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感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子感言
前一个癸巳年腊月十四夜里,在太行山脚下那个乡村小院的土炕上,母亲为我开启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之旅。如今一个甲子即将过去,当年那个蜷缩在襁褓中满脸皱褶嗷嗷待哺的婴儿,不知不觉间已步入人生的秋暮。
置身于车水马龙、繁盛喧嚣的都市街头,我时常会想起那个迎接我到来的充满温馨的冬夜,时常会回望那条承载了我成长脚步的远自故乡的来路。寒夜寂寂,长路漫漫。六十年的人生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长得让人再也找不回来时的路,短得令我对光阴的倏忽而逝常常会感到猝不及防。
我由衷地感谢父母,感谢上天。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让我有了体验和感受此生的一次远足;感谢上天给了我安身立命的本领和体面的职业身份,使我在危机四伏、云谲波诡的生命海洋中,始终有一块
岛礁能够歇息肿胀的双脚。
用当年那句“时髦”语说,我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懵懂初开赶上狂热的“大跃进”,正长身体的时候赶上三年大饥荒,正学知识的年龄赶上“大革文化命”,成家的时候还必须签订“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保证书,否则组织不批准结婚。在这种极度扭曲的社会环境中,我跌跌爬爬、磕磕碰碰走过几十年。蓦然回首,虽我心依旧,岁月却已然不再。
然而我庆幸上天给了我一个幸福温馨的大家庭。父母健康长寿,妻子勤劳朴实,子媳勤勉上进,孙子活泼可爱,两个弟弟也都生活幸福、事业有成。几十年沧海桑田,我们这一大家人早已离开太行山脚下那个小村,在都市安营扎寨,虽然也曾经风雨,但更多的总是丽日晴空。如今,我的子侄也已渐次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在时代的沃野里投入新一轮耕耘。
我也庆幸,几十年来,有一帮知心换命的战友、朋友和文友,曾经与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并且用他们弥足珍贵的友谊在我生命里
燃起无数盏明灯温暖着我,照亮着我,给我的余生铺陈出一片姹紫嫣红。我知道,这其中的许多友人此生恐已难再度相见。然而我同样明白,早已熔铸在心底的这份牵肠挂肚的思念,会给我今后的生活以至晚年岁月贮藏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源泉。有了这份友情、这份牵念,一切落寞、失意甚至孤寂都将随风远去。
我更庆幸,我有一个与生俱来却受用一生的喜好——对文学女神的深深迷恋,她给了我鞭策自己不断学习的理由和不懈进取的动力。如今,当我翻检出近四十年前发表在报刊上的第一首诗歌、第一篇小文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心依然像年轻时那样激越而冲动,我的情依然像年轻时那样执着而深沉。上世纪50年代的朦胧记忆;60年代的苦难与欢乐、狂热与迷惘、肉体饥饿与精神饕餮,以及青春荷尔蒙的潜滋猛长;70年代从军戍边,跟比亲兄弟还亲的战友们一起度过的那纵情挥洒热血与激情的边关岁月;80年代收心敛性,融入城市、融入现代生活的努力;90年代自断前程,赤手空拳跳进恶浪滔天的大海,有如一叶小舟风雨飘摇在惊涛骇浪之中;新世纪时而如龙归大
海、时而如虎落平川,时而健步疾走、时而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60年光阴匆匆,也有风雨也有晴,也有快乐也有痛。可聊以自慰的是,在我有了独立思考的这40年里,不管天阴天晴,无论人宠人辱,我始终没有放弃我的追求、我的梦想,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没有停止作为一个时代歌者的吟唱。我将身外加之的所有全部当作生活的丰厚馈赠,吸纳入胸,咀英嚼华,以我自己的生存感知与生命思考,将这特殊的馈赠再现于文字,与更多的生活的制造者们共同分享。近四十年来,我在境内外六十多家报刊发表各种文字四千余篇计五百多万字,出版文学着作7部,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文化部“群星奖”银奖、中国金融文学大赛一等奖、新世纪10年河北省散文创作“精品贡献奖”等多种奖项。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到今年年底,我就要结束职业生涯解甲归隐。进退去留、生老病死,本乃自然规律、人生常态,不必悲伤,不必烦忧。只是回望淹没在文字海洋中那老去的岁月,心中难免生出诸多感慨。20年军旅生涯,20年建行劳作,唯有用我的文字、我的
心血,可以告慰我的父母家人,告慰我的亲朋厚友,也告慰我自己生命中这最可宝贵的40年光阴。用去大半年工余时间,我“穿越”回40年前,在尘封日久的故纸堆里寻踪觅迹、广采博撷。从蹒跚学步时的《报不报》、《大泽乡里举义旗》、《军区首长回连队》,到尚散发着油墨余香的散文《职场絮语》、《寻找贺兰山》,小说《刘幸福的幸福指数》、《过事儿》、《故里人物》,以及刚刚获了大奖的《历史的跨越》等,汇编成三卷本文集,交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学是时代的直接反映。书中作品的写作,历经“文革”后期、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等一些共和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无可避免地留着彼时彼地的印记。有些篇章,后来的读者可能会读出荒唐,甚至荒谬,但她们同样也是真实的——因为书中的所有文字,都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写作者为时代的“立此存照”,是一个过来人关于社会人生沧海桑田的心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