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赤道 1500
政府曾多次向全世界发出紧急求救信
号,并曾经考虑在邻近的国家购买土
地,另建一个新的国家。但图瓦卢太 穷,拿不出钱来臵地,只有举国移民。两年来,已经有 3千多人移居到了 新西兰,剩下 还有九千多人等着搬迁。
二、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
感受什么是温室效应
取二只塑料杯,各装一半的清水,在一只杯上盖 一块玻璃片,把它们同时在太阳下晒1小时左右, 分别测量水温,进行比较。
温室效应对地球所带来的后果
1、“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因而地球两极冰山和冰川开始融化,会使海 平面上升,最终可能会使沿海城市和农田被 淹没.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生态平 衡铁破坏. 3、一些流行病发生和传播.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年 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 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 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测量水温:__________杯水的温度较高.
解释原因:太阳光透过杯口的玻璃后,会使杯内的水
面温度升高,而杯内的水的反射却很少能 穿透玻璃,这就是温室原理.
盖有玻璃片的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 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致使气候变暖的效 应。 过去10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增加了 55ppM,地球气温升高0.6摄氏度!二氧化碳 排放量预计2000年将达260亿吨,是1860年 工革命开始时的50多倍。 臭氧层破坏 1984 年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以来,人类也越 来越多的受到紫外线的困扰。最近,北极上 空臭氧层也日益稀薄。
原来是一片温带草原,现在是这样……
《京都议定书》是人类有史以来通过控制自身行动以减少对气 候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文件。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 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上,通过了 旨在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协议,这个协议就是《京都议 定书》。文件规定,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之间, 38个主要工业国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需在1990年 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削减8%, 日本和加拿大分别削减6%。其他缔约方也各有减排比例。根 据联合国的计划,《京都议定书》最迟应在2002年开始实施。 但该议定书需要包括所有发达国家在内的至少55个缔约方批准 才能生效,原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55%。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5%,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 总排放量的22%,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欧盟二氧 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7。
一、碳循环途径
光合 作用→有机 1、CO2→____ ____物→植物呼吸 _______ 作用 →CO2 光合 有机 2、CO2→___作用→ ___ 物→动物 _ __ 吸收→体内 氧化→CO2 光合 有机 3、CO2→____作用→ ____物→动植物尸体→ 微生物分解→CO2 有机 光合 4、CO2→___作用→ ____物→动植物残体→地下 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
图为这张拍摄于2002年2月17日的卫星照片显示了一块估计重达50亿吨的冰 雪区域从南极大陆解体,分散成数以千计的冰山的情景。这是全球气候变暖 的一个惊人结果。尽管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早在4年前就预测到这块面 积为3250平方公里、200米厚的冰雪区域将解体,但是没有料到它会解体得 如此之快.
最明显的影响表现在农业方面。随着二氧 化碳浓度的增加,植物的气孔(气体和水 蒸气通过的细孔)只要张开得小一点即可 收入同样数量的二氧化碳,这样,植物由 于蒸发所损失的水份就减少了,结果是植 物会长得更大。农作物生长较快,就可能 较快地把土壤中的养分吸光,农家就不得 不购买更多的化肥。粮食的质量可能随着 二氧化碳的提高而下降,因为叶子的含碳 量可能增加,含氮量可能减少。在温室效 应中,害虫和病害较易蔓延,这就需要更 多的农药治理。
第二节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日变化及影响因素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日变化 变化规律:白天低、晚上高。
日出前,二氧化碳浓度为370 mg/kg;日出后, 明显下降,平均每小时降低8 mg/kg; 9:00 到17:00,二氧化碳浓度维持330 mg/kg左右; 后又继续增加,知道日出前达到最大值。
(二)农田中二氧化碳的日变化
第一节 碳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 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 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 成的。
CO2
自 然 界 中 碳 的 循 环
CO2 呼吸作用
呼吸 光合作用
CO2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水生植物
腐败生物
煤 石油和天然气
2050年全球增温分布图
二氧化碳倍增引起的全球变暖的损失
国家和 地区 欧共体 美国 中国 全球
损失
(亿美元) 占GNP 比例(%)
720
670
190
2980
1.6
1.4
5.3
1.6
怎源自文库防止 温室效应?
①控制矿物燃料的 燃烧,合理开发、 合理利用燃料,寻 找新能源如太阳能、 生物能、地热等以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 故 ②保护森林、保护植 被,禁止乱砍滥伐, 植树造林,利用森林 涵养水源,调节气温。 ③控制人口激增。
È Õ ± ¾
Î Ú ¿ Ë À ¼
Ó ¡ ¶ È
¼ Ó Ä Ã ´ ó
² ¨ À ¼
¸ þ È ø ¿ Ë
Ä Ï ² Ç 85
Ä « Î ÷ · ç 78
° Ä ´ ó À û 76
µ Á Ï Ð 1 1861 1278 684 576 312 217 155 149 144 101
图瓦卢面临“灭顶之灾”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9日 11:06
(三)影响因素 直接因素:作物群体大小与光合作用强度; 间接因素: 1.太阳辐射 2.云 3.风速 4.温度
(二) 二氧化碳浓度的年变化
1750年以来CO2变化曲线
大气CO2浓度变化实测曲线
第三节 二氧化碳对作物的影响
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我们可以采取 哪些措施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利: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
于动植物生存。
弊: 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
因滥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 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 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 化。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 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干旱 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
前几年,一部名为《未来水世界》的电影,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地球被洪水淹 没的场面。 今天,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图瓦卢真的就将面临这样的问
题。根据该国气象部门发出的警告,今明两天,由于新月的影响,该国 周围水域将出现罕见大潮,图瓦卢极有可能被海水吞没。 图瓦卢由9个 环形小珊瑚岛组成,海拔都在4.5米以下。最近几年,随着地球气温的上 升,海平面提高,它随时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2000年,图瓦卢就遭遇了一次 灭顶之灾。当时,该国的海平面上 升超过3米,大部分地区都被海水淹 没,低洼处的房屋全部没顶。图瓦卢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被消耗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消 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 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 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 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至相等。
碳循环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 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 样的影响?
假如把这个温室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地 球,那么玻璃是什么?
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 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 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原因:自然界的碳循环 人为原因:大量使用煤、石油等 燃料;大量砍伐森林
从 1950 年到 1985 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 碳、氯氟烃、氮氧化物、甲烷等温室气 体增加了20倍。20世纪大气中温室气体 浓度呈指数增加,地球的温室效应被人 为增强,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和相随而来 的海面上升。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生 存困境的第一号问题。
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 坏了碳在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 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1950Ä ê ÄÄÄ ÷Ä ú ÄÄÄÄÄ· Ä× ÄÄ
2000 1500 Ò Ú ¶ Ö 1000 500 0
à À ¸ ú
Å ² Ã Ë
¶ í Â Þ Ë ¸
Ö Ð ¸ ú
1.作物收获后,积雪覆盖时,二氧化碳浓度 始终维持在320 mg/kg; 2.有作物覆盖的地面上,情况复杂:如在北京的农田 中,作物生长旺盛时,自上午10:00到下午16:00, 二氧化碳浓度均较低,常接200 mg/kg;夜间二氧化碳 浓度最高值可达329 mg/kg;白天二氧化碳不足,主要 依靠与上层大气之间乱流交换与土壤呼吸释放的二氧 化碳进行补充。
第四章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本章重点
1.碳循环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日变化及影响因素 3.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
引言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光合作用产物构成植物体95%的组成成分。近 年来,在高产田中的研究表明,无论氮磷钾、微 量元素、光、温、水等如何充足,碳的供应不足, 就会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障碍因素。此外,伴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温室效应 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在21世纪30年代以后农 作物怎样适应高浓度二氧化碳成为众多科学家最 抢手的热门领域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