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大气污染物及酸雨[自读教材·夯基础]1.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及其危害(1)洁净的大气是由N 2、O 2、稀有气体、CO 2、少量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杂质等组成的混合物。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大气污染物 主要成分危害颗粒物 大气中液体、固体状颗粒物,又称飘尘 加重呼吸道疾病,其他有害气体转化的催化剂 硫的氧化物 SO 2、SO 3 酸雨 氮的氧化物 NO 、NO 2(NO x )光化学烟雾、酸雨 碳的氧化物 CO 降低血液的输氧力量碳氢化合物 CH 4、C 2H 6等温室效应 氟氯代烷CFCl 3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2.酸雨 (1)酸雨的概念: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中所导致。

酸雨的pH 小于5.6,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

(2)酸雨的形成原理: ①硫酸型:SO 2+H 2OH 2SO 3,2H 2SO 3+O 2=====催化剂2H 2SO 4。

②硝酸型:3NO 2+H 2O===2HNO 3+NO 。

(3)我国酸雨类型:我国的酸雨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这是由我国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结构造成的。

[跟随名师·解疑难](1)干燥清洁空气的组成几乎是不变的,而受污染空气的组成是可变的。

(2)呈酸性的雨水并不肯定是酸雨,缘由是CO 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 2CO 3而使正常雨水也呈酸性,只有pH<5.6的雨水才称为酸雨。

(3)酸雨的主要危害:①酸雨会使湖泊的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②酸雨浸渍土壤,会使土壤变得贫瘠; ③长期的酸雨侵蚀会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④酸雨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石材类文物,以及电信电缆等的腐蚀。

[剖析典例·探技法][例1] 我国农业因患病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多亿元,为了有效地把握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把握区和二氧化硫把握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中人教版选修1检测: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大气污染的危害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中人教版选修1检测: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大气污染的危害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一课时大气污染的危害基础巩固1硫酸型“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C.汽车排出大量的尾气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解析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中燃煤产生的SO2最为主要;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B2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解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导致酸雨,氮的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也会引起光化学烟雾,所以A、B、C均错误;CO易导致人体中毒,D正确。

答案D3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A.温室效应B.白色污染C.光化学烟雾D.水体富营养化答案A4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空洞和温室效应。

(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硫化氢(2)臭氧层易被破坏的原因是。

A.臭氧氧化性强,不稳定B.臭氧还原性强,不稳定C.臭氧被紫外线破坏D.臭氧与氢气合成雨水(3)目前地球气温普遍上升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CO2能放出能量,使大气层中空气的温度升高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CO2可促进光合作用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D.CO2可减少太阳光反射到宇宙中的红外线解析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和HNO3,我国酸雨中H2SO4含量更高。

酸雨的形成是大量燃烧含硫物质和大量排放汽车尾气所致。

2SO2+O2+2H2O2H2SO44NO+3O2+2H2O4HNO3氮氧化物、氟氯代烷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温室效应是空气中的CO2等物质增多造成的。

CO2等温室气体可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使热量留在大气中,从而使地球表面升温。

答案(1)A(2)A(3)D能力提升1(2017广州南沙区月考)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层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其主要作用是()A.消毒B.漂白C.保温D.吸收紫外线答案D2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这是因为()A.古建筑腐蚀是可逆过程,前几百年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近几十年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近几十年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酸雨,加速了古建筑腐蚀C.近几十年来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加速了古建筑腐蚀D.近几十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古建筑的风化解析古建筑的腐蚀主要是由于酸雨的形成。

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PPT课件(方案一)

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PPT课件(方案一)
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DAZIRANZHONGDEERYANGHUATAN
实验设计
SHIYANSHEJI
你能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比较 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吗?
石蕊试液简介:
它是一种能变色的指示剂,遇 酸变红,遇碱变蓝,它的本色是 紫色。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1)未变→有二氧化碳 (2)改变→反应后生成碳酸 设计实验: (1)向该液体中滴入石蕊试液 (2)向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 进行实验: 动手操作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水和二氧化碳 解释与结论: 仍然存在,同时又有碳酸生成,是碳 酸使石蕊变红
化学方程式
CO2+ H2O=H2CO3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生成碳酸
碳酸不稳定,容易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
H2CO3= H2O+ CO2 ↑
溶洞形成原理
CaCO3 +H2O+ CO2 =Ca(HCO3)2 Ca(HCO3)2= CaCO3↓ +H2O+ CO2 ↑
动植物的
溶解并生成石 灰石2
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获得结论)
1、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石蕊试液,振荡,观察 现象; 2、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3、继续对红色液体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向二氧化碳的 水溶液中滴入 石蕊试液 对红色溶液加 热 紫色石蕊试液 变成红色 红色石蕊试 液变成紫色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1)增强大自然的自身调节能力。如大量植树 造林、禁止森林乱砍滥伐等。 (2)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如: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使 用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源等。

环境工程第四章-化工废气控制习题

环境工程第四章-化工废气控制习题

第四章大气污染习题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2、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质。

3、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4、集气罩:用以收集污染气体的装置。

5、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在常温下他们的蒸发速率大,易挥发。

6、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因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现象。

7、理论空气量: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成为理论空气量。

8、大气稳定度:指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9、气体吸收: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10、气体吸附:是指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组分浓集与固体表面,从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11、气溶胶.: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颗粒、液体颗粒、或者固液混合体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12、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13、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14、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者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15、有效躯进速度:实际中常常根据除尘器结构形式和运行条件下测得除尘效率,带入德意希方程反算出相应的躯进速度。

16、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17、烟气脱销:除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控制NO X排放外,有些情况还要对冷却后的烟气进行处理,以降低NO X的排放量。

18、控制流速法:指在罩口前污染物扩散方向的任意点上均能使污染物随吸入空气流入并将其捕获所必须的最小吸气速度。

第四章 第三节 小专题 大智慧 二氧化碳及氧气穿膜层数的计算

第四章 第三节 小专题 大智慧  二氧化碳及氧气穿膜层数的计算
第四 章 第三 节
专题讲坛
小专 题
大智 慧
专题专练Leabharlann 二氧化碳及氧气穿膜层数的计算
1.植物细胞CO2、O2产生过程及场所
(1)CO2的产生和利用: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发生于细
胞质基质中)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均
可产生CO2;CO2利用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2)O2的产生和利用:植物细胞只能在叶绿体类囊体膜 上,经光反应产生O2;O2的利用发生于线粒体内膜上。
2.O2和CO2跨膜层数的计算
(1)O2、CO2自产生场所扩散至同 一细胞(如图甲所示): ①O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一层膜) →叶绿体内外膜→线粒体内外膜,共计 图甲
5层膜、10层磷脂分子。
②CO2:线粒体双层膜→叶绿体双层膜,共计4层生物 膜,8层磷脂分子。
(2)O2、CO2自产生场所扩散至相邻 细胞(如图乙所示):
①O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一层膜)
→叶绿体双层膜→本细胞细胞膜→相邻 细胞细胞膜→相邻细胞线粒体双层膜, 共计7层生物膜,14层磷脂分子。
图乙
②CO2:线粒体内外膜→本细胞细胞膜→相邻细胞的
细胞膜→相邻细胞叶绿体双层膜,共计6层生物膜,12层磷
脂分子。
[特别提醒] (1)植物细胞在缺氧状态下,也可通过无氧呼吸,在细胞 质基质中产生CO2,此时计算跨膜层数时应去除线粒体双层 膜。 (2)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CO2只产自有氧呼吸 过程,即CO2只产生于线粒体中。 (3)一层细胞等于两层生物膜,如人体内O2由肺泡壁进入 毛细血管壁时共跨越两层细胞,四层生物膜之后才进入红细 胞。 (4)一层生物膜等于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也等于两层磷脂
分子。

第四章 陆地水与海洋 知识点纲要-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 )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 陆地水与海洋 知识点纲要-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 )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单元陆地水与海洋第一节陆地水体简单相互关系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陆地水:是指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一般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

地表水: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地下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成为地下水;还有少量地下水由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的。

陆地水体间的相关关系:是指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流补给,河流的补给充分体现了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二、河流的补给:大部分河流的补给,来自流域的大气降水。

因降水形式、储水方式、水流路径的不同,通常把河流的补给类型分为:、、、、等。

总结:河流补给类型补给时间主要影响因素补给特点分布雨水补给雨季时间决定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集中性不连续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世界上多数河流我国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积雪融化通常形成春汛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补给在春季水量变化比较和缓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东北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冰川储量补给在夏季水量变化较稳定冰川分布地区我国西北青藏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河流与湖泊的相对位置水位高低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较为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地下水与河流水相对位置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较为普遍补充说明:1.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水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主要受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影响。

2.黄河和松花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流域内雨季短(集中7、8月),降水量少,因而它们的流量小,夏汛短;松花江还存在因冬春季节降雪,春季融雪补给河流而出现春汛。

3.积雪从太阳辐射、大气和地面得到热量慢慢融化,连续不断地补给河流;由于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积雪融化与融水补给也有日变化,大致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比雨水补给的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4.在陆地水体中,冰川以固态形式储存着大量的淡水。

第四章 二氧化碳 练习题

第四章  二氧化碳  练习题

第四章 二氧化碳 练习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C.二氧化碳可参加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有剧毒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一种极难于水的气体B.二氧化碳能供给呼吸C.二氧化碳有毒D.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 3.关于CO 2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A 、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B 、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C 、由碳和氧气组成D 、由碳原子和氧元素组成 4.下列微粒中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 .碳原子和氧原子B .氧原子C .碳原子D .二氧化碳分子 5.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测三瓶气体的密度B .闻三瓶气体的气味C .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 6. 下列有关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B .用澄清石灰水C .用带火星的木条D .用紫色石蕊试液7.“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 实验的现象为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2)B 实验的现象为 。

(3)C 实验的现象为 。

(4)D 实验只能证明2CO 的 性质。

9.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第四章 二氧化碳练习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下列各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收集、性质的化学实验,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 .用①③制取氧气B .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C .用②④制取氧气D .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3.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

气象学复习重点

气象学复习重点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大气概述1.大气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在气象学上的意义。

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它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产生一定影.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它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水汽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各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依据:世界气象组织根据大气温度和水汽的铅直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不同物理性质,把大气分为五层.特点: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约50~55km的高度,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

中间层是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km左右的高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有空气的垂直运动,几乎没有臭氧存在。

热成层又称暖层,位于中间层顶至500km左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升高,大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

散逸层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很少变化.3.名词解释: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饱和差.饱和水汽压: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水汽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是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它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4.饱和水汽压和相对湿度与温度有何关系。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同步课件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同步课件

2.分别归纳甲乙两地的降水特征,比较两地的降 水差异。
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小,降水比较均匀。乙地降水 集中在7、8月,降水季节变化大。
3.分别归纳甲乙两地的气候特征,比较两地的气 候差异。
甲地全年温和湿润。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说一说,这些热带景观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 主要分布在热 带雨林气候的 南北两侧,大 致在南北纬 10°至回归线 之间。这里终 年高温,一年 中有明显的干 湿两季,生长 着较高的草和 稀疏的树木。
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大陆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
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年降水量远不及热带雨林气候区,而且降水的年内分 布很不均匀,半年多雨,半年少雨。在雨季里,大草原一片葱绿,生机盎然。 到了旱季,天气燥热,满目枯黄。这里没有茂盛的森林,在莽莽草原上,间 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许多动物为了生存,追逐水源而进行迁徙。非洲的热 带草原气候区,是斑马、长颈鹿、角马等植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以这些动 物为食的狮子、猎豹、鬣狗等,也时常出没其间。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 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 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 候有所改善。
人工造林 修建水库 灌溉工程
“热岛效应”
气流流向
由郊区流向市区 郊区
地面气温变化曲线 气温(℃)
33
32 ➢ 左图中市区
31 气温比郊区__高__,
上升气流
30 降水比郊区__多__。
读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
阅读气温曲线图,分 析该地的冷热状况。
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分析该地的干湿状况。
该地最冷的月份(1 月)平均气温在10℃以 上,最热的月份(7月) 平均气温在23℃以上。 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 和,夏季炎热。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第 四 章 二氧化碳的奥秘课题1、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型:新授课 主备:焦志厚 审核:初三( )班第 小组 姓名: 家长签名一、学习目标:①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②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培养及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④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及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

本节课知识点1、二氧化碳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的鉴定方法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我思我想(要求:预习课本第P50-P55页,回答如下问题):(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 、 的气体能溶于水, 溶于水。

2、加温或加压可变成 液体,常压缩在钢瓶中存,进一步降温或加压变为固体,即俗你 。

“干冰”可直接 变成气体。

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 。

3、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在空气中通常含量为0.03%(体积),若含量达到10%时,就会使人呼吸逐渐停止,最后窒息死亡)枯井、地窖、地洞底部一般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所以在进入之前,应先用 ,如熄灭或燃烧减弱,就不能贸然进入,以免发生危险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用 方法收集。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镁带反应二氧化碳常作 ,但是由于二氧化碳在较高温度下能够与金属镁剧烈反应,所以金属镁发生火灾 使用干冰灭火器。

二氧化碳与镁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现象是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1)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加入紫色石蕊试剂后显 。

像石蕊这样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的物质叫做 。

2(2)碳酸很不稳定,受热分解,溶液由 又变为 。

文字表达式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在学习空气成分时我们讲到 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化学上也常用这个方法鉴别、检验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实验现象4、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澄清石灰水,我们会看到现有浑浊,而后消失,这是因为 , (使用化学文字表达式作答),后一个反应也是溶洞的形成原因。

由于 反应,形成了钟乳石、石柱等。

第四章 大气圈

第四章  大气圈


氧是化学性质上高度活跃的元素,也 是人类和动物生存的主要元素。在氧 化过程中,它易于和其它元素化合。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在 大气和生命中交换。 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杂质主要存在于 大气低层,是产生天气现象的必要条 件之一。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有重要作用,因为它对 太阳辐射吸收甚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 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发射长 波辐射,从而使地层大气因接受热辐射而 变暖。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大气中 的CO2,在水的参与下将它转化为固态的碳 水化合物,这正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过去300年, CO2增加了25%,主要是人类 引起的化石燃烧、森林砍伐及土地利用形 式的改变。
C
气旋与反气旋:
气旋: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
的大尺度空气漩涡称为气旋。在 北半球,气旋风是围绕其中心作 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南半球则相 反。气旋是由于锋面上或密度不 同的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进 一步发展形成的。气旋常常带来 大风和降水天气。

三、天气和天气系统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的大气物理 状况。 天气系统是具有一定的温度、气压或风等 气象要素空间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一个地区某一时刻的天气,是由该地 区大气中不同的各类天气系统(如高压、 低压、气旋、反气旋等)的移动、变化所 引起的,而各天气系统之间又是相互作用、 相互交织着的,共同形成不同形态的天气 状况。



地球大气由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组成,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共占99%,其 中氮占大气体积的78%,氧占21%, 此外还有氢、二氧化碳、臭氧、水 汽和固体杂质等,只占1%。 在高出海平面80~90千米以下的空间 内的大气质量占整个大气圈质量的 99.999%以上,其余部分质量甚微, 但分布空间可达地面几千万米以上。

第四章 化工废气污染控制

第四章  化工废气污染控制

④氮氧化物:用NOx表示,主要是NO和NO2。 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形成大气中光化
学烟雾的重要物质,也是消耗臭氧的重要因子。 ⑤碳氢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烃等复杂多样 的物质组成。
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有些还对人体 有严重危害。
环保总局统计数据
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6年有所下降。 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468.1万吨,比 2006年下降4.7%;
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1381.8万吨,削减3.2%。
全国降水pH值等值线图 2007年
2、排放标准:
国家制定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规定了废气的污染物最 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例如:对于 化工生产企业,SO2的允许排放浓度为 ≤1200mg/m3,排放速率为:一级,20米排气筒为 2.6kg/h,30米排气筒为8.8kg/h;NOx的允许排放 浓度为≤1700mg/m3,排放速率为:一级,20米排 气筒为0.77kg/h,30米排气筒为2.6kg/h。
二、除尘装置:
1、分类:可分为机械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 尘器、过滤除尘器等四类。 机械除尘器又分为重力除尘器、惯性力除尘器、 离心力除尘器等三种。
2、除尘机理及使用范围:不同的除尘设备其除尘 机理不相同,且各具优缺点。P90表4-5
3、除尘装置的选择和组合
第三节 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化学工业所排放的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碳化物及各种有机气体 等。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吸收、吸附、催化分解、 冷凝、燃烧、膜分离等。
①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除气体之外的包含 于大气中的物质,分为固体颗粒物(包括:降尘、 飘尘)、液体颗粒物和气溶胶。

九年级下第四章第三节低碳生活PPT课件(初中科学)

九年级下第四章第三节低碳生活PPT课件(初中科学)

容易接受的低碳生活“20” 条 1.选用节能电器,省电每天做到。 2.点亮节能灯,省电看得清。 3.电视机屏幕暗一点,节能又护眼。 4.用完电器把插头,省电又安全。 5.科学用电脑,节电效果好。暂时不用电脑时, 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当彻底
不用电脑时,记得拔掉插头。
6.巧用电冰箱,省电效果强。电冰箱及时除霜、 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要解冻的食
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
7.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电饭 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勤俭10%。 8.在马桶中放几瓶水,就可减少水量。 9.坚持无纸办公节能环保,多用电子邮件, 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10.用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又省气。 11.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地球负担。 12.出门骑上自行车,健身环保一举两得。 13.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才是环保新时尚。 14.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读图
全球气温变化是气温呈波动升高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有什么趋势?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与全球平均气 温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共同特征?
3.人类哪些活动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不断增加?
小结
(1)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 碳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因素有大 量燃烧含碳物质 (2)近2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特 点是显著上升.
候产生变化,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因此,合理利用
化石能源以减少全球CO2排放量,植树造林以增强 生物圈对CO2的吸取能力,才能有效控制大气中的 CO2含量。
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1997 年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参加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 “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 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 成伤害”。《京都议定书》于2005 年2 月正 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情势 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对2008 年到2012 年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作出了具体 规定,即整体而言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要 比1990 年减少5.2%。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一课时〕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2.知道全球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受损、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以及人类采取的举措,科学家警告称,温室气体不仅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而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正成为威胁人类的一个主要杀手.科学家们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由温室气体造成的空气污染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超过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温室气体有哪些?提示:C02> N20. CH4、O3、氟氯代烷等,一、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及其危害1.大气组成洁净的大气是由、、、、少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其他微量杂质等组成的混合物.大气污染物主要成分危害可吸入大气中液体、固体状颗粒物,又加重呼吸道疾病,其他有害气体转颗粒物称 _____ 化的催化剂S的氧化物SO2、SO3酸雨N的氧化物NO、NO2光化学烟雾、酸雨、破坏臭氧层C的氧化物CO降低血液的输氧水平碳氢化合物CH4、C2H6 等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氟氯代烷CF3cl〔氟利昂〕等温室效应, _______二、酸雨1.酸雨的概念正常雨水的pH约为,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中所导致.酸雨的pH,是由人为排放的和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2.我国酸雨类型我国的酸雨主要以酸雨为主,这是由我国以造成的.思考:酸雨久置后pH如何变化?三、臭氧层受损1.臭氧层的含义自然界中有的臭氧集中在距地面15〜50 km的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2.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很少,但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局部,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3.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和含浪的卤代烷烧、CH»、CCL、以及大气中的核爆炸产物等. 四、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1.温室气体主要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4.危害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而升高;气候变得干旱,农业区退化成草原,土地沙漠化, 农业减产.思考:臭氧层对人类和生物有保护作用,是不是大气中臭氧越多越好呢?答案:一、LN2O2稀有气体CO?水蒸气5.飘尘破坏臭氧层思考提示:①假设空气缺乏,煤燃烧不完全会产生CO;②煤燃烧时会产生固体颗粒物,脸烟气排入大气;③煤中含硫,燃烧产生SO2;④硫和氮的氧化物会形成酸雨.二、156小于5.6硫氧化物氮氧化物6.硫酸型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思考提示:pH会变小.由于酸雨久置后其中的弱酸H2s被奴化为强酸HfCh.三、1.90%大气平流层7.紫外线8.氟氯代烷氮氧化物四、l.CO2cH4N2O氟氯代烷CO2思考提示:在空气中存在的稀薄的臭氮能够杀灭细菌、净化空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可预防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太阳紫外线的伤害:但是空气中过量的臭氧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它会刺激人的呼吸系统而引发疾病.一、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1.酸雨的成因正常雨水并不是中性水,而是偏酸性,原因是CO2+H2O ^^=^H2CO3, H2CO3^=±H '+HCO3.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来.(1)硫酸型酸雨.SCh+HzO^^H2sCh2H2SO3+O2 旦旦2H2sO4或者写为:催化剂2so2+O2K '2SO3SO3+H2O=H2SO4(2)硝酸型酸雨a2NO+O2=2NO23NO2+H2O=2HNO3+NO2.酸雨的危害酸雨给人类带来种种灾害,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例如:(1)酸雨会使湖泊的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生物死亡;(2)酸雨浸渍土壤,会使土壤变得贫瘠;(3)长期的酸雨侵蚀会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4)酸雨对人、畜的健康也有直接影响,酸雨渗入地下可使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饮用这种水会危害人、畜健康;(5)酸雨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石材类文物,以及电信电缆等的腐蚀.3.酸雨的防治首先,要从消除污染源着手,研究开发能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核能等),这既有利于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这一有限的资源,又能从根本上预防酸雨的产生.其次,要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含硫燃料预先进行脱硫处理,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对燃煤、工业生产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硫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此外,还需要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国际间合作,全人类共同努力减少硫酸型酸雨的产生.二、臭氧层受损的原因“臭氧空洞〞的含义是臭氧层中局部臭氧的含量减少.对臭氧层受损的原因,目前人们还存在不同的熟悉,但科学家比拟一致的看法是:(1)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如赋氯代烷和含澳的卤代烷烧(灭火剂,商品名为哈龙)等与臭氧作用,使臭氧层受到破坏;(2)(204、CH»、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排出的氮氧化物如N?O、NO以及大气中的核爆炸产物等也会破坏臭氧层.三、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的含义由于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的大量使用和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大气层中的C02 的含量增大,C02层就像温室的玻璃那样对地球表而起着保护作用,阻碍了热量的散失,从而使地球外表的温度逐渐升高,即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主要来源CO1化石燃料燃烧、汽车、飞机等使用汽油作燃料会产生大量C02,且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造成C02不能被及时消耗N2O汽车、飞机燃烧汽油、大量使用含氮化肥氟氯代烷制冷剂、喷雾剂的大量生产和使用03电子设备的静电作用使02转化成03CH4水底有机质的转化,石油、煤开采时CH』的外泄就当前来看,预防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的有效而又可行的举措主要有三项:一是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利用新一代的制冷剂代替氟利昂; 三是植树造林,转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知识点1酸雨及其危害【例题1]〔2021•广东龙山测试〕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很大,以下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车尾气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B.酸雨既能腐蚀建筑物也能破坏农作物C.煨烧石灰石产生的CO?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D.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的煤作燃料可减少酸雨的形成解析:汽车尾气中含氮氧化物可形成酸雨:酸雨腐蚀建筑物,破坏农作物;我国是燃煤大国,煤中含硫,形成硫酸型酸雨: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天然雨水由于溶解了CO2而显酸性,CO2不是酸雨成因.答案:C点拨: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知识点2臭氧层保护[例题2]以下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臭氧层被破坏后到达地而的太阳辐射减少B.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代烷化合物,造成“臭氧空洞〞C.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D. “臭氧空洞〞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解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冰箱、空调释放的氟氯代烷,B正确,C错误;形成“臭氧空洞〞后,辐射到地球外表的紫外线含量将会增加,A错误;“臭氧空洞〞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D错误.答案:B点拨:引起“臭氧空洞〞的物质包括氨氯代烷、含澳的卤代烷烧、CC14, CH4、氮氧化物等.知识点3温室效应叶绿素【例题3】〔2021•上海〕从光合作用的反响原理6CO2+6H2O 一死C6H12O6+6O2 可知碳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关于用二氧化碳生产肥料的评价正确的选项是〔〕.A.缓解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B.加剧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C.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D.加剧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解析:二氧化碳生产肥料,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此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光合作用原理.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Ch,生成葡萄融,放出氧气,故用二氧化碳生产肥料可以减缓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答案:C点拨:口酸雨史里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成因光化学烟雾一-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环境问题5成因臭氧空洞一氟氯代烷笫过度排放成因温室效应一*C02等气体过度排放1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0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C.汽车排出大量的尾气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2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以下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A. SO?的排放B.制冷剂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的泄漏C. CO?的排放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3以下与当今地球上重大环境问题不相关的物质是〔〕.A. CO2B. N2C. SO2D. CC12F24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空洞和温室效应.(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0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 一氧化碳D.硫化氢(2)臭氧层易被破坏的原因是由于.A.臭氧氧化性强,不稳定B.臭氧复原性强,不稳定C.臭氧被紫外线破坏D.臭氧与氢气合成雨水(3)目前地球气温普遍上升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A. COz能放出能量,使大气层中空气的温度升高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 CO?可促进光合作用C.CO?可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D.CO?可减少太阳光反射到宇宙中的红外线答案:1. B酸雨形成原因中燃煤产生的SO?最为主要,其次还有汽车尾气中的NO: CO?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2. B 一般氮氧化物和氟氯代烷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选项内容指向联系分析结论A SO?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错误B氟氯代烷的泄漏会破坏臭袁层正确C co2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错误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使动物血液的揄氧水平降低错误3.B此题考查环境保护.CO?能够导致温室效应,SCh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嬴利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原因之一.B选项正确.4.答案:(1)A(2)A(3)D解析: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04和HNCh,我国酸雨中H2so4含量更高.酸雨的形成是大量燃烧含硫物质和大量排放汽车尾气所致.2s02+O2+2Hq=2H2so44NO+3O2+2H2O=4HNO3盘氧化物、氟氯代烷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温室效应是空气中的CO2等物质增多造成的.CO2等温室气体可吸收地球外表发出的长波辐射,使热量留在大气中,从而使地球外表升温.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二课时〕1.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2. 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危害及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漫步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或是粘自行车伫立于交通红绿灯前,常常会看到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的一股股烟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汽车尾气.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难闻,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会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臭氧层破坏,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势在必行,面对日益增加的机动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提示:减少使用私家车,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一、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1.化石燃料污染的成因煤中除了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等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气体.2.减少污染的举措(1)改善燃煤的质量.如推行煤炭的,限制、高灰分煤炭的开采等.(2)改良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改良排烟设备等.如调节燃烧时的空燃比、采用新型煤粉燃烧器,向煤中参加适量石灰石可大大减少SO? 的排放,其反响方程式为,(3)开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和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水煤气的制取反响方程式为(4)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利用、、、和等新能源.思考:什么是“钙基固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实验中如何除去S02尾气?二、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1.汽车尾气的组成汽车尾气主要含有等污染物,假设使用含铅汽油,那么还有含铅的化合物.2.减少尾气污染的举措31)推广使用汽油o含铅汽油是指参加抗爆震剂的汽油,现在广泛采用无铅汽油抗爆震剂甲基叔丁基雄等.42)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催化转化器.通常采用钳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发生的反响有:故使用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CO、NO、NO?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5.使用新燃料或动力如以为燃料,以为汽车提供动力.思考:为何汽车尾气会污染环境?三、减少室内空气污染1.室内空气污染主要原因家用燃料燃烧、烹调和吸烟等产生的等污染物.2.室内空气污染的其他原因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带来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如以及放射性元素等污染物. 思考:居室内放置一盆清水,能否预防CO中毒?甲醛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答案:一、l.H、O、N、SCO、NO、NO〞 SO22.(1)洗选加工高硫分(2)2CaCO3+O2+2SO2=2CaSO4+2CO2高温(3)气化液化C4-H2O(g) ^=CO+H2(4)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氢能思考提示:加石灰石减少SO2的举措又叫“钙基固硫法〞,反响原理也可以写为燃烧CaCO3^-CaO+CO2t , 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o 实验室中制取S02 的尾气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反响方程式为2NaOH+SCh=Na2sO3+H2O.二、l.CO、NO、NO2、碳氢化合物2. (1)无铅四乙基铅催化剂催化剂(2)2CO + 2NO = 2CO2 + N2 2CO + O2 . _ 2CO2 C7H I6 +催化剂11O2:7CO2+8H2O3.液化石油气锂离子电池思考提示:①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CO:②电火花点燃汽油时产生鼠的氧化物:N2+放电02 — 2NO.2NO+O2=2NO2:③未完全燃烧的汽油,碳氢化合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④使用含铅汽油,排放含铅化合物O三、ICO、co?、NO2. NO、SO2和尼古丁4.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氢(Rn)思考提示:CO难溶于水,水不能吸收CO: HCHO的官能团为一CHO,可以发生加成反响.一催化剂催化剂彳口氧化反响.如:HCH0+H2 ---------------- CHsOH: 2HCH0+0? --------------------- >2HCOOHo△ △一、二氧化硫的吸收二氧化硫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又是酸雨的最主要来源.对于各种来源的低浓度SOX包括硫酸厂的尾气),应尽可能处理后再排放.我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用碱性物质来吸收SO2o1.氨水吸收法硫酸厂曾用此法吸收“废气〞中的S02,发生的反响为:SO2+2NH3+H2O=(NH4)2SO3SO2+NH3+H2O=NH4HSO3然后往所得溶液中参加硫酸,硫酸与亚硫酸钺、亚硫酸氢镂分别发生以下反响:(NH4)2SO3 + H2SO4=(NH4)2SO4 + SO2 t 4-H2O2NH4HSO3+H2so4=(NH4〞SO4+2SO2 t +2H2O生成的SO2浓度较大、纯度较高,可用于生产硫酸.硫酸钺可用作肥料.不过这种肥料假设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所以此法已逐渐被淘汰.2.石灰乳吸收法含低浓度SCh的“废气〞也可在吸收塔内用10%的石灰浆吸收(生成亚硫酸钙),再将所得浆液用加压空气氧化而生成石膏(CaSO4-2H9).反响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2CaSO3-FO2+4H2O=2(CaSO4-2H2O)生成的石膏用途较多,可弥补有的国家石膏资源的短缺.3.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法近年不少国家采用饱和的亚硫酸钠溶液吸收SO〞反响方程式为:Na2sCh+SO2+H2O=2NaHSO3将产物加热产生分解反响(即上一反响的逆反响),生成的S02浓度较大、纯度较高,可用于生产硫酸或作其他用途,另一产物Na2s03那么可循环使用.此法本钱低且效率高.4.用一定浓度的纯碱溶液吸收Na2CO3+2SO2+H2O=2NaHSO3+CO25.烟道气体脱硫烟道气体脱硫是一种大规模脱硫方式,采用的大都是石灰石一石膏法.煤烟中的SO2 在吸收塔内与洗液中的碳酸钙反响生成亚硫酸钙,后又被烟气中的02氧化为硫酸钙.硫酸钙可以作石膏板材的原料等.其化学原理是:CaCO3+SO2=CaSO3+CO2,2CaSOs4-O2^=2CaSO4,另一种方法是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使用,称为“钙基固硫〞.其化学原理为:SO2+CaO==CaSO3,△2CaSOs"l"O2=2CaSO4 0二、居室污染与治理1.居室空气中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污染物来源危害一氧化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水平,从而使人体因缺氧而中毒苯涂料、填料、有机溶剂等可导致人们贫血、感染、皮下出血等,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甲醛涂料和胶黏剂导致人体嗅觉功能、肝脏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出现异常氢(放射黑以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使肺细胞受损2.预防居室空气污染的举措(1)讲窕厨房卫生,减少厨房污染.例如,安装和使用抽油烟机,炒菜时的油温不要过高,及时清理厨余垃圾等.(2)合理使用杀虫剂、消毒剂、清洁剂和化装品等.(3)家庭装修时要尽量简单,遵循经济实用和美观舒适的原那么.(4)装修后的房间不宜立即入住,应当通风一段时间,最好经过环保检测合格后再居住.(5)居室中适当绿化.一些花草能吸收有害物质,例如,铁树可以吸收苯,吊兰、芦荟等可以吸收甲醛等.(6)购置家具时要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家具等.知识点1S02的吸收【例题1】煤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等有害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煤进行加工,或将废气净化后再排放.(D如果废气中的SO?进入大气,发生化学反响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是对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常温脱硫处理的流程示意图,试写出废气脱硫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响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气脱硫后,含量明显增加的成分是,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4)检验脱硫后的气体中是否还含有SO2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燃媒废气脱硫的过程中,CaSCh转化为CaSOj时通入空气,目的是补充O2, 使CaSO3充分地转化为CaSO4oSCh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已褪色的品红溶液又会恢复红色,这是SCh的特征性质, 可用于SO?的检脸.催化剂答案:(1)2SO24-O22sCh、SO3 + H2O=H2SO4. SO? + H N O=H2so3、2H2SO3+O2=2H2SO4⑵ S02+CaCO3=CaSO3+CO2、2CaSO3+O2=2CaSO4、CaSO4+2H2O=CaSO4-2H2O(3)CO2产生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影响(4)收集一定量的脱硫后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现象.假设品红溶液的颜色无变化,气体中不含SO?:假设品红溶液的颜色变浅或褪去,再给品红溶液加热又恢复至红色,那么气体中含有S02点拨:硫的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要掌握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和复原性, 用化学方法吸收它,尽可能减少大气污染.知识点2汽车尾气的治理【例题2】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NO、NO?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汽车尾气(含烧类、CO、SO2与NO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1)汽车以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在不断启动打火的过程中产生了CO、NO等有毒气体. 假设供氧缺乏,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是 ________ :假设供氧充足,主要产生的有毒气体是 ________ .(2)简述CO、NO对人体产生的影响:.(3)谈一谈汽车尾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4)你能否应用氮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除去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NO、NO2)的理论方案?.(5)限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方法有.A.开发氢能源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而具解析:(1)当供氧缺乏时,烧(CHy)不完全燃烧,产生CO有毒气体;当供氧充足时,产生NO、NCh等有毒气体.(2)C0、N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难别离,使血液失去供氧水平,使人体中毒,同时NO在人体中含量不正常,可导致心脑血管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3)汽车尾气排放过多,可形成光化学烟雾而污染环境.可引起呼吸严重障碍,导致心肺衰羯.(4)根据尾气处理原那么,NO和NO?应转化为N2,必须选择复原剂,那就是氟的化合物氨,化学方程式是:催化剂6NO+4NH3 ^5N2+6H2O催化剂6NO2+8NH3 --------- -7N2+ 12Hg(5)限制城市污染源,预防汽车燃烧汽油,所以必须开发新的能源,如开发氢能源、使用电动车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答案:⑴CO NO、NO?等(2)使血液失去供氧水平,导致心脑血管病等(3)污染环境,可引起呼吸严重障碍,导致心肺衰竭(4)用氨除氮的氧化物(5)AB点拨:汽车以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供氧缺乏和供氧充足都会产生有毒气体.为了限制汽车尾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使CO与NO 反响,生成可参与大气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也可以开发新的能源,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知识点3室内空气污染【例题3】在人口居住密度较大的城区和建筑群中,室内空气的污染有时比室外更严重.目前已发现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达300多种.(1)室内装修材料及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 ℃时,挥发速度加大,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下列做法错误的选项是 _______________ °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2)请写出除甲醛外的常见的两种室内空气污染物,(3)在入住装修过的新房之前,在房间内放置适量的吊兰、芦荟等植物有利于净化空气, 但晚上在密闭的居室内放置大型绿色植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主要原因是解析:(1)紧闭门窗,甲醒被封闭在室内,人入住后容易中毒.(2)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还有烹调和吸烟等产生的CO、CCh、NO、NO2、SO2和尼古丁等及各种建筑装饰材料挥发出来的除甲醛外的苯、甲苯及放射性元素氯等,可任写两种.(3)题干中突出字眼“晚上〞,应考虑植物呼吸作用吸收02,放出CCh.答案:⑴D(2)CO、苯、氨、CO2, NO、NO2、SO2、尼古丁等(任写两种)(3)在晚上无阳光时,植物主要是吸收02,呼出CO2点拨:建筑装饰材料中常含有HCHO, C6H°等有害气体,所以新装修的房子要通风一段时间才能居住.1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是()o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造成的温室效应C.石材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D,劣质黏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害物质2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X107 t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不能减弱的是().A.温室效应B.氮氧化物的排放C.白色污染D.酸雨3为了降低硫氧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中参加生石灰,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固硫〞反响方程式为().①2CaO+2s 西四2CaS+O2 t②S+6曼③ CaO+SCh 独迪CaSCh@2CaSO3 4- Oz——2CaSO4A.①②B.③④C.①D. ®®4以下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0A,燃煤时参加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 ‘%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 pH在5.6〜70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5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响,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燃类充分燃烧及SO2转化.(1)写出CO与NO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答案:1. B烹饪时产生的油烟,石材等装饰材料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黏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都是室内空气污染物.2.C火力发电厂主要是燃煤,会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引起温室效应;煤炭中除C、H、O外还含有S、N等元素,燃烧时产生硫、氮的氧化物造成污染.3.BCaO与产生的SO2反响生成CaSCh, CaSCh再被O2氧化为CaSO4.4.A燃煤时参加石灰石,高温分解为CaO, CaO可与SO?生成CaSCh,进一步氧化生成CaSCh,减少了废气中的SO2量,A正确:臭氧的含量超过IO"%就会损害人体健康,B 错:pH<5.6的降水才是酸雨,C错;机动车尾气可产生酸雨,但不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D错.催化剂5.答案:(1 )2CO + 2NO --------- N2+2CO2催化剂(2)2SO24-O2 增加了SO3、CO?等酸性气体的含量解析:CO和NO转化为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只能是N2和C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题述反响产生的CO?及SO?与02反响生成的S03都可以提升空气的酸度.。

第四章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第四章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均衡系统管网和非均衡系统管网
均衡系统管网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从储存容器到每个喷嘴的管道长度应大于最 长管道长度的90%。 (2)从储存容器到每个喷嘴的管道等效长度应大 于管道等效长度的90%(注:管道长=实管长+管 件的当量长度)。 (3)每个喷嘴的平均质量流量相等。 均衡系统管网有利于灭火剂的均化,计算时管 网灭火剂剩余量可不予考虑。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管网系统,为非均衡系统。
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
• 全淹没灭火系统用于扑救封闭空间内的火灾,适用 于无人居住或工作人员在发生火灾后30s内能撤离 的通信、电视、广播机房、电子计算机房、贵重设 备室、精密仪器室、档案室、资料室等。 •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不需封闭空间条件的 具体保护对象的非深位火灾。适用于对淬火槽、油 浸变压器、机器设备进行保护,当防护区有很大开 口(大于总表面积3%)而又无法关闭,或采用全淹 没系统灭火剂用量过大,采用此系统较为合适的。
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应用 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应用
1. 由于二氧化碳不含水、不导电、无腐蚀性,对绝大多数物 质无破坏作用,所以可以用来扑灭精密仪器和一般电气火 灾。 2. 但是二氧化碳不宜用来扑灭金屑钾、钠、镁、铝等及金属 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重铬酸盐等氧化剂的 火灾。因为二氧化碳从灭火器中喷射出时,温度降低,使 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小水滴,上述物质通水即发生 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同时释放出氧气,使二氧化碳的 窒息作用受到影响。因此,上述物质用二氧化碳灭火效果 不佳。 3. 二氧化碳气体本身微毒,但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浓度 必然下降,对人有窒息作用。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 5%时,呼吸发生困难,当浓度大于15%时,就会使人死 亡。此外,还要注意用二氧化碳灭火后,可燃物的温度仍 然很高,要防止复燃。

高中化学选修一人教版检测第四章第二节爱护水资源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一人教版检测第四章第二节爱护水资源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二节爱护水资源1.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任意排放是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解析:赤潮是人类生活排放的含磷洗涤剂等引起微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水中含氧量降低的现象,在淡水中称为“水华”。

答案:D2.下列现象中与水体污染无直接关系的是( )A.自然降水的pH<7B.自然水源渐渐短缺C.水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D.水中产生异味解析: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降水中发生下列反应:CO2+H2O H2CO3H2CO3H++HCO-3导致自然降水的pH<7;若大气中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也会导致自然降水的pH<7,但这些现象并不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

虽然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它是有限的,水体污染导致可用水减少,水源短缺。

水中的生态系统是以水为基础的,水体污染必然导致水中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本来是无味的,水被污染以后往往会产生难闻的恶臭味。

答案:A3.水的污染主要来自( )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③水生动物的繁殖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A.④⑤B.②④⑤D.②③④⑤C.①②③解析:水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答案:B4.污水处理的方法很多,属于物理方法的是( )A.中和法 B.氧化还原法C.自然沉降法 D.离子交换法解析:自然沉降不发生化学反应,只利用物质的密度不同分离物质。

答案:C 5.某黄金冶炼公司在处理尾矿废液过程中,发生有毒HCN外溢事故,造成人员中毒。

已知HCN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遇皮肤或通过呼吸道吸入均会造成严重的中毒或死亡,HCN 遇明火或强灯光均会易燃或易爆。

它的水溶液是一种极弱的易挥发酸。

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为了防止冶金络合剂氰化钠产生HCN,废液排放前应加入足量石灰和漂白粉B.检查HCN外溢时,必须穿特制防护服,并用特制的手电筒C.河水有自净能力,冶金废水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进行稀释、降解D.实验室配制氰化钠溶液时,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解析:HCN是酸性物质、剧毒,可被碱性物质石灰和漂白粉吸收,与其接触一定要加强自身保护,以防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碳循环途径
光合 作用→有机 1、CO2→____ ____物→植物呼吸 _______ 作用 →CO2 光合 有机 2、CO2→___作用→ ___ 物→动物 _ __ 吸收→体内 氧化→CO2 光合 有机 3、CO2→____作用→ ____物→动植物尸体→ 微生物分解→CO2 有机 光合 4、CO2→___作用→ ____物→动植物残体→地下 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
图为这张拍摄于2002年2月17日的卫星照片显示了一块估计重达50亿吨的冰 雪区域从南极大陆解体,分散成数以千计的冰山的情景。这是全球气候变暖 的一个惊人结果。尽管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早在4年前就预测到这块面 积为3250平方公里、200米厚的冰雪区域将解体,但是没有料到它会解体得 如此之快.
最明显的影响表现在农业方面。随着二氧 化碳浓度的增加,植物的气孔(气体和水 蒸气通过的细孔)只要张开得小一点即可 收入同样数量的二氧化碳,这样,植物由 于蒸发所损失的水份就减少了,结果是植 物会长得更大。农作物生长较快,就可能 较快地把土壤中的养分吸光,农家就不得 不购买更多的化肥。粮食的质量可能随着 二氧化碳的提高而下降,因为叶子的含碳 量可能增加,含氮量可能减少。在温室效 应中,害虫和病害较易蔓延,这就需要更 多的农药治理。
E
赤道 1500
政府曾多次向全世界发出紧急求救信
号,并曾经考虑在邻近的国家购买土
地,另建一个新的国家。但图瓦卢太 穷,拿不出钱来臵地,只有举国移民。两年来,已经有 3千多人移居到了 新西兰,剩下 还有九千多人等着搬迁。
二、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
感受什么是温室效应
取二只塑料杯,各装一半的清水,在一只杯上盖 一块玻璃片,把它们同时在太阳下晒1小时左右, 分别测量水温,进行比较。
2050年全球增温分布图
二氧化碳倍增引起的全球变暖的损失
国家和 地区 欧共体 美国 中国 全球
损失
(亿美元) 占GNP 比例(%)
720
670
190
2980
1.6
1.4
5.3
1.6
怎样防止 温室效应?
①控制矿物燃料的 燃烧,合理开发、 合理利用燃料,寻 找新能源如太阳能、 生物能、地热等以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 故 ②保护森林、保护植 被,禁止乱砍滥伐, 植树造林,利用森林 涵养水源,调节气温。 ③控制人口激增。
(三)影响因素 直接因素:作物群体大小与光合作用强度; 间接因素: 1.太阳辐射 2.云 3.风速 4.温度
(二) 二氧化碳浓度的年变化
1750年以来CO2变化曲线
大气CO2浓度变化实测曲线
第三节 二氧化碳对作物的影响
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我们可以采取 哪些措施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利: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
于动植物生存。
弊: 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
因滥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 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 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 化。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 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干旱 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被消耗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消 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 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 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 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至相等。
碳循环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 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 样的影响?
È Õ ± ¾
Î Ú ¿ Ë À ¼
Ó ¡ ¶ È
¼ Ó Ä Ã ´ ó
² ¨ À ¼
¸ þ È ø ¿ Ë
Ä Ï ² Ç 85
Ä « Î ÷ · ç 78
° Ä ´ ó À û 76
µ Á Ï Ð 1 1861 1278 684 576 312 217 155 149 144 101
图瓦卢面临“灭顶之灾”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9日 11:06
第四章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本章重点
1.碳循环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日变化及影响因素 3.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
引言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光合作用产物构成植物体95%的组成成分。近 年来,在高产田中的研究表明,无论氮磷钾、微 量元素、光、温、水等如何充足,碳的供应不足, 就会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障碍因素。此外,伴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温室效应 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在21世纪30年代以后农 作物怎样适应高浓度二氧化碳成为众多科学家最 抢手的热门领域之一。
第一节 碳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 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 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 成的。
CO2
自 然 界 中 碳 的 循 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2 呼吸作用
呼吸 光合作用
CO2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水生植物
腐败生物
煤 石油和天然气
前几年,一部名为《未来水世界》的电影,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地球被洪水淹 没的场面。 今天,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图瓦卢真的就将面临这样的问
题。根据该国气象部门发出的警告,今明两天,由于新月的影响,该国 周围水域将出现罕见大潮,图瓦卢极有可能被海水吞没。 图瓦卢由9个 环形小珊瑚岛组成,海拔都在4.5米以下。最近几年,随着地球气温的上 升,海平面提高,它随时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2000年,图瓦卢就遭遇了一次 灭顶之灾。当时,该国的海平面上 升超过3米,大部分地区都被海水淹 没,低洼处的房屋全部没顶。图瓦卢
原来是一片温带草原,现在是这样……
《京都议定书》是人类有史以来通过控制自身行动以减少对气 候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文件。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 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上,通过了 旨在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协议,这个协议就是《京都议 定书》。文件规定,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之间, 38个主要工业国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需在1990年 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削减8%, 日本和加拿大分别削减6%。其他缔约方也各有减排比例。根 据联合国的计划,《京都议定书》最迟应在2002年开始实施。 但该议定书需要包括所有发达国家在内的至少55个缔约方批准 才能生效,原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55%。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5%,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 总排放量的22%,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欧盟二氧 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7。
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 坏了碳在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 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1950Ä ê ÄÄÄ ÷Ä ú ÄÄÄÄÄ· Ä× ÄÄ
2000 1500 Ò Ú ¶ Ö 1000 500 0
à À ¸ ú
Å ² Ã Ë
¶ í Â Þ Ë ¸
Ö Ð ¸ ú
假如把这个温室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地 球,那么玻璃是什么?
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 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 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原因:自然界的碳循环 人为原因:大量使用煤、石油等 燃料;大量砍伐森林
从 1950 年到 1985 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 碳、氯氟烃、氮氧化物、甲烷等温室气 体增加了20倍。20世纪大气中温室气体 浓度呈指数增加,地球的温室效应被人 为增强,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和相随而来 的海面上升。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生 存困境的第一号问题。
温室效应对地球所带来的后果
1、“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因而地球两极冰山和冰川开始融化,会使海 平面上升,最终可能会使沿海城市和农田被 淹没.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生态平 衡铁破坏. 3、一些流行病发生和传播.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年 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 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 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测量水温:__________杯水的温度较高.
解释原因:太阳光透过杯口的玻璃后,会使杯内的水
面温度升高,而杯内的水的反射却很少能 穿透玻璃,这就是温室原理.
盖有玻璃片的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 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致使气候变暖的效 应。 过去10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增加了 55ppM,地球气温升高0.6摄氏度!二氧化碳 排放量预计2000年将达260亿吨,是1860年 工革命开始时的50多倍。 臭氧层破坏 1984 年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以来,人类也越 来越多的受到紫外线的困扰。最近,北极上 空臭氧层也日益稀薄。
第二节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日变化及影响因素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日变化 变化规律:白天低、晚上高。
日出前,二氧化碳浓度为370 mg/kg;日出后, 明显下降,平均每小时降低8 mg/kg; 9:00 到17:00,二氧化碳浓度维持330 mg/kg左右; 后又继续增加,知道日出前达到最大值。
(二)农田中二氧化碳的日变化
1.作物收获后,积雪覆盖时,二氧化碳浓度 始终维持在320 mg/kg; 2.有作物覆盖的地面上,情况复杂:如在北京的农田 中,作物生长旺盛时,自上午10:00到下午16:00, 二氧化碳浓度均较低,常接200 mg/kg;夜间二氧化碳 浓度最高值可达329 mg/kg;白天二氧化碳不足,主要 依靠与上层大气之间乱流交换与土壤呼吸释放的二氧 化碳进行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