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合集下载

(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提升(十五)课件岳麓版

(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提升(十五)课件岳麓版

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希望得到的目标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 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妥协是斗争结果的 另一种形式。二战后的 70 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 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 20 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人类在付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 之后,开始学会了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妥协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 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 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 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 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 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
三、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 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 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 原因。
第十五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单元综合提升
历史
01
规律知识归纳
02
单元质量检测(十五)
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 1.世界性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 (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 突。 (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 关,切忌以邻为壑。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4.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5.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 6.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 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主题一
现代中国科技的成就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主要说明新 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反映 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也说明卫星发射成功 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垄断空间技术的局 面。
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解析: 选 A。 根据“1958 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 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 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 料仅反映蛋白质人工合成项目的“大跃进”,不能扩大为全国范围内的 科学“大跃进”,故 B 项错误;青年同志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 对象,说明青年在科研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青年是科研 主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科研投入,故 D 项错误。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史料主要强调文艺 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史料说明文艺工作 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料反映“双百”方针 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964 年我 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具有了远 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 B 项错误;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 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 的,故 D 项错误。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纲要求]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 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 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影响⎩⎪⎨⎪⎧ (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 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思维导图] 世界经济大危机史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史料二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人们纷纷贷款购物。

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解读史料反映的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及银行信贷、分期付款等金融现象存在的现实,为经济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史料三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

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

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解读史料表明了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1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综合提升十五 含答案

1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综合提升十五 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一、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发展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的。

[针对训练]1.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撰写的《劝学篇》,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 A.维新思想被多数国人认可B.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C.“中体西用”思想被宣告破产D.救国的思想观念新旧交杂解析:选D。

根据材料“张之洞撰写的《劝学篇》,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可知,洋务思想主张“中体西用”,新旧交杂,故选D项。

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主要表现[针对训练]2.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

上述情况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

这说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 A.缺乏人才B.缺少技术C.开局不利D.迎难而上解析:选D。

依据材料可知,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也对中国实行技术上的严密封锁,从而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在严峻的压力下,中国人没有屈服而是迎难而上,故选D项。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选择性必修第15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选择性必修第15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A.地理环境与农业起源的关系 C.食物生产与人类文明的产生
B.储备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D.历史条件影响古代多元文明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相比于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中纬
度地区的自然环境更容易产生原始农业,由此可知,该学者讨论的主题应该
是地理环境与农业起源的关系,故选A项。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对中国的意义 1.自明中叶开始,美洲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传入中国,使中国人 的粮食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2.甘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 缓和了粮食压力,也使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有了新的增长。 3.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引发中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在中国土地利用和粮食 生产方面引发了一场长期的革命。 4.美洲高产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还促进了中国粮食商品化的发展,客观上 又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5.由美洲高产作物等导致的人口持续增长是造成明清时期人地矛盾突出、生 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2022•云南昆明质检)有学者指出:“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生 存条件太差,无法种植。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因为采集条件相对较好,不需
要农耕。只有Βιβλιοθήκη 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种植并且可以产生农耕,因为他们面临
饥荒,他们需要挑战饥荒,他们需要度过冬天,他们需要贮藏。”据此推知,
该学者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
2.人口压力: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可利用的动植物密度降低,人口数量接 近环境载能,旧的平衡模式被打破,为提高生产力而改造和控制环境的 做法被优先选择,人们会选择更有效的获取食物的手段。人口压力的出 现,使两河流域和中国黄河及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率先出现,从而为两 地古典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3.定居生活:远古时代的人类很长时间内过着流动生活,迁徙无常。自 然环境、气候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逐步摆脱穴居的野外生活,走向广阔 的地域,建造起简陋的野营住地。随着定居生活代替流动生活,人类逐 渐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所了解,也有可能把捕猎到的动物看管起来。 定居使种植与饲养成为可能,从而推动农业的产生。

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

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

专题综合测验(十五)一、选择题1.(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本主义特征,如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史诗《伊利亚特》和散文汇编《伊索寓言》。

这表明古希腊()A.具有较浓厚的宗教意识B.创造了辉煌的文学成就C.强调人在现实中的价值D.以神为中心的文学倾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文学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本主义特征”可知,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特征是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人在现实中的价值,故选C项.神话不同于宗教,“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并不代表古希腊具有“较浓厚的宗教意识”,故排除A 项;材料主要提到的是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征,没有涉及文学成就,故排除B项;这些作品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体现的是“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本主义特征",故不是“以神为中心”,排除D 项.2.(2019·福建厦门高二期末)普罗塔戈拉说:你可以拒绝你不喜欢的职业,但是在人类社会中,不允许任何人拒绝德行,拒绝了德行就是拒绝人性;这种德行并非天生的或自然而然拥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获得的。

这种理念() A.抨击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B.冲击了传统贵族的价值取向C.凸显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D.摆脱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桎梏答案B解析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性和德性,重视学习和教育对人性和德性的塑造,否定天生的德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教育学习对于个人的作用,没有抨击民主政治,A项错误;材料分析教育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而不是个人主义倾向,C项错误;当时还没有形成“封建神学的精神桎梏”,D项错误。

3.(2019·安徽三校高二期末)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

这一看法()A.揭露了雅典社会的弊端B.揭示了人性本恶C.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突出美德重要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理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单元总结
问题整合
纵向连线·横向对比
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1.改革的类型 (1)促进社会转型的改革:此类改革多侧重从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入手进行改革,属此类型的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和商鞅变法等。 (2)封建社会富国强兵、拯救危局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把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作 为改革的重点,属此类型改革的有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 (3)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是以移风易俗、破 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属此类改革的有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忽必烈 改制。
教合一
生;要求人们过节
俭的生活
《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 教会首脑;神职人员须效 忠英王;信仰得救,《圣 经》为信仰的唯一标准
基本保留原教义 和仪式;解散修 道院
影响地区 德国、 北欧
法国、 尼德兰、
英国等
英国
三、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 维新 1.三国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看,日本明治维新和中 国的戊戌变法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 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而俄国 1861年改革的主要因素是本国农奴制的落后与对外争霸战争的失败。 2.三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三国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俄 国1861年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政府,但是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3.改革的结果和成效 中国古代改革从效果上来看都收到了明显成效。管仲改革、商鞅变法收到了富 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忽必烈改制大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 和张居正改革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则有成有败,一般情 况下,最高统治者直接推行的改革都取得成功,王朝中后期推行的改革大多遭到 失败。 4.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 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手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杰出人物在改革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过程伴随着尖锐而复杂的斗争,充满着艰辛。改革既 不可浅尝辄止,亦不可急功近利。王安石、张居正等人的变革精神和社会责任 感值得后人学习。

2022年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2讲

2022年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2讲

单元概览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后内容科技:在造纸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文学:春秋的《诗经》、战国的《离骚》等楚辞,汉代的汉赋;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和绘画成为自觉的艺术科技:隋唐时期创造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创造;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的富强;艺术:隋唐书法全面辉煌,宋代文人画进展科技:明清时期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书法、绘画、小说等成就突出,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党和国家在科技上提出“两弹一星”战略;在文艺工作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训练方面提出德智体全面进展的方针在载人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争辩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文艺方面再次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国民训练得到快速进展主旨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文学辉煌绚烂,书法、绘画、戏曲异彩纷呈。

新中国在科技、训练与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第32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考纲要求] 1.古代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化和书画的进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进展。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创造及其对世界文明进展的贡献创造 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宏大革命。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进展。

印刷术隋唐消灭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唐末开头用于军事。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进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战国时创造“司南”,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觉的时代。

只有在它适应社会进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巨大作用。

二、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和农学等科技门类的进展1.数学⎩⎪⎨⎪⎧(1)《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化为算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十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考试范围:第41—44讲;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9世纪中期,在欧洲人眼里,非洲内陆仍是“蛮荒之地”,欧洲人绘制的非洲地图都留有大片的空白。

但到19世纪末,非洲内陆便精确地出现在非洲大陆的地图上。

这一变化根源于欧洲()A.三角贸易的深入开展B.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C.政府推动的探险活动D.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中期的欧洲。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非洲大陆的地图对非洲内陆的精确描绘正是垄断资本主义瓜分非洲的体现,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三角贸易便逐渐衰落,排除A项;C项是表面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排除D项。

故选B项。

2.据统计,1824~1848年,墨西哥曾发生约250次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玻利维亚在独立后的70年中发生了60次暴动或政变,其中有6个总统被杀;秘鲁在1829年至1845年的16年间就更换了12个总统;委内瑞拉在1830~1900年发生了50次暴动,其中有12次推翻了原有的政权。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启蒙思想的传播B.不同种族的矛盾C.美国的门罗主义D.军事独裁的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

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五专题整合提升

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五专题整合提升

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出现近代资本主义;出现背景形成科学家群体;没了科学社团;建立了近代条件有建立新的学科体系自然科学体系研究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集中于天文学与理论研究领域科技领域领域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研究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方法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方法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推动了传统农业经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影响济的发展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考纲展示近现(1)经典代科力学学技术(2)进化考点归纳考点1牛顿科技成果与中国传统科技成果的比较考点2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近五年未考查真题举例2014·全国卷Ⅰ,T402013·全国卷Ⅰ,T28要关注进化论思想在近代近现代科学技术考纲展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4)相对论和量子论(5)现代信息技术考点归纳真题举例考点1近代科学技术的2015·全国卷Ⅰ,作用T41考点2三次科技革命与2012·新课标全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迁国卷,T40考点1爱因斯坦热兴起2013·全国卷Ⅱ,T40哥白尼、牛顿、2011·新课标全国卷,T35处要关注信息技术近五年未考查对经济社会的推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集中在近现代物理学以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等方面(2)从命题角度看,一是对牛顿经典力学、进化论和相对论等内容的识记或辨析;二是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从命题特点看,多用展示或评价科技成果等方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对史料进行辨析和推理的能力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纲展示(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考点归纳近五年未考查考点美术流派的演变历程考点黑人爵士乐在冷战中的作用考点经济大危机与影视艺术真题举例要关注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2016·全国卷丙,T342016·全国卷甲,T352014·全国卷Ⅱ,T34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文学成就关注较少,对有代表性的美术、音乐作品的考查有所提升,弥补了高考中美术、音乐科目的缺失(2)从命题角度看,主要从艺术作品的鉴赏、艺术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等方面切入(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为材料型选择题,注重考查艺术作品的内涵及时代意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考纲展示(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考点归纳近五年未考查近五年未考查考点1外语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考点2政权建设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真题举例2015·全国卷Ⅱ,T312013·全国卷Ⅱ,T31考情分析2018年高考对此部分不会重点考查,最多命制一道选择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十五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日本实现现代化的途径23日本的君主立宪制24综合25、26、27、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X的实行,打击了( )A.旧贵族B.商人C.新兴地主D.农民解析:A 材料体现的主X是赏罚分明,选贤任能,这打击了传统的以世卿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A项正确。

2.中国古代有一场改革发生于图中的地区④。

下列经济措施属于这场改革的是( )A.废井田B.均田令C.坊市制D.免役法解析:A 根据“赵”“韩”等诸侯国可判断此时处于战国时期,再根据④处的“某某”可知这场变革发生在秦国,战国时期秦国影响最大的变法就是商鞅变法。

废井田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故A项正确。

3.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大黄金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解析:D 商鞅变法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加强了对人口的管理,迁徙与择业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禁止弃农经商,私人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商鞅变法实行县制创建新权力结构,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故D项正确。

4.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

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

这些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民族融合B.从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中心南移解析:A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2022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

2022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学问网络·脉络清楚|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学问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进展历程雠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头从实际动身,反对迷信和权威。

确定人的价值和人的打算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进展,资产阶级的壮大,消灭了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最终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公平、人权、民主、法治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进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动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进展到成熟阶段。

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兴起缘由资本主义的萌芽、进展,资产阶级力气的进展、壮大。

2.各自特点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共性解放。

宗教改革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公平、博爱。

3.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预备。

三、17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的比较[中外关联]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欧洲启蒙思想不同点产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缓慢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进展生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的阻碍封建专制的阻碍缘由思想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的束缚和限制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性质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本质上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主见抨击君主专制,主见“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批判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设计比较完整的方案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作用是儒学的新进展,但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相同点都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都是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启蒙作用。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整合十五课件 岳麓版必修3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整合十五课件 岳麓版必修3

近几年的高考,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不回避社会热点 和焦点,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彰显新课程关于时代 性与历史性的融通,强调鉴古知今。
呈现新材料,直奔热点问题类的高考试题,往往针对周年性
事件、社会上隆重纪念活动、社会热点话题,选取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进行考查,有的试题则隐形嵌入热点问题,这类 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既要联系学科知识,实现热 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结合,又要认真提炼试题材料中的有效 信息,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解答。
趋势三
重视价值观——引导关注社会,命题贴近生活
课程标准在价值观方面明确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
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 豪感,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 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 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 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2)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3)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而且他
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阶段清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 方的“器物”(技术);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 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
制);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
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 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渗透开放理念类的高考试题,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

2021高考历史考试一轮复习第15单元单元整合备考提能课件.ppt

2021高考历史考试一轮复习第15单元单元整合备考提能课件.ppt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

20世纪50 年代后期 至80年代 末90年代初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 多极化趋势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 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 盟运动的兴起
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 化趋势加强。暂时表 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 现为“一超多强” 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70 年代 (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 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 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通过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 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时期。 2.第二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后期 (1)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 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A.核武器的出现加剧了对抗
B.美苏(俄)核武器水平存在差距
C.核武器平衡维系世界和平
D.美苏(俄)关系从紧张走向缓和
答案
解析 材料中美苏(俄)核武器数量由多到少,说明美苏关系由紧张对峙 走向缓和,故 D 项正确。A 项只是对图中信息的片面解读,故排除;由材 料可知,美苏(俄)的核武器水平并没有存在巨大差距,排除 B 项;材料的主 旨不是强调核武器平衡维系世界和平,故排除 C 项。
18 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要求进一 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政策推 动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为 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 19 世 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1·合肥模拟某杂志举办“十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家”的评选活动,意大利以第一名当选。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其当选的理由有()①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其航海家发现了新大陆③起源于此的文艺复兴影响了世界④古代罗马创造了现代的“西方文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D【解析】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于该地;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古代罗马文化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但不能理解为创造现代西方文明。

2.2011·温州五校联考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汇期”。

促使这一“文化融汇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B.明朝国力的强盛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2.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末西学东渐的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明末”的时间、“中西文化融汇期”和所学史实,应该指的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这种交往的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此后的殖民扩张。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3.2011·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日不落帝国”是指照耀在部分领土上的太阳落下,而另一部分领土上的太阳仍然高挂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在近代最早可以用来形容哪一国家()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美国3.A【解析】15世纪—16世纪早期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西班牙与葡萄牙,早期是西班牙获得殖民霸权,英西战争后,西班牙战败,逐渐退出这一舞台,因此,A项正确。

4.2011·洛阳统考下图的阴影部分反映了17世纪时某国的殖民地分布情况。

据此判断该国()A.曾经拥有“无敌舰队”B.有“海上马车夫”之称C.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D.最早开辟了东方海上探险路线4.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该国在美洲拥有殖民地,而且在亚洲控制了重要的交通咽喉马六甲,经分析这个国家是在17世纪崛起的商业贸易帝国——荷兰。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5.2011·广东六校联考历史学家往往会杜撰出名言警句来表示历史的运动或潮流。

“□□”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A.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C.光荣革命D.信息时代5.B【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场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质的飞跃,结合时间我们知道应是工业革命。

课标文综38.B1、D2、I1、I2、P1[2011·广东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标文综38.B1、D2、I1、I2、P1[2011·广东卷] 【答案】(1)统治者的活动。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的思想。

(2)摆脱神学束缚,关注现实,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

(3)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

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4)本问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理解能力、研读史料的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史实论证、评价历史观点的能力。

涉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十月革命等历史知识。

第(1)问的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分析概括出主要内容:记载帝王、诸侯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主要言论和事迹。

第二小问梁启超的史学观紧扣材料一“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探察”‘国民全部……’”“爱国心之源泉”等关键信息分析概括为:进化论思想、民主思想、爱国思想。

第(2)问注意布鲁尼的生活时代这一时间信息,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分析问题。

不关注“上帝创世”,不记述“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关注“佛罗伦萨的建城”,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从强调上帝、神怪到关注城市的兴建、现实生活,反映了开始摆脱神学束缚,关注现实,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把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两种不同观点呈现出来,解答时首先要选择一种分期方法,然后结合不同分期的起止时间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综合。

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则体现文明史观,侧重于从社会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的演变角度进行分期。

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启了资本主义新时代;1917年十月革命使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历史开始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选择第二种观点则体现全球史观,侧重于从全球各地的联系程度,特别是经济文明联系发展的程度进行分期。

1500年左右的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1900年左右,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第(4)问抓问题的关键信息理解分析,“事实本身”反映了历史的客观性;“对往事的记录”反映了不同人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对历史的不同认识。

课标文综41.I1[2011·课标全国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课标文综41.I1[2011·课标全国卷] 【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

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然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

文综18.I1[2011·全国卷]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文综18.I1[2011·全国卷] C【解析】本题考查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金银为主的特点。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把握时间“1603年”和谚语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C 项符合题意。

文综20.I1[2011·全国卷]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文综20.I1[2011·全国卷] 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将西方文化传播到殖民地。

解题关键词是“19世纪30年代”“印度”“英语书籍”。

联系所学知识,印度在19世纪上半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项。

课标文综39.I1、J2[2011·四川卷]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

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

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

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

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别。

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据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

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