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零件磨削酸洗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承零件显示缺陷酸洗工艺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轴承零件显示缺陷酸洗的技术要求、酸洗前的准备、工艺程序、工艺参数、操作要点、酸洗缺陷和防治措施、槽液的化验、更换周期、维护及注意事项。

作用:本规程适用于轴承钢零件在热处理、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软点、脱碳、贫碳、烧伤等缺陷的酸洗现实。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适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10 – 89 -碳酸钠;
GB320 – 83 –盐酸;GB337-84-硝酸;GB2091-80 –磷酸;GB2367 – 80-亚硝酸钠;JB4323 – 86-水基金属清洗剂;Q/B5008-92 –防锈液中碳酸钠- 亚硝酸钠的分析方法;Q/B5011-98-酸洗液、高锰酸钾- 磷酸混合液的分析规程。

3.技术要求:
3.0 酸洗前轴承零件表面的技术要求:(1)应无可见油污、磁粉、脏物和无机盐结晶。

(2)应无严重锈蚀。

3.1 酸洗后的零件表面的技术要求:(1)应进行100%的外观检查。

(1)零件表面应是均匀一致的银灰色或浅灰色。

(3)零件烧伤处的颜色一般是黑色、也有亮白色;软点处的颜色为深灰色或暗黑色:脱碳处的颜色为灰白色。

(4)零件烧伤处的形状为条状、叶状或点状,一般有明显的界面,有一定的方向,即多数沿着加工的方向。

4 工艺材料要求
固体金属清洗剂按JB4323中高效型执行。

亚硝酸钠按GB 2367中不低于二级执行。

碳酸钠按GB 210中不低于三级执行。

高锰酸钾化学纯;二氯化锡化学纯;锡粒化学纯:硝酸按GB 337中不低于二级品执行。

盐酸按GB 320中不低于H - 31执行。

磷酸按GB 2091中不低于二级品执行。

5 酸洗前的准备
5.1 所有酸洗的零件必须清洗干净,不允许有油污、磁粉、尘埃等脏物。

脏物须用锯末、煤油或汽油清洗干净。

若零件有严重的锈蚀,须除锈后再酸洗,能酸洗掉的轻微锈可不控制。

5.2 零件的装挂:钢球、滚子要用筐算细,一次装入量不超过筐子体积的1/2。

套圈酸洗时,一般用单钩或多钩酸洗,个别情况小型轴承套圈可装筐酸洗。

但一次装筐量不超过筐子体积的1/3。

5.3 搬动零件时,要戴上干净手套,防止手汗生锈。

5.4 操作要点:装挂是要保证零件之间、零件与挂件之间为点接触或线接触。

6 工艺程序、工艺参数、操作要点
6.1 (去脂)清洗
6.1.1 配方与工艺条件固体金属清洗剂4%~5% 自来水余量
温度75℃~90℃时间1~5min
6.1.2 操作要点
将零件放入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1分钟。

6.2 热水漂洗
将零件放入热水(75℃~90℃)槽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30秒,热水应保持清洁。

6.3 流动冷水漂洗
将零件放入流动的(自来水)冷水槽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30秒,直至零件冷却至室温。

6.4 酸洗
6.4.1 配方与工艺条件:
热处理回火温度低于200°以下的轴承零件:
硝酸 2.5% ~ 3.5%
自来水余量
温度室温
时间20s~50s
热处理回火温度低于200°C~300°C以下的轴承零件:
硝酸 4.5% ~ 5.5%
无水乙醇余量
温度室温
时间30s~50s
6.4.2 操作要点:将零件放入槽内,窜动或摇动数次,保持均匀的浸蚀。

零件从酸液中取出要立即放入流动冷水中漂洗。

6.5 流动冷水漂洗:将零件放入流动的(自来水)冷水槽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30秒,直至零件冷却至室温。

6.6 第一明化
6.6.1 配方与工艺条件
高锰酸钾 4 %~6 %
磷酸10 %~12 %
自来水余量
温度室温
时间30s~60s
6.6.2 操作要点:将零件放入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并且要严格控制酸洗时间,零件从酸液中取出要立即放入流动冷水中漂洗。

6.7流动冷水漂洗:将零件放入槽内,窜动或摇动数次,保持均匀的浸蚀。

零件从酸液中取出要立即放入流动冷水中漂洗。

6.8 第二明化
6.8.1 配方与工艺条件
二氯化锡200g/100Kg盐酸
金属锡15g~25g/100Kg盐酸
盐酸余量
温度室温
时间30s~60s
6.8.2 操作要点:将零件放入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并且要严格控制酸洗时间,零件从酸液中取出要立即放6.9流动冷水漂洗:将零件放入槽内,窜动或摇动数次,保持均匀的浸蚀。

零件从酸液中取出要立即放入流动冷水中漂洗。

6.10 中和
6.10.1 配方与工艺条件
碳酸钠 5 %~7 %
自来水余量
温度室温
时间1min~2min
6.10.2 操作要点
将零件放入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其中要露出水平面3~5次,每次在空中停留10~20秒,再放入槽液内,继续摇动。

6.11流动冷水漂洗:将零件放入槽内,窜动或摇动数次,保持均匀的浸蚀。

零件从酸液中取出要立即放入流动冷水中漂洗。

6.12 防锈
6.12.1 配方与工艺条件
亚硝酸钠10%~12%
碳酸钠1%~2%
温度室温
水余量
时间30s~60s
6.12.2 操作要点:
将零件放入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使水脱干净。

6 13 检查:酸洗后的轴承零件应立即按酸洗后的零件表面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1)应进行100%的外观检查。

(1)零件表面应是均匀一致的银灰色或浅灰色。

(3)零件烧伤处的颜色一般是黑色、也有亮白色;软点处的颜色为深灰色或暗黑色:脱碳处的颜色为灰白色。

(4)零件烧伤处的形状为条状、叶状或点状,一般有明显的界面,有一定的方向,即多数沿着加工的方向。

)进行酸洗质量检查,检查时零件表面不允许擦,但如有疑问时可用脱脂棉沾取乙醇或防锈液擦,擦后仍有疑问时允许第二次酸洗检查。

6 14 提交:检查后的零件应立即送交下工序防锈处理。

零件在酸洗间停留不得超过四小时。

8 注意事项:
8 1 在酸洗过程中要严格按工艺的顺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便颠倒工艺顺序。

8 2 从每一个槽中取出的零件,要待槽液流净后在向下槽移动,以免影响槽液成分。

8 3 流动冷水操在酸洗过程中要一直保持冷水的流动,清洁,不能有混浊现象。

8 4 少数零件因明化不好,需再次明化时,必须经过流动冷水清洗后再按顺序明化
8 5 酸洗零件、配制或更好酸液时,要在通风和安全保护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8.6 更换槽液时,须将槽子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2次至4次后,再配制新液。

8.7 配制酸液时,须缓慢将浓酸倒入水或酒精中,并不断搅拌,若有固体的要先加固体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浓酸。

严禁将水倒入浓酸中,否则会使酸液出或发生爆炸事故。

8.8若发生酸、碱溶液溅到皮肤和眼内,应立即用清洗冲洗。

若浓酸液洒在地上时,应先用清水稀释一下,然后用碱面中和,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8.9搬动酸缸时要先检查是否有损坏地方,然后才能小心搬动。

8.10酸液和碱性材料应分开存放,酸洗及库房严禁吸烟。

9 酸洗进常见的缺陷、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按表2规定。

轴承零件的防锈工艺规程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轴承零件除锈的技术要求、工艺参数、操作要点。

本规程适用于轴承钢、碳钢半成品零件和成品零件的除锈。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适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100 – 1992 -碳酸钠;GB2367 – 1990-亚硝酸钠;JB432
3 – 1990-水基金属清洗剂;Q/LC(B)0029-2000 水基金属清洗剂技术条件。

3 技术条件:所有经本工艺除锈后的零件尺寸不便,表面光亮度不变,颜色不变。

4 工艺材料:。

碳酸钠按GB 210执行。

盐酸化学纯。

冰醋酸化学纯;磷酸化学纯。

亚硝酸钠按GB 2367执行;水基金属清洗剂按Q/LZC(B)0029执行。

5 工艺程序、工艺参数、操作要点:
5 1 去脂;
5 1 1 配方与工艺条件:水基金属清洗剂-- 4% - 5% :自来水-- 余量;温度75 —85 :时间—大于1min 5 1 2 操作要点:将零件放入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30秒;
5 2 热水漂洗:将零件放入热水(70 – 80)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30秒;
5 3 冷水漂洗:将零件放入流动的自来水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30秒;
5 4 防锈
5 4 1配方与工艺条件:盐酸--38%;冰醋酸--25%;磷酸--5% ;666清洗剂--1% ;自来水—余量:时间–2min;
5 4 2 操作要点:将零件放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锈蚀严重的零件可以延长酸洗时间,但时间不超过5分钟;零件取出后要立即放入流动冷水中漂洗;
5 5流动冷水漂洗:将零件放入流动的自来水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30秒;
5 6 中和:
5 6 1 配方与工艺条件:碳酸钠—5% —6%;自来水—余量;温度—室温;时间1–2min;
5 6 2操作要点:将零件放入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
5 7流动冷水漂洗:将零件放入流动的自来水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30秒;
5 8 防锈:
5 8 1 配方与工艺条件:亚硝酸钠—10% —12%;碳酸钠—1% —2%;自来水—余量;温度—室温;时间30–60S
5 8 2 操作要点:将零件放入流动的自来水槽液内,窜动或摇动数次,时间不少于30秒;
6 注意事项:1所有要除锈零件的表面不得有油污和脏物,必须先清洗干净才能进行除锈。

2 在酸洗零件和配制酸液时,要在通风和安全保护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3 在酸洗时,要严格按工艺顺序进行操作,不得随便颠倒工艺顺序。

4 从每个槽中取出的零件要待达量槽液流下后,在向下槽移动,以免影响槽液成分。

5 流动冷水槽在酸洗过程中,要一直保持冷水的流动、清洁。

成品防锈操作规程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轴承成品防锈的技术要求(轴承的清洗、涂油、包装)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本规程适用于大型成品轴承的清洗、涂油、包装。

2 引用标准:
3 技术要求:(1)清洗后的成品轴承表面应无肉眼看可见的杂质、尘埃、脏物及手纹印等。

(2)凡径检查合格的轴承应在
4 小时内清洗、涂油、包装完毕。

(3)涂油后的轴承油膜要均匀一致,不许有未涂到之处。

(4)包装后的轴承应严密、牢固、不允许有破裂之处和裸露之处。

4 清晰、涂油、包装要求:(1)清洗:介质:煤油或专有清洗煤油。

方式:加压喷涂;温度:室温;
(2)涂油:介质:防锈润滑两用油;方式:机械喷涂;温度:室温;(3)包装:外径小于200mm的普通品及精密品轴承用双层聚乙烯单个包裹,在以适量的套数用牛皮纸卷包,卷包不得少于2.5圈。

两端多余部分(每端应长出60mm到70mn)塞如筒中。

外径200mm到300mm的普通品及200mm精密品轴承用双层聚乙烯单个包裹,在以双层牛皮纸裹包。

外径大于300mm的普通品及精密品轴承用双层聚乙烯通过内经包裹,在缠一层聚乙烯塑
料带,最外层用编织袋缠绕(带宽120mm到150 mm)带与带之间互压不少于三分之一,缠绕后在内径打结。

分离轴承必须三点捆扎后,再进行清洗、涂油、包装。

保持器与滚子组合件的轴承应单独包装。

5 8 1

5 4 1
7.1 检查规则
所有酸洗后的零件应100%进行外观检查,符合本规程的技术要求。

7.2 检查方法
外观检查应在天然散射光或白色透射光线下以目测方法进行。

零件上被检查面的光照度不低于300勒克司(即相当于零件放在40W的日光灯500mm处的光照度。

9 注意事项
9.1 从每一个槽里取出的零件要待槽液流净后再向下槽移动,以免影响槽液的成分。

9.2 流动冷水槽要保持流动,清洁。

9.3 脱水油槽每班使用前应将槽底水分放净后才能使用,根据脱水效果进行更换脱水油。

9.4 更换槽液在放掉旧酸前,首先将酸中和,然后放掉,以免寻坏地下管道。

9.5 废酸液放掉后要将槽底的赃物全部清除,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方可配制新酸。

9.6 配制各种酸液时要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9.7 配制酸洗液时要戴上眼镜,橡皮手套,穿好工作服。

9.8 配制酸洗液时,只允许把酸液倒入水中,严禁将水倒入浓酸中,以免使酸液溅出或发生爆炸事故。

9.9 若发生酸液溅到皮肤上时,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酸溶液、高锰酸钾---磷酸混合液的分析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酸溶液、高锰酸钾---磷酸混合液中硝酸、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含量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酸溶液、高锰酸钾---磷酸混合液中硝酸、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含量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GB/T 601—1988 化学示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1988 化学示剂实验方法中所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3 示剂
3.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约0.5mol/L 按GB/T601配制
3.2 亚硝酸标钠准溶液:c(1/2NaNO2)约0.5mol/L 按GB/T601配制
3.3 EDTA溶液:c(EDTA)约0.1mol/L 按GB/T601配制
3.4 硫酸分析纯
3.5 氟化钾分析纯
3.6 0.1%百里香酚酞指示剂:按GB/T603配制
3.7 0.1%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按GB/T603配制
3.8 10%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称取10g亚硝酸钠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4 硝酸(硫酸或盐酸)酸溶液容量的测定。

4.1 方法提要
本方法是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由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苯甲酸钠的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