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变异性哮喘辨证论治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卷第13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辨证论治经验Experience for treating cough variant asthma in differentiation
李隆山珺
杨哲
(兰州市红古区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84)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13-0077-03 证型:GDA
【摘要】通过对8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和举例,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中医整体观念和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结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辨证施治和专病、专方、专药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咳嗽;变异;哮喘;论治;经验
【Abstract】 83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were analyzed and listed in differentiation, a conclusion come into that the treatment has good effects and was worthy of promotion when diseases were treated depend on different situations.
【Keywords】Cough; Variant; Asthma; Treating; Experienc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13.047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又名喉源性咳嗽,因无明显喘息又称为隐匿性哮喘,中医无此病名,其来源于西医对该病的证断。洪广祥称为慢性干咳[1],该病是以咳嗽为主,长期反复发作的干咳、呛咳、痉咳或咽喉发痒咳嗽为主要症状,可由运动、吸入冷空气或异味气体刺激而诱发或加重,部分患者可继发于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后,感染控制后咳嗽症状不缓解,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近年来随着环境和食谱的变化,食品的污染,此类咳嗽疾病在逐年增多。大多经抗生素治疗而无效,抗过敏解痉治疗有效但不持久,笔者在临床上十三年的中医诊疗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探讨
1.1 外邪侵袭为外因,正气虚损为内因。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包括气、血、阴、阳的虚损,正虚易引起外邪侵袭;外邪有风寒、风热、风燥;正虚有肺脾气虚,阳虚气弱;阴虚肺燥,气阴两虚,更有痰湿体质,瘀血体质,慢性咽喉炎,过敏性体质,过敏性鼻炎,阳热体质等,结合四季五运六气,春季初之气厥阴风木主气当令,风为百病之长,多兼夹他邪伤人,风夹寒邪外侵,脾肺气虚和阳气虚弱(虚寒体质)患者感之易形成风寒咳嗽或阳虚寒盛咳嗽,阳热体质易形成风热咳嗽或外寒内热咳嗽,中后期形成痰热或肺热咳嗽;夏季少阳相火司令,暑热炽盛损伤元气素虚之人,阴虚阳盛体质感受暑热之邪,易成风热咳嗽、暑热伤气咳嗽、痰热咳嗽;长夏太阴湿土主令,暑热未退暑热夹湿伤人,形成湿热咳嗽;秋季阳明燥金主气,感受燥热之邪,则形成燥热咳嗽,日久不愈易形成阴虚肺燥咳嗽,感受凉燥则形成凉燥咳嗽;冬季太阳寒水主令,寒夹风邪伤人则形成风寒咳嗽或气阴两虚咳嗽,虚寒性体质易形成阳虚寒盛咳嗽;外寒内饮咳嗽、痰湿咳嗽、肺脾气虚咳嗽、气阴两虚咳嗽。以上诸证型咳嗽,随着体质差异和主客气的变易而变异,可互相兼夹和转化。西医经抗菌、抗支原体对症治疗后,咯痰、胸痛、身痛、头痛、周身不舒等症可缓解,只是干咳无痰或少痰、咯痰黏稠不爽,咳嗽呈刺激性呛咳、痉咳;或喉痒咳嗽不痒不咳。拍胸片化验无异常,常因吸入冷空气、异味气体、运动诱发或加重。笔者将83例这类咳嗽按证型统计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性的痉咳、呛咳,有27例,一类是气管咽喉发痒咳嗽,即喉痒则咳嗽,或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体而加重,小儿因运动引发喉痒咳嗽,有56例。1.2 外感失治,邪(风气燥淤)郁于肺,肺气失宣,肺管不利,气道挛急[2]。
1.3 先天禀赋不足,宿痰伏于肺,遇风寒外邪、过敏原、七情过激、劳累过度而诱发,使痰浊外邪搏击于气道,气机不畅肺失肃降而咳嗽胸闷,多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损、后天调养不当密切相关,笔者诊治的小儿患者多为虚寒性体质,每年多次感冒后以咳嗽为主证,持续时间长至10余天,甚则延至2月余、半年不愈。
1.4 感冒过后用辛凉药物(西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多服用无效,抗生素阴冷寒凉郁遏正气,解热镇痛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致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三焦气机不畅,正气不能托邪外出,肺气失宣,咳嗽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
1.5 屡感风寒,未及时疏散,寒邪深入肺脏,经常饮食生冷伤及胃阳肺气,即内经“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咳喘”,津液不得敷布宣发凝聚为寒痰,肺气闭阻而咳嗽不止。
1.6 平素脾肺气虚,聚湿生痰,上储于肺,肺失宣降,痰阻气滞为咳嗽,经久不愈、倦怠乏力气短。
1.7 宿日肺气虚弱,中气不足,无力宣发通调津液,停滞于肺而成痰饮,居背光向阴之处即恶寒,气虚无力,胸闷气短不足以息,以长深吸气为舒,声低气怯,语声低微,气虚卫表不固,易感外邪致咳嗽,卫气虚不能护表固卫则多汗,出汗之后则怕冷恶寒,气阴两虚体质,不耐寒热易感受风寒而微热恶寒,受风热燥邪则低热出汗,津液亏乏肺阴虚濡润失职,出现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或无痰,风盛则燥,燥盛则干而喉痒咳嗽。
-78-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4 V ol.(6)No.13
1.8 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黏膜敏感症、过敏性体质,感受外邪之后,触发咽喉不舒、异物感、喉痒而产生咳嗽。
2 诊断标准
中西医目前尚无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咳嗽病》的风甚挛急证。
3 辨证论治
笔者诊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共83例,其中痉咳、呛咳、刺激性咳嗽27例,喉痒咳嗽56例;风寒表实咳嗽43例,风寒表虚咳嗽1例,发病率53.00%,居第一位,符合西北地区高寒、海拔高、无霜期长,风寒主气期长、发病率高的特点;风热咳嗽14例,发病率16.87%,居第二位;咽喉炎、扁桃体炎、咽黏膜敏感症咳嗽11例,发病率13.25%,居第三位,这三型咳嗽共69例,占83.10%;寒热夹杂咳嗽5例,阴虚肺燥咳嗽4例,痰热咳嗽2例,燥热咳嗽2例,痰饮咳嗽1例,这五型咳嗽共14例,发病率16.87%;病程最短2d,最长5月余,年龄最小4岁,最大85岁。服药最短3剂最长24剂。
3.1 风寒咳嗽
主证:咳嗽、咯泡沫样痰,喉痒则咳嗽或呛咳。
兼证:吸入异味气体及冷空气,运动后即发作或加重。夜卧早起咳重。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用:五拗汤合过敏煎加减。
药用:麻黄、杏仁、荆芥、桔梗、甘草、苏叶、防风、生姜、蝉蜕、柯子、乌梅、干姜、细辛、半夏、茯苓。水煎服,1剂/d,3次/d。
若无痰或少痰而干咳、呛咳去干姜、茯苓、半夏加全蝎、蜈蚣、地龙,以解痉止咳。
若无发热恶寒表证,病程在一周以上,出现干咳、无痰或少痰,用三拗止嗽散加味。药用:麻黄、杏仁、甘草、桔梗、紫苑、荆芥、车前子、百部、橘红、薄荷、白前、僵蚕、地龙。
恶风有汗,风寒表虚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味。
3.2 风热咳嗽
主证:呛咳、痉咳,喉痒而咳,无痰或少痰而黏,兼风热袭肺证。
治法:宣肺散热,解痉止咳。
方用桑菊饮合过敏煎加减。
药用: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桑白皮、地骨皮、蝉蜕、僵蚕、地龙、乌梅、防风、蜈蚣。
上焦肺热盛加黄芩、栀子,咳吐黄痰加川贝母、鱼腥草、金荞麦根、山豆根、板蓝根,咽干口渴加知母、花粉。
3.3 咽源性咳嗽
主证:痉咳、呛咳、喉痒咳。
兼证:咽痛不舒,无痰或少痰而黏,有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或有咽黏膜过敏史。咽黏膜暗红、静脉迂曲增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治法:利咽活血,解痉止咳。
方用:自拟利咽止咳汤加味。
药用:乌梅、蝉蜕、柯子、桔梗、薄荷、橘红、生甘草、僵蚕、车前子、防风、木蝴蝶、矮地茶、桃仁、赤芍、全蝎。
口干欲饮者加沙参、麦冬、石斛;其余各型病例少,可参照内科咳嗽篇进行治疗。
3.4 辨证化裁:各种证型辨证论治时依据有是证即用是药的原则,加减变化规律如下。
3.4.1 解痉止咳、抗敏止痒,用乌梅、蝉蜕、柯子、粟壳。3.4.2 慢性咽喉疾病、咽黏膜敏感、暗红、脉络郁曲增粗痛痒不舒,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川芎。
3.4.3 咽干燥痛痒不舒常欲“吭、咔”,加僵蚕、木蝴蝶、桔梗、甘草。
3.4.4 咽中灼热不舒、痒咳,加薄荷、牛蒡子、橘红、甘草。
3.4.5 咽喉干燥不舒口干欲饮,加沙参、麦冬、花粉。
3.4.6 肺气上逆,剧烈刺激性呛咳、痉咳,加全蝎、蜈蚣、地龙以解痉镇咳。
3.4.7 咳痰胶黏黄稠不畅,加石菖蒲、白矾稀化痰涎以利排出。
3.4.8 咳嗽深沉,从肺中发出,加旋复花、枇杷叶、苏子。3.4.9 咳痰色白黏稠不畅,肺部有干性啰音,加皂角、半夏、茯苓,取皂荚丸方意。
3.4.10 咳吐黄痰量多加川贝母、海浮石、鱼腥草、金荞麦根或合韦茎汤。
3.4.11 小儿面晄形瘦,反复感冒、挑食纳差加谷芽、麦芽、神曲、佩兰、益智仁或用六君汤加味。
3.4.12 频咳呛逆、少痰,肺气上逆加胡颓叶、牡荆子、矮地茶肃肺降逆,活血祛痰。
3.4.13 唇舌暗红,舌有瘀点瘀斑,咳嗽不爽加鬼箭羽、川芎、山楂。
3.4.14 咳嗽失眠加远志、酸枣仁、龙骨、牡蛎。
3.4.15 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反复感冒,感冒后病程长,加党参、黄芪、白术、防风。
3.4.16 舌红少苔,口干欲饮,干咳无痰,咳嗽夜甚,加当归、熟地、阿胶、五味子。
3.4.17 喷嚏鼻塞,流清涕加辛夷、苍耳子、白芷、细辛;流黄涕加薄荷、鹅不食草鱼腥草、芦根。
3.4.18 咳嗽痰多成块,早晨为甚,加二术三子养亲汤。
3.4.19 咯痰清稀色白或泡沫状、不发热恶寒重,加干姜、细辛、半夏、茯苓。
3.4.20 胸闷张满、气喘、气促,加桔梗、枳壳、枇杷叶、苏梗、旋复花以宣肃肺气、宽胸利膈。
3.4.21 恶寒身痛,胸闷气喘,咳痰色白,舌淡白苔水滑,脉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或用再造散加味。
3.4.22 胸闷憋胀,胸痛连背,唇舌暗淤,年龄在50岁以上者加瓜蒌、薤白、枳实、丹参、桃仁、红花。
3.4.23 怕冷恶风,吸入冷空气即喉痒作咳,加荆芥,防风,生姜。
3.4.24 恶风发热出汗,舌边尖红,加桑叶、菊花、银花。3.4.25 夏季三伏天感受暑热,低热头昏,口渴乏力,出汗气短加荷叶、扁豆花、香薷、青蒿、白薇。
4 病案举例
4.1 患者甲,女,50岁,2006年1月初诊,自诉半月前受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