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基本过程 PPT

合集下载

中职护理生理学课件《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中职护理生理学课件《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系统介绍了凝血因子的分类、各自的功能以及在凝血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与过程
深入讲解了纤维蛋白溶解的定义、生理意义及其详细的分子机制。
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的调控
全面概述了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介绍了近年来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背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Xa因子抑制剂等。
抗凝治疗
运用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等,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溶栓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
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
预防措施及生活调养建议
保持低盐、低脂、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血管健康。
纤维蛋白溶解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
探讨了纤维蛋白溶解在诸如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等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及研究进展。
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基因调控研究
概述了凝血与纤溶系统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表达调控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前沿研究动态介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与方法,如单细胞测序、蛋白质组学等,在凝血与纤溶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新发现。
纤维蛋白溶解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1
2
3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既保证止血功能,又防止血栓形成。
凝血与纤溶的平衡
体内存在多种调节因子,如抗凝物质、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等,它们共同维持凝血与纤溶的平衡。
调节因子的作用

【医学课件】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医学课件】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图3-14 纤维蛋白溶解示意图
纤溶酶原
激活物
血管激活物 组织激活物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
抑制物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催化作用
抑制作用
变化方向
正常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液态而不易凝固的原因:
①血管内膜光滑,不能激活凝血因子XII;
②血流速度快,会冲走和稀释一些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并被带到肝、
脾由吞噬细胞清除;
③血浆中存在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2)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
1)抗凝剂:枸橼酸钠+Ca2+
络合物,去除Ca2+
草酸盐+Ca2+
沉淀物,去除Ca2+
四、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1.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 胶冻状态凝块的过程,简称凝血
血清:在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收 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称血清。 (图3-3)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缺少纤维蛋白原和被 消耗的某些凝血因子.
4.抗凝和促凝
(1)体内抗凝活动
编号 因子Ⅰ 因子Ⅱ 因子Ⅲ 因子Ⅳ 因子Ⅴ 因子Ⅶ
同义名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钙离子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编号 因子Ⅷ 因子Ⅸ 因子Ⅹ 因子Ⅺ 因子Ⅻ 因子XIII
同义名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图3-13 血液凝固基本过程 (1)
①凝血酶原激活物
②凝血酶原
凝血酶
③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催化方向
变化方向
图3-13 血液凝固全过程示意图 (2)
内源性凝血

生理学 血液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护理课件

生理学 血液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护理课件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 纤维蛋白多聚体,交织成网状结构, 将血小板和红细胞包埋在其中,形成 牢固的凝血栓子。
血小板活化与聚集
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处迅速到达并发挥 作用,通过释放出血小板颗粒中的活 性物质,活化血小板并促进其聚集, 形成血小板血栓。
血液凝固的调节
抗凝物质的作用
抗凝血酶、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 子途径抑制物等抗凝物质通过抑 制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活性,对 血液凝固过程进行负向调节。
VS
内源性纤溶系统主要由t-PA和u-PA等 蛋白质组成,它们在血液中以非活性 形式存在。当需要时,这些蛋白质被 激活并发挥作用。外源性纤溶系统则 由外部因素如细胞表面、细菌或病毒 等引发。血液pH值和Ca2+浓度等理 化因素也影响纤溶系统的活性。此外 ,一些疾病和药物也能影响纤溶系统 的功能。
03
肺栓塞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治疗。
出血性疾病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护理
01
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药物治疗,定期复查。
血友病护理
02
避免剧烈运动和创伤,定期输注凝血因子,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03
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遵医嘱输注血小板,观察出血情况。
其他相关疾病的护理
纤溶系统的作用
纤溶系统通过分解纤维蛋白多聚体 和清除已形成的血栓,对血液凝固 过程进行正向调节。
血液循环的调节
血液循环中的血流速度、血管通透 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状态等因素也会 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02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的概述
纤维蛋白溶解是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重要的凝血机制之一,它 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对维持血液流动性和止血具 有重要意义。

血液凝固基本过程ppt课件

血液凝固基本过程ppt课件

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 的凝血过程。 组织因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组织 细胞。 当血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受细菌毒 素、免疫复合物刺激时,组织因子得以与血液接 触,并作为FⅦa的受体与FⅦa结合形成复合化物 ,在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迅速激活FⅩ因子, 成为FⅩa。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于血液。当血液与带负 电荷的胶原组织接触后,导致FⅫ激活为FⅫa而 启动内源性凝血。 FⅫa还能通过使前激肽释放酶的激活使之成为激 肽释放酶正反馈促进FⅫa的形成。因子FⅫ激活 到FⅪa形成为止的步骤,称为表面激活。 表面激活所形成的FⅪa再激活因子FⅨ生成FⅨa ,这一步需要有钙离子存在。 FⅨa再与FⅧ和血小板磷脂及钙离子组成因子FⅧ 复合物,即可激活因子FⅩ生成FⅩa
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
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作用下激 活成为凝血酶。 凝血酶原形成后可催化血浆中的可溶性纤 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在FXIIa和 钙离子的作用下,形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 白多聚体,并网罗血细胞形成凝胶状的血 凝块。

昆明海源学院
2014级医学影像技术一大班四、 五、六小班
血液凝固基本过程
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 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凝血因子
血液和组织中参与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统 称为凝血因子。 有12中凝血因子用罗马数字编号,在凝血 因子中除了FⅣ和磷脂外,其余都为蛋白质 。 大多数凝血因子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势存在 于血浆中,需要激活才能发挥作用。

血液凝固过程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续被激活的 过程,其最终结果是形成凝血酶和纤维蛋 白。 血液凝固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凝血酶原酶 复合物的行成、二.凝血酶形成、三.纤维蛋 白形成。

血液生理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的过程 生理学课件

血液生理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的过程 生理学课件

凝血因子特点
➢ 除因子Ⅳ为钙离子外,其余已知的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 ➢ 因子Ⅱ、Ⅸ、Ⅹ、Ⅺ、Ⅻ以无活性的酶原存在于血液中,
通过激活后才具有活性。 ➢ 大多数因子都在肝合成,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必
需有维生素K的参与。 ➢ 除因子Ⅲ为组织因子外,其它因子均存在于新鲜的血浆中。
血液凝固机制和过程--瀑布学说


形 成
凝 血 酶
激肽释放酶
Ⅻa
前激肽释放酶
Ⅺa
Ca2+

Ⅸa
B型血友病
PF3 Ⅷ
A型血友病

Ca2+
PF3
Ⅹa Ⅴ
Ca2+

Ⅱa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凝血的全部
凝血因子都来自血 液的凝血途径。
Ca2+
白纤 形维 成蛋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ⅩⅢa
ⅩⅢ
Ca2+
内源性凝血
接触异物 胶原
凝 血


课后思考
➢ 血液凝固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 为什么维生素K具有促凝作用?
血液凝固的过程
血液凝固是如何发生的?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 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最终反应: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 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血液
血清
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浆 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后者无纤维蛋白原等成分
血清 血浆
4
凝血因子
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凝血因子。
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

凝血机制ppt

凝血机制ppt
2: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TF释放到TF-FⅦa-Ca²+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其参与的凝血因子并非 全部来源于血液中(组织因子TF)。外源性凝血因子有Ⅲ,Ⅶ以及组织因子TF。临床常用PT来 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
3: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F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途径。 主要包含凝血酶的形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共同凝血因子主要有Ⅰ,Ⅱ,Ⅳ,Ⅴ,Ⅹ。
因子Ⅰ 因子Ⅱ 因子Ⅲ 因子Ⅳ 因子Ⅴ 因子Ⅶ 因子Ⅷ 因子Ⅸ 因子Ⅹ 因子Ⅺ 因子Ⅻ 因子ⅩⅢ PK HMWK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分布全身组织) Ca2+ 易变因子 稳定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A 抗血友病球蛋白B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活酶前加速素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激肽释放酶原 高分子量激肽原


机制
医学检验科
汇报人:XXX 日期:2024.11.08
目录
CONTENTS
01 凝血机制 02 凝血常规检测项目
PA R T. 0 1 凝血机制
凝血
血管壁 血小板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抗凝
正常出凝血状态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按 一定顺序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缩短 ● 高纤维蛋白血症。 ● 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存在。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是纤维蛋白原 和纤维蛋白被血浆素分解后产生的降解产物,其含量的高低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 强度。FDP能抑制纤维蛋白形成,有抗凝血酶作用,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

血液凝固过程 ppt

血液凝固过程 ppt
-
1
血液凝固:
血液从流动的液
体状态变成不能
流动的胶冻状凝
块的过程即为血
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这是由凝血因子
参与的一系列蛋
白质有限水解的 过程。
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 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
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
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
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
-
2
在血液凝固过程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发生收缩并 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这种液体被称为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缺乏 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又增添了少量血凝 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活的酶称为这些因子的活性型,习惯 上于该因子代号的右下角标"a"表示 。如因子Xa等。因子III是以活性形 式存在于血液中。因子III正常时只 存在于血管外的组织中。因子II、 VII、IX、X都是在肝脏合成的,合成 时需维生素K参与。
-
6
凝血 从开 始到 形成 凝血 酶之 前为 止, 是由 内源 性和 外源 性两 个系 统组 成。
-
12
主要受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调节。 TFPI是存在于正常人血浆及血小板和血管内 皮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它通过与因子Ⅹa或 因子Ⅶa-组织因子-因子Ⅹa结合形成复合物 来抑制因子Ⅹa或因子Ⅶa-组织因子的活性。 另外,研究表明,内源凝血和外源凝血途径
可以相互活化。
-
13
-
14
-
15
-
4
血液和组织中直 接产于凝血的物 质统称为凝血因 子(coagulation factors)。公认 的凝血因子共有 12种,国际命名 法用罗马数字编 号。

凝血过程ppt课件

凝血过程ppt课件
严重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从而引发凝血障碍。这 可能导致患者面临更高的出血风险和更严重的出血症状。
解决方案: 对严重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凝血障碍,同时 采取措施预防出血。
案例二:血友病患者的治疗与管理
血友病的凝血障碍及治疗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障碍疾病,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凝血因子而导 致出血倾向。治疗血友病的关键是定期输注凝血因子,以维持正常的凝
肝脏疾病的影响
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因子产生减少,导致凝血障碍和出血倾向。
CHAPTER
05
凝血过程的调节与干预
生理性调节机制
内源性调节
通过生理性止血机制,如血小板活化、 凝血因子激活等,实现凝血过程的自我 调节。
VS
外源性调节
通过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酸碱度等, 对凝血过程产生影响,以维持血液的正常 凝固。
收缩作用
血小板通过收缩作用将血凝块内的纤 维蛋白交联得更紧密,从而加固血凝 块。
凝血因子与血小板的关系
01
相互协同作用
02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血液凝固 过程中相互协同,共同完成止
血过程。
03
相互制约作用
04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凝血因子 的过度激活或血小板的过度反 应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不
止。
CHAPTER
药物治疗与干预方法
01
02
03
抗凝药物
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达到抗凝效果,如肝素、 华法林等。
溶栓药物
通过激活纤溶系统,促进 血栓溶解,如尿激酶、链 激酶等。
其他药物
如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 免疫应答,间接影响凝血 过程。

血液凝固过程 PPT课件

血液凝固过程 PPT课件

凝血 从开 始到 形成 凝血 酶之 前为 止, 是由 内源 性和 外源 性两 个系 统组 成。
内源性凝血:
是指参与凝血的 因子全部来自血 液,通常因血液 与带负电荷的异 物表面(如玻璃、 白陶土、硫酸酯、 胶原等)接触而启 动。
临床上以凝血酶原时间 测定来反映外源性凝血 途径的状况。
当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 表面接触时,首先是FⅫ结 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 为FⅫa。FⅫa的主要功能 是激活FⅪ成为FⅪa,从而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组织因子是存在于多种细胞质膜中 的一种特异性跨膜蛋白。当组织损 伤后,释放该因子,在钙离子的参 与下,它与因子Ⅶ一起形成1:1复 合物。一般认为,单独的因子Ⅶ或 组织因子均无促凝活性。但因子Ⅶ 与组织因子结合会很快被活化的因 子Ⅹ激活为Ⅶa,从而形成Ⅶa组织 因子复合物,后者比Ⅶa单独激活因 子Ⅹ增强16000倍。外源性凝血所需 的时间短,反应迅速。
此外,FⅫa还能通过使前 激肽释放酶的激活而正反 馈促进FⅫa的形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FⅫ结合于异物表面到FⅫa的形成过程 称为表面激活。表面激活还需要高分子量激肽原的参与,它 作为辅因子可加速表面激活过程。
外源性凝血:
是指参加的凝血因 子并非全部存在于 血液中,还有外来 的凝血因子参与止 血。这一过程是从 组织因子暴露于血 液而启动,到因子 Ⅹ被激活的过程。
主要受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调节。 TFPI是存在于正常人血浆及血小板和血管内 皮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它通过与因子Ⅹa或 因子Ⅶa-组织因子-因子Ⅹa结合形成复合物 来抑制因子Ⅹa或因子Ⅶa-组织因子的活性。 另外,研究表明,内源凝血和外源凝血途径 可以相互活化。
编号 因子I 因子II 因子III 因子IV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ppt课件.pptx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ppt课件.pptx
• 纤溶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 维蛋白的降解。
• 二、纤维蛋白溶解
(三)抗凝血系统
• 生理状态下,体内存在着多种凝血因子,但是血液在血管 内不会发生凝血,即使血管损伤发生出血而引起的血液凝 固也仅发生在受损局部,而没有发生广泛的血管内凝血, 这意味着体内还存在着与凝血系统相对抗的抗凝系统。
• 在抗凝时体液抗凝系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种主 要的抗凝物质。
1.抗凝血酶Ⅲ 2.肝素 3.蛋白质C系统 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一)凝血因子
• 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一命名原则,用罗马数字按照各因子
被发现的顺序编号。
• 凝血因子的特点
– ①凝血因子大都存在于血浆中,仅Ⅲ因子存在于组织中 – ②除因子Ⅳ是Ca2+外,其余均属蛋白质 – ③部分因子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激活才具有活性如,
被激活的因子通常在其右下角标“a”,表示“活性型”凝血因子 – ④大多数凝血因子在肝合成,并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如Ⅱ、Ⅶ、Ⅸ、Ⅹ),
当肝受损或维生素K缺乏时,将导致凝血障碍而发生出血倾向
(二)血液凝固的过程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SKຫໍສະໝຸດ PKⅫⅫa
组织损伤

Ⅺa
Ca2+
Ca2+

Ⅷ PF3
Ⅸa Ca2+

Ⅴ PF3
Ⅹa
Ⅲ Ⅶ Ca2+
Ⅹ ⅩⅢ

Ⅱa
Ca2+
ⅩⅢa

Ⅰa
Ca2+
催化方向
变化方向
纤维蛋白 多聚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 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液和组织中参与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统 称为凝血因子。
有12中凝血因子用罗马数字编号,在凝血 因子中除了FⅣ和磷脂外,其余都为蛋白质。
大多数凝血因子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势存在 于血浆中,需要激活才能发挥作用。
血液凝固过程
--谢谢
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
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作用下激 活成为凝血酶。
凝血酶原形成后可催化血浆中的可溶性纤 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在FXIIa和 钙离子的作用下,形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 白多聚体,并网罗血细胞形成凝胶状的血 凝块。
昆明海源学院
2014级医学影像技术一大班四、 五、六小班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续被激活的 过程,其最终结果是形成凝血酶和纤维蛋 白。
血液凝固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凝血酶原酶 复合物的行成、二.凝血酶形成、三.纤维蛋 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可分为内源性凝 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于血液。当血液与带负 电荷的胶原组织接触后,导致FⅫ激活为FⅫa而 启动内源性凝血。
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 的凝血过程。
组织因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组织 细胞。
当血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受细菌毒 素、免疫复合物刺激时,组织因子得以与血液接 触,并作为FⅦa的受体与FⅦa结合形成复合化物, 在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迅速激活FⅩ因子,成 为FⅩa。
FⅫa还能通过使前激肽释放酶的激活使之成为激 肽释放酶正反馈促进FⅫa的形成。因子FⅫ激活 到FⅪa形成为止的步骤,称为表面激活。
表面激活所形成的FⅪa再激活因子FⅨ生成FⅨa, 这一步需要有钙离子存在。
FⅨa再与FⅧ和血小板磷脂及钙离子组成因子FⅧ 复合物,即可激活因子FⅩ生成FⅩa
外源性凝血途径
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首先是 小血管于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 血管封闭;主要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血 管反应,但持续时间很短。其次是血管内膜损 伤,内膜下组织暴露,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 凝血系统;由于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缓, 有利于激活的血小板粘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 成团,成为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接 着,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即血浆中可溶的 纤维蛋白源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 并形成了由血纤维与血小板一道构成的牢固的 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与此同时,血浆 中也出现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动与纤维蛋白溶解 活性,以防止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漫延 到这一局部以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