨询和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改变和调整强迫行为。

在持续多次的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和工作状态也逐渐回到了正常。

点评与总结:这个案例中,患者小王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和药物治疗的结合,患者的强迫行为和想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了解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基础。

患者和咨询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患者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参与治疗项目,这是治疗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患者简介李先生,35岁,从事IT行业工作,已婚并有一子。

最近几个月,李先生开始体验到一些强迫症状,主要是针对犬类动物。

据他描述,这些症状始于半年前,当时他被一只流浪狗咬伤了。

虽然伤口已经愈合,但李先生却发现自己开始产生了对所有犬类动物的强烈恐惧和焦虑。

这种恐惧和焦虑渐渐演变成了强迫症状,他不断地重复琐碎的行为,比如检查门窗是否关闭,不断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消毒,以及避开经常会出现犬类动物的地方(比如公园和街道)。

心理咨询过程李先生的妻子带着他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在第一次会面中,我先是针对他对犬类动物的恐惧进行了探讨。

李先生情绪低落,他描述了自己在遇到犬类动物时的恐惧感,以及为了避免遇到犬类动物而采取的强迫性行为。

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种行为异常,并且感到非常困扰和苦恼。

经过深入探讨,了解到被狗咬伤后,他一直对犬类动物产生了过度敏感的恐惧,这导致了他的强迫症状。

在进一步的咨询过程中,我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方法,帮助李先生对这种恐惧进行重新认知和改变。

我倾听了他的恐惧感受,并试图理解他的恐惧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之后,我引导他进行放松训练,并教授他一些冷静下来的技巧和方法。

我还对他进行了认知疗法的训练,帮助他了解到强迫症状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并指导他逐渐改变强迫性行为。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还适时地邀请了李先生的妻子一同参与治疗。

我和她一起教育他们夫妻两人关于强迫症状的知识,以及如何共同应对和支持李先生。

做到了妻子关怀,他们增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和理解,有益于治疗的开展和成功。

治疗效果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李先生开始慢慢地改变了自己对犬类动物的看法,并且在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好转。

他不再过度害怕遇到犬类动物,也不再频繁地进行强迫性行为。

他的妻子也积极支持他的治疗过程,使得他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治疗。

总结这是一个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的心理咨询案例。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方法和适时的家庭辅导,患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并取得了治疗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这是一例因美容手术而导致的强迫症案例。

本文阐述了对求助者心理诊断和心理疏导的过程,采取了认知疗法。

经过治疗,使求助者改变了原有的错误认知,建立起新的观念,能正确对待自我,自我接受、自我悦纳,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标。

根据来访者的生活状态和本人的回访证明本咨询案例为是效心理咨询。

关键词:强迫症主诉观察测验诊断目标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49-01
1 一般资料
张某,女,23岁,吉林省辽源市人,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独生女,家里经济条件较好。

在学校、在家庭都备受关注。

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

家族内无精神病史。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心情郁闷、烦躁,做事情精力不集中,反复想一个自己认为不应该想的问题。

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又无法摆脱。

越是想摆脱某种想法,越是反复不停地想,脑子关不上,状态已经持续四个多月。

(2)个人陈述:我对自己的容貌还算满意,但总想着能更完美些。

很久以前就想做双眼皮,但我父母都是斑痕性体质,担心术后创伤恢复慢,或者留下疤痕。

看了几例双眼皮手术的失败案例,更是心惊胆战。

一直不敢做,所以犹豫着,拖了三年。

但是这种做双眼皮手术的念头从来没有打消过。

今年8月,两个同窗好友陆续做了双眼皮美容术,术后效果很好。

于是受了鼓舞。

但是到底是各人体质不同,担心总是有的。

虽然手术还算成功。

但是术后才发现,有很多事情,自己未曾想到。

总是担心做出来的眼睛与面部其它部分五官不协调,反复照镜子,总觉得是回事,越是强迫自己不去想,越是去想;走在街上总有人问我,双眼皮是真的还是假的,带了镜子也仍然有人看,变是特别受人关注。

在人际交往中,很紧张,眼神、表情总是不自然。

时时刻刻告诉自己要放松,但是始终做不到。

3 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
面容娇美,身材窈窕,着装打扮非常注重细节。

目光闪烁,不敢与人对视。

有较强的求助动机,想改变目前的状况;自知力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逻辑思维正常。

班主任的反映:
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

学习成绩优秀,做事务求完美。

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4 心理测验
卡特尔人格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结果:
10分以下:没有强迫症倾向。

10~20分:有轻微的强迫症倾向,适当的自我调整。

20~30分:有强迫症。

30分以上: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已经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可能受到损害。

求助者得分为22分。

5 诊断
诊断结果:有强迫症,但症状较轻。

诊断依据:(1)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排除精神病;(2)有明显的心理冲突,存在强迫与反强迫的对立,患者深感痛苦;(3)症状由现实刺激引发;时程较长,在三个月以上;反应强烈,痛苦,无法自行解决;内容有轻微泛化现象,人际交往不自然,有少许障碍,社会功能部分受损;(4)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6 原因分析
(1)性格原因:追求完美,过分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犹豫不决,患得患失;(2)成长环境:从小成绩优秀,相貌端正,性格乖巧,被老师器重,被家长关爱,一直生活在被肯定的环境里,不能接受瑕疵;(3)诱因:双眼皮手术后所带来的心理冲突:自我同一性混乱,局部过度关注。

7 咨询目标
制定咨询目标最首要的是要遵循可行性原则。

(1)具体目标:纠正反复的、无效的行为(反复照镜子、逢人
就问、言语神情拿腔作调等);(2)近期目标:学习注意力集中,人际交往自然生,生活恢复常态;(3)长期目标:正确看待自我,善于自我接受、自我悦纳;(4)最终目标:克服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8 咨询方法
根据研究表明,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等等,考虑到求助者是大三学生,知识层次较高,领悟能力较好,所以主要采用认知方法。

(1)认知疗法的原理:认知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式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

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
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在本案中,双眼皮手术后的面容不能接受是诱发事件a,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障碍是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c,对自己求全责备、对事物苛求尽善尽美、不能接受瑕疵的一贯性观念是思维方式b。

(2)认知疗法的具体实施: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方式:手术后的新生的美丽与原来的五官是否协调已经不重要的,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只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越是掩饰,越会引起别人的注意,遮掩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强调。

别人并不是象你想象地那样关注你,人们都有许多事情要做,他们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你身上;心理咨询师不解决现实问题,只解决由现实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

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你身体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美丽的,自信才能自然,自然才能协调。

精力要放在有效的思维、有效的行为上。

改变现状要靠自己。

(3)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加强对问题的正确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心理辅导和干预,才能更快的消除症状,愉快坦然的面对人生。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任何一种疗法都不可能单独奏效,所以我们也辅助一些行为疗法,同时适量服用抗强迫药—氯米帕明。

9 咨询效果
通过对求助者的回访以及对其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求助者家属的反映,经过咨询后,求助者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消失,学习注意力集中、生活恢复常态、社会交往正常,此咨询是有效咨询。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