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2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件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件
3.实验现象是什么?拉瓦锡得出了什么实验结论?
一部分银白色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 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2-1】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并作上 记号,将水面以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 份,并加以标记;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在燃烧匙 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 集气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 (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把导管插 入到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 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我们的实验中引起测定氧气的体积偏小的 可能原因有: ①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完;②装 置漏气;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小组讨论】 (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的含量不断减少, 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值时,红磷就可能熄 灭了,因此瓶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残余的氧 气。这也是导致测定氧气体积偏小的原因 之一。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 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B )
A.氮气 B.氧气
氧气
其他成分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氮气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3 纯净物和混合物
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 合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 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称 之为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科学家 们又是怎么发现的?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 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思考】 1.实验容器是密闭的还是敞口的?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重点班)课件:课题1空气(A1)(共17张PPT)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重点班)课件:课题1空气(A1)(共17张PPT)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化学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拉瓦锡研究空气 成分所用的装置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化学
科学家对空气成份的研究
汞表面有红色粉末生成
汞面上升约1/5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化学
2、由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化学符号为N2)组成
约占空气总 1
磷(P),五氧化二磷
食盐水、汽水、果汁、
(P205),二、纯净水(H2O)等
化学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化学
空气发现史
化学
1.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 物质.
2. 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 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
空气发现史
化学
3.1774年,法 国化学家拉瓦锡 第一次用实验证 明了空气中有氧 气和氮气.
空气发现史
化学
4.19世纪末,英国物理 学家瑞利发现了稀有气 体氩,以后各个稀有气 体陆续被发现.
二、空气的成分
化学
主要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78%) 氧气(21%) 其他气体(1%)
氧气 21%
其他成分1% 稀有气体 0.94%
氦气 氩气
氮气78%
二氧化碳 0.03% 氙气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
能否用模型表示空气中各成份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
化学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 雷雨发庄稼, 一场雷雨一场肥
❖ 酥脆的饼干 在空气中放置 逐渐变软
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化学
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化学
组成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课件ppt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课件ppt

C.氧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可用燃这的木条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三种气体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二氧化碳等
78‰
氮气
氦氖氩氪氙氡
稀有气体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二氧化碳
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物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 合物 特点: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无 固定化学符号
如:空气,海水
纯净物 定义: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特点: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如:氮气用N2表示,氧气用O2表示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 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 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 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 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他研究了剩余 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 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认为这些气体全 部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 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 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得到了(化学符号Hg)和氧气(化学符号O2,), 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 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
坏,形成酸雨等
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
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PM10)和细颗粒物(PM2.5)及臭 氧等。
我们怎样保护空气
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种草 向周围的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尽量低碳出行 ......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ppt课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ppt课件
C.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D.空气中氮气、氧气等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
5.“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
地外行星着陆。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表,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B )
成分
二氧化碳
体积分数/%
95.9
氩气
2.0
氮气
1.9
氧气
0.14
A.火星大气属于混合物
B.火星大气中不含稀有气体
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用足量红磷是为了充分消耗试管内的氧气
B.最终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约占试管
容积的1/5
C.若装置漏气,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
偏大
D.该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反应容器体积小,
药品消耗少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从空气中可以分离得到氢气
B.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课时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
问题导入
我们每天都要吸入空气,
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
离开了空气我们不能生
存,你知道它的组成吗?
1.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重点、难点)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重
点)
3.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重
空气总体
减小
1/5
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积的____
烧杯内的水会被压入集气瓶,
进入水的体积即为瓶内消耗
氧气的体积。
【问题讨论】
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降温
(1)预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PPT课件41(4份打包) 1

空气PPT课件41(4份打包) 1
(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等
(3)臭氧空洞:氟氯烃(氟利昂)
课堂练习 •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B ) A.洁净的空气 B.二氧化碳 C.食醋 D.矿泉水 • 2.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 会变质,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第二单元 我们周 围的空气 氧气的用 途
第二单元 我们周 围的空气 氮气的用 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课题1.空气一 (1)

课题1.空气一 (1)

氮气
( N2 ) 78%
空 氧气
( O2 ) 21%
气 二氧化碳 ( CO2 ) 0.03%
稀有气体
0.94%
水蒸气 ( H2 O )及
其他气体杂质
0.03%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稀有气; 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26-27页,完成学案。 1.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是拉瓦锡,他做实验所用的药品是 汞 ,其符号 是 Hg ,他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实验室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药品:红磷 , 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
P + O2 点燃 P2O5
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 吸收白烟五氧化二磷;降温;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并把塞子塞紧?
防止瓶内的气体受热逸出。
3.在实际操作中水面上升的体积可能会小于集气瓶 内空气体积的1/5,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1.装置漏气。 2.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消耗完。 3.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做实验?
➢不能,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气体,使集气 瓶内压强变化不大。
1.要使实验成功,对药品,对装置的选择 应满足什么要求?
药品:
①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③燃烧产物不能是气体
——有气泡冒出。 3)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4)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
---用红磷燃烧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板块二、互动探究提升
空气是—种宝贵的资源
动植物呼吸、 医疗急救、 燃烧、金属切割等
板块二、互动探究提升
汞+氧气
加热 12天
氧化汞
氧化汞
加强热
汞+氧气
1、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实验步骤: ⑴将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将其以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作标记。 ⑵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⑶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⑷立即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塞上塞子。 ⑸燃烧完全、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自学检测
1、由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道尔顿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雪碧饮料
§2.1《空气》-----(2)
课前自学:看书P28-31完成以下内容
板块一:自学展示交流 1、填表 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
两大类;被污染的空气 ,影响 ,破坏 、 、 等环境问题 与空气污染有关。
为 会损坏

自学检测:
1、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维持呼吸的是 ( )。 ①气焊; ②动植物呼吸; ③医疗; ④潜水; ⑤宇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妙脆角”等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防腐气体是 (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有六种物质: ①汽车排放的尾气 ;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③ 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 ;⑤植物光合 作用放出的气体; 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 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PPT教学课件
稀有气体是混合物,包括氦、氖、氩等气体。
探究点二:保护空气
1.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止 (1)空气中有害物质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 氮(NO2)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污染的三大类型
SO2、NO2等 氟利昂等 CO2含量增加
酸雨 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
2.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煤燃烧排放的烟气CO2 、SO2
2.氧气的检验 (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即氧气能支持燃烧)。 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 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讨论:现桌上有四瓶无色气体,分别 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如何 区别?
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 ) (助燃性)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探究点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点低。密 度:1.251g/L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活泼) 用途:
超导试验车 冷冻剂
制氮肥 化工原料
【易错易混提示】误认为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 气体。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烟尘和有害气体(如二 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二氧化碳在空气 中含量过多会对人体有害且造成“温室效应”,但二 氧化碳无毒,也不会污染空气,所以它不是污染空气 的有害气体。
1.保护环境、保护空气清洁的有效措施是( B)
S
O2
SO2
注意事项 ①硫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 染; ②在瓶底部盛放少量水为了吸收二氧化硫。
3.硫与氧气反应

课题1 空气 2012新版教材同步课件

课题1 空气 2012新版教材同步课件

对人的危害
对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
对建筑物的危害
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课题1
空气
开发清洁能源
改善燃料结构
煤脱硫处理
处理工厂废气
大力植树造林
归纳与总 结
课题1
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
课题1
原理
空气
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测定
注意实验的改进 常选药品 及装置的变形 现象及结论
装置
空 气
纯净物、混合物
(阅读材料:氧气的利与弊)
课题1
空气
活动与探究
把一个塑料杯倒扣在 水中,围成一段气柱, 用针刺破塑料杯,杯下 沉,空气逸出水面上升。
课题1
空气
空气发现史
课题1
空气
1、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 的某种物质。
2、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分别制得了氧气。
化学家风采
课题1
空气
舍 勒
(1742—1786) 瑞典化学家,瑞典 科学院院士 。氧气 的发现人之一,发现 了氯气;同时对二氧 化碳等多种气体都有 深入的研究。
其他726
注:体积分数
他得出空气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
课题1
空气
你能用下列药品和所给仪器设计一 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吗?
药品:红磷(红磷能燃烧生气固体物质)
仪器:
课题1
空气
空气的成分
课本实验1-2 止水夹
导气管 燃烧匙
集气瓶 红 磷
烧杯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课题1
空气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 气密性, 2.点燃燃烧匙内 红磷,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3.等瓶内红磷完全燃烧, 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并放热;打 现 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 象 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

第二单元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课件(共18张PPT)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课件(共18张PPT)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现象二:
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 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曲颈瓶 火炉
玻璃 钟罩
汞槽
课程讲授
初步认识
空气的组成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结论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拓展了解 受当时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拉瓦锡当时并不能确定 不支持燃烧的剩余4/5气体的成分,误认为剩余的气体都是氮气, 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直到19世纪末,人们 才认识到空气中除氧气和氮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知识目标
课程讲授
习题练习
新课导入
空气是最容易被人忽视 却又最离不开的气体。我们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臭的,虽 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呼吸 体会它的存在。那么,空气 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课程讲授
初步认识
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对空气认知的化学史。
实验步骤一:
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 热12天。
实验现象一: 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 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 了1/5。
曲颈甑 火炉
玻璃 钟罩
汞槽
课程讲授
初步认识
空气的组成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步骤 二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 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 加强热。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空气的组成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 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 总体积的1/5。
课程讲授

《空气》课件

《空气》课件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氮气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氮气78%、氧气 、 21%、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0.03%,其它气 , 体和杂而成的,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 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 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 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 学符号表示。 学符号表示。 思考: 思考 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是纯净物:海水、蒸馏水、 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是纯净物 海水、蒸馏水、 海水 氮气、红磷、 氮气、红磷、矿泉水
氧气: 氧气:
供给呼吸
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氮气: 氮气:
用于超导实验车、化工原料、 用于超导实验车、化工原料、食品充氮防腐等
氮气的性质
沸点 密度 是否溶 熔点 (。C) (。C) (STP) 于水 氮 气态无气味 无色 气态 无气味 -209.9 -195.8 1.251 不易 气 g/L 颜色 状 态 气味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 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 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 等。
稀有气体: 性质很不活泼 稀有气体:
保护空气
思考: 思考: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 根据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 样的性质? 样的性质? 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不能支持燃烧, 2.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 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 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体积的 ,会有什么原因呢? 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 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 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 2.装置漏气; 装置漏气; 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红磷的量不足; 红磷的量不足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问:空气由哪些物质组成?
氮气(N2)78% 氧气(O2)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CO2) 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 0.03%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呼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炼钢
急救
宇宙航行 气焊
三、保护空气
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碳氢化物 飘尘 煤尘 放 射性物质等
空气污染源
自然:火山爆发、地
震、森林火灾
人为:
人为来源
• 来源:煤 石油的燃烧,矿 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 气等
2.三大环境问题
(1)、酸雨:二氧化硫(SO2) (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 (3)、臭氧空洞:氟氯烃
治理: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或燃烧时进行脱S处理) 2、改进燃料结构,安装净化装置,减少有害 气体的排放 3、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再利用等。
4、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5、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
6、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
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0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课题1 空气
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 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 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资料: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 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18 世纪才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分组成的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 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 普里斯特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