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政治必修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政治必修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关系 ③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显华示民了族中是华多民民族族厚的重共 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意义 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判断: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相加。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1)含义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高度称赞我国四大发明:“我们
若要观察科新学发明技的术力量是、一效能个和民结果族,文最显明著程的例度子的便是重印要刷术标、志之一
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 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 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 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 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 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 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 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 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感悟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 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 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 源。
Hale Waihona Puke (2012.全国.21)8.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特征之三)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注收意、:借兼鉴收并其蓄他不民是族指文化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2张PPT)

中 国 菜
受历史、地理等因 素的影响,各地区 文化具有明显的的 区域特征。
川菜 粤菜 鲁菜 苏菜 徽菜 闽菜 浙菜 湘菜
不同区域的文化, 长期相互交流、相 互借鉴、相互吸收, 既渐趋融合,又保 持着各自特色。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议题三:

议一议,是什么法宝能够让中华饮食文化
传承如此之久?
传承法宝: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 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 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印
议题一:

想一想,“吃”中包含了哪些中华文化?
“吃”中包含的文学艺术
用“吃”表达心情:对酒当歌、茶饭无心 用“吃”创作艺术:钱钟书《吃饭》、梁秋实《雅舍谈吃》、 老舍《茶馆》
“吃”中包含的语言特色
你好= “吃了吗?” 工作技能= 吃饭家伙 失业= 丢了饭碗
广东怪食特色
阿一鲍鱼 冰糖燕窝
广博奇杂的广东饮食
粤菜最大特色便是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飞 禽走兽、山珍海味、中外食品,无所不有,可谓全 国之冠。丰富精细的选材和清淡的口味恐怕是粤菜 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粤菜味道讲究“清、鲜、嫩、 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粤菜调 味品种类繁多,遍及酸、甜、苦、辣、咸、鲜。这 种追求清淡、追求鲜嫩、追求本味的特色,既符合 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 种科学的饮食文化。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既渐趋融
提醒: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源远
从2011年元旦至2月17日(正月十五),山东东营市在全市范 围内集中举行以“弘扬好客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引导大众消 费、满足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为主题的2011年“好客山 东贺年会”系列活动。“好客文化”是齐文化、鲁文化共有的
文化基因,已经沉淀为鲜明的“山东性格”。
文化内敛性强,且热情奔放并含有特定的民族个性。 (2)我们家乡文化与这些文化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 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不仅有明显的 区域特征,而且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4.教材P70
提示:(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流传于楚雄
彝族自治州南部山区的花鼓舞,风格矫健有力、开朗豪放、节 奏鲜明;壮族“板鞋舞”,表现力丰富,它借助道具敲打和音 乐伴奏,跳出协调一致的优美舞姿。 (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
当时高水平的建造工艺,整个设计集美观与实用于一身。
(1)想一想:《月下独酌》形象地说明了文学艺术有何作
用?
(2)和同学交流一下,赵州桥的设计和修建,对于我们今天 挖掘古代发明创造有何价值? 提示:(1)说明了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 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赵州桥的设计和修建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情景导入] (教师用书独有) 中国文化素有“博大精深”之称,从远古的陶器到汉代的
瓷器、从河姆渡的漆器到夏商周的青铜器,从富丽绚烂的丝绸
衣饰到充满东方哲学精神的书画艺术,从老庄哲学到唐诗宋词 明清小说等等,无不令世界激动和惊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材探究解读] (教师用书独有)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6.2

高考调研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 (1)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 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 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考调研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
(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 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高考调研
构建体系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
高考调研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
高考调研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
(3)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 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 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内容: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 积极成分。
合作探究·共提能 课堂探究 探究1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甘肃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大 家庭。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为代表的宗教 文化,以裕固族、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为代表 的草原游牧文化,以回族等民族为代表的穆 斯林商业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
高考调研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
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语言文字, 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使民族文化呈现出鲜明 的地方特色,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与享誉世界的敦煌文 化、丝路文化并称为本省的三大特色文化。 (1)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点的?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  (共23张PPT)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 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 贡献。回答2~3题。 2.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 其特点是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
三、中华文化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们几千年来克
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
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
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总结: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从内容上 看;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从地域上 看;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从民 族上看;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C、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地位
中华文化之科学技术篇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
河北赵州桥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祖冲之与圆周率
四大发明
2、科学技术
地 位 中国古代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 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
民族性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 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2)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
二、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的原因?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11: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11: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 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马克思对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有一段生动 的描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 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 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 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 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 杠杆。” 马克思的话,在很深层次上揭示了中国 四大发明给欧洲历史进程带来的巨大影响。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 生活的强大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 不竭力量之源。
1、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在各地呈现出风味多样的特点, 风味上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特色。这说明我国的饮食文化 ①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 ③与西方饮食文化融为一体 ④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二、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 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特点: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 色。(共性和个性) (3)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等, 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博大精深的原因 (1)内容: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求同存异)和对其他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理解。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我国南北差异举例
南繁北齐 (语言)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
南细北爽 (性格)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比较直率
南米北面 (饮食)
南方人爱米食,北方人爱面食
南敞北实 (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成因: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从视频中能感受到中华文化有何特点?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内容极为丰富,涵盖绘画、刺绣、茶艺等多方面。 2.工艺精美,独具特色 3.……
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 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包容性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 文学篇
1、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A.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 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科学技术
特 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
意 义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区分几个“重要标志”
(1)科学技术 (2)汉字 (3)文化遗产 (4)传统建筑 (5)印刷媒体
的推广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2《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2《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ppt课件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杨度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岳麓书院濂溪祠门联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南丹白裤瑶
白裤瑶是瑶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分支, 因该分支男子常年穿着白裤而得名,主 要分布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总人口约3万 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 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分支,被称为“人 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一个由原始社会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6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文学艺术丰富绚丽
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 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 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8张PPT)
②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 民族的骄傲。
材料一:佛教源于印度,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至隋唐时期,与儒家道家思想 完成三教合一的奇特景观。 材料二: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 “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 箭的作战方法,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相互反驳诘难, 又最终相互借鉴吸收,终于完成儒家的至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公元1- 公元401- 公元1001-
前1世纪 400年 1000年
1500年
时代 比例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 南北朝到 北宋到明中
东晋 北宋初

50%
62%
71%
58%
以上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
3.科学技术
地位: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南敞北实(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1.区域 Nhomakorabea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 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各 自保持着特色。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 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

第三单元是前两个单元的逻辑延伸,也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只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砥柱中流。

可见,本框题是衔接全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四、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共56张PPT)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共56张PPT)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意:包容也是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 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 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 化,“师夷长技以制夷”。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2.区域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3.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China:瓷器、中国 距今两千年前的汉朝,中国陶瓷
已经向周边国家传播。唐朝开拓了丝 绸之路,中国陶瓷传到阿拉伯地区, 再传到欧洲。从17世纪起,中国瓷器 向欧洲大量输出,延续了近300年,品 种之多,数量之巨,影响之广。《英 国大百科全书》:“从来没有过什么 工艺品可以跟中国的瓷器相媲美。”
知识拓展:快速识别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时,可从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求同存异侧重于中华文化 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处时的和谐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与其他民 族文化之间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 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 也并非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教学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教学课件(共23张PPT)

2016年“贺年会”是大力推进春节文化旅游消费大发展大繁荣
的重大举措,突出“山东好年,客来山东”主题,发挥市场主
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年节旅游消费需求。
(1)“好客文化”沉淀为鲜明的“山东性格”表明了中华文 化的什么特征?
(2)导致齐鲁文化与其他文化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3)齐鲁文化与各地特色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复习提问
1、汉字和史书典籍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怎样的 作用? 2、怎样创造中化文化新的辉煌? 3、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 1.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 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 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二、重点知识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在于它具有独特性、区域 性和民族性。独树一帜,具有区域色彩和民族色彩的中 华文化,充分显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堂小结
目标测试
1.木版年画是指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的年画。木版
年画是中国覆盖面广、流派多、地域风格丰富的民间艺术
门类,它鲜艳浓烈、节日气氛浓郁,画面情趣盎然,深为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区域文化的成因 自然条件
我国幅发员展辽程阔度,各地____________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___________不同。 2.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不同融区合域的文化长期交流、借特鉴色、吸收,既渐趋 __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__。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提示:
(1)表明了中华文化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反映了 它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文化——敦煌幽梦、楼兰古韵 湖湘文化—湖湘戏曲—杂技
思维升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看了材料,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 感性:
①吴越文化:评弹—饮酒品茗—紫砂壶—盆景—山水画---园林 ②滇黔文化:傣族孔雀舞—苗族笛笙—民族山寨— 贵州吊脚楼
理性:
①吴越文化:人工雕饰、流动开放、精致淡雅--- 水乡文化 ②滇黔文化:原生态、内敛性强、热情奔放、多样性— 山寨文化
彝族节日—赛装节
侗族节日—播种节
瑶族节日—耍歌堂节
佤族节日—青苗节
布朗族节日—成丁节
怒族节日—祭天节
赫哲族节日—跳路神节
中华文化之 民族文化篇
舞维 姿吾
尔 族 的
自由舒展,轻快灵活,不时会出现戛然静止 和风趣幽默的小动作,绚丽而精彩
鼓彝 舞族
的 铜
姿
藏 族 的 舞
民族文化的 多样性 腻 柔 和 而 细
第六课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河北赵州桥
杭州灵隐寺
嘉兴烟雨楼
雷锋塔
承德避暑山庄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
黄鹤楼
戚继光牌坊
中华文化之 建筑篇
商周四羊尊
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欧阳修——无酒不成文
曹操——煮酒论英雄
中华文化之 酒文化篇
茶具
功夫茶
中华文化之 茶文化篇
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
古代天文仪器-日晷






中华文化之 科学技术篇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比例
公元前 6-公元 前1世纪
50%
公元1400年
62%
公元 4011000
71%
公元 10011500
58%
表中所展示的有中国历史四个阶段,大致是春 秋到西汉、东汉到东晋、南北朝到北宋初年、北 宋到明中期。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 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是推动世界文明 进步的重要力量。
宗教色彩浓郁, 长袖善舞
朝鲜族跳舞
轻快,典雅,动中有静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 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民族的特性。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共同创 造了中华文化. 注意:不要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
科学技术
1.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 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 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 的生动体现
吴越文化
岭南文化—民间舞蹈—舞龙
中华文化之 地区文化篇
●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历史和地理的因素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原因: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 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 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藏族节日—元根灯会
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 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 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 西方世界的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 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 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 吸取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
(2)地位: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
化的骄傲。
(3)意义:
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 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 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包容性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见证 汉字 源远流长



史书

典籍

华特 文点 化
包容性
原 因

化表 现
区域性

民族性
咏春拳
太极拳
李小龙
(一)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绘画
书法
中华文化之艺术篇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中华文化之文学篇
王羲之 书法
齐白石画虾
中华文化之艺术篇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
特点:历史——辉煌而悠久 内涵——丰富而绚丽 风格——鲜明而独特
作用:对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有独特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