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地方债务置换现状(3篇)
第1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其中地方债务置换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置换的背景、现状、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1. 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一定的债务。
(2)民生保障: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投入较大,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土地财政:在1990年代后期,我国地方政府开始逐步依赖土地财政,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筹集资金,这也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来源。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显现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偿债压力增大;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存在较大的财政风险。
二、地方债务置换现状1. 政策背景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地方债务置换是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办法》等,旨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动债务置换。
2. 置换方式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置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转换为显性债务,降低融资成本。
(2)发行专项债券置换:针对特定领域或项目,发行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债务。
(3)发行置换债券:为支持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发行置换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3. 置换规模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5年至2020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累计超过10万亿元。
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达到6.2万亿元。
4. 置换效果地方债务置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了融资成本,优化了债务结构。
如何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政府性债务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通过举借债务筹集的资金。
然而,过度的债务积累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影响经济社会稳定。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债务现状、化解策略、政策建议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
一、我国政府性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政府性债务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5%。
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为20.99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11万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政府性债务中,短期债务占比过高,长期债务占比偏低。
这导致债务偿还压力较大,不利于财政风险的防范。
3. 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投向了低效项目,导致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加剧了债务风险。
二、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的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
通过发行长期债券、调整债务期限等方式,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减轻债务偿还压力。
(2)优化债务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对债务资金投向的监管,引导资金投向高效、优质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推进债务置换(1)发行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将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为专项债券,降低债务风险。
(2)推广债务置换试点,探索市场化、法治化债务置换路径。
在部分地区开展债务置换试点,探索市场化、法治化债务置换路径,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提供经验。
3. 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和监管(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2)完善债务监管体系。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偿还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债务资金规范使用。
4. 创新债务融资模式(1)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隐性债务余额减少未化解(3篇)
第1篇导语: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经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隐性债务余额有所减少,但化解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本文将从我国隐性债务的现状、成因、化解措施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我国隐性债务的现状1. 隐性债务规模较大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约为14.3万亿元。
这一规模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债务风险防控带来了巨大压力。
2. 隐性债务分布不均隐性债务在各地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部分发达地区。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债务风险较大;而部分发达地区则因项目投资过热、盲目扩张等原因,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3. 隐性债务结构复杂我国隐性债务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投资性债务、政府担保债务等。
这些债务之间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债务链条,增加了化解难度。
二、我国隐性债务的成因1.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为推动经济发展,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项目投资过热、盲目扩张部分地方政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导致项目投资过热、盲目扩张,增加了债务风险。
3. 部门监管不到位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过程中,部分监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债务风险难以有效防控。
4. 金融市场不规范金融市场不规范,部分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融资,增加了债务风险。
三、我国隐性债务的化解措施1. 加强债务管理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避免债务风险。
2. 优化债务结构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
3. 强化监管问责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问责,确保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4. 严控新增隐性债务严格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严控新增隐性债务,从源头上遏制债务风险。
5. 深化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提高债务管理透明度。
稳妥化解存量债务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稳妥化解存量债务风险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稳妥化解存量债务风险。
一、现状分析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根据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报告,截至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30万亿元。
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和地方国有企业。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凸显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容易受到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机制复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还可能通过金融体系、房地产市场等渠道传导至全国,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风险防范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止违法违规举债。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债务限额管理,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2)完善债务预算管理,将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3)加强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债务透明度,增强社会监督。
2. 优化债务结构合理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1)增加专项债券比重,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
(3)丰富债务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3. 严控新增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防止债务风险累积。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对新增债务项目进行严格审查。
(2)限制地方政府购买非标债权产品,防止债务风险跨区域传递。
(3)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对高风险地区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控。
三、化解措施1. 债务置换通过债务置换,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负担,缓解支出压力。
债务化解稳步推进(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债务风险防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债务化解工作。
本文将从债务化解的背景、现状、措施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债务化解的背景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大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2. 债务风险上升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债务风险逐渐上升。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较大,一旦出现违约,将引发金融风险,甚至波及整个经济体系。
3. 政策要求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并将债务风险防控作为重点任务。
二、债务化解的现状1. 债务规模得到控制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范融资平台管理、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债务规模。
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2.4万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约20%。
2. 债务结构优化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我国政府注重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一方面,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等方式,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3. 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经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截至2023年底,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48.4%,较2020年底下降3.5个百分点。
三、债务化解的措施1. 加强债务管理(1)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审查债务资金投向,确保资金用于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2)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建立健全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2. 优化债务结构(1)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2)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有序化解债务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保障国家财政安全,有序化解债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债务风险现状,探讨化解债务风险的策略与措施,以期为我国债务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二、我国债务风险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余额逐年攀升。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给经济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压力。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导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低效领域,债务风险隐患较多。
3.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不足。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刚性增加,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三、化解债务风险的策略与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短期债务规模,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降低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2)优化债务投向,引导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提高债务使用效率。
2.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职责,强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提高债务透明度,防范道德风险。
(1)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收入,降低财政支出刚性。
(2)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4. 创新债务化解方式(1)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风险。
(2)与金融机构协商债务展期置换,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3)设立化债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债务化解。
5. 加强区域协调与监管(1)建立区域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区域协调,防范区域债务风险扩散。
(2)完善债务监管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范违法违规举债。
6.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债务化解难度较大(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地方债务化解难度不断加大。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背景、现状、原因、影响以及化解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地方债务背景与现状1. 地方债务背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债务、政府性基金预算债务和专项债券。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债务主要用于满足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等,专项债券则用于特定领域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
2. 地方债务现状根据我国财政部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债务7.8万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债务5.2万亿元,专项债券1.3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且债务结构较为单一。
三、地方债务化解难度较大的原因1. 外部环境变化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债务偿还压力增大。
2. 内需不足受国内消费需求放缓、投资意愿减弱等因素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导致债务风险积聚,进一步加剧了内需不足的问题。
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限额管理不严格,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超出限额。
(2)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债务风险防控能力不足。
(3)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4.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政策效果有限虽然我国已实施债务置换政策,但置换效果有限。
一方面,置换额度有限,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需求;另一方面,置换后的债务期限较短,难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化解地方债务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地方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化解地方债务,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现状、原因、策略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方债务现状及原因1. 地方债务现状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35.1万亿元,加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5.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比约为57.7%。
地方债务主要集中在城投债、政府购买服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面。
2. 地方债务形成原因(1)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集中了大部分税收,而地方政府事权较大,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只能通过借债来满足支出需求。
(2)土地财政依赖度高。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导致土地市场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3)政绩考核体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往往采取高负债、高投资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导致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4)金融监管不到位。
金融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
二、化解地方债务的策略1. 调整财税体制(1)完善分税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满足支出需求。
(2)提高地方政府税收自主权,增加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减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2. 优化政绩考核体制(1)调整政绩考核指标,将地方债务规模、债务风险纳入考核范围,引导地方政府理性发展经济。
(2)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防止地方政府违规举债。
3. 严格金融监管(1)加强对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行为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向地方债务领域传导。
(2)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提高金融监管效能。
4. 发展实体经济(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方债务化解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凸显,引发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现状、挑战以及化解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地方债务现状1. 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根据我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突破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地方债务规模的扩大,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需求。
2. 地方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债务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比例失衡。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以显性债务为主,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存在一定风险。
(2)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比例失衡。
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3)地方政府债券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比例失衡。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但融资平台债务规模仍然较大。
3. 地方债务风险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地方债务风险区域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债务风险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高。
这主要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财政收支状况等因素有关。
三、地方债务挑战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全球经济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债务风险进一步凸显。
2. 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随着地方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逐渐加重,还本付息压力增大,财政支出空间受限。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平台存在债务违约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4. 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滞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难以有效化解。
四、地方债务化解路径1. 加强地方债务管理(1)优化债务结构。
降低短期债务比例,提高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地方政府债券与融资平台债务比例,降低融资平台风险。
债务风险化解情况(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以及金融体系债务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将从债务风险化解的背景、现状、政策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债务风险化解的背景1. 经济增长放缓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
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部分地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为债务风险埋下隐患。
2.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3. 企业债务风险上升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务风险不断上升。
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和中小微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较大。
4. 金融体系风险积聚金融体系风险积聚主要体现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方面。
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证券市场波动加剧,保险业风险事件频发。
二、债务风险化解的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1)严格控制新增隐性债务。
近年来,我国政府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防止债务规模无序扩张。
(2)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化。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降低市场风险。
(3)盘活存量资产。
通过盘活政府存量资产,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缓解债务压力。
2. 企业债务风险化解(1)优化企业债务结构。
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等方式,降低企业债务风险。
(2)加强企业债务监管。
加大对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和中小微企业的债务监管力度,防范企业债务风险。
(3)支持企业重组。
对于债务负担较重的企业,通过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3. 金融体系风险化解(1)加强金融监管。
加大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力度,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
化解政府债务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深入剖析债务风险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措施,以促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和专项债券余额分别达到10万亿元和20万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赤字占比过高,长期债务占比过大,短期债务占比过小,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3. 债务风险区域集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产能过剩行业。
这些地区和行业债务负担重,偿债能力弱,风险隐患较大。
三、债务风险成因分析1.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地方政府支出刚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刚性增长,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3. 政策调整滞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政策调整滞后,导致债务风险累积。
4. 监管体系不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不完善,存在监管漏洞,导致债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四、化解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政府性基金预算赤字占比,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
(2)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长期债务占比,提高短期债务占比。
2.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1)加强财政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降低财政支出刚性。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
4. 完善债务监管体系(1)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
(2)加强债务信息披露,提高债务透明度。
5. 创新债务融资方式(1)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外的债务融资工具。
财政化解债务专报(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债务管理工作,明确提出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本专报旨在分析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探讨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短期债务占比过高,长期债务占比过低。
这导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容易引发债务风险。
(2)债务资金投向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将债务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土地储备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容易导致债务风险。
(3)债务风险区域集中。
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较大,债务风险较高。
3. 债务风险隐患较多(1)偿债压力加大。
随着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偿债压力逐渐加大,部分地区出现债务违约风险。
(2)财政风险上升。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可能导致财政风险上升,影响经济社会稳定。
(3)金融风险传导。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化解债务的途径1.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限额、债务使用范围、债务风险防控等。
(2)加强债务风险监测。
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3)规范债务资金使用。
加强对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债务资金投向合理、效益良好。
2.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
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等方式,降低短期债务占比。
(2)优化债务资金投向。
将债务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提高投资回报。
困境债务置换(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困境,债务置换成为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债务置换的背景、困境、出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1.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经历了多次扩张与收缩。
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加大了投资力度,导致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截至2023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2. 债务置换的兴起面对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开始寻求债务置换。
债务置换是指地方政府将存量债务中的短期、高息债务置换为中长期、低息债务,以降低债务风险、缓解偿债压力。
近年来,我国已先后开展了多轮债务置换,如2015年的大规模债务置换、2018-2019年的试点特殊再融资债置换以及2023-2024年的新一轮一揽子化债政策。
二、困境1. 债务置换规模有限尽管债务置换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但置换规模相对有限。
以2023年为例,预计全国地方隐债规模在10-20万亿之间,而债务置换的规模仅为7.5-15万亿。
这意味着仍有大量隐性债务未得到有效置换。
2. 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尽管债务置换降低了部分债务风险,但隐性债务风险依然存在。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PPP项目等方式举债,这些债务往往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风险。
3. 债务置换对经济的影响债务置换虽然有助于降低债务风险,但过度依赖债务置换可能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一方面,债务置换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加剧经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债务置换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影响物价稳定。
三、出路1. 优化债务结构地方政府应优化债务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提高中长期债务比例。
同时,加强债务管理,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2. 加强信息披露地方政府应加强债务信息披露,提高债务透明度,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3. 推动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应将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
债务化解可控(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了“可控”的目标。
本文将从债务风险现状、化解措施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进行探讨。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1. 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方面,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容易引发债务风险;另一方面,长期债务占比过低,不利于债务风险的长期化解。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债务风险相对较低,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债务风险较高。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措施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1)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保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
(2)优化债务结构。
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债务风险。
(3)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实现债务规模、结构、期限等方面的合理配置。
2. 推进债务重组(1)对存量隐性债务进行重组。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降低债务成本。
(2)鼓励地方政府与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实现互利共赢。
3. 加强地方财政收入管理(1)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质量。
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非税收入水平。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降低财政赤字率。
4.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5. 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提高融资平台经营效益。
(2)鼓励融资平台转型升级,发挥其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作用。
政府财政债务化解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障国家财政安全,本报告将对我国政府财政债务化解的现状、原因、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二、我国政府财政债务现状1. 政府债务规模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100万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约为2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为80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已成为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
2.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由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政府购买服务支出构成。
其中,专项债务占比最高,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一般债务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购买服务支出主要用于购买公共服务。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规模过大,偿债压力加大;(2)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占比过高;(3)债务投向不合理,部分项目收益低、风险高;(4)部分地区债务风险集中,偿债高峰期集中在2020-2024年。
三、政府财政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1. 经济发展放缓,财政收入下降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央政府集中财权,地方政府承担大量事权,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依赖债务融资。
3.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为推动经济增长,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投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4. 政策监管不到位部分地区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导致债务风险积聚。
四、政府财政债务化解政策1. 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1)严格执行预算法,加强债务限额管理;(2)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严禁违法违规举债;(3)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投向和用途监管。
2.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偿债压力(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2)优化债务投向,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3)推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降低融资成本。
地方债务如何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地方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债务现状、化解策略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地方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0.4万亿元,同比增长9.6%。
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为10.6万亿元,一般债券余额为19.8万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占比超过70%。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偿债压力较大。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突出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债务负担过重,偿债能力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地方债务风险将加剧。
三、地方债务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
通过改革融资平台公司,逐步减少其对地方政府的依赖,降低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占比。
(2)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减轻偿债压力。
2. 加强债务管理(1)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
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监管,严禁违规举债,确保债务规模合理可控。
(2)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责任,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
3. 提高财政收入(1)增加非税收入。
拓宽非税收入来源,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2)优化税收结构。
调整税收政策,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增加税收收入。
4. 优化投资结构(1)调整投资方向。
优先支持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提高投资效益。
(2)加强项目管理。
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
5. 推进市场化改革(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增加国有企业利润。
政府怎么化解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如何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探讨政府化解债务的途径,以期为我国政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我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4.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
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为10.06万亿元,专项债务为14.9万亿元。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1)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短期债务占比过高,长期债务占比过低。
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偿还短期债务时面临较大压力,一旦经济形势恶化,地方政府将难以承受。
(2)债务成本较高: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利率不断攀升,债务成本逐渐增加。
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偿还债务时,承担了较高的利息负担。
(3)债务分布不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债务压力较大。
这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地区间发展差距。
三、政府化解债务的途径1. 调整财政政策,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应优先保障民生支出,严格控制非必要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关键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政府应增加长期债务占比,降低短期债务占比,以减轻短期债务偿还压力。
(3)降低债务成本:政府可通过发行低利率债券、提高债务管理能力等方式,降低债务成本。
2. 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提高财政透明度(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明确中央和地方在债务管理中的责任,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发行、使用和偿还行为,提高财政透明度。
3. 发展实体经济,增强政府偿债能力(1)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地方债务得到化解(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化解措施、成效与展望等方面,对地方债务化解进行深入剖析。
一、政策背景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隐性债务,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占比近70%。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偿债压力加大。
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日益加大,部分地方出现债务违约风险。
(2)财政可持续性下降。
地方政府债务过多,导致财政支出结构失衡,财政可持续性下降。
(3)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3. 国家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风险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国家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
二、化解措施1. 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减轻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国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债务置换方式,将部分存量隐性债务转换为地方政府债券。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国家计划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2. 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国家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从2024年开始,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3. 推动城投公司转型发展为降低城投公司债务风险,国家推动城投公司转型发展,将其从融资平台转变为经营性国企。
通过改革,城投公司逐步减少对政府性债务的依赖,降低债务风险。
4. 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为从源头上遏制地方过度举债,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通过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引入地方政府债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提高财政透明度和规范性。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地方政府债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逐渐显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不畅,地方政府债市场风险亟待化解。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监管与规范发展成为应对之策。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是当前地方政府债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增多,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不断扩大。
这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可能导致债务违约风险的上升。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引发的债务。
这些隐性债务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债务偿还能力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地方政府债市场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但这种模式存在着融资成本高、流动性风险大等问题。
地方政府债市场风险有待化解。
在地方政府债市场中存在着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市场流动性风险等问题,这需要加强监管和降低市场风险。
加强监管与规范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的关键。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促进地方政府债市场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才能实现稳健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不得不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这给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随着债务规模的增长,地方政府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和本金,占用了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使得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面临困难。
债务化解登报(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累积,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面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债务化解工作。
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现状、措施及未来展望。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据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宏才介绍,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这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2. 债务风险逐渐累积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累积。
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偿债压力加大,甚至出现债务违约风险。
3. 债务化解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债务化解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例如,通过债券置换、市场化融资等方式,有效降低了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成本;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等措施,提升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能力。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措施1. 依法推进债券置换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提出,地方政府将依法做好债券置换工作。
通过债券置换,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2. 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这将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助力债务化解。
3. 加强人大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顺利进行。
4. 推动市场化融资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市场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5. 盘活存量资产地方政府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债务负担。
6. 优化债务结构通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确保地方政府债务安全。
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未来展望1. 债务风险防控能力提升随着债务化解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能力将不断提升。
2. 债务结构优化通过市场化融资、债券置换等措施,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将不断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12), 2090-2097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9.812286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FutureDevelopment Trend of Local GovernmentDebt in ChinaYajie ShuHistory and Administration School,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Received: Dec. 10th, 2019; accepted: Dec. 24th, 2019; published: Dec. 31st, 2019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harp increase in local debt has not only brought huge debt risks and credit crises to society, but even undermines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local economy. The problem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is also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ocal debt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local debt according to some new poli-cies of the current government.KeywordsLocal Government Debt, Debt Size, Finance, Local Debt Problem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舒雅洁云南师范大学,历史行政学院,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19年12月10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24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1日摘要近年来,地方性债务的急剧增加,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和信用危机,而甚至是破坏了地方经济的平稳运行。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国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的舒雅洁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地方债问题的成因,并根据目前政府的一些新政策讨论了地方债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债务规模,财政,地方债问题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以政府名义举借或者担保举借的债务,并由此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负债。
我国把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具体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国债转贷、外债转贷、农业综合开发借款、其他财政转贷债务中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1];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举借、拖欠或以回购等方式形成的债务中,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粮食企业和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
二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具体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举借,确定以债务单位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非财政资金偿还,且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的债务;地方政府举借,以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视同政府担保债务。
三是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具体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为公益性项目举借,由非财政资金偿还,且地方政府未提供担保的债务。
其中,2018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分类及规模如下图1所示。
Figure 1. Classification and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图1. 地方政府债分类及规模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问题我国自2014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限额限量管理,促使地方各级政府创新债券类型,并积极制定地方性政府债务预计方案,逐渐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快速膨胀的势头[2]。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大环境的发展和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以及近年来我国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快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实施,使得地方性政府资金支出加大,扩大了资金缺口,给各级地方政府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3]。
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一定程度上来说,土地财政绑架了地方财政,也造成了房市泡沫越来越大。
除了出让土地的方式,由于部分地方及行业负有偿还债务负担较重,举新债还旧债也成了某些地方还债的主要方式之一[5]。
作为我国“债城”的代表,自2012年底开始,鄂尔多斯有的区政府,需要靠向大企业伸手借钱,才能给公务员发工资。
有企业甚至表示,为了躲避当地政府借钱,打算把企业总部迁到其他地方[6]。
而且从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看,BT、应付未付款项和垫资施工等负债也是基建投资重要的资金来源,截止到2018年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45.5万亿元。
其中预算内地方政府债16万亿元,预算外地方政府债务29.5万亿元。
从债务扩张速度上来看,2015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增速有所放缓,由之前的近30%下降至20%左右。
而2017年开始随着债务管控的强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速开始回落,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速已经放缓至10%以下。
而由于将大量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舒雅洁换为地方政府债,因而预算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自2015年以来基本上保持平稳,仅从26.2万亿上升到18年中的29.5万亿元(见图4)。
Figure 3. Local government net financing图3. 地方政府净融资情况Figure 4. Local government debt financing scale, 2009~2018图4. 2009~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2.4.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仍存在缺陷作为地方政府举债主体的融资平台在总体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举债项目可行性论证,较少考虑偿债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缺乏统一严格的举债审批程序,存在大量不规范管理的现象[7]。
由于各地融资平台数量上越来越多,种类也呈现多样化、隐蔽化,对于监管来说,很多资金来源及规模难以掌握清楚。
正因为这部分隐藏在迷雾后的资金,更加剧了人们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
另外,也有部分地方政府和单位为了一些面子工程,巧取名目,为了彰显其政绩,违规借债以及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并且国家明令禁止政府的担保行为,但也有部分地方政府置法律于不顾,顶风作案,根据审计署调查显示:部分地方违规通过BT 、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2457.95亿元;地方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违规提供担保3359.15亿元;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违规发行债券423.54亿元。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3.1. 财政体制因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其根源就是财政体制因素。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重新划分了舒雅洁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的分配关系,可以很清晰的划分了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的界限,当然为了保护各省市的既得利益,中央也设计了一套税收返还制度。
分税制改革增加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8]。
但是这项改革也遗留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分配上的不对称,逐渐形成了“财权向上集中,事权向下转移”的现状。
中央占有大量的财政收入,大宗税种也都集中在中央,而地方税规模相对较小,税源零散分散,征收难度相对比较大,并且地方税也缺乏主体税种。
加之近年来,“营改增”改革的深入,更是令地方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上雪上加霜。
根据财政部网站的《2014年财政收支情况》中显示,2014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51,662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29,092亿元,占全国一般财政支出的85%,而同期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本级)为75,860亿元,只占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的54%。
所以为了达到平衡支出的目的,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找另外财源以弥补收支失衡,这样也促成了最终地方政府举借了大量债务。
3.2. 预算软约束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国有企业一旦发生亏损,政府常常要追加投资或者贷款,并提供财政补贴。
尽管地方各级人大每年都会审核相应年度的地方政府预算和决算,但是实际上,预算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刚性约束的作用。
在我国,地方人大代表大多数都是兼职,并不能保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预算的审核工作中。
而且有很多人大代表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预算审查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漏洞。
也有很多人大代表本身也是政府官员,在审查预算过程中,无疑会对一些不合规范的预算亮绿灯,对预算本身监督也就变成了软约束。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主要投向了一些市政建设以及社会保障性项目,有些项目的盈利有限,很有可能会发生债务偿债风险,假如一旦出现投资失败,而地方政府资金有限的财力,中央政府也会出手相助,以直接财政补助或者利用各种政治手段,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其损失也自然转嫁给了中央政府或者其他单位部门,这无形也给地方政府举债提供了隐形担保,形成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软约束。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国有企业,这些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大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地方政府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会为难地方政府,会放松审查机制,即使地方政府有可能出现偿债风险,届时上级政府也会想办法为其兜底,而并不会向西方国家一样真正出现地方政府破产的状况,正是看清了这点,银行自然也乐意为地方政府提供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